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宫香火缭绕,钟磬悠扬,笼罩在一片祥和氛围中,身穿道袍的掌教真人和众道士已井然有序地站在山门前恭迎。
下了皇撵,皇太后被簇拥着去了前殿行祈福仪式,苏妁则被赵常侍引着,来到一间极隐秘偏僻的寮房前。
赵常侍恭敬地叩了一下门,道:“王爷,皇太后已在祈福,着奴才引苏医师为您诊病。”
“进。”里头只应一字,再无他话。
赵常侍示意苏妁主动入内,便兀自退了。
“医女苏妁,参见王爷。”苏妁行了礼,待王爷吩咐。
正坐于桌案前翻着一本《周易》的华昀,停了手上动作。
他起身望向苏妁,见其是容颜清丽之妙龄女子,不似想象中那上了年岁的老妇人,一瞬讶异后,竟邪魅一笑。
苏妁察觉之,心有一惊,不敢复言。
然那王爷又即刻变换了神色,道:“苏侍医不必拘礼,母后常赞你医术精湛,往后劳烦了。”
说话声不复那眸色异常,竟转为温润沉静,透出儒雅高贵之气。
苏妁暗叹自己多虑,紧绷之态稍作放松。她抬眼打量,见华昀一身华服,身材挺拔,果如传闻,丰神俊朗,英伟非凡。
华昀亦正注视她,眸光奕奕,似有魔力,摄得她心神一颤,她心道:此即帝王气场么?
当今皇帝,她亦曾见几回,亦为人中龙凤,然较之清河王爷,终有不及。
“王爷请稍作准备,臣女即刻为王爷诊治。”正事紧要,苏妁言罢,提药箱入内室,于桌案上备齐所需器具。
华昀未有阻挠,唯依苏妁指引,任其诊脉、视舌。
王爷其脉,洪涛汹汹,阳热亢盛,病侵入内,身心受损。
“王爷少时可曾染风热之症?”
“未。”
“王爷可曾受重伤触及肺腑,亦或有慢性血热痛症?”
“未。”
一番问询后,苏妁疑惑渐生,既无热症,又无急伤,平白无故,十三岁血气方刚之少年,如何突染疯病?这洪脉之来由,亦甚是怪哉。
正专心思索,她余光瞥见,华昀搁置桌案上的手指越攥越紧,青筋暴露,随后伴着骨节泛响,一声闷哼声传来。
行医多年,苏妁本就机警敏锐,即刻察觉不对,“不好!王爷此是要犯病之兆?”
忖度间,华昀已一拳飞起,案牍遂碎裂为两半。
华昀双眉紧锁,脸上又复现那邪魅神情,目光如炬,阴鸷地盯着苏妁。
伴着狂放笑声,手中方才翻阅的《周易》已被撕成碎片。
苏妁即被吓得魂飞魄散,又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唯躲至房间一隅,粗气喘息中,眼见书页碎片如雪花般飘落。
华昀仿若仍在寻觅着可毁坏之物品,他行至苏妁旁之高脚凳,取一瓷瓶骤然摔于地上。啪……清脆刺耳的碎裂声,回响在不大之寮房中。
在外头侯着的赵常侍听到屋内响动,耳贴门框,循声喊道:“苏侍医,一切可还好?”
不入虎穴,怎得虎子?王爷此在病态,不病时自是芝兰玉树。苏妁下定决心,借此机征得其信任,对她百利无一害。
“赵常侍不必挂怀,甚好,无碍。”听她如此回,赵常侍便又匿了。
此时华昀发泄了一通,已稍显平静,但仍带生人勿进之肃杀。
本缩成一团,柔弱娇小的苏妁,强迫自己屏息凝神,大胆站起来,走向华昀。
身体仍在瑟瑟发抖,但气息已渐沉稳,她面无惧色,对华昀道:“王爷,请允许臣女即刻再为您把脉。”
说罢,她一双玉脂般纤纤细手,便抓起华昀手臂,在华昀措不及防时,她左手平托,以防华昀之腕滑脱,右手触脉。
异于常人之洪大,高亢,血热妄行,似已突破薄薄皮肤。此脉非天生之病,倒似毒气攻心。
天旋地转间,华昀已挣脱束缚,苏妁只觉一双大手攀上其颈,掐住气门,瞬感呼吸不畅,窒息之痛袭来,耳内雷鸣,头脑亦随之麻木。
她霎那泪如雨下,簌簌不止,眼神涣散,仰望失去理智的华昀,左手却覆上其心口,只觉其心脏跳动磅礴,非同常人,恰似野兽怒吼。
濒死之感愈加强烈,苏妁左手蓄着最后一丝力气,轻柔按抚华昀心口,恰如母亲之抚慰。
华昀忽停手中力道,眼中阴鸷之色渐渐散去,复归霁月清风之清河王爷。此刻,他饶含怜惜地凝视苏妁,垂下双手,失神伫立。
“呃……咳咳咳”,苏妁大口深呼吸数次,面色才从苍白又附上一点血色。
“此病无法自控,发作之时来势汹汹,虽极力克制,终究惊扰了你。”华昀面露愧色,如是说道。
苏妁心有余悸,华昀贵为昭华王朝之清河王,即便今日令苏妁命丧于此,亦无可说道。
深知此人万万不可得罪,她忙摆出副受宠若惊状:“替王爷诊病是臣女之职责,谢王爷不追究臣女冒犯之罪。”
然华昀又面带肯定之神情,道:“你乃我犯病时,敢留下靠近之首人,连母后在此情形下亦只有远离,你手触我心口之瞬,仿若有力攫回我的意识。”
得清河王肯定,自是妙哉。王爷所中其毒,苏妁有法可解,若能因此得王爷信任,他日必有用处。
于是,苏妁扑通跪倒,伏地行大礼,甚为严肃地说:“王爷,臣女斗胆请问,您如何看待此病症?”
