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徒劳
陆遐征归至军中,顾不上休息,即屏退左右,燃烛以继昼,连忙翻开云明玕给予那本旧书。烛光摇曳,照映在疲倦而充满期待的脸庞。
启卷首页,赫然载有文字如下:
罪人吴海,自觉无颜以对故人,心有愧疚,难以言状。遂决意行三事,以稍减内心痛苦:
一者,将生平所犯罪行,一一详述于此,置于洞中。冀望有缘之人,得以览之,使此故事不至于永久埋没,得以传之后世。
二者,于山上为故人英杰立一墓碑,镌刻其英名,略表敬意与思念。
三者,愿以此一生遗憾,换取一次终结。遂于崖边决然一跃,以此身陨,谢罪于天下。
愿天下太平,四海无争。我虽为罪人,亦祈愿世间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愿此三事,能稍减我罪孽,亦愿世人得以警醒,莫蹈覆辙。此生已矣,来世再报。
陆遐征陡然一惊,原来万福洞主人便是吴海?他继续翻下去,一幕幕从未听闻过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桢国另一侧,与大桢国太平景象全然不同。
我所生所长的天地之间,尽是一片血红之色,太阳与天空融在一起,混沌难分,辨不清白日黑夜,欢乐尽皆隐匿晦淡,荒凉肆意横行。
空气干涩,夹杂太多尘土,吸入肺中让人颇感不适,遮掩住眺望远方视线。
地面沉陷,似是要裂开,砂土支离破碎,处处坑坑洼洼,像是被什么吮吸殆尽,稍有不慎便会跌倒。
放眼望去,四周死寂荒芜,生机尽失。所及之处,难觅活物,草木凋敝于地,更勿论蹦跳之动物。
遍地白色骸骨,腐朽味道早已逝去,腥味亦成奢侈。部分骸骨风化成灰,部分仍可辨认人形,而肉身尚在者甚少,是以空中并无盘旋觊觎的秃鹫乌鸦。
在这片天地,有幸者尚能沉湎梦中,安然离去;活着的人反而要遭受更多苦痛煎熬,未来全是虚妄。
故事之中,我并不是主角,仅仅是历经、知情者而已。故事的主角,便是亲如兄弟,在漫天黄沙下玩耍的三人。
他们身着破旧衣裳,透过迷障,一人抬起头来,望向苍穹,向上指道:
“启初更、唐愿宁,你说天空会不会有另一种颜色?”
启初更听后,瞪大眼睛,透露出不可置信神色。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否定与轻蔑:“天空白天就是红色,夜晚就是黑色,哪还有其他颜色。我就说你从小不如我机灵,他人还不信,竟问出这样愚笨可笑的问题。”
然而,那人却依然固执地仰望天空,眼中闪着难以言明光芒:“可我梦见,天空有种其他颜色呢。”
启初更听后,嘴角勾起了一丝讥讽微笑:“那你说,是什么颜色?”
那人看着启初更,坚定说道:“我无法用言语描绘出来。但当我看见那颜色时,就感到心旷神怡,舒畅淋漓。”
“我曾听爷爷无意中提起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色?”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启初更撇了撇嘴:“姜望林,你虽愚笨,可所言也不无道理。鬼树害我们已久,若是它现世之前,说不定天空是另外一种颜色。”
唐愿宁在旁附和道:“我等年纪尚幼,确是未曾有机会一睹往日景致。不如我们三兄弟连手,为南国除去这一祸患,如何?”
