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不允出门,殷泊川硬生生看完了书案上的几摞账本,这日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
眼皮沉重得不想抬一下,可细碎的敲门声更使人烦恼,没有侍从在屋里,他只能拢上外衣亲自开门。
敲门的是殷夫人身边的侍女,她恭敬一礼,视线顺过去,后面还站着几人。殷泊川整了整衣襟,猛然瞧见阶上一抹纤影,面色微讶,“怎么是你?”
年轻的女子站在门外,黛色长衣勾勒着如墨的远山,一双秋瞳款款似水,面庞深秀,清姿如雪,映在满园的翠色里,有种说不出的美妙。
“夫人让我来。”清清冷冷的声音很是好听,言辞简短,语声中透着几分疏离。
那日殷夫人将他二人引见,后来几日偶尔会在园中遇上,这位才貌俱佳的客人似乎无上清傲,每每与见,言语稀少,总是一副孤冷的样子,像那万年难融的玄冰。
殷泊川扭开了头,并不想露出什么表情。
一旁的小侍女看了眼地上的食盒,满脸着急道:“少爷,早上送的东西都还没吃呢,肯定饿坏了吧?这是夫人亲自下厨做的羹汤,还有您最爱吃的——”
“哼,本少爷才不吃!”殷泊川突地打断她的话,一甩袍袖,两眼冒着少年意气的火光。
他跟殷夫人赌气才去看了账本,故意不眠不休,但熬了几日又觉得扛不住,一觉睡醒来再被扰了清梦,心里自然火大。
“拿走。”女子淡淡道。
几个丫鬟本想如平日里那样哄劝一番,听到这话一时呆住了,“诶,陆姑娘……”
“既然不想吃,就不要勉强。”依然是冷淡的开口,女子羽睫轻垂,言语间已经转身走了下去。贵胄之家习惯了旁人这般吹捧顺从,仆从下侍不敢逆言只能相劝,这句话说得不痛不痒,在殷泊川心头敲了一记。
几个侍女已经随陆堇抒走出去,余下一个小丫鬟端着食盘不知所措,纠结半晌,还是小步跟了上去。
“等等——拿过来,我要吃。”
一连几日,殷夫人以各种由头让陆堇抒为殷泊川送食,不外乎园中来去的丫鬟,就是殷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叫陆堇抒?这名字好奇怪,为何不是锦书?”殷泊川说着,将案上的诗词集翻到一页,墨迹上赫然写着,云中谁寄锦书来。
陆堇抒漫了一眼,端出盛满马蹄糕的玉盏,淡淡道:“原本是这个,后来改了。”
“改了?为何要改?”殷泊川塞了一嘴的甜糕,话语有些含糊。
她略了一瞬,“没有为什么,命里的安排罢了。”
“你这样的人也会信命?”殷泊川登时噎住,双眼极力地睁大。
陆堇抒似乎笑了笑,不知不觉移开了话题,“夫人说你喜爱甜食,特意让我送来。好吃吗?”
甜意在唇齿之间蔓延开来,丝丝入喉。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难以相处,许多新奇而晦涩的想法充斥着她的脑海,阅历见识远超同龄的女子。
而且,文豪之女竟然不是书呆子。
诸如此类的描述飘进了殷夫人的耳朵里,她品着上好的秋茶,满意地微笑。
殷时难得来了一回堂屋,和她说起此事有些隐忧。“我不是没想过,可你看看泊川那个样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人家姑娘未必看得上他。”
凤眸嗔了一眼,“你懂什么,我看他们两个挺好的。等拜月节宴,我再想法子帮点忙,没准这事就成了呢。”
窗外掠过一道颀长的身影,声落间转瞬即逝。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拜月节已至。拜月顾名思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晚上有赏月、游湖之俗。
殷府上下一大早便开始忙碌,洗新尘,换衣装,仆从里外相迎,宾客穿流如水。廊中无数彩灯相结,铺红毯,设千席,俨然年关的磅礴气势。
殷夫人特意为陆家置了隔间的宾席,节宴上人多眼杂,若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难免遭人口舌。
