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思绪繁杂,从藏经阁出来时月亮已经西沉了,细雨退去,空气潮湿许多,一滴水从菩提上落下到她的额心,带来一丝凉意。
罢了,关关难过关关过,且行且看吧。
………
仲阳在昭王别苑稍作休整后,就与鲁慈赶往擎山。
路途遥远,鲁慈和仲阳闲话。
“大祭司可是害苦了我,一路来回奔波,我这把老骨头,像是散架似的。”
他这辈子就没赶过这么快的路。
他走近仲明说:“你那有没有灵丹妙药什么的?舍我两颗缓缓。”
鲁慈此人从不跟人客气,更何况这是多年老友,能楷的油当然要楷。不认识他的人听到他的名字一定说,“这一定是个宅心仁厚、心有慈悲的君子。”等见了面,共事之后,才发觉这个胖老头大名是劝他自己慈悲的吧!这个老滑头,哼!
仲阳听到老友抱怨后,拿出一玉瓶,递给鲁慈说:“这是清神丹,有镇痛清神舒缓的功效。”
“多谢,多谢。”鲁慈眼睛咪得像藏狐。
他服用一丸,清清凉凉的,不一会效用上来,眼中的血丝都淡了,浑身神清气爽。
镇水祠出品就是好!
仲阳笑对鲁慈说:“还要多谢你,昭王面前为我说话。”
鲁慈摆摆手,说:“陛下心里有数,我不说话,他也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要是你心里实在感激我,不如这个丸药多给我几瓶。”
他年轻的时候熬夜太多,上了年纪身体不行了,不是这疼就是那痛的。清神丹是个好东西,能多搞几瓶就多搞几瓶。
老友这个德行他也习惯了,无奈说,“是药三分毒,这个吃多了不好,等回了擎山,我拿一套修身养性的拳法给你,”仲阳说。
这个也不错,鲁慈欣然同意。
一番玩笑话说完,两人谈到正事上,气氛也没有刚才那么轻松了。
有些话鲁慈不吐不快,他必须问问仲阳是怎么想的。
鲁慈说:“问吉事情重大,越少人知道越好,为什么还告诉我?”
鲁慈想着,怎么着就不能等正祭结束了再去禀报,也不差那两三天吧,万一陛下不想人知道,自己可就无声无息地升天了,陛下现在虽没说什么,但总觉着脑袋生风。鲁慈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这是责怪仲阳拉他下水的意思了。
仲阳说:“正德,镇水祠不能让陛下以为是铁板一块,一个会犯错误的,看起来能让陛下掌控的镇水祠才能长久。”
“你一句长久,就拿我的命作筏子,有没有想过我?咱们可是多少年的朋友了!”鲁慈气愤地说。
“你不会有事的,咱们这位陛下不是滥杀之人。”
“你拿什么保证?你没见过今上的雷霆手段就不要妄言!”
“你是吉卦的见证人,你没了,陛下无法稳人心。”这是鲁慈最大的倚仗。
“现在人心是稳了,事发呢?你我怎么办?”
“到时,镇水祠自有办法保你性命无虞。”
鲁慈似是想到了什么,放下心来。鲁慈觉得这两天提心吊胆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被安抚得这么容易,显得自己很好得罪,于是张口,
“你真是…老奸巨猾,你不入道门,走仕途也是三公的料子,都说我是老狐狸,我看你才是狐狸中的狐狸,设计了我,我还不得不为你说话,你这个人…,我少活三天一定是你的功劳。”鲁慈说完,心里畅快多了。
他气狠狠地说:“让我冒了这么大的险,一瓶丹药,一本拳法可不够啊!”
让他承担这么大的风险,不多要点真是对不起自己。
仲阳大笑说:“我那还有保宁丹等,生息微弱时可保命,一并赠你算作赔礼。”
这还差不多。
“再来些护身符”,给孙子孙女保平安。
“好”
俩人说话间,看到有穿灰褐色粗布短打的老翁拉着一牛车的薪柴艰难前行,道路泥泞,再加上黄牛年纪大了,呼哧呼哧地喘气,遇到一个泥坑,车轮不由自主地滑了下去,主人抽打老牛,想要老牛使力,老牛几次发力都没有出来,主人绕到车轮处,使劲推车。
仲阳施了个法诀,车子顺利出了泥坑,可前行道路上坑坑洼洼,不知道还要遇到多少次水坑。
看到老翁,不由得提到沉重的话题,鲁慈对仲阳说:“仲阳,这次又要遇到什么大难呢?”
