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之后哥哥便整整三天没回家,我很是想他,就连李利华也没来。
“爹爹,哥哥呢?他怎么还不回来,我想他。”
我去找爹。
“桃枝乖,哥哥啊,有事要去做,事做完了自然就回家了,到时候会给桃枝带糖的。”
爹爹没有我这般担心,甚至语气里还流露出几分骄傲的神情。
我没再多问,可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
晚间用膳,有人从身后走来,我以为是哥哥,转过身去,是端着蛋羹的郑妈妈。
傍晚游戏,在小园子里扑蝴蝶,身后有动静,我以为是哥哥,转过身去,是来偷吃的野猫。
白日里在书房练字,背后有脚步声,我以为是哥哥,转过身去,是李利华。
脸上的笑容落了下来,放在手里的毛笔。
“二哥,怎么是你?”
“你这丫头,我来你就不欢迎?”
李利华用手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
“不是。”
我又拿起了笔,心不在焉的练着字。
他走到桌前,把手撑在桌子上。
“二哥,给你带了好东西,你不看看。”
“二哥,是糖吗?”
哥哥们喜欢妹妹知道她爱糖,尤其是桃子味的,可银枝现在没心思吃糖,他只想着哥哥。哥哥在哪,哥哥吃饭了吗?哥哥睡了吗?睡的好吗?
“你这丫头,不是糖,怎么尽想着吃了,二哥给你带了报纸。”
李利华从外套口袋里掏出张对折着的报纸,是镇子上的报社办的,小镇里好些识字的老爷都爱看。
“来,你给二哥念念。”
我本不想念,以为二哥是在考我,却还是接过了报纸,得看看这报上是不是能登个寻人启事,帮忙找找哥哥。
报纸展开,头版头条上写着几个大字,“结合西医理论谈谈裹脚的坏处”,文章作者处的落款赫然写着饶、文、宣。
一字一句的读着哥哥为我写的文章,感动的泪水潸然落下。
“二哥,我哥他人呢?”
“文宣他在广场,在给不识字的大娘们读报呢。”
“二哥,我想去看看。”
“好,二哥骑自行车带你去。”
坐在二哥的自行车上,我感到无比的轻松,无比的快乐。哥哥回来了,人没丢。
到了广场,哥哥手里攥着今天的报纸,耐心的回答着大家的问题。
他活脱脱像个当世的孔圣人,有着舌战群儒的智慧与勇气。
我和二哥正在一旁看着,却突然听见哥喊我。
“小枝,你过来。”
我有些害怕。
“小枝你哥叫你呢,你快过去。”
二哥也叫我过去。
我怯生生地去了。
哥哥牵起了我的手,“大家都认识这妮子吧,我小妹,饶银枝。”
“认得认得,饶家的二小姐嘛,她满月那天我还我还抱过她嘞,这一溜烟的都长这么大了。瞧这小脸,长大了准是个俊俏的妮子。
搭话的那位,是我本家的婶子,只是隔的够远,以至于不多大亲近了。
“没错,我小妹她就不曾裹脚,她的脚骨不曾弯曲,十分健康,瞧,活蹦乱跳的。”
为了证实哥哥的话,我用力地蹦哒了几下,瞧我很健康,瞧我的哥哥多爱我。
我注意到众人闪烁的目光,不太一样,很是复杂。
可我不在乎了。
当晚我从郑妈妈的口中得知,哥哥消失的那三天,是去找报社的友人去了,他请他们为他刊登文章,还联合西医诊所的梁医生张贴了宣传海报,上面附着油墨印刷的趾骨照片。
几天后,一个去上海讨生活的人回到了余江。
“上海的女学生统统不裹脚,上海年轻的阔太太们也少有裹脚的。”
“那姨太太呢?”
“姨太太?姨太太裹脚的倒是多些,可那都是从窑子里出来的货色。”
镇子上裹脚的女孩依旧不少,偶有几户人家不让自家妮子裹了,借此嘲笑戏弄我的人却是再也不见了。
我很是开心,哥哥爱我,二哥也爱我,父亲母亲他们都爱我。
可一个月后,哥哥和李利华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去了。
李利华为什么要去法国,他在我家不就是勤工俭学吗?为什么还要去法国,难道法国的学更好些吗?
