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夫大名杜青阳,翠花第一回见杜青阳是在更早更久远的时候。
在天下第一还是无面鬼的时候,杜青阳就已暗中与天下第一私交。
无面鬼一称,杜青阳比赵屠还要担待得起。杜青阳在位侍郎二十余年,杀人露面的是赵屠,而从中取乐的人,却是他。
马夫都仅仅是一个绰号,而不是江湖中扬名的代号。
那一年,他一如既往插手科考,榜眼与探花皆出身名门,而状元乃一介平民。于是,榜眼依旧是榜眼,状元与探花却换了人。
翠花的哥哥就那样从状元成了探花。
马夫此绰号,只少数人知晓,天下第一知晓,天下第二知晓,朝廷中暗自收管江湖领袖编榜的人知晓。马夫一称,相当贴切,杜青阳此人,一好雇佣刺客杀人自己扮成轿外马夫,二好玩弄有夫之妇与懵懂幼女。
翠花成为天下第一的第一件事是翻看当年自己一家灭门的情报,第二件事是把自家卷轴旁边那一份打开。
天下第一的情报处,只以与天下第一的相关程度排列情报轴。第二份卷轴,就是杜青阳的生平细事。
杜青阳与当年之事,脱不开关系。
翠花一家在揭榜前一日进京,恰好被杜青阳撞见,那晚,城外多了一大一小两具从杜府中抛出的女尸,杜青阳心中郁结,不知要从何处再找新玩物,只一瞬,脑中闪过了从马车上下来的那一家人。
过去一日,京中锣鼓震天,杜青阳坐在茶楼中往下看,一眼就看见马背上的探花郎。探花郎容貌昳丽,面上神色柔和,举手投足间又不失君子风范,一时间风头竟要盖过前头榜眼状元二位。
他回头,脸上带着一抹笑,杜青阳看得一怔,手中茶杯已空也不觉,随后他也低声笑起来。
何须踏破铁鞋无觅处。
探花郎一回头,身后轿中挂帘也被掀开,一张小脸扬出窗外,笑得如枝丫上芬馨四溢的金桂。
“哥哥!我也想骑大马!”轿中小女孩朝哥哥挥手。
探花闻言,面上笑容多了两分宠溺,轿中面容与兄妹二人七八分相似的女人伸手捏捏小女儿的脸蛋:“囡囡,盛驾在前,不可胡闹。”
探花与马侧仪仗低声来回几句,仪仗点点头后翻身下马,走到厢侧将妹妹抱下来,让她坐在自己肩上:“妹妹年纪太小,在马鞍上坐不稳,不过,哥哥可以当大马。”
见儿女都欢天喜地离了身,夫妻二人也下了轿。
母亲不放心,问身旁夫君:“孩儿们这样,没问题吗?”
父亲轻拍她肩:“孩儿自会把握。”
一声唢呐吹响,沿路跑来孩童们撒花,花瓣漫天飞舞,坐在探花郎肩上的小女孩伸手拈花,贴在他眉间咯咯笑。
他伸手,也捉来一片叶放在妹妹额间,轻轻点点她鼻头。
父母在一旁笑看兄妹二人玩闹,心中欣慰不已。
得一双儿女,长男蟾宫折桂,小女聪颖伶俐,已无柴米油盐之忧,此生又复何求?
