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皆休
窦侯德打了个哈欠。
看着满桌狼藉和趴在桌上的两个醉汉,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这时,喉咙忽然涌上一股气,他身子一颤,总算打出了昨夜憋在肚里的酒嗝,人是舒爽了,只是这气味——着实有些难闻。
他斜眼瞥了眼外头,天已经蒙蒙亮了,窗棂透出微蓝的光亮,馄饨挑子的老汉的叫卖声忽远忽近,鸟鸣在耳,又是一个好日子。
算算时辰,想来那人应该快到了。
窦侯德起身,理了理衣冠,踮着脚轻推开一扇门,侧着身子钻了出去。
外头的气味可清爽多了,他小解后摸了摸瘪瘪的肚子,心想待会得去吃完热馄饨,让老汉多放些葱和芫荽,这夜酒的劲才算过得去。
正想着,他迅步穿过连廊,正欲翻墙往馄饨叫卖声奔去,却瞧见了拐角处的一个黑影,他止住脚步。
那人靠在廊柱旁小寐,脚边蜷缩着一小团阴影,换个角度瞧,他又仿佛倚在晨光里,背后藤枝蔓蔓,时有虫豸鸟鸣,可他却连呼吸声都无,安静得像是鬼魅。
人竟早到了。
窦侯德知他近来夜夜奔袭,不忍搅了他难得的好梦,于是蹑手蹑脚靠近。
谁料他刚一走近,人就醒了,窦侯德一愣,微张着嘴,同他大眼瞪着小眼。
“醒了?”二人同时开口。
窦侯德哈哈一笑,揽过男子的肩,“提前到了怎么不知会我一声?独自在这吹冷风,瞧着怪可怜的。”
男子舒展身子,迅速收起了眼里的疲惫,爽朗笑道:“听闻屋内那两人是衢县地界有名的酒痴,老窦你一人与他们酣战,着实辛苦,我等你片刻又有何妨。”
二人又是一阵久别寒暄。
一炷香后。
窦侯德如愿吃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素馄饨。
馄饨皮薄如纸,骨汤醇厚,他食欲大动,端着碗囫囵喝了几口,胃里霎时涌入一股暖流。
窦侯德正想夸老板手艺愈发精进,抬眼时却见面前的人食筷未动,还在翻他方才给的手扎。
他啧了一声,连忙招呼:“哎哟,寻哥儿,先吃先吃,凉了可就腥了。那手扎上头无非记录的是那小姑娘的日常琐事,没什么稀奇的,我同你口述都成。”
闻言,男子放下手札,望向他。
念着正事,他扒着碗几口吃完剩下的馄饨,又唤老汉要了一碗,胡乱擦了擦嘴,道:“昨夜喝酒那俩弟兄说你找的那姑娘上个月到了衢县之后,每日混迹于街坊,出手很是大方,这才被他们当作火点,想敲上一笔。”
见男子垂眸,神色不明,窦侯德连忙找补,打着哈哈:“你放心,那丫头机灵得很,想敲她竹杠可难,他俩也没讨着好,还被人小姑娘揍了一顿,现在脸上还挂着伤呢。”
男子点头,指着手札上的最近的日子,问:“可有她最近的消息?”
窦侯德回忆片刻,说:“听老彪说,他见着那姑娘的最后一面是在两日前,那日他同几个兄弟在东光楼喝酒,瞧见她进了宋掌柜的账房,再之后就没打过照面了。你放心,昨晚我已托他们在城里把消息散出去了,这群泥腿子虽浑,可消息还算灵通,不出几日就能找着那小姑娘的行踪。”
“多谢你了,老窦。”男子说着,还站起来朝他抱拳行了一礼。
“林寻,寻哥儿。”窦侯德难得一脸严肃,忙起身招呼男子坐下,“你我相识多年,早已不分彼此,况且当年若不是你,我与我老娘怕是连衢县都回不来,你再言谢,我万字难当。”
这时,馄饨老板已将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放在窦侯德面前。
他咧着嘴道了声谢,继续大快朵颐。
林寻静静注视着窦侯德,沉默半晌,还是将袖袋中的荷包取了出来,放在桌上。
窦侯德抬起头:“寻哥儿,你这是?”