华昀面色骤变,本看向窗外之目光移回苏妁,答道:“许是天命如此,无端而起,经年累月,药石无效。”
“王爷,恕臣女僭越,天下未曾有无端而起之病症……”
见苏妁欲言又止,华昀觉其言中深意,摆手示意,她可放心继续:“但说无妨。”
“臣女以为,王爷之症结在毒侵血脉,故按医惯常之疯病之法无用。”
*
养父昔日曾说,长安城宫墙内波谲云诡。苏妁彼时未能领会,今时今日,已体会甚深。
青羊宫那日,苏妁诊得清河王爷乃因身中奇毒才时犯疯痴。王爷身份尊贵,尚有此厄运,苏妁她一介孤女,岂不更命比草贱?
那日,清河王爷甚为严肃地叮嘱于她:“我实为中毒之事,切不可告知母后。若母后问起,复她以有转还之法即可。至于解毒之事,尚望苏侍医费心。”
她依言禀报,好在皇太后竟未多问,只命苏妁全听华昀调遣,勿节外生枝。
自此清河王爷竟深为倚重于她,令其颇感无奈。
察觉欲病之兆时,及已病发时,需复诊脉时……密遣人召她之频数愈加增多,仿若苏妁才是其解药。
苏妁只得忙碌地奔波于后宫、太医院、清河王三头。
加之王爷那头是秘密行事,需百般谨慎琢磨,多在休假时前往,尤令她分心劳神。
近日她常感分身乏术,然心有所系,身不由己,只得硬着头皮应付。
上元节已至,今上恩典,宫人们经严格报备后,可往宫外闹市观灯。本应与宫中友人三两成群,走街串巷的苏妁,却被清河王爷这厮遣人拎走。
为不引旁人疑窦,她绞尽脑汁,竟想出个探那八竿子打不着的爹爹好友之远亲的由头。
今日又是青羊宫。
除了偶尔去清河王府外的民间宅院,王爷与苏妁相会多安排在青羊宫,从不在清河王府。
苏妁心中暗道,清河王爷虽有疯症,却当真七窍玲珑。
既是遭毒,恐王府耳目众多,早已身处险境。病未见好时,或无大碍,但若病情见愈,被歹人察觉,便坏事了。
所用药材,自然亦是王爷依着苏妁所开之方,遣心腹亲自去采办,绝不假他人之手。
“苏侍医,何故分神?”
明明正在为王爷熬制草药,却目无光采,呆若木鸡,似魂游天外,水已沸腾溢出还不自知。
苏妁的异状,果然被心思敏锐的王爷察觉了。
被这一句询问惊得一机灵,苏妁顿时清醒过来,忙收拾好眼前混乱,并跪地向王爷请罪:“近日医务繁忙,甚感疲乏,恳请王爷,恕臣女失职之罪。”
王爷见她这般慌张,不怒反笑,走至她身旁,抬手按于其额上,笑道:“未见发热之状,许是奔波所致。药既备妥,你可先至内室歇息片刻,再来与我详述解毒进展。”
说罢,王爷又转身至桌案,将苏妁备好的药汤端起,一饮而尽。
苏妁却迟迟未动,男女授受不亲,一尚未婚配女子,若去王爷床榻歇息,实为失礼。
况王爷情绪不稳,难保不会发生意外之状,谨慎为上。
未料她这般犹豫,竟触怒了王爷。他一手掀翻空碗,伴着瓷片碎响,横抱起苏妁,径直往内室而去。
他将苏妁置于床榻,半跪于其上方,一手按其肩,一手捏其下颌,目光狠戾,厉声道:“你仍惧怕于我?连你亦如此畏我?”
