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期
她可能是出现了幻觉,才会在一大早的寿康宫看见摸叶子牌的蒋溪风。
“八万。”男子的声音里似乎带了些鼻音。
“糊。”太后笑眯眯地推倒了面前的牌,心情愉悦,“小蒋啊,你该不会是故意让着我吧?”
小蒋立刻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朝太后拱了拱手,“自然没有,娘娘风华正茂,算无遗策,微臣技不如人,甘拜下风,这个位置还是让南华公主来吧。”
太后这才看到了有些呆滞的小孙女,“令蓁来了啊,昨晚回宫晚,怎么不多睡会。”
回家更晚的蒋溪风都已经在这里打叶子牌了,她有什么理由睡懒觉?
“睡饱了,蒋大人怎么会在这里。”李令蓁在蒋溪风退出的位置坐下,抬头看了他一眼。
“我叫他来择婚期。灵玉现在昏迷不醒,宫内宫外看了一大堆名医,没有看出个所以然,这个样子,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给他办个婚礼冲一下喜。”灵玉是三皇子的名字,太后喝了一口茶水,眉头紧锁。
李令蓁愣住了。
三皇子李灵玉早有婚约,定的是陆国公府上的小姐,当年赐婚的时候,昭宁帝原本考虑的是陆国公府上的大小姐,后来却不知怎么的定下了陆国公府上的二小姐,这二小姐年纪尚小,今年才十六岁,依着陆国公的意思,不想二小姐太早出嫁,婚期因此定在了明年。
太后现在这个意思,应该是想把李灵玉的婚期直接提前吧。
但是,这种举动把相当于把女方架在火上烤;冲喜成功,李灵玉苏醒也就罢了,陆二小姐受到的影响无非是一场仓促的婚礼;而若是冲喜不成,李灵玉出了什么事,那位姑娘可是要耽误一辈子的。
她虽然是李灵玉的嫡亲堂妹,但是想到这种事情,还是不免站到女子的角度为陆二小姐忧虑。
李令蓁只能忽略这种微妙的感受,“婚期定在什么时候?”
“回公主的话,最近的日子在八月十八,大概还有五日。”瓮声瓮气的声音响在她脑袋后方,那钦天监的蒋大人正站在她后边,好似感染了风寒。
“我也觉得八月十八不错,待会就让礼部加急准备去吧。陆国公府那边,让皇帝知会一声。”太后摆弄着叶子牌,决定了一场婚礼。
“会不会太赶了,才剩五天。”李令蓁试图劝说太后改变主意。
“那也没办法。事后再补偿一下那个丫头吧,灵玉如果能醒,她的好福气才在后头呢。”
太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昭宁帝虽然还没立储,但是两位话事人都对李灵玉有着明显的偏爱,当年挑选三皇子妃,就是按着储妃标准定的,这位陆二小姐,可是是今后母仪天下的福气。
“能醒,三皇子和三皇子妃乃是天作之合,不会有错的。”蒋溪风在她背后不嫌事大,应和着太后。
这听起来更像个江湖骗子了,李令蓁决定关心一下他, “蒋大人,你好似感染了风寒,可请太医看过了?”
“多谢公主关怀,微臣皮糙肉厚,偶感风寒,很快就好,不去太医院麻烦人了。”蒋溪风笑得真诚,不疑有他。
太后对此表示认可,“小蒋还是身体素质好,若碰到个娇弱的男子,怕不是药已经喝了两贴。”
总感觉这话似乎讽刺着什么,但是李令蓁并没有头绪。
倒是太后身旁的福惠老嫲嫲心领神会,看着李令蓁的神色,代太后开了口,“四皇子昨晚发了高热,把太医院的太医都叫过去了。”
“兴师动众的。灵玉那头也只留了一个院正。”太后对这个天生腿疾的四皇子一向没有好感,对比三皇子李灵玉,偏爱得不要太明显。
但是说归说,在这宫里也没有人能够看不起四皇子,惠妃之下严谨,绝不落人口舌,这不,不受宠的四皇子派人去太医院一请,阖宫的太医可不还是都去看了四皇子。
但是太后应该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满,李令蓁心下了然,追问了一句,“昨晚可有谁也请太医去了?”