“也不能白让你替我办事,银子不多,先收着。”林寻说。
窦侯德将钱袋推回,“你当我方才说的都是客套话?旁人都道你替那些高门贵家寻人必然盆满钵满,可我知道你那些银子都用到了何处,我不会拿自己兄弟日日奔波挣的血汗钱,你快些收回去。”
林寻心里只叹窦侯德平日虽表现出五大三粗的模样,可却是玲珑心思,处处替人着想。只见他手上稍作功夫,钱袋就被一股气运至窦侯德腰间。
这动作只在一瞬,窦侯德来不及反应,荷包已在他腰带上打了个死结,他怒极反笑:“林寻,你这旧招倒是常用常新。”
“管用就成,我也没你想得那么……揭不开锅。”林寻垂眸拾筷,拨开汤面上的葱花和芫荽,“再说,这次不同。”
“有何不同?”窦侯德冷哼一声,手下不忘动作,奈何林寻系的这死结实在牢固,竟连钱袋的口子都被他死死封住。
“这单挣钱。”他简明扼要。
“多少?”
林寻朝他比了个数。
窦侯德愕然。
“这会可觉着我银子给少了?”林寻戏谑。
“去你的。”窦侯德笑骂,啐了他一口,坦然放下荷包的系带,“不过,这姑娘究竟是什么来路?她出手那般阔绰,身份定然非凡。”
林寻挑眉,没有明说。
“行,知道你那儿的规矩,我也不打听。”
待二人食毕,东方已然破晓,街上的薄雾也消弥散尽,长街尽头的屋檐被彤光勾勒出一条条的红线,窦侯德远远望去,竟想起了多年前在敦阳老家西江芦苇滩上的一个傍晚。
记忆里,船桨悠悠,芦苇梢头结着的血红麦穗随着绸缎似的水波纹一荡一荡。
窦侯德一时有些站不住,赶忙扶桌,半晌后,他掂量掂量荷包,道:“今晚上东光楼喝酒去?离咱俩上回对饮可过去了仨月,东光楼的酒还存着呢,你上回说的故事也正讲到兴潮处,快说说,他们渡江了没?我抓心挠肝整整三个月,这次你必得给我讲个痛快。”
林寻从袖中取出碎银放在桌上,觑他一眼:“你多大了,还听故事?”
窦侯德嘿嘿一笑:“谁说岁数大了就不能听故事了,茶楼里那老些翻来覆去都腻了,就爱听点新鲜的。”
“以前南下逃命那会,我每日可就指望着我大哥跟我讲故事哩。”
窦侯德依旧笑着,可眼里却是一片苍凉底色。
提起往日,两人短暂地沉默了。
林寻正了正神情,转头问:“伯母近来身体可好?”
提起母亲,窦侯德哈哈大笑:“比你我都好,隔壁婶子笑她壮得跟头牛似的,浑身使不完的劲。她如今活得自在,上个月还让我给她置办了几亩良田,如今农时,正在地里忙活着呢。”
“挺好。”林寻眼里笑意渐起。
二人从馄饨摊起身,窦侯德问:“今晚东光楼见?”
“过几日罢,事毕我自当请你。”
“成。”
“对了,我还要麻烦你一件事。”林寻低头,从袖中取出一张画像展开,“帮我找找这人。”
窦侯德接过画像,扫了几眼,画像上的女子双十年华,一身青衣,神情肃然,嘴角平平拉着,跟谁欠了她百八十贯铜板似的,若不是那身年轻女子的装束,看那周身气质,倒像个经历世事的老媪。
“她应是三个月前到的衢县。”
“行,我记住了,等我消息。”
“多谢。”
两人一路闲聊,离开馄饨摊不过十几丈,就听身后传来呼喊声:“二位,二位公子,还请留步。”
林寻率先转身,只见方才那馄饨摊的老板一瘸一拐地朝他们二人奔来。
窦侯德以为他是因林寻多给了饭钱来道谢的,正要说话,却听馄饨老板说:“方才我听两位提起一位姑娘,老朽……或许见过。”
窦侯德眼神一亮,立马扭头看向林寻,而后者似乎比他更为急切,往前一步问:“何时?”
