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的日子渐近,向dan要推荐信也提上了日程。陈更想起上次要推荐信还是找了偏爱她的Amy,说出口时也不觉得尴尬。第一次要推荐信是转学时找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们对此毫无经验,因此也没什么负担。

    走进教室办公室的时候,她看见老严埋着头,应该是在批改试卷。她蹑手蹑脚地凑过去,等他抬起头来喝水的时候轻声叫他,“严老师,现在有空吗?”

    老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似的呛了口水,咳嗽几声后才顺过气,“什么事?”

    “你写过推荐信吗?能不能麻烦帮我写一封推荐信?您先写成中文再翻译一下,我帮您找人翻译,你最后用邮箱交。”

    “你要推荐信干什么?”

    “我想申请一个项目...” 陈更犹豫要不要全盘托出,但想到这封推荐信的分量,最终还是下了决心,“我想转学。转学需要推荐信,我觉得您很了解我,所以希望您能写这封推荐信。”

    “转学?去哪里?” 老严一下抓住重点,有些吃惊地问她,手里的笔盖不小心磕在了桌上,又弹跳两下,调皮地躲进了桌底。

    “没事,我来捡。” 陈更主动请缨,蹲下来边找笔盖边回答,“我想转学去北京,然后出国读大学,他们需要推荐信。”

    “怎么这么突然。”老严不解,“留在这里不可以吗?我看咱们学校也有出国的学生啊。”

    她有些无奈地叹口气,把笔盖从桌底捡起,又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解释道,“是的,但那是极少数。B市很好,我们学校也很好,但留学这方面的资源还是太少了。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去北京,我想抓住,我不想放弃。”

    她有些沉重地说,“您知道B市录取的最好的是哪个学校吗?有些学校在B市从没录取过人,但我也许想试试那些地方。我也纠结了很久,但还是决定我想走更远,我想去北京。”

    陈更把笔盖合上,恳求道,“老师,能帮帮我吗?我想走自己选择的路。”

    那是余微在前一晚告诉她的 — 走自己的路。她不想再待在这里看着这条能望到尽头的路了。几周来,她日思夜想,描绘了偏离航向的人生道路会有哪些不同:她会拖着前途艰险的友谊,那段难以忘怀的过去,还有从头开始的空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落地生根,努力生长,长向大洋彼岸。如果留在这里,她每次看到徐行的背影都让内心酸胀疼痛却留不下泪来,她为了名次的虚荣和背后对未来沉重的欲望攀爬着、时刻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那是她接下来两年唯一的目标。

    那个目标太沉、太重,陈更喘不过气来。执念太深之后,曾经引导她的船帆落成绊住她自由的海藻,缠绕在她的脖颈上让她难以呼吸。

    沉默之后,老严说了好。她按捺住快涌出的喜悦,说了谢谢,把整支笔还给了他。

    老严把笔收好,注视着陈更,“去闯闯吧。”

    “嗯。”

    推荐信的内容需要保密,所以老严到底写了什么她最终也不得而知。走出教学楼,她哼着歌去吃饭,抄近道横穿了被树林环抱的操场,看见有人在踢球 — 她的人生,会是比这操场更广阔的原野吗?

    陈更在此地此刻,也许就是因为他的推荐信,才把她送到了大洋彼岸,Dan的办公室门口。她轻轻敲门, Dan起身欢迎他进去。

    “今天又想聊点什么?“ Dan笑眯眯地问,有些感叹道,“时间过得好快,这个项目都要结束了。”

    “是啊。但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关于历史本身,还是看待历史的方式。” 陈更顺着话说下去,“要是之后还有这样的机会就好了。”

    “所以你明年想回到这里来吗?”

