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若和罗桑还要去崇光寺采购荷花节需要的灯烛,于是和众人打了招呼,早早出了门。
临安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城,河道密布,大大小小的客船、渔船、货船日夜不绝。报时的人从城郊的山上下来,手打铁板儿沿街报晓:“天色晴明。”
惊乌阁在城西清河坊,崇光寺在城东,她们跨越了御街和许多桥梁才到达崇光寺。
崇光寺是临安最兴盛的寺庙,一大早,已经有人来上香还愿。
寺庙里古木参天,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带。
丹若对罗桑道:“崇光寺的香火不错嘛。”
罗桑道:“是啊,连皇城的祭祀都由它来主持,听说前不久皇上还新封了一个崇光寺的紫袍法师。”
正殿前正燃烧着金银箔香,闪烁着光芒,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丹若发现一抹熟悉的身影,便对身旁的罗桑道:“桑桑,快看那个是不是昨天在阿香店里见到的白薇小娘子。”
白薇正在上香,很虔诚的样子。
罗桑已经朝着白薇走过去,白薇的身旁还有几个要好的姐妹。
她一抬头,看到丹若和罗桑,惊喜道:“是你们,好巧啊。”
“我们是来买过荷花节用的灯烛的,你呢,这么早来上香啊?”
白薇垂下头,嘴边漾起一丝浅笑:“马上到婚期了,我便央她们和我一起来祈福。”
丹若眨眨眼:“哦,那就提前祝贺你和你的小郎君幸福美满喽。”
白薇面庞红润,含笑点头,目光里满是一个新娘子的期许。
丹若问罗桑:“临安的小娘子都有婚前祈福的习俗吗?”
罗桑耸耸肩:“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也没结过婚,不过大概是吧,经常碰到小娘子来上香。”
告别白薇她们后,两人往崇光寺广场的香市走去,路上经过一片空地,空地上有古银杏树,树下有一个讲台,周围围满了临安城的百姓。
丹若好奇道:“那里在干什么,我们过去看看。”
高台上,一个紫袍高僧正在讲经:“世间凡事大小,皆由心造。若见为大,则芥子须弥矣;若见为小,则黄龙蝘蜓矣。佛于此只不动念,则景界俱空,大小尽化,蕉鹿庄蝶,一听其自为变幻,于我空相,则亦何有?”
紫袍高僧的的眼窝很深,眸中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眉心有一粒朱砂,看起来像是来自西域诸国。
周围的百姓都在认真地听紫袍高僧讲经,他讲几句就会停下来,鼓励台下的听众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耐心为大家解答,很是慈祥和蔼的样子。
周围的百姓纷纷称赞:“穆善法师可真是一位德行昭昭的高僧,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我们一家人常来听法师讲经。”
“城东郊外的义庄就是法师集资修建的。”
“凤凰山下新修的书院也是法师的主意。”
“法师慈悲为怀,宽容大度。”
……
周围的百姓对穆善法师赞口不绝,法师却像没有听见一样,依旧谦逊从容。
丹若凝视着台上的紫袍高僧,感叹道:“这位法师可真是德高望重啊。”
罗桑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这位穆善法师就是那皇帝小儿近日亲赐紫袍的高僧。”
“难怪呢这么多人听他讲经,桑桑你信佛吗?”
罗桑打量着台上的紫袍高僧,摇摇头:“佛教是挺智慧的,但我不信佛。你呢?”
“我也不信。”
“那你信什么?”
“我信事在人为。对我来说,每天努力一点点,我就能保护我想保护的人了。”
“所以你每天起的那么早练剑啊?惊乌阁发奋图强第一人!”