苏妁被王爷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不知所措,但习惯了王爷突发狂态,她心一横,仍故作镇定,以泪光盈盈之眸望着他:“王爷,臣女并非惧怕王爷,然一介草民,不敢玷污龙榻。”
言罢,她双手抬起,指尖覆于王爷太阳穴,浅捏轻揉,王爷果然不再如方才那般暴躁。
理智渐回的王爷,目光柔和起来,但他并未离去,只是松开了按住她的双手,整个身子伏下,倾覆于她娇小身体之上,头埋于她肩头,说道:“不知为何,唯有你在身侧,我方能稍卸防备,略感安心。你毋需恐惧,我绝不会对你行非礼之事。如此陪我片刻,可好?”
“是。”
虽似询问,却是命令。一介民女,岂敢反抗这病态王爷?
“你之于我,似乎比解药更为有效。”说罢此无头绪之言语,王爷竟闭目沉睡了。
苏妁唯静静凝视屋顶,梳理近来所发生之事,一切尚算顺利,正朝预期之向发展。
想来,王爷被此疯病折磨之处,不止身体、情绪、状态,亦含心性。
他孤寂已久,极渴求陪伴。如今为他所需,虽不知是祸是福,但谨言慎行,见机而作,应不会出甚差池。
若王爷毒性解除,疯病痊愈,叱咤朝堂,能助她追查真相,便是最好。
她听着王爷磅礴的心跳与粗重呼吸声,未觉自身已面颊微红,但感心中无端滋生出些怜惜之情,怦然而动。
不知过了几许,苏妁竟是从睡意中朦胧醒来。
她见王爷已不在床上,而是坐于桌案前,手中正翻看一本小札,脑中如轰雷乍响,心中暗念不妙!
为稳妥起见,她日日将养父与生父之医药小札随身携带,未料此二物竟落入王爷手中。
唯不知这王爷是无意发现,抑或早有预谋。
未及她启唇,王爷面带深沉笑意,如炬目光凝视于她,道:“好一个苏夏村民女苏妁?那前太医令桥稹之手札,为何会在你身上?苏侍医,你究竟是谁?”
下了皇撵,皇太后被簇拥着去了前殿行祈福仪式,苏妁则被赵常侍引着,来到一间极隐秘偏僻的寮房前。
赵常侍恭敬地叩了一下门,道:“王爷,皇太后已在祈福,着奴才引苏医师为您诊病。”
“进。”里头只应一字,再无他话。
赵常侍示意苏妁主动入内,便兀自退了。
“医女苏妁,参见王爷。”苏妁行了礼,待王爷吩咐。
正坐于桌案前翻着一本《周易》的华昀,停了手上动作。
他起身望向苏妁,见其是容颜清丽之妙龄女子,不似想象中那上了年岁的老妇人,一瞬讶异后,竟邪魅一笑。
苏妁察觉之,心有一惊,不敢复言。
然那王爷又即刻变换了神色,道:“苏侍医不必拘礼,母后常赞你医术精湛,往后劳烦了。”
说话声不复那眸色异常,竟转为温润沉静,透出儒雅高贵之气。
苏妁暗叹自己多虑,紧绷之态稍作放松。她抬眼打量,见华昀一身华服,身材挺拔,果如传闻,丰神俊朗,英伟非凡。
华昀亦正注视她,眸光奕奕,似有魔力,摄得她心神一颤,她心道:此即帝王气场么?
当今皇帝,她亦曾见几回,亦为人中龙凤,然较之清河王爷,终有不及。
“王爷请稍作准备,臣女即刻为王爷诊治。”正事紧要,苏妁言罢,提药箱入内室,于桌案上备齐所需器具。
华昀未有阻挠,唯依苏妁指引,任其诊脉、视舌。
王爷其脉,洪涛汹汹,阳热亢盛,病侵入内,身心受损。
“王爷少时可曾染风热之症?”
“未。”
“王爷可曾受重伤触及肺腑,亦或有慢性血热痛症?”
“未。”
一番问询后,苏妁疑惑渐生,既无热症,又无急伤,平白无故,十三岁血气方刚之少年,如何突染疯病?这洪脉之来由,亦甚是怪哉。
正专心思索,她余光瞥见,华昀搁置桌案上的手指越攥越紧,青筋暴露,随后伴着骨节泛响,一声闷哼声传来。
行医多年,苏妁本就机警敏锐,即刻察觉不对,“不好!王爷此是要犯病之兆?”