    “我没抱希望。” 陈更摇摇头,把说出口的费城又塞了回去,“我只知道,我想继续学历史。”

    然后读法学院。

    心里默默加上这句话,再把前一句抛出脑海,消散在风中,吹落在地上,腐烂在泥土里。

    “take \'I \'t\' out of your vocabulary.” Dan严肃起来,“没什么不可能的。如果你想,你会是一个很好的historian。”

    可我不想做坐冷板凳的historian。陈更听着,闭上眼睛。就算喜欢,又怎样呢,她也不允许自己走出这一步。

    她最后还是实话实说道,“我想继续学历史,但的确没想过做一个historian。我觉得这或许不是我以后想做的职业,因为像您一样研究一样东西几十年,我可能做不到。所以我佩服您。我想请您帮我写一封推荐信 — 如果您愿意的话。“

    “要我写一封很棒的推荐信的话,我还需要更了解你一些。我们要不聊聊?” Dan把板凳递给他,“坐这里。”

    “你当时是怎么想到申请这个项目的?”

    “您想听实话吗?” 她仰起头看着Dan微微泛光的头顶,透过窗户是外面暖红色的夕阳。“因为prestige。因为它很selective。因为对大学申请有帮助。”

    “你很诚实。” Dan有些惊讶,愣了一会又笑着说,“我也欣赏你的诚实。”

    “这里很好,可我暂时不敢肖想。” 她低下头有些自嘲地说,“我们城市还没有来过这里的人。我不是Harker school的学生,所以我不会去想那么多,我只想去能去到的范围内最好的。Dan,这几周我真的很开心,能够不考虑未来地沉浸在当下学那些以后也许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好像一场不会醒来的梦。但梦还是会醒的,回去之后就要准备申请资料,继续考试,回到现实世界中去。如果真的要做一个historian,那就不再是一个梦了,申请经费、学术的压力,这些鸡零狗碎会把这份甜蜜冲得七零八碎。我宁愿让它永远做那个只能远观的戴西,我不想做梦碎的盖茨比。”

    “的确,读PhD是需要下决心的。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充满冲动的life-g moment。” Dan好像陷入了回忆,有些怅然地说,“我在Penn读的PhD,那里的冬天很冷。有时研究陷入停滞的时候,我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而且冬天的费城又冷又湿,让人抑郁,不像这里至少还有阳光。但每次顶着寒风穿过locust walk的回宿舍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第一次触摸到书本的时刻,是那一刻的温暖给了我力量。”

    “我在瑞士读的本科,来这里读的PhD,所以我们都是越过大洋彼岸的人。“ Dan注视着陈更的眼睛,“虽然选择不一样,但我们都很有勇气。”

    如果像张晋之那样直面欲望,她也许更能脸不红心不跳地掩盖自己不纯的动机。她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放下面具,没有告诉Dan其实自己想做一个和现在所做的一切八杆子打不着的律师。这几周,她天天去Dan 的办公室问题,半夜和Michelle在Green library读reading,Dan问问题总是第一个举手 —— 即使她脑子里没什么特别的想法。这一切的装模作样,或者说“努力”,都是为了今天的一个不情之请。

    她看着Dan的表情柔和下来,他的眼里倒影着三年前的自己,还有肩并肩的余微。

    “倚燕山而望玉泉塔影,邻颐和而近圆明故垣。” 余微看着云层角落露出的星点,若有所思道,“一切都说不准。但总归是有点希望,留点念想吧?”

    “你会是那个幸运的人。” 她祝福身边的人。

    今天,她会是那个幸运的人吗?

    Dan说,“我会写一封stroer的。你只需要再勇敢一些。不管是对职业,还是对学校。”

    陈更有些愣愣地看着Dan递给她一杯水,她才缓过神来。她有些颤抖地说,“谢谢您 — 您做的这些对我来说很重要。谢谢您!”

    Dan拍拍她的肩膀,安慰道,“不管你去了哪里,keep me updated。勇敢一点。 ”

    T大FIT楼的六层窗前可以望见玉泉山和玉峰塔。没有校园卡的陈更和余微曾经在昆明湖泛着粼粼波光的水面上,看过玉峰塔的有些模糊的倒影。如今这些对于余微已是触手可及,也不再咫尺天涯。

    从Dan 的办公室走出来,往Arrillaga大食堂走,能经过胡佛塔。坐在二楼的靠窗座位上,此刻她也能看到些许塔影。Lagunita湖干涸后再也没有机会再欣赏湖光塔影,但她想,费城的天空也会是蓝色的吧。

章节目录

去乱岑角的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LocustWalk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LocustWalk并收藏去乱岑角的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