三人齐心,其利断金,双手一拍,志同道合,顿时哈哈笑声犹如春水乍破,滚滚涌出。
这三位兄弟,自幼相识,缘分非浅,情谊深厚,如桃李之交,打闹玩耍,乐此不疲。岁月流转,彼此相知更深,竟如一人之心,同行同止,无言不悦。
于是,他们结为生死兄弟,誓同生死,患难与共。姜望林居长兄之位;唐愿宁为二哥;启初更为三弟。
姜望林笑道:“我兄弟三人齐心,何愁大事不成?”唐愿宁亦笑道:“正是如此,我等同心协力,必能开创一片天地。”启初更更是斗志昂扬,道:“但有使命,兄弟我必一马当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时局艰难,妖邪鬼树肆虐,榨取愈加猖獗,世间生灵涂炭,三兄弟目睹此景,心生哀悯,誓言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姜望林、唐愿宁、启初更率先开始组织一帮人马。几人四处奔走,号召英勇志士加入行列。
那些应召而来志士,或身经百战,铁血柔情,于世间已有赫赫战功;或热血沸腾,青春少艾,怀揣梦想,一心向往光明未来。
我虽然并无特长,但怀着一颗救难之心,也前来报名。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虽出身不同,却目标一致,都知此行危险重重,妖邪鬼树势力强大,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为天下苍生,所有人皆义无反顾。
三兄弟聪慧机敏,又英勇过人,自然被推举为领袖,多次率领众人披荆斩棘,深入阴森诡谲的不毛之地,前去砍伐鬼树蔓延根藤,来阻止它继续压榨吸取世上剩余无几的生机。
树根之旁,荒凉幽暗,鬼气森森,寻常人迹罕至。鬼树蔓延根藤盘踞其间,愈发猖獗。
鬼树之根藤犹如巨蟒盘绕,阴森恐怖,其枝叶则犹如鬼爪般锐利,稍有不慎,便被其缠住,难以脱身。
我被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往前一步,躲在人群之后。
然而兄弟几人毫无惧色,大哥姜望林神态庄重,目光如炬。二哥唐愿宁勇猛果敢,身先士卒,无所畏惧。三弟启初更则机智过人,善于观察局势,时刻提醒众人注意鬼树动向。
鬼树之根历经千年万年,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而其狡猾异常,将诸多根藤藏于地表之下,令人难以察觉,如磐石般坚硬,非常人之力所能动摇,更增添了砍伐难度。
面对如此困境,姜望林、唐愿宁、启初更三人并未气馁。他们悉心筹谋,思量良久,决定先以烈火焚烧鬼树。
火势熊熊,很快将鬼树表皮烧得焦枯。接着,再用砺石精心打磨锐利之刃,趁着火势正旺,猛力劈斩鬼树。
在劈斩之际,姜望林以魁梧之躯挡住鬼树反扑枝条。唐愿宁、启初更则手持利刃,瞄准鬼树缝隙猛烈劈斩。
每一次劈斩,都犹如雷霆一击,震得二人手臂发麻,虎口欲裂。然而,他们并未退缩,反而越战越勇。
众人见状,亦纷纷效仿,奋勇争先,我也鼓足勇气,嘴中呐喊,前去助他们一臂之力。
我们或持刀劈斩,或举火焚烧,或与鬼树缠斗。一时间,鬼树之巢中杀声震天,火光四起。
经过十日十夜奋战,方才勉强将主要根部割裂。彼时,烈日当空,汗水浸透衣衫,他们手中兵器也都砍得卷刃。
众人以为终于了了祸患,尽皆喜出望外,归家后大张筵席,奔走相告;可好景不常,一周之后,树根死而复生,长势更胜,继续吸取水源灵气,为祸人间。
砍伐之举,仅能暂阻鬼树肆虐,犹如扬汤止沸,治标而不治本,未能从源头上缓解世间惨状。
鬼树生命力极其顽强,令人咋舌,即便根藤被斩断,数日后便又能继续长出,且其嚣张气焰更甚往日,愈发猖獗。
众人见鬼树再度复活,皆惊愕失色,脸上阴云密布,忧心忡忡。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此前,三兄弟历经千辛万苦,多次处心积虑、精密筹划的战役,竟如云明玕篮打水一场空,功败垂成。
几人心中郁闷,烦恼不堪,如同被浓重黑暗笼罩,整日整夜蜷缩于屋中,苦思冥想如何解决这一顽疾。
启初更尤为沮丧,思前想后,所想到无非是继续砍伐、焚烧、劈击,然而这些方法与当日尝试并无多少区别。眼见努力似乎只是徒劳无功,他心中渐起一种深深无力感,终于忍不住抱头抽泣,泪水如同断线珠子般滑落。
唐愿宁也未能想出破解之法,他见启初更痛苦模样,心中如同被尖利刀片割过,疼痛不已。他紧闭双眼,脸上神情低落到极点。
姜望林静静看着两人,心中五味杂陈。他抚了抚启初更之背,声音柔和却充满坚定:“三弟,天下之事,总有办法出路。鬼树虽然顽强,但并非束手无策。只要继续寻找,总会有办法。”
启初更听后,抬起泪眼朦胧双眸,气息哽咽,叹道:“大哥,我深知你心意坚决,欲救苍生。只是这鬼树为祸人间,其罪行罄云明玕难书,如何能够再拖延时日,任由其肆虐?”