忖度间,华昀已一拳飞起,案牍遂碎裂为两半。
华昀双眉紧锁,脸上又复现那邪魅神情,目光如炬,阴鸷地盯着苏妁。
伴着狂放笑声,手中方才翻阅的《周易》已被撕成碎片。
苏妁即被吓得魂飞魄散,又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唯躲至房间一隅,粗气喘息中,眼见书页碎片如雪花般飘落。
华昀仿若仍在寻觅着可毁坏之物品,他行至苏妁旁之高脚凳,取一瓷瓶骤然摔于地上。啪……清脆刺耳的碎裂声,回响在不大之寮房中。
在外头侯着的赵常侍听到屋内响动,耳贴门框,循声喊道:“苏侍医,一切可还好?”
不入虎穴,怎得虎子?王爷此在病态,不病时自是芝兰玉树。苏妁下定决心,借此机征得其信任,对她百利无一害。
“赵常侍不必挂怀,甚好,无碍。”听她如此回,赵常侍便又匿了。
此时华昀发泄了一通,已稍显平静,但仍带生人勿进之肃杀。
本缩成一团,柔弱娇小的苏妁,强迫自己屏息凝神,大胆站起来,走向华昀。
身体仍在瑟瑟发抖,但气息已渐沉稳,她面无惧色,对华昀道:“王爷,请允许臣女即刻再为您把脉。”
说罢,她一双玉脂般纤纤细手,便抓起华昀手臂,在华昀措不及防时,她左手平托,以防华昀之腕滑脱,右手触脉。
异于常人之洪大,高亢,血热妄行,似已突破薄薄皮肤。此脉非天生之病,倒似毒气攻心。
天旋地转间,华昀已挣脱束缚,苏妁只觉一双大手攀上其颈,掐住气门,瞬感呼吸不畅,窒息之痛袭来,耳内雷鸣,头脑亦随之麻木。
她霎那泪如雨下,簌簌不止,眼神涣散,仰望失去理智的华昀,左手却覆上其心口,只觉其心脏跳动磅礴,非同常人,恰似野兽怒吼。
濒死之感愈加强烈,苏妁左手蓄着最后一丝力气,轻柔按抚华昀心口,恰如母亲之抚慰。
华昀忽停手中力道,眼中阴鸷之色渐渐散去,复归霁月清风之清河王爷。此刻,他饶含怜惜地凝视苏妁,垂下双手,失神伫立。
“呃……咳咳咳”,苏妁大口深呼吸数次,面色才从苍白又附上一点血色。
“此病无法自控,发作之时来势汹汹,虽极力克制,终究惊扰了你。”华昀面露愧色,如是说道。
苏妁心有余悸,华昀贵为昭华王朝之清河王,即便今日令苏妁命丧于此,亦无可说道。
深知此人万万不可得罪,她忙摆出副受宠若惊状:“替王爷诊病是臣女之职责,谢王爷不追究臣女冒犯之罪。”
然华昀又面带肯定之神情,道:“你乃我犯病时,敢留下靠近之首人,连母后在此情形下亦只有远离,你手触我心口之瞬,仿若有力攫回我的意识。”
得清河王肯定,自是妙哉。王爷所中其毒,苏妁有法可解,若能因此得王爷信任,他日必有用处。
于是,苏妁扑通跪倒,伏地行大礼,甚为严肃地说:“王爷,臣女斗胆请问,您如何看待此病症?”
华昀面色骤变,本看向窗外之目光移回苏妁,答道:“许是天命如此,无端而起,经年累月,药石无效。”
“王爷,恕臣女僭越,天下未曾有无端而起之病症……”
见苏妁欲言又止,华昀觉其言中深意,摆手示意,她可放心继续:“但说无妨。”
“臣女以为,王爷之症结在毒侵血脉,故按医惯常之疯病之法无用。”
*
养父昔日曾说,长安城宫墙内波谲云诡。苏妁彼时未能领会,今时今日,已体会甚深。
青羊宫那日,苏妁诊得清河王爷乃因身中奇毒才时犯疯痴。王爷身份尊贵,尚有此厄运,苏妁她一介孤女,岂不更命比草贱?
