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王府,里头上上下下太后已命人打点好了,也送了一行扫洒仆役来。
甫一进门,林崇便火急火燎的吩咐着后厨房烧水煎药。李映更是步子匆忙,怀中似是抱了一个昏迷之人,瞧不清真容。但见李映身上那件青色衣衫被晕出一片鲜艳刺目的血。
“阿崇,拿我的药箱进来。”她一脚踹开了东厢房的门,大抵是抱着人有些吃力,说话间气息都有些不稳。
方才还一片平稳的西南王府瞬间匆忙客起来,奴仆个个面露急色,端着血水进进出出。
榻子上躺的人是个看着约摸十五六岁的姑娘,鬓发微乱,一袭玄色便服瞧着好似那些世家贵族养的刺客。最触目惊心的,当属那姑娘身上的伤,自脸往下,没有一块好肉,脚底甚至都被钉穿,留下一个可怖的血洞,汩汩冒着血。
“这……真畜生啊。”纵是见惯了血腥场面的林崇也不忍多瞧一眼。但见自家殿下只吸了口凉气,面色间却风雨不动安如山,替那姑娘上好了生肉活血的药。
“世子瞧着这伤……不怕么?”一旁端着水盆的侍女哪里见过这等大场面,面露惧色,手指都在发颤。
“她伤成这样,岂有不惧之理。”李映放了刮骨刀,就着那侍女盆中的水洗了洗手,慢条斯理的用白布擦着,“不过随父在西南征战之时,医治的人多了,见过比这还棘手的,已经没法子了却仍盼着要活死人肉白骨,现下再看便也不觉得惧怕了。”
世道不仁,视人命为草芥。
李映想到今日未时还需进宫面圣,身上这血衣是断然穿不了了。她乜了榻子上的人一眼,心想这伤恐是一时难以痊愈,便侧首交代林崇道:“面圣之事耽搁不得,我去收拾一番。阿崇,此处便由你多操劳操劳了。”
“请殿下放心,阿崇定会照看好这姑娘。”林崇抱拳,说的信誓旦旦。
但终归是个不够细致的粗人,李映放心不下,便又多交代了一些重要事宜让他记下。
“今春寒未过,你务必仔细着,她这伤受不得寒气。我看小厨房今儿个送了新鲜的猪大骨来,若你得闲,便将我药箱子备的那些百合和黄芪处理好了,还有红枣。”
“好,殿下放心入宫便是。”林崇又行了一抱拳礼。
林崇是眼下李映最信任之人,乍到京城,城中诸多事宜尚需打点。偏巧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人多眼杂。李映这身份实在不适频繁走动,以免招致有心之人暗害。林崇是颇有武艺在身的人,虽没个心眼,但胜在办事还算稳妥,交给他李映也放心。
临近未时,李映换了一套颇为庄重肃穆的墨绿青衫,唤了门口正忙于扫洒的一个小厮作了马车夫,乘着马车匆匆往宫中赶去。
李映深疑近来自己大抵是时运不济,方入京时因林崇舍远求近,拐了一条小路,途遇了那位奄奄一息的姑娘,这便叫她撞了车窗险些翻身落出去。
今下进宫面圣,巍巍城门下旧事重演,她只觉得马车一颠簸,应当是同哪位王公贵族的马车撞了。
李映还未缓过来,但听得外头娇蛮的一声斥责,真真是不留一点情面。
“谁家的马车如此不长眼,你这车夫眼里可还有一点规矩?瞧不见本宫的人正要过此道吗,素日里你的主子是如何教你的,竟叫你这样不知死活,当真是笨死了,一点……”
外头那语气愈发呛人,看来想退让一步就此作罢是不可能了。见她愈骂愈凶,李映适时打断了她,撩开帘子下了马车。
“长阳长公主。”她恭敬行了一礼。
跟前的人瞧见她先是一愣,而后又问:“你是何人?”
李映抬眸看她,瞧着不卑不亢,从容答道:“西南世子李映。”
“本宫还当是谁呢,原来是李元炜的儿子。”长阳公主颇为不屑的瞧了瞧自个儿的指甲,嘲讽道,“怎的?进宫这般赶,是知晓我父皇时日无多,想在他面前好好表现表现,以便也在这皇权斗争中分得一杯羹?”
