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堂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但转瞬即逝。
顾沉嘉刚刚才与他们辞别,若想对他们下手,无须费这么大的周折,反而会引人怀疑。更何况陆家在明,对方在暗,却没有轻举妄动,他们的目标应该不是陆家……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陆玉堂落下沉沉的目光,牵着陆堇抒进屋。
桐城清茗坊恐怕不单单是经营茶叶生意的商家,背后不知道有怎样可以倚仗的势力。这顾沉嘉果然不简单,能做到如此年轻便上位,必定立敌颇多。
两个小厮早已在屋内整理好书本,见到兄妹二人进来,告过礼便退出去了。
陆玉堂拾起一本时策,转身递给陆堇抒,“小堇,这两天先不要出门了,在家看看书,清闲也好。”
陆堇抒伸手接过来,小手轻抚着蓝色的封皮,定定看了半晌,才走到后堂去。
夜半的时候,陆玉堂忽然想到什么,起身披了件衣服走到窗前。后堂厢房的灯早熄了,夜里万籁俱寂,只听见草丛里声声虫鸣。
他走到桌案前坐下,修长的手执起一支软毫毛笔,匆匆写着什么。
天明的时候,陆玉堂将一纸信笺交给小厮,叮嘱道:“将信送回抚州,切记,一定要让父亲亲自过目。”
九月秋凉,晨起后院子里仍然安静,陆堇抒猫在树下看书,水绿色的衣裙铺在地上,双眼泛着微光,倒更像个孩子了。
陆玉堂思索一夜,还是写信询问父亲的意思。眼下朝堂江湖已融成两股暗流,该如何斟酌,不是他可以拿捏的。如果连陆家都已经被盯上,那这张大网瞧上的便不知是怎样一条大鱼了。
陆堇抒在家中闷了几日,这天早上去找陆玉堂打叶子牌,却在房中扑了个空。
随行的小厮才从外面回来,见到陆堇抒,便恭敬地说道:“姑娘,公子一大早便出去了,说有要事,让您不必挂心。”
“你可知道,哥哥去哪里了?”
陆玉堂不会是不告而别的人,他这般着急,都来不及和她说,或许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小的不清楚,公子并没有细说。不过看公子的行径,好像是往西边去了。”
西边正是徽州城最繁华的一带,他们几日前去的栖庭茶馆就在那里,这不由得让陆堇抒想起了一个人。
她吩咐小厮关上家门,便匆匆出去了。
院内,小厮不声不响地走进陆堇抒的房间,抬眼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墙角的多宝盒上。
他伸手进去探了探,灵敏地摸到一个物什,立即抽了出来。
只是一柄普通的折扇,除却样子做的好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想了想,将扇子揣入怀中,抹去入侵的痕迹,静悄悄地从后门退了出去。
徽州城今日不同寻常地热闹,街巷里到处是涌动的人潮,勾栏店肆前挂了许多彩饰装点,商品陈列,可谓琳琅满目。
陆堇抒一路询问了几个相熟的店家,经过一家酒楼时,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忽然叫住她:“陆丫头!”
陆堇抒侧头望过去,看见一个陌生的面容正满脸笑意地迎过来,她拉着陆堇抒的手,说道:“这么多年不见,可还记得我刘婆?”
这么多年不见,自然是不记得了。估计是小时候见过几面,父亲的熟人那么多,她哪里想的起来这个刘婆。
陆堇抒只好客套了几句,刘婆笑意盈盈,从身后取来一张折子,“这是你哥哥在我这里寄存的东西,还给你留了一封信。他一大早就过来了,我看你这么火急火燎的,他可是没有告诉你?”
