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初立,为君者,最需要的,不是奸臣,不是重臣,而是忠臣。
太傅何实礼,太后的兄长,今上舅父,前朝文官之首。
他自入仕以来,从不站队,常年中立,不偏不倚,行事稳妥,是名副其实的忠臣。
先帝驾崩后,太后并未久居深宫,而是自请前去慈仁寺为先帝祈福,直至薨逝再回宫。
前朝官员对此颇有不满,可凡有上奏,总能被何实礼呛回来。皇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日上朝,本是半年孝期已过,皇帝与大臣们商讨登基大典一事。
可何实礼却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这个时候不表忠心,竟然参了皇帝一本。
“陛下,今边关战事吃紧,北疆蛮夷趁我朝虚弱之时,屡次来犯。而陛下,您却要大办登基典礼,老臣实是不解。望陛下搁置大典,派兵出征,以慰亡灵!”
说着他就跪了下去,一跪不要紧,他身后穿着五颜六色朝服的大臣们见状,也都纷纷跪下。
谭世擎并未穿明黄的龙袍,而是穿了一件玄金紫袍。
本来人就不白,这么一衬,显得脸更黑了。
他眉眼冷漠,手指轻叩龙椅,微微俯首,一双凤眸微眯,盯着下方众人,没什么情绪地开口:“哦,那太傅觉得,我朝将士中,谁适合受命危难,领兵出征啊?”
在场的也都是人精,都不吭声,心里明镜儿一样,皇帝这是故意把烫手山芋扔给何实礼,给他挖坑呢。
何实礼跪着,不动声色的翻了个白眼。
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冷哼了一声,心想:当真是老狐狸生的小狐狸,算计人一套接一套。
他假作思索,郑重地开口:“老臣以为,镇国公家的大公子,景烨将军可担此重任。”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两极分化。
以何实礼为首的文官一列,默不作声,以丞相颜震为首的武将一列,哗然一片。
谭世擎皱着眉头,似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许久,当文武百官都安静下来,谭世擎都没开口。
他只是叩着龙椅,一下一下。
何实礼忍不住抬头瞪着他,老脸通红,胡子都翘了起来。刚想开口,镇国公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犬子近来身体抱恙,这几日告了病,未能上朝,望陛下恕罪。既然太傅以为犬子有能力带兵,那就恭敬不如从命,臣替犬子领命,待整好军队,便让他领兵出征。”
雄浑的,不带一丝犹豫的声音,响彻太极殿,回声久久不散。
景哲棋武将出身,蒙荫当了国公。
他年少时没怎么读过书,腹无经纶。整天只知道行军作战打仗,先帝在时对他极为信任。
没有战事的时候,先帝总让他进宫,讨论兵法。
常年跟在皇帝身边,多少都会耳濡目染,自然也深谙帝王之道。
眼下,他又何尝不知是皇帝与太傅二人做的局呢,为的,就是让景烨去往千里之外的北疆。
至于这么大费周章的演一出戏,是想干什么?哼。
全朝上下,谁人不知,镇国公的嫡长子景烨,与御史齐绍东的嫡幼女齐漾,二人青梅竹马,现下好事将近,如若不是国丧,恐怕早已完婚。
思及此,景哲棋的目光犀利起来,浓眉一拧,瞅着上座的皇帝,心里默默地骂:
当太子的时候,就没赢得齐漾,输给了我儿,当了皇帝,到会使手段了。哼,奸诈至极!小人之举!