长阳公主李璟珞,武帝长女,李元炜的长姐,按理说她还得唤李璟珞一声姑姑。奈何这李璟珞性情古怪,同那些异母皇子的关系都不佳。
再说她生母苏氏,虽是江南歌姬出身,但深受帝宠,数年冠宠六宫。据说尚在歌楼之时,也是趁着闲暇时分偷读过几本书的,甚是温柔可心,人又生的娇俏妩媚,当年的江南可谓是处处流传着她的佳话。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这般的绝色美人儿,纵是了无心机的入了宫,也能因得了帝王荫蔽,日子差不到哪儿去。
偏生她得宠期间,肚子又争气,为武帝诞下三儿一女,个个得帝器重。命好到这个份上,便也不必担心自己年老色衰留不住圣宠。
“公主说笑了,溪照并无此心。”李映一笑,“何况便是怀了这样的心思,陛下九五之尊,又岂能被我的心中所想左右。”
“巧言令色。”李璟珞哂道,瞥她一眼,“你最好如你今日所说的这般,无心权势。”
李映却只是笑,不置可否。
待入了朝阳殿,便见武帝端坐于上方中央的金丝楠木软椅上,瞧着苍老了许多,眉目都显得有些柔和了。
“孙儿李映,参见皇爷爷。”她跪下叩首一拜,但听得上方的人和善一笑,唤着李映快些起来让他好好瞧瞧。
“自立后大典一别,朕同你也有十余年未见了吧。想当年,你还是你父亲怀中的一个小娃娃呢。今日一见,已经长成半大的少年了。”软椅上的人已经生了白发,昔年狠厉的面相被岁月一刮再刮,只徒留了些许依稀可辨的英气。
这位年轻时征战四方以武立国的帝王,也终是走到了垂暮之年。
“多谢皇爷爷挂念孙儿,尚在锦官城之时,孙儿同母妃亦甚是想念您。”李映回道。
武帝只是笑,眼底却有憾色:“我看见你啊,便想起你父王来,炜儿这孩子,是朕这几个儿子里最像朕的,将军的料子,但气性却大,决定了什么事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当年把他赶到西南属实是气急无奈之举,宫中不忙之时朕时常也想起他,眼下却是再也看不到了,朕到底……是后悔喽。”
李映瞧着武帝苍老的面容,除去遗憾和些许的忧愁,倒再难窥见更深更多的情绪。她忽的便想起史官写下的那些东西,翰林笔墨,字字珠玑。
言西南王一代将才英年早逝,帝闻之大恸,罢朝三日以表追念。
世人以为武帝同西南王此二人父子情深,但可曾料到他们之间或许并没有如此深的父子情谊。此间种种,若是当真刨根究底起来,真相都不过一个皇族的体面罢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
“皇爷爷不必忧心,父王在天有灵,定也不想您因优思伤身。这到底啊,还是他作为您孩儿的福气。”李映温言宽慰他。
“什么福气啊?”
李映闻言回首,却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那殿门前空无一人,待稍稍等了片刻,才瞧见一抹靛蓝色缓缓出现在跟前。
他握了一把红黑色的镶金折扇,一身靛色交领衬得其人风流倜傥,但见他一双带笑的含情目正一眨不眨地盯着李映看。
来人不是梁王李元焕又是谁?
帝王膝下第十子,乃继后所出,性子喜色风流,常年出入于风月场所。奈何背靠母族势力,纵使是这般花花公子,在朝中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数。
当年太子早夭,先皇后不堪忍受丧子之痛,寻了短见,也随着自己儿子去了。前朝皇后本家的人大权在握,武帝深感忌惮,便立了当时尚是贤妃的先皇后庶妹为继后,对外宣称以聊表相思意。康同十年的立后大典,立的便是这位继后。
“父皇和阿映贤侄在聊何福气,不若也同我说说?”李元焕径直走到了李映身侧,目光斜乜她一眼。
武帝早难忍他这幅浪荡子模样,乃恨铁不成钢道:“你好歹也是天潢贵胄,是皇后之子。成日里不务正业,流连那些烟花之地,成何体统!岂不是叫有心人瞧了笑话去。如今映儿来了京中,你们叔侄差不了几岁又是多年未见,也好趁此时机多走动,熟识熟识对方。”
武帝顿了片刻,方道:“众多子嗣之中,也就你们二人和承王最得朕心。再如何说,你们也同为李家血脉。这日后不论是谁坐了这个位置,都至少要给手足留条活路,莫要动不动便是相残的那套。”
李映垂着眸子,瞧不清是何表情,对方才那番话不置一词。身侧的人李元焕却有些不同,只听得他低低嗤笑了一声,抬头却同武帝应了声好。
帝王心术,最是难猜。如何能保证日后不忌惮自己的兄弟手足?
武帝却似是不顾那么多,颔首一笑:“如此,我便也安心了。”
言罢,他看着李元焕,似乎又记起什么来似的,乃问:“焕儿,我交代于你的那件事,可办妥当了?”