杜青阳将探花一家的和睦尽收眼底,扯出讥讽的笑,心中又觉得遗憾。这对母女是探花的血亲,他不好动手。
再说,那位探花已拜他所赐丢了状元的位子,倘若他下了心动手,他多年来插手科举一举,就不再是心知肚明众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去的事。
他杜青阳没有贪到为一夜之欢弃肥马轻裘的地步。
然凡事过盈则亏,空中飞舞的花枝引人欢喜不尽,也引来峰蝶,只振翅须臾,或可招致不测之祸。
天下第一向来孑然一身,不想做鬼的人,也有子嗣之福。
赵屠有一妻,有一子,瞒天过海,连天下第二都不曾知晓,名唤书林。
顾名思义,书海翰林。
故从不被允许出门的赵书林,也在揭榜那一日破天荒能在街上玩耍。
小孩天性爱玩,赵书林见街边孩童都在地上拣花,有样学样,拣了一把花抱在怀中兴冲冲要回家给母亲,在拐角见一枚形状奇特的铁片,顺手就捡了一并拿回去。
赵屠当晚归家,见赵书林手中拿着铁片把玩,面色大变。那不是什么铁片,是天下第二的特制暗镖。
三甲游行,街上熙熙攘攘,赵书林只是碰巧捡到了因为人流过大没及时被天下第二回收的暗镖,根本就没碰见任何危险。
赵屠生性多疑,夺了赵书林手中的暗镖,勒令奶娘再不许让赵书林出门,又将赵书林母亲拖行出门。
赵书林的母亲只是个普通女子,嫁给赵屠也只是父母之命,赵屠伸手拖她时,她还在耐心摘去赵书林给他带回那些花上有些残破的花瓣。
她猝不及防就被赵屠拉走,花还没侍弄好,花瓶与木凳都被打翻,赵书林哭闹着拽住母亲,母亲的绣花鞋都被拽掉一只。
“吾儿——”
母亲在被拖出门槛时撕心裂肺地哭喊一声,狠狠将赵书林甩开,赵书林摔倒在地,手中还握着母亲的鞋。
他没看见父亲寒光闪烁的刀,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露出那样绝望的神情。
他倒在细细一条血迹上,那是母亲脚踝被粗粒的地面划破留下的痕迹。
奶娘颤抖着拿走了母亲的鞋,赵书林从此再没见过母亲,他高烧一场,父亲告诉他,母亲病死了。
“母亲不带我走吗?”赵书林问。
赵屠不言语,只盯着赵书林看,那双眼睛赤红,看得他心生恐惧,看得他想起母亲远去时脚后跟的血窟窿。
他又大病一场。父亲从此归家更少,奶娘从来不会说话,赵书林也无话可说。
他想起上街玩的时候,其他孩子会说,娘死了,就想带儿走,想带儿走,儿就大病一场。
赵书林想,他大病两场,为何还在这院中。
赵屠离家后,衙门多了许多全家暴亡的命案。
全都在追查到半途,戛然而止。
杜青阳想,全家黄泉途中作伴,好事一桩。贱民本就无甚价值,何必费人费劲在意。不去追究,对谁都好。
不过,他这些天过得实在没滋没味。
自揭榜那日,他总魂牵梦绕着探花家中那对母女,寝食难安。他强迫过许多妇女与幼女承欢身下,竟都没有那对母女光看一眼来得有感觉。
他又回忆起揭榜前一日在城门口那惊鸿一瞥,面上欢喜起来。
“找我何事。”
门帘被掀开,杜青阳翘起唇角:“和你,我也不弯弯绕绕。”
他伸手给赵屠斟酒,赵屠抬手扫开酒杯。
“啧。”杜青阳被拂了面子,脸上挂不住,也不和赵屠再笑脸相对,“找你要两个人,今年那个探花家的母女。”
赵屠起身就走。
他最恶心杜青阳,长张比实际年纪看着大二十岁的脸,还爱玩弄妇孺。
杜青阳慢悠悠道:“赵屠,这些天你犯下那些案子,我好歹有些苦劳啊。”
赵屠脚步一顿,恶狠狠回头。
杜青阳被瞧得发怵,但这些日子对那对母女的垂涎早让他昏了头,
“顺路再说。”赵屠最后还是答应了。
杜青阳拿捏不了赵屠,但赵屠没有狂到和权臣对着干。杜青阳很精,知道赵屠不会当众杀人,于是次次会面也都带一帮人。
何况,赵屠和杜青阳之间那丝丝缕缕,赵屠也杀不了他。
赵屠走了,他急着找一个接班人吸引视线,好保证赵书林的安全。
怒火攻心才成了杀人狂,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杜青阳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提起酒壶将热酒泼在侍从身上,看着他们发白的脸色,很是享受。
他已经畅想起了赵屠带着那双母女回京的日子。
翠花一家在揭榜游行完面圣后,就赶回了老家。
结束兄长的庆功宴,村里又回归了原本安宁祥和的模样。
“哥哥,之后我们不是就要搬去京城了吗,为什么还要回来呢?”翠花问。
哥哥挥着镰刀割草:“因为哥哥九月才上任呀。”
翠花似懂非懂,只记得贪嘴时父母与哥哥谈话时说起逢迎,于是又问:“但爹娘不是说这两月哥哥要在京城逢迎吗?”