“不知道。”
“若是能提前知道,我们就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少波及一点百姓。平时他们活得都这么艰难,更别提大难来临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他有一个疑问,希望身为大祭司的仲阳解惑。
他说“仲阳,我有一个问题可能冒犯神明,希望你看在多年友情的份上,为我解惑!”
“你说。”他不是古板的卫道士,不允许人质疑。
他问仲阳:“百姓信仰神明,供奉祂们香火,到大难前祂们为什么不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天地运行自有它的规则,纵使神明也不能干扰。”
“祂们自人飞升,不能偏向人吗?”
仲阳没有直接回答,问鲁慈:“你看这个地方,千百年前是一片汪洋,斗转星移,大水退去,又经过无数风吹雨打,才形成如今的沃野。但你知道千百年前的千百年前这里是什么吗?”
“是什么?”
“一片陆地。当这里是陆地时,人安居乐业,当这里是海洋时,鱼虾无限畅游。天地无情,不偏不倚,无论是人还是微末生灵。”
“这能一样吗?鱼虾哪有灵智?”
“天地面前,众生平等,”仲明语重心长的说。
鲁慈一时受不了,他作为一个人被拉到鱼虾的水平。
自个儿在一旁边生闷气,边思索,“那祂们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生着气生着气,擎山就到了。
正值夜半,仲明把鲁慈送到客房,收了床榻石人身上的神通,也回去打坐休息。
天色熹微,镇水祠弟子就起身修行了。仲阳和鹤鸣先后来到正殿。
“师兄,”鹤鸣边说边向仲阳行了个道礼。
两人同拜一师门下,非正式场合总是以师兄师妹相称。
“师妹,”仲阳颔首,对鹤鸣说:“我不在这两天祠内没出什么大事吧?”
“没有,师兄见陛下如何?”师兄妹没必要再寒暄,有什么话鹤鸣就直接问了。
“陛下已经知晓此事,已经做出了安排。陛下命令,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仲阳望向鹤鸣,直直地看着她,他希望师妹能明白他的话未尽之意。
“我晓得,”鹤鸣当然晓得,她今天透露一个字,明天墙上就有她的讣告。
仲阳知道师妹心有七窍,她一句晓得,一定是明白利害关系的,在他心里鹤鸣就是个严肃恭谨、心有乾坤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事怎么做,话怎么说?
除了以上几句,仲明没有说更多他与昭王的会面了,不必事无巨细的都告知师妹,反让师妹担心,他是大祭司,有压力他来承担。
在回擎山路上,仲阳路上就计划好怎么应对后续了,他说:“灾祸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是什么,镇水祠要提前做好准备。传信给在外游历弟子,密切关注各地动向,若有异变及时上报。”
早发现,早处置,说不定能避免险情。
“我给各处弟子发令,叮嘱他们。”
“药阁也需要多准备些药物,以防万一。”
如果这次有洪水,大汛过后必定有大疫,药物什么的一定要准备充分。
鹤鸣说:“要不要多准备一些米粮?”鹤鸣认为一旦有事发生,肯定会有人把主意打到米粮上,轻的掌控粮价,获取暴利,重的携粮自重。他们手中掌握一些比其他人更靠谱一些。
仲阳说:“只能适量,不能太多,突然购入太多,会惹人怀疑,可多炼制一些果腹丹。”
鹤鸣说:“好,我以试炼的名义,组织药阁众人炼药。”
……
两人敲定了更多细节。
事有轻重缓急,最重要的处理完了,面前还有一个难题:向镇水娘娘请罪。
上神对下界一贯宽容,但是镇水祠作为镇水娘娘凡间的代表不能利用这份宽容行欺瞒之举。仲明的行为像善意的谎言,但再善意的谎言终究是谎言,人间君王对这样的事情叫做欺君,要处斩问罪,用雷霆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威,那对仙神应该可以叫做欺神,神明遇到这种事又会如何处理呢?
