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信义
莫晚摇摇头,说道:“我与你生死之交,情同手足,何出此言?”
我听闻后,心始释然,神色稍安,又问下去:“究竟是何人?”
莫晚又说道:“哎,近日我巡查过程中,屡见林思悠在神树周遭出现,形迹甚为可疑。有一日,她竟暗中去采摘瑞果,被飞羽军擒住,严加审讯。她始终不肯招供,受尽惨烈之苦。待到一日,我亲往审讯时,她识出我来,私下说道:‘我因行事不谨,致有今日之祸。你且拿我去换前程,等唐愿宁到来吧。但千万别透露其他人的存在。过后,给我一个痛快。’”
我在她苦苦哀求之下,不得已而听从她所言,将其认罪画押上报给领导,领导因我问讯有功,直接升为中郎将。
当上中郎将之后,众人前呼后拥,竞相趋前,为我在两侧开路。有人献媚于前,谄词令色,以图我欢心。我虽心知其意,然而免不了暗自得意。
你说,我这般心态,矛盾万分,既为挚友之死而难过,又为加官进爵而欢愉,对也不对?”
我说道:“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你并无罪过。”
他又说道:“我常内心有愧,但此处建筑、马车、美酒、美食、花茶等等,都是前所未见。竟然可以不为果腹发愁,见得蓝天,游得绿水,我问你,任谁受得了这等诱惑?谁还想回到那种朝不保夕,遍地饿殍的地方去?”
我说道:“哎,我无法像你般豁达,既不能完全抛下自己南国人身份,又不能如唐愿宁一般,舍命与北国一争。”
他又说道:“吴海,你一言点醒了我。如此纠结,反倒遭受其害,不如早做决断。我们留在这里,过一辈子,岂不是幸福?那些南国之人、事,迟早了断了罢。”
他自觉失言,放下酒壶,转身便走,自那晚之后,便甚少来找我了。或许,他打算舍弃所有过往,不论人、事?此事也是千难万难。
而后,听说半月楼已经获悉有人对神树图谋不轨一事,开始大肆盘查,抓住了不少当年的弟兄。
我不知晓是何人露出此消息,但听闻莫晚随即升任,想必除了他之外,也无人泄露吧。
听闻他又去东坤海滨任职,众人皆以为不过寻常职位,未料短短数年间,便擢升为地方大员,竟能飞黄腾达,显赫如此。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说实话,有时候我也颇为羡慕。
莫晚虽不常来拜访,倒是未忘了我,经常用他的权势和资源来相助,帮我讨得一些稀罕、甚至是不合律例的玩意,因此,我生意越做越大,也算是在北国站稳脚跟,衣食无忧,生活颇为富足。
再之后,唐愿宁悄然归来,筹划计谋已久,准备与莫晚里应外合,率领众人前往金玉城,袭击鬼树。
然而天意弄人,此事竟被官府预知,防备森严。唐愿宁大败,被骆霜翎带人捉拿。
此事乃是轰动北国大事,吾听闻后,急忙赶至梧桐街,来观游行仪式,想同多年未见的故人相见,也是告别。
时值细雨潇潇,银丝纷飞,我不敢直视唐愿宁,惟有躲于人群中,暗暗观察。
遥见昔日共历生死的唐愿宁等人,竟囚于车上,琵琶骨已被穿,趾皆斩去,惟脚背犹存,颜面、身躯皆布满刀疤、剑痕,状甚惨烈,令人目不忍视。
我见得此情境,心如刀割,痛感入骨,顿觉自己十恶不赦,不知如何救赎。昔日并肩作战,今朝何至于此?心中五味杂陈,恨、忧、痛、哀、怨交织而出。
我本以为莫晚身居高位,必有解救之策,在街上四处搜寻他踪迹。然而他似是蒸发于人间,无影无踪可寻。
人群中,听得各方消息,说莫晚因防备匪帮有功,竟蒙升任至太尉一职。
我按捺不住,直接冲到莫晚府中。他闻我来访,或许尚念及昔日救命之恩,且知我对其并无威胁,故仍以礼相待,设宴招待。
莫晚府中,琼楼玉宇,金碧辉煌。他身着锦衣华服,神态安然,端坐主位,微笑道:“闻兄来访,蓬荜生辉。不知有何贵干?”
我说道:“听说你因功升职,特来祝贺。”
他闻言,淡然一笑,说道:“此乃我职责所在,何足挂齿。”
席间,他举止谈笑自若,似无牵挂,仿佛梧桐街上一事,与自己毫无关联。
我拍案而起,问道:“唐愿宁等人筹谋已久,且事属机密,是不是你向官府透露了讯息?否则你为何能任上这御史大夫之职?”
