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霄心头咯噔一下,糟了,莫不是出来的太久,母亲寻她不着,恼了?顾不上那么多,应霄拎起裙摆,往应颂过来的方向小跑过去,阿蕤紧随其后,一同往聆德殿去。
文安的身影隐在竹林里,望着应霄离去的背影,唇角勾起一抹得逞的弧度。他摇了摇折扇,长抒一口气,转身往毓庆宫走去。
路上,应颂跟她简单说了因由。
原珠越太子前些日熬走了老珠越王,特派珠越国使团来谒见,以表诚心,白日在围场献上一双红瞳白羽孔鸟,大讨永瑞皇帝欢心。方才夜宴祝酒,为首的使臣赞词更是滔滔不绝,哄得老皇帝欢心。三巡过后,才缓缓道出此行的真正目的——求娶贵女,美曰稳固宗藩之谊。
永瑞皇帝一听,这不废兵卒、不放兵权便能稳固南境的美事,当即便答应,甚至放言“贵女众多,无不风姿绰约,爱卿自替珠越王选一合意的便是。”
那使臣也是个事多的主儿,竟是不选文臣家女,道王上钟意有潇洒英姿的武家女儿,一下便只剩寥寥几位贵女可选。而应霄,今年恰满十七,正是能婚配的年纪,又是镇南大将军之女,算得半个皇亲,可谓是最佳人选。
应颂顿感不妙,大叫不好,遍寻席间却不见妹妹的影踪。趁圣上酒兴正浓,尚未发话,急忙出来寻应霄。
待二人赶到殿前,恰好听见永瑞皇帝低沉浑厚的声音自中殿之上传来。
“爱卿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孤正愁如何嘉奖你。可惜孤膝下竖子无一堪配,幸有这段好姻缘。孤待婉生一向如血肉之亲般,这珠越王一表人才,与霄儿岂不登对?爱卿为孤平南境之乱,孤定不能亏待了你。”
应颂带应霄和阿蕤闪至一边,通过侧室进殿,只听见了永瑞帝的后半句。应霄如历惊天霹雳一般,顿时慌了神色,沈婉生亦不例外。惊惧还未持续太久,就见一紫衣白发长者起身走至大殿正中。
应霄不认识此人,低声问哥哥,应颂答她这位是观天司的国师,申易安。
永瑞帝信道,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宫中筑有连华殿,供奉真君,设专人管理;宫外纳有“观天司”,共事决策,广招于道学之有研论者,司中设国师以管,位同副相,常伴君侧。
而道修一事,永瑞帝曾下旨,曰“天下人皆有修道之能,静心苦身而问道三年及以上者,是慰圣心,诚敬天德,男子可免徭役,女子可暂婚嫁,官府拨钱补助,万事以道为尊矣。”
话说的好听,实际行动起来却并不容易。
无隐世,不静心;非疏食,不苦身。此二项拦得下不学无术的富贵子弟,却拦不下为钱所困的平头百姓,但得享优待的人仍旧是寥寥无几。因永瑞帝甚恶邪门歪道,没有大道之人作师,不算修道。
而这所谓大道之人,无一不是连华殿及观天司出身,无一是平头百姓攀得起的关系。好比应霄应颂的外祖父,怀王沈舟子,便是上任国师的众多弟子之一。
“陛下且慢。臣近日常观星象,自应家小姐回京,紫微垣十五星即刻由晦转明,此半月来明亮而稳定,乃大吉之兆。”申易安向上行长揖礼,此话一出,众人皆哗然。
应霄瞬间成为焦点,对上许多人的目光,包括她的父母兄长。她并不知这国师与外祖有关系,此人忽然出来说自己有旺于国运,外祖和师父都不曾如此说,真是莫名其妙。
不过,这是不是预示着,她不必嫁那劳什子珠越王了?
