“夫人。”
周禾谙刚绣好一支梅花,欢绮便回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身着藏蓝色大衫的妇人。
她梳着随云髻,简单簪着一支菊形玉簪,耳佩珍珠坠,面若银盘,柳眉桃眼,身材纤弱,年纪与赵池漪相仿,对着赵池漪恭恭敬敬的行礼。
刚刚起身,又看向周禾谙:“谙儿。”
周禾谙忙起身去扶:“姨娘。”
把覃湘绾扶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赵池漪便开门见山的说:
“奕王那边传来话,说宫中娘娘们已为谙儿选好贴身婢女,你有何看法?”
俩人的关系看似和谐,说话也是不做避讳。
“历来太子妃都可带着身边人入宫,现在要二小姐笄礼后入宫,又是大军归京,事情都聚在一处,想来,不是什么好事。”
赵池漪听着,没做反应,覃湘绾又说:
“自陛下登基以来,奕王行事很是模糊,但目前来看,应当对将军府没有恶意。只是上次绛紫场赏花宴,太子殿下说的那番话,对二小姐甚是不利。”
“如今局势复杂,若太子厌弃,来日生存必是艰难。”
赵池漪回了一句。
覃湘绾动了动唇,调转话题:“此事难说,现在,只能等将军回来再做打算。”
说完,她看向周禾谙:“谙儿不日及笄,该准备的东西我已按照夫人的吩咐准备妥当,另外两位姨娘那儿也做了准备,就等着时间了。”
“辛苦你了。”
赵池漪起身,覃湘绾和周禾谙跟着起来。
“妾身应该的。”
赵池漪没再逗留,覃湘绾却留了下来。
“姨娘,阿娘遇事一直都这样平静吗?”
看着赵池漪离去的背影,周禾谙忍不住问。
覃湘绾和周禾谙一样,站在门口:“夫人以前,洒脱不羁,在京中是火一样的人物,可惜,天不遂人愿。”
周禾谙对赵池漪的过往并不是很熟悉,只知道赵家除了阿娘外全在洛河,但祖坟却在京郊云山,听说十多年前,赵家还在京中做官。如今虽然都在洛河,但也是朝廷忌惮的存在,不过这种忌惮并不似阿爹那样的概念。
世人尽说洛河好,她却没有去过。
“以前的阿娘,是什么样的?”
周禾谙忍不住好奇,但覃湘绾并不打算回答:“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上京周家最大的靠山,是洛河赵家。”
这话周禾谙听过,上一次,是长姐说的。
“天变了,今年的雪怕是会早些来。”
覃湘绾换了话题。
周禾谙看了看天,不知是明意还是暗示:“也不知道在西楼定的大袄做好了没?”
覃湘绾:“听诗诗说你要做香囊?”
周禾谙轻轻点头:“长姐走时做了个给我,今日突然想起来,她喜爱梅花,恰逢梅花新开,就想多做一些,留两个,等她有空回京再给她。”
覃湘绾叹了口气:“是啊,去了南疆,家里送物件过去,也到不了大小姐手中。”
周禾谙知道。
“听说南疆皇子争夺太子之位,朝内混乱不堪,长姐过去这两年,也不知道过的怎样?”
覃湘绾:“大小姐聪慧,行事张弛有度,何况是和亲而去,故而在停战合约未到期前,是安全的。”
周禾谙还是担心:“南疆太子未立,长姐的夫婿在十三位皇子中最为暴戾,行事狠辣不得民心,我担心……”
覃湘绾也担心这个。
按理说,和亲公主是要嫁给太子,但现在南疆王病重,十三子争斗多年,太子之位空闲没有定论,只怕周禾荇的日子不会好过。但是现在周家是火山上的草木,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将之毁于一朝。尽管看到这些,覃湘绾还是安慰周禾谙:
“你莫要过多忧心,大小姐会没事的。何况现在最主要的,还是你自己。”
覃湘绾转头看周禾谙,眼里忍不住的忧心。
都说权贵后宅争斗,但在将军府的后院,安平和乐,除了另外两位姨娘偶尔为了院子里的花香浓淡、谁写的字更好看、弹的琴更好听一些,再无其他。而且周禾谙和下面的弟弟妹妹们相处和谐,关系极佳,尤其和周禾诗,最是亲密,所以覃湘绾对她,还是比较在意的。
“太子妃,非得是我吗?”