谭世擎忽略下方镇国公越来越黑的脸,淡淡开口:“国公既应了下来,那便如此吧。父皇在世时,也极为看重景小将军,时常赞叹他为不可多得的将才。着礼部拟旨,封景烨为镇北大将军,三日后出征北疆。”
退朝后,谭世擎留了何实礼在御书房。何实礼自知演这出戏的目的,脸上的暗红还是没能褪去。
谭世擎为他斟了杯茶,随后又自斟了一杯,三指捏起来,放在鼻尖嗅,嘴角微微上扬,抿了一口。
“多谢舅父肯配合外甥演这出戏,喝茶。一来,景烨确为我朝将士中,能力才干最出众的一位,他领这个兵,无人置喙。二来…只要齐景两家一日未成婚,齐漾就永远都不是景家妇。”话到最后,他的神色越来越沉,带了几分阴鸷。
这话听着,哪哪儿都不对。何实礼不动声色地放下茶盏,皱起了眉。
一个念头升了起来,让他打了个寒颤,摇摇头,捋着胡子,开口:“陛下,上朝之前,太后托绿桃来信,让老臣去看看太子,不知…”
太子谭巍洲,先帝驾崩三天后出世。就像先帝说的,谭世擎的嫡长子。
按理说,初为人父都会非常欢欣,就算是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好歹也得过问一下日常起居吧?
可这谭世擎倒好,自从立了太子,就像一件心事落了地,踏入坤宁宫的次数屈指可数,连带着这位小太子,也“失了宠”。
如今,他带着太后的懿旨,直言要去看太子,这也是变相的在表达太后的不满。
母子之间无声的较量,最后却是他夹在中间遭殃,真可谓是进退两难。
谭世擎面色不变,又抿了一口茶,道“太子在坤宁宫,舅父可需福添带路?”
“需要需要,老臣年纪大了,也不记得路了,嘿嘿。福添,福添!快带我去坤宁宫!”
何实礼“腾”地站起来,连忙开口,语速都变快了,好像是想赶紧离开御书房这个可怕的地方。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御书房,独留谭世擎坐在御案前。
他卸了力,少年帝王靠在椅背,用手捏了捏眉心,脸上疲惫尽显。
“陛下,澜月宫来人,说是…惠妃有喜了。”福丰立在桌旁,小声说道。
谭世擎面色微怔,挺直脊背,看着福丰,“去看看。”
何实礼到坤宁宫的时候,李澄月正拿着拨浪鼓逗着木床上的孩子。
直到宫人禀报,她才发现门外站了个活人。
“舅父来了,澄月未能远迎,还请舅父莫怪。不知,您来这儿…是有事?”李澄月服了身子,实在想不通他来这干什么。
难不成是,看外甥孙?
“咳咳,皇后娘娘金安。老臣奉了太后之命,前来看看太子殿下。太后虽人在佛堂,但心里还是挂念着太子的。”何实礼解释。
李澄月心下了然,领着他去了木床边。
木床上的谭巍洲正睁着大眼,嘴里咬着一根花椒木模样的磨牙棒。两只手不断乱抓,却什么都没抓到,也不哭也不闹。
看着这么听话的太子,何实礼喜欢的不得了,对着李澄月说:“哎呦,看殿下这虎头虎脑的模样,跟陛下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看这眼,看这嘴,看这耳朵。”
说完,他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起来特别慈祥。
许是听见舅公夸自己,谭巍洲也咯咯笑了起来。
李澄月看见,也不禁失笑。
“先帝给太子赐名巍洲,不知陛下可给殿下起了小字?”
何实礼想着今天妹妹让他带了名字过来,收起笑,问李澄月。
陛下抱都没抱过太子一次,就算来了坤宁宫也不问太子,又何谈起小字?
与其说是儿子,倒不如说是一件物品。
李澄月想着,嘴边的笑容也渐渐隐去,
“未曾。”
何实礼听见这话,摆出一脸我就知道的神情,随后又说:“陛下起不起的,不打紧,重要的啊,是咱太后给起了。朝安,朝廷的朝,安定的安。谭朝安。”
见李澄月愣神,他脸上挂上笑,又说:“太后说,朝安乃是一国储君,就算陛下不喜,太子既定,就没有废而再立的道理。皇后将太子好生教导便是,至于陛下那边,太后让您莫要放在心上。”
李澄月听了,无奈地摇摇头,“我能诞下太子,已然是陛下开恩,又怎敢奢求陛下,对这个不被期待的儿子有多么上心呢?只是…父亲现下还是在朝为官,我在这后宫,也没什么能帮上忙的…说到底,还是我这个做女儿的不孝。”
何实礼看着一国之母这么卑微,眼前浮现出他妹妹当年的模样:皇帝宠爱,儿子孝顺,公主们都打心底里尊敬她,后宫嫔妃也都对她敬爱有加。
哪像现在的后宫,后不是后,妃不是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一切,还不是因为那个不识好歹的外甥!善解人意的皇后不喜欢,偏偏专宠矫揉造作的惠妃。
要不是他知道外甥喜欢谁,说不准,还真能被哄骗过去。
他听见李澄月的话,极为不自在地开口:“那又如何?横竖后宫里只有太子一位皇子,况且太子已经被立,将来可是要入主东宫的!就算以后,再来个二皇子三皇子的,他们终究只是皇子,不是太子!”
