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喝粥吗?
葛生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记忆中确实没有母亲喝粥的场景,可这就代表母亲不喝粥吗?
刘召南看她皱眉思索的样子,不禁笑说:“只有妈妈知道女儿爱吃什么,没有女儿知道妈妈的。”
葛生红了脸,并不狡辩,她问外婆要不要她去楼上收一下餐具,外婆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然后点点头道:“你愿意的话就去吧。”
葛生应了声“好”。
上了三楼,葛生原本还担心又要和何老太打交道,却见两户人家的餐盘以及里面的餐具都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地上,何老太的花卷只咬了两口。她正把两套餐具叠起来,母亲从尽头的公寓开门走了出来。
温小戎看到葛生正蹲在地上干活,皱眉问她:“你外婆叫你做的?”
葛生有种做坏事被抓现行的窘迫,解释道:“外婆给我准备了早饭,我自己要帮忙的。”
母亲的脸上写满不相信,却也只说:“陪我出去买点早饭吧。”
葛生端着理好的餐盘站起来说:“外婆烧了粥,还有花卷……。”
母亲打断她:“我要吃面包。”
“那好吧。”葛生心想外婆还是了解母亲的,“我去把楼下的也收了,你等我一下。”
“哦,那我在屋里等你。”
说着,温小戎回屋关上了门。
葛生叹了口气,又去楼下继续干活。
两人之后去了离公寓一街之隔的手工面包店,温小戎买了一杯咖啡和两个黄油可颂,结果付账的时候发现现金没带够,还好对方听说她是刘召南的女儿,便让她下次再付。
往回走的时候,温小戎就向葛生抱怨:“你敢信这里还要用现金?”
葛生没说什么,心里想,信呀,昨天面馆里不是也只收现金嘛,大概这里的小店都是这样。
“诶,”母亲忽然停下脚步,转头两眼放光地看向自己,葛生吓了一跳,就听她已换了话题,“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好呀。”葛生笑着点头,牵起母亲的手。
静山虽然行政上是区级,但大部分土地都是丘陵,实际的居住与商业土地面积比镇也大不了多少。葛生跟着母亲沿街道一路向西,大概走了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母亲已经解决了可颂,手里只还拿着咖啡。两人踏上一跳通往山间的徒步小径,清晨的湿气在这里还未散尽,空气中充满了草叶的香味,葛生一路夸张地深呼吸,神情雀跃,把温小戎也逗笑了。
葛生问母亲:“你以前一直来这里吗?”
温小戎啜了一口咖啡,说:“一直来的呀,不过我要带你去的地方还没到呢。”
小径在树林越深处,有越多岔路,也越不明显,葛生有些害怕,但母亲向她保证这里没有郊狼毒蛇之类值得害怕的动物,还嘲笑她是城市里长大的娇姑娘。葛生哭笑不得,她会在城市里长大,还不是因为母亲。
两人往深处又走了一段,葛生这时已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全靠抱着母亲的手臂才敢继续前进。林间逐渐传来水声,母亲忽然加快步伐,兴奋地说:“快到了!”
葛生差点摔一跤,却来不及抱怨,赶紧跟上母亲。水声离她们越来越近,湿气也愈发重了,最后在完全偏离徒步路径,又穿过一片树林后,一座至少有十米宽十五米高的瀑布出现在葛生眼前。她终于放开母亲的手臂,捂着嘴不住惊叹。温小戎看到女儿高兴地样子,回到静山后第一次觉得心满意足。这次换她拉住还在不断往前的葛生,叮嘱说:“不要靠得太近了,很滑。”
她们站在瀑布下方的深潭边,湍急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拍打在岩石上激起巨大的水花和薄雾,发出低沉而持续的轰鸣声,然而随后又归于平静,水流绕过岩石汇聚成溪,不疾不徐地向下游而去。葛生刚才由一路爬山与紧张造成的燥热被瞬间刷洗干净,甚至这一段时间以来她努力压在心底的焦虑与不安似乎也被冲走了一些。她鼻子发酸,好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母亲,却发现母亲的眼泪和溅在她脸上的水珠混在一起,使她面容模糊。
葛生什么也没问。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母亲问她:“要不要去上面看看?”
