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婷回到家中,迅速安排人手,布置灵堂,踌躇片刻,到了婆母的卧房,见婆母还昏睡着,便轻声吩咐丫鬟多福:“让厨房准备好参汤,让小董去把大夫请来,夫人醒了后,及时派人通知我,在我来之前,别把老爷和少爷的事告诉夫人。”多福红着眼圈,福身称是。
家里突然遭遇这等大事,家里两代男主人过世,管家也身死,小公子才一岁多,家里仆人惊慌失措,酒楼的伙计得知消息也人心浮动,不知东家会怎样处理酒楼,不知自身还能不能继续在酒楼挣这份养家银子,曼婷强忍伤悲,一一安排,让家里和酒楼都正常运转。
家里上下都撤红挂白,小公子由奶娘抱着跪在灵堂里,因洛家老爷和夫人都是逃难到这里的,没有别的亲人,曼婷派人去请外祖一家、向邻里街坊、洛家在生意上的朋友报丧,请净水寺的主持看了葬期,请了一群和尚念经,交待厨房准备丧宴。
曼婷派人传来酒楼的管事崔石头和车夫老董(平时都是洛家父子在做掌柜),吩咐道:“今年这雨下个不停,夏收的收成又被土匪抢光了,不知这雨影响了多少地方,今年粮食必定涨价,如果雨再下下去,洪灾后又易发生瘟疫,酒楼生意别停,能挣点是点。“崔管事微微抬头打量了一眼曼婷,心想:这少夫人岁数不大,哭得眼睛红肿,在这个时侯仍能理事,并且看得长远,果然不愧是秀才先生的千金。心下对曼婷满是佩服,焦急了半天的心稍稍放下。
又听曼婷继续安排:”你们抓紧时间带上三个伙计并五个家丁,把家里的两架马车和酒楼负责采买的两架牛车带出去,从南门出去,应该能避开北边的土匪,去新丰镇多多买粮,如果可能的话买上三十石稻谷,另外杂粮、豆子之类的也买上五十石,尽量避人耳目的运回来,存十石稻谷、十石杂粮到酒楼的地窖,存十五石稻谷、二十石到家里,趁夜存五石粮、二十石到我娘家的地窖,我娘家地址老董知道。”
吉祥去把曼婷娘家的钥匙找出来给了老董,曼婷继续安排:“我娘家地势高,不容易被淹;如意你让小董去马三爷的陶罐作坊拉三十五个能装百斤的大缸(把粮食装缸里能防潮),一个大缸三百文,共需要十两五钱,又分开送往几个地方,雨大路滑,你取十五两给小董,剩下的四两五,请马三爷帮忙,务必两天之内把缸子给我送到这三处地方。我娘家那里送十六个(两个地窖最多只能容下这么多缸,剩下的粮食直接一袋袋的码在缸上,不接触地面),让张小山带马三爷的人去送缸;酒楼送八个(酒楼消耗快,存不了多久,但现下这种情况,酒楼也不知能再开多久,也不能存太多粮食过去。);剩下的缸送家里边;平时粮食一两五钱一石,杂粮八钱一石,现下估计价格已经上涨了,吉祥你去支四百两银票给崔管事和老董。买粮的事就拜托二位了,剩下的银钱,想办法全买成药,主要是驱瘟防疫、伤风方面的药材,另外多准备一些老姜。“
崔管事见少夫人安排得有条有理,更是放心不少,拱手福礼道:”请少夫人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快办妥您吩咐的事!“曼婷点头让人退下。
曼婷估计吊唁的客人快陆续来了,抓紧时间又去婆母的卧房,进到卧房一瞧,多福正扶着婆母,在往婆母的身后塞枕头以方便婆母能稍稍靠坐一会儿。婆母看见儿媳来了,虚弱的笑笑说:“这个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全赖你细心照料,这几天累着你了,阿婷!”
曼婷眼圈一红,公公和夫君都离世了,自己的母亲早逝,父亲也离开了自己,除了外公一家,婆母和儿子就是自己仅有的亲人了,但现在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告知也不是,瞒也不是,总不能让婆母见不到公公和夫君最后一面啊,婆母虽然病得昏沉,也觉察到自己夫君和儿子离家几天了,还没回来,已经问过曼婷几次了。
曼婷坐到床边,轻轻握住婆母瘦削的手,洛母看着儿媳红红的眼圈,心里一沉,问道:“阿婷,出什么事了,别瞒着我。”
曼婷一把抱住了洛母,带着哭腔说:“母亲,父亲和靖安被土匪杀害了。这个家里就剩下我们娘俩和小旭兴了,儿媳年轻,没经过什么事,您老人家还得保重身体,领着儿媳打理家业,您还得教好您孙子,让他有出息,不辜负他爷爷和父亲的期望。”
洛母颤颤巍巍的拍了拍曼婷的背,眼泪大颗颗的滴到了曼婷肩上,隔了好一会儿,才哭出了声,曼婷不敢久哭,待婆母哭了一会儿,便使了眼色给多福,两人一人劝慰,一人拧了热巾来替洛母擦脸。洛母哭过一场之后,挣扎着要下床,曼婷服侍婆母喝下参汤,梳洗更衣后,和多福一起扶着婆母到了灵堂,洛母坚持要再看看自己的夫君和儿子,灵堂里的人都不忍心,纷纷劝慰,这体弱多病的妇人同时经历丧夫丧子,待看到这两具遗体惨状非常,又该怎样承受?