话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也带着不被察觉的劝解。
李澄月点点头,无言。
她送何实礼到了宫门,便没再往外走。
回到殿内,看见自己胖乎乎的儿子,心中一股暖流生出,用手戳了戳他的脸,眼角带笑,温柔地唤了一声,“朝安。”
国公府内,景哲棋正襟危坐在太师椅上。左手边坐着眉头紧锁的景烨,右边坐着掩面而泣的夫人唐松雪,下面跪着面露不服的小儿子景煜,他身旁还有碎了一地的茶盏。
“景煜,你方才的混账话再让我听见一次,老子就打断你的狗腿,让你跪一辈子!”
景哲棋看着不服管教的小儿子,气不打一处来,口不择言地骂他。
唐松雪虽然疼幼子,但刚刚他说的大逆不道之言,实在是太过荒唐。
什么“皇帝就是嫉妒大哥要娶了漾姐姐”,还有“让大哥称病在家,免去领兵出征的任务,先娶了媳妇再说”
这些话单拉出来一句,都能诛九族了,可他却越说越来劲,声音高的能把房顶掀翻。
似乎要把皇帝贬的一无是处,把景烨捧的高高在上一样。
景烨静静的听完,没有制止,也没有反驳。
终于,他转头看着景哲棋,下定决心地开口:“皇命难违,孩儿知晓。只是,孩儿要去向阿漾道别。”
说到最后,他不自禁的咬了咬牙。
“陛下给你留了三天时间,够了。说到底,还是我们景家对不住阿漾这丫头,你…唉,去吧。”景哲棋叹了一口气,终是没说出来。
景哲棋没说出来,不代表景煜也不说。
他跪在地上的姿势不算很狼狈,昂起头,对景烨说:“大哥,你可记好了,你这次去北疆,没个三年五载的回不来。要是你把命丢在那儿了,漾姐姐指不定被哪家臭男人娶去,可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在,你能活着回来,我景煜,永远,就只认齐漾这一个嫂子!”
景烨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出去。
他走之后,唐松雪再也忍不住眼泪,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看的景哲棋和景煜都愣了。
景哲棋连忙过去给她顺气,“好了,哭得这么悲惨,还以为烨儿人没了呢。”
唐松雪听见,收了声,攥起拳头,朝他胸口打了一拳。
齐绍东的府邸在京郊,离京城有十里路。
听小厮说,齐绍东下朝后,就乘马车在何府外等着了,想要与太傅叙旧。
景烨策马前去,速度倒是挺快,可站在门口,又不知该怎么进,见到齐漾又该说些什么。
齐漾的院内,有一株檀树,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景烨几步就上了墙,随便一跳就上了树。
到了齐漾的屋前,他没进去。
他从怀中取出写好的信纸,又解下腰间的白玉佩,和纸放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窗前。
齐漾是个不贪睡的,虽然体弱,但格外喜凉,待日出定会开窗通风,届时就会看见这两样东西。他如是想。
放好东西,他没离开。
他看着在齐漾屋前的台阶,用手拂了灰,坐了下来。
抬头看着天上的星辰,屋里有他最爱的女子,他就这么坐着。
等到晨风吹得门扉晃动,树叶沙沙,他才站起,锤了锤麻木的腿,往树上跃去。
太傅何实礼,太后的兄长,今上舅父,前朝文官之首。
他自入仕以来,从不站队,常年中立,不偏不倚,行事稳妥,是名副其实的忠臣。
先帝驾崩后,太后并未久居深宫,而是自请前去慈仁寺为先帝祈福,直至薨逝再回宫。
前朝官员对此颇有不满,可凡有上奏,总能被何实礼呛回来。皇帝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今日上朝,本是半年孝期已过,皇帝与大臣们商讨登基大典一事。
可何实礼却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这个时候不表忠心,竟然参了皇帝一本。
“陛下,今边关战事吃紧,北疆蛮夷趁我朝虚弱之时,屡次来犯。而陛下,您却要大办登基典礼,老臣实是不解。望陛下搁置大典,派兵出征,以慰亡灵!”
