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天明时分,徽州城曙色初透,一条不起眼的乌篷船夜灯方歇,悄悄离开了码头。
熹微的光线从缝隙钻入,女孩睁开眼,看见四周的环境轻轻晃动,模糊的景象逐渐清晰。
这是……在船上?
可怕的是全身没有一点力气,连一根手指都无法动弹,只觉得疲软乏力,仿佛被制住了要害。
她茫然地看着顶上青黑色的乌篷,想起上一次坐船时的悠然惬意,还有青年的温言谈笑……竟恍若隔世。
这时帘幕掀开,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船内,其中一个口气冷淡地说道:“明明知道那孩子是谁,竟然还敢用迷蒙散。这些人怕是在江湖上野惯了,未免也太不知轻重,庄主怎么会让他们来?”
另一个人低头答道:“你也知道山庄里的主厢空了多久,庄主就怕把人弄不来,才特意出动了这些江湖客。再说,迷蒙散也没什么毒性,多睡几日就是了,”那人掂了掂手中的瓶子,“这不还有解药呢嘛。”
前头那人夺过瓶子冷哼一声,“她可是千金玉体,出事了谁担待?不是我多嘴,你想想大小姐平日里的样子,要是再加上这一个,那庄子还不得翻了天。”
两人说着脚步更近。这条船的船舱不大,船身却十分狭长,他们走进来的时候,正看到简易的卧榻上睡着一个小女孩。
羽睫轻垂,像一只安静的蝴蝶。她闭着眼睛假寐,哪里又瞒得过他们这样的武林人。
“小丫头醒了。”
“嗯,”为首的人放下药瓶,“你我不便在此,去叫刘婆来。”
不一会儿,帐子内钻进一个圆脸老妪,陆堇抒想起昨日在酒楼见到的老板正是她,不由生出许多疑惑猜测。
刘婆依旧笑面吟吟,拿着瓶子走上前来,柔声道:“陆丫头,吃药了。他们也真是没大没小,为了找人竟然用迷蒙散,害小丫头昏睡了这么久……”
药汁入喉,冰凉而苦涩,刘婆的絮语渐渐远去,眼前的世界也碎裂成了几大块,飘忽如同梦境。女孩犹疑地眨了眨眼,一头昏睡过去。
……
乌篷船一路顺流而下,行程极快,在九江并流的东岸转入一处山谷。
陆堇抒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翌日。天光大亮,乌篷船被孤零零系在岸边漂荡,而其他人早已不知所踪。
唯一在身旁的刘婆摸了摸她的脉,点头笑道:“好了,可以走了。”
出船,放眼望去,幽邃的谷口由窄及宽,山崖陡峭,垂落下万千条茂密生长的碧色藤蔓,顽强而霸道地直刺入绵延千里的江水中,碧滔湍流不息,景色壮美无边。在山谷最深处,雄峰高耸入云,数百级石阶上屹立一座巍峨的山门,飞檐拱瓦间雕琢各色神兽,姿态千般,栩栩如生。
药效过了十来个时辰,此刻被刘婆牵着站在山脚的石阶前,陆堇抒脑中分外清明。
“丫头,你看看那里。”刘婆伸手指向对面千仞高的半山壁。巨大的石刻上行云流水般盘着十个运笔苍劲的大字,斑斑旧迹看上去很有些年岁。灰壁蒙尘,笔力深厚,能够在那样垂直的高度上完成如此困难的工程,不可不谓鬼斧神工。
“可知道那是什么?”
陆堇抒看过去,依言念道:“莫寻此山路,腾云亦无踪。题雁山壁,这是……前朝名士苏先生的字迹?”
“不错,”刘婆笑吟吟道,“这是你家,灵坦题壁山庄。”
灵坦。那日便觉察出不对,却还是放下了戒心,及至见面又是错,原来从头到尾,都是他早已设好的局。
女孩还来不及说什么,忽然感觉身子一轻,刘婆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然揽着她攀上了一条半山长的藤蔓。高空中疾风呼啸,陆堇抒低头,惊奇地看着自己腾空的双足,令人晕眩的高度让她不由得抱紧刘婆的腰,两人一口气荡上了翠石般的山头。
足尖点地,女孩几分恍神。刘婆拉起她的小手,慢慢说道:“那石阶是留给旁人走的,山庄里的人都这样上来。丫头,还怕吗?”