姜望林神色凝重:“二弟、三弟,我们如今闭门造车,独自苦思实非良策。倒不如去寻访那几位见识广博老人,向其虚心请教,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找到破解之法。”
启初更垂首,双眉紧锁:“大哥,若是他们早有良策,何必隐而不发,束之高阁,苦等到今日?恐怕我等前去,也是无果而终。”
姜望林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三弟,你此言差矣。广纳众言,集思广益,大有裨益。他们年岁已高,见识自然比我等更加广博。况且,我们即便不去请教,也不能坐以待毙。我意已决,你倘若不去,我一人独往便是。”说罢,他扭头便推门而去。
启初更、唐愿宁无奈之下,耸肩摊手,起身随他通行,共赴前路。
南国今时生灵涂炭,生者寥寥无几,整片大地之上,零散余众仅千余人,而其中精壮之士,更如凤毛麟角,寥寥不过百人。此乃大难之世,悲惨景象,令人痛心疾首。
时值此际,年过五十之人,多已心灰意冷,自觉无益于社会,反成负担,故多选择自行了断,以免占据宝贵粮食资源。因此,欲寻得德高望重长者,实如海底捞针,难度甚大。
三兄弟心怀南国苍生,决心踏遍山野间,四处探寻。他们逢人便打听,不放过任何线索,辗转寻觅。然而终日劳苦,终夜奔波,却始终未曾找寻到那些高寿智者。
路途之间,仅能遇到些许行将就木之人,仅仅能够提供些微不足道建议,对于破解鬼树祸害,仍是犹如杯水车薪。
山高路远,峻岭参天,地裂沟深,壑谷纵横。三人踏破铁鞋,披星戴月,不曾停歇片刻,心志坚定如铁,决心寻得解决之法。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处偏远山谷,找到了一位见闻卓著的老者。
姜望林趋步上前,神色谦逊,言辞诚恳,向老者请教道:“老人家,我等南国民众深受鬼树之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您老人家可有何法子,能让我们脱离这苦海?”
启卷首页,赫然载有文字如下:
罪人吴海,自觉无颜以对故人,心有愧疚,难以言状。遂决意行三事,以稍减内心痛苦:
一者,将生平所犯罪行,一一详述于此,置于洞中。冀望有缘之人,得以览之,使此故事不至于永久埋没,得以传之后世。
二者,于山上为故人英杰立一墓碑,镌刻其英名,略表敬意与思念。
三者,愿以此一生遗憾,换取一次终结。遂于崖边决然一跃,以此身陨,谢罪于天下。
愿天下太平,四海无争。我虽为罪人,亦祈愿世间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愿此三事,能稍减我罪孽,亦愿世人得以警醒,莫蹈覆辙。此生已矣,来世再报。
陆遐征陡然一惊,原来万福洞主人便是吴海?他继续翻下去,一幕幕从未听闻过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这个故事发生在大桢国另一侧,与大桢国太平景象全然不同。
我所生所长的天地之间,尽是一片血红之色,太阳与天空融在一起,混沌难分,辨不清白日黑夜,欢乐尽皆隐匿晦淡,荒凉肆意横行。
空气干涩,夹杂太多尘土,吸入肺中让人颇感不适,遮掩住眺望远方视线。
地面沉陷,似是要裂开,砂土支离破碎,处处坑坑洼洼,像是被什么吮吸殆尽,稍有不慎便会跌倒。
放眼望去,四周死寂荒芜,生机尽失。所及之处,难觅活物,草木凋敝于地,更勿论蹦跳之动物。
遍地白色骸骨,腐朽味道早已逝去,腥味亦成奢侈。部分骸骨风化成灰,部分仍可辨认人形,而肉身尚在者甚少,是以空中并无盘旋觊觎的秃鹫乌鸦。
在这片天地,有幸者尚能沉湎梦中,安然离去;活着的人反而要遭受更多苦痛煎熬,未来全是虚妄。
故事之中,我并不是主角,仅仅是历经、知情者而已。故事的主角,便是亲如兄弟,在漫天黄沙下玩耍的三人。
他们身着破旧衣裳,透过迷障,一人抬起头来,望向苍穹,向上指道:
“启初更、唐愿宁,你说天空会不会有另一种颜色?”