李元焕道:“他们已于今晨入宫,现下正安顿在长明宫。”
上头端坐的人只微微点头,不再多言。
他们?昨夜?李映脑中闪过一个猜想,遂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身侧之人。李元焕满脸笑意,正一下一下地晃着手中的折扇。
贺兰氏,长明宫。
她心下有了打算,正巧听见武帝说自己颇感困乏,烦请他们自行回府,有关议储之事,还需再多观摩观摩。
“眼下阿映贤侄想去何处呢,不若十叔陪你?”李元焕笑道。
李映退了一步,同他拉开距离:“多谢十叔好意,但我更喜独自走走,怕是不能与你同游了。”
李元焕被驳了面子,也不恼,依旧是那副风流王爷的笑,朝她摊了摊手:“那贤侄请便。”
待摆脱了李元焕,李映凭着记忆找到了长明宫的位置。走近宫门时,才发觉这门竟还上了锁,她眉毛微蹙,四下张望了一番。
确认无人之后,李映这才活动活动了筋骨,旋即纵身一跃,踩着宫门口那块大石头爬上了宫墙。
甫一落地,却见这偌大的长明宫竟没一点声响,听着像是无人居住。莫非是李元焕扯谎了?很快这个想法又被她否决,李元焕如何混蛋,都不敢在圣上面前说谎。
若并非无人,那便是……
倏然间,她抬头一望。
果然见一少年屈腿坐在树干上,正歪头看着他,垂下来的那只腿在半空中晃呀晃。他头顶侧戴着今早李映瞧见的那只狼骨面具,嘴中叼了一根野草。
“哟,当真凑巧,这么快便又见面了。公子来此,是迷路了还是来寻人呢?”他扬了扬眉,问她。
“这宫门长年落锁,应当不是迷路。那便是来寻人的,不知道这长明宫内,何人叫公子这般记挂?”未及李映回复,他便开始自问自答起来,“是小厨房那位姿色尚可的月娘?还是今晨来打扫屋子的阿萃?”
未曾想这人的大宁话说的如此顺畅,李映讶异之余,却仍是甚是冷淡的看着他说话,一言不发。
贺兰赤野似乎也觉得这般自说自话很是无趣,将口中的野草一吐,望着李映那双琉璃一般的眸子。
只见他哼笑一声:“总不能是来寻我的吧。”
甫一进门,林崇便火急火燎的吩咐着后厨房烧水煎药。李映更是步子匆忙,怀中似是抱了一个昏迷之人,瞧不清真容。但见李映身上那件青色衣衫被晕出一片鲜艳刺目的血。
“阿崇,拿我的药箱进来。”她一脚踹开了东厢房的门,大抵是抱着人有些吃力,说话间气息都有些不稳。
方才还一片平稳的西南王府瞬间匆忙客起来,奴仆个个面露急色,端着血水进进出出。
榻子上躺的人是个看着约摸十五六岁的姑娘,鬓发微乱,一袭玄色便服瞧着好似那些世家贵族养的刺客。最触目惊心的,当属那姑娘身上的伤,自脸往下,没有一块好肉,脚底甚至都被钉穿,留下一个可怖的血洞,汩汩冒着血。
“这……真畜生啊。”纵是见惯了血腥场面的林崇也不忍多瞧一眼。但见自家殿下只吸了口凉气,面色间却风雨不动安如山,替那姑娘上好了生肉活血的药。
“世子瞧着这伤……不怕么?”一旁端着水盆的侍女哪里见过这等大场面,面露惧色,手指都在发颤。
“她伤成这样,岂有不惧之理。”李映放了刮骨刀,就着那侍女盆中的水洗了洗手,慢条斯理的用白布擦着,“不过随父在西南征战之时,医治的人多了,见过比这还棘手的,已经没法子了却仍盼着要活死人肉白骨,现下再看便也不觉得惧怕了。”
世道不仁,视人命为草芥。
李映想到今日未时还需进宫面圣,身上这血衣是断然穿不了了。她乜了榻子上的人一眼,心想这伤恐是一时难以痊愈,便侧首交代林崇道:“面圣之事耽搁不得,我去收拾一番。阿崇,此处便由你多操劳操劳了。”
“请殿下放心,阿崇定会照看好这姑娘。”林崇抱拳,说的信誓旦旦。
但终归是个不够细致的粗人,李映放心不下,便又多交代了一些重要事宜让他记下。
“今春寒未过,你务必仔细着,她这伤受不得寒气。我看小厨房今儿个送了新鲜的猪大骨来,若你得闲,便将我药箱子备的那些百合和黄芪处理好了,还有红枣。”
“好,殿下放心入宫便是。”林崇又行了一抱拳礼。
林崇是眼下李映最信任之人,乍到京城,城中诸多事宜尚需打点。偏巧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人多眼杂。李映这身份实在不适频繁走动,以免招致有心之人暗害。林崇是颇有武艺在身的人,虽没个心眼,但胜在办事还算稳妥,交给他李映也放心。