陆堇抒紧抿着唇,没有说话。
刘婆看了一眼瘦小的女孩,撇开目光。这样倒也好,至少没有大哭大闹,否则她还不知该如何向庄主交代。
“随我来。”刘婆拉着陆堇抒的手紧了紧,似蛊语又似喟叹,“丫头,你走不了的。”
受制于人的滋味并不好受。陆堇抒停下脚步,声音有些喑哑,“您若是识得我父亲,应当明白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抓走我们,好处可不比坏处多。”
刘婆闻言,只是平淡一笑,“天下之大,唯有此处不受用。丫头,等会儿可千万别提你的父亲。”
一路穿过幽邃的小道,刘婆用古怪的手法扣住女孩纤细的腕,低声叮咛道:“不要走那座山门,否则性命不保,没有人能救你。”
被封了穴,陆堇抒无法开口,只能安静地听着,细碎的发丝因为微汗轻贴在脸颊两侧,看上去有些狼狈。刘婆从袖口取出一方素色的帕子,一点点拭去她额上的汗,眉头微皱,“没有学过功夫?”
清澈的双眸费力抬起,刘婆探了探她的脉,“是老身忘了,这就给你解穴。”
陆堇抒也不说话,刘婆看着她,似笑非笑叹了口气,“她当年自废武功,如今不愿教你,也在情理之中。走吧,随老身去见见庄主。”
这时陆堇抒扯了扯刘婆的衣袖,只见一个眉目清隽的男人正提着鸟笼走过来,看到她们,忽然停下了脚步。
“三爷。”刘婆躬身行礼道。
“这便回来了?”男人长眸上挑,神色幽幽,俯首逗弄着笼中的鸟儿,像是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
“是。江湖客手脚麻利,回灵坦几日路程,正好顺风顺水,是以提前回来了。”刘婆垂首答道。
男人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女孩,啧啧笑道:“那日没瞧个仔细,小丫头当真生得标致,尤其是那双眼睛。”
“是的呢,很像二……”刘婆顿了一下,又低声说道,“老身多嘴了。”
男人眯了眯眼,朗声道:“去吧,老爷子等了很久了。”
一路疾行,不知穿梭过多少花丛小道,眼前之景不胜缭乱,却让人难以记忆半分。
小路的尽头坐落一处古雅的楼宇,周遭静谧,清幽宜人。
主屋意外的宽敞,但因为背阴,屋里黑沉沉的,即便是白日也点着寻常夜里才用的灯烛,空气里隐约浮动炉烟的暗香。
老妇人牵着女孩走进内阁,只见遥遥长屋的尽头矗立一璧石高座,闭目的老者侧身半倚,似乎睡着了。
他的须发皆已花白,衣着素朴,整个人坐在那里毫无生气,如一尊化古的石像。昏暗的光线投入镂空的窗格,光影错落,星星点点,晨光亦像极了夕阳。
“庄主,姑娘到了。”刘婆伏地叩首,深深拜了下去,冰冷的地板一声闷响。
许久,高座上才响起一个声音:“抬起头来,让我瞧瞧。”老者说话不紧不慢,声线清亮,听上去中气十足,与他的年岁并不相当。
这声音似曾相识。陆堇抒怔在原地,微微抬眼。
是侧目也避不开的那道伤疤,从苍老褶皱的眼角一直蔓延到低垂的下颌,犹如虫蛇爬上面孔,万般蚕食鲸吞。她还记得半年前寿宴上的那个老翁,而如今这张脸,不减当初的狰狞可怖,却更让人觉得生疼。
“真像。”老者目光如炬,幽幽轻叹。过去大半年,小丫头长高了一点,像她的母亲,也越来越像那个早已离开的人。
空气一瞬间仿佛冻结,陆堇抒大着胆子说道:“您是,老庄主?”
老者默了一瞬才回过神,望入清澈的双眸,长袖一挥,“丫头,可还记得老夫?”
