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被宇,清阳曜灵,细细和风里,隐隐夹杂着百官的山呼拜贺。
群臣百官俱着公服,排成华服矩阵,立在华盖殿之下。那殿宇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屋顶单檐四角攒尖,正中一个铜胎鎏金宝顶,明黄色琉璃瓦自尖顶铺泄开来,果如其名“华盖”。
皇帝端坐在殿中央宝座之上,金兽廊柱环绕。诸臣礼贺瞻望,他便如一尊金身雕塑,不得喜亦不得怒。
“似乎是奉先殿那边儿的声儿。”含珠支起耳朵听着。
银铃儿嗤笑:“真真的矮子婆娘见识低,这是华盖殿前的动静,一会子娘娘们受了册宝,方才去奉先殿祭告皇家列祖列宗,祖宗面前可不敢高声儿。”
含珠点头道:“原是这样。”
银铃儿拿指头点了点她的额头,揶揄她:“先头你嚷嚷说,皇上册九嫔行大赦,现下怎的不嚷了?”又是阵嗤笑。
淮素早醒了,听着她们在外头窸窸窣窣侍弄花草,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儿传来。
只闻含珠忽然“咦”了句,又一阵脚步声,方又听含珠道:“那院墙根儿上,是不是掉了个东西?仿佛是叠纸?”
“送进来罢,那是我前日临的一副字。”淮素在屋内听着,遂喊了声。
银铃儿远远应了声“是”,将那东西捧了进屋:“娘娘将它扔在墙角作甚么?”又招呼丫头预备伏侍淮素盥漱。
淮素拿过它放在手边儿,淡淡道:“前儿临了觉着不好,气得扔了,这会子又想着尚可,仍留着罢。”
“奴婢记着公主说过,您的字,像那是簪在头上的花儿。”银铃儿绞了帕子递给她,笑道:“以后您若有不要的,就给奴婢,奴婢照着写写画画,指不定也能写出花儿呢。”
“你果真正经要学,回头我教你就是。”正说着,淮素却忽的愣住。
你果真正经要学,回头我教你……有人仿佛说过一样的话儿。
……
依稀那日,碧空如洗,青蓝如一汪通透的翠玉,天光漫洒,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的窗洞里伸出光影数几,光影中蓬尘缥缈,她正望着那光柱间的飞尘发怔。皇帝转脸瞧她,只见她手内一把浓黑漆边的松烟墨碇,有一下没一下地在那青琅玕歙砚的膛上打着圈儿,她迎面向光,映得一张脸软绒绒、烟蒙蒙。
皇帝不禁笑了声:“照你这样的磨法儿,几时能出得了墨?”
淮素回过神,不禁面上微红,直了直身子,认真研起墨来。那墨渐渐地在青绿色的砚台上洇开。皇帝蘸了墨,徐徐练着字。
她凑过去瞧,见他提笔落笔一气呵成,行笔潇洒飘逸,骨格遒美健秀。不由问道:“皇上这笔字,师从哪位大家?”
“打小学的是代宗景皇帝颁行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后来,常常临摹兴宗孝康皇帝的一手行楷。怎么?你想学?”皇帝一见她目中莹莹有光,便知她心思。索性张开臂膀,将她拢到身前。
她的手被皇帝握着,只觉手背上愈发滚烫。他却不觉,仍带着笑意温声道:“你果真正经要学,回头我教你……”
……
“奴婢这就寻几支笔。”
“娘娘可别嫌奴婢笨。”
“娘娘,那咱们甚么时候写?”