“妹妹不知道逢迎的意思呀?”他伸手摸摸翠花脑袋,哈哈大笑。
翠花一拳捶在他手臂上,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不远处爹爹听了动静回头斥责哥哥:“一天到晚就知道招惹你妹妹!”
“咱们家这傻妹子把逢迎当好事呢!”
爹爹听了哥哥的话,也笑起来,随后和娘咬耳朵,娘听了也笑起来。
翠花有些茫然,她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逢迎这个词不是他们自己说出来的吗?
“哥哥,逢迎这个词不好吗?”她仰起脸又问。
哥哥轻叹一声,一时不知要如何与他尚且年幼的妹妹说。
他打心里对逢迎一事感到厌恶,但又不得不承认,逢迎阿谀才是世间的常态。
最终他开口:“妹妹,我没法告诉你逢迎到底好不好。但是,人一辈子很短,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不长,可要逢迎的时间却太长。往后有的是要我逢迎的时候,而现在我只想一家人好好在一起。”
翠花似懂非懂,心里却觉得难过,于是拉着哥哥:“我要找爹娘。”
哥哥温声应下,牵着她走:“而且,往后我要再回这里,恐怕就要等到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他深深眷恋这片土地,他属于这里,妹妹和父母也属于这里。但他志在天下,而不在隐居田园,趁着年轻去科考、去报效家国。
等到他老眼昏花,等到他走不动了,无论那时功成与否,他都还想陪着家人再回到这里。
在天下第一还是无面鬼的时候,杜青阳就已暗中与天下第一私交。
无面鬼一称,杜青阳比赵屠还要担待得起。杜青阳在位侍郎二十余年,杀人露面的是赵屠,而从中取乐的人,却是他。
马夫都仅仅是一个绰号,而不是江湖中扬名的代号。
那一年,他一如既往插手科考,榜眼与探花皆出身名门,而状元乃一介平民。于是,榜眼依旧是榜眼,状元与探花却换了人。
翠花的哥哥就那样从状元成了探花。
马夫此绰号,只少数人知晓,天下第一知晓,天下第二知晓,朝廷中暗自收管江湖领袖编榜的人知晓。马夫一称,相当贴切,杜青阳此人,一好雇佣刺客杀人自己扮成轿外马夫,二好玩弄有夫之妇与懵懂幼女。
翠花成为天下第一的第一件事是翻看当年自己一家灭门的情报,第二件事是把自家卷轴旁边那一份打开。
天下第一的情报处,只以与天下第一的相关程度排列情报轴。第二份卷轴,就是杜青阳的生平细事。
杜青阳与当年之事,脱不开关系。
翠花一家在揭榜前一日进京,恰好被杜青阳撞见,那晚,城外多了一大一小两具从杜府中抛出的女尸,杜青阳心中郁结,不知要从何处再找新玩物,只一瞬,脑中闪过了从马车上下来的那一家人。
过去一日,京中锣鼓震天,杜青阳坐在茶楼中往下看,一眼就看见马背上的探花郎。探花郎容貌昳丽,面上神色柔和,举手投足间又不失君子风范,一时间风头竟要盖过前头榜眼状元二位。
他回头,脸上带着一抹笑,杜青阳看得一怔,手中茶杯已空也不觉,随后他也低声笑起来。
何须踏破铁鞋无觅处。
探花郎一回头,身后轿中挂帘也被掀开,一张小脸扬出窗外,笑得如枝丫上芬馨四溢的金桂。
“哥哥!我也想骑大马!”轿中小女孩朝哥哥挥手。
探花闻言,面上笑容多了两分宠溺,轿中面容与兄妹二人七八分相似的女人伸手捏捏小女儿的脸蛋:“囡囡,盛驾在前,不可胡闹。”
探花与马侧仪仗低声来回几句,仪仗点点头后翻身下马,走到厢侧将妹妹抱下来,让她坐在自己肩上:“妹妹年纪太小,在马鞍上坐不稳,不过,哥哥可以当大马。”
见儿女都欢天喜地离了身,夫妻二人也下了轿。
母亲不放心,问身旁夫君:“孩儿们这样,没问题吗?”