丹若一把拉过罗桑:“走走走,我们又听不懂佛经,去那边的广场买灯烛去。”
……
崇光寺的南广场平日出售一些灯烛香品、文玩古籍、名家墨宝等,临近荷花节,卖荷花灯的自然多了起来。
荷花灯颇为精巧,花瓣色泽鲜艳、晕染自然,小巧的叶子可以随意弯折。等到荷花节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上许多盏荷花灯,象征和和美美;辞汐湖上也放荷灯,举办赏荷宴。
罗桑举起一盏荷花灯道:“这个等到用的时候点上火折子就亮了。”
丹若想起在夜摩天森林里碰到的那一队摇曳的狐火,突发奇想:“要是不用普通的火,而用狐火,荷花灯就能一直亮下去,昼夜不息。”
罗桑拧眉沉思:“整个临安城我只认识阿香这一个道行高的狐狸,从哪里找狐火呢?”
丹若弹了一下罗桑的脑门:“我就瞎说的,你还当真了?”
丹若和罗桑挑好了荷花灯的式样,确定好数量,让人送到惊乌阁。
***
刚出了崇光寺大门,这一带是城东的常庆坊。丹若她们沿着中山中路走,一路也有许多小玩意儿。
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群小孩子,沿路唱着:“红衣鬼,风声木;赤流沙,怨灵渡……”
丹若竖起耳朵来听,慢慢瞪大了眼睛,她问罗桑:“桑桑,你有没有听见他们唱的是什么?”
罗桑仔细听了听:“好像是什么‘红衣鬼’?”
看来自己没有听错,丹若拧眉,红衣鬼,风声木?这歌谣里唱的莫非就是她在夜摩天遇到的鬼兄?
罗桑继续道:“九幽血狱是六界中阴气最重的地方,连厉鬼恶灵都不愿意待的地狱,有不少厉鬼在赤流沙中灰飞烟灭。而九幽血狱的司狱长更是比阎王还厉害的角色,他带领九千名红衣鬼掌管九幽血狱,说是管理,其实是镇压幽都的恶鬼。”
听到这,丹若突然有种熟悉的感觉:“九幽血狱司狱长叫什么?”
罗桑想了一会儿:“幽都红衣鬼,符殊。好像是这个?”
符殊?!丹若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不是鬼兄的名字么?
她的脑中立刻浮现出一身红衣,冷艳诡异,从古塔黑暗中走出来的那人。
看来鬼兄说的都是真的,他在幽都当真是看监狱的,只不过不是一般的监狱,是九幽血狱……
罗桑的手在她眼前一晃:“喂,想什么呢?”
丹若回过神来:“没事,走吧。”
走了没多久,光线突然一暗,似乎是浮云蔽白日。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片血红色,汇聚成圆月的轮廓。
丹若惊道:“是血月之象!”
丹若拉上罗桑提着剑冲向血月出现的地方。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看得到头顶那诡异的血月。
可她们跑过去的时候,血月之象已经散去了。
丹若观察四周,发现这里还是城东的常庆坊,她们面前有一座民宅。
这民宅的大门上挂着红布和红绸,一左一右分别贴着大大的“囍”字,悬挂着大红灯笼,门口还残留着放完的鞭炮的红色碎屑,看起来像是刚办完喜事。奇怪的是,大宅的大门紧紧闭着,三层台阶上飘满了黄色的纸钱,与满目的红色十分违和。
丹若和罗桑对视一眼:“进去看看?”
“稳妥起见,施个隐身符吧。”
“好,我们小心一点。”
她们俩各施了一道隐身符,悄无声息地打开了紧闭的大门,溜了进去。
庭院里到处贴着崭新的“囍”字,却透着一股阴气。突然一阵风吹来,将它们一张一张吹到地上。
丹若觉得不对劲,她传音给罗桑:“桑桑,我们去婚房看看。”
临安城的民居一般是前堂后室的院落式布局,婚房一般在□□。
两人穿过院子,找到主屋,看到门上贴着“福禄寿喜”的对联和麒麟送子的门画,却听到里面有老人凄厉的哭号声。
屋内布置的很喜庆,桌布、床幔、窗帘都是红色的。桌子上摆放着燃烧一半的香烛,发出很好闻的味道,但是细细闻着,却能嗅到空气中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老妇人摇着地上的儿子,哭的声嘶力竭:“儿啊,你快醒醒,你可千万别吓娘……”老妇人的儿子应当是新郎,还穿着喜服,瘫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瞳孔放大,眼神中透露出极端的惊恐。
老汉双目通红,却还保持着一丝冷静,吩咐吓得瑟瑟发抖的丫鬟:“快,快去请大夫。”
丫鬟从地上爬起来,慌忙跑出去请大夫。
老汉又叫住她:“等等,走小门出去。此事不许声张,谁也不许说,听见没有?”