陆堇抒拆开手里的折子,上面却只写了些无关紧要的话,文末留字:平安勿念。
这就更奇怪了。
陆玉堂一贯的作派并非如此,这些消息左右暗示她宽心勿念,反而不妙。
来不及细想,陆堇抒和刘婆告了辞,拿起折子正要出去,忽然看见门外一道颀长的身影。
俊颜清雅依旧,微动的眸光如风华流转,一袭湖青色长袍透出几分矜贵,正是几日前相逢的顾沉嘉。
天气分明是阴凉的,低沉的声音却格外温醇,带着如玉的清朗,“陆姑娘。”
幽深的瞳眸下掩映一抹乌蓝,影影绰绰,他的眸光却清亮得出奇。
顾沉嘉身后跟上来一个白皙俊秀的少年,子纹黑衣束身,年轻的面庞微绷,显得颇为干练。
少年抱拳一礼,顾沉嘉尽是悠悠的神色,随口说道,“这是司罗,我的侍从。”
陆堇抒抬起头看着眼前的两个人。他们身量高出她许多,又带着男儿与生俱来的刚强之势,若非被温润风华的气质遮盖一截,很让人把控不了场面。
她的眸光却不曾避闪,口气略有些冷淡,“顾先生,别来无恙。”
话语中有明昧的质问,听得出来,陆堇抒的语气有些重。
顾沉嘉似乎并未在意,眸光流转,轻笑道:“今日是徽州城一年一度的侬山茶会,清茗坊恰在受邀之列,陆姑娘不去瞧瞧?”
陆堇抒不置可否,灵动的眼瞳愈发深楚,“顾先生,灵猴可是捉到猎物了?”
顾沉嘉眯了眯眼。不愧是陆觉的女儿,任她年少,任她心思纯粹,最后还是猜到了。
“陆姑娘若是去茶会上瞧瞧,还会有什么不知晓的?”他漫了一眼,说得云淡风轻。
她的心陡然一沉。
顾沉嘉没有否认,哥哥的古怪举动应该也与他脱不了关系。更何况顾沉嘉不是个简单的人,这茶会,势必要去一趟。
侬山茶会是徽州茶商的盛典,自前朝流传下来,迄今已有百余年。
茶会以徽茶观览和品鉴为主,茶商云集,兼有其它地方名品摆陈。近年来茶会日益兴盛,茶花集叶、茶杯古玩、茶题字画也一并红火起来,茶会时人潮如海,犹至年关,可谓万人空巷。
他们本来并排走在一起,不知是不是因为步量的差异,陆堇抒微微偏在了顾沉嘉的身后。
他似乎不以为意,却将步伐放缓了不少。或许因为顾忌,她不动声色避到一旁,渐渐拉开了两人的距离。
司罗不声不响跟在最后,不见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却有一种难得的沉静。
沿街一路车水马龙,两侧林立的商铺前,商贩纷纷跟风摆满了茶品,五色石修砌的火炉上沸水翻腾,一旁的白玉瓷盘里盛放新鲜嫩绿的茶叶,来往于各色茶展的看客访友皆大饱眼福。
清茗坊的会馆前临着一道繁华的长街,各式店铺鳞次栉比,满街可闻小贩高高低低的叫卖声。
“刚出笼的梨花糕,酥香软糯,甜而不腻,公子,姑娘,看看吧!”
他们正好经过一个小吃摊前,年迈的大爷中气十足,热情招呼着,陆堇抒大概因为揣着心事,头都没抬,顾沉嘉却停下了脚步,温声道:“梨花糕名满江南,陆姑娘不妨尝尝?”