屏风外是明晃晃的厅堂,乐人奏响拜月的颂歌,伎子随之起舞,世人对月神的崇敬在这古老而本真的方式中表达得干脆热烈、淋漓尽致。席间宾客对饮,觥筹交错,氛围一片融融。
或许是许久未经历如此场面,隔着屏风,陆堇抒额间有些微热,雪白的双颊染上一层朦胧的红晕,连唇瓣都沾了一抹血色。
“爹、娘,我出去透透气。”她有些烦乱地起身。
节宴设在殷府的正居,此处离流溪苑虽近,但格局庞大,路径迂回曲折,再加上平日很少走动,来去全靠仆婢引路,她怔在原处,一时迷了方向。
该往哪走?秋夜的冷风徐疾,鼓气般灌入衣间,她蓦然迈步,脑中愈发昏沉,后心半摇半晃之际,被一双手稳稳扶住。
温热的气息从后背盈来,仿佛有某种暖流灌入身体,一时间皮肉发麻,几乎趔趄着撞上了身后的胸膛。
慌乱中挣开身,一回头,冰瞳猝然间放大。像是在黑暗中翻沉,身形挺拔的男子俊美无伦,月色下清冷而耀眼,隐隐透出一丝危险的气息。三年前的画面在眼前交叠浮现,温言、低笑、甜糕、雨夜,那个熟悉的身影陌生而遥远,无声的吹打下再也看不清楚。她怔了怔,没有开口。
“不认得我了?”他微微启唇,浅笑。
那一双墨色里藏着乌蓝的眼睛依旧幽邃神秘,深沉于过去,瞳眸中染着更为复杂的底色。三年未见,往事俱已,她习惯了心静如水,可是在看到这双眸的刹那,心底还是泛起了波澜。
然而——仅仅一瞬。
两个人就这样在庭中相视而立,夜风寒凉,轻轻拂动乌墨的发,杳杳风声中渐融入黑暗的夜。沉默了一阵,她最终转过身,没有留下一字。
风中响起一个清朗的声音,依然是三年前的温醇,“回去的话,沿路一直左拐,湖亭旁第三间房便是。”
远去的脚步未曾迟疑,他低下头,摩挲空荡荡的掌心,似乎那里还残存着一抹逝去的温度。三年后再相见,她竟然一句话都没有说,大概是真的抵触自己吧?
向前走了一会,额间逐渐凉下来,两颊却莫名发热。陆堇抒揉了揉额角,脑中愈发清明,刚才的一切是真的,却仿佛一场梦。
不知不觉听了顾沉嘉的话,竟然真的回到了宴席上。殷夫人不知何时走入隔间,正和陆觉夫妇说着什么,看见陆堇抒进来,摸了摸她的脸庞,不禁有些紧张地拉起纤手,“堇儿,你有些发热呢,哪里不舒服?”
无法忽略与他人过于亲近的不自在,陆堇抒别开脸,语气尽量平和,“初至临安,恐有些水土不服。多谢夫人关心,我休息片刻便好了。”
殷夫人只当她是羞涩怕生,会心一笑,一把拉过身后的少年嘱咐道:“泊川,陪陆姑娘去园子里转转,若是累了,便送陆姑娘回弄月居休息。”
殷泊川也是刚刚在节宴上被唤来,还未玩个尽兴,娘亲如此热心此事,他也懒得搭理,便含糊地允了一声。
“房子里多舒服,也不知娘怎么想的,居然要我出来陪你受冻。”身旁的少年小声嘟囔着,锦靴踢飞了脚下的石子。
“泊川少爷心里如明镜一般,又何须勉强。只是夫人面子上不要太难看罢了。”陆堇抒的话漫不经心,把少年小小的心思挖了个空。
“我的陆大姐姐,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又忽冷忽热了?看来我爹说的没错,女人可真不好惹。”殷泊川没好气地说道。
冰瞳不置可否,幽幽雪色泛在月影里,显得格外明亮。一只乌雀飞上枝头,惊动一树落叶簌簌而下。
司寇驻足园中,忽然眸中一亮,指着不远处的身影目瞪口呆。“那个女人不是……”
“是她没错。她怎么也在这里?身边是殷家的小公子?”司罗站在一旁抱臂道。
不过几年时间,她已经出落成容颜风华的玉人,墨发高挽,肌肤胜雪,微朦的双眼若秋瞳剪水,稚气褪去,身量苗条,个子也长高了不少。
司寇从远处打量园中的女子,良久啧叹一声,“咳咳,她现在这个样子,不知主上会不会……”
“闭嘴。”司罗面无表情打断了他的话。
平日里如此私下议论八卦无可厚非,眼下更重要的是摸清状况,伺机而动。否则这场三年后的千里之行,还不知会如何收场。
月色朦胧,庭中一双男女并肩而行。年岁不等的两人身量齐称,遥遥看去略有一丝滑稽。少年尚未长成,清秀的脸庞尤为稚嫩,身旁清丽的女子绰绰风华,一双冰瞳万娇失色。
女子忽然停下了脚步,身旁的少年跑上前,惊喜地呲牙道。
“顾先生,您怎么在这?”