启初更听后,瞪大眼睛,透露出不可置信神色。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否定与轻蔑:“天空白天就是红色,夜晚就是黑色,哪还有其他颜色。我就说你从小不如我机灵,他人还不信,竟问出这样愚笨可笑的问题。”
然而,那人却依然固执地仰望天空,眼中闪着难以言明光芒:“可我梦见,天空有种其他颜色呢。”
启初更听后,嘴角勾起了一丝讥讽微笑:“那你说,是什么颜色?”
那人看着启初更,坚定说道:“我无法用言语描绘出来。但当我看见那颜色时,就感到心旷神怡,舒畅淋漓。”
“我曾听爷爷无意中提起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色?”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启初更撇了撇嘴:“姜望林,你虽愚笨,可所言也不无道理。鬼树害我们已久,若是它现世之前,说不定天空是另外一种颜色。”
唐愿宁在旁附和道:“我等年纪尚幼,确是未曾有机会一睹往日景致。不如我们三兄弟连手,为南国除去这一祸患,如何?”
三人齐心,其利断金,双手一拍,志同道合,顿时哈哈笑声犹如春水乍破,滚滚涌出。
这三位兄弟,自幼相识,缘分非浅,情谊深厚,如桃李之交,打闹玩耍,乐此不疲。岁月流转,彼此相知更深,竟如一人之心,同行同止,无言不悦。
于是,他们结为生死兄弟,誓同生死,患难与共。姜望林居长兄之位;唐愿宁为二哥;启初更为三弟。
姜望林笑道:“我兄弟三人齐心,何愁大事不成?”唐愿宁亦笑道:“正是如此,我等同心协力,必能开创一片天地。”启初更更是斗志昂扬,道:“但有使命,兄弟我必一马当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时局艰难,妖邪鬼树肆虐,榨取愈加猖獗,世间生灵涂炭,三兄弟目睹此景,心生哀悯,誓言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姜望林、唐愿宁、启初更率先开始组织一帮人马。几人四处奔走,号召英勇志士加入行列。
那些应召而来志士,或身经百战,铁血柔情,于世间已有赫赫战功;或热血沸腾,青春少艾,怀揣梦想,一心向往光明未来。
我虽然并无特长,但怀着一颗救难之心,也前来报名。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虽出身不同,却目标一致,都知此行危险重重,妖邪鬼树势力强大,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为天下苍生,所有人皆义无反顾。
三兄弟聪慧机敏,又英勇过人,自然被推举为领袖,多次率领众人披荆斩棘,深入阴森诡谲的不毛之地,前去砍伐鬼树蔓延根藤,来阻止它继续压榨吸取世上剩余无几的生机。
树根之旁,荒凉幽暗,鬼气森森,寻常人迹罕至。鬼树蔓延根藤盘踞其间,愈发猖獗。
鬼树之根藤犹如巨蟒盘绕,阴森恐怖,其枝叶则犹如鬼爪般锐利,稍有不慎,便被其缠住,难以脱身。
我被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往前一步,躲在人群之后。
然而兄弟几人毫无惧色,大哥姜望林神态庄重,目光如炬。二哥唐愿宁勇猛果敢,身先士卒,无所畏惧。三弟启初更则机智过人,善于观察局势,时刻提醒众人注意鬼树动向。
鬼树之根历经千年万年,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而其狡猾异常,将诸多根藤藏于地表之下,令人难以察觉,如磐石般坚硬,非常人之力所能动摇,更增添了砍伐难度。
面对如此困境,姜望林、唐愿宁、启初更三人并未气馁。他们悉心筹谋,思量良久,决定先以烈火焚烧鬼树。
火势熊熊,很快将鬼树表皮烧得焦枯。接着,再用砺石精心打磨锐利之刃,趁着火势正旺,猛力劈斩鬼树。
在劈斩之际,姜望林以魁梧之躯挡住鬼树反扑枝条。唐愿宁、启初更则手持利刃,瞄准鬼树缝隙猛烈劈斩。