她这才抬起头,回神看了一眼小摊。
竹编的蒸笼架在推车上,小巧玲珑,吞吐着腾腾热气。刚蒸熟的梨花糕置在一旁的盘子里,八枚釉绿色的小方包幼嫩别致,宛如精美的雕琢。
司罗闷着声过去买了一份,交到顾沉嘉手上。
他伸手递给她,“尝尝吧,若是吃不惯,还有司罗。”
陆堇抒怔了怔。此刻的顾沉嘉温言细语,仿佛片刻之前的裹挟是另一个人所为。这个人有时候深不可测,有时却又温和近人,他的假象……真是难以捉摸。
“谢谢先生。”东西都送到了手上,陆堇抒便接了过来。梨花糕清香扑鼻,混入了梨花和时令的茶叶的味道,如雪后逢春,滋味甘醇沁脾。
酥软的口感极佳,陆堇抒小口轻咬,梨花糕的香气清甜四溢,如饮甘美的醴泉,诱得她忍不住又咬了一口。
顾沉嘉看着她吃梨花糕的样子,深远的眸光渐渐收敛。他们见过三次面,两次他都在请她吃东西,而每次……她都吃得很香。
大概真的是个孩子吧。单纯而不失聪明的孩子。
不知不觉,手里的重量轻了许多,陆堇抒看着空空如也的梨花糕包纸,有些不好意思。
顾沉嘉看了出来,轻轻一笑,“看来这糕点很合陆姑娘的胃口,上次在栖庭茶馆不知姑娘喜好,恐有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陆堇抒卷起包纸说道:“先生客气了,本是您大方作东,我又岂有挑拣之理?”能让别人对着一个小丫头片子恭言顺语的,不外乎是身家背景,权势财利。可即便她的父亲是大文豪陆觉,顾沉嘉乃一家之主,无须对一个小丫头这般客套。
二人说话间,已经到了清茗坊的会馆前。守在馆门口的几个小厮看见来人是顾沉嘉,齐齐半跪下身子,恭敬地叫道:“坊主。”
此处人流混杂,顾沉嘉大概不想招来太多眼睛,对他们打了个手势,领着陆堇抒拐进了一条小巷。
那里只有一扇不起眼的窄门,四四方方的门框略显陈旧,没有什么修饰。
司罗上前摸索了一会儿,手指快速地勾动,陆堇抒还未看清楚,门便轻轻开了。
从窄门入,转过一道回廊,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碧色的莲池,深秋时节,莲花早已凋谢,只露出田田莲叶的尾尖来。池中假山层叠,碎石雕琢巧夺天工,高高低低的廊桥穿绕其间,铺陈各色花草作衬,俨然一座精美雅致的私家别业。
三三两两的仆侍穿梭其间,四处奔忙中不见慌乱,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沿路数百张红布方桌摆放整齐,陈列各式上等茶品,一旁甚至还有相关的来龙概述。
陆堇抒有些怔忡地停下脚步。她没想到,顾沉嘉是真的带她来看茶会。
“顾先生……”
顾沉嘉转过身,湖青色的长袍温润中透出不凡的贵气,映得一旁的湖光山水都失了颜色。
他微微低头,轻声道。
“嗯?”
顾沉嘉刚刚才与他们辞别,若想对他们下手,无须费这么大的周折,反而会引人怀疑。更何况陆家在明,对方在暗,却没有轻举妄动,他们的目标应该不是陆家……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陆玉堂落下沉沉的目光,牵着陆堇抒进屋。
桐城清茗坊恐怕不单单是经营茶叶生意的商家,背后不知道有怎样可以倚仗的势力。这顾沉嘉果然不简单,能做到如此年轻便上位,必定立敌颇多。
两个小厮早已在屋内整理好书本,见到兄妹二人进来,告过礼便退出去了。
陆玉堂拾起一本时策,转身递给陆堇抒,“小堇,这两天先不要出门了,在家看看书,清闲也好。”
陆堇抒伸手接过来,小手轻抚着蓝色的封皮,定定看了半晌,才走到后堂去。
夜半的时候,陆玉堂忽然想到什么,起身披了件衣服走到窗前。后堂厢房的灯早熄了,夜里万籁俱寂,只听见草丛里声声虫鸣。
他走到桌案前坐下,修长的手执起一支软毫毛笔,匆匆写着什么。
天明的时候,陆玉堂将一纸信笺交给小厮,叮嘱道:“将信送回抚州,切记,一定要让父亲亲自过目。”
九月秋凉,晨起后院子里仍然安静,陆堇抒猫在树下看书,水绿色的衣裙铺在地上,双眼泛着微光,倒更像个孩子了。
陆玉堂思索一夜,还是写信询问父亲的意思。眼下朝堂江湖已融成两股暗流,该如何斟酌,不是他可以拿捏的。如果连陆家都已经被盯上,那这张大网瞧上的便不知是怎样一条大鱼了。
陆堇抒在家中闷了几日,这天早上去找陆玉堂打叶子牌,却在房中扑了个空。
随行的小厮才从外面回来,见到陆堇抒,便恭敬地说道:“姑娘,公子一大早便出去了,说有要事,让您不必挂心。”
“你可知道,哥哥去哪里了?”