馄饨摊老板没直说,而是先问:“你们说的那位姑娘是不是十七八岁的模样,身着黄衣,腰间悬了条紫金长鞭?”
“对对。”窦侯德抢答。
“那便是了,昨日一早那姑娘在我这吃了碗馄饨,城门钟鼓一响,就往西边奔去了,直到晚上城门关了也没回来。”
“你确定她出城了?”窦侯德搓搓手,心想人若在城里还好找,这一旦出了城,四面通达,怕是难寻了。
老丈有些急了,磕磕巴巴道:“老朽怎敢骗人,我这馄饨摊从早摆到晚,来往的人我都有个印象,更何况那姑娘打扮与容貌皆是不俗,一看就不是我这样的平头百姓。”
窦侯德看向林寻:“怎么说?”
林寻这会情绪倒不复方才迫切了,恢复平日模样,他面沉如水,眼睛望向城门处:“不急。”
“多谢老丈告知。”窦侯德又取了些钱拿给馄饨摊老板。
老翁连连躬身,只道定是他老伴上个礼拜去城外的空阶寺替他祈福的功劳,菩萨见她心诚,这才让他时运颇佳,昨日和今日都遇上好些大方的客人。
他虔诚地朝空阶寺的方向拜了三拜,又再三谢过两人,这才离去。
此时,天色已经浑然大亮了,日头懒懒挂在东边,城门门洞处也走出好些推车拉驴的百姓。
“往何处去?”窦侯德问。
“去东光楼,见见宋掌柜。”
看着满桌狼藉和趴在桌上的两个醉汉,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这时,喉咙忽然涌上一股气,他身子一颤,总算打出了昨夜憋在肚里的酒嗝,人是舒爽了,只是这气味——着实有些难闻。
他斜眼瞥了眼外头,天已经蒙蒙亮了,窗棂透出微蓝的光亮,馄饨挑子的老汉的叫卖声忽远忽近,鸟鸣在耳,又是一个好日子。
算算时辰,想来那人应该快到了。
窦侯德起身,理了理衣冠,踮着脚轻推开一扇门,侧着身子钻了出去。
外头的气味可清爽多了,他小解后摸了摸瘪瘪的肚子,心想待会得去吃完热馄饨,让老汉多放些葱和芫荽,这夜酒的劲才算过得去。
正想着,他迅步穿过连廊,正欲翻墙往馄饨叫卖声奔去,却瞧见了拐角处的一个黑影,他止住脚步。
那人靠在廊柱旁小寐,脚边蜷缩着一小团阴影,换个角度瞧,他又仿佛倚在晨光里,背后藤枝蔓蔓,时有虫豸鸟鸣,可他却连呼吸声都无,安静得像是鬼魅。
人竟早到了。
窦侯德知他近来夜夜奔袭,不忍搅了他难得的好梦,于是蹑手蹑脚靠近。
谁料他刚一走近,人就醒了,窦侯德一愣,微张着嘴,同他大眼瞪着小眼。
“醒了?”二人同时开口。
窦侯德哈哈一笑,揽过男子的肩,“提前到了怎么不知会我一声?独自在这吹冷风,瞧着怪可怜的。”
男子舒展身子,迅速收起了眼里的疲惫,爽朗笑道:“听闻屋内那两人是衢县地界有名的酒痴,老窦你一人与他们酣战,着实辛苦,我等你片刻又有何妨。”
二人又是一阵久别寒暄。
一炷香后。
窦侯德如愿吃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素馄饨。
馄饨皮薄如纸,骨汤醇厚,他食欲大动,端着碗囫囵喝了几口,胃里霎时涌入一股暖流。
窦侯德正想夸老板手艺愈发精进,抬眼时却见面前的人食筷未动,还在翻他方才给的手扎。
他啧了一声,连忙招呼:“哎哟,寻哥儿,先吃先吃,凉了可就腥了。那手扎上头无非记录的是那小姑娘的日常琐事,没什么稀奇的,我同你口述都成。”
闻言,男子放下手札,望向他。