每一次劈斩,都犹如雷霆一击,震得二人手臂发麻,虎口欲裂。然而,他们并未退缩,反而越战越勇。
众人见状,亦纷纷效仿,奋勇争先,我也鼓足勇气,嘴中呐喊,前去助他们一臂之力。
我们或持刀劈斩,或举火焚烧,或与鬼树缠斗。一时间,鬼树之巢中杀声震天,火光四起。
经过十日十夜奋战,方才勉强将主要根部割裂。彼时,烈日当空,汗水浸透衣衫,他们手中兵器也都砍得卷刃。
众人以为终于了了祸患,尽皆喜出望外,归家后大张筵席,奔走相告;可好景不常,一周之后,树根死而复生,长势更胜,继续吸取水源灵气,为祸人间。
砍伐之举,仅能暂阻鬼树肆虐,犹如扬汤止沸,治标而不治本,未能从源头上缓解世间惨状。
鬼树生命力极其顽强,令人咋舌,即便根藤被斩断,数日后便又能继续长出,且其嚣张气焰更甚往日,愈发猖獗。
众人见鬼树再度复活,皆惊愕失色,脸上阴云密布,忧心忡忡。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此前,三兄弟历经千辛万苦,多次处心积虑、精密筹划的战役,竟如云明玕篮打水一场空,功败垂成。
几人心中郁闷,烦恼不堪,如同被浓重黑暗笼罩,整日整夜蜷缩于屋中,苦思冥想如何解决这一顽疾。
启初更尤为沮丧,思前想后,所想到无非是继续砍伐、焚烧、劈击,然而这些方法与当日尝试并无多少区别。眼见努力似乎只是徒劳无功,他心中渐起一种深深无力感,终于忍不住抱头抽泣,泪水如同断线珠子般滑落。
唐愿宁也未能想出破解之法,他见启初更痛苦模样,心中如同被尖利刀片割过,疼痛不已。他紧闭双眼,脸上神情低落到极点。
姜望林静静看着两人,心中五味杂陈。他抚了抚启初更之背,声音柔和却充满坚定:“三弟,天下之事,总有办法出路。鬼树虽然顽强,但并非束手无策。只要继续寻找,总会有办法。”
启初更听后,抬起泪眼朦胧双眸,气息哽咽,叹道:“大哥,我深知你心意坚决,欲救苍生。只是这鬼树为祸人间,其罪行罄云明玕难书,如何能够再拖延时日,任由其肆虐?”
姜望林神色凝重:“二弟、三弟,我们如今闭门造车,独自苦思实非良策。倒不如去寻访那几位见识广博老人,向其虚心请教,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找到破解之法。”
启初更垂首,双眉紧锁:“大哥,若是他们早有良策,何必隐而不发,束之高阁,苦等到今日?恐怕我等前去,也是无果而终。”
姜望林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三弟,你此言差矣。广纳众言,集思广益,大有裨益。他们年岁已高,见识自然比我等更加广博。况且,我们即便不去请教,也不能坐以待毙。我意已决,你倘若不去,我一人独往便是。”说罢,他扭头便推门而去。
启初更、唐愿宁无奈之下,耸肩摊手,起身随他通行,共赴前路。
南国今时生灵涂炭,生者寥寥无几,整片大地之上,零散余众仅千余人,而其中精壮之士,更如凤毛麟角,寥寥不过百人。此乃大难之世,悲惨景象,令人痛心疾首。
时值此际,年过五十之人,多已心灰意冷,自觉无益于社会,反成负担,故多选择自行了断,以免占据宝贵粮食资源。因此,欲寻得德高望重长者,实如海底捞针,难度甚大。
三兄弟心怀南国苍生,决心踏遍山野间,四处探寻。他们逢人便打听,不放过任何线索,辗转寻觅。然而终日劳苦,终夜奔波,却始终未曾找寻到那些高寿智者。
路途之间,仅能遇到些许行将就木之人,仅仅能够提供些微不足道建议,对于破解鬼树祸害,仍是犹如杯水车薪。
山高路远,峻岭参天,地裂沟深,壑谷纵横。三人踏破铁鞋,披星戴月,不曾停歇片刻,心志坚定如铁,决心寻得解决之法。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处偏远山谷,找到了一位见闻卓著的老者。
姜望林趋步上前,神色谦逊,言辞诚恳,向老者请教道:“老人家,我等南国民众深受鬼树之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您老人家可有何法子,能让我们脱离这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