陆玉堂不会是不告而别的人,他这般着急,都来不及和她说,或许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小的不清楚,公子并没有细说。不过看公子的行径,好像是往西边去了。”
西边正是徽州城最繁华的一带,他们几日前去的栖庭茶馆就在那里,这不由得让陆堇抒想起了一个人。
她吩咐小厮关上家门,便匆匆出去了。
院内,小厮不声不响地走进陆堇抒的房间,抬眼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了墙角的多宝盒上。
他伸手进去探了探,灵敏地摸到一个物什,立即抽了出来。
只是一柄普通的折扇,除却样子做的好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想了想,将扇子揣入怀中,抹去入侵的痕迹,静悄悄地从后门退了出去。
徽州城今日不同寻常地热闹,街巷里到处是涌动的人潮,勾栏店肆前挂了许多彩饰装点,商品陈列,可谓琳琅满目。
陆堇抒一路询问了几个相熟的店家,经过一家酒楼时,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忽然叫住她:“陆丫头!”
陆堇抒侧头望过去,看见一个陌生的面容正满脸笑意地迎过来,她拉着陆堇抒的手,说道:“这么多年不见,可还记得我刘婆?”
这么多年不见,自然是不记得了。估计是小时候见过几面,父亲的熟人那么多,她哪里想的起来这个刘婆。
陆堇抒只好客套了几句,刘婆笑意盈盈,从身后取来一张折子,“这是你哥哥在我这里寄存的东西,还给你留了一封信。他一大早就过来了,我看你这么火急火燎的,他可是没有告诉你?”
陆堇抒拆开手里的折子,上面却只写了些无关紧要的话,文末留字:平安勿念。
这就更奇怪了。
陆玉堂一贯的作派并非如此,这些消息左右暗示她宽心勿念,反而不妙。
来不及细想,陆堇抒和刘婆告了辞,拿起折子正要出去,忽然看见门外一道颀长的身影。
俊颜清雅依旧,微动的眸光如风华流转,一袭湖青色长袍透出几分矜贵,正是几日前相逢的顾沉嘉。
天气分明是阴凉的,低沉的声音却格外温醇,带着如玉的清朗,“陆姑娘。”
幽深的瞳眸下掩映一抹乌蓝,影影绰绰,他的眸光却清亮得出奇。
顾沉嘉身后跟上来一个白皙俊秀的少年,子纹黑衣束身,年轻的面庞微绷,显得颇为干练。
少年抱拳一礼,顾沉嘉尽是悠悠的神色,随口说道,“这是司罗,我的侍从。”
陆堇抒抬起头看着眼前的两个人。他们身量高出她许多,又带着男儿与生俱来的刚强之势,若非被温润风华的气质遮盖一截,很让人把控不了场面。
她的眸光却不曾避闪,口气略有些冷淡,“顾先生,别来无恙。”
话语中有明昧的质问,听得出来,陆堇抒的语气有些重。
顾沉嘉似乎并未在意,眸光流转,轻笑道:“今日是徽州城一年一度的侬山茶会,清茗坊恰在受邀之列,陆姑娘不去瞧瞧?”
陆堇抒不置可否,灵动的眼瞳愈发深楚,“顾先生,灵猴可是捉到猎物了?”
顾沉嘉眯了眯眼。不愧是陆觉的女儿,任她年少,任她心思纯粹,最后还是猜到了。
“陆姑娘若是去茶会上瞧瞧,还会有什么不知晓的?”他漫了一眼,说得云淡风轻。
她的心陡然一沉。
顾沉嘉没有否认,哥哥的古怪举动应该也与他脱不了关系。更何况顾沉嘉不是个简单的人,这茶会,势必要去一趟。
侬山茶会是徽州茶商的盛典,自前朝流传下来,迄今已有百余年。
茶会以徽茶观览和品鉴为主,茶商云集,兼有其它地方名品摆陈。近年来茶会日益兴盛,茶花集叶、茶杯古玩、茶题字画也一并红火起来,茶会时人潮如海,犹至年关,可谓万人空巷。
他们本来并排走在一起,不知是不是因为步量的差异,陆堇抒微微偏在了顾沉嘉的身后。
他似乎不以为意,却将步伐放缓了不少。或许因为顾忌,她不动声色避到一旁,渐渐拉开了两人的距离。
司罗不声不响跟在最后,不见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却有一种难得的沉静。
沿街一路车水马龙,两侧林立的商铺前,商贩纷纷跟风摆满了茶品,五色石修砌的火炉上沸水翻腾,一旁的白玉瓷盘里盛放新鲜嫩绿的茶叶,来往于各色茶展的看客访友皆大饱眼福。
清茗坊的会馆前临着一道繁华的长街,各式店铺鳞次栉比,满街可闻小贩高高低低的叫卖声。
“刚出笼的梨花糕,酥香软糯,甜而不腻,公子,姑娘,看看吧!”