陆堇抒略停了一瞬,轻声道:“记得。半年前在后园里,那时……”
清亮的声音突然打断她,“你母亲卫翎,是我的小女儿。”
熹微的光线从缝隙钻入,女孩睁开眼,看见四周的环境轻轻晃动,模糊的景象逐渐清晰。
这是……在船上?
可怕的是全身没有一点力气,连一根手指都无法动弹,只觉得疲软乏力,仿佛被制住了要害。
她茫然地看着顶上青黑色的乌篷,想起上一次坐船时的悠然惬意,还有青年的温言谈笑……竟恍若隔世。
这时帘幕掀开,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船内,其中一个口气冷淡地说道:“明明知道那孩子是谁,竟然还敢用迷蒙散。这些人怕是在江湖上野惯了,未免也太不知轻重,庄主怎么会让他们来?”
另一个人低头答道:“你也知道山庄里的主厢空了多久,庄主就怕把人弄不来,才特意出动了这些江湖客。再说,迷蒙散也没什么毒性,多睡几日就是了,”那人掂了掂手中的瓶子,“这不还有解药呢嘛。”
前头那人夺过瓶子冷哼一声,“她可是千金玉体,出事了谁担待?不是我多嘴,你想想大小姐平日里的样子,要是再加上这一个,那庄子还不得翻了天。”
两人说着脚步更近。这条船的船舱不大,船身却十分狭长,他们走进来的时候,正看到简易的卧榻上睡着一个小女孩。
羽睫轻垂,像一只安静的蝴蝶。她闭着眼睛假寐,哪里又瞒得过他们这样的武林人。
“小丫头醒了。”
“嗯,”为首的人放下药瓶,“你我不便在此,去叫刘婆来。”
不一会儿,帐子内钻进一个圆脸老妪,陆堇抒想起昨日在酒楼见到的老板正是她,不由生出许多疑惑猜测。
刘婆依旧笑面吟吟,拿着瓶子走上前来,柔声道:“陆丫头,吃药了。他们也真是没大没小,为了找人竟然用迷蒙散,害小丫头昏睡了这么久……”
药汁入喉,冰凉而苦涩,刘婆的絮语渐渐远去,眼前的世界也碎裂成了几大块,飘忽如同梦境。女孩犹疑地眨了眨眼,一头昏睡过去。
……
乌篷船一路顺流而下,行程极快,在九江并流的东岸转入一处山谷。
陆堇抒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翌日。天光大亮,乌篷船被孤零零系在岸边漂荡,而其他人早已不知所踪。
唯一在身旁的刘婆摸了摸她的脉,点头笑道:“好了,可以走了。”
出船,放眼望去,幽邃的谷口由窄及宽,山崖陡峭,垂落下万千条茂密生长的碧色藤蔓,顽强而霸道地直刺入绵延千里的江水中,碧滔湍流不息,景色壮美无边。在山谷最深处,雄峰高耸入云,数百级石阶上屹立一座巍峨的山门,飞檐拱瓦间雕琢各色神兽,姿态千般,栩栩如生。
药效过了十来个时辰,此刻被刘婆牵着站在山脚的石阶前,陆堇抒脑中分外清明。
“丫头,你看看那里。”刘婆伸手指向对面千仞高的半山壁。巨大的石刻上行云流水般盘着十个运笔苍劲的大字,斑斑旧迹看上去很有些年岁。灰壁蒙尘,笔力深厚,能够在那样垂直的高度上完成如此困难的工程,不可不谓鬼斧神工。
“可知道那是什么?”
陆堇抒看过去,依言念道:“莫寻此山路,腾云亦无踪。题雁山壁,这是……前朝名士苏先生的字迹?”
“不错,”刘婆笑吟吟道,“这是你家,灵坦题壁山庄。”
灵坦。那日便觉察出不对,却还是放下了戒心,及至见面又是错,原来从头到尾,都是他早已设好的局。
女孩还来不及说什么,忽然感觉身子一轻,刘婆不知哪里来的力气,竟然揽着她攀上了一条半山长的藤蔓。高空中疾风呼啸,陆堇抒低头,惊奇地看着自己腾空的双足,令人晕眩的高度让她不由得抱紧刘婆的腰,两人一口气荡上了翠石般的山头。
足尖点地,女孩几分恍神。刘婆拉起她的小手,慢慢说道:“那石阶是留给旁人走的,山庄里的人都这样上来。丫头,还怕吗?”