洛母身体倚靠在多福身上,曼婷也在一旁扶着,洛母停了一会儿才抖着手掀开了盖在遗体脸上的钱纸,只见洛父惨白的脸露了出来,洛母哀叫出声:“夫君,夫君,你说了让我好好养身体,我们要相伴到白头的,你怎能失信,你怎能丢下我呀?”泪如雨下,“要走也让我先走啊,我病了那么多年了,拖累着你,你才该好好活下去,苦了半辈子,该好好享享福的呀,老天呀,你个贼老天,你怎这样无情啊!”
灵堂里众人都流泪了,洛母又挪着脚到了另一口寿材前,这次停了更久的时间,才慢慢揭开钱纸,露出儿子惨白的年轻的脸庞,洛母轻轻抚着儿子的脸:“儿子啊,别睡了,你快别吓娘了,你快起来呀,儿子啊,娘,娘。。。。。。”话还未完,喷出一口鲜血,人就软倒了,曼婷一把拉住婆母,向前来吊唁的宾客鞠躬后和多福一起把婆母扶回了后院。
大夫边诊断边摇头,向曼婷示意,走出卧室,拱手道:“少夫人,前几天我来看诊时就跟你说了,夫人病了好几年了,早就是强弩之末了,估计也就十天半月的日子。现在又经历这样的事情,估计随时都有可能走。”
曼婷垂头拭泪,让吉祥送大夫出去,让如意去请了外祖和舅舅代为招待宾客,请外祖母来此处看顾一下洛母,自己还得去灵堂跪拜,还得安排各类事情,并不能长时间陪着婆母,只好麻烦外祖母。
连着守了两天,曼婷是眼也肿了,腿也青了,小旭兴每天能坚持来跪上几次,每次也就片刻,毕竟孩子才一岁多,也很不错了。
两天后的晚上,洛母让多福传话,请曼婷和旭兴去见,曼婷带着孩子拜见过洛母后,旭兴趴在祖母的床边,拉着祖母的手撒娇:“祖母,起来陪我玩,陪我玩!”洛母一脸慈爱的看着孙儿,伸出手摸摸孙儿的小胖脸,对曼婷说:“阿婷啊,为娘这身体是支撑不了多久了,陪不了你们娘俩,你要好好的把旭兴养大,教育好,争取让他多读点书,能出人投地,光宗耀祖。”曼婷边拭泪边点头:“婆母别担心,好好养身体,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咱旭兴还得给您挣诰命,您还得看着旭兴的孩子,您的曾孙长大呢!”
洛母笑了,歇口气又说:“阿婷,你还年轻,我和你公公都是逃难来到此地的,没有亲族可靠,你一人抚养孩子艰难,如果有合适的,招赘也好,再嫁也罢,都行,我和你公公没有女儿,我们都盼你好,靖安也会体谅你的,但唯有一条,不能让旭兴改姓,旭兴长大后,得让他把咱洛家顶起来。”
曼婷痛哭失声,旭兴看母亲哭了,也跟着哭起来。多福也在一旁抹泪,门口的丫鬟听到屋里的哭声,也红了眼眶。
洛母指了指床边的三个匣子说:“阿婷,家里、酒楼、庄子的房契、地契,家里的银票、现银都在这里了,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千万要顾好这个家,以后交到旭兴手上,我和你公公、靖安都感激你!”
曼婷拉着儿子跪下,承诺道:“请母亲放心,儿媳自嫁过来,公婆待我如女,夫君对我也是疼爱有加,旭兴又是咱洛家唯一的血脉,我身上掉下的肉,我必定尽我所能,护他平安长大。”
洛母欣慰地笑了,看了会儿旭兴,又昏睡过去。
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多福来把旭兴抱过去后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就又急匆匆的哭着跑来请曼婷,说:“少夫人,您快去看看吧,夫人就等您了!”
