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阁里静静燃着香,微醺的气息恰到好处,清淡而不单薄,正是出自宜兴一带有名的香坊。
此刻站在殷夫人面前的早已不是从翠园唤来的殷泊川,妇人搁下手中精致的白瓷茶盏,敛去了平日的威仪,眉目慈和地端详着眼前的人。
“堇儿来了,快坐。”
陆堇抒是随后被请来的,殷夫人一前一后唤二人来见,想必和昨夜的事情有关。她微微一礼,澄亮的眼眸逐渐明朗起来。
“昨日之事管家都告诉我了,有些话,殷伯母也不得不说。”殷夫人精明细长的眼睛似乎黯了一寸光,柔软的声音渐渐沉下去,“堇儿,殷伯母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聪明稳重,又识大体。泊川的事,如今你应该也知道几分,殷伯母心知无望,亦不会强求,只望堇儿能相助一事。”
陆堇抒细细听着,“伯母但说无妨。”
殷夫人轻叹了口气,不疾不徐道:“我那傻儿子几年前迷上了染坊一个小婢,名唤侯存安。他数度和那丫头与见,我本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他不过是情窦初开,一时兴起罢了。可他似乎很是认真,不外乎家中珍宝,连殷家祖传的玉佩都送给那小婢把玩。殷家就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怎可任他如此胡闹?奈何那婢女与他真真纠缠了两三年,如今别无他法,只看堇儿能否劝服他浪子回头。”
殷夫人洋洋洒洒一席话,与殷泊川所说一对比,倒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了。不过除开语气措辞,她勉强听得出是一回事。
“劝言的确需要,不过夫人,您似乎少说了些什么。”陆堇抒忽然变了称呼,言语却极认真,抬起清亮的眼睛看着面色含怨的妇人。
殷夫人心里了然,可她并不想谈到这个话题——或许这本就没有必要。妇人摇了摇头,“我早就说过,他若喜欢,就让存安做他的通房丫头,可他倔呀,还想着娶那丫头做正妻。一个野丫头,怎么可能呢……”
话语的最后只余下淡淡的讽刺,带着绝对而习以为常的笃定。或许殷夫人并非有意,她说的全是实话。
看陆堇抒沉默不语,妇人只好轻轻搭上她的手。“堇儿去劝劝他吧,这小子,人不大,鬼主意却多的很,都不听我的话了。”
……
殷泊川站在翠园的回廊里,天边似乎闪动着一点白影,越来越近,落入园中之时,已变成了一只通身雪白的鸟儿。
金丝笼依然空空如也,狭小的钳制并未打开,鸟儿在地上蹦跳觅食,丰满的羽毛包裹着浑圆的身体。
“夫人瞧不上她,你却把她当个宝。”看似冷嘲的话语平静无波,陆堇抒坐在石凳上,纤指缓缓勾起金丝。
“存安就是我的宝。”殷泊川轻笑一声,明亮的眼睛似乎回到了三年前的时候。
雪白的鸟儿扑腾着翅膀,看见石桌上正放的金丝笼,象征性地鸣叫一声,旋即欢快地扑飞回笼。
“鸟儿归巢,不是对自由无想,而是它明白,自己终有所归。”陆堇抒再一次抚上金丝笼的外壁,鸟儿在笼中欢跳,清冷的瞳眸染上一层金辉。“侯存安也是一样,她有自己的命,你们有缘,却不一定有分。你若真心要与她在一起,就要在接纳命运的同时,化掉她心里的那块冰。”
殷泊川怔了片刻,看着笼中的鸟儿渐趋安静,他眼中的水波亦安静下来了。
远处一抹身影顿了顿,终于无声地走远。他又何尝不想,化掉她心里的那块冰。
“你是侯存安?”
素净的少女面色苍白,楚楚的眼睛低垂着,仿佛再没有力气抬起来。
“是。”
陆堇抒略了一眼少女的身姿,若非亲眼所见,除却相同的面容,谁会相信她们是孪生姐妹?青罗画舫上的烟竹身姿曼妙,凹凸有致,因着艳丽的妆容看上去约有十五六,而眼前这个……怕是比她实际的岁数还要小些,也不知那日殷泊川是如何一眼认得,果然男子对女子只是看面么。
陆堇抒清了清嗓子,随意地开口道:“你有个孪生妹妹,我近来见过。她就在临安。”
少女不动声色,看不出什么表情。
“我还知道,她叫侯存乐。你们姐妹二人的名字,正是安乐之意。”
恍惚间,少女慢慢直起身子,水润的眸子就像黑夜中燃起了一盏灯火,奇妙地发出隐约的亮光。
“那么,把故事讲给我听吧。”
一切都回到了那个风雪交加的黑夜,见过的画面像一场惨梦,梦里无数尸骨血河,烽烟尽处,哀鸿遍野。
“奴婢是北方人,自幼便和孪生的妹妹入了奴籍,后来一场中原战乱,我们散落天涯,妹妹不知流浪何方。奴婢得幸殷府收留,感激不尽。”
陆堇抒听完一切,目光如炬,紧紧锁住心里某处。
她忍了忍,还没忘了另一个请托。“那,你和他的事……说只做正妻,其实是你不愿意?”