银铃儿兴致勃勃,嘁嘁喳喳不住。淮素恍惚一瞬:“今日便罢,明日申时来,我教你。”
伺候了淮素盥洗,众人照例退了下去。淮素拿起方才那叠纸,展开来看,果然通篇杨箴儿的春蚓秋蛇,看了半晌,唇边慢慢浮上一丝笑。
待杨箴儿第三封信来时,已是嘉靖十一年春,辛夷才谢,小桃初发。正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好时节。
信上说,她已被黄锦收作义女,以黄氏女的身份与陆炳结亲,现下已过了定,待七月行嫁娶之礼。
陆炳和黄锦是兴王府旧人,一路陪着皇帝从安陆王府走到这紫禁城。如今黄锦掌管司礼监,督东厂,权势虽大,却不曾张狂放肆。陆炳亦得皇帝重用,大有可为,最难得是他对杨箴儿的一片心,京中多是名门闺秀、世家贵女,陆炳却只要一个杨箴儿。
她不禁有些欣喜。她道这世上事,都如那枚天上月,总是残缺难圆满,她自己不得圆满,总盼着别人能圆满些。
淮素着手准备给杨箴儿的新婚贺礼。
枕头巾将绣成时,银铃儿、含珠、见春几个女孩儿正争着看。
“娘娘光是描花样子就琢磨了四五日,绣这一对枕头巾又花了三四个月,用了心,果真不同,拿咱们的和这一比,直污了人的眼。”
“呸,凭你也配和娘娘比,小鬼见了佛——矮了一大截儿罢!”
只见枕巾上斜着一株折枝桃花,以散错针虚虚实实绣着桃花朵朵,疏密有致。花尖上点点淡红,渐次成淡粉,瞧来逼真极了。桃枝上一双蓝燕缱绻交颈,蓝羽如虹彩,日光映照之下,隐隐金光流动,栩栩如生。
含珠道:“旁的人都绣些鸳鸯、大雁,娘娘绣的燕子,既新鲜又标致。”
“娘娘,这个燕羽如何绣的?”
淮素微微一笑:“这个用的长短针和戗针的法子。我娘是苏州人,她教我的。”
众人正七嘴八舌,忽闻不远处爆发一阵哭声,那阵哭声隔着几扇院墙传来,女孩儿们惊骇地停了嘴,茫然四顾。淮素也起了身,就着菱花窗往外瞧,却只能瞧见四方的天、四方的墙。
“天儿怪热的,奴婢去打两盅酒给守门的几个大哥。”银铃儿机灵得狡兔似的,伶俐地掀了帘儿出去。
约莫个把时辰之后,银铃儿满面惶惑的回来,险些叫地槛绊了一跤。
“长乐宫里头的恭妃娘娘没了。”
四下里忽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唯有外头的蝉鸣聒噪,尖锐刺耳。分明溽暑盛夏,淮素身上却一层层地泛起寒意。她愣了半晌,方才问:“恭妃娘娘如何没了?”
“说是四月里恭妃娘娘被皇上软禁在长乐宫,没几日便病了,捱到今日……咽了气儿。”
“软禁?甚么缘故?”
银铃儿摇头:“只知有一日皇上召见恭妃娘娘,说了半晌的话儿。有人见她出乾清宫时,面色惨白不能行走,叫人架着回长乐宫的。”
淮素神色冷凝:“这几日,再不许胡乱打听,只当不知道罢了。”
众人齐声应:“是。”
自此长阳宫上下不问世事、安安分分度日。直至这日,忽闻“咔嗒”一声,前院的锁,开了。
呲啦啦一阵锁链声,沉重的朱漆铜钉大门被推开,那金漆兽面锡环碰在门上“当啷”几声脆响,铜钉上积雪漱漱而落,落在来人脚下,踩成一团污泥。
这响动在寂静的长阳宫清晰可闻,暖阁里含珠、小六等人面面相觑,银铃儿怔愣道:“奴婢叫关的太久,竟听见咱们院儿里的门似乎开了。”
“常嫔张氏何在?快快出来迎接懿旨。”是华姑姑的声儿。
霎时间,众人直如热锅上的蚂蚁,慌乱成一团。淮素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整了整衣裳,举步到外头,只见华姑姑笑盈盈瞧着她。
长阳宫一行人哗啦啦跪在廊下。
“传章圣慈仁皇太后懿旨,念尔张氏本秉德恭和,赋姿淑慧,今反躬内省三载有余,克娴于礼,特还复尔自由身。尔其益修妇仪,矢勤慎以翼宫闱。钦哉。”
“妾遵旨,谢太后娘娘恩典。”
华姑姑念完旨,忙上前将淮素扶起:“前儿个丽嫔娘娘诊出有孕,这是咱们圣上登基以来第一个孩子,太后娘娘为此大赦内廷,为皇长子积福。娘娘此后可得谨身守礼,方不负老娘娘一片心。”