丹若对罗桑道:“桑桑,你看看这新郎是怎么回事,我去里屋转一圈。”
“好,你小心一点。”
丹若绕过黄杨木屏风,一张楠木的雕花大床映入眼帘,床的周围由厚厚的大红帷幔覆盖,地上铺着红毯,散落着红枣花生桂圆。
丹若四处观察着,没有发现其他人,她慢慢靠近雕刻着龙凤呈祥图案的喜床,揭开了红色的帷幔,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纵使丹若的心理素质再好,也不禁被吓了一大跳。
床上躺着一个女人。她穿着红嫁衣,身体已然僵硬,长长的头发散开来遮住脸。
丹若伸出手,拨开女人的头发,再次吓了一跳——只见新娘的眼珠子被什么生生挖去,脸上只剩下两个血窟窿,鲜血顺着眼角流下来,已经凝固了,形成一道可怖的血痕。
她后退一步,不忍心再看这个凄惨死去的新嫁娘。
就在这时,丹若听到外面的动静,原来罗桑已经将那新郎唤醒了。
由于她们还施着隐身符,所以静观其变,没有现身询问情况。
老妇人看着醒过来的儿子,颤抖着抓着他的手:“儿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郎恢复了一些神智,嘴唇干裂,一直重复道:“鬼啊,有鬼,救命!”
老汉按着自己的胸口,勉强喘上一口气道:“你媳妇,你媳妇是怎么死的?”
新郎仿佛受了什么刺激,只是重复着:“鬼啊,有鬼,救命! ”
老妇人喃喃道:“莫非,莫非那传言是真的?鬼门开了,罗刹鸟来索命了!”
“什么传言?”
“凤凰山下丰乐坊的富户风光嫁女,谁料他的女儿暴毙在新婚当晚,眼珠被挖去,人们都说是鬼门未关,罗刹鸟来索命了;还有太平坊的新娘也是同样的死法,据说提刑司来了也查不清死因,成了无头案。原本我还不相信,谁料我儿媳也遭此横祸,真是造孽啊……”老妇人话没说完就晕了过去。
那老汉显然极其注重名誉,吩咐家中的其他人:“不能报案,这样的事怎么好让外人知道,对外就说是新娘身染恶疾而死,请穆善法师来超度吧,别让恶鬼缠上我儿。”
丹若传音给罗桑:“桑桑,走,去里屋。”
罗桑在里屋的地上细细查看,忽然道:“快看,这是什么?”她从地上捻起一根灰黑色的羽毛。
丹若把那根羽毛放在光线下打量:“难道真是罗刹鸟?”
“收好带回去吧。”
她们一起走近那个死去的新娘,查看她身上的伤口。新娘的面部一片血肉模糊,眼窝内的组织向内塌陷。
丹若快速检查新娘的全身上下:“除了被挖去的眼珠,她的身上再无其他伤口。”
罗桑疑惑道:“她是剧痛昏死过去的?”
丹若不忍再看这里的惨状,将头扭到一边:“也许是看到什么东西,被活活吓死的。”
罗桑也不想再待下去:“我们先回惊乌阁吧,让阁主看看那根羽毛。”
出了这所民宅,丹若和罗桑的心情都很沉重,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
那凄惨死去的新娘,是否和幽都罗刹鸟有关,亦或是和念魔有关?