临近未时,李映换了一套颇为庄重肃穆的墨绿青衫,唤了门口正忙于扫洒的一个小厮作了马车夫,乘着马车匆匆往宫中赶去。
李映深疑近来自己大抵是时运不济,方入京时因林崇舍远求近,拐了一条小路,途遇了那位奄奄一息的姑娘,这便叫她撞了车窗险些翻身落出去。
今下进宫面圣,巍巍城门下旧事重演,她只觉得马车一颠簸,应当是同哪位王公贵族的马车撞了。
李映还未缓过来,但听得外头娇蛮的一声斥责,真真是不留一点情面。
“谁家的马车如此不长眼,你这车夫眼里可还有一点规矩?瞧不见本宫的人正要过此道吗,素日里你的主子是如何教你的,竟叫你这样不知死活,当真是笨死了,一点……”
外头那语气愈发呛人,看来想退让一步就此作罢是不可能了。见她愈骂愈凶,李映适时打断了她,撩开帘子下了马车。
“长阳长公主。”她恭敬行了一礼。
跟前的人瞧见她先是一愣,而后又问:“你是何人?”
李映抬眸看她,瞧着不卑不亢,从容答道:“西南世子李映。”
“本宫还当是谁呢,原来是李元炜的儿子。”长阳公主颇为不屑的瞧了瞧自个儿的指甲,嘲讽道,“怎的?进宫这般赶,是知晓我父皇时日无多,想在他面前好好表现表现,以便也在这皇权斗争中分得一杯羹?”
长阳公主李璟珞,武帝长女,李元炜的长姐,按理说她还得唤李璟珞一声姑姑。奈何这李璟珞性情古怪,同那些异母皇子的关系都不佳。
再说她生母苏氏,虽是江南歌姬出身,但深受帝宠,数年冠宠六宫。据说尚在歌楼之时,也是趁着闲暇时分偷读过几本书的,甚是温柔可心,人又生的娇俏妩媚,当年的江南可谓是处处流传着她的佳话。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这般的绝色美人儿,纵是了无心机的入了宫,也能因得了帝王荫蔽,日子差不到哪儿去。
偏生她得宠期间,肚子又争气,为武帝诞下三儿一女,个个得帝器重。命好到这个份上,便也不必担心自己年老色衰留不住圣宠。
“公主说笑了,溪照并无此心。”李映一笑,“何况便是怀了这样的心思,陛下九五之尊,又岂能被我的心中所想左右。”
“巧言令色。”李璟珞哂道,瞥她一眼,“你最好如你今日所说的这般,无心权势。”
李映却只是笑,不置可否。
待入了朝阳殿,便见武帝端坐于上方中央的金丝楠木软椅上,瞧着苍老了许多,眉目都显得有些柔和了。
“孙儿李映,参见皇爷爷。”她跪下叩首一拜,但听得上方的人和善一笑,唤着李映快些起来让他好好瞧瞧。
“自立后大典一别,朕同你也有十余年未见了吧。想当年,你还是你父亲怀中的一个小娃娃呢。今日一见,已经长成半大的少年了。”软椅上的人已经生了白发,昔年狠厉的面相被岁月一刮再刮,只徒留了些许依稀可辨的英气。
这位年轻时征战四方以武立国的帝王,也终是走到了垂暮之年。
“多谢皇爷爷挂念孙儿,尚在锦官城之时,孙儿同母妃亦甚是想念您。”李映回道。
武帝只是笑,眼底却有憾色:“我看见你啊,便想起你父王来,炜儿这孩子,是朕这几个儿子里最像朕的,将军的料子,但气性却大,决定了什么事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当年把他赶到西南属实是气急无奈之举,宫中不忙之时朕时常也想起他,眼下却是再也看不到了,朕到底……是后悔喽。”
李映瞧着武帝苍老的面容,除去遗憾和些许的忧愁,倒再难窥见更深更多的情绪。她忽的便想起史官写下的那些东西,翰林笔墨,字字珠玑。
言西南王一代将才英年早逝,帝闻之大恸,罢朝三日以表追念。
世人以为武帝同西南王此二人父子情深,但可曾料到他们之间或许并没有如此深的父子情谊。此间种种,若是当真刨根究底起来,真相都不过一个皇族的体面罢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
“皇爷爷不必忧心,父王在天有灵,定也不想您因优思伤身。这到底啊,还是他作为您孩儿的福气。”李映温言宽慰他。
“什么福气啊?”
