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江阴约百里远的江宁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市镇,因处运河中段,又接淮河,车马船只往来频繁而兴盛。而民间多传:“贬江宁,实为陟,贬江阴,意同弃”,大慈官吏升迁频繁,由中央下至地方的官吏,观其所迁,则可究其底细。正因此,朝廷格外重视江宁税事。
应颂曾任江宁巡按,因而此地官吏对他格外熟悉,车马甫一入城,便有绿袍小吏前来迎接。
“应大人,天色不早了,县令大人已设宴府中,还为您一行准备了上好的厢房,以备歇脚。还望应大人、应小姐赏脸。”
应颂侧目,望向轿帘内,应霄摇了摇头,意为不愿。他沉吟片刻,却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今日他总觉不安,似是身后受人追踪般,却又找不出实据。再好的驿馆客栈都不比县令府来得安心,他纵然想循着应霄的意见,修补几年不见的情谊。考量之下,他还是选择了去县令府。
应霄无奈叹息,未置一语。
是夜,应霄辗转难眠。为避免吵醒廊下守夜的侍女,她摸着黑,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倚月照影。县令府是她所久违的气派,就连待客的厢房都是独立的小院,其中装饰更是豪奢。
应霄想起幼时家中,似乎都不比眼前。而这细软被褥、紫檀床架,却成了她无眠的原因。
她有点不适应,有点想念江阴那张吱呀作响的竹榻。
也不知师父怎样了,师兄走得轻巧,没几日,她又离了去。如今,估计只剩小白还在他的身边。口口相提的孝义,竟是全然不顾了。应霄自嘲笑笑,想起师清风花白的鬓,送她离去时的落寞,心中有愧。
似是天意眷顾,她正倚窗自伤不能自已之时,耳边响起一阵突兀的蟋蟀叫声。这叫声,她最熟悉不过。
如预料一般,如做梦一般,一阵期待而又惊惧的急促心跳后,一席黑衣的元飞白在茫茫夜色里出现,来到她的窗前。应霄捂住嘴,掩饰自己的惊喜,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她压低声音,揣着答案问问题:“小白,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你来此处做什么?”
“因为我知道你不愿意被困在这里。”元飞白笑得温柔,答道。
“若是被发现可怎么好……这可是县令府,我哥哥正寝在隔壁院呢……”夜里虫鸣聒噪,她的心跳声亦嘈杂地吓人,应霄不禁凑近元飞白身边,以气音言语。
“霄儿,你想回京州吗?”元飞白表现出少有的严肃。
“哪有什么回不回的呢,我自小便是在江南生活的,只是父母亲……”
“可为何那日你一下便上了车轿呢?是你兄长的缘故吗?”
应霄点了点头,小声应他,两人在无意识间靠得很近,几乎是耳鬓厮磨。少女的面颊微微红晕,耳后升起燥意,她道:“外祖父过世后,兄长便是我最觉亲近的家人了,他来接我,我没有不从的道理。”
“……那,我与京州之间,你亦选京州吗?”元飞白脸上亦是燥热,酝酿半响,才支支吾吾地说出内心话,道出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
“我……”应霄一下红透了面颊,低下头,嗫嚅道“我,我没想过……在我心中,京州自然不比江阴,我舍不得师父,舍不得师姐,舍不得你,可是哥哥、父亲、母亲他们……我不敢……”
她将额抵在元飞白的肩上,摇头喃喃,鬓发散乱间染上些许哭腔。
“我知你担忧的事情,霄儿,我有办法的。”
“什么法子?”
元飞白不言语,故作玄虚之余,留给应霄一些考虑的时间。他轻轻抚了抚她的头,轻声说:“只要是你不愿的事,我不会令人强迫你的。”
此话如同神明的低语,径直闯入应霄心田,她似是着了迷,应承了下来。此后再没有这样的时刻摆在面前了,应霄清楚地知道,若是此时不走,便再回不去从前闲散逍遥的日子了。
“带我走吧。小白,往后如何都好,你带我走吧。”
在江宁县令府后宅的冲天火光和惊声叫嚷中,一身旧裙裳的应霄跟在元飞白的身后,手被他握着,紧密相连而热量相侵,心如擂鼓轰鸣。
不妙!