少女没有任何表情,双膝一曲,忽然跪了下去。“存安生而为奴,不敢高攀。”
是曾经怎样的经历,才能从骨子里磨尽一个人的自尊与锐气?陆堇抒皱了皱眉,那双眼里黯淡的希望,原来才是这段情最大的杀手。
……
三个多月后的尾牙宴已是腊月十六,这场节宴商人最为看重,除了祭拜福德正神,全家还会一同“食尾牙”,以求来年商事兴隆,阖家昌顺。
期间顾沉嘉走了一个月,未至节宴又突然返回临安,看起来任性妄为的茶商大贾每见却温文有礼,教人面上数落不起来。自然,擒阳馆也一直空着。
李写乔遣人到殷家送了重礼,这多半也有李员外的意思。权财两家本不相融,而如今的年头大不一样,这些年国库空虚,依凭着各地富商大贾才艰难运转,眼看着有些起色,万不能再重提旧例。
有趣的是,陆堇抒也得了一份。
李家若想与陆觉攀些交情,最方便的便是从陆家人着手。可陆家人丁单薄,此番入京只携一女,着实有些奇怪。李写乔听传闻说陆家公子三年前得了怪病,再不见客,也有人认为他已身死,总之陆玉堂这条道行不通,便只剩下这唯一的女儿陆堇抒。
可谁又不知道,她当年订亲的夫家葬在了一场大火里,举家无人生还。厄运缠身的命谁不忌惮,尽管半信半疑,敢接手的人也寥寥无几。
所以当纪衡带人携礼而至时,陆堇抒微笑着拒绝了。
“这《千山暮雨图》寻来不易,乃是出自京都名家吴先生之手,一画逾千金。陆姑娘当真要辜负我家公子的一片心意?”纪衡一语轻轻巧巧,话中恳切,道明了赠画的珍贵,也分明不容拒绝。
陆堇抒吟吟笑道:“李公子风流雅士,丹青妙笔自是一番美意。只是我随家中四处闲游,舟车不便,怕弄坏了这贵重的千金名画。倒不如假借我手,将此画赠予殷府,也不枉费李公子寻画的辛劳。”
一话将自己撇清,又成全了殷李两家的互惠,纪衡微微抬眼,清远的眸光依然恭卑顺从,只是映着些许奇怪的陌生。没有人看见,他眼底的水波下,压抑着一缕无从察觉的寒锋。
当然,除了顾沉嘉。
他在弄月居外站了许久,从头到尾看完了一切。
当纪衡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候,那种隐隐约约的寒气消失了,再一看,人群之中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厮,规规矩矩地行在园子里,没有分毫的惹眼。
顾沉嘉收回目光不再看他,一转身,正迎上立在门前的陆堇抒。
多日不见,清冷的瞳眸似乎染上了淡淡的暖色,比过去更有温度,更为灵动,连看着他的眼神都有所不同了。
他似乎很欣喜这样的变化,冬日里的阳光覆在他身上,有了某种奇异的光芒。
他微微一笑,“近来可好?”
“很好。”她回答得很轻巧,“怎么突然回来了?”