眼皮沉重得不想抬一下,可细碎的敲门声更使人烦恼,没有侍从在屋里,他只能拢上外衣亲自开门。
敲门的是殷夫人身边的侍女,她恭敬一礼,视线顺过去,后面还站着几人。殷泊川整了整衣襟,猛然瞧见阶上一抹纤影,面色微讶,“怎么是你?”
年轻的女子站在门外,黛色长衣勾勒着如墨的远山,一双秋瞳款款似水,面庞深秀,清姿如雪,映在满园的翠色里,有种说不出的美妙。
“夫人让我来。”清清冷冷的声音很是好听,言辞简短,语声中透着几分疏离。
那日殷夫人将他二人引见,后来几日偶尔会在园中遇上,这位才貌俱佳的客人似乎无上清傲,每每与见,言语稀少,总是一副孤冷的样子,像那万年难融的玄冰。
殷泊川扭开了头,并不想露出什么表情。
一旁的小侍女看了眼地上的食盒,满脸着急道:“少爷,早上送的东西都还没吃呢,肯定饿坏了吧?这是夫人亲自下厨做的羹汤,还有您最爱吃的——”
“哼,本少爷才不吃!”殷泊川突地打断她的话,一甩袍袖,两眼冒着少年意气的火光。
他跟殷夫人赌气才去看了账本,故意不眠不休,但熬了几日又觉得扛不住,一觉睡醒来再被扰了清梦,心里自然火大。
“拿走。”女子淡淡道。
几个丫鬟本想如平日里那样哄劝一番,听到这话一时呆住了,“诶,陆姑娘……”
“既然不想吃,就不要勉强。”依然是冷淡的开口,女子羽睫轻垂,言语间已经转身走了下去。贵胄之家习惯了旁人这般吹捧顺从,仆从下侍不敢逆言只能相劝,这句话说得不痛不痒,在殷泊川心头敲了一记。
几个侍女已经随陆堇抒走出去,余下一个小丫鬟端着食盘不知所措,纠结半晌,还是小步跟了上去。
“等等——拿过来,我要吃。”
一连几日,殷夫人以各种由头让陆堇抒为殷泊川送食,不外乎园中来去的丫鬟,就是殷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你叫陆堇抒?这名字好奇怪,为何不是锦书?”殷泊川说着,将案上的诗词集翻到一页,墨迹上赫然写着,云中谁寄锦书来。
陆堇抒漫了一眼,端出盛满马蹄糕的玉盏,淡淡道:“原本是这个,后来改了。”
“改了?为何要改?”殷泊川塞了一嘴的甜糕,话语有些含糊。
她略了一瞬,“没有为什么,命里的安排罢了。”
“你这样的人也会信命?”殷泊川登时噎住,双眼极力地睁大。
陆堇抒似乎笑了笑,不知不觉移开了话题,“夫人说你喜爱甜食,特意让我送来。好吃吗?”
甜意在唇齿之间蔓延开来,丝丝入喉。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难以相处,许多新奇而晦涩的想法充斥着她的脑海,阅历见识远超同龄的女子。
而且,文豪之女竟然不是书呆子。
诸如此类的描述飘进了殷夫人的耳朵里,她品着上好的秋茶,满意地微笑。
殷时难得来了一回堂屋,和她说起此事有些隐忧。“我不是没想过,可你看看泊川那个样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人家姑娘未必看得上他。”
凤眸嗔了一眼,“你懂什么,我看他们两个挺好的。等拜月节宴,我再想法子帮点忙,没准这事就成了呢。”
窗外掠过一道颀长的身影,声落间转瞬即逝。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拜月节已至。拜月顾名思义,秋暮夕月,祭拜月神。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晚上有赏月、游湖之俗。
殷府上下一大早便开始忙碌,洗新尘,换衣装,仆从里外相迎,宾客穿流如水。廊中无数彩灯相结,铺红毯,设千席,俨然年关的磅礴气势。
殷夫人特意为陆家置了隔间的宾席,节宴上人多眼杂,若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难免遭人口舌。
屏风外是明晃晃的厅堂,乐人奏响拜月的颂歌,伎子随之起舞,世人对月神的崇敬在这古老而本真的方式中表达得干脆热烈、淋漓尽致。席间宾客对饮,觥筹交错,氛围一片融融。