周禾谙终于敢问。
覃湘绾眨眨眼,低下头:“你虽姓周,但有洛河做背,皇家必然选你,又是嫡出……”
覃湘绾突然停下来,周禾谙看在眼里,疑惑的问:“怎么了?”
覃湘绾:“哦,我想起来祀神节要用的九嶷湘山图还没绣完,得先去了。”
“无妨,你且去忙。”
“嗯。”
说完,覃湘绾离开梨霞苑,却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去了赵池漪的住处,不知要说什么。只是祀神节次日,赵池漪把周禾诗记在了自己名下,是为嫡出三小姐。为此,另外两位姨娘还不高兴了几日,都说赵池漪偏爱覃湘绾母女,不顾他们。
他们生着气,直到周禾谙及笄日方才高兴了一场。又说大军日夜兼程,比预测的时间早了两日,正好逢上周禾谙进宫,天家于是落旨,让周禾谙于庆功宴随父进宫。
时年腊月廿三,大军直达上京城外,天子携百官至城门亲迎。
当日,城门大开,安排的鼓瑟乐人跟随礼乐主管的指引在两侧排开,大军一来,笙箫起声,姬人起舞,一番欢接誓辞后,各家军队在城门便告了主人,待天子往宫、百官散去,将士们就匆忙往家。
只是悲喜离合,总是一道,欢喜人家的喜泣声,对魂归天地的人家来说甚是刺耳。
武陵长街,将军府。
周家军举旗开来,有伤兵无数,周次子周清捻挂着右臂,额间一道醒目疤痕,风俊目朗。
“夫君。”
赵池漪目光含泪,有些失态。甄姨娘和江姨娘只敢站在后面,没有上前。而周禾谙作为现在家中最年长的嫡女,带着弟弟妹妹们给父兄行礼。
“阿爹,两位兄长,归安。”
“绒狸竟已长大了。”
说话的人剑眉星目,是坊间最受百姓喜爱的年少将军。他是是周清渝,字归远,周家嫡长子,长周清捻两岁,出征前受封征西将军,疼爱弟弟妹妹,在京时常在校场练武,从不懈怠。
“长兄!诗诗也长大了呢!”
周清渝笑着,言辞柔柔:“原来是诗诗,一转眼,都快及笄了。”
“是呀!再过两年,我就十五了!”
周清渝宠溺的看着她,觉得天真可爱,周禾谙也觉得,不过现在他们刚回到上京,是累的,于是说:
“阿爹和兄长们行军劳累,还是先回府歇息,晚些再聊家常吧。”
周承儒点头,扫了一眼许久不见的家人:“嗯,现在既已回京,有的是时间说话,走吧!”
说着,周承儒挽着赵池漪的手先头进门,覃湘绾和另外两位姨娘紧随其后,拉着自己的孩子,欢喜着进去。
周禾谙站着,只转了个身,等大家都进了门也没有下一步动作。
周清渝看她没动,拽着周清捻停下来,看其他人远去,又走下台阶,来到周禾谙面前问:“怎么了?”