父亲轻拍她肩:“孩儿自会把握。”
一声唢呐吹响,沿路跑来孩童们撒花,花瓣漫天飞舞,坐在探花郎肩上的小女孩伸手拈花,贴在他眉间咯咯笑。
他伸手,也捉来一片叶放在妹妹额间,轻轻点点她鼻头。
父母在一旁笑看兄妹二人玩闹,心中欣慰不已。
得一双儿女,长男蟾宫折桂,小女聪颖伶俐,已无柴米油盐之忧,此生又复何求?
杜青阳将探花一家的和睦尽收眼底,扯出讥讽的笑,心中又觉得遗憾。这对母女是探花的血亲,他不好动手。
再说,那位探花已拜他所赐丢了状元的位子,倘若他下了心动手,他多年来插手科举一举,就不再是心知肚明众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去的事。
他杜青阳没有贪到为一夜之欢弃肥马轻裘的地步。
然凡事过盈则亏,空中飞舞的花枝引人欢喜不尽,也引来峰蝶,只振翅须臾,或可招致不测之祸。
天下第一向来孑然一身,不想做鬼的人,也有子嗣之福。
赵屠有一妻,有一子,瞒天过海,连天下第二都不曾知晓,名唤书林。
顾名思义,书海翰林。
故从不被允许出门的赵书林,也在揭榜那一日破天荒能在街上玩耍。
小孩天性爱玩,赵书林见街边孩童都在地上拣花,有样学样,拣了一把花抱在怀中兴冲冲要回家给母亲,在拐角见一枚形状奇特的铁片,顺手就捡了一并拿回去。
赵屠当晚归家,见赵书林手中拿着铁片把玩,面色大变。那不是什么铁片,是天下第二的特制暗镖。
三甲游行,街上熙熙攘攘,赵书林只是碰巧捡到了因为人流过大没及时被天下第二回收的暗镖,根本就没碰见任何危险。
赵屠生性多疑,夺了赵书林手中的暗镖,勒令奶娘再不许让赵书林出门,又将赵书林母亲拖行出门。
赵书林的母亲只是个普通女子,嫁给赵屠也只是父母之命,赵屠伸手拖她时,她还在耐心摘去赵书林给他带回那些花上有些残破的花瓣。
她猝不及防就被赵屠拉走,花还没侍弄好,花瓶与木凳都被打翻,赵书林哭闹着拽住母亲,母亲的绣花鞋都被拽掉一只。
“吾儿——”
母亲在被拖出门槛时撕心裂肺地哭喊一声,狠狠将赵书林甩开,赵书林摔倒在地,手中还握着母亲的鞋。
他没看见父亲寒光闪烁的刀,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露出那样绝望的神情。
他倒在细细一条血迹上,那是母亲脚踝被粗粒的地面划破留下的痕迹。
奶娘颤抖着拿走了母亲的鞋,赵书林从此再没见过母亲,他高烧一场,父亲告诉他,母亲病死了。
“母亲不带我走吗?”赵书林问。
赵屠不言语,只盯着赵书林看,那双眼睛赤红,看得他心生恐惧,看得他想起母亲远去时脚后跟的血窟窿。
他又大病一场。父亲从此归家更少,奶娘从来不会说话,赵书林也无话可说。
他想起上街玩的时候,其他孩子会说,娘死了,就想带儿走,想带儿走,儿就大病一场。
赵书林想,他大病两场,为何还在这院中。
赵屠离家后,衙门多了许多全家暴亡的命案。
全都在追查到半途,戛然而止。
杜青阳想,全家黄泉途中作伴,好事一桩。贱民本就无甚价值,何必费人费劲在意。不去追究,对谁都好。
不过,他这些天过得实在没滋没味。
自揭榜那日,他总魂牵梦绕着探花家中那对母女,寝食难安。他强迫过许多妇女与幼女承欢身下,竟都没有那对母女光看一眼来得有感觉。
他又回忆起揭榜前一日在城门口那惊鸿一瞥,面上欢喜起来。