说着他就跪了下去,一跪不要紧,他身后穿着五颜六色朝服的大臣们见状,也都纷纷跪下。
谭世擎并未穿明黄的龙袍,而是穿了一件玄金紫袍。
本来人就不白,这么一衬,显得脸更黑了。
他眉眼冷漠,手指轻叩龙椅,微微俯首,一双凤眸微眯,盯着下方众人,没什么情绪地开口:“哦,那太傅觉得,我朝将士中,谁适合受命危难,领兵出征啊?”
在场的也都是人精,都不吭声,心里明镜儿一样,皇帝这是故意把烫手山芋扔给何实礼,给他挖坑呢。
何实礼跪着,不动声色的翻了个白眼。
他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冷哼了一声,心想:当真是老狐狸生的小狐狸,算计人一套接一套。
他假作思索,郑重地开口:“老臣以为,镇国公家的大公子,景烨将军可担此重任。”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两极分化。
以何实礼为首的文官一列,默不作声,以丞相颜震为首的武将一列,哗然一片。
谭世擎皱着眉头,似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许久,当文武百官都安静下来,谭世擎都没开口。
他只是叩着龙椅,一下一下。
何实礼忍不住抬头瞪着他,老脸通红,胡子都翘了起来。刚想开口,镇国公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犬子近来身体抱恙,这几日告了病,未能上朝,望陛下恕罪。既然太傅以为犬子有能力带兵,那就恭敬不如从命,臣替犬子领命,待整好军队,便让他领兵出征。”
雄浑的,不带一丝犹豫的声音,响彻太极殿,回声久久不散。
景哲棋武将出身,蒙荫当了国公。
他年少时没怎么读过书,腹无经纶。整天只知道行军作战打仗,先帝在时对他极为信任。
没有战事的时候,先帝总让他进宫,讨论兵法。
常年跟在皇帝身边,多少都会耳濡目染,自然也深谙帝王之道。
眼下,他又何尝不知是皇帝与太傅二人做的局呢,为的,就是让景烨去往千里之外的北疆。
至于这么大费周章的演一出戏,是想干什么?哼。
全朝上下,谁人不知,镇国公的嫡长子景烨,与御史齐绍东的嫡幼女齐漾,二人青梅竹马,现下好事将近,如若不是国丧,恐怕早已完婚。
思及此,景哲棋的目光犀利起来,浓眉一拧,瞅着上座的皇帝,心里默默地骂:
当太子的时候,就没赢得齐漾,输给了我儿,当了皇帝,到会使手段了。哼,奸诈至极!小人之举!