他们正好经过一个小吃摊前,年迈的大爷中气十足,热情招呼着,陆堇抒大概因为揣着心事,头都没抬,顾沉嘉却停下了脚步,温声道:“梨花糕名满江南,陆姑娘不妨尝尝?”
她这才抬起头,回神看了一眼小摊。
竹编的蒸笼架在推车上,小巧玲珑,吞吐着腾腾热气。刚蒸熟的梨花糕置在一旁的盘子里,八枚釉绿色的小方包幼嫩别致,宛如精美的雕琢。
司罗闷着声过去买了一份,交到顾沉嘉手上。
他伸手递给她,“尝尝吧,若是吃不惯,还有司罗。”
陆堇抒怔了怔。此刻的顾沉嘉温言细语,仿佛片刻之前的裹挟是另一个人所为。这个人有时候深不可测,有时却又温和近人,他的假象……真是难以捉摸。
“谢谢先生。”东西都送到了手上,陆堇抒便接了过来。梨花糕清香扑鼻,混入了梨花和时令的茶叶的味道,如雪后逢春,滋味甘醇沁脾。
酥软的口感极佳,陆堇抒小口轻咬,梨花糕的香气清甜四溢,如饮甘美的醴泉,诱得她忍不住又咬了一口。
顾沉嘉看着她吃梨花糕的样子,深远的眸光渐渐收敛。他们见过三次面,两次他都在请她吃东西,而每次……她都吃得很香。
大概真的是个孩子吧。单纯而不失聪明的孩子。
不知不觉,手里的重量轻了许多,陆堇抒看着空空如也的梨花糕包纸,有些不好意思。
顾沉嘉看了出来,轻轻一笑,“看来这糕点很合陆姑娘的胃口,上次在栖庭茶馆不知姑娘喜好,恐有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陆堇抒卷起包纸说道:“先生客气了,本是您大方作东,我又岂有挑拣之理?”能让别人对着一个小丫头片子恭言顺语的,不外乎是身家背景,权势财利。可即便她的父亲是大文豪陆觉,顾沉嘉乃一家之主,无须对一个小丫头这般客套。
二人说话间,已经到了清茗坊的会馆前。守在馆门口的几个小厮看见来人是顾沉嘉,齐齐半跪下身子,恭敬地叫道:“坊主。”
此处人流混杂,顾沉嘉大概不想招来太多眼睛,对他们打了个手势,领着陆堇抒拐进了一条小巷。
那里只有一扇不起眼的窄门,四四方方的门框略显陈旧,没有什么修饰。
司罗上前摸索了一会儿,手指快速地勾动,陆堇抒还未看清楚,门便轻轻开了。
从窄门入,转过一道回廊,里面却是别有洞天。
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碧色的莲池,深秋时节,莲花早已凋谢,只露出田田莲叶的尾尖来。池中假山层叠,碎石雕琢巧夺天工,高高低低的廊桥穿绕其间,铺陈各色花草作衬,俨然一座精美雅致的私家别业。
三三两两的仆侍穿梭其间,四处奔忙中不见慌乱,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沿路数百张红布方桌摆放整齐,陈列各式上等茶品,一旁甚至还有相关的来龙概述。
陆堇抒有些怔忡地停下脚步。她没想到,顾沉嘉是真的带她来看茶会。
“顾先生……”
顾沉嘉转过身,湖青色的长袍温润中透出不凡的贵气,映得一旁的湖光山水都失了颜色。
他微微低头,轻声道。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