母亲指的上面,是一座横跨瀑布上游峡谷的石造拱桥,两人又花了四十多分钟才上到桥面。一路上,母亲介绍说刚才的瀑布没有名字,当地人说到瀑布,就一定是指这一处,又说瀑布上的这座桥也没有名字,只因为是石头做的,大家就都叫它石桥。石桥全长十三米,已经有至少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桥上没有刻字,也说不清是谁造的。
葛生趴在桥上往下看,从这里虽然能看到瀑布倾泄的瞬间,却看不到底下他们刚才所在的深潭。更远处是蜿蜒前行的溪水,除了瀑布,从两岸各处都不时有溪流汇入其中,因此越往下游越宽。
葛生指着下方问:“这条溪有名字吗?”
温小戎答道:“有的有的,叫神溪。”
“神溪?”
“很扯对吧?好像还有个故事什么的,但我不记得了。”
“外婆应该知道吧?”
“知道的呀,她可是静山的万事通,哦对了,你知道静山本来也不叫静山吗?好像是几十年前才改的名字,原来叫哭山还是苦山什么的,挺不吉利的就改了,还有静山……”
葛生本来认真听着,眼睛却捕捉到神溪下游正逆流而上的某个黑点,等那黑点逐渐靠近,她认出是有人在划船,觉得很新鲜,于是推推母亲,打断她道:“妈妈你看!”
母亲朝葛生指的方向看去,并不显得惊讶,说:“静山中学的赛艇队以前很厉害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啊,是我要去的学校?”
“是啊。”
葛生继续看向那只离瀑布越来越近的小船,只见一位带着米色渔夫帽的船手用一根长浆在水中左右划动,他身姿矫健,划桨的节奏稳定而强劲,迎着流水的阻力,一点一点向上推进。
不知何时起,葛生已屏住呼吸。站在高处的她能清楚地看到隐蔽在水下的岩石以及小船前方的急流和旋涡,然而每次眼看就要遇到危险,那位船手总能在最后一刻轻松避开水中的障碍物。
她趴在桥栏上手心出汗,却听到母亲在一旁说:“像他这样敢一个人在这里逆流划皮划艇,一定是非常专业而且非常熟悉水势的,你不用担心啦。”
“可是……”
“没有可是啦,我们走吧,你看着他也没用。”
葛生被母亲拉着往桥下走,她还不死心地问:“你刚刚说他划的是什么?是专门在这种地方划的船吗?很安全吗?”
母亲不耐烦道:“安全安全,这是皮划艇,就是专门在这种地方划的没错。”
葛生明白母亲的好心情已经消耗殆尽,于是不再多说,跟着母亲下山。
搬来静山的决定是十分仓促的。葛生明年要升高中二年级,静山中学地处偏僻名气不响,升学率却高得惊人,但如果让她选,她一定不愿意离开原来的三流学校,毕竟她认识多年的朋友们都在那里。况且她还是学校田径队的中长跑队员,就算成绩在队里并不出众,但对申请大学却是很有帮助的。如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她不是没有怨气的。
在静山度过了重复又枯燥的三个星期后,葛生开始怀念起过去。在空调被外婆为了省电而关掉的夏末午后,她仰面躺在铺着凉席的单人床上,反复刷着手机上自从来到静山后就没有更新过的朋友动态。失去社交网络后的戒断反应到此时才慢慢显现出来,她感到生气、孤独、焦虑、悲伤,甚至恐惧,这些情绪与日俱增,却又统统压抑在心底无处宣泄。她努力让自己忙一些,于是尽管外婆不再打电话叫她,她依然每天早、中、晚一顿不拉地帮外婆送饭给公寓里的老人。早晨和外婆一起吃完饭后,她会花一整个上午去慢跑或徒步,她经常跑去初到时母亲带她走过的林间小径,她一个人不敢去瀑布下面的深潭,所以每次都是往返于石桥。让她感到有些微妙的是,之前那艘皮划艇也在日复一日地逆流而上,她幻想那名船手与她一样,正在做着某种微不足道的抵抗。偶尔她也在城市里漫步,还顺便去踩点了一个星期后她要去报到的静山中学。总之奔跑的时候她是最轻松的,因为身体的疲倦让她无力胡思乱想,反而是午后的悠闲时光总是特别难熬,就如此时,她身边明明摊着她最爱的作家的新书,她却无心阅读,只是钻牛角尖似地不停想象在她离开的这段时间,朋友们都做了什么,有没有想她,有没有说她坏话……她觉得自己快疯了,她想打电话给朋友,却害怕他们问她关于母亲的事,也害怕一旦说出“我搬到静山了”这样的话,自己就真的回不去了。
葛生翻身将脸埋进枕头,闷声大叫。
葛生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记忆中确实没有母亲喝粥的场景,可这就代表母亲不喝粥吗?