谭世擎忽略下方镇国公越来越黑的脸,淡淡开口:“国公既应了下来,那便如此吧。父皇在世时,也极为看重景小将军,时常赞叹他为不可多得的将才。着礼部拟旨,封景烨为镇北大将军,三日后出征北疆。”
退朝后,谭世擎留了何实礼在御书房。何实礼自知演这出戏的目的,脸上的暗红还是没能褪去。
谭世擎为他斟了杯茶,随后又自斟了一杯,三指捏起来,放在鼻尖嗅,嘴角微微上扬,抿了一口。
“多谢舅父肯配合外甥演这出戏,喝茶。一来,景烨确为我朝将士中,能力才干最出众的一位,他领这个兵,无人置喙。二来…只要齐景两家一日未成婚,齐漾就永远都不是景家妇。”话到最后,他的神色越来越沉,带了几分阴鸷。
这话听着,哪哪儿都不对。何实礼不动声色地放下茶盏,皱起了眉。
一个念头升了起来,让他打了个寒颤,摇摇头,捋着胡子,开口:“陛下,上朝之前,太后托绿桃来信,让老臣去看看太子,不知…”
太子谭巍洲,先帝驾崩三天后出世。就像先帝说的,谭世擎的嫡长子。
按理说,初为人父都会非常欢欣,就算是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好歹也得过问一下日常起居吧?
可这谭世擎倒好,自从立了太子,就像一件心事落了地,踏入坤宁宫的次数屈指可数,连带着这位小太子,也“失了宠”。
如今,他带着太后的懿旨,直言要去看太子,这也是变相的在表达太后的不满。
母子之间无声的较量,最后却是他夹在中间遭殃,真可谓是进退两难。
谭世擎面色不变,又抿了一口茶,道“太子在坤宁宫,舅父可需福添带路?”
“需要需要,老臣年纪大了,也不记得路了,嘿嘿。福添,福添!快带我去坤宁宫!”
何实礼“腾”地站起来,连忙开口,语速都变快了,好像是想赶紧离开御书房这个可怕的地方。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御书房,独留谭世擎坐在御案前。
他卸了力,少年帝王靠在椅背,用手捏了捏眉心,脸上疲惫尽显。
“陛下,澜月宫来人,说是…惠妃有喜了。”福丰立在桌旁,小声说道。
谭世擎面色微怔,挺直脊背,看着福丰,“去看看。”
何实礼到坤宁宫的时候,李澄月正拿着拨浪鼓逗着木床上的孩子。
直到宫人禀报,她才发现门外站了个活人。
“舅父来了,澄月未能远迎,还请舅父莫怪。不知,您来这儿…是有事?”李澄月服了身子,实在想不通他来这干什么。
难不成是,看外甥孙?
“咳咳,皇后娘娘金安。老臣奉了太后之命,前来看看太子殿下。太后虽人在佛堂,但心里还是挂念着太子的。”何实礼解释。
李澄月心下了然,领着他去了木床边。
木床上的谭巍洲正睁着大眼,嘴里咬着一根花椒木模样的磨牙棒。两只手不断乱抓,却什么都没抓到,也不哭也不闹。
看着这么听话的太子,何实礼喜欢的不得了,对着李澄月说:“哎呦,看殿下这虎头虎脑的模样,跟陛下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看这眼,看这嘴,看这耳朵。”
说完,他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起来特别慈祥。
许是听见舅公夸自己,谭巍洲也咯咯笑了起来。
李澄月看见,也不禁失笑。
“先帝给太子赐名巍洲,不知陛下可给殿下起了小字?”
何实礼想着今天妹妹让他带了名字过来,收起笑,问李澄月。
陛下抱都没抱过太子一次,就算来了坤宁宫也不问太子,又何谈起小字?
与其说是儿子,倒不如说是一件物品。
李澄月想着,嘴边的笑容也渐渐隐去,
“未曾。”
何实礼听见这话,摆出一脸我就知道的神情,随后又说:“陛下起不起的,不打紧,重要的啊,是咱太后给起了。朝安,朝廷的朝,安定的安。谭朝安。”
见李澄月愣神,他脸上挂上笑,又说:“太后说,朝安乃是一国储君,就算陛下不喜,太子既定,就没有废而再立的道理。皇后将太子好生教导便是,至于陛下那边,太后让您莫要放在心上。”
李澄月听了,无奈地摇摇头,“我能诞下太子,已然是陛下开恩,又怎敢奢求陛下,对这个不被期待的儿子有多么上心呢?只是…父亲现下还是在朝为官,我在这后宫,也没什么能帮上忙的…说到底,还是我这个做女儿的不孝。”
何实礼看着一国之母这么卑微,眼前浮现出他妹妹当年的模样:皇帝宠爱,儿子孝顺,公主们都打心底里尊敬她,后宫嫔妃也都对她敬爱有加。
哪像现在的后宫,后不是后,妃不是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一切,还不是因为那个不识好歹的外甥!善解人意的皇后不喜欢,偏偏专宠矫揉造作的惠妃。
要不是他知道外甥喜欢谁,说不准,还真能被哄骗过去。
他听见李澄月的话,极为不自在地开口:“那又如何?横竖后宫里只有太子一位皇子,况且太子已经被立,将来可是要入主东宫的!就算以后,再来个二皇子三皇子的,他们终究只是皇子,不是太子!”