哥哥为什么也要去法国?我不明白,他们说我长大就懂了,可我想我永远也不会懂。
离别那天我和父亲母亲站在绿皮火车的外面,大哥和二哥在绿皮火车的里面,车子轰隆隆的开的可真快啊,我跑得很快却怎么也追不到上。
“记得写信,大哥二哥记得写信,写信,写信啊。”
我跑得气喘吁吁,跌倒在地。
“银枝,小枝,你快别跑了,别跑了,当心摔跤。”
哥哥们的声音渐远了,什么东西一旦远了,就模糊了,看不清了。
离别的眼泪滴落在我擦破了的,渗着鲜红血丝的膝盖上,生疼生疼。可我一时间竟分不清是膝盖在疼,还是我的眼泪在疼。
哥哥走了。
哥哥又来信了,是刘阿宝送来的,刘阿宝还给我带了几颗桃子味的糖,我总是一边吃糖一边读哥哥的信。
刘阿宝和我同岁,他送报是要攒读书的钱。
每多送一天报他就能多读一天书,他是这样说的。
哥哥临走前给了刘阿宝一笔钱,够他读到预科班了,他让阿宝每次送信时都给我带几颗糖,也多来院子里陪陪我。
哥哥的信和其他的信不一样,他的信封总是白白的上面印着好些好看的小鸟。
“饶二小姐,你哥哥他们这回在信上写了什么?”
阿宝嘴里吃着桃子糖,嘟囔着问我。
我看着信,手不自觉地抚摸着信上的字,嘴里的糖甜甜的,我的心也甜丝丝的。
“哥哥说他们一切都好,让我们切勿牵挂。”
“大少爷过得好便是最好的了,小姐,我先去把其他的信送了,回头我给你带小人书。”
“好,阿宝,你早点来。”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院里的桃树结了三次果子,而现在它又开始抽芽。
我坐在桃树下,看它抽出新的嫩芽,那芽是干上一点一点的嫩绿。树是我出生那年爹娘同哥哥一起种下的,如今已有八个年头了,哥哥离家也快有三年了。
“桃枝!你哥哥又来信了。”
阿宝现在虽然早不做信童了,可他还守着同哥哥的旧约,每周都给我取信,顺带着捎上几颗桃子糖。
我迫不及待的从他手里接过信。
“这信上写着什么?”
阿宝在学校已经读了两年的书,识得不少字,可他却从未和我一起读过信,总是让我看信,然后再说给他听。
“哥哥要回来啦,大哥二哥一起回来。”
我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一双上挑的杏眼微微弯着,两个小脸蛋红扑扑的。
“哥哥信上写着20天后到余江,就是明天,就是明天!哦!我得去告诉爹爹和娘亲,我得告诉他们。”
“嗯……是得告诉,是得告诉。总要有人去接少爷的。”
我高兴坏了,完全忽略了阿宝眼里落寞的的神情。
第二日大早,我和爹娘就雇了个黄包车师傅赶去车站。哥哥在信上写了自己车子的班次,我知道的。
哥哥的火车来了,可哥哥却没回来。
我们等啊等,等啊等。等得拥挤的车站都变得空旷了。
爹让娘先带我回去,他去问问。
“爹,你说是不是桃枝算错日子了,哥哥其实是明天回来。”
我在娘的怀里都有些困倦了,用手轻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诶呀,笨桃枝,哥哥回来的日子都能算错。看来等哥哥回家了,可得让他们好好教教我。”
爹笑了,他用手轻抚着我的脑袋,“桃枝乖,先和娘回去啊。”
爹的手掌粗粝宽大,他温柔的抚摸让困意席卷而来,没几下我便觉得眼前的事物模糊起来,接着便沉沉睡去了。
我不该睡的,也不该忽视爹深藏眼底的担忧。
“娘,爹爹呢?”
“桃枝乖,爹爹去接哥哥了。”
娘的脸上还盈着笑意。
“嗯!”我点点头,走了。
可那天爹并没有回来,当然哥哥也没能回来。
第二天。
“娘,爹爹呢?”