临安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城,河道密布,大大小小的客船、渔船、货船日夜不绝。报时的人从城郊的山上下来,手打铁板儿沿街报晓:“天色晴明。”
惊乌阁在城西清河坊,崇光寺在城东,她们跨越了御街和许多桥梁才到达崇光寺。
崇光寺是临安最兴盛的寺庙,一大早,已经有人来上香还愿。
寺庙里古木参天,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带。
丹若对罗桑道:“崇光寺的香火不错嘛。”
罗桑道:“是啊,连皇城的祭祀都由它来主持,听说前不久皇上还新封了一个崇光寺的紫袍法师。”
正殿前正燃烧着金银箔香,闪烁着光芒,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丹若发现一抹熟悉的身影,便对身旁的罗桑道:“桑桑,快看那个是不是昨天在阿香店里见到的白薇小娘子。”
白薇正在上香,很虔诚的样子。
罗桑已经朝着白薇走过去,白薇的身旁还有几个要好的姐妹。
她一抬头,看到丹若和罗桑,惊喜道:“是你们,好巧啊。”
“我们是来买过荷花节用的灯烛的,你呢,这么早来上香啊?”
白薇垂下头,嘴边漾起一丝浅笑:“马上到婚期了,我便央她们和我一起来祈福。”
丹若眨眨眼:“哦,那就提前祝贺你和你的小郎君幸福美满喽。”
白薇面庞红润,含笑点头,目光里满是一个新娘子的期许。
丹若问罗桑:“临安的小娘子都有婚前祈福的习俗吗?”
罗桑耸耸肩:“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也没结过婚,不过大概是吧,经常碰到小娘子来上香。”
告别白薇她们后,两人往崇光寺广场的香市走去,路上经过一片空地,空地上有古银杏树,树下有一个讲台,周围围满了临安城的百姓。
丹若好奇道:“那里在干什么,我们过去看看。”
高台上,一个紫袍高僧正在讲经:“世间凡事大小,皆由心造。若见为大,则芥子须弥矣;若见为小,则黄龙蝘蜓矣。佛于此只不动念,则景界俱空,大小尽化,蕉鹿庄蝶,一听其自为变幻,于我空相,则亦何有?”
紫袍高僧的的眼窝很深,眸中折射出智慧的光芒,眉心有一粒朱砂,看起来像是来自西域诸国。
周围的百姓都在认真地听紫袍高僧讲经,他讲几句就会停下来,鼓励台下的听众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耐心为大家解答,很是慈祥和蔼的样子。
周围的百姓纷纷称赞:“穆善法师可真是一位德行昭昭的高僧,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我们一家人常来听法师讲经。”
“城东郊外的义庄就是法师集资修建的。”
“凤凰山下新修的书院也是法师的主意。”
“法师慈悲为怀,宽容大度。”
……
周围的百姓对穆善法师赞口不绝,法师却像没有听见一样,依旧谦逊从容。
丹若凝视着台上的紫袍高僧,感叹道:“这位法师可真是德高望重啊。”
罗桑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这位穆善法师就是那皇帝小儿近日亲赐紫袍的高僧。”
“难怪呢这么多人听他讲经,桑桑你信佛吗?”
罗桑打量着台上的紫袍高僧,摇摇头:“佛教是挺智慧的,但我不信佛。你呢?”
“我也不信。”
“那你信什么?”
“我信事在人为。对我来说,每天努力一点点,我就能保护我想保护的人了。”
“所以你每天起的那么早练剑啊?惊乌阁发奋图强第一人!”