“昨夜里秋风夜雨,地面湿滑,丽萍娘娘摔了一跤,请了太医;太医来得慢了些,肚子里的孩子没有了。”福慧姑姑叹了一口气。
李令蓁心头一惊。
丽嫔是年初吐蕃进献的美人,容色倾城,身姿曼妙;吐蕃的美人向来能歌善舞,丽嫔也不例外,因而今年颇受昭宁帝的喜爱。昭宁帝的后宫也有两年没有出过新生的孩子了,丽嫔这一胎没得这么轻易,也难怪太后迁怒四皇子。
身后的蒋溪风似乎是没忍住喉咙痒,轻轻咳了一声。
“蒋大人既往康健,但风寒也不容小觑,不如今日先回府休息吧。”他感染风寒或许有她昨晚那把杭绸伞的功劳,在大理寺门前时,那把伞确实叫他淋了雨,太后又这么早传召他,李令蓁想,还是让他回家躺着吧;毕竟,听多了宫里的龃龉,对他也不好。
话说出口,没有旁的人接话,暂且静默了一会,太后看看蒋溪风又看看李令蓁,选择了静观其变。
蒋溪风选择接受了她的好意,“公主体谅,蒋某万不敢辞,既如此,先行告退。”
太后点了点头,默许了。
蒋溪风从容不迫地退出了大殿。
“蓁蓁,你和小蒋大人很熟?”太后眯了眯眼睛,试探性地询问。
“昨天他借伞给我了,这才淋的雨,您还一大早传召他,我这心里怪过意不去的。”李令蓁如实交代。
太后有些惊讶,佯装无事发生,搅了搅燕窝盏里的勺子,“昨天看了夏家兄妹吧,感觉怎么样?”
最印象深刻的是,“夏小姐实在貌美,见之不能忘俗。”李令蓁不谈夏孟秋,只把话题往夏静姝带。
“意料之中。那丫头的母亲可是当初的江南第一美人,我想着也是容貌不俗。”太后喝了一口燕窝,“夏孟秋呢?觉着怎么样。”
夏孟秋…
李令蓁只觉得茫然。
平心而论,夏孟秋昨日礼貌周到,细致温和,毕竟是三年前的状元郎,才学上自是不遑多让,相貌更是堂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夏孟秋还能记得自家堂妹的过敏症候,足以见得此人的细心。
但是她还不够了解他。
相较于和段璟的青梅竹马。
远远不够。
“还可以。”只能先这么敷衍了,李令蓁也没有办法编出更多的说辞。
“唉,”太后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夏尚书夫人每每进宫,聊到儿女婚嫁时,总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那孩子都二十有四了。”
嗯?
李令蓁才发现她都没问过年龄,“您说他多大了?”
“二十有四。比裕王还大两岁。”
她眨了眨眼睛,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他比我大六岁啊…”
太后清了清嗓子,掩饰了一下尴尬,“蓁蓁,相信过来人的经验,年纪大的夫婿会疼人;你像那个段璟,年轻人,心智不成熟,容易见异思迁;他们夏家家风严,祖训不许纳妾,是过日子的人家。”
李令蓁哭笑不得。
六岁的年龄差不是问题,但是她记得,蒋溪风三月前给她研读的命理书籍里,好似写着差六岁不能嫁娶,属相不合之类的话术。
她已经和段璟闹过一次八字不合了,千万别到时候再和夏孟秋闹一次八字不合吧。
太后观察她的神色, “若是你不喜欢年纪大的,倒也无妨,”忙找补起来,“今年秋闱里有些出众的学子,我记得那位裴——”
福慧姑姑语气温和地接上,“裴清松。”
“对,裴清松,容貌和才学皆不俗;吏部员外郎很是看好这个人,说是恐有状元之才。”
“然后呢,”李令蓁也舀了一勺燕窝,听太后介绍裴清松。
太后继续说着,“他年纪小,个人条件也合适,就是家室差了点,听说读书都是受了当地富商的捐助才得以继续;不过这些也都无妨,若是来年春闱头榜头名,殿试定为状元郎,招为驸马倒也不错。”
说来说去,原来是为着她的结婚对象,李令蓁扶额,“皇祖母,人家寒窗苦读多年,应该不是为了来京城当个驸马爷的。”
本朝虽然没有驸马不能入仕的规定,但是如果这种毫无背景的状元郎做了驸马,大家也都会默认驸马是个陪公主围炉煮茶的角色,对仕途不可谓没有影响;因而,寒门举子很少被招为驸马;倒是为了岳家提携,娶高官家女儿的比较多。
“若你看得上他,可没有他选择的余地。”太后不甚在意,随意地说着。
她这皇祖母确实是身居高位多年,自先帝死后,宫里宫外无人敢忤逆太后,颐指气使的气势真是一等一的。
李令蓁低下头,不再说话,只沉默地笑了笑。
“八万。”男子的声音里似乎带了些鼻音。
“糊。”太后笑眯眯地推倒了面前的牌,心情愉悦,“小蒋啊,你该不会是故意让着我吧?”