李映闻言回首,却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那殿门前空无一人,待稍稍等了片刻,才瞧见一抹靛蓝色缓缓出现在跟前。
他握了一把红黑色的镶金折扇,一身靛色交领衬得其人风流倜傥,但见他一双带笑的含情目正一眨不眨地盯着李映看。
来人不是梁王李元焕又是谁?
帝王膝下第十子,乃继后所出,性子喜色风流,常年出入于风月场所。奈何背靠母族势力,纵使是这般花花公子,在朝中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数。
当年太子早夭,先皇后不堪忍受丧子之痛,寻了短见,也随着自己儿子去了。前朝皇后本家的人大权在握,武帝深感忌惮,便立了当时尚是贤妃的先皇后庶妹为继后,对外宣称以聊表相思意。康同十年的立后大典,立的便是这位继后。
“父皇和阿映贤侄在聊何福气,不若也同我说说?”李元焕径直走到了李映身侧,目光斜乜她一眼。
武帝早难忍他这幅浪荡子模样,乃恨铁不成钢道:“你好歹也是天潢贵胄,是皇后之子。成日里不务正业,流连那些烟花之地,成何体统!岂不是叫有心人瞧了笑话去。如今映儿来了京中,你们叔侄差不了几岁又是多年未见,也好趁此时机多走动,熟识熟识对方。”
武帝顿了片刻,方道:“众多子嗣之中,也就你们二人和承王最得朕心。再如何说,你们也同为李家血脉。这日后不论是谁坐了这个位置,都至少要给手足留条活路,莫要动不动便是相残的那套。”
李映垂着眸子,瞧不清是何表情,对方才那番话不置一词。身侧的人李元焕却有些不同,只听得他低低嗤笑了一声,抬头却同武帝应了声好。
帝王心术,最是难猜。如何能保证日后不忌惮自己的兄弟手足?
武帝却似是不顾那么多,颔首一笑:“如此,我便也安心了。”
言罢,他看着李元焕,似乎又记起什么来似的,乃问:“焕儿,我交代于你的那件事,可办妥当了?”
李元焕道:“他们已于今晨入宫,现下正安顿在长明宫。”
上头端坐的人只微微点头,不再多言。
他们?昨夜?李映脑中闪过一个猜想,遂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身侧之人。李元焕满脸笑意,正一下一下地晃着手中的折扇。
贺兰氏,长明宫。
她心下有了打算,正巧听见武帝说自己颇感困乏,烦请他们自行回府,有关议储之事,还需再多观摩观摩。
“眼下阿映贤侄想去何处呢,不若十叔陪你?”李元焕笑道。
李映退了一步,同他拉开距离:“多谢十叔好意,但我更喜独自走走,怕是不能与你同游了。”
李元焕被驳了面子,也不恼,依旧是那副风流王爷的笑,朝她摊了摊手:“那贤侄请便。”
待摆脱了李元焕,李映凭着记忆找到了长明宫的位置。走近宫门时,才发觉这门竟还上了锁,她眉毛微蹙,四下张望了一番。
确认无人之后,李映这才活动活动了筋骨,旋即纵身一跃,踩着宫门口那块大石头爬上了宫墙。
甫一落地,却见这偌大的长明宫竟没一点声响,听着像是无人居住。莫非是李元焕扯谎了?很快这个想法又被她否决,李元焕如何混蛋,都不敢在圣上面前说谎。
若并非无人,那便是……
倏然间,她抬头一望。
果然见一少年屈腿坐在树干上,正歪头看着他,垂下来的那只腿在半空中晃呀晃。他头顶侧戴着今早李映瞧见的那只狼骨面具,嘴中叼了一根野草。
“哟,当真凑巧,这么快便又见面了。公子来此,是迷路了还是来寻人呢?”他扬了扬眉,问她。
“这宫门长年落锁,应当不是迷路。那便是来寻人的,不知道这长明宫内,何人叫公子这般记挂?”未及李映回复,他便开始自问自答起来,“是小厨房那位姿色尚可的月娘?还是今晨来打扫屋子的阿萃?”
未曾想这人的大宁话说的如此顺畅,李映讶异之余,却仍是甚是冷淡的看着他说话,一言不发。
贺兰赤野似乎也觉得这般自说自话很是无趣,将口中的野草一吐,望着李映那双琉璃一般的眸子。
只见他哼笑一声:“总不能是来寻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