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毗邻京都临安,人口密集,街道繁华,再加上这一带有许多木制建筑,故而防火之制十分完善。
季徒老翁晚年喜好清静,所以季家南留庄落址偏远了一点儿,并不处在闹市区。
可即便如此,余杭每隔五条街道便有一处积水池,江南多烟雨,如若发生火情,总是来的及补救的。更何况,南留庄三面环水,背面一道继丰河,哪里是容易走火的地方?
可谁能想得到,季家上上下下一百二十八口,竟然就这样一夜之间被烧了个干净。
余杭的知府老爷也算和季徒有几分交情,知道出了这样的事,专程从菩提寺请来了一班超度的和尚,围着南留庄的残垣断壁诵了三天三夜的经。
官府的人在季家正门前围起一道屏障。可实际上,除了正门和前苑的几座耳房,南留庄乌烟瘴气,基本上被烧得不剩什么了。
人群围在正门前,议论纷纷。
“季家如此高门大户,竟然说没就没了?”
“可不是吗,南留庄那么大的园子,还靠着继丰河,居然烧得只剩一个大门了!我听隔壁的二福说,那晚他正好起夜,看着那火突然就烧了起来。他和众人一起帮着灭火,谁知道那火就像是不怕水的,一桶桶水浇上去,火势不退反进,看上去更凶猛了!”
“你说火不怕水?这么邪乎,你当是油锅里燃的火呢!南留庄一向戒备森严,外人免入。难不成还有人往院子里泼了油不成?”
“谁知道呢?听说季府的嫡孙儿,就是那个很俊的小公子正好回府,阴差阳错,也没能逃过一劫。真是可惜啊!”
“什么?那个小公子也……唉,那么俊的人也说没就没了,我的女儿可一直都很喜欢他的。”
“你还妄想,和他结亲的陆家往后可就不好办了……”
这时,几个官兵不耐烦地操着长矛,将聚成一窝蜂的人群驱散开来。
“走走走,都别看了!”
官府的架势一向威严,没有谁敢自讨没趣,大家纷纷散了。
远处的知府站在轿辇前,双手拢着袖子,疲惫地转了转脖颈。
他也知道这场大火有些古怪,不合常理,却也没有合适的解释。季家富甲一方,是当地的高门大户,家主季徒又曾是武林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眼下若是对此事大举调查,不仅余杭会闹得人心惶惶,恐怕还会牵扯到什么江湖势力。他劳心费力不说,可能还要搭上身家性命。
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余杭知府,一把年纪,俸禄微薄,还有一家老小等着他养家糊口,又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
……
陆觉坐在书房里,左手不停地转动着两只兽纹玉团,面色凝重。
陆夫人端着茶盘走进来,轻手轻脚地放在屏风外的案几上。像从前一样,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个人。他不知道,他在沉思的时候有种和平时不一样的气质,不是什么温润如玉淡然如竹,反而有些清冷整肃。他皱眉的时候,眼眸中还有少许未褪去的戾气。
她很喜欢,也很心疼。
这些年,他带她游历四方,对外隐瞒她的身世,护她周全。夫妻三十载,自己却只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如今发生了这些变故,他比自己还要操劳。
忽然有个清朗的声音说道,“翎儿,怎么不过来?”
陆觉这时才发现她,手中转着的玉团不觉地停了。
陆夫人走到书桌前,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陆觉伸手拉住她,又覆上她的手背,从容地说道,“你不必忧心。季家遭此横祸,我必定要去余杭吊唁一番。就是堇儿——她还是个孩子,外面风言风语甚多,不如带她出去避避风头?”