周禾谙摇摇头:“没什么。”
周清渝不信:“有什么事,大可与我们说说。”
周禾谙摇头笑了笑,没有说话,继而往里走去。周清渝兄弟俩看着她,略感惆怅,周清渝说:
“白晴在时,她还同诗诗一样活泼,这才离开两载,就这样沉默寡言了。”
“长姐最是疼她,见她这样,怕会不高兴。”
周清捻在一旁接话,周清渝又道:“好在我们都回来了,日后,她还可以做自己。”
话虽如此,但未来如何,谁又说的清楚。
不过此前,周禾谙需要进宫修习宫规,身在宫中,连见面都是难得,更别说其他。
“可是明日就要进宫,我们又要别离了。”
离别之情,着实为难。可人生自古,就是要离合悲欢的。
兄弟俩说到此处,便歇了下来,入府休整,当日酉时末,礼部宴贴送入各府,宴贴言邀五品以上官员于腊月廿四日午时前往中商殿参宴,可带家眷。
不过这种场合,一般只有嫡出的公子小姐能去,周禾谙本就要入宫,定是会去,至于周禾诗,倒不是因为记在了赵池漪名下,有嫡出身份,而是因为,太子亲自邀请,前去太子宫。
原本随行进宫没有什么,可太子偏偏下贴,怎不能让人诟病周禾谙?
周禾诗深知此事,怕自己去了会给周禾谙带来非议,打算拒绝。
“我不去!哼!若我要进宫,随父兄一道也无人敢说什么,他倒好,自己下贴来还叫外人知道,可不是要让二姐姐失了面子!再叫我们姐妹生了嫌隙!!他是太子可以为所欲为,上次绛紫场赏花宴他做的那事已经让二姐姐受了委屈,这次又做这事!到底是要怎样?!”
周禾诗在青苑骂的起劲,覃湘绾在一旁安心做绣,似乎早已习惯了周禾诗的呼嚷,倒该开口制止周禾诗,可正要开口,门外就传来熟悉的声音。
“太子殿下要做什么自有太子殿下的道理,现在贴已送到,你总不能拒了去。”
周禾谙不知何时来了青苑,覃湘绾听到声音,放下手中针线,起身来迎。
“谙儿。”
话音刚落,一张英气的脸庞漫入眼内,接着说:“大公子怎么也来了?”
周禾诗才反应过来,也迎上去:“二姐姐!大哥哥!你们怎么过来了?!”
周禾谙刚绣好一支梅花,欢绮便回来了。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身着藏蓝色大衫的妇人。
她梳着随云髻,简单簪着一支菊形玉簪,耳佩珍珠坠,面若银盘,柳眉桃眼,身材纤弱,年纪与赵池漪相仿,对着赵池漪恭恭敬敬的行礼。
刚刚起身,又看向周禾谙:“谙儿。”
周禾谙忙起身去扶:“姨娘。”
把覃湘绾扶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赵池漪便开门见山的说:
“奕王那边传来话,说宫中娘娘们已为谙儿选好贴身婢女,你有何看法?”
俩人的关系看似和谐,说话也是不做避讳。
“历来太子妃都可带着身边人入宫,现在要二小姐笄礼后入宫,又是大军归京,事情都聚在一处,想来,不是什么好事。”
赵池漪听着,没做反应,覃湘绾又说:
“自陛下登基以来,奕王行事很是模糊,但目前来看,应当对将军府没有恶意。只是上次绛紫场赏花宴,太子殿下说的那番话,对二小姐甚是不利。”
“如今局势复杂,若太子厌弃,来日生存必是艰难。”
赵池漪回了一句。
覃湘绾动了动唇,调转话题:“此事难说,现在,只能等将军回来再做打算。”
说完,她看向周禾谙:“谙儿不日及笄,该准备的东西我已按照夫人的吩咐准备妥当,另外两位姨娘那儿也做了准备,就等着时间了。”
“辛苦你了。”
赵池漪起身,覃湘绾和周禾谙跟着起来。
“妾身应该的。”
赵池漪没再逗留,覃湘绾却留了下来。
“姨娘,阿娘遇事一直都这样平静吗?”
