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瑛走在叶南南后头,他们在路过的街市买了一些干粮,在第二天中午才到马家庄。
在村庄的入口有一块石碑,经过风吹日晒已经显得十分老旧。“马家庄”三个隶书镌刻的大字有些磨损。
叶南南进了庄就感觉呼吸不畅,房门屋窗都紧闭着,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这个村庄不太对劲。”叶南南环顾四周,皱了下眉。
燕瑛不置可否:“我没感受到妖气。”
他们敲了敲前几家的门,却无人应答。但奇怪的感觉越来越浓,甚至令她觉得身后有一只眼睛在盯着自己。
“怎么了?”燕瑛察觉她的不对,问道。
叶南南摇摇头:“没事。”
在叶南南察觉不到的暗处,一道黑影闪过。
黑暗中坐在木桌前的男人把玩着手上的茶杯,脸上浮起若隐若现的笑:“这么快又要见面了,叶将军。”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将茶杯扣在桌上:“再去盯着他们。”
黑影立刻消失了。
……
叶南南在村庄漫无目的地走着,眼尖的她发现一间屋里走出来一位苍老的女人,伛偻着腰,鬼鬼祟祟地扫视一圈,燕瑛急忙将叶南南拉到砖墙后,目光仍追随着那位缓慢移动的老婆婆。
他们一路尾随老婆婆到一间药铺前,眼见她敲了敲紧闭的门,木门忽然开了一条缝,老婆婆进去后,门又马上关上了。
……
过不了多久,老婆婆一脸舒然地走了出来,手上的挎篮多了几包药包。她没走多远,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两个年轻人吓了一跳。
二人都是道士打扮,稍矮的少年皮肤白皙,眼神却透露出一股犀利的英气,乌黑的青丝用黄冠绾起髻,腰上佩着短刀,而他身后的男人双手环胸,一双深邃的桃花眼微微上挑,却是无尽的冷漠。少年腰上佩的短刀,和男人手上的剑,都让老婆婆不禁打了个寒颤。
“你们……”老婆婆用手护住挎篮。
“这里出了什么事了?为什么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叶南南刻意压低声音,让女扮男装的事不被拆穿。
燕瑛冲叶南南挑了挑眉,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审问俘虏、命令士兵的将领了,刚才的语气未免有些太过咄咄逼人。
燕瑛缓缓开口:“奶奶,我们是外村来的道士,听说你们村需要驱鬼,我们就来看看情况。”他的声音一贯平淡得没有任何波澜,但比起叶南南却是柔和许多。
老婆婆警惕的神色淡了几分:“你们是外村的?”
“嗯。”
她摆摆手:“你们还是快回去吧,小心染上灾祸。”说罢匆匆离开。
叶南南和燕瑛紧随其后,跟了她一路。老婆婆转头发现二人还未离开,气急败坏地跺了跺脚,最终无计可施,不得已让他们跟着她进了家门。
屋子不大,也有些许年头了,门口的对联因风吹日晒而泛了白,看到院子里晾晒的衣物,叶南南问道:“家里两个人吗?”一阵咳嗽从屋内传来,紧接着便是一个娇弱的女声:“奶奶,有人来了吗?”
老婆婆急忙应道:“两个外村人罢了,你快休息吧。奶奶拿药回来了。”她在凳子上坐下,打算煎药,对叶南南说道:“既然你们不肯回去,那便自己小心点,最近村里不太平。”
“发生什么事了?”
老婆婆自顾自地煮水。晌久,她才答道:“村里的事,得从很久以前说起了。明国时期,村里不少男人被抓去当兵了,明丘大战那年……”
叶南南打断了她:“这不是四百年前的事了吗?”
老婆婆瞪了叶南南一眼,不满道:“小小年纪的怎么一点耐力都没有,不讲清楚四百年前的事怎么能说清现在?”