陆夫人点点头,“去徽州吧,老宅子清静,也没什么人。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叨扰四哥了。”
“好。”
……
这几日,听鹂馆的先生不讲故事了,换了几个唱曲儿的教坊姑娘来撑台面。
陆堇抒也不像平时那样坐在一楼,而在二楼择了处位置吃茶。
坊间传言她多少有些耳闻。
陆家的姑娘还没来得及嫁出去,未婚夫家里就出事了,而且全家人无一幸免。这要是搁在过去,女子得为夫君守节,以表忠贞。前朝时战乱缺丁,国家为此鼓励孀寡妇人再嫁,以兴人口,相关法度也沿袭至今。
如今,像她这般已有婚约却还未定亲的女儿家,想要嫁给谁,都是再不过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女子克夫、苦命之相的传言在民间倒是十分盛行,尤其是保守人家,很信这个。
陆堇抒倒不是在意这些。她是名满天下大文豪陆觉的女儿,见过不少世面,一点流言蜚语尚不会入眼。只不过父亲半年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她定下这门亲事,如今却是难收场了。
季家那么多人,老阿翁、湉儿,还有那未曾谋面的少年……一瞬间全都消失了。
在听鹂馆待了半日,台上咿咿呀呀的,陆堇抒觉得实在无趣,便留下碎银子离开了。
……
陆觉夫妇要留在抚州打点,就让兄妹俩携两个小厮先去了徽州。
临行之前,陆堇抒坐在屋里收拾行李,起身时却无意看见枕边露出的一角雕兽木匣。她想了想,将匣子抽出来,压在了包裹的最底层。
徽州古雅风情,沿街高墙黛瓦,一路水畔人家,没有过分的喧闹。
老宅子在河畔一处僻静的地方,与抚州陆家一样,修饰得简易古朴,并不起眼。这徽州老宅是当年陆觉夫妇成亲那会儿的居处,那时的陆觉还不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他就是在这一方小院子里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作。
两个小厮将老宅子收拾了一番,又把兄妹二人的行李搬进去安置。
约莫半日后,一切打点妥当,陆堇抒拉着陆玉堂去了当地最负盛名的栖庭茶馆吃茶,两个小厮则到书市上去为他们采办一些新出的时策和字画。
徽州路郊,偶有小风。
人来人往的栖庭茶馆迎来最繁忙的午后,小二的吆喝声在楼梯间此起彼伏,一如街市上叫卖的小贩。
门口徐徐走进一个素衣少女,正掐着算盘的掌柜一怔,面前恍如一阵清风花雨拂过。女孩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眉目清雅的年轻人,两人看上去相差了一些年纪,眉眼却十分相似。
“两位客官请楼上坐,这下面怕是没有位置了。”抱着酒坛子的小二哥笑得眉眼弯弯,为他们引了路。
楼上也几乎是座无虚席,小二哥尴尬地笑了笑,“二位客官可介意拼个桌?”
本就是陆堇抒要拉着陆玉堂来,她瞅了一眼旁边的哥哥,嘴角立刻弯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陆玉堂随了陆觉喜欢清静,而陆堇抒却正好相反。她平日里爱去茶楼书铺,观览集会,尤其喜欢去抚州听鹂馆听评书话本。
陆玉堂最是疼爱他这个妹妹,只好无奈道,“随你吧。”
小二哥把他们引到一处临窗的位置上,那桌旁坐了个穿着深蓝色长身襕衫的青年,侧身对着他们,正探起袖子喝茶。
小二哥连忙跑过去,躬着身子对青年说了几句话,青年侧过头,朝这边看过来。
他生着极为清俊好看的一张脸,眉眼间若有若无的深沉,双眸幽邃清澈,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那一抹浅淡的乌蓝。
陆堇抒一怔,是他?
青年看见了他们,竟然起身走了过来。
他淡淡一笑,说道,“陆公子,许久不见了。”
陆玉堂也和气地说道:“今日这般凑巧,顾先生别来无恙。”
他们认识?陆堇抒有些奇怪,却被哥哥一把提溜到了身旁。
“这是舍妹堇抒。”
她望着青年的神色,不知为何,自己又添了一句,“不是锦书难托的锦书,是堇色的堇,抒怀的抒。”
青年幽深的瞳眸掩藏着一抹乌蓝,正对上她清灵的目光。
这两双眼睛生得绝世,却全然不同。一个深邃幽远,带着一剑封喉的锋芒;另一个明澈清灵,似乎能将冰山化作绕指柔。二人目光交接之处,仿佛有无形的火光焦灼。
“在下顾沉嘉,是桐城的茶商。徽茶天下闻名,近日特意来此地筹货。”青年微微一笑,“陆姑娘有一个好名字。”
陆玉堂扯了扯嘴角,“舍妹年纪小,让顾先生见笑了。”
三人走到窗边坐下,小二哥热情地为他们满上了茶。
陆玉堂开口道:“半年前家父寿宴,多亏了先生请人来打点。清茗坊的茶叶乃茶中上品,宾客们都赞不绝口。”
顾沉嘉转了转手中的釉色茶杯,淡淡道,“陆公子客气了,我接管家中的生意不久,不怎么通晓其中的门道。能为陆老先生效劳,是顾某的荣幸。”
陆玉堂年纪比顾沉嘉略大一些,但为了表示对一家之主的尊敬,叫顾沉嘉一声先生。他其实并不十分清楚顾沉嘉的底细。在他的印象里,父亲确实与桐城清茗坊的主人有几分来往,只是近年来少了很多。顾沉嘉是清茗坊的新主人,倒是千真万确。
陆堇抒看着顾沉嘉,想起先前在抚州月渡桥上遇见他,原来是为了父亲的寿宴。
“不知二位来徽州可是有什么事?清茗坊在此地筹货,我会停留些时日,不知能否帮上忙。”顾沉嘉的手指轻轻扣在杯壁上,不动声色地说道。
陆玉堂礼貌地回答,“只是带舍妹来徽州游玩,不敢劳烦先生。”
季徒老翁晚年喜好清静,所以季家南留庄落址偏远了一点儿,并不处在闹市区。
可即便如此,余杭每隔五条街道便有一处积水池,江南多烟雨,如若发生火情,总是来的及补救的。更何况,南留庄三面环水,背面一道继丰河,哪里是容易走火的地方?