看着赵池漪离去的背影,周禾谙忍不住问。
覃湘绾和周禾谙一样,站在门口:“夫人以前,洒脱不羁,在京中是火一样的人物,可惜,天不遂人愿。”
周禾谙对赵池漪的过往并不是很熟悉,只知道赵家除了阿娘外全在洛河,但祖坟却在京郊云山,听说十多年前,赵家还在京中做官。如今虽然都在洛河,但也是朝廷忌惮的存在,不过这种忌惮并不似阿爹那样的概念。
世人尽说洛河好,她却没有去过。
“以前的阿娘,是什么样的?”
周禾谙忍不住好奇,但覃湘绾并不打算回答:“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上京周家最大的靠山,是洛河赵家。”
这话周禾谙听过,上一次,是长姐说的。
“天变了,今年的雪怕是会早些来。”
覃湘绾换了话题。
周禾谙看了看天,不知是明意还是暗示:“也不知道在西楼定的大袄做好了没?”
覃湘绾:“听诗诗说你要做香囊?”
周禾谙轻轻点头:“长姐走时做了个给我,今日突然想起来,她喜爱梅花,恰逢梅花新开,就想多做一些,留两个,等她有空回京再给她。”
覃湘绾叹了口气:“是啊,去了南疆,家里送物件过去,也到不了大小姐手中。”
周禾谙知道。
“听说南疆皇子争夺太子之位,朝内混乱不堪,长姐过去这两年,也不知道过的怎样?”
覃湘绾:“大小姐聪慧,行事张弛有度,何况是和亲而去,故而在停战合约未到期前,是安全的。”
周禾谙还是担心:“南疆太子未立,长姐的夫婿在十三位皇子中最为暴戾,行事狠辣不得民心,我担心……”
覃湘绾也担心这个。
按理说,和亲公主是要嫁给太子,但现在南疆王病重,十三子争斗多年,太子之位空闲没有定论,只怕周禾荇的日子不会好过。但是现在周家是火山上的草木,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将之毁于一朝。尽管看到这些,覃湘绾还是安慰周禾谙:
“你莫要过多忧心,大小姐会没事的。何况现在最主要的,还是你自己。”
覃湘绾转头看周禾谙,眼里忍不住的忧心。
都说权贵后宅争斗,但在将军府的后院,安平和乐,除了另外两位姨娘偶尔为了院子里的花香浓淡、谁写的字更好看、弹的琴更好听一些,再无其他。而且周禾谙和下面的弟弟妹妹们相处和谐,关系极佳,尤其和周禾诗,最是亲密,所以覃湘绾对她,还是比较在意的。
“太子妃,非得是我吗?”
周禾谙终于敢问。
覃湘绾眨眨眼,低下头:“你虽姓周,但有洛河做背,皇家必然选你,又是嫡出……”
覃湘绾突然停下来,周禾谙看在眼里,疑惑的问:“怎么了?”
覃湘绾:“哦,我想起来祀神节要用的九嶷湘山图还没绣完,得先去了。”
“无妨,你且去忙。”
“嗯。”
说完,覃湘绾离开梨霞苑,却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去了赵池漪的住处,不知要说什么。只是祀神节次日,赵池漪把周禾诗记在了自己名下,是为嫡出三小姐。为此,另外两位姨娘还不高兴了几日,都说赵池漪偏爱覃湘绾母女,不顾他们。
他们生着气,直到周禾谙及笄日方才高兴了一场。又说大军日夜兼程,比预测的时间早了两日,正好逢上周禾谙进宫,天家于是落旨,让周禾谙于庆功宴随父进宫。
时年腊月廿三,大军直达上京城外,天子携百官至城门亲迎。
当日,城门大开,安排的鼓瑟乐人跟随礼乐主管的指引在两侧排开,大军一来,笙箫起声,姬人起舞,一番欢接誓辞后,各家军队在城门便告了主人,待天子往宫、百官散去,将士们就匆忙往家。
只是悲喜离合,总是一道,欢喜人家的喜泣声,对魂归天地的人家来说甚是刺耳。
武陵长街,将军府。
周家军举旗开来,有伤兵无数,周次子周清捻挂着右臂,额间一道醒目疤痕,风俊目朗。
“夫君。”
赵池漪目光含泪,有些失态。甄姨娘和江姨娘只敢站在后面,没有上前。而周禾谙作为现在家中最年长的嫡女,带着弟弟妹妹们给父兄行礼。
“阿爹,两位兄长,归安。”
“绒狸竟已长大了。”
说话的人剑眉星目,是坊间最受百姓喜爱的年少将军。他是是周清渝,字归远,周家嫡长子,长周清捻两岁,出征前受封征西将军,疼爱弟弟妹妹,在京时常在校场练武,从不懈怠。
“长兄!诗诗也长大了呢!”