“抱歉。”叶南南垂眸。
四百年前,明丘大战,马家庄离边塞有段距离,对战况并不了解。马福也是参军的壮丁之一,也是第一个跑回村里的。
他惶恐地告诉庄民,军队走漏了消息,边塞将领叶将军当了叛兵,明军都人心惶惶,他趁乱跑了回来。一路走来,不少地方战火纷飞,丘军烧杀抢掠,强抢良妇,马上就要往马家庄这边来了。
明国的皇帝是个懦弱的性子,平日便只顾享乐,那时烽火连天,他一下没了主意,带着自己的家人准备跑路。庄里的人得知后,都乱了套。
马福道听途说,丘军攻来的军队将领酷爱美色,底下的庄民都吵嚷着把有人家的女儿呈上去。很快,选定了十三名刚及笄,貌美如花的女子,待到那丘军快到的时候,庄长将那十三名女子送上轿子,贡了出去。
老婆婆没看叶南南,絮絮地补充着:“这普天之下,皇帝是谁对我们这些蝼蚁又有什么重要的呢?乱世当头,自是保命要紧,庄里这片土地对我们来说是天,但皇帝能护佑到我们的天吗?那叛国的叶将军背叛的那一刻,有想过明国的百姓吗?”
“抬轿那天,庄里很少有那么壮观的场面,但每个人都表情严肃,其实担忧的不过是自己的性命,轿里人流的泪,又有谁在意呢?”
叶南南抿唇,深吸一口气:“事到如今,你们对……叶将军还是怨恨吗?”
“也许以前的庄民恨过吧。不过想来,真正怨恨的应当是那不公的世道和那昏庸的君主,”老婆婆轻描淡写地笑了笑,脸上的皱纹多了几道,“轿子抬过去后,军队士兵只来庄里巡了一阵,于是人们悬着的心就放下了。可后来听说,那十三名女子不仅被将领凌辱虐待,而且还用于邪术,满足他那变态心理。”
“本来此事已过了四百年有余,甚至快被大家淡忘了。但是最近,村里不断有人出现皮肤瘙痒的状况,起初也没人在意,直到有人的皮肤开始腐烂,大片大片脱落,大家这才恐慌。有个瞎子自称自己开了天眼,嚷嚷着四百年前的报应来了,大家这才想起那十三名女子。更奇怪的是,这种怪病只出现在年轻力壮的青年男人身上。”
“难怪没人……”燕瑛喃喃自语。
“但药铺的许掌柜找到了治疗疾病的药方,说来也怪,吃了这药的人都好了,皮肤也不再腐烂。不过整日无精打采,晚上也不愿与妻子同床。”老婆婆将烧开的水置于一旁,将药包中的药倒入碗中,燕瑛取了一些残渣,仔细闻了闻,都是正常补气血的药,没有什么异样。
“你的孙女也是得了这种病吗?”他问。
太阳正当头,老婆婆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回道:“不是。她自小身体虚弱,药也一直是在许掌柜那抓的。行了,这村里不闹鬼,只是天灾人祸聚在一起罢了,你们还是快些离开吧。过不了多久,日头便要沉了……”话里话外都是驱赶的意思。
“老奶奶,我们走了两日方到这里,现下离开恐怕没等多久天便黑了,您可否让我们借宿一晚?” 叶南南看似央求的言语里实则是不容置喙的语气。
老婆婆正想拒绝:“没有……”房间里一直没开口的女孩扶着墙走了出来,一只手捂着胸口,眉眼明丽,甚至称得上妩媚,颇为惨白的脸色削弱她的妖冶,多了几分病弱的美感,“奶奶……”
老婆婆忙上前扶她坐下,嗔怪:“茵茵,怎么下床了也不叫奶奶?”
女孩抬眸,似乎是因为生病而有些无神呆滞的眼神巴巴望着叶南南二人,用撒娇的语气说道:“奶奶,我们家不是还有两间空房吗?他们也不好在夜晚走山路,就留他们一夜,如何?况且庄里最近出了怪事,他们不是道士吗?说不定……”
还没说完,又咳嗽了几声,老婆婆拍了拍她的背,神色为难:“这……还不知是真是假呢,再说,两个男人在家里也不方便……”
“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女孩甜甜地笑了,目光再次转向叶南南,二人四目相对,“而且我想,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既然你愿意,也罢,家里也很久没热闹过了,我去收拾一下那两间偏房。”老婆婆离开了。燕瑛将长剑佩在腰上,转身也要离开:“我去外面看看。”
叶南南正打算跟上,那位名为纪茵的女孩叫住了她:“道士哥哥,能陪陪我吗?药太苦了。”燕瑛故作没听见,踏出了门。
叶南南只得怔住脚步,无可奈何又在她身旁坐下。看着她因为药苦而蹙起的眉,问道:“不配块方糖吗?”