仲阳想不出来,鹤鸣也想不出来,事情已经发生两天了,再不请罪那也太不敬神明,等走到问责那一步事态就严重了。
事不宜迟,仲阳请鹤鸣帮自己准备一些焚香通灵的法具,自己则去书案处提笔写请罪书。
鹤鸣在镇水神像前摆放乌木案,案上铺设虎纹锦帛,之上又放置烛台、香炉、五谷,祭酒,檀香。
仲阳拿着请罪书走来,拿起檀香点燃,诚心三拜,祭酒三请,伸手掐诀,檀香烟雾缭绕上流聚成一团,手中纸张似流金般散落在云烟中。
罢了,关关难过关关过,且行且看吧。
………
仲阳在昭王别苑稍作休整后,就与鲁慈赶往擎山。
路途遥远,鲁慈和仲阳闲话。
“大祭司可是害苦了我,一路来回奔波,我这把老骨头,像是散架似的。”
他这辈子就没赶过这么快的路。
他走近仲明说:“你那有没有灵丹妙药什么的?舍我两颗缓缓。”
鲁慈此人从不跟人客气,更何况这是多年老友,能楷的油当然要楷。不认识他的人听到他的名字一定说,“这一定是个宅心仁厚、心有慈悲的君子。”等见了面,共事之后,才发觉这个胖老头大名是劝他自己慈悲的吧!这个老滑头,哼!
仲阳听到老友抱怨后,拿出一玉瓶,递给鲁慈说:“这是清神丹,有镇痛清神舒缓的功效。”
“多谢,多谢。”鲁慈眼睛咪得像藏狐。
他服用一丸,清清凉凉的,不一会效用上来,眼中的血丝都淡了,浑身神清气爽。
镇水祠出品就是好!
仲阳笑对鲁慈说:“还要多谢你,昭王面前为我说话。”
鲁慈摆摆手,说:“陛下心里有数,我不说话,他也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要是你心里实在感激我,不如这个丸药多给我几瓶。”
他年轻的时候熬夜太多,上了年纪身体不行了,不是这疼就是那痛的。清神丹是个好东西,能多搞几瓶就多搞几瓶。
老友这个德行他也习惯了,无奈说,“是药三分毒,这个吃多了不好,等回了擎山,我拿一套修身养性的拳法给你,”仲阳说。
这个也不错,鲁慈欣然同意。
一番玩笑话说完,两人谈到正事上,气氛也没有刚才那么轻松了。
有些话鲁慈不吐不快,他必须问问仲阳是怎么想的。
鲁慈说:“问吉事情重大,越少人知道越好,为什么还告诉我?”
鲁慈想着,怎么着就不能等正祭结束了再去禀报,也不差那两三天吧,万一陛下不想人知道,自己可就无声无息地升天了,陛下现在虽没说什么,但总觉着脑袋生风。鲁慈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这是责怪仲阳拉他下水的意思了。
仲阳说:“正德,镇水祠不能让陛下以为是铁板一块,一个会犯错误的,看起来能让陛下掌控的镇水祠才能长久。”
“你一句长久,就拿我的命作筏子,有没有想过我?咱们可是多少年的朋友了!”鲁慈气愤地说。
“你不会有事的,咱们这位陛下不是滥杀之人。”
“你拿什么保证?你没见过今上的雷霆手段就不要妄言!”
“你是吉卦的见证人,你没了,陛下无法稳人心。”这是鲁慈最大的倚仗。
“现在人心是稳了,事发呢?你我怎么办?”
“到时,镇水祠自有办法保你性命无虞。”
鲁慈似是想到了什么,放下心来。鲁慈觉得这两天提心吊胆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被安抚得这么容易,显得自己很好得罪,于是张口,
“你真是…老奸巨猾,你不入道门,走仕途也是三公的料子,都说我是老狐狸,我看你才是狐狸中的狐狸,设计了我,我还不得不为你说话,你这个人…,我少活三天一定是你的功劳。”鲁慈说完,心里畅快多了。
他气狠狠地说:“让我冒了这么大的险,一瓶丹药,一本拳法可不够啊!”
让他承担这么大的风险,不多要点真是对不起自己。
仲阳大笑说:“我那还有保宁丹等,生息微弱时可保命,一并赠你算作赔礼。”
这还差不多。
“再来些护身符”,给孙子孙女保平安。
“好”
俩人说话间,看到有穿灰褐色粗布短打的老翁拉着一牛车的薪柴艰难前行,道路泥泞,再加上黄牛年纪大了,呼哧呼哧地喘气,遇到一个泥坑,车轮不由自主地滑了下去,主人抽打老牛,想要老牛使力,老牛几次发力都没有出来,主人绕到车轮处,使劲推车。
仲阳施了个法诀,车子顺利出了泥坑,可前行道路上坑坑洼洼,不知道还要遇到多少次水坑。
看到老翁,不由得提到沉重的话题,鲁慈对仲阳说:“仲阳,这次又要遇到什么大难呢?”