莫晚初时神色自若,而后默然良久,不答一言,唯有眼神闪烁,似有难言之隐。
我见他不说话,又问道:“当日散播我等消息之人,是不是也是你?”
莫晚身形微颤,透露出一丝愧疚,仍紧闭双唇,不言不语,
我愤怒填膺,难以自持,怒斥道:“你跟我一样,是小人,不,我袖手旁观,你却背后插刀,更为可恶!唐愿宁之名,将流芳千古,而你莫晚之名,则将遗臭万年!”
我拂袖而去,离开半月楼,顿感天下之大,无一处能容得下我之罪恶。
纠结许久,我来到层峦山,去看当日南国兄弟驻扎据点,却不料已然变成阴魂恶鬼、腐尸遍野之处。
爬到山顶,为唐愿宁、林思悠等人立碑,以志其忠勇事迹,亦以慰我心悲恸。
而后,于山间漫游,无意中发现一奇妙山洞。洞内幽深,流水潺潺,瑞气千条,竟似人间仙境。我欣然于此搭建木屋,暂居其内。
洞内清幽静谧,令人心旷神怡,居然短暂忘却了世间烦恼。
可是,总要面对现实,我还是回到了雾村中,重操旧业。
莫晚多次来找我,并且安排了几位黑衣人,在我屋旁建起一座密室,用来盯梢,防止我逃逸四方,散播出什么对他不利的消息。
如今,过了那么多年,我跟他早已不是昔日斩指之交,他对我猜忌深重,不复信任。
与我当面交流时,每次也阴鸷冷厉,判若两人,还说什么:“故人,何不在此定居,还想逃跑不成?我这么做,实在是为了你好,免生他变。”
可他未料到,我会舍弃性命,也会将真相写于此书中。
我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度过多载。每至夜阑,梦境之中,常常映起昔日与兄弟共赴北国情景。那时,我们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然我却背弃信义,辜负同仁。每念及此,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
私欲蒙蔽双眼,我竟为了一己之利,背叛亲人,遗恨千古。回首往昔,兄弟们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他们信任眼神、激昂话语,无不令我愧疚难当。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一日,我在沉思中顿悟:我背叛亲人,辜负挚友,如同行尸走肉,苟活于世,实无意义。于是,决心以死谢罪,来弥补前愆。
我将此书藏在洞中,望有缘人得之。
愿真相大白,愿南国之人,皆能逃离地狱。
我听闻后,心始释然,神色稍安,又问下去:“究竟是何人?”
莫晚又说道:“哎,近日我巡查过程中,屡见林思悠在神树周遭出现,形迹甚为可疑。有一日,她竟暗中去采摘瑞果,被飞羽军擒住,严加审讯。她始终不肯招供,受尽惨烈之苦。待到一日,我亲往审讯时,她识出我来,私下说道:‘我因行事不谨,致有今日之祸。你且拿我去换前程,等唐愿宁到来吧。但千万别透露其他人的存在。过后,给我一个痛快。’”
我在她苦苦哀求之下,不得已而听从她所言,将其认罪画押上报给领导,领导因我问讯有功,直接升为中郎将。
当上中郎将之后,众人前呼后拥,竞相趋前,为我在两侧开路。有人献媚于前,谄词令色,以图我欢心。我虽心知其意,然而免不了暗自得意。
你说,我这般心态,矛盾万分,既为挚友之死而难过,又为加官进爵而欢愉,对也不对?”
我说道:“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你并无罪过。”
他又说道:“我常内心有愧,但此处建筑、马车、美酒、美食、花茶等等,都是前所未见。竟然可以不为果腹发愁,见得蓝天,游得绿水,我问你,任谁受得了这等诱惑?谁还想回到那种朝不保夕,遍地饿殍的地方去?”