小蒋立刻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朝太后拱了拱手,“自然没有,娘娘风华正茂,算无遗策,微臣技不如人,甘拜下风,这个位置还是让南华公主来吧。”
太后这才看到了有些呆滞的小孙女,“令蓁来了啊,昨晚回宫晚,怎么不多睡会。”
回家更晚的蒋溪风都已经在这里打叶子牌了,她有什么理由睡懒觉?
“睡饱了,蒋大人怎么会在这里。”李令蓁在蒋溪风退出的位置坐下,抬头看了他一眼。
“我叫他来择婚期。灵玉现在昏迷不醒,宫内宫外看了一大堆名医,没有看出个所以然,这个样子,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给他办个婚礼冲一下喜。”灵玉是三皇子的名字,太后喝了一口茶水,眉头紧锁。
李令蓁愣住了。
三皇子李灵玉早有婚约,定的是陆国公府上的小姐,当年赐婚的时候,昭宁帝原本考虑的是陆国公府上的大小姐,后来却不知怎么的定下了陆国公府上的二小姐,这二小姐年纪尚小,今年才十六岁,依着陆国公的意思,不想二小姐太早出嫁,婚期因此定在了明年。
太后现在这个意思,应该是想把李灵玉的婚期直接提前吧。
但是,这种举动把相当于把女方架在火上烤;冲喜成功,李灵玉苏醒也就罢了,陆二小姐受到的影响无非是一场仓促的婚礼;而若是冲喜不成,李灵玉出了什么事,那位姑娘可是要耽误一辈子的。
她虽然是李灵玉的嫡亲堂妹,但是想到这种事情,还是不免站到女子的角度为陆二小姐忧虑。
李令蓁只能忽略这种微妙的感受,“婚期定在什么时候?”
“回公主的话,最近的日子在八月十八,大概还有五日。”瓮声瓮气的声音响在她脑袋后方,那钦天监的蒋大人正站在她后边,好似感染了风寒。
“我也觉得八月十八不错,待会就让礼部加急准备去吧。陆国公府那边,让皇帝知会一声。”太后摆弄着叶子牌,决定了一场婚礼。
“会不会太赶了,才剩五天。”李令蓁试图劝说太后改变主意。
“那也没办法。事后再补偿一下那个丫头吧,灵玉如果能醒,她的好福气才在后头呢。”
太后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昭宁帝虽然还没立储,但是两位话事人都对李灵玉有着明显的偏爱,当年挑选三皇子妃,就是按着储妃标准定的,这位陆二小姐,可是是今后母仪天下的福气。
“能醒,三皇子和三皇子妃乃是天作之合,不会有错的。”蒋溪风在她背后不嫌事大,应和着太后。
这听起来更像个江湖骗子了,李令蓁决定关心一下他, “蒋大人,你好似感染了风寒,可请太医看过了?”
“多谢公主关怀,微臣皮糙肉厚,偶感风寒,很快就好,不去太医院麻烦人了。”蒋溪风笑得真诚,不疑有他。
太后对此表示认可,“小蒋还是身体素质好,若碰到个娇弱的男子,怕不是药已经喝了两贴。”
总感觉这话似乎讽刺着什么,但是李令蓁并没有头绪。
倒是太后身旁的福惠老嫲嫲心领神会,看着李令蓁的神色,代太后开了口,“四皇子昨晚发了高热,把太医院的太医都叫过去了。”
“兴师动众的。灵玉那头也只留了一个院正。”太后对这个天生腿疾的四皇子一向没有好感,对比三皇子李灵玉,偏爱得不要太明显。
但是说归说,在这宫里也没有人能够看不起四皇子,惠妃之下严谨,绝不落人口舌,这不,不受宠的四皇子派人去太医院一请,阖宫的太医可不还是都去看了四皇子。
但是太后应该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不满,李令蓁心下了然,追问了一句,“昨晚可有谁也请太医去了?”