“不知道。”
“若是能提前知道,我们就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少波及一点百姓。平时他们活得都这么艰难,更别提大难来临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他有一个疑问,希望身为大祭司的仲阳解惑。
他说“仲阳,我有一个问题可能冒犯神明,希望你看在多年友情的份上,为我解惑!”
“你说。”他不是古板的卫道士,不允许人质疑。
他问仲阳:“百姓信仰神明,供奉祂们香火,到大难前祂们为什么不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天地运行自有它的规则,纵使神明也不能干扰。”
“祂们自人飞升,不能偏向人吗?”
仲阳没有直接回答,问鲁慈:“你看这个地方,千百年前是一片汪洋,斗转星移,大水退去,又经过无数风吹雨打,才形成如今的沃野。但你知道千百年前的千百年前这里是什么吗?”
“是什么?”
“一片陆地。当这里是陆地时,人安居乐业,当这里是海洋时,鱼虾无限畅游。天地无情,不偏不倚,无论是人还是微末生灵。”
“这能一样吗?鱼虾哪有灵智?”
“天地面前,众生平等,”仲明语重心长的说。
鲁慈一时受不了,他作为一个人被拉到鱼虾的水平。
自个儿在一旁边生闷气,边思索,“那祂们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生着气生着气,擎山就到了。
正值夜半,仲明把鲁慈送到客房,收了床榻石人身上的神通,也回去打坐休息。
天色熹微,镇水祠弟子就起身修行了。仲阳和鹤鸣先后来到正殿。
“师兄,”鹤鸣边说边向仲阳行了个道礼。
两人同拜一师门下,非正式场合总是以师兄师妹相称。
“师妹,”仲阳颔首,对鹤鸣说:“我不在这两天祠内没出什么大事吧?”
“没有,师兄见陛下如何?”师兄妹没必要再寒暄,有什么话鹤鸣就直接问了。
“陛下已经知晓此事,已经做出了安排。陛下命令,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仲阳望向鹤鸣,直直地看着她,他希望师妹能明白他的话未尽之意。
“我晓得,”鹤鸣当然晓得,她今天透露一个字,明天墙上就有她的讣告。
仲阳知道师妹心有七窍,她一句晓得,一定是明白利害关系的,在他心里鹤鸣就是个严肃恭谨、心有乾坤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事怎么做,话怎么说?
除了以上几句,仲明没有说更多他与昭王的会面了,不必事无巨细的都告知师妹,反让师妹担心,他是大祭司,有压力他来承担。
在回擎山路上,仲阳路上就计划好怎么应对后续了,他说:“灾祸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是什么,镇水祠要提前做好准备。传信给在外游历弟子,密切关注各地动向,若有异变及时上报。”
早发现,早处置,说不定能避免险情。
“我给各处弟子发令,叮嘱他们。”
“药阁也需要多准备些药物,以防万一。”
如果这次有洪水,大汛过后必定有大疫,药物什么的一定要准备充分。
鹤鸣说:“要不要多准备一些米粮?”鹤鸣认为一旦有事发生,肯定会有人把主意打到米粮上,轻的掌控粮价,获取暴利,重的携粮自重。他们手中掌握一些比其他人更靠谱一些。
仲阳说:“只能适量,不能太多,突然购入太多,会惹人怀疑,可多炼制一些果腹丹。”
鹤鸣说:“好,我以试炼的名义,组织药阁众人炼药。”
……
两人敲定了更多细节。
事有轻重缓急,最重要的处理完了,面前还有一个难题:向镇水娘娘请罪。
上神对下界一贯宽容,但是镇水祠作为镇水娘娘凡间的代表不能利用这份宽容行欺瞒之举。仲明的行为像善意的谎言,但再善意的谎言终究是谎言,人间君王对这样的事情叫做欺君,要处斩问罪,用雷霆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威,那对仙神应该可以叫做欺神,神明遇到这种事又会如何处理呢?
仲阳想不出来,鹤鸣也想不出来,事情已经发生两天了,再不请罪那也太不敬神明,等走到问责那一步事态就严重了。
事不宜迟,仲阳请鹤鸣帮自己准备一些焚香通灵的法具,自己则去书案处提笔写请罪书。
鹤鸣在镇水神像前摆放乌木案,案上铺设虎纹锦帛,之上又放置烛台、香炉、五谷,祭酒,檀香。
仲阳拿着请罪书走来,拿起檀香点燃,诚心三拜,祭酒三请,伸手掐诀,檀香烟雾缭绕上流聚成一团,手中纸张似流金般散落在云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