“桃枝乖,你爹……去接你哥哥了。”
娘亲的声音微微颤抖,是隐去强烈感情的不自觉反应。一行清泪顺着脸颊滴落下来,我才发觉娘亲的眼下一片乌黑。
她就坐在那,一夜未合眼。
第三天,爹爹回来了,带了一副大木棺材,里头装着的是爹娘的儿子,是饶家的长子,是饶文轩,是我的哥哥。
我来不及悲伤,甚至没能为哥哥留下一滴眼泪。
在这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余江,我家是那彩色天地间的唯一一抹白色。
哭声淹没了,哀乐淹没了,淹没在那囊括一切的白里,淹没在丧子之痛的无尽悲伤中。
哥哥也被淹没了,淹没在那遥远的大西洋。
“爹爹,哥哥呢?他怎么还不回来,我想他。”
我去找爹。
“桃枝乖,哥哥啊,有事要去做,事做完了自然就回家了,到时候会给桃枝带糖的。”
爹爹没有我这般担心,甚至语气里还流露出几分骄傲的神情。
我没再多问,可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
晚间用膳,有人从身后走来,我以为是哥哥,转过身去,是端着蛋羹的郑妈妈。
傍晚游戏,在小园子里扑蝴蝶,身后有动静,我以为是哥哥,转过身去,是来偷吃的野猫。
白日里在书房练字,背后有脚步声,我以为是哥哥,转过身去,是李利华。
脸上的笑容落了下来,放在手里的毛笔。
“二哥,怎么是你?”
“你这丫头,我来你就不欢迎?”
李利华用手轻拍了拍我的小脑袋。
“不是。”
我又拿起了笔,心不在焉的练着字。
他走到桌前,把手撑在桌子上。
“二哥,给你带了好东西,你不看看。”
“二哥,是糖吗?”
哥哥们喜欢妹妹知道她爱糖,尤其是桃子味的,可银枝现在没心思吃糖,他只想着哥哥。哥哥在哪,哥哥吃饭了吗?哥哥睡了吗?睡的好吗?
“你这丫头,不是糖,怎么尽想着吃了,二哥给你带了报纸。”
李利华从外套口袋里掏出张对折着的报纸,是镇子上的报社办的,小镇里好些识字的老爷都爱看。
“来,你给二哥念念。”
我本不想念,以为二哥是在考我,却还是接过了报纸,得看看这报上是不是能登个寻人启事,帮忙找找哥哥。
报纸展开,头版头条上写着几个大字,“结合西医理论谈谈裹脚的坏处”,文章作者处的落款赫然写着饶、文、宣。
一字一句的读着哥哥为我写的文章,感动的泪水潸然落下。
“二哥,我哥他人呢?”
“文宣他在广场,在给不识字的大娘们读报呢。”
“二哥,我想去看看。”
“好,二哥骑自行车带你去。”
坐在二哥的自行车上,我感到无比的轻松,无比的快乐。哥哥回来了,人没丢。
到了广场,哥哥手里攥着今天的报纸,耐心的回答着大家的问题。
他活脱脱像个当世的孔圣人,有着舌战群儒的智慧与勇气。
我和二哥正在一旁看着,却突然听见哥喊我。
“小枝,你过来。”
我有些害怕。
“小枝你哥叫你呢,你快过去。”
二哥也叫我过去。
我怯生生地去了。
哥哥牵起了我的手,“大家都认识这妮子吧,我小妹,饶银枝。”
“认得认得,饶家的二小姐嘛,她满月那天我还我还抱过她嘞,这一溜烟的都长这么大了。瞧这小脸,长大了准是个俊俏的妮子。
搭话的那位,是我本家的婶子,只是隔的够远,以至于不多大亲近了。
“没错,我小妹她就不曾裹脚,她的脚骨不曾弯曲,十分健康,瞧,活蹦乱跳的。”
为了证实哥哥的话,我用力地蹦哒了几下,瞧我很健康,瞧我的哥哥多爱我。
我注意到众人闪烁的目光,不太一样,很是复杂。
可我不在乎了。
当晚我从郑妈妈的口中得知,哥哥消失的那三天,是去找报社的友人去了,他请他们为他刊登文章,还联合西医诊所的梁医生张贴了宣传海报,上面附着油墨印刷的趾骨照片。
几天后,一个去上海讨生活的人回到了余江。
“上海的女学生统统不裹脚,上海年轻的阔太太们也少有裹脚的。”
“那姨太太呢?”
“姨太太?姨太太裹脚的倒是多些,可那都是从窑子里出来的货色。”
镇子上裹脚的女孩依旧不少,偶有几户人家不让自家妮子裹了,借此嘲笑戏弄我的人却是再也不见了。
我很是开心,哥哥爱我,二哥也爱我,父亲母亲他们都爱我。
可一个月后,哥哥和李利华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去了。
李利华为什么要去法国,他在我家不就是勤工俭学吗?为什么还要去法国,难道法国的学更好些吗?