“昨夜里秋风夜雨,地面湿滑,丽萍娘娘摔了一跤,请了太医;太医来得慢了些,肚子里的孩子没有了。”福慧姑姑叹了一口气。
李令蓁心头一惊。
丽嫔是年初吐蕃进献的美人,容色倾城,身姿曼妙;吐蕃的美人向来能歌善舞,丽嫔也不例外,因而今年颇受昭宁帝的喜爱。昭宁帝的后宫也有两年没有出过新生的孩子了,丽嫔这一胎没得这么轻易,也难怪太后迁怒四皇子。
身后的蒋溪风似乎是没忍住喉咙痒,轻轻咳了一声。
“蒋大人既往康健,但风寒也不容小觑,不如今日先回府休息吧。”他感染风寒或许有她昨晚那把杭绸伞的功劳,在大理寺门前时,那把伞确实叫他淋了雨,太后又这么早传召他,李令蓁想,还是让他回家躺着吧;毕竟,听多了宫里的龃龉,对他也不好。
话说出口,没有旁的人接话,暂且静默了一会,太后看看蒋溪风又看看李令蓁,选择了静观其变。
蒋溪风选择接受了她的好意,“公主体谅,蒋某万不敢辞,既如此,先行告退。”
太后点了点头,默许了。
蒋溪风从容不迫地退出了大殿。
“蓁蓁,你和小蒋大人很熟?”太后眯了眯眼睛,试探性地询问。
“昨天他借伞给我了,这才淋的雨,您还一大早传召他,我这心里怪过意不去的。”李令蓁如实交代。
太后有些惊讶,佯装无事发生,搅了搅燕窝盏里的勺子,“昨天看了夏家兄妹吧,感觉怎么样?”
最印象深刻的是,“夏小姐实在貌美,见之不能忘俗。”李令蓁不谈夏孟秋,只把话题往夏静姝带。
“意料之中。那丫头的母亲可是当初的江南第一美人,我想着也是容貌不俗。”太后喝了一口燕窝,“夏孟秋呢?觉着怎么样。”
夏孟秋…
李令蓁只觉得茫然。
平心而论,夏孟秋昨日礼貌周到,细致温和,毕竟是三年前的状元郎,才学上自是不遑多让,相貌更是堂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夏孟秋还能记得自家堂妹的过敏症候,足以见得此人的细心。
但是她还不够了解他。
相较于和段璟的青梅竹马。
远远不够。
“还可以。”只能先这么敷衍了,李令蓁也没有办法编出更多的说辞。
“唉,”太后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夏尚书夫人每每进宫,聊到儿女婚嫁时,总一副愁容满面的样子,那孩子都二十有四了。”
嗯?
李令蓁才发现她都没问过年龄,“您说他多大了?”
“二十有四。比裕王还大两岁。”
她眨了眨眼睛,终于意识到一个事实,“他比我大六岁啊…”
太后清了清嗓子,掩饰了一下尴尬,“蓁蓁,相信过来人的经验,年纪大的夫婿会疼人;你像那个段璟,年轻人,心智不成熟,容易见异思迁;他们夏家家风严,祖训不许纳妾,是过日子的人家。”
李令蓁哭笑不得。
六岁的年龄差不是问题,但是她记得,蒋溪风三月前给她研读的命理书籍里,好似写着差六岁不能嫁娶,属相不合之类的话术。
她已经和段璟闹过一次八字不合了,千万别到时候再和夏孟秋闹一次八字不合吧。
太后观察她的神色, “若是你不喜欢年纪大的,倒也无妨,”忙找补起来,“今年秋闱里有些出众的学子,我记得那位裴——”
福慧姑姑语气温和地接上,“裴清松。”
“对,裴清松,容貌和才学皆不俗;吏部员外郎很是看好这个人,说是恐有状元之才。”
“然后呢,”李令蓁也舀了一勺燕窝,听太后介绍裴清松。
太后继续说着,“他年纪小,个人条件也合适,就是家室差了点,听说读书都是受了当地富商的捐助才得以继续;不过这些也都无妨,若是来年春闱头榜头名,殿试定为状元郎,招为驸马倒也不错。”
说来说去,原来是为着她的结婚对象,李令蓁扶额,“皇祖母,人家寒窗苦读多年,应该不是为了来京城当个驸马爷的。”
本朝虽然没有驸马不能入仕的规定,但是如果这种毫无背景的状元郎做了驸马,大家也都会默认驸马是个陪公主围炉煮茶的角色,对仕途不可谓没有影响;因而,寒门举子很少被招为驸马;倒是为了岳家提携,娶高官家女儿的比较多。
“若你看得上他,可没有他选择的余地。”太后不甚在意,随意地说着。
她这皇祖母确实是身居高位多年,自先帝死后,宫里宫外无人敢忤逆太后,颐指气使的气势真是一等一的。
李令蓁低下头,不再说话,只沉默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