陆堇抒紧抿着唇,没有说话。
刘婆看了一眼瘦小的女孩,撇开目光。这样倒也好,至少没有大哭大闹,否则她还不知该如何向庄主交代。
“随我来。”刘婆拉着陆堇抒的手紧了紧,似蛊语又似喟叹,“丫头,你走不了的。”
受制于人的滋味并不好受。陆堇抒停下脚步,声音有些喑哑,“您若是识得我父亲,应当明白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抓走我们,好处可不比坏处多。”
刘婆闻言,只是平淡一笑,“天下之大,唯有此处不受用。丫头,等会儿可千万别提你的父亲。”
一路穿过幽邃的小道,刘婆用古怪的手法扣住女孩纤细的腕,低声叮咛道:“不要走那座山门,否则性命不保,没有人能救你。”
被封了穴,陆堇抒无法开口,只能安静地听着,细碎的发丝因为微汗轻贴在脸颊两侧,看上去有些狼狈。刘婆从袖口取出一方素色的帕子,一点点拭去她额上的汗,眉头微皱,“没有学过功夫?”
清澈的双眸费力抬起,刘婆探了探她的脉,“是老身忘了,这就给你解穴。”
陆堇抒也不说话,刘婆看着她,似笑非笑叹了口气,“她当年自废武功,如今不愿教你,也在情理之中。走吧,随老身去见见庄主。”
这时陆堇抒扯了扯刘婆的衣袖,只见一个眉目清隽的男人正提着鸟笼走过来,看到她们,忽然停下了脚步。
“三爷。”刘婆躬身行礼道。
“这便回来了?”男人长眸上挑,神色幽幽,俯首逗弄着笼中的鸟儿,像是闲云野鹤一般的人物。
“是。江湖客手脚麻利,回灵坦几日路程,正好顺风顺水,是以提前回来了。”刘婆垂首答道。
男人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女孩,啧啧笑道:“那日没瞧个仔细,小丫头当真生得标致,尤其是那双眼睛。”
“是的呢,很像二……”刘婆顿了一下,又低声说道,“老身多嘴了。”
男人眯了眯眼,朗声道:“去吧,老爷子等了很久了。”
一路疾行,不知穿梭过多少花丛小道,眼前之景不胜缭乱,却让人难以记忆半分。
小路的尽头坐落一处古雅的楼宇,周遭静谧,清幽宜人。
主屋意外的宽敞,但因为背阴,屋里黑沉沉的,即便是白日也点着寻常夜里才用的灯烛,空气里隐约浮动炉烟的暗香。
老妇人牵着女孩走进内阁,只见遥遥长屋的尽头矗立一璧石高座,闭目的老者侧身半倚,似乎睡着了。
他的须发皆已花白,衣着素朴,整个人坐在那里毫无生气,如一尊化古的石像。昏暗的光线投入镂空的窗格,光影错落,星星点点,晨光亦像极了夕阳。
“庄主,姑娘到了。”刘婆伏地叩首,深深拜了下去,冰冷的地板一声闷响。
许久,高座上才响起一个声音:“抬起头来,让我瞧瞧。”老者说话不紧不慢,声线清亮,听上去中气十足,与他的年岁并不相当。
这声音似曾相识。陆堇抒怔在原地,微微抬眼。
是侧目也避不开的那道伤疤,从苍老褶皱的眼角一直蔓延到低垂的下颌,犹如虫蛇爬上面孔,万般蚕食鲸吞。她还记得半年前寿宴上的那个老翁,而如今这张脸,不减当初的狰狞可怖,却更让人觉得生疼。
“真像。”老者目光如炬,幽幽轻叹。过去大半年,小丫头长高了一点,像她的母亲,也越来越像那个早已离开的人。
空气一瞬间仿佛冻结,陆堇抒大着胆子说道:“您是,老庄主?”
老者默了一瞬才回过神,望入清澈的双眸,长袖一挥,“丫头,可还记得老夫?”
陆堇抒略停了一瞬,轻声道:“记得。半年前在后园里,那时……”
清亮的声音突然打断她,“你母亲卫翎,是我的小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