“有人托我给你捎了东西。”他说得有些局促,甚至轻咳了一声,“还有这个。”
一方精美的花笺映入眼帘,她有些惊讶,“青罗画舫?”清亮的瞳眸忽然冷了一分,“我可不记得和他们有什么交情。”
“是月娇娘,她说,多亏了你才有了那笔大买卖。”顾沉嘉说得很展然,眉宇间云淡风轻。“头牌花魁的赎金不菲,她得了好处,自然要感谢一番。”
陆堇抒仿佛心血来潮,侃侃地打趣,“想必这谢礼也少不了顾先生的,不如先生替我一并收了。”
“没有的事,你拿着便好。”顾沉嘉低低一叹,仍是轻笑着,眼底的乌蓝渐渐浮现出隐约的轮廓。
她看着他的眼睛,忽然觉得,那眸中的颜色不同以往,却说不出来哪里不同。
“此番回来,还有一件事。”顾沉嘉压低了声音,幽邃的眸子深深地望着她,几乎要将她吸进去。“一件……你早就答应的事。”
时候快到了。
此刻站在殷夫人面前的早已不是从翠园唤来的殷泊川,妇人搁下手中精致的白瓷茶盏,敛去了平日的威仪,眉目慈和地端详着眼前的人。
“堇儿来了,快坐。”
陆堇抒是随后被请来的,殷夫人一前一后唤二人来见,想必和昨夜的事情有关。她微微一礼,澄亮的眼眸逐渐明朗起来。
“昨日之事管家都告诉我了,有些话,殷伯母也不得不说。”殷夫人精明细长的眼睛似乎黯了一寸光,柔软的声音渐渐沉下去,“堇儿,殷伯母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聪明稳重,又识大体。泊川的事,如今你应该也知道几分,殷伯母心知无望,亦不会强求,只望堇儿能相助一事。”
陆堇抒细细听着,“伯母但说无妨。”
殷夫人轻叹了口气,不疾不徐道:“我那傻儿子几年前迷上了染坊一个小婢,名唤侯存安。他数度和那丫头与见,我本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他不过是情窦初开,一时兴起罢了。可他似乎很是认真,不外乎家中珍宝,连殷家祖传的玉佩都送给那小婢把玩。殷家就只有他这一个儿子,怎可任他如此胡闹?奈何那婢女与他真真纠缠了两三年,如今别无他法,只看堇儿能否劝服他浪子回头。”
殷夫人洋洋洒洒一席话,与殷泊川所说一对比,倒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了。不过除开语气措辞,她勉强听得出是一回事。
“劝言的确需要,不过夫人,您似乎少说了些什么。”陆堇抒忽然变了称呼,言语却极认真,抬起清亮的眼睛看着面色含怨的妇人。
殷夫人心里了然,可她并不想谈到这个话题——或许这本就没有必要。妇人摇了摇头,“我早就说过,他若喜欢,就让存安做他的通房丫头,可他倔呀,还想着娶那丫头做正妻。一个野丫头,怎么可能呢……”
话语的最后只余下淡淡的讽刺,带着绝对而习以为常的笃定。或许殷夫人并非有意,她说的全是实话。
看陆堇抒沉默不语,妇人只好轻轻搭上她的手。“堇儿去劝劝他吧,这小子,人不大,鬼主意却多的很,都不听我的话了。”
……
殷泊川站在翠园的回廊里,天边似乎闪动着一点白影,越来越近,落入园中之时,已变成了一只通身雪白的鸟儿。
金丝笼依然空空如也,狭小的钳制并未打开,鸟儿在地上蹦跳觅食,丰满的羽毛包裹着浑圆的身体。
“夫人瞧不上她,你却把她当个宝。”看似冷嘲的话语平静无波,陆堇抒坐在石凳上,纤指缓缓勾起金丝。
“存安就是我的宝。”殷泊川轻笑一声,明亮的眼睛似乎回到了三年前的时候。
雪白的鸟儿扑腾着翅膀,看见石桌上正放的金丝笼,象征性地鸣叫一声,旋即欢快地扑飞回笼。
“鸟儿归巢,不是对自由无想,而是它明白,自己终有所归。”陆堇抒再一次抚上金丝笼的外壁,鸟儿在笼中欢跳,清冷的瞳眸染上一层金辉。“侯存安也是一样,她有自己的命,你们有缘,却不一定有分。你若真心要与她在一起,就要在接纳命运的同时,化掉她心里的那块冰。”
殷泊川怔了片刻,看着笼中的鸟儿渐趋安静,他眼中的水波亦安静下来了。
远处一抹身影顿了顿,终于无声地走远。他又何尝不想,化掉她心里的那块冰。
“你是侯存安?”
素净的少女面色苍白,楚楚的眼睛低垂着,仿佛再没有力气抬起来。
“是。”
陆堇抒略了一眼少女的身姿,若非亲眼所见,除却相同的面容,谁会相信她们是孪生姐妹?青罗画舫上的烟竹身姿曼妙,凹凸有致,因着艳丽的妆容看上去约有十五六,而眼前这个……怕是比她实际的岁数还要小些,也不知那日殷泊川是如何一眼认得,果然男子对女子只是看面么。
陆堇抒清了清嗓子,随意地开口道:“你有个孪生妹妹,我近来见过。她就在临安。”
少女不动声色,看不出什么表情。
“我还知道,她叫侯存乐。你们姐妹二人的名字,正是安乐之意。”
恍惚间,少女慢慢直起身子,水润的眸子就像黑夜中燃起了一盏灯火,奇妙地发出隐约的亮光。
“那么,把故事讲给我听吧。”
一切都回到了那个风雪交加的黑夜,见过的画面像一场惨梦,梦里无数尸骨血河,烽烟尽处,哀鸿遍野。
“奴婢是北方人,自幼便和孪生的妹妹入了奴籍,后来一场中原战乱,我们散落天涯,妹妹不知流浪何方。奴婢得幸殷府收留,感激不尽。”
陆堇抒听完一切,目光如炬,紧紧锁住心里某处。
她忍了忍,还没忘了另一个请托。“那,你和他的事……说只做正妻,其实是你不愿意?”
