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柳家十四的名字,崔晖不免有些诧异。
此人虽是河东柳氏出身,且与松阳侯有些交情,但于朝中并无依仗,怎么会和临淮公主有联系呢?
不知谢宜瑶的来意,也想不通其中的关窍,崔晖只得保守应对。
“略有耳闻,但并不相熟。”
谢宜瑶问:“既然如此,想必崔公并不知道他前些日子惹出的事了?”
崔晖抬眉:“还请殿下赐教。”
谢宜瑶把柳十四在街上做了什么,如何和袁睦起了冲突,自己又是怎么知道的来龙去脉解释得一清二楚,只略去了她和谢冲的一些交锋。
“崔公怎么看此事?”
语毕,谢宜瑶好整以暇地望着崔晖,盯得他心里直发毛。
“咳咳,想必定是有人玩忽职守,才让柳十四如此嚣张。”
那柳十四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家世还不没到京中官员人人都要畏惧的程度,这事能发酵到现在这种程度,可见相关要员的懒政与疏忽。
而且此事绝非孤例,如果不是袁睦这个“不懂规矩”的撞见了,柳十四一事恐怕就会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那些被牵连的百姓,只能说一句倒霉。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父皇前些日子积劳成疾,我左想右想,也只能想到崔公了。”
谢宜瑶语气中含了几分歉意,仿佛为此打扰了崔晖是件让她很过意不去的事。
崔晖最近其实确实忙得很,谢况有意明年北伐,他一介文臣虽并不必奔赴前线,但也得必须要参与后勤和安排的工作。毕竟打起仗来,那么多将士民夫,粮草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想到京城的治安是个曾经被皇帝强调过数次的问题,崔晖心中不禁有些慌张,谢宜瑶找他若是无果,之后自然就会去找陛下,到时候还是会波及到自己。
他这几年来处处小心,断不能容许此事发生。
柳十四之事,他既然知道了,自然就会管。至于谢宜瑶是心系百姓还是为舅父打抱不平,都与他崔