纪茵苦笑道:“家里穷。奶奶供我吃药已经没多少剩钱了,之前还能给人做做杂活,最近出了这等事,出门的人也少了,活就少了许多。”
“姐姐,你想喝茶吗?”
“我不渴……”叶南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姐姐?”
纪茵俏皮地吐了吐舌:“虽然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要扮男装,但还是被我发现了。不过姐姐你放心啦,因为我接触的人不多,所以比较敏感,这件事只有我看出来了。”
她换了个话题:“姐姐你说,四百年前的叶将军为什么叛国呢?真的像奶奶所说,因为我们这些人小如蝼蚁,所以她才放弃我们的吗?”
“不……”叶南南反驳的话到了嘴边,却迟迟说不出口,她没办法解释,也没有证据自证,暗暗握紧了拳头,最终只能说道,“也许她有说不出口的苦衷吧。”
纪茵不再发问,默默地喝着碗中的药。
不到傍晚,燕瑛便回来了。老婆婆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几块饼招待他们,许是常年征战在外,叶南南很少有饥饿感,而燕瑛胃口也不大,二人只各吃了一半薄饼。
叶南南借着偏房的床整理自己的行囊,燕瑛倚着门,冷不丁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叶南南淡淡地“嗯”了一声,放低音量:“那个老奶奶,在日头下没有影子。”
燕瑛点点头,若有所思:“我在她们身上都感受不到人的气息。”
“那个怪病,你有头绪了吗?”
“没有,黄昏的时候有挑着担子到各家各户卖菜的小贩,偶有人开门买后用马上关上门了。不过那些小贩都避开了这间房子,”燕瑛掏出几张符纸压在叶南南的行囊上,“总之,这里不算安全。这几张符纸是老道士留给你的,应该只有你会用,拿着护身吧。”
“谢谢。”
“今晚早点睡。其他事明天再说,晚上如果有动静也不要开门。”说罢他便关门离开了。他用法术将叶南南所睡的偏房封了起来,对他来说,叶南南不过是师父给自己留的任务,而他更希望早早完成这份任务,尽早离开。
燕瑛轻捷地跨过门槛,从宽袖中取出一包药包,上面冒着肉眼难见的黑烟,这是他下午去药铺取的。燕瑛化成一个粗鄙汉子的模样,并让皮肤化脓,然后敲响了药铺的门。
那位许掌柜小心翼翼引他进去,又环顾四下无人后才将铺门关上,神经兮兮地警告他:“吃了这药会有幻觉,但那是除病根的前兆,切记不可与任何人说与此事,只得按时服药便是了。”
盯着那包药,燕瑛勾了勾嘴角,转身隐进屋里。
……
亥时。
叶南南迟迟无法入睡,她往后窗残破的缺口一看,庄里静谧的夜里偶有狗吠,甚至有窃窃私语之声,却不见人影,显得诡异无比。
一阵阴森森的风穿过缺口刮过叶南南的脸,人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喧杂的脚步声和马车声,叶南南按住自己的短刀。又一阵风,她忽然听清了,不是人的谈论声,而是小孩的声音,齐念着一首童谣:
“五更迎来郎起轿,一更交杯入洞房;
二更郎君探床底,三更新房寂无人;
嘘,新娘子,朱砂唇,胭脂妆,
娘亲哭轿难回首,葬在床底谁人愁……”
白茫茫的大雾吞噬了房屋,朦胧中似乎有人点了灯笼,锣鼓声随着童谣响起,是明国时期家喻户晓的童谣,多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叶南南却在熟悉的童谣中感到一丝瘆人。
