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出降后,璇玑阁空置,银铃儿与荭玉留在阁中时时洒扫维护,杨箴儿、采翠、香君等俱陪嫁至公主府。

    昔日楼台喧闹,如今阁空萧索,淮素一面收拾些体己物什,一面怅然。

    小六探头探脑进来:“皇上吩咐奴才来接应姐姐。”说罢,接过淮素手上的包袱。

    淮素随他一道出去,却见黄锦正立在璇玑阁大门边儿。淮素吓了一跳,俯身行礼道:“黄公公来此处可有要事?”

    黄锦不敢受礼,躬身将淮素扶起:“奴才引姑娘去住处,一应物什都安排了,姑娘去瞧瞧可有甚么添的,若有添的,知会奴才便是。”

    淮素忙道:“怎敢劳烦公公。”黄锦揖手道:“皇上吩咐奴才亲自照应姑娘,但请姑娘放心。”

    听他如此说来,淮素不好意思再推脱,只得笑道:“还请公公带路。”

    淮素被安置在乾清宫东南角的耳房,此处僻静少人,进得屋内,里头也归置得十分妥帖,乃至书架桌几、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淮素问道:“公公,奴婢何时当值?”

    黄锦笑道:“皇上说了,当不当值,全凭姑娘心意。”瞧见淮素一时无所适从,便又道:“若姑娘平日无事,可在懋勤殿侍奉笔墨。”

    懋勤殿在乾清宫西庑,皇帝平日就在殿内读书、理政,淮素自然点头应下。

    许是情怯,又许是不曾适应,淮素并未即刻前去懋勤殿,在房内呆坐了半晌,不觉秋乏,伏在几上和衣而眠。

    不知睡了几时,忽听见门扉吱呀,一道暖意罩了下来。

    淮素睡眼惺忪、浑浑沌沌间,伸手摸到件锦缎氅衣,耳边响起一个淡淡沉沉的声音:“便这样睡,也不怕着了风寒。”

    淮素立时醒了几分,迷迷糊糊睁眼,瞧见他正坐在边儿上,皱眉望着自己。

    她软软倾身过去,枕在他怀中,皇帝稳稳将她搂住,只见她杏目半阖,细细的鬓发拂在颊边,颊上晕着浅浅绯红,好似酣睡未醒的婴孩。

    淮素一时眼皮子打架,又欲睡去,不防皇帝捏住她鼻子:“醒醒!快些起来用膳,等你等得饥肠辘辘。”

    淮素教他闹醒了,摸着鼻子起身:“真真无赖!”,一面又嘟囔着:“皇上饿了自去吩咐尚膳监,等我作甚么。”

    皇帝哀叹道:“天下竟有你这等不识好人心的,我若不亲来请你,哪个见得着你?”

    淮素听他如此说来,有些不好意思,便拉住他的袖子轻轻晃着:“千谢皇上,万谢皇上……那奴婢伺候皇上用膳去?”皇帝佯作怒容,“哼”一声,仍拉着淮素去往正殿进膳。

    乾清宫的下人们久在皇帝身边伏侍,已练就得耳聪目明,虽不曾宣之于口,却已将淮素当半个主子,淮素倒是谨守本分,只仍以奴婢自居。

    平日里,皇帝多在批阅折子,淮素则在案牍前为他研墨,或是坐在他边儿上独自捧读,偶有闲时,便摆弄些文翰笔墨,若一时兴起,凑在一块儿斗蛐蛐儿、推枣磨。

    这几日,皇帝却没心思摆弄这些玩意儿。

    乾清宫上下暮气沉沉,伺候的奴才打着十二分的精神,个个大气也不敢喘。

    今年自六七月间以来,皇帝欲追尊父母,果又遭到张太后及一众老臣的劝阻,皇帝大怒,定议礼诸臣之罪,前几年因大礼之争已辞官归乡的首辅杨廷和亦遭贬斥,随着一干人等一道削籍为民。

    皇帝手段如雷霆万钧,力排众议,诏告天下:追尊父亲恭穆献皇帝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尊母亲章圣皇太后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与此同时,云南叛蛮将将平定,风波又起。

    吐鲁番牙木兰因畏惧满速儿,率部众向肃州求降,祈求在白城山、金塔寺居住放牧,这牙木兰曾占领哈密拒不归还,因此朝廷对其所求未予批准,而满速儿又以讨伐牙木兰之名攻打肃州。

    赵合在殿外踌躇不敢进去,淮素接过他手内的茶盘,道:“先下去罢,我来伺候。”

    赵合抹了把汗,如获大释一般连连作揖:“多谢姑娘,姑娘大恩,奴才没齿难忘,来日当结草衔环以报……”

    淮素止住他的话头:“再啰嗦,当心我改了主意。”

    赵合如掐住脖子的鸡,戛然而止,转身一溜烟儿跑了。

    淮素进得殿内,见皇帝眉头紧锁,连日操劳令他面青目赤,淮素注了茶端到他边儿上:“歇一歇喝口茶罢,里头加了清火去热的薄荷,前日我新晒的。”

    皇帝这才停下,就着淮素的手喝了一口。

    淮素软声央他:“再喝两口,不枉费我一番功夫。”

    皇帝失笑,又喝了几口,眼见杯内见底,方问她:“可满意了?”