念着正事,他扒着碗几口吃完剩下的馄饨,又唤老汉要了一碗,胡乱擦了擦嘴,道:“昨夜喝酒那俩弟兄说你找的那姑娘上个月到了衢县之后,每日混迹于街坊,出手很是大方,这才被他们当作火点,想敲上一笔。”
见男子垂眸,神色不明,窦侯德连忙找补,打着哈哈:“你放心,那丫头机灵得很,想敲她竹杠可难,他俩也没讨着好,还被人小姑娘揍了一顿,现在脸上还挂着伤呢。”
男子点头,指着手札上的最近的日子,问:“可有她最近的消息?”
窦侯德回忆片刻,说:“听老彪说,他见着那姑娘的最后一面是在两日前,那日他同几个兄弟在东光楼喝酒,瞧见她进了宋掌柜的账房,再之后就没打过照面了。你放心,昨晚我已托他们在城里把消息散出去了,这群泥腿子虽浑,可消息还算灵通,不出几日就能找着那小姑娘的行踪。”
“多谢你了,老窦。”男子说着,还站起来朝他抱拳行了一礼。
“林寻,寻哥儿。”窦侯德难得一脸严肃,忙起身招呼男子坐下,“你我相识多年,早已不分彼此,况且当年若不是你,我与我老娘怕是连衢县都回不来,你再言谢,我万字难当。”
这时,馄饨老板已将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放在窦侯德面前。
他咧着嘴道了声谢,继续大快朵颐。
林寻静静注视着窦侯德,沉默半晌,还是将袖袋中的荷包取了出来,放在桌上。
窦侯德抬起头:“寻哥儿,你这是?”
“也不能白让你替我办事,银子不多,先收着。”林寻说。
窦侯德将钱袋推回,“你当我方才说的都是客套话?旁人都道你替那些高门贵家寻人必然盆满钵满,可我知道你那些银子都用到了何处,我不会拿自己兄弟日日奔波挣的血汗钱,你快些收回去。”
林寻心里只叹窦侯德平日虽表现出五大三粗的模样,可却是玲珑心思,处处替人着想。只见他手上稍作功夫,钱袋就被一股气运至窦侯德腰间。
这动作只在一瞬,窦侯德来不及反应,荷包已在他腰带上打了个死结,他怒极反笑:“林寻,你这旧招倒是常用常新。”
“管用就成,我也没你想得那么……揭不开锅。”林寻垂眸拾筷,拨开汤面上的葱花和芫荽,“再说,这次不同。”
“有何不同?”窦侯德冷哼一声,手下不忘动作,奈何林寻系的这死结实在牢固,竟连钱袋的口子都被他死死封住。
“这单挣钱。”他简明扼要。
“多少?”
林寻朝他比了个数。
窦侯德愕然。
“这会可觉着我银子给少了?”林寻戏谑。
“去你的。”窦侯德笑骂,啐了他一口,坦然放下荷包的系带,“不过,这姑娘究竟是什么来路?她出手那般阔绰,身份定然非凡。”
林寻挑眉,没有明说。
“行,知道你那儿的规矩,我也不打听。”
待二人食毕,东方已然破晓,街上的薄雾也消弥散尽,长街尽头的屋檐被彤光勾勒出一条条的红线,窦侯德远远望去,竟想起了多年前在敦阳老家西江芦苇滩上的一个傍晚。
记忆里,船桨悠悠,芦苇梢头结着的血红麦穗随着绸缎似的水波纹一荡一荡。
窦侯德一时有些站不住,赶忙扶桌,半晌后,他掂量掂量荷包,道:“今晚上东光楼喝酒去?离咱俩上回对饮可过去了仨月,东光楼的酒还存着呢,你上回说的故事也正讲到兴潮处,快说说,他们渡江了没?我抓心挠肝整整三个月,这次你必得给我讲个痛快。”
林寻从袖中取出碎银放在桌上,觑他一眼:“你多大了,还听故事?”