话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也带着不被察觉的劝解。
李澄月点点头,无言。
她送何实礼到了宫门,便没再往外走。
回到殿内,看见自己胖乎乎的儿子,心中一股暖流生出,用手戳了戳他的脸,眼角带笑,温柔地唤了一声,“朝安。”
国公府内,景哲棋正襟危坐在太师椅上。左手边坐着眉头紧锁的景烨,右边坐着掩面而泣的夫人唐松雪,下面跪着面露不服的小儿子景煜,他身旁还有碎了一地的茶盏。
“景煜,你方才的混账话再让我听见一次,老子就打断你的狗腿,让你跪一辈子!”
景哲棋看着不服管教的小儿子,气不打一处来,口不择言地骂他。
唐松雪虽然疼幼子,但刚刚他说的大逆不道之言,实在是太过荒唐。
什么“皇帝就是嫉妒大哥要娶了漾姐姐”,还有“让大哥称病在家,免去领兵出征的任务,先娶了媳妇再说”
这些话单拉出来一句,都能诛九族了,可他却越说越来劲,声音高的能把房顶掀翻。
似乎要把皇帝贬的一无是处,把景烨捧的高高在上一样。
景烨静静的听完,没有制止,也没有反驳。
终于,他转头看着景哲棋,下定决心地开口:“皇命难违,孩儿知晓。只是,孩儿要去向阿漾道别。”
说到最后,他不自禁的咬了咬牙。
“陛下给你留了三天时间,够了。说到底,还是我们景家对不住阿漾这丫头,你…唉,去吧。”景哲棋叹了一口气,终是没说出来。
景哲棋没说出来,不代表景煜也不说。
他跪在地上的姿势不算很狼狈,昂起头,对景烨说:“大哥,你可记好了,你这次去北疆,没个三年五载的回不来。要是你把命丢在那儿了,漾姐姐指不定被哪家臭男人娶去,可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在,你能活着回来,我景煜,永远,就只认齐漾这一个嫂子!”
景烨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出去。
他走之后,唐松雪再也忍不住眼泪,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看的景哲棋和景煜都愣了。
景哲棋连忙过去给她顺气,“好了,哭得这么悲惨,还以为烨儿人没了呢。”
唐松雪听见,收了声,攥起拳头,朝他胸口打了一拳。
齐绍东的府邸在京郊,离京城有十里路。
听小厮说,齐绍东下朝后,就乘马车在何府外等着了,想要与太傅叙旧。
景烨策马前去,速度倒是挺快,可站在门口,又不知该怎么进,见到齐漾又该说些什么。
齐漾的院内,有一株檀树,枝繁叶茂,树大根深。
景烨几步就上了墙,随便一跳就上了树。
到了齐漾的屋前,他没进去。
他从怀中取出写好的信纸,又解下腰间的白玉佩,和纸放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放在她的窗前。
齐漾是个不贪睡的,虽然体弱,但格外喜凉,待日出定会开窗通风,届时就会看见这两样东西。他如是想。
放好东西,他没离开。
他看着在齐漾屋前的台阶,用手拂了灰,坐了下来。
抬头看着天上的星辰,屋里有他最爱的女子,他就这么坐着。
等到晨风吹得门扉晃动,树叶沙沙,他才站起,锤了锤麻木的腿,往树上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