燕瑛躺在床上,同样听到了童谣,他记得最后一句是——
“请君莫往床底探。”
他迅速抓住床沿的剑。
在村庄的入口有一块石碑,经过风吹日晒已经显得十分老旧。“马家庄”三个隶书镌刻的大字有些磨损。
叶南南进了庄就感觉呼吸不畅,房门屋窗都紧闭着,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这个村庄不太对劲。”叶南南环顾四周,皱了下眉。
燕瑛不置可否:“我没感受到妖气。”
他们敲了敲前几家的门,却无人应答。但奇怪的感觉越来越浓,甚至令她觉得身后有一只眼睛在盯着自己。
“怎么了?”燕瑛察觉她的不对,问道。
叶南南摇摇头:“没事。”
在叶南南察觉不到的暗处,一道黑影闪过。
黑暗中坐在木桌前的男人把玩着手上的茶杯,脸上浮起若隐若现的笑:“这么快又要见面了,叶将军。”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将茶杯扣在桌上:“再去盯着他们。”
黑影立刻消失了。
……
叶南南在村庄漫无目的地走着,眼尖的她发现一间屋里走出来一位苍老的女人,伛偻着腰,鬼鬼祟祟地扫视一圈,燕瑛急忙将叶南南拉到砖墙后,目光仍追随着那位缓慢移动的老婆婆。
他们一路尾随老婆婆到一间药铺前,眼见她敲了敲紧闭的门,木门忽然开了一条缝,老婆婆进去后,门又马上关上了。
……
过不了多久,老婆婆一脸舒然地走了出来,手上的挎篮多了几包药包。她没走多远,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两个年轻人吓了一跳。
二人都是道士打扮,稍矮的少年皮肤白皙,眼神却透露出一股犀利的英气,乌黑的青丝用黄冠绾起髻,腰上佩着短刀,而他身后的男人双手环胸,一双深邃的桃花眼微微上挑,却是无尽的冷漠。少年腰上佩的短刀,和男人手上的剑,都让老婆婆不禁打了个寒颤。
“你们……”老婆婆用手护住挎篮。
“这里出了什么事了?为什么街上一个人都没有?”叶南南刻意压低声音,让女扮男装的事不被拆穿。
燕瑛冲叶南南挑了挑眉,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审问俘虏、命令士兵的将领了,刚才的语气未免有些太过咄咄逼人。
燕瑛缓缓开口:“奶奶,我们是外村来的道士,听说你们村需要驱鬼,我们就来看看情况。”他的声音一贯平淡得没有任何波澜,但比起叶南南却是柔和许多。
老婆婆警惕的神色淡了几分:“你们是外村的?”
“嗯。”
她摆摆手:“你们还是快回去吧,小心染上灾祸。”说罢匆匆离开。
叶南南和燕瑛紧随其后,跟了她一路。老婆婆转头发现二人还未离开,气急败坏地跺了跺脚,最终无计可施,不得已让他们跟着她进了家门。
屋子不大,也有些许年头了,门口的对联因风吹日晒而泛了白,看到院子里晾晒的衣物,叶南南问道:“家里两个人吗?”一阵咳嗽从屋内传来,紧接着便是一个娇弱的女声:“奶奶,有人来了吗?”
老婆婆急忙应道:“两个外村人罢了,你快休息吧。奶奶拿药回来了。”她在凳子上坐下,打算煎药,对叶南南说道:“既然你们不肯回去,那便自己小心点,最近村里不太平。”
“发生什么事了?”
老婆婆自顾自地煮水。晌久,她才答道:“村里的事,得从很久以前说起了。明国时期,村里不少男人被抓去当兵了,明丘大战那年……”
叶南南打断了她:“这不是四百年前的事了吗?”
老婆婆瞪了叶南南一眼,不满道:“小小年纪的怎么一点耐力都没有,不讲清楚四百年前的事怎么能说清现在?”