丹若一把拉过罗桑:“走走走,我们又听不懂佛经,去那边的广场买灯烛去。”
……
崇光寺的南广场平日出售一些灯烛香品、文玩古籍、名家墨宝等,临近荷花节,卖荷花灯的自然多了起来。
荷花灯颇为精巧,花瓣色泽鲜艳、晕染自然,小巧的叶子可以随意弯折。等到荷花节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上许多盏荷花灯,象征和和美美;辞汐湖上也放荷灯,举办赏荷宴。
罗桑举起一盏荷花灯道:“这个等到用的时候点上火折子就亮了。”
丹若想起在夜摩天森林里碰到的那一队摇曳的狐火,突发奇想:“要是不用普通的火,而用狐火,荷花灯就能一直亮下去,昼夜不息。”
罗桑拧眉沉思:“整个临安城我只认识阿香这一个道行高的狐狸,从哪里找狐火呢?”
丹若弹了一下罗桑的脑门:“我就瞎说的,你还当真了?”
丹若和罗桑挑好了荷花灯的式样,确定好数量,让人送到惊乌阁。
***
刚出了崇光寺大门,这一带是城东的常庆坊。丹若她们沿着中山中路走,一路也有许多小玩意儿。
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群小孩子,沿路唱着:“红衣鬼,风声木;赤流沙,怨灵渡……”
丹若竖起耳朵来听,慢慢瞪大了眼睛,她问罗桑:“桑桑,你有没有听见他们唱的是什么?”
罗桑仔细听了听:“好像是什么‘红衣鬼’?”
看来自己没有听错,丹若拧眉,红衣鬼,风声木?这歌谣里唱的莫非就是她在夜摩天遇到的鬼兄?
罗桑继续道:“九幽血狱是六界中阴气最重的地方,连厉鬼恶灵都不愿意待的地狱,有不少厉鬼在赤流沙中灰飞烟灭。而九幽血狱的司狱长更是比阎王还厉害的角色,他带领九千名红衣鬼掌管九幽血狱,说是管理,其实是镇压幽都的恶鬼。”
听到这,丹若突然有种熟悉的感觉:“九幽血狱司狱长叫什么?”
罗桑想了一会儿:“幽都红衣鬼,符殊。好像是这个?”
符殊?!丹若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不是鬼兄的名字么?
她的脑中立刻浮现出一身红衣,冷艳诡异,从古塔黑暗中走出来的那人。
看来鬼兄说的都是真的,他在幽都当真是看监狱的,只不过不是一般的监狱,是九幽血狱……
罗桑的手在她眼前一晃:“喂,想什么呢?”
丹若回过神来:“没事,走吧。”
走了没多久,光线突然一暗,似乎是浮云蔽白日。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片血红色,汇聚成圆月的轮廓。
丹若惊道:“是血月之象!”
丹若拉上罗桑提着剑冲向血月出现的地方。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看得到头顶那诡异的血月。
可她们跑过去的时候,血月之象已经散去了。
丹若观察四周,发现这里还是城东的常庆坊,她们面前有一座民宅。
这民宅的大门上挂着红布和红绸,一左一右分别贴着大大的“囍”字,悬挂着大红灯笼,门口还残留着放完的鞭炮的红色碎屑,看起来像是刚办完喜事。奇怪的是,大宅的大门紧紧闭着,三层台阶上飘满了黄色的纸钱,与满目的红色十分违和。
丹若和罗桑对视一眼:“进去看看?”
“稳妥起见,施个隐身符吧。”
“好,我们小心一点。”
她们俩各施了一道隐身符,悄无声息地打开了紧闭的大门,溜了进去。
庭院里到处贴着崭新的“囍”字,却透着一股阴气。突然一阵风吹来,将它们一张一张吹到地上。
丹若觉得不对劲,她传音给罗桑:“桑桑,我们去婚房看看。”
临安城的民居一般是前堂后室的院落式布局,婚房一般在□□。
两人穿过院子,找到主屋,看到门上贴着“福禄寿喜”的对联和麒麟送子的门画,却听到里面有老人凄厉的哭号声。
屋内布置的很喜庆,桌布、床幔、窗帘都是红色的。桌子上摆放着燃烧一半的香烛,发出很好闻的味道,但是细细闻着,却能嗅到空气中一股淡淡的血腥味。
老妇人摇着地上的儿子,哭的声嘶力竭:“儿啊,你快醒醒,你可千万别吓娘……”老妇人的儿子应当是新郎,还穿着喜服,瘫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瞳孔放大,眼神中透露出极端的惊恐。
老汉双目通红,却还保持着一丝冷静,吩咐吓得瑟瑟发抖的丫鬟:“快,快去请大夫。”
丫鬟从地上爬起来,慌忙跑出去请大夫。
老汉又叫住她:“等等,走小门出去。此事不许声张,谁也不许说,听见没有?”