曼婷急步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儿媳来看您了,您交待我的事您放心!”话音刚落,洛母含笑闭上了眼睛。
公公和夫君尚未安葬,婆母又逝去,曼婷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强撑着继续料理家事,处理丧葬事宜。
家里突然遭遇这等大事,家里两代男主人过世,管家也身死,小公子才一岁多,家里仆人惊慌失措,酒楼的伙计得知消息也人心浮动,不知东家会怎样处理酒楼,不知自身还能不能继续在酒楼挣这份养家银子,曼婷强忍伤悲,一一安排,让家里和酒楼都正常运转。
家里上下都撤红挂白,小公子由奶娘抱着跪在灵堂里,因洛家老爷和夫人都是逃难到这里的,没有别的亲人,曼婷派人去请外祖一家、向邻里街坊、洛家在生意上的朋友报丧,请净水寺的主持看了葬期,请了一群和尚念经,交待厨房准备丧宴。
曼婷派人传来酒楼的管事崔石头和车夫老董(平时都是洛家父子在做掌柜),吩咐道:“今年这雨下个不停,夏收的收成又被土匪抢光了,不知这雨影响了多少地方,今年粮食必定涨价,如果雨再下下去,洪灾后又易发生瘟疫,酒楼生意别停,能挣点是点。“崔管事微微抬头打量了一眼曼婷,心想:这少夫人岁数不大,哭得眼睛红肿,在这个时侯仍能理事,并且看得长远,果然不愧是秀才先生的千金。心下对曼婷满是佩服,焦急了半天的心稍稍放下。
又听曼婷继续安排:”你们抓紧时间带上三个伙计并五个家丁,把家里的两架马车和酒楼负责采买的两架牛车带出去,从南门出去,应该能避开北边的土匪,去新丰镇多多买粮,如果可能的话买上三十石稻谷,另外杂粮、豆子之类的也买上五十石,尽量避人耳目的运回来,存十石稻谷、十石杂粮到酒楼的地窖,存十五石稻谷、二十石到家里,趁夜存五石粮、二十石到我娘家的地窖,我娘家地址老董知道。”
吉祥去把曼婷娘家的钥匙找出来给了老董,曼婷继续安排:“我娘家地势高,不容易被淹;如意你让小董去马三爷的陶罐作坊拉三十五个能装百斤的大缸(把粮食装缸里能防潮),一个大缸三百文,共需要十两五钱,又分开送往几个地方,雨大路滑,你取十五两给小董,剩下的四两五,请马三爷帮忙,务必两天之内把缸子给我送到这三处地方。我娘家那里送十六个(两个地窖最多只能容下这么多缸,剩下的粮食直接一袋袋的码在缸上,不接触地面),让张小山带马三爷的人去送缸;酒楼送八个(酒楼消耗快,存不了多久,但现下这种情况,酒楼也不知能再开多久,也不能存太多粮食过去。);剩下的缸送家里边;平时粮食一两五钱一石,杂粮八钱一石,现下估计价格已经上涨了,吉祥你去支四百两银票给崔管事和老董。买粮的事就拜托二位了,剩下的银钱,想办法全买成药,主要是驱瘟防疫、伤风方面的药材,另外多准备一些老姜。“
崔管事见少夫人安排得有条有理,更是放心不少,拱手福礼道:”请少夫人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快办妥您吩咐的事!“曼婷点头让人退下。
曼婷估计吊唁的客人快陆续来了,抓紧时间又去婆母的卧房,进到卧房一瞧,多福正扶着婆母,在往婆母的身后塞枕头以方便婆母能稍稍靠坐一会儿。婆母看见儿媳来了,虚弱的笑笑说:“这个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全赖你细心照料,这几天累着你了,阿婷!”
曼婷眼圈一红,公公和夫君都离世了,自己的母亲早逝,父亲也离开了自己,除了外公一家,婆母和儿子就是自己仅有的亲人了,但现在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告知也不是,瞒也不是,总不能让婆母见不到公公和夫君最后一面啊,婆母虽然病得昏沉,也觉察到自己夫君和儿子离家几天了,还没回来,已经问过曼婷几次了。
曼婷坐到床边,轻轻握住婆母瘦削的手,洛母看着儿媳红红的眼圈,心里一沉,问道:“阿婷,出什么事了,别瞒着我。”
曼婷一把抱住了洛母,带着哭腔说:“母亲,父亲和靖安被土匪杀害了。这个家里就剩下我们娘俩和小旭兴了,儿媳年轻,没经过什么事,您老人家还得保重身体,领着儿媳打理家业,您还得教好您孙子,让他有出息,不辜负他爷爷和父亲的期望。”
洛母颤颤巍巍的拍了拍曼婷的背,眼泪大颗颗的滴到了曼婷肩上,隔了好一会儿,才哭出了声,曼婷不敢久哭,待婆母哭了一会儿,便使了眼色给多福,两人一人劝慰,一人拧了热巾来替洛母擦脸。洛母哭过一场之后,挣扎着要下床,曼婷服侍婆母喝下参汤,梳洗更衣后,和多福一起扶着婆母到了灵堂,洛母坚持要再看看自己的夫君和儿子,灵堂里的人都不忍心,纷纷劝慰,这体弱多病的妇人同时经历丧夫丧子,待看到这两具遗体惨状非常,又该怎样承受?