    淮素在他颊上亲了一下:“满意满意,甚是满意。”

    他呼吸重了几分,一把将淮素拉到怀内,只觉手中一把纤腰盈盈可握,从她的袖间逸出墨香淡淡,不觉将她轻轻抵在案上,衔住她的唇不轻不重地厮磨。淮素呼吸微乱,恍惚无依处,不觉伸臂圈住他的颈子。

    皇帝吻得更重,直教淮素喘不上气儿来,只得轻轻地捶他,皇帝方才松开。

    他又静静凝视着她,还欲落下唇来,淮素面红耳赤按住他:“皇上,你还有折子没瞧完。”

    皇帝笑得好生无奈,伏在她项间待了一会儿,才道:“那你陪着我。”淮素答道:“好,我陪着你。”

    直至八月末,攻打肃州的满速儿被副使赵载、彭浚等击退。

    捷报传来时,皇帝终于眉头松解。

    “奏回青琐闼,捷报紫金关。膂力休明铠,欢声洽禁闤。恭喜皇上。”淮素笑意嫣然。

    皇帝思索了一回,道:“这仿佛是杨慎的《云中十二韵》?”

    淮素的笑意微微凝住,她一时不防,竟忘了那杨慎已因议大礼已被贬西南。她斟酌着说道:“此诗雄浑大气,赞凯旋的将士,颂天子之神武,放在此时,正十分应景。”

    本是滴水不漏的一番话,谁料皇帝并不接招,反促狭地笑:“好端端的,说这许多的客套话儿。”

    淮素叫他噎得说不出话儿来,直瞠目半晌,才道:“奴婢怕皇上多心,若怪罪下来,奴婢担待不起。”

    “你的心意我竟不明白?又岂会在你的话上头多心。”皇帝仿着纨绔模样,拿扇子挑起她的下巴尖儿:“小娘子,你只想说甚么就说甚么。”

    淮素不禁扑哧笑出了声,伸手将去那下巴处的扇子拂开,娇嗔似的瞪他。

    皇帝见那双水波凌凌的眼睛,盈盈将他望着,心内软得如同脚下的毡子,轻轻一踏,便能深深陷进去。他道:“过几日,我预备亲谒天寿山帝陵祭祀皇祖父与成祖爷爷他们。你随我同去。”

    殿内孩儿臂粗的红烛忽的毕拨一声爆了灯花,映得满室更亮了,正如淮素的神色一般亮,只见她喜上眉梢,抚掌道:“多谢皇上。”

    谒陵出发这日,天高气清,鸿雁翱翔,御林军披甲胄、驭骏马开道,卤簿仪仗、侍卫仆役拥着銮驾浩浩汤汤出德胜门,随行轻车辎重数十驾,去往距京畿约九十余里外的天寿山。

    淮素在其中一架马车内,自觉新奇不已,将帘儿掀起一道缝儿,一路瞧着大好风光目不暇接。沿途多经山野,时而开阔延绵,时而高山巍峨,正是仲秋时分,霜林尽染,山鸟在此间自在啼叫,伴着山涧溪流,潺潺有声。

    皇帝在天寿山帝陵停留了一日,给先祖们祭祀牺牲,第三日返程时循水路而归,羽林军则傍岸而行护卫天子。

    行至傍晚,御船靠岸暂歇。

    玉壶光转,六街灯火如昼,皇帝拉着淮素悄悄下船,随行只黄锦一人。三人俱一副平民百姓的装扮,数十个锦衣卫、御林军着便装隐入人群,如鱼入水,丝毫不见异样。

    皇帝与淮素携手共游,如同一对寻常夫妻,只见街上热闹非凡,有伎人耍灯、变戏法、踩高跷,沿街货郎小贩高声吆喝,百姓纵欢,阗塞市街。

    淮素正自惊奇新鲜,忽觉脚下有什么绊住,她低首瞧去,是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娃。小娃娃认错了人,拉着她的绫裙不肯撒手,淮素四下环顾,未见有大人在旁,只得矮下身去问她:“你家大人在何处?”

    小娃娃摇摇头,两腮鼓鼓地不言语。

    皇帝行了两步,自觉手内空空,回过头,见灯火阑珊,淮素牵个小娃娃站在熙熙攘攘处,一大一小俱是一色衣衫,好似一对妻女游着街,走散了,此时等着家中的丈夫来寻。

    淮素无奈的将他望着:“少爷,这孩子许是走失了……”

    一语未了,一个妇人不知从何处扑了出来,迭声喊着:“妗妗,妗妗,我的儿。”显是惊慌极了。

    只听娃娃叫了句“爹,娘”,又一个汉子疾步过来,额上细密一层汗珠,亦是神色仓惶。

    淮素松了手,任这夫妇将孩子抱了。妇人搂住孩子心肝宝贝地叫,唯有那汉子尚镇定自持,对皇帝与淮素二人拱手见礼,又转脸将孩子交给仆人抱去。

    那汉子拉着妇人向二人行顿首大礼:“多谢相公与娘子,二位大恩,我们夫妇真不知何以为报。”

    “二位客气了。”淮素不敢受此大礼,忙去相扶,手伸到这对夫妇的臂膀上时,却觉有异。

    只是霎那,这汉子面色一变,从袖中抽出把柳叶弯刀,风驰电掣般向皇帝掷去。皇帝仓促间闪身一躲,立即将淮素扯到身后护着。

    电光火石之间,锦衣卫、御林卫跳出人群,一拨人将皇帝团团围住,另一拨与那夫妇缠斗起来。

    惊变陡生,民众如鸟兽东逃西散,街巷中沸反盈天。

章节目录

何处明月照芦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余匕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匕禾并收藏何处明月照芦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