少女没有任何表情,双膝一曲,忽然跪了下去。“存安生而为奴,不敢高攀。”
是曾经怎样的经历,才能从骨子里磨尽一个人的自尊与锐气?陆堇抒皱了皱眉,那双眼里黯淡的希望,原来才是这段情最大的杀手。
……
三个多月后的尾牙宴已是腊月十六,这场节宴商人最为看重,除了祭拜福德正神,全家还会一同“食尾牙”,以求来年商事兴隆,阖家昌顺。
期间顾沉嘉走了一个月,未至节宴又突然返回临安,看起来任性妄为的茶商大贾每见却温文有礼,教人面上数落不起来。自然,擒阳馆也一直空着。
李写乔遣人到殷家送了重礼,这多半也有李员外的意思。权财两家本不相融,而如今的年头大不一样,这些年国库空虚,依凭着各地富商大贾才艰难运转,眼看着有些起色,万不能再重提旧例。
有趣的是,陆堇抒也得了一份。
李家若想与陆觉攀些交情,最方便的便是从陆家人着手。可陆家人丁单薄,此番入京只携一女,着实有些奇怪。李写乔听传闻说陆家公子三年前得了怪病,再不见客,也有人认为他已身死,总之陆玉堂这条道行不通,便只剩下这唯一的女儿陆堇抒。
可谁又不知道,她当年订亲的夫家葬在了一场大火里,举家无人生还。厄运缠身的命谁不忌惮,尽管半信半疑,敢接手的人也寥寥无几。
所以当纪衡带人携礼而至时,陆堇抒微笑着拒绝了。
“这《千山暮雨图》寻来不易,乃是出自京都名家吴先生之手,一画逾千金。陆姑娘当真要辜负我家公子的一片心意?”纪衡一语轻轻巧巧,话中恳切,道明了赠画的珍贵,也分明不容拒绝。
陆堇抒吟吟笑道:“李公子风流雅士,丹青妙笔自是一番美意。只是我随家中四处闲游,舟车不便,怕弄坏了这贵重的千金名画。倒不如假借我手,将此画赠予殷府,也不枉费李公子寻画的辛劳。”
一话将自己撇清,又成全了殷李两家的互惠,纪衡微微抬眼,清远的眸光依然恭卑顺从,只是映着些许奇怪的陌生。没有人看见,他眼底的水波下,压抑着一缕无从察觉的寒锋。
当然,除了顾沉嘉。
他在弄月居外站了许久,从头到尾看完了一切。
当纪衡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候,那种隐隐约约的寒气消失了,再一看,人群之中那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厮,规规矩矩地行在园子里,没有分毫的惹眼。
顾沉嘉收回目光不再看他,一转身,正迎上立在门前的陆堇抒。
多日不见,清冷的瞳眸似乎染上了淡淡的暖色,比过去更有温度,更为灵动,连看着他的眼神都有所不同了。
他似乎很欣喜这样的变化,冬日里的阳光覆在他身上,有了某种奇异的光芒。
他微微一笑,“近来可好?”
“很好。”她回答得很轻巧,“怎么突然回来了?”
“有人托我给你捎了东西。”他说得有些局促,甚至轻咳了一声,“还有这个。”
一方精美的花笺映入眼帘,她有些惊讶,“青罗画舫?”清亮的瞳眸忽然冷了一分,“我可不记得和他们有什么交情。”
“是月娇娘,她说,多亏了你才有了那笔大买卖。”顾沉嘉说得很展然,眉宇间云淡风轻。“头牌花魁的赎金不菲,她得了好处,自然要感谢一番。”
陆堇抒仿佛心血来潮,侃侃地打趣,“想必这谢礼也少不了顾先生的,不如先生替我一并收了。”
“没有的事,你拿着便好。”顾沉嘉低低一叹,仍是轻笑着,眼底的乌蓝渐渐浮现出隐约的轮廓。
她看着他的眼睛,忽然觉得,那眸中的颜色不同以往,却说不出来哪里不同。
“此番回来,还有一件事。”顾沉嘉压低了声音,幽邃的眸子深深地望着她,几乎要将她吸进去。“一件……你早就答应的事。”
时候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