哥哥为什么也要去法国?我不明白,他们说我长大就懂了,可我想我永远也不会懂。
离别那天我和父亲母亲站在绿皮火车的外面,大哥和二哥在绿皮火车的里面,车子轰隆隆的开的可真快啊,我跑得很快却怎么也追不到上。
“记得写信,大哥二哥记得写信,写信,写信啊。”
我跑得气喘吁吁,跌倒在地。
“银枝,小枝,你快别跑了,别跑了,当心摔跤。”
哥哥们的声音渐远了,什么东西一旦远了,就模糊了,看不清了。
离别的眼泪滴落在我擦破了的,渗着鲜红血丝的膝盖上,生疼生疼。可我一时间竟分不清是膝盖在疼,还是我的眼泪在疼。
哥哥走了。
哥哥又来信了,是刘阿宝送来的,刘阿宝还给我带了几颗桃子味的糖,我总是一边吃糖一边读哥哥的信。
刘阿宝和我同岁,他送报是要攒读书的钱。
每多送一天报他就能多读一天书,他是这样说的。
哥哥临走前给了刘阿宝一笔钱,够他读到预科班了,他让阿宝每次送信时都给我带几颗糖,也多来院子里陪陪我。
哥哥的信和其他的信不一样,他的信封总是白白的上面印着好些好看的小鸟。
“饶二小姐,你哥哥他们这回在信上写了什么?”
阿宝嘴里吃着桃子糖,嘟囔着问我。
我看着信,手不自觉地抚摸着信上的字,嘴里的糖甜甜的,我的心也甜丝丝的。
“哥哥说他们一切都好,让我们切勿牵挂。”
“大少爷过得好便是最好的了,小姐,我先去把其他的信送了,回头我给你带小人书。”
“好,阿宝,你早点来。”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院里的桃树结了三次果子,而现在它又开始抽芽。
我坐在桃树下,看它抽出新的嫩芽,那芽是干上一点一点的嫩绿。树是我出生那年爹娘同哥哥一起种下的,如今已有八个年头了,哥哥离家也快有三年了。
“桃枝!你哥哥又来信了。”
阿宝现在虽然早不做信童了,可他还守着同哥哥的旧约,每周都给我取信,顺带着捎上几颗桃子糖。
我迫不及待的从他手里接过信。
“这信上写着什么?”
阿宝在学校已经读了两年的书,识得不少字,可他却从未和我一起读过信,总是让我看信,然后再说给他听。
“哥哥要回来啦,大哥二哥一起回来。”
我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一双上挑的杏眼微微弯着,两个小脸蛋红扑扑的。
“哥哥信上写着20天后到余江,就是明天,就是明天!哦!我得去告诉爹爹和娘亲,我得告诉他们。”
“嗯……是得告诉,是得告诉。总要有人去接少爷的。”
我高兴坏了,完全忽略了阿宝眼里落寞的的神情。
第二日大早,我和爹娘就雇了个黄包车师傅赶去车站。哥哥在信上写了自己车子的班次,我知道的。
哥哥的火车来了,可哥哥却没回来。
我们等啊等,等啊等。等得拥挤的车站都变得空旷了。
爹让娘先带我回去,他去问问。
“爹,你说是不是桃枝算错日子了,哥哥其实是明天回来。”
我在娘的怀里都有些困倦了,用手轻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诶呀,笨桃枝,哥哥回来的日子都能算错。看来等哥哥回家了,可得让他们好好教教我。”
爹笑了,他用手轻抚着我的脑袋,“桃枝乖,先和娘回去啊。”
爹的手掌粗粝宽大,他温柔的抚摸让困意席卷而来,没几下我便觉得眼前的事物模糊起来,接着便沉沉睡去了。
我不该睡的,也不该忽视爹深藏眼底的担忧。
“娘,爹爹呢?”
“桃枝乖,爹爹去接哥哥了。”
娘的脸上还盈着笑意。
“嗯!”我点点头,走了。
可那天爹并没有回来,当然哥哥也没能回来。
第二天。
“娘,爹爹呢?”
“桃枝乖,你爹……去接你哥哥了。”
娘亲的声音微微颤抖,是隐去强烈感情的不自觉反应。一行清泪顺着脸颊滴落下来,我才发觉娘亲的眼下一片乌黑。
她就坐在那,一夜未合眼。
第三天,爹爹回来了,带了一副大木棺材,里头装着的是爹娘的儿子,是饶家的长子,是饶文轩,是我的哥哥。
我来不及悲伤,甚至没能为哥哥留下一滴眼泪。
在这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余江,我家是那彩色天地间的唯一一抹白色。
哭声淹没了,哀乐淹没了,淹没在那囊括一切的白里,淹没在丧子之痛的无尽悲伤中。
哥哥也被淹没了,淹没在那遥远的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