或许是许久未经历如此场面,隔着屏风,陆堇抒额间有些微热,雪白的双颊染上一层朦胧的红晕,连唇瓣都沾了一抹血色。
“爹、娘,我出去透透气。”她有些烦乱地起身。
节宴设在殷府的正居,此处离流溪苑虽近,但格局庞大,路径迂回曲折,再加上平日很少走动,来去全靠仆婢引路,她怔在原处,一时迷了方向。
该往哪走?秋夜的冷风徐疾,鼓气般灌入衣间,她蓦然迈步,脑中愈发昏沉,后心半摇半晃之际,被一双手稳稳扶住。
温热的气息从后背盈来,仿佛有某种暖流灌入身体,一时间皮肉发麻,几乎趔趄着撞上了身后的胸膛。
慌乱中挣开身,一回头,冰瞳猝然间放大。像是在黑暗中翻沉,身形挺拔的男子俊美无伦,月色下清冷而耀眼,隐隐透出一丝危险的气息。三年前的画面在眼前交叠浮现,温言、低笑、甜糕、雨夜,那个熟悉的身影陌生而遥远,无声的吹打下再也看不清楚。她怔了怔,没有开口。
“不认得我了?”他微微启唇,浅笑。
那一双墨色里藏着乌蓝的眼睛依旧幽邃神秘,深沉于过去,瞳眸中染着更为复杂的底色。三年未见,往事俱已,她习惯了心静如水,可是在看到这双眸的刹那,心底还是泛起了波澜。
然而——仅仅一瞬。
两个人就这样在庭中相视而立,夜风寒凉,轻轻拂动乌墨的发,杳杳风声中渐融入黑暗的夜。沉默了一阵,她最终转过身,没有留下一字。
风中响起一个清朗的声音,依然是三年前的温醇,“回去的话,沿路一直左拐,湖亭旁第三间房便是。”
远去的脚步未曾迟疑,他低下头,摩挲空荡荡的掌心,似乎那里还残存着一抹逝去的温度。三年后再相见,她竟然一句话都没有说,大概是真的抵触自己吧?
向前走了一会,额间逐渐凉下来,两颊却莫名发热。陆堇抒揉了揉额角,脑中愈发清明,刚才的一切是真的,却仿佛一场梦。
不知不觉听了顾沉嘉的话,竟然真的回到了宴席上。殷夫人不知何时走入隔间,正和陆觉夫妇说着什么,看见陆堇抒进来,摸了摸她的脸庞,不禁有些紧张地拉起纤手,“堇儿,你有些发热呢,哪里不舒服?”
无法忽略与他人过于亲近的不自在,陆堇抒别开脸,语气尽量平和,“初至临安,恐有些水土不服。多谢夫人关心,我休息片刻便好了。”
殷夫人只当她是羞涩怕生,会心一笑,一把拉过身后的少年嘱咐道:“泊川,陪陆姑娘去园子里转转,若是累了,便送陆姑娘回弄月居休息。”
殷泊川也是刚刚在节宴上被唤来,还未玩个尽兴,娘亲如此热心此事,他也懒得搭理,便含糊地允了一声。
“房子里多舒服,也不知娘怎么想的,居然要我出来陪你受冻。”身旁的少年小声嘟囔着,锦靴踢飞了脚下的石子。
“泊川少爷心里如明镜一般,又何须勉强。只是夫人面子上不要太难看罢了。”陆堇抒的话漫不经心,把少年小小的心思挖了个空。
“我的陆大姐姐,前两天还好好的,怎么又忽冷忽热了?看来我爹说的没错,女人可真不好惹。”殷泊川没好气地说道。
冰瞳不置可否,幽幽雪色泛在月影里,显得格外明亮。一只乌雀飞上枝头,惊动一树落叶簌簌而下。
司寇驻足园中,忽然眸中一亮,指着不远处的身影目瞪口呆。“那个女人不是……”
“是她没错。她怎么也在这里?身边是殷家的小公子?”司罗站在一旁抱臂道。
不过几年时间,她已经出落成容颜风华的玉人,墨发高挽,肌肤胜雪,微朦的双眼若秋瞳剪水,稚气褪去,身量苗条,个子也长高了不少。
司寇从远处打量园中的女子,良久啧叹一声,“咳咳,她现在这个样子,不知主上会不会……”
“闭嘴。”司罗面无表情打断了他的话。
平日里如此私下议论八卦无可厚非,眼下更重要的是摸清状况,伺机而动。否则这场三年后的千里之行,还不知会如何收场。
月色朦胧,庭中一双男女并肩而行。年岁不等的两人身量齐称,遥遥看去略有一丝滑稽。少年尚未长成,清秀的脸庞尤为稚嫩,身旁清丽的女子绰绰风华,一双冰瞳万娇失色。
女子忽然停下了脚步,身旁的少年跑上前,惊喜地呲牙道。
“顾先生,您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