洛母身体倚靠在多福身上,曼婷也在一旁扶着,洛母停了一会儿才抖着手掀开了盖在遗体脸上的钱纸,只见洛父惨白的脸露了出来,洛母哀叫出声:“夫君,夫君,你说了让我好好养身体,我们要相伴到白头的,你怎能失信,你怎能丢下我呀?”泪如雨下,“要走也让我先走啊,我病了那么多年了,拖累着你,你才该好好活下去,苦了半辈子,该好好享享福的呀,老天呀,你个贼老天,你怎这样无情啊!”
灵堂里众人都流泪了,洛母又挪着脚到了另一口寿材前,这次停了更久的时间,才慢慢揭开钱纸,露出儿子惨白的年轻的脸庞,洛母轻轻抚着儿子的脸:“儿子啊,别睡了,你快别吓娘了,你快起来呀,儿子啊,娘,娘。。。。。。”话还未完,喷出一口鲜血,人就软倒了,曼婷一把拉住婆母,向前来吊唁的宾客鞠躬后和多福一起把婆母扶回了后院。
大夫边诊断边摇头,向曼婷示意,走出卧室,拱手道:“少夫人,前几天我来看诊时就跟你说了,夫人病了好几年了,早就是强弩之末了,估计也就十天半月的日子。现在又经历这样的事情,估计随时都有可能走。”
曼婷垂头拭泪,让吉祥送大夫出去,让如意去请了外祖和舅舅代为招待宾客,请外祖母来此处看顾一下洛母,自己还得去灵堂跪拜,还得安排各类事情,并不能长时间陪着婆母,只好麻烦外祖母。
连着守了两天,曼婷是眼也肿了,腿也青了,小旭兴每天能坚持来跪上几次,每次也就片刻,毕竟孩子才一岁多,也很不错了。
两天后的晚上,洛母让多福传话,请曼婷和旭兴去见,曼婷带着孩子拜见过洛母后,旭兴趴在祖母的床边,拉着祖母的手撒娇:“祖母,起来陪我玩,陪我玩!”洛母一脸慈爱的看着孙儿,伸出手摸摸孙儿的小胖脸,对曼婷说:“阿婷啊,为娘这身体是支撑不了多久了,陪不了你们娘俩,你要好好的把旭兴养大,教育好,争取让他多读点书,能出人投地,光宗耀祖。”曼婷边拭泪边点头:“婆母别担心,好好养身体,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咱旭兴还得给您挣诰命,您还得看着旭兴的孩子,您的曾孙长大呢!”
洛母笑了,歇口气又说:“阿婷,你还年轻,我和你公公都是逃难来到此地的,没有亲族可靠,你一人抚养孩子艰难,如果有合适的,招赘也好,再嫁也罢,都行,我和你公公没有女儿,我们都盼你好,靖安也会体谅你的,但唯有一条,不能让旭兴改姓,旭兴长大后,得让他把咱洛家顶起来。”
曼婷痛哭失声,旭兴看母亲哭了,也跟着哭起来。多福也在一旁抹泪,门口的丫鬟听到屋里的哭声,也红了眼眶。
洛母指了指床边的三个匣子说:“阿婷,家里、酒楼、庄子的房契、地契,家里的银票、现银都在这里了,这个家就交给你了,你千万要顾好这个家,以后交到旭兴手上,我和你公公、靖安都感激你!”
曼婷拉着儿子跪下,承诺道:“请母亲放心,儿媳自嫁过来,公婆待我如女,夫君对我也是疼爱有加,旭兴又是咱洛家唯一的血脉,我身上掉下的肉,我必定尽我所能,护他平安长大。”
洛母欣慰地笑了,看了会儿旭兴,又昏睡过去。
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多福来把旭兴抱过去后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就又急匆匆的哭着跑来请曼婷,说:“少夫人,您快去看看吧,夫人就等您了!”
曼婷急步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儿媳来看您了,您交待我的事您放心!”话音刚落,洛母含笑闭上了眼睛。
公公和夫君尚未安葬,婆母又逝去,曼婷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强撑着继续料理家事,处理丧葬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