刘召南看她皱眉思索的样子,不禁笑说:“只有妈妈知道女儿爱吃什么,没有女儿知道妈妈的。”
葛生红了脸,并不狡辩,她问外婆要不要她去楼上收一下餐具,外婆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然后点点头道:“你愿意的话就去吧。”
葛生应了声“好”。
上了三楼,葛生原本还担心又要和何老太打交道,却见两户人家的餐盘以及里面的餐具都整整齐齐地摆在门口地上,何老太的花卷只咬了两口。她正把两套餐具叠起来,母亲从尽头的公寓开门走了出来。
温小戎看到葛生正蹲在地上干活,皱眉问她:“你外婆叫你做的?”
葛生有种做坏事被抓现行的窘迫,解释道:“外婆给我准备了早饭,我自己要帮忙的。”
母亲的脸上写满不相信,却也只说:“陪我出去买点早饭吧。”
葛生端着理好的餐盘站起来说:“外婆烧了粥,还有花卷……。”
母亲打断她:“我要吃面包。”
“那好吧。”葛生心想外婆还是了解母亲的,“我去把楼下的也收了,你等我一下。”
“哦,那我在屋里等你。”
说着,温小戎回屋关上了门。
葛生叹了口气,又去楼下继续干活。
两人之后去了离公寓一街之隔的手工面包店,温小戎买了一杯咖啡和两个黄油可颂,结果付账的时候发现现金没带够,还好对方听说她是刘召南的女儿,便让她下次再付。
往回走的时候,温小戎就向葛生抱怨:“你敢信这里还要用现金?”
葛生没说什么,心里想,信呀,昨天面馆里不是也只收现金嘛,大概这里的小店都是这样。
“诶,”母亲忽然停下脚步,转头两眼放光地看向自己,葛生吓了一跳,就听她已换了话题,“我带你去个好地方?”
“好呀。”葛生笑着点头,牵起母亲的手。
静山虽然行政上是区级,但大部分土地都是丘陵,实际的居住与商业土地面积比镇也大不了多少。葛生跟着母亲沿街道一路向西,大概走了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母亲已经解决了可颂,手里只还拿着咖啡。两人踏上一跳通往山间的徒步小径,清晨的湿气在这里还未散尽,空气中充满了草叶的香味,葛生一路夸张地深呼吸,神情雀跃,把温小戎也逗笑了。
葛生问母亲:“你以前一直来这里吗?”
温小戎啜了一口咖啡,说:“一直来的呀,不过我要带你去的地方还没到呢。”
小径在树林越深处,有越多岔路,也越不明显,葛生有些害怕,但母亲向她保证这里没有郊狼毒蛇之类值得害怕的动物,还嘲笑她是城市里长大的娇姑娘。葛生哭笑不得,她会在城市里长大,还不是因为母亲。
两人往深处又走了一段,葛生这时已完全失去了方向感,全靠抱着母亲的手臂才敢继续前进。林间逐渐传来水声,母亲忽然加快步伐,兴奋地说:“快到了!”
葛生差点摔一跤,却来不及抱怨,赶紧跟上母亲。水声离她们越来越近,湿气也愈发重了,最后在完全偏离徒步路径,又穿过一片树林后,一座至少有十米宽十五米高的瀑布出现在葛生眼前。她终于放开母亲的手臂,捂着嘴不住惊叹。温小戎看到女儿高兴地样子,回到静山后第一次觉得心满意足。这次换她拉住还在不断往前的葛生,叮嘱说:“不要靠得太近了,很滑。”
她们站在瀑布下方的深潭边,湍急的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拍打在岩石上激起巨大的水花和薄雾,发出低沉而持续的轰鸣声,然而随后又归于平静,水流绕过岩石汇聚成溪,不疾不徐地向下游而去。葛生刚才由一路爬山与紧张造成的燥热被瞬间刷洗干净,甚至这一段时间以来她努力压在心底的焦虑与不安似乎也被冲走了一些。她鼻子发酸,好一会儿才转头看向母亲,却发现母亲的眼泪和溅在她脸上的水珠混在一起,使她面容模糊。
葛生什么也没问。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听见母亲问她:“要不要去上面看看?”