丹若对罗桑道:“桑桑,你看看这新郎是怎么回事,我去里屋转一圈。”
“好,你小心一点。”
丹若绕过黄杨木屏风,一张楠木的雕花大床映入眼帘,床的周围由厚厚的大红帷幔覆盖,地上铺着红毯,散落着红枣花生桂圆。
丹若四处观察着,没有发现其他人,她慢慢靠近雕刻着龙凤呈祥图案的喜床,揭开了红色的帷幔,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纵使丹若的心理素质再好,也不禁被吓了一大跳。
床上躺着一个女人。她穿着红嫁衣,身体已然僵硬,长长的头发散开来遮住脸。
丹若伸出手,拨开女人的头发,再次吓了一跳——只见新娘的眼珠子被什么生生挖去,脸上只剩下两个血窟窿,鲜血顺着眼角流下来,已经凝固了,形成一道可怖的血痕。
她后退一步,不忍心再看这个凄惨死去的新嫁娘。
就在这时,丹若听到外面的动静,原来罗桑已经将那新郎唤醒了。
由于她们还施着隐身符,所以静观其变,没有现身询问情况。
老妇人看着醒过来的儿子,颤抖着抓着他的手:“儿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郎恢复了一些神智,嘴唇干裂,一直重复道:“鬼啊,有鬼,救命!”
老汉按着自己的胸口,勉强喘上一口气道:“你媳妇,你媳妇是怎么死的?”
新郎仿佛受了什么刺激,只是重复着:“鬼啊,有鬼,救命! ”
老妇人喃喃道:“莫非,莫非那传言是真的?鬼门开了,罗刹鸟来索命了!”
“什么传言?”
“凤凰山下丰乐坊的富户风光嫁女,谁料他的女儿暴毙在新婚当晚,眼珠被挖去,人们都说是鬼门未关,罗刹鸟来索命了;还有太平坊的新娘也是同样的死法,据说提刑司来了也查不清死因,成了无头案。原本我还不相信,谁料我儿媳也遭此横祸,真是造孽啊……”老妇人话没说完就晕了过去。
那老汉显然极其注重名誉,吩咐家中的其他人:“不能报案,这样的事怎么好让外人知道,对外就说是新娘身染恶疾而死,请穆善法师来超度吧,别让恶鬼缠上我儿。”
丹若传音给罗桑:“桑桑,走,去里屋。”
罗桑在里屋的地上细细查看,忽然道:“快看,这是什么?”她从地上捻起一根灰黑色的羽毛。
丹若把那根羽毛放在光线下打量:“难道真是罗刹鸟?”
“收好带回去吧。”
她们一起走近那个死去的新娘,查看她身上的伤口。新娘的面部一片血肉模糊,眼窝内的组织向内塌陷。
丹若快速检查新娘的全身上下:“除了被挖去的眼珠,她的身上再无其他伤口。”
罗桑疑惑道:“她是剧痛昏死过去的?”
丹若不忍再看这里的惨状,将头扭到一边:“也许是看到什么东西,被活活吓死的。”
罗桑也不想再待下去:“我们先回惊乌阁吧,让阁主看看那根羽毛。”
出了这所民宅,丹若和罗桑的心情都很沉重,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
那凄惨死去的新娘,是否和幽都罗刹鸟有关,亦或是和念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