“找我何事。”
门帘被掀开,杜青阳翘起唇角:“和你,我也不弯弯绕绕。”
他伸手给赵屠斟酒,赵屠抬手扫开酒杯。
“啧。”杜青阳被拂了面子,脸上挂不住,也不和赵屠再笑脸相对,“找你要两个人,今年那个探花家的母女。”
赵屠起身就走。
他最恶心杜青阳,长张比实际年纪看着大二十岁的脸,还爱玩弄妇孺。
杜青阳慢悠悠道:“赵屠,这些天你犯下那些案子,我好歹有些苦劳啊。”
赵屠脚步一顿,恶狠狠回头。
杜青阳被瞧得发怵,但这些日子对那对母女的垂涎早让他昏了头,
“顺路再说。”赵屠最后还是答应了。
杜青阳拿捏不了赵屠,但赵屠没有狂到和权臣对着干。杜青阳很精,知道赵屠不会当众杀人,于是次次会面也都带一帮人。
何况,赵屠和杜青阳之间那丝丝缕缕,赵屠也杀不了他。
赵屠走了,他急着找一个接班人吸引视线,好保证赵书林的安全。
怒火攻心才成了杀人狂,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杜青阳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提起酒壶将热酒泼在侍从身上,看着他们发白的脸色,很是享受。
他已经畅想起了赵屠带着那双母女回京的日子。
翠花一家在揭榜游行完面圣后,就赶回了老家。
结束兄长的庆功宴,村里又回归了原本安宁祥和的模样。
“哥哥,之后我们不是就要搬去京城了吗,为什么还要回来呢?”翠花问。
哥哥挥着镰刀割草:“因为哥哥九月才上任呀。”
翠花似懂非懂,只记得贪嘴时父母与哥哥谈话时说起逢迎,于是又问:“但爹娘不是说这两月哥哥要在京城逢迎吗?”
“妹妹不知道逢迎的意思呀?”他伸手摸摸翠花脑袋,哈哈大笑。
翠花一拳捶在他手臂上,不知道他在笑什么。
不远处爹爹听了动静回头斥责哥哥:“一天到晚就知道招惹你妹妹!”
“咱们家这傻妹子把逢迎当好事呢!”
爹爹听了哥哥的话,也笑起来,随后和娘咬耳朵,娘听了也笑起来。
翠花有些茫然,她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逢迎这个词不是他们自己说出来的吗?
“哥哥,逢迎这个词不好吗?”她仰起脸又问。
哥哥轻叹一声,一时不知要如何与他尚且年幼的妹妹说。
他打心里对逢迎一事感到厌恶,但又不得不承认,逢迎阿谀才是世间的常态。
最终他开口:“妹妹,我没法告诉你逢迎到底好不好。但是,人一辈子很短,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不长,可要逢迎的时间却太长。往后有的是要我逢迎的时候,而现在我只想一家人好好在一起。”
翠花似懂非懂,心里却觉得难过,于是拉着哥哥:“我要找爹娘。”
哥哥温声应下,牵着她走:“而且,往后我要再回这里,恐怕就要等到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他深深眷恋这片土地,他属于这里,妹妹和父母也属于这里。但他志在天下,而不在隐居田园,趁着年轻去科考、去报效家国。
等到他老眼昏花,等到他走不动了,无论那时功成与否,他都还想陪着家人再回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