永瑞帝沉吟半响,与靖皇后耳语几句,开口道:“易安的意思,便是属意应家这姑娘的好命格,要传授大道,有意栽培了。甚好,甚好。”
君无戏言,但可为国运转圜。
“皇后的母家也有位合适的好女儿啊,使者啊,司氏百年兴盛,教养出来的女儿,孤为人姑父的,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啊。”
珠越使者神情微异,嘴唇开翕间想再说几句,犹豫再三,还是跪下谢恩了。他愤愤地望向应霄的方向,心头盘算着该如何交差才好。
座下的应思筠和沈婉生长抒了一口气,这才放下心来。应颂望着略显呆滞的妹妹,惊讶之余不由感叹起她的好运气。而应霄还未从这场与她有关却又处处无关的风波中走出来,神情愣愣的,阿蕤一连唤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
“姑娘,什么是紫微垣十五星?”阿蕤读书不多,只知这是天上的物什。
“师父……是外祖父曾告诉我,紫微垣象征国运,亮为吉兆,暗则跌宕多事。”
阿蕤答了一声,说道:“那姑娘一定是位顺遂的有福之人。”
有福之人吗?应霄把这话听进了心里,也许吧,她好像的确似乎是运气不错的。
文安的身影隐在竹林里,望着应霄离去的背影,唇角勾起一抹得逞的弧度。他摇了摇折扇,长抒一口气,转身往毓庆宫走去。
路上,应颂跟她简单说了因由。
原珠越太子前些日熬走了老珠越王,特派珠越国使团来谒见,以表诚心,白日在围场献上一双红瞳白羽孔鸟,大讨永瑞皇帝欢心。方才夜宴祝酒,为首的使臣赞词更是滔滔不绝,哄得老皇帝欢心。三巡过后,才缓缓道出此行的真正目的——求娶贵女,美曰稳固宗藩之谊。
永瑞皇帝一听,这不废兵卒、不放兵权便能稳固南境的美事,当即便答应,甚至放言“贵女众多,无不风姿绰约,爱卿自替珠越王选一合意的便是。”
那使臣也是个事多的主儿,竟是不选文臣家女,道王上钟意有潇洒英姿的武家女儿,一下便只剩寥寥几位贵女可选。而应霄,今年恰满十七,正是能婚配的年纪,又是镇南大将军之女,算得半个皇亲,可谓是最佳人选。
应颂顿感不妙,大叫不好,遍寻席间却不见妹妹的影踪。趁圣上酒兴正浓,尚未发话,急忙出来寻应霄。
待二人赶到殿前,恰好听见永瑞皇帝低沉浑厚的声音自中殿之上传来。
“爱卿为我朝立下赫赫战功,孤正愁如何嘉奖你。可惜孤膝下竖子无一堪配,幸有这段好姻缘。孤待婉生一向如血肉之亲般,这珠越王一表人才,与霄儿岂不登对?爱卿为孤平南境之乱,孤定不能亏待了你。”
应颂带应霄和阿蕤闪至一边,通过侧室进殿,只听见了永瑞帝的后半句。应霄如历惊天霹雳一般,顿时慌了神色,沈婉生亦不例外。惊惧还未持续太久,就见一紫衣白发长者起身走至大殿正中。
应霄不认识此人,低声问哥哥,应颂答她这位是观天司的国师,申易安。
永瑞帝信道,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宫中筑有连华殿,供奉真君,设专人管理;宫外纳有“观天司”,共事决策,广招于道学之有研论者,司中设国师以管,位同副相,常伴君侧。
而道修一事,永瑞帝曾下旨,曰“天下人皆有修道之能,静心苦身而问道三年及以上者,是慰圣心,诚敬天德,男子可免徭役,女子可暂婚嫁,官府拨钱补助,万事以道为尊矣。”
话说的好听,实际行动起来却并不容易。
无隐世,不静心;非疏食,不苦身。此二项拦得下不学无术的富贵子弟,却拦不下为钱所困的平头百姓,但得享优待的人仍旧是寥寥无几。因永瑞帝甚恶邪门歪道,没有大道之人作师,不算修道。
而这所谓大道之人,无一不是连华殿及观天司出身,无一是平头百姓攀得起的关系。好比应霄应颂的外祖父,怀王沈舟子,便是上任国师的众多弟子之一。
“陛下且慢。臣近日常观星象,自应家小姐回京,紫微垣十五星即刻由晦转明,此半月来明亮而稳定,乃大吉之兆。”申易安向上行长揖礼,此话一出,众人皆哗然。
应霄瞬间成为焦点,对上许多人的目光,包括她的父母兄长。她并不知这国师与外祖有关系,此人忽然出来说自己有旺于国运,外祖和师父都不曾如此说,真是莫名其妙。
不过,这是不是预示着,她不必嫁那劳什子珠越王了?
永瑞帝沉吟半响,与靖皇后耳语几句,开口道:“易安的意思,便是属意应家这姑娘的好命格,要传授大道,有意栽培了。甚好,甚好。”
君无戏言,但可为国运转圜。
“皇后的母家也有位合适的好女儿啊,使者啊,司氏百年兴盛,教养出来的女儿,孤为人姑父的,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啊。”
珠越使者神情微异,嘴唇开翕间想再说几句,犹豫再三,还是跪下谢恩了。他愤愤地望向应霄的方向,心头盘算着该如何交差才好。
座下的应思筠和沈婉生长抒了一口气,这才放下心来。应颂望着略显呆滞的妹妹,惊讶之余不由感叹起她的好运气。而应霄还未从这场与她有关却又处处无关的风波中走出来,神情愣愣的,阿蕤一连唤了几声,她才回过神来。
“姑娘,什么是紫微垣十五星?”阿蕤读书不多,只知这是天上的物什。
“师父……是外祖父曾告诉我,紫微垣象征国运,亮为吉兆,暗则跌宕多事。”
阿蕤答了一声,说道:“那姑娘一定是位顺遂的有福之人。”
有福之人吗?应霄把这话听进了心里,也许吧,她好像的确似乎是运气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