可谁能想得到,季家上上下下一百二十八口,竟然就这样一夜之间被烧了个干净。
余杭的知府老爷也算和季徒有几分交情,知道出了这样的事,专程从菩提寺请来了一班超度的和尚,围着南留庄的残垣断壁诵了三天三夜的经。
官府的人在季家正门前围起一道屏障。可实际上,除了正门和前苑的几座耳房,南留庄乌烟瘴气,基本上被烧得不剩什么了。
人群围在正门前,议论纷纷。
“季家如此高门大户,竟然说没就没了?”
“可不是吗,南留庄那么大的园子,还靠着继丰河,居然烧得只剩一个大门了!我听隔壁的二福说,那晚他正好起夜,看着那火突然就烧了起来。他和众人一起帮着灭火,谁知道那火就像是不怕水的,一桶桶水浇上去,火势不退反进,看上去更凶猛了!”
“你说火不怕水?这么邪乎,你当是油锅里燃的火呢!南留庄一向戒备森严,外人免入。难不成还有人往院子里泼了油不成?”
“谁知道呢?听说季府的嫡孙儿,就是那个很俊的小公子正好回府,阴差阳错,也没能逃过一劫。真是可惜啊!”
“什么?那个小公子也……唉,那么俊的人也说没就没了,我的女儿可一直都很喜欢他的。”
“你还妄想,和他结亲的陆家往后可就不好办了……”
这时,几个官兵不耐烦地操着长矛,将聚成一窝蜂的人群驱散开来。
“走走走,都别看了!”
官府的架势一向威严,没有谁敢自讨没趣,大家纷纷散了。
远处的知府站在轿辇前,双手拢着袖子,疲惫地转了转脖颈。
他也知道这场大火有些古怪,不合常理,却也没有合适的解释。季家富甲一方,是当地的高门大户,家主季徒又曾是武林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眼下若是对此事大举调查,不仅余杭会闹得人心惶惶,恐怕还会牵扯到什么江湖势力。他劳心费力不说,可能还要搭上身家性命。
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余杭知府,一把年纪,俸禄微薄,还有一家老小等着他养家糊口,又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
……
陆觉坐在书房里,左手不停地转动着两只兽纹玉团,面色凝重。
陆夫人端着茶盘走进来,轻手轻脚地放在屏风外的案几上。像从前一样,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个人。他不知道,他在沉思的时候有种和平时不一样的气质,不是什么温润如玉淡然如竹,反而有些清冷整肃。他皱眉的时候,眼眸中还有少许未褪去的戾气。
她很喜欢,也很心疼。
这些年,他带她游历四方,对外隐瞒她的身世,护她周全。夫妻三十载,自己却只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如今发生了这些变故,他比自己还要操劳。
忽然有个清朗的声音说道,“翎儿,怎么不过来?”
陆觉这时才发现她,手中转着的玉团不觉地停了。
陆夫人走到书桌前,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陆觉伸手拉住她,又覆上她的手背,从容地说道,“你不必忧心。季家遭此横祸,我必定要去余杭吊唁一番。就是堇儿——她还是个孩子,外面风言风语甚多,不如带她出去避避风头?”