“抱歉。”叶南南垂眸。
四百年前,明丘大战,马家庄离边塞有段距离,对战况并不了解。马福也是参军的壮丁之一,也是第一个跑回村里的。
他惶恐地告诉庄民,军队走漏了消息,边塞将领叶将军当了叛兵,明军都人心惶惶,他趁乱跑了回来。一路走来,不少地方战火纷飞,丘军烧杀抢掠,强抢良妇,马上就要往马家庄这边来了。
明国的皇帝是个懦弱的性子,平日便只顾享乐,那时烽火连天,他一下没了主意,带着自己的家人准备跑路。庄里的人得知后,都乱了套。
马福道听途说,丘军攻来的军队将领酷爱美色,底下的庄民都吵嚷着把有人家的女儿呈上去。很快,选定了十三名刚及笄,貌美如花的女子,待到那丘军快到的时候,庄长将那十三名女子送上轿子,贡了出去。
老婆婆没看叶南南,絮絮地补充着:“这普天之下,皇帝是谁对我们这些蝼蚁又有什么重要的呢?乱世当头,自是保命要紧,庄里这片土地对我们来说是天,但皇帝能护佑到我们的天吗?那叛国的叶将军背叛的那一刻,有想过明国的百姓吗?”
“抬轿那天,庄里很少有那么壮观的场面,但每个人都表情严肃,其实担忧的不过是自己的性命,轿里人流的泪,又有谁在意呢?”
叶南南抿唇,深吸一口气:“事到如今,你们对……叶将军还是怨恨吗?”
“也许以前的庄民恨过吧。不过想来,真正怨恨的应当是那不公的世道和那昏庸的君主,”老婆婆轻描淡写地笑了笑,脸上的皱纹多了几道,“轿子抬过去后,军队士兵只来庄里巡了一阵,于是人们悬着的心就放下了。可后来听说,那十三名女子不仅被将领凌辱虐待,而且还用于邪术,满足他那变态心理。”
“本来此事已过了四百年有余,甚至快被大家淡忘了。但是最近,村里不断有人出现皮肤瘙痒的状况,起初也没人在意,直到有人的皮肤开始腐烂,大片大片脱落,大家这才恐慌。有个瞎子自称自己开了天眼,嚷嚷着四百年前的报应来了,大家这才想起那十三名女子。更奇怪的是,这种怪病只出现在年轻力壮的青年男人身上。”
“难怪没人……”燕瑛喃喃自语。
“但药铺的许掌柜找到了治疗疾病的药方,说来也怪,吃了这药的人都好了,皮肤也不再腐烂。不过整日无精打采,晚上也不愿与妻子同床。”老婆婆将烧开的水置于一旁,将药包中的药倒入碗中,燕瑛取了一些残渣,仔细闻了闻,都是正常补气血的药,没有什么异样。
“你的孙女也是得了这种病吗?”他问。
太阳正当头,老婆婆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回道:“不是。她自小身体虚弱,药也一直是在许掌柜那抓的。行了,这村里不闹鬼,只是天灾人祸聚在一起罢了,你们还是快些离开吧。过不了多久,日头便要沉了……”话里话外都是驱赶的意思。
“老奶奶,我们走了两日方到这里,现下离开恐怕没等多久天便黑了,您可否让我们借宿一晚?” 叶南南看似央求的言语里实则是不容置喙的语气。
老婆婆正想拒绝:“没有……”房间里一直没开口的女孩扶着墙走了出来,一只手捂着胸口,眉眼明丽,甚至称得上妩媚,颇为惨白的脸色削弱她的妖冶,多了几分病弱的美感,“奶奶……”
老婆婆忙上前扶她坐下,嗔怪:“茵茵,怎么下床了也不叫奶奶?”
女孩抬眸,似乎是因为生病而有些无神呆滞的眼神巴巴望着叶南南二人,用撒娇的语气说道:“奶奶,我们家不是还有两间空房吗?他们也不好在夜晚走山路,就留他们一夜,如何?况且庄里最近出了怪事,他们不是道士吗?说不定……”
还没说完,又咳嗽了几声,老婆婆拍了拍她的背,神色为难:“这……还不知是真是假呢,再说,两个男人在家里也不方便……”
“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女孩甜甜地笑了,目光再次转向叶南南,二人四目相对,“而且我想,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既然你愿意,也罢,家里也很久没热闹过了,我去收拾一下那两间偏房。”老婆婆离开了。燕瑛将长剑佩在腰上,转身也要离开:“我去外面看看。”
叶南南正打算跟上,那位名为纪茵的女孩叫住了她:“道士哥哥,能陪陪我吗?药太苦了。”燕瑛故作没听见,踏出了门。
叶南南只得怔住脚步,无可奈何又在她身旁坐下。看着她因为药苦而蹙起的眉,问道:“不配块方糖吗?”