大雪一夜,雪积如絮,檐下一根细细的冰凌“喀嚓”一声裂了,砸在雪里头,转眼被雪埋了,只留下个凹洞。冷风扑在脸上,如刀划针扎。
“多谢姑姑提点。”一开口,方觉脸上已冻得木了,她竭力攒出一个笑靥:“姑姑吃口热茶再走罢。”
华姑姑微笑:“娘娘厚意,奴婢心领了,清宁宫还等着奴婢回去复旨。”
淮素点头:“那便不留姑姑了,银铃儿,替我送一送姑姑。”
华姑姑向淮素行了礼,转身去了,那本洁白无瑕的雪地里头,蜿蜒几道深深的褐色脚印。
众人欢喜若狂,恨不能抃掌大笑,回头却见淮素只凝望远处,眼中映着茫茫霜雪,她的神情便如这霜雪一般,空茫,冰凉。
第二日不过风雪依旧。依照规矩,淮素起早去清宁宫,向蒋太后问安谢恩。甫一进殿中,只见满屋子的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热闹非凡。淮素瞧来只觉她们十分面生,见她们拥在蒋太后跟前儿正说话,便在边儿上静静等着。
蒋太后却瞧见了她,招手笑道:“过来坐罢。”
淮素上前行了礼,方坐下。见众嫔妃不大认得她,张皇后道:“这位是长阳宫的常嫔张氏。”
她只得又站起身来,与诸位见礼。
众妃多是新人,只晓得淮素是夜闯乾清宫、禁足多年的那位,自是不愿与她多往来,只与她简单招呼了一番。
张皇后却是知道她,不由得多瞧了淮素几眼。但见她不施粉黛、不饰珠翠,极是素净整洁。她规规矩矩坐着,神色淡静,亦不言语,仿佛不在尘嚣之中。
张皇后无端想起她未出阁时,有一回去寺里进香,见香案边站着一个女尼,在香客络绎的金佛殿中,任凭人来人往,那女尼亦是这样的神色。她打心底里生了微微的凉意,于是转过脸去,不再瞧她。
群臣百官俱着公服,排成华服矩阵,立在华盖殿之下。那殿宇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屋顶单檐四角攒尖,正中一个铜胎鎏金宝顶,明黄色琉璃瓦自尖顶铺泄开来,果如其名“华盖”。
皇帝端坐在殿中央宝座之上,金兽廊柱环绕。诸臣礼贺瞻望,他便如一尊金身雕塑,不得喜亦不得怒。
“似乎是奉先殿那边儿的声儿。”含珠支起耳朵听着。
银铃儿嗤笑:“真真的矮子婆娘见识低,这是华盖殿前的动静,一会子娘娘们受了册宝,方才去奉先殿祭告皇家列祖列宗,祖宗面前可不敢高声儿。”
含珠点头道:“原是这样。”
银铃儿拿指头点了点她的额头,揶揄她:“先头你嚷嚷说,皇上册九嫔行大赦,现下怎的不嚷了?”又是阵嗤笑。
淮素早醒了,听着她们在外头窸窸窣窣侍弄花草,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儿传来。
只闻含珠忽然“咦”了句,又一阵脚步声,方又听含珠道:“那院墙根儿上,是不是掉了个东西?仿佛是叠纸?”
“送进来罢,那是我前日临的一副字。”淮素在屋内听着,遂喊了声。
银铃儿远远应了声“是”,将那东西捧了进屋:“娘娘将它扔在墙角作甚么?”又招呼丫头预备伏侍淮素盥漱。
淮素拿过它放在手边儿,淡淡道:“前儿临了觉着不好,气得扔了,这会子又想着尚可,仍留着罢。”
“奴婢记着公主说过,您的字,像那是簪在头上的花儿。”银铃儿绞了帕子递给她,笑道:“以后您若有不要的,就给奴婢,奴婢照着写写画画,指不定也能写出花儿呢。”
“你果真正经要学,回头我教你就是。”正说着,淮素却忽的愣住。
你果真正经要学,回头我教你……有人仿佛说过一样的话儿。
……
依稀那日,碧空如洗,青蓝如一汪通透的翠玉,天光漫洒,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的窗洞里伸出光影数几,光影中蓬尘缥缈,她正望着那光柱间的飞尘发怔。皇帝转脸瞧她,只见她手内一把浓黑漆边的松烟墨碇,有一下没一下地在那青琅玕歙砚的膛上打着圈儿,她迎面向光,映得一张脸软绒绒、烟蒙蒙。
皇帝不禁笑了声:“照你这样的磨法儿,几时能出得了墨?”