陆夫人点点头,“去徽州吧,老宅子清静,也没什么人。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叨扰四哥了。”
“好。”
……
这几日,听鹂馆的先生不讲故事了,换了几个唱曲儿的教坊姑娘来撑台面。
陆堇抒也不像平时那样坐在一楼,而在二楼择了处位置吃茶。
坊间传言她多少有些耳闻。
陆家的姑娘还没来得及嫁出去,未婚夫家里就出事了,而且全家人无一幸免。这要是搁在过去,女子得为夫君守节,以表忠贞。前朝时战乱缺丁,国家为此鼓励孀寡妇人再嫁,以兴人口,相关法度也沿袭至今。
如今,像她这般已有婚约却还未定亲的女儿家,想要嫁给谁,都是再不过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女子克夫、苦命之相的传言在民间倒是十分盛行,尤其是保守人家,很信这个。
陆堇抒倒不是在意这些。她是名满天下大文豪陆觉的女儿,见过不少世面,一点流言蜚语尚不会入眼。只不过父亲半年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她定下这门亲事,如今却是难收场了。
季家那么多人,老阿翁、湉儿,还有那未曾谋面的少年……一瞬间全都消失了。
在听鹂馆待了半日,台上咿咿呀呀的,陆堇抒觉得实在无趣,便留下碎银子离开了。
……
陆觉夫妇要留在抚州打点,就让兄妹俩携两个小厮先去了徽州。
临行之前,陆堇抒坐在屋里收拾行李,起身时却无意看见枕边露出的一角雕兽木匣。她想了想,将匣子抽出来,压在了包裹的最底层。
徽州古雅风情,沿街高墙黛瓦,一路水畔人家,没有过分的喧闹。
老宅子在河畔一处僻静的地方,与抚州陆家一样,修饰得简易古朴,并不起眼。这徽州老宅是当年陆觉夫妇成亲那会儿的居处,那时的陆觉还不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他就是在这一方小院子里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作。
两个小厮将老宅子收拾了一番,又把兄妹二人的行李搬进去安置。
约莫半日后,一切打点妥当,陆堇抒拉着陆玉堂去了当地最负盛名的栖庭茶馆吃茶,两个小厮则到书市上去为他们采办一些新出的时策和字画。
徽州路郊,偶有小风。
人来人往的栖庭茶馆迎来最繁忙的午后,小二的吆喝声在楼梯间此起彼伏,一如街市上叫卖的小贩。
门口徐徐走进一个素衣少女,正掐着算盘的掌柜一怔,面前恍如一阵清风花雨拂过。女孩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眉目清雅的年轻人,两人看上去相差了一些年纪,眉眼却十分相似。
“两位客官请楼上坐,这下面怕是没有位置了。”抱着酒坛子的小二哥笑得眉眼弯弯,为他们引了路。
楼上也几乎是座无虚席,小二哥尴尬地笑了笑,“二位客官可介意拼个桌?”
本就是陆堇抒要拉着陆玉堂来,她瞅了一眼旁边的哥哥,嘴角立刻弯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陆玉堂随了陆觉喜欢清静,而陆堇抒却正好相反。她平日里爱去茶楼书铺,观览集会,尤其喜欢去抚州听鹂馆听评书话本。
陆玉堂最是疼爱他这个妹妹,只好无奈道,“随你吧。”
小二哥把他们引到一处临窗的位置上,那桌旁坐了个穿着深蓝色长身襕衫的青年,侧身对着他们,正探起袖子喝茶。
小二哥连忙跑过去,躬着身子对青年说了几句话,青年侧过头,朝这边看过来。
他生着极为清俊好看的一张脸,眉眼间若有若无的深沉,双眸幽邃清澈,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那一抹浅淡的乌蓝。
陆堇抒一怔,是他?
青年看见了他们,竟然起身走了过来。
他淡淡一笑,说道,“陆公子,许久不见了。”
陆玉堂也和气地说道:“今日这般凑巧,顾先生别来无恙。”
他们认识?陆堇抒有些奇怪,却被哥哥一把提溜到了身旁。
“这是舍妹堇抒。”
她望着青年的神色,不知为何,自己又添了一句,“不是锦书难托的锦书,是堇色的堇,抒怀的抒。”
青年幽深的瞳眸掩藏着一抹乌蓝,正对上她清灵的目光。
这两双眼睛生得绝世,却全然不同。一个深邃幽远,带着一剑封喉的锋芒;另一个明澈清灵,似乎能将冰山化作绕指柔。二人目光交接之处,仿佛有无形的火光焦灼。
“在下顾沉嘉,是桐城的茶商。徽茶天下闻名,近日特意来此地筹货。”青年微微一笑,“陆姑娘有一个好名字。”
陆玉堂扯了扯嘴角,“舍妹年纪小,让顾先生见笑了。”
三人走到窗边坐下,小二哥热情地为他们满上了茶。
陆玉堂开口道:“半年前家父寿宴,多亏了先生请人来打点。清茗坊的茶叶乃茶中上品,宾客们都赞不绝口。”
顾沉嘉转了转手中的釉色茶杯,淡淡道,“陆公子客气了,我接管家中的生意不久,不怎么通晓其中的门道。能为陆老先生效劳,是顾某的荣幸。”
陆玉堂年纪比顾沉嘉略大一些,但为了表示对一家之主的尊敬,叫顾沉嘉一声先生。他其实并不十分清楚顾沉嘉的底细。在他的印象里,父亲确实与桐城清茗坊的主人有几分来往,只是近年来少了很多。顾沉嘉是清茗坊的新主人,倒是千真万确。
陆堇抒看着顾沉嘉,想起先前在抚州月渡桥上遇见他,原来是为了父亲的寿宴。
“不知二位来徽州可是有什么事?清茗坊在此地筹货,我会停留些时日,不知能否帮上忙。”顾沉嘉的手指轻轻扣在杯壁上,不动声色地说道。
陆玉堂礼貌地回答,“只是带舍妹来徽州游玩,不敢劳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