周清渝笑着,言辞柔柔:“原来是诗诗,一转眼,都快及笄了。”
“是呀!再过两年,我就十五了!”
周清渝宠溺的看着她,觉得天真可爱,周禾谙也觉得,不过现在他们刚回到上京,是累的,于是说:
“阿爹和兄长们行军劳累,还是先回府歇息,晚些再聊家常吧。”
周承儒点头,扫了一眼许久不见的家人:“嗯,现在既已回京,有的是时间说话,走吧!”
说着,周承儒挽着赵池漪的手先头进门,覃湘绾和另外两位姨娘紧随其后,拉着自己的孩子,欢喜着进去。
周禾谙站着,只转了个身,等大家都进了门也没有下一步动作。
周清渝看她没动,拽着周清捻停下来,看其他人远去,又走下台阶,来到周禾谙面前问:“怎么了?”
周禾谙摇摇头:“没什么。”
周清渝不信:“有什么事,大可与我们说说。”
周禾谙摇头笑了笑,没有说话,继而往里走去。周清渝兄弟俩看着她,略感惆怅,周清渝说:
“白晴在时,她还同诗诗一样活泼,这才离开两载,就这样沉默寡言了。”
“长姐最是疼她,见她这样,怕会不高兴。”
周清捻在一旁接话,周清渝又道:“好在我们都回来了,日后,她还可以做自己。”
话虽如此,但未来如何,谁又说的清楚。
不过此前,周禾谙需要进宫修习宫规,身在宫中,连见面都是难得,更别说其他。
“可是明日就要进宫,我们又要别离了。”
离别之情,着实为难。可人生自古,就是要离合悲欢的。
兄弟俩说到此处,便歇了下来,入府休整,当日酉时末,礼部宴贴送入各府,宴贴言邀五品以上官员于腊月廿四日午时前往中商殿参宴,可带家眷。
不过这种场合,一般只有嫡出的公子小姐能去,周禾谙本就要入宫,定是会去,至于周禾诗,倒不是因为记在了赵池漪名下,有嫡出身份,而是因为,太子亲自邀请,前去太子宫。
原本随行进宫没有什么,可太子偏偏下贴,怎不能让人诟病周禾谙?
周禾诗深知此事,怕自己去了会给周禾谙带来非议,打算拒绝。
“我不去!哼!若我要进宫,随父兄一道也无人敢说什么,他倒好,自己下贴来还叫外人知道,可不是要让二姐姐失了面子!再叫我们姐妹生了嫌隙!!他是太子可以为所欲为,上次绛紫场赏花宴他做的那事已经让二姐姐受了委屈,这次又做这事!到底是要怎样?!”
周禾诗在青苑骂的起劲,覃湘绾在一旁安心做绣,似乎早已习惯了周禾诗的呼嚷,倒该开口制止周禾诗,可正要开口,门外就传来熟悉的声音。
“太子殿下要做什么自有太子殿下的道理,现在贴已送到,你总不能拒了去。”
周禾谙不知何时来了青苑,覃湘绾听到声音,放下手中针线,起身来迎。
“谙儿。”
话音刚落,一张英气的脸庞漫入眼内,接着说:“大公子怎么也来了?”
周禾诗才反应过来,也迎上去:“二姐姐!大哥哥!你们怎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