纪茵苦笑道:“家里穷。奶奶供我吃药已经没多少剩钱了,之前还能给人做做杂活,最近出了这等事,出门的人也少了,活就少了许多。”
“姐姐,你想喝茶吗?”
“我不渴……”叶南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姐姐?”
纪茵俏皮地吐了吐舌:“虽然不知道姐姐为什么要扮男装,但还是被我发现了。不过姐姐你放心啦,因为我接触的人不多,所以比较敏感,这件事只有我看出来了。”
她换了个话题:“姐姐你说,四百年前的叶将军为什么叛国呢?真的像奶奶所说,因为我们这些人小如蝼蚁,所以她才放弃我们的吗?”
“不……”叶南南反驳的话到了嘴边,却迟迟说不出口,她没办法解释,也没有证据自证,暗暗握紧了拳头,最终只能说道,“也许她有说不出口的苦衷吧。”
纪茵不再发问,默默地喝着碗中的药。
不到傍晚,燕瑛便回来了。老婆婆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几块饼招待他们,许是常年征战在外,叶南南很少有饥饿感,而燕瑛胃口也不大,二人只各吃了一半薄饼。
叶南南借着偏房的床整理自己的行囊,燕瑛倚着门,冷不丁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叶南南淡淡地“嗯”了一声,放低音量:“那个老奶奶,在日头下没有影子。”
燕瑛点点头,若有所思:“我在她们身上都感受不到人的气息。”
“那个怪病,你有头绪了吗?”
“没有,黄昏的时候有挑着担子到各家各户卖菜的小贩,偶有人开门买后用马上关上门了。不过那些小贩都避开了这间房子,”燕瑛掏出几张符纸压在叶南南的行囊上,“总之,这里不算安全。这几张符纸是老道士留给你的,应该只有你会用,拿着护身吧。”
“谢谢。”
“今晚早点睡。其他事明天再说,晚上如果有动静也不要开门。”说罢他便关门离开了。他用法术将叶南南所睡的偏房封了起来,对他来说,叶南南不过是师父给自己留的任务,而他更希望早早完成这份任务,尽早离开。
燕瑛轻捷地跨过门槛,从宽袖中取出一包药包,上面冒着肉眼难见的黑烟,这是他下午去药铺取的。燕瑛化成一个粗鄙汉子的模样,并让皮肤化脓,然后敲响了药铺的门。
那位许掌柜小心翼翼引他进去,又环顾四下无人后才将铺门关上,神经兮兮地警告他:“吃了这药会有幻觉,但那是除病根的前兆,切记不可与任何人说与此事,只得按时服药便是了。”
盯着那包药,燕瑛勾了勾嘴角,转身隐进屋里。
……
亥时。
叶南南迟迟无法入睡,她往后窗残破的缺口一看,庄里静谧的夜里偶有狗吠,甚至有窃窃私语之声,却不见人影,显得诡异无比。
一阵阴森森的风穿过缺口刮过叶南南的脸,人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喧杂的脚步声和马车声,叶南南按住自己的短刀。又一阵风,她忽然听清了,不是人的谈论声,而是小孩的声音,齐念着一首童谣:
“五更迎来郎起轿,一更交杯入洞房;
二更郎君探床底,三更新房寂无人;
嘘,新娘子,朱砂唇,胭脂妆,
娘亲哭轿难回首,葬在床底谁人愁……”
白茫茫的大雾吞噬了房屋,朦胧中似乎有人点了灯笼,锣鼓声随着童谣响起,是明国时期家喻户晓的童谣,多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叶南南却在熟悉的童谣中感到一丝瘆人。
燕瑛躺在床上,同样听到了童谣,他记得最后一句是——
“请君莫往床底探。”
他迅速抓住床沿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