窦侯德嘿嘿一笑:“谁说岁数大了就不能听故事了,茶楼里那老些翻来覆去都腻了,就爱听点新鲜的。”
“以前南下逃命那会,我每日可就指望着我大哥跟我讲故事哩。”
窦侯德依旧笑着,可眼里却是一片苍凉底色。
提起往日,两人短暂地沉默了。
林寻正了正神情,转头问:“伯母近来身体可好?”
提起母亲,窦侯德哈哈大笑:“比你我都好,隔壁婶子笑她壮得跟头牛似的,浑身使不完的劲。她如今活得自在,上个月还让我给她置办了几亩良田,如今农时,正在地里忙活着呢。”
“挺好。”林寻眼里笑意渐起。
二人从馄饨摊起身,窦侯德问:“今晚东光楼见?”
“过几日罢,事毕我自当请你。”
“成。”
“对了,我还要麻烦你一件事。”林寻低头,从袖中取出一张画像展开,“帮我找找这人。”
窦侯德接过画像,扫了几眼,画像上的女子双十年华,一身青衣,神情肃然,嘴角平平拉着,跟谁欠了她百八十贯铜板似的,若不是那身年轻女子的装束,看那周身气质,倒像个经历世事的老媪。
“她应是三个月前到的衢县。”
“行,我记住了,等我消息。”
“多谢。”
两人一路闲聊,离开馄饨摊不过十几丈,就听身后传来呼喊声:“二位,二位公子,还请留步。”
林寻率先转身,只见方才那馄饨摊的老板一瘸一拐地朝他们二人奔来。
窦侯德以为他是因林寻多给了饭钱来道谢的,正要说话,却听馄饨老板说:“方才我听两位提起一位姑娘,老朽……或许见过。”
窦侯德眼神一亮,立马扭头看向林寻,而后者似乎比他更为急切,往前一步问:“何时?”
馄饨摊老板没直说,而是先问:“你们说的那位姑娘是不是十七八岁的模样,身着黄衣,腰间悬了条紫金长鞭?”
“对对。”窦侯德抢答。
“那便是了,昨日一早那姑娘在我这吃了碗馄饨,城门钟鼓一响,就往西边奔去了,直到晚上城门关了也没回来。”
“你确定她出城了?”窦侯德搓搓手,心想人若在城里还好找,这一旦出了城,四面通达,怕是难寻了。
老丈有些急了,磕磕巴巴道:“老朽怎敢骗人,我这馄饨摊从早摆到晚,来往的人我都有个印象,更何况那姑娘打扮与容貌皆是不俗,一看就不是我这样的平头百姓。”
窦侯德看向林寻:“怎么说?”
林寻这会情绪倒不复方才迫切了,恢复平日模样,他面沉如水,眼睛望向城门处:“不急。”
“多谢老丈告知。”窦侯德又取了些钱拿给馄饨摊老板。
老翁连连躬身,只道定是他老伴上个礼拜去城外的空阶寺替他祈福的功劳,菩萨见她心诚,这才让他时运颇佳,昨日和今日都遇上好些大方的客人。
他虔诚地朝空阶寺的方向拜了三拜,又再三谢过两人,这才离去。
此时,天色已经浑然大亮了,日头懒懒挂在东边,城门门洞处也走出好些推车拉驴的百姓。
“往何处去?”窦侯德问。
“去东光楼,见见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