透过匆匆救火的人群,应霄看见了应颂,似是血缘感召,她确信应颂也瞧见了她。他与她之间,隔着人群,他的手上还攥着她急忙写下的信笺。
应霄终是不忍骗过兄长,留下草草几句解释,经由元飞白,偷偷递到了应颂房内。她莫名自信,相信兄长定会支持她的荒唐。
她瞧见随身的侍女来报应颂,道是动乱中小姐不见踪影,心中忽然吊起一口气。
事情的发展却如她所想,应颂收回目光,将信笺藏进衣袖之中,故作大怒,指挥仆从搜寻小姐的下落。所派人前往的方向,却是与应霄所在相反。
应霄就这么轻巧地离开了县令府,天蒙蒙亮时,他们又离开了江宁。她不知道元飞白要带她往何处去,只是趁着晨光,叹此情此景此行,竟真如话本所写一般。
她感到一阵飘浮,被什么吸引着,却又抓握不住。
应颂曾任江宁巡按,因而此地官吏对他格外熟悉,车马甫一入城,便有绿袍小吏前来迎接。
“应大人,天色不早了,县令大人已设宴府中,还为您一行准备了上好的厢房,以备歇脚。还望应大人、应小姐赏脸。”
应颂侧目,望向轿帘内,应霄摇了摇头,意为不愿。他沉吟片刻,却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今日他总觉不安,似是身后受人追踪般,却又找不出实据。再好的驿馆客栈都不比县令府来得安心,他纵然想循着应霄的意见,修补几年不见的情谊。考量之下,他还是选择了去县令府。
应霄无奈叹息,未置一语。
是夜,应霄辗转难眠。为避免吵醒廊下守夜的侍女,她摸着黑,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倚月照影。县令府是她所久违的气派,就连待客的厢房都是独立的小院,其中装饰更是豪奢。
应霄想起幼时家中,似乎都不比眼前。而这细软被褥、紫檀床架,却成了她无眠的原因。
她有点不适应,有点想念江阴那张吱呀作响的竹榻。
也不知师父怎样了,师兄走得轻巧,没几日,她又离了去。如今,估计只剩小白还在他的身边。口口相提的孝义,竟是全然不顾了。应霄自嘲笑笑,想起师清风花白的鬓,送她离去时的落寞,心中有愧。
似是天意眷顾,她正倚窗自伤不能自已之时,耳边响起一阵突兀的蟋蟀叫声。这叫声,她最熟悉不过。
如预料一般,如做梦一般,一阵期待而又惊惧的急促心跳后,一席黑衣的元飞白在茫茫夜色里出现,来到她的窗前。应霄捂住嘴,掩饰自己的惊喜,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她压低声音,揣着答案问问题:“小白,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你来此处做什么?”
“因为我知道你不愿意被困在这里。”元飞白笑得温柔,答道。
“若是被发现可怎么好……这可是县令府,我哥哥正寝在隔壁院呢……”夜里虫鸣聒噪,她的心跳声亦嘈杂地吓人,应霄不禁凑近元飞白身边,以气音言语。
“霄儿,你想回京州吗?”元飞白表现出少有的严肃。
“哪有什么回不回的呢,我自小便是在江南生活的,只是父母亲……”
“可为何那日你一下便上了车轿呢?是你兄长的缘故吗?”
应霄点了点头,小声应他,两人在无意识间靠得很近,几乎是耳鬓厮磨。少女的面颊微微红晕,耳后升起燥意,她道:“外祖父过世后,兄长便是我最觉亲近的家人了,他来接我,我没有不从的道理。”
“……那,我与京州之间,你亦选京州吗?”元飞白脸上亦是燥热,酝酿半响,才支支吾吾地说出内心话,道出自己来此的真正目的。
“我……”应霄一下红透了面颊,低下头,嗫嚅道“我,我没想过……在我心中,京州自然不比江阴,我舍不得师父,舍不得师姐,舍不得你,可是哥哥、父亲、母亲他们……我不敢……”
她将额抵在元飞白的肩上,摇头喃喃,鬓发散乱间染上些许哭腔。
“我知你担忧的事情,霄儿,我有办法的。”
“什么法子?”
元飞白不言语,故作玄虚之余,留给应霄一些考虑的时间。他轻轻抚了抚她的头,轻声说:“只要是你不愿的事,我不会令人强迫你的。”
此话如同神明的低语,径直闯入应霄心田,她似是着了迷,应承了下来。此后再没有这样的时刻摆在面前了,应霄清楚地知道,若是此时不走,便再回不去从前闲散逍遥的日子了。
“带我走吧。小白,往后如何都好,你带我走吧。”
在江宁县令府后宅的冲天火光和惊声叫嚷中,一身旧裙裳的应霄跟在元飞白的身后,手被他握着,紧密相连而热量相侵,心如擂鼓轰鸣。
不妙!
透过匆匆救火的人群,应霄看见了应颂,似是血缘感召,她确信应颂也瞧见了她。他与她之间,隔着人群,他的手上还攥着她急忙写下的信笺。
应霄终是不忍骗过兄长,留下草草几句解释,经由元飞白,偷偷递到了应颂房内。她莫名自信,相信兄长定会支持她的荒唐。
她瞧见随身的侍女来报应颂,道是动乱中小姐不见踪影,心中忽然吊起一口气。
事情的发展却如她所想,应颂收回目光,将信笺藏进衣袖之中,故作大怒,指挥仆从搜寻小姐的下落。所派人前往的方向,却是与应霄所在相反。
应霄就这么轻巧地离开了县令府,天蒙蒙亮时,他们又离开了江宁。她不知道元飞白要带她往何处去,只是趁着晨光,叹此情此景此行,竟真如话本所写一般。
她感到一阵飘浮,被什么吸引着,却又抓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