淮素回过神,不禁面上微红,直了直身子,认真研起墨来。那墨渐渐地在青绿色的砚台上洇开。皇帝蘸了墨,徐徐练着字。
她凑过去瞧,见他提笔落笔一气呵成,行笔潇洒飘逸,骨格遒美健秀。不由问道:“皇上这笔字,师从哪位大家?”
“打小学的是代宗景皇帝颁行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后来,常常临摹兴宗孝康皇帝的一手行楷。怎么?你想学?”皇帝一见她目中莹莹有光,便知她心思。索性张开臂膀,将她拢到身前。
她的手被皇帝握着,只觉手背上愈发滚烫。他却不觉,仍带着笑意温声道:“你果真正经要学,回头我教你……”
……
“奴婢这就寻几支笔。”
“娘娘可别嫌奴婢笨。”
“娘娘,那咱们甚么时候写?”
银铃儿兴致勃勃,嘁嘁喳喳不住。淮素恍惚一瞬:“今日便罢,明日申时来,我教你。”
伺候了淮素盥洗,众人照例退了下去。淮素拿起方才那叠纸,展开来看,果然通篇杨箴儿的春蚓秋蛇,看了半晌,唇边慢慢浮上一丝笑。
待杨箴儿第三封信来时,已是嘉靖十一年春,辛夷才谢,小桃初发。正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好时节。
信上说,她已被黄锦收作义女,以黄氏女的身份与陆炳结亲,现下已过了定,待七月行嫁娶之礼。
陆炳和黄锦是兴王府旧人,一路陪着皇帝从安陆王府走到这紫禁城。如今黄锦掌管司礼监,督东厂,权势虽大,却不曾张狂放肆。陆炳亦得皇帝重用,大有可为,最难得是他对杨箴儿的一片心,京中多是名门闺秀、世家贵女,陆炳却只要一个杨箴儿。
她不禁有些欣喜。她道这世上事,都如那枚天上月,总是残缺难圆满,她自己不得圆满,总盼着别人能圆满些。
淮素着手准备给杨箴儿的新婚贺礼。
枕头巾将绣成时,银铃儿、含珠、见春几个女孩儿正争着看。
“娘娘光是描花样子就琢磨了四五日,绣这一对枕头巾又花了三四个月,用了心,果真不同,拿咱们的和这一比,直污了人的眼。”
“呸,凭你也配和娘娘比,小鬼见了佛——矮了一大截儿罢!”
只见枕巾上斜着一株折枝桃花,以散错针虚虚实实绣着桃花朵朵,疏密有致。花尖上点点淡红,渐次成淡粉,瞧来逼真极了。桃枝上一双蓝燕缱绻交颈,蓝羽如虹彩,日光映照之下,隐隐金光流动,栩栩如生。
含珠道:“旁的人都绣些鸳鸯、大雁,娘娘绣的燕子,既新鲜又标致。”
“娘娘,这个燕羽如何绣的?”
淮素微微一笑:“这个用的长短针和戗针的法子。我娘是苏州人,她教我的。”
众人正七嘴八舌,忽闻不远处爆发一阵哭声,那阵哭声隔着几扇院墙传来,女孩儿们惊骇地停了嘴,茫然四顾。淮素也起了身,就着菱花窗往外瞧,却只能瞧见四方的天、四方的墙。
“天儿怪热的,奴婢去打两盅酒给守门的几个大哥。”银铃儿机灵得狡兔似的,伶俐地掀了帘儿出去。
约莫个把时辰之后,银铃儿满面惶惑的回来,险些叫地槛绊了一跤。
“长乐宫里头的恭妃娘娘没了。”
四下里忽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唯有外头的蝉鸣聒噪,尖锐刺耳。分明溽暑盛夏,淮素身上却一层层地泛起寒意。她愣了半晌,方才问:“恭妃娘娘如何没了?”