我说道:“哎,我无法像你般豁达,既不能完全抛下自己南国人身份,又不能如唐愿宁一般,舍命与北国一争。”
他又说道:“吴海,你一言点醒了我。如此纠结,反倒遭受其害,不如早做决断。我们留在这里,过一辈子,岂不是幸福?那些南国之人、事,迟早了断了罢。”
他自觉失言,放下酒壶,转身便走,自那晚之后,便甚少来找我了。或许,他打算舍弃所有过往,不论人、事?此事也是千难万难。
而后,听说半月楼已经获悉有人对神树图谋不轨一事,开始大肆盘查,抓住了不少当年的弟兄。
我不知晓是何人露出此消息,但听闻莫晚随即升任,想必除了他之外,也无人泄露吧。
听闻他又去东坤海滨任职,众人皆以为不过寻常职位,未料短短数年间,便擢升为地方大员,竟能飞黄腾达,显赫如此。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说实话,有时候我也颇为羡慕。
莫晚虽不常来拜访,倒是未忘了我,经常用他的权势和资源来相助,帮我讨得一些稀罕、甚至是不合律例的玩意,因此,我生意越做越大,也算是在北国站稳脚跟,衣食无忧,生活颇为富足。
再之后,唐愿宁悄然归来,筹划计谋已久,准备与莫晚里应外合,率领众人前往金玉城,袭击鬼树。
然而天意弄人,此事竟被官府预知,防备森严。唐愿宁大败,被骆霜翎带人捉拿。
此事乃是轰动北国大事,吾听闻后,急忙赶至梧桐街,来观游行仪式,想同多年未见的故人相见,也是告别。
时值细雨潇潇,银丝纷飞,我不敢直视唐愿宁,惟有躲于人群中,暗暗观察。
遥见昔日共历生死的唐愿宁等人,竟囚于车上,琵琶骨已被穿,趾皆斩去,惟脚背犹存,颜面、身躯皆布满刀疤、剑痕,状甚惨烈,令人目不忍视。
我见得此情境,心如刀割,痛感入骨,顿觉自己十恶不赦,不知如何救赎。昔日并肩作战,今朝何至于此?心中五味杂陈,恨、忧、痛、哀、怨交织而出。
我本以为莫晚身居高位,必有解救之策,在街上四处搜寻他踪迹。然而他似是蒸发于人间,无影无踪可寻。
人群中,听得各方消息,说莫晚因防备匪帮有功,竟蒙升任至太尉一职。
我按捺不住,直接冲到莫晚府中。他闻我来访,或许尚念及昔日救命之恩,且知我对其并无威胁,故仍以礼相待,设宴招待。
莫晚府中,琼楼玉宇,金碧辉煌。他身着锦衣华服,神态安然,端坐主位,微笑道:“闻兄来访,蓬荜生辉。不知有何贵干?”
我说道:“听说你因功升职,特来祝贺。”
他闻言,淡然一笑,说道:“此乃我职责所在,何足挂齿。”
席间,他举止谈笑自若,似无牵挂,仿佛梧桐街上一事,与自己毫无关联。
我拍案而起,问道:“唐愿宁等人筹谋已久,且事属机密,是不是你向官府透露了讯息?否则你为何能任上这御史大夫之职?”
莫晚初时神色自若,而后默然良久,不答一言,唯有眼神闪烁,似有难言之隐。
我见他不说话,又问道:“当日散播我等消息之人,是不是也是你?”
莫晚身形微颤,透露出一丝愧疚,仍紧闭双唇,不言不语,
我愤怒填膺,难以自持,怒斥道:“你跟我一样,是小人,不,我袖手旁观,你却背后插刀,更为可恶!唐愿宁之名,将流芳千古,而你莫晚之名,则将遗臭万年!”
我拂袖而去,离开半月楼,顿感天下之大,无一处能容得下我之罪恶。
纠结许久,我来到层峦山,去看当日南国兄弟驻扎据点,却不料已然变成阴魂恶鬼、腐尸遍野之处。
爬到山顶,为唐愿宁、林思悠等人立碑,以志其忠勇事迹,亦以慰我心悲恸。
而后,于山间漫游,无意中发现一奇妙山洞。洞内幽深,流水潺潺,瑞气千条,竟似人间仙境。我欣然于此搭建木屋,暂居其内。
洞内清幽静谧,令人心旷神怡,居然短暂忘却了世间烦恼。
可是,总要面对现实,我还是回到了雾村中,重操旧业。
莫晚多次来找我,并且安排了几位黑衣人,在我屋旁建起一座密室,用来盯梢,防止我逃逸四方,散播出什么对他不利的消息。
如今,过了那么多年,我跟他早已不是昔日斩指之交,他对我猜忌深重,不复信任。
与我当面交流时,每次也阴鸷冷厉,判若两人,还说什么:“故人,何不在此定居,还想逃跑不成?我这么做,实在是为了你好,免生他变。”
可他未料到,我会舍弃性命,也会将真相写于此书中。
我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度过多载。每至夜阑,梦境之中,常常映起昔日与兄弟共赴北国情景。那时,我们壮志凌云,气吞山河,然我却背弃信义,辜负同仁。每念及此,如万箭穿心,痛不欲生。
私欲蒙蔽双眼,我竟为了一己之利,背叛亲人,遗恨千古。回首往昔,兄弟们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他们信任眼神、激昂话语,无不令我愧疚难当。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一日,我在沉思中顿悟:我背叛亲人,辜负挚友,如同行尸走肉,苟活于世,实无意义。于是,决心以死谢罪,来弥补前愆。
我将此书藏在洞中,望有缘人得之。
愿真相大白,愿南国之人,皆能逃离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