那日,清河王爷甚为严肃地叮嘱于她:“我实为中毒之事,切不可告知母后。若母后问起,复她以有转还之法即可。至于解毒之事,尚望苏侍医费心。”
她依言禀报,好在皇太后竟未多问,只命苏妁全听华昀调遣,勿节外生枝。
自此清河王爷竟深为倚重于她,令其颇感无奈。
察觉欲病之兆时,及已病发时,需复诊脉时……密遣人召她之频数愈加增多,仿若苏妁才是其解药。
苏妁只得忙碌地奔波于后宫、太医院、清河王三头。
加之王爷那头是秘密行事,需百般谨慎琢磨,多在休假时前往,尤令她分心劳神。
近日她常感分身乏术,然心有所系,身不由己,只得硬着头皮应付。
上元节已至,今上恩典,宫人们经严格报备后,可往宫外闹市观灯。本应与宫中友人三两成群,走街串巷的苏妁,却被清河王爷这厮遣人拎走。
为不引旁人疑窦,她绞尽脑汁,竟想出个探那八竿子打不着的爹爹好友之远亲的由头。
今日又是青羊宫。
除了偶尔去清河王府外的民间宅院,王爷与苏妁相会多安排在青羊宫,从不在清河王府。
苏妁心中暗道,清河王爷虽有疯症,却当真七窍玲珑。
既是遭毒,恐王府耳目众多,早已身处险境。病未见好时,或无大碍,但若病情见愈,被歹人察觉,便坏事了。
所用药材,自然亦是王爷依着苏妁所开之方,遣心腹亲自去采办,绝不假他人之手。
“苏侍医,何故分神?”
明明正在为王爷熬制草药,却目无光采,呆若木鸡,似魂游天外,水已沸腾溢出还不自知。
苏妁的异状,果然被心思敏锐的王爷察觉了。
被这一句询问惊得一机灵,苏妁顿时清醒过来,忙收拾好眼前混乱,并跪地向王爷请罪:“近日医务繁忙,甚感疲乏,恳请王爷,恕臣女失职之罪。”
王爷见她这般慌张,不怒反笑,走至她身旁,抬手按于其额上,笑道:“未见发热之状,许是奔波所致。药既备妥,你可先至内室歇息片刻,再来与我详述解毒进展。”
说罢,王爷又转身至桌案,将苏妁备好的药汤端起,一饮而尽。
苏妁却迟迟未动,男女授受不亲,一尚未婚配女子,若去王爷床榻歇息,实为失礼。
况王爷情绪不稳,难保不会发生意外之状,谨慎为上。
未料她这般犹豫,竟触怒了王爷。他一手掀翻空碗,伴着瓷片碎响,横抱起苏妁,径直往内室而去。
他将苏妁置于床榻,半跪于其上方,一手按其肩,一手捏其下颌,目光狠戾,厉声道:“你仍惧怕于我?连你亦如此畏我?”
苏妁被王爷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不知所措,但习惯了王爷突发狂态,她心一横,仍故作镇定,以泪光盈盈之眸望着他:“王爷,臣女并非惧怕王爷,然一介草民,不敢玷污龙榻。”
言罢,她双手抬起,指尖覆于王爷太阳穴,浅捏轻揉,王爷果然不再如方才那般暴躁。
理智渐回的王爷,目光柔和起来,但他并未离去,只是松开了按住她的双手,整个身子伏下,倾覆于她娇小身体之上,头埋于她肩头,说道:“不知为何,唯有你在身侧,我方能稍卸防备,略感安心。你毋需恐惧,我绝不会对你行非礼之事。如此陪我片刻,可好?”
“是。”
虽似询问,却是命令。一介民女,岂敢反抗这病态王爷?
“你之于我,似乎比解药更为有效。”说罢此无头绪之言语,王爷竟闭目沉睡了。
苏妁唯静静凝视屋顶,梳理近来所发生之事,一切尚算顺利,正朝预期之向发展。
想来,王爷被此疯病折磨之处,不止身体、情绪、状态,亦含心性。
他孤寂已久,极渴求陪伴。如今为他所需,虽不知是祸是福,但谨言慎行,见机而作,应不会出甚差池。
若王爷毒性解除,疯病痊愈,叱咤朝堂,能助她追查真相,便是最好。
她听着王爷磅礴的心跳与粗重呼吸声,未觉自身已面颊微红,但感心中无端滋生出些怜惜之情,怦然而动。
不知过了几许,苏妁竟是从睡意中朦胧醒来。
她见王爷已不在床上,而是坐于桌案前,手中正翻看一本小札,脑中如轰雷乍响,心中暗念不妙!
为稳妥起见,她日日将养父与生父之医药小札随身携带,未料此二物竟落入王爷手中。
唯不知这王爷是无意发现,抑或早有预谋。
未及她启唇,王爷面带深沉笑意,如炬目光凝视于她,道:“好一个苏夏村民女苏妁?那前太医令桥稹之手札,为何会在你身上?苏侍医,你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