“说是四月里恭妃娘娘被皇上软禁在长乐宫,没几日便病了,捱到今日……咽了气儿。”
“软禁?甚么缘故?”
银铃儿摇头:“只知有一日皇上召见恭妃娘娘,说了半晌的话儿。有人见她出乾清宫时,面色惨白不能行走,叫人架着回长乐宫的。”
淮素神色冷凝:“这几日,再不许胡乱打听,只当不知道罢了。”
众人齐声应:“是。”
自此长阳宫上下不问世事、安安分分度日。直至这日,忽闻“咔嗒”一声,前院的锁,开了。
呲啦啦一阵锁链声,沉重的朱漆铜钉大门被推开,那金漆兽面锡环碰在门上“当啷”几声脆响,铜钉上积雪漱漱而落,落在来人脚下,踩成一团污泥。
这响动在寂静的长阳宫清晰可闻,暖阁里含珠、小六等人面面相觑,银铃儿怔愣道:“奴婢叫关的太久,竟听见咱们院儿里的门似乎开了。”
“常嫔张氏何在?快快出来迎接懿旨。”是华姑姑的声儿。
霎时间,众人直如热锅上的蚂蚁,慌乱成一团。淮素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整了整衣裳,举步到外头,只见华姑姑笑盈盈瞧着她。
长阳宫一行人哗啦啦跪在廊下。
“传章圣慈仁皇太后懿旨,念尔张氏本秉德恭和,赋姿淑慧,今反躬内省三载有余,克娴于礼,特还复尔自由身。尔其益修妇仪,矢勤慎以翼宫闱。钦哉。”
“妾遵旨,谢太后娘娘恩典。”
华姑姑念完旨,忙上前将淮素扶起:“前儿个丽嫔娘娘诊出有孕,这是咱们圣上登基以来第一个孩子,太后娘娘为此大赦内廷,为皇长子积福。娘娘此后可得谨身守礼,方不负老娘娘一片心。”
大雪一夜,雪积如絮,檐下一根细细的冰凌“喀嚓”一声裂了,砸在雪里头,转眼被雪埋了,只留下个凹洞。冷风扑在脸上,如刀划针扎。
“多谢姑姑提点。”一开口,方觉脸上已冻得木了,她竭力攒出一个笑靥:“姑姑吃口热茶再走罢。”
华姑姑微笑:“娘娘厚意,奴婢心领了,清宁宫还等着奴婢回去复旨。”
淮素点头:“那便不留姑姑了,银铃儿,替我送一送姑姑。”
华姑姑向淮素行了礼,转身去了,那本洁白无瑕的雪地里头,蜿蜒几道深深的褐色脚印。
众人欢喜若狂,恨不能抃掌大笑,回头却见淮素只凝望远处,眼中映着茫茫霜雪,她的神情便如这霜雪一般,空茫,冰凉。
第二日不过风雪依旧。依照规矩,淮素起早去清宁宫,向蒋太后问安谢恩。甫一进殿中,只见满屋子的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热闹非凡。淮素瞧来只觉她们十分面生,见她们拥在蒋太后跟前儿正说话,便在边儿上静静等着。
蒋太后却瞧见了她,招手笑道:“过来坐罢。”
淮素上前行了礼,方坐下。见众嫔妃不大认得她,张皇后道:“这位是长阳宫的常嫔张氏。”
她只得又站起身来,与诸位见礼。
众妃多是新人,只晓得淮素是夜闯乾清宫、禁足多年的那位,自是不愿与她多往来,只与她简单招呼了一番。
张皇后却是知道她,不由得多瞧了淮素几眼。但见她不施粉黛、不饰珠翠,极是素净整洁。她规规矩矩坐着,神色淡静,亦不言语,仿佛不在尘嚣之中。
张皇后无端想起她未出阁时,有一回去寺里进香,见香案边站着一个女尼,在香客络绎的金佛殿中,任凭人来人往,那女尼亦是这样的神色。她打心底里生了微微的凉意,于是转过脸去,不再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