母亲指的上面,是一座横跨瀑布上游峡谷的石造拱桥,两人又花了四十多分钟才上到桥面。一路上,母亲介绍说刚才的瀑布没有名字,当地人说到瀑布,就一定是指这一处,又说瀑布上的这座桥也没有名字,只因为是石头做的,大家就都叫它石桥。石桥全长十三米,已经有至少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桥上没有刻字,也说不清是谁造的。
葛生趴在桥上往下看,从这里虽然能看到瀑布倾泄的瞬间,却看不到底下他们刚才所在的深潭。更远处是蜿蜒前行的溪水,除了瀑布,从两岸各处都不时有溪流汇入其中,因此越往下游越宽。
葛生指着下方问:“这条溪有名字吗?”
温小戎答道:“有的有的,叫神溪。”
“神溪?”
“很扯对吧?好像还有个故事什么的,但我不记得了。”
“外婆应该知道吧?”
“知道的呀,她可是静山的万事通,哦对了,你知道静山本来也不叫静山吗?好像是几十年前才改的名字,原来叫哭山还是苦山什么的,挺不吉利的就改了,还有静山……”
葛生本来认真听着,眼睛却捕捉到神溪下游正逆流而上的某个黑点,等那黑点逐渐靠近,她认出是有人在划船,觉得很新鲜,于是推推母亲,打断她道:“妈妈你看!”
母亲朝葛生指的方向看去,并不显得惊讶,说:“静山中学的赛艇队以前很厉害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啊,是我要去的学校?”
“是啊。”
葛生继续看向那只离瀑布越来越近的小船,只见一位带着米色渔夫帽的船手用一根长浆在水中左右划动,他身姿矫健,划桨的节奏稳定而强劲,迎着流水的阻力,一点一点向上推进。
不知何时起,葛生已屏住呼吸。站在高处的她能清楚地看到隐蔽在水下的岩石以及小船前方的急流和旋涡,然而每次眼看就要遇到危险,那位船手总能在最后一刻轻松避开水中的障碍物。
她趴在桥栏上手心出汗,却听到母亲在一旁说:“像他这样敢一个人在这里逆流划皮划艇,一定是非常专业而且非常熟悉水势的,你不用担心啦。”
“可是……”
“没有可是啦,我们走吧,你看着他也没用。”
葛生被母亲拉着往桥下走,她还不死心地问:“你刚刚说他划的是什么?是专门在这种地方划的船吗?很安全吗?”
母亲不耐烦道:“安全安全,这是皮划艇,就是专门在这种地方划的没错。”
葛生明白母亲的好心情已经消耗殆尽,于是不再多说,跟着母亲下山。
搬来静山的决定是十分仓促的。葛生明年要升高中二年级,静山中学地处偏僻名气不响,升学率却高得惊人,但如果让她选,她一定不愿意离开原来的三流学校,毕竟她认识多年的朋友们都在那里。况且她还是学校田径队的中长跑队员,就算成绩在队里并不出众,但对申请大学却是很有帮助的。如今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她不是没有怨气的。
在静山度过了重复又枯燥的三个星期后,葛生开始怀念起过去。在空调被外婆为了省电而关掉的夏末午后,她仰面躺在铺着凉席的单人床上,反复刷着手机上自从来到静山后就没有更新过的朋友动态。失去社交网络后的戒断反应到此时才慢慢显现出来,她感到生气、孤独、焦虑、悲伤,甚至恐惧,这些情绪与日俱增,却又统统压抑在心底无处宣泄。她努力让自己忙一些,于是尽管外婆不再打电话叫她,她依然每天早、中、晚一顿不拉地帮外婆送饭给公寓里的老人。早晨和外婆一起吃完饭后,她会花一整个上午去慢跑或徒步,她经常跑去初到时母亲带她走过的林间小径,她一个人不敢去瀑布下面的深潭,所以每次都是往返于石桥。让她感到有些微妙的是,之前那艘皮划艇也在日复一日地逆流而上,她幻想那名船手与她一样,正在做着某种微不足道的抵抗。偶尔她也在城市里漫步,还顺便去踩点了一个星期后她要去报到的静山中学。总之奔跑的时候她是最轻松的,因为身体的疲倦让她无力胡思乱想,反而是午后的悠闲时光总是特别难熬,就如此时,她身边明明摊着她最爱的作家的新书,她却无心阅读,只是钻牛角尖似地不停想象在她离开的这段时间,朋友们都做了什么,有没有想她,有没有说她坏话……她觉得自己快疯了,她想打电话给朋友,却害怕他们问她关于母亲的事,也害怕一旦说出“我搬到静山了”这样的话,自己就真的回不去了。
葛生翻身将脸埋进枕头,闷声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