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秋喜欢陈棠,没有人知道。
其实她也不知道那算不算喜欢,说是一种寄托或许更贴切一点。
祝秋一家是辛阳人。
她是父母在陵州务工时生下的。
从出生起,祝秋就一直在陵州学习生活,说她是陵州人也不为过。
可是他们家在陵州没有房子。
她从小就跟父母一起挤在昏暗的出租屋里,好像不论搬到哪里,他们家永远是背阴的、幽暗的,到了梅雨季,潮湿的。
她也从来没有自己的房间,永远是,一家人挤在同一个空间。
按理说,这样紧凑的生活布局,他们一家人应该很亲密。
可事实却不是。
她只在有时候觉得父母爱她。
她的父亲祝东风,偶尔喜欢舞文弄墨,一副穷酸文人的姿态,但其实只有初中文凭。
她的母亲赵月琼,聪慧能干,来陵州务工,干一行,行一行,却总因家庭琐事被迫离职。
他们俩的爱情故事,祝秋从来不知道。因为印象里,他们总是在吵架,几乎看不到恩爱非常的景象。
很小的时候,祝秋常听家里长辈提起,她曾经有一个姐姐,只不过很小的时候发高烧病死了。祝秋一直以为那只是长辈们的玩笑话,没当真。毕竟他们家里完全没有另一个小孩的生活痕迹,甚至是她自己。
祝秋是没有童年相册这种东西的,她好像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生长着,没有人旁观,没有人记录,就像一株被遗落在荒原里的植物,没有人关注,天可怜见的下场大雨,才偶尔焕发生机。
直到很多年后,祝秋在老家的祖屋发现了那位的户口簿旧页和死亡通知单才相信她真的有个姐姐,她的父母曾经还有个孩子。
可是,她更不理解了,为什么失去了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还这么漠不关心。
他们家的生活总满地鸡毛。
祝东风好抽好喝好赌,祝秋很小的时候,他还会家暴,往往和母亲扭打在一起,她则被姨妈抱到室外以免遭殃。
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工作上毫无上进心,对家庭也不关心。但随着祝秋逐渐长大,她成绩优秀、乖巧懂事,或许成为了他可以向人炫耀的资本;也或许年岁愈长,他有心回归家庭;又或许他也会偶尔想起没能跟祝秋一样平安长大的大女儿,他开始慢慢扮演起好父亲的角色。
诚然,祝东风绝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对祝秋却很好。
他会时不时的给祝秋很多零花钱,在赵月琼那里,她多要一分都会被瞪眼,尽管她从来没多要过。
他从不缺席祝秋的每一次家长会,哪怕是在凌中,从小镇出发,单程就需要坐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他也会请假参加,绝不迟到。
他会在祝秋初次住宿时,替她铺好床铺,细心系上蚊帐又在枕头底下留下几百块钱以备她不时之需。
他会在赶来参加祝秋的成人礼时,给她带一份在镇上最爱吃的饭团。
这都是些很小的事情,却能让祝秋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
赵月琼却不太想扮演母亲的角色。她好像更想做一个好妻子,甚至好儿媳,她的眼里总看不见她的女儿。
在祝秋小时候,赵月琼总像精神不正常,有几次她只是乖乖坐着看书,母亲就从床上爬起冲过来,夺过她的书撕烂,近乎疯癫的模样,给当时的祝秋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长大之后,所有关于女性话题的东西,赵月琼永远缺席。
发育期的尴尬,是她自己看到同学穿背心才央求母亲带她去买,还反被赵月琼拿着自己穿不上的小号文胸调侃,让她将就着自己的用。
月经初潮,是她自己去便利店买卫生巾,回来照着包装说明,学会使用。被赵月琼察觉之后,依旧是带点嘲意的询问。
生理期不规律,赵月琼就带她几次问诊,即便医生说正常,她也不放心,甚至向女性亲戚嘲弄她闭经。
如此种种,祝秋只觉得荒谬。
她的表姐就从来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姨妈会帮她准备好一切。从小她就觉得,表姐是公主,生得好看,姨妈打扮得也漂亮,反观她自己,总是灰扑扑的。
她也不是一开始就不在意外表的,只是发现,好像除了自己,没人在意她看起来怎样。久而久之,她也放弃了这方面的关注,她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只是会诧异,明明是亲姐妹,为什么对待女儿会相差这么多。
在别人已经做外婆的年纪,赵月琼才学着做一个母亲。
尽管岁月更迭,加上生活的打磨,祝秋能稍微理解赵月琼往年的暴躁、刻薄。
人在又穷又累的时候,是没有很多爱的。
丈夫的冷漠不上进、婆家的尖酸与刁难、女儿的早夭,这对于任何一个女性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折磨。
但是祝秋不应该是这类负面情绪的承受方,赵月琼有心弥补时,却不想这份错位的母爱,祝秋已经不需要了。
祝秋在家里,往往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或者说,她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
父母只是纺织厂的普通工人,终日劳作,极少有休息的时间。一旦放假,也是一个追一个地奔往棋牌室。
她的父亲善于享乐,会跟牌友喝酒唱歌,有时候甚至会买几盆花在家里养着。
她的母亲却整颗心挂在父亲身上。
她的工种比父亲更辛苦,也更少假。终于有机会放松的时候,她也只想追随父亲。不打牌的时候,她只知道睡觉。
总之赵月琼是想不起祝秋的,甚至想不起她自己。
祝秋常常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他们没有一套传统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没有情感意义上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她在那个空间没有归属感,在那座城市更没有。
上了高中,身边的同学个个漂亮精贵,成绩优异,家境优渥,她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一个圈层的。
凌中不属于她。
大家都有同行的人,成群结伴。
祝秋却总是一个人。
她从来不会去主动加入他们,生怕破坏和谐。她有自知之明,也有假清高的傲气。甚至连体育课的分组,她都自愿退出,做多出来的那个。
她总想把自己置身事外,一个人,总要把姿态做好看些。
直到那天,她看见陈棠,她才知道自己有多虚伪,她才见到真正的洒脱和淡然。
她也终于在凌中找到了一点独属于自己的隐秘期待。
这份特别的少女心事,祝秋没有告诉任何人,除了谢朵。
祝秋第一次见到谢朵,是七岁那年的暑假。
她的奶奶农作时摔断了腿,她跟着父母一起回了老家。
那是祝秋记忆里第一次回辛阳。
他们老家离辛阳城区很远,简直要偏到另一座城市,爷爷奶奶家更是在不知名的深山里。
从山里走到镇上要花半个多小时,从镇上再到区中心又要坐上一个小时的车,祝秋人生地不熟,只能跟着父母走动。
那天,祝秋随父亲走在灵犀镇的街道上,祝东风去小卖部买烟,她就在店铺外等着。
左顾右盼的,就瞧见了一位天使。
那个女孩穿着一身白裙,两条很长的麻花辫垂在胸前,红色的发箍将白发衬得更亮。紧凑的巷道斜漏了一束阳光,恰好打在女孩的身上,雪白的肌肤显得泛粉,白色的睫毛扑闪,微眯的眼眸像藏着颗玻璃。
祝秋见着都移不开眼,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人,比她表姐还精致,像童话里的精灵、像洋娃娃。
祝秋看着她从自己面前经过,又目送她远去,内心止不住地感叹。
从区中心医院看完奶奶回到祖屋时,祝东风带着祝秋来到山头附近的另一户人家。
赵月琼留在医院照顾奶奶,他要去砍柴烧火做饭,没时间照顾她,想到那家有同龄女孩,或许可以相互做个伴,就送来。
一进入院子,祝东风就熟络地和老人家嘘寒问暖,还鼓励祝秋:“小秋,去啊,朵朵跟你一样大,你去找她玩。”
面善的奶奶听了,附和道:“对对,朵朵在家呢,那屋,你们一起玩。”
顺着奶奶手指的方向,祝秋有些胆怯地走进屋内,然后愣住。
是白天看到的天使。
从那之后,每逢回老家,祝秋都会和谢朵腻在一起。她在外面长大,在辛阳没有认识的人。
谢朵也乐于和祝秋一起玩。她能感觉得到,祝秋对她没有恶意,满心满眼的喜欢。
她是白化病患者,从小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上学的时候,常常听到难听的话,说她是白毛怪物,很少有人跟她一起玩。
有时候被大人们听见了,会拎着自家小孩到他们家门口道歉,她也知道,他们只是可怜她。
因为她不仅生病了,她还没有妈妈。
她长大些,情况才有所好转,朋友也多了。但是一到寒暑假,就没有人跟她一起玩了,每个朋友的家都离得那么远。而这种时候,祝秋就会回来了,她又有伴了。
两个人的情谊愈渐深笃,双方有手机之后,交换了联系方式,来往更是频繁。
祝秋没有跟谢朵聊过感情方面的事,她讨厌一切煽情的东西。
只是在谢朵问她想要什么样的缠花胸针时,被猜了出来。
朵:你不是一向喜欢栀子花的嘛!怎么突然换海棠花了!有情况~
秋:你未免太过敏锐……只是看见学校的海棠花开得特别好~
朵:行吧~~你等我做好就寄给你嘿嘿~~
秋:……别脑补……
朵:偏不~~~
谢朵的手很巧。
中考之后,她被她爸爸接到辛阳城区复读。
在学校压力太大,谢朵焦虑到生理都出现问题,常常到上学的时候就头晕、呕吐。
谢父见状给她休学,她便再也不去学校。
在他们老家,初中就辍学的情况不在少数,谢父也不强求。他始终记得妻子的难产,对患病的谢朵更是疼爱有加。
谢朵在城里呆着无聊,四处乱逛时走进一家手作店,被玲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所惊艳,回了家就开始搜集信息和材料,学习制作。
祝秋上高二的时候,谢朵已经开了一家网店,还时不时地给她寄点样品。
完美无缺的、有稍许瑕疵的,祝秋都一一保存收好,除了那枚海棠缠花胸针。
其实她也不知道那算不算喜欢,说是一种寄托或许更贴切一点。
祝秋一家是辛阳人。
她是父母在陵州务工时生下的。
从出生起,祝秋就一直在陵州学习生活,说她是陵州人也不为过。
可是他们家在陵州没有房子。
她从小就跟父母一起挤在昏暗的出租屋里,好像不论搬到哪里,他们家永远是背阴的、幽暗的,到了梅雨季,潮湿的。
她也从来没有自己的房间,永远是,一家人挤在同一个空间。
按理说,这样紧凑的生活布局,他们一家人应该很亲密。
可事实却不是。
她只在有时候觉得父母爱她。
她的父亲祝东风,偶尔喜欢舞文弄墨,一副穷酸文人的姿态,但其实只有初中文凭。
她的母亲赵月琼,聪慧能干,来陵州务工,干一行,行一行,却总因家庭琐事被迫离职。
他们俩的爱情故事,祝秋从来不知道。因为印象里,他们总是在吵架,几乎看不到恩爱非常的景象。
很小的时候,祝秋常听家里长辈提起,她曾经有一个姐姐,只不过很小的时候发高烧病死了。祝秋一直以为那只是长辈们的玩笑话,没当真。毕竟他们家里完全没有另一个小孩的生活痕迹,甚至是她自己。
祝秋是没有童年相册这种东西的,她好像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生长着,没有人旁观,没有人记录,就像一株被遗落在荒原里的植物,没有人关注,天可怜见的下场大雨,才偶尔焕发生机。
直到很多年后,祝秋在老家的祖屋发现了那位的户口簿旧页和死亡通知单才相信她真的有个姐姐,她的父母曾经还有个孩子。
可是,她更不理解了,为什么失去了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还这么漠不关心。
他们家的生活总满地鸡毛。
祝东风好抽好喝好赌,祝秋很小的时候,他还会家暴,往往和母亲扭打在一起,她则被姨妈抱到室外以免遭殃。
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工作上毫无上进心,对家庭也不关心。但随着祝秋逐渐长大,她成绩优秀、乖巧懂事,或许成为了他可以向人炫耀的资本;也或许年岁愈长,他有心回归家庭;又或许他也会偶尔想起没能跟祝秋一样平安长大的大女儿,他开始慢慢扮演起好父亲的角色。
诚然,祝东风绝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对祝秋却很好。
他会时不时的给祝秋很多零花钱,在赵月琼那里,她多要一分都会被瞪眼,尽管她从来没多要过。
他从不缺席祝秋的每一次家长会,哪怕是在凌中,从小镇出发,单程就需要坐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他也会请假参加,绝不迟到。
他会在祝秋初次住宿时,替她铺好床铺,细心系上蚊帐又在枕头底下留下几百块钱以备她不时之需。
他会在赶来参加祝秋的成人礼时,给她带一份在镇上最爱吃的饭团。
这都是些很小的事情,却能让祝秋感受到来自父亲的爱。
赵月琼却不太想扮演母亲的角色。她好像更想做一个好妻子,甚至好儿媳,她的眼里总看不见她的女儿。
在祝秋小时候,赵月琼总像精神不正常,有几次她只是乖乖坐着看书,母亲就从床上爬起冲过来,夺过她的书撕烂,近乎疯癫的模样,给当时的祝秋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长大之后,所有关于女性话题的东西,赵月琼永远缺席。
发育期的尴尬,是她自己看到同学穿背心才央求母亲带她去买,还反被赵月琼拿着自己穿不上的小号文胸调侃,让她将就着自己的用。
月经初潮,是她自己去便利店买卫生巾,回来照着包装说明,学会使用。被赵月琼察觉之后,依旧是带点嘲意的询问。
生理期不规律,赵月琼就带她几次问诊,即便医生说正常,她也不放心,甚至向女性亲戚嘲弄她闭经。
如此种种,祝秋只觉得荒谬。
她的表姐就从来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姨妈会帮她准备好一切。从小她就觉得,表姐是公主,生得好看,姨妈打扮得也漂亮,反观她自己,总是灰扑扑的。
她也不是一开始就不在意外表的,只是发现,好像除了自己,没人在意她看起来怎样。久而久之,她也放弃了这方面的关注,她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只是会诧异,明明是亲姐妹,为什么对待女儿会相差这么多。
在别人已经做外婆的年纪,赵月琼才学着做一个母亲。
尽管岁月更迭,加上生活的打磨,祝秋能稍微理解赵月琼往年的暴躁、刻薄。
人在又穷又累的时候,是没有很多爱的。
丈夫的冷漠不上进、婆家的尖酸与刁难、女儿的早夭,这对于任何一个女性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折磨。
但是祝秋不应该是这类负面情绪的承受方,赵月琼有心弥补时,却不想这份错位的母爱,祝秋已经不需要了。
祝秋在家里,往往是没有什么归属感的,或者说,她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
父母只是纺织厂的普通工人,终日劳作,极少有休息的时间。一旦放假,也是一个追一个地奔往棋牌室。
她的父亲善于享乐,会跟牌友喝酒唱歌,有时候甚至会买几盆花在家里养着。
她的母亲却整颗心挂在父亲身上。
她的工种比父亲更辛苦,也更少假。终于有机会放松的时候,她也只想追随父亲。不打牌的时候,她只知道睡觉。
总之赵月琼是想不起祝秋的,甚至想不起她自己。
祝秋常常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他们没有一套传统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没有情感意义上紧密联系的共同体。
她在那个空间没有归属感,在那座城市更没有。
上了高中,身边的同学个个漂亮精贵,成绩优异,家境优渥,她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一个圈层的。
凌中不属于她。
大家都有同行的人,成群结伴。
祝秋却总是一个人。
她从来不会去主动加入他们,生怕破坏和谐。她有自知之明,也有假清高的傲气。甚至连体育课的分组,她都自愿退出,做多出来的那个。
她总想把自己置身事外,一个人,总要把姿态做好看些。
直到那天,她看见陈棠,她才知道自己有多虚伪,她才见到真正的洒脱和淡然。
她也终于在凌中找到了一点独属于自己的隐秘期待。
这份特别的少女心事,祝秋没有告诉任何人,除了谢朵。
祝秋第一次见到谢朵,是七岁那年的暑假。
她的奶奶农作时摔断了腿,她跟着父母一起回了老家。
那是祝秋记忆里第一次回辛阳。
他们老家离辛阳城区很远,简直要偏到另一座城市,爷爷奶奶家更是在不知名的深山里。
从山里走到镇上要花半个多小时,从镇上再到区中心又要坐上一个小时的车,祝秋人生地不熟,只能跟着父母走动。
那天,祝秋随父亲走在灵犀镇的街道上,祝东风去小卖部买烟,她就在店铺外等着。
左顾右盼的,就瞧见了一位天使。
那个女孩穿着一身白裙,两条很长的麻花辫垂在胸前,红色的发箍将白发衬得更亮。紧凑的巷道斜漏了一束阳光,恰好打在女孩的身上,雪白的肌肤显得泛粉,白色的睫毛扑闪,微眯的眼眸像藏着颗玻璃。
祝秋见着都移不开眼,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人,比她表姐还精致,像童话里的精灵、像洋娃娃。
祝秋看着她从自己面前经过,又目送她远去,内心止不住地感叹。
从区中心医院看完奶奶回到祖屋时,祝东风带着祝秋来到山头附近的另一户人家。
赵月琼留在医院照顾奶奶,他要去砍柴烧火做饭,没时间照顾她,想到那家有同龄女孩,或许可以相互做个伴,就送来。
一进入院子,祝东风就熟络地和老人家嘘寒问暖,还鼓励祝秋:“小秋,去啊,朵朵跟你一样大,你去找她玩。”
面善的奶奶听了,附和道:“对对,朵朵在家呢,那屋,你们一起玩。”
顺着奶奶手指的方向,祝秋有些胆怯地走进屋内,然后愣住。
是白天看到的天使。
从那之后,每逢回老家,祝秋都会和谢朵腻在一起。她在外面长大,在辛阳没有认识的人。
谢朵也乐于和祝秋一起玩。她能感觉得到,祝秋对她没有恶意,满心满眼的喜欢。
她是白化病患者,从小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上学的时候,常常听到难听的话,说她是白毛怪物,很少有人跟她一起玩。
有时候被大人们听见了,会拎着自家小孩到他们家门口道歉,她也知道,他们只是可怜她。
因为她不仅生病了,她还没有妈妈。
她长大些,情况才有所好转,朋友也多了。但是一到寒暑假,就没有人跟她一起玩了,每个朋友的家都离得那么远。而这种时候,祝秋就会回来了,她又有伴了。
两个人的情谊愈渐深笃,双方有手机之后,交换了联系方式,来往更是频繁。
祝秋没有跟谢朵聊过感情方面的事,她讨厌一切煽情的东西。
只是在谢朵问她想要什么样的缠花胸针时,被猜了出来。
朵:你不是一向喜欢栀子花的嘛!怎么突然换海棠花了!有情况~
秋:你未免太过敏锐……只是看见学校的海棠花开得特别好~
朵:行吧~~你等我做好就寄给你嘿嘿~~
秋:……别脑补……
朵:偏不~~~
谢朵的手很巧。
中考之后,她被她爸爸接到辛阳城区复读。
在学校压力太大,谢朵焦虑到生理都出现问题,常常到上学的时候就头晕、呕吐。
谢父见状给她休学,她便再也不去学校。
在他们老家,初中就辍学的情况不在少数,谢父也不强求。他始终记得妻子的难产,对患病的谢朵更是疼爱有加。
谢朵在城里呆着无聊,四处乱逛时走进一家手作店,被玲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所惊艳,回了家就开始搜集信息和材料,学习制作。
祝秋上高二的时候,谢朵已经开了一家网店,还时不时地给她寄点样品。
完美无缺的、有稍许瑕疵的,祝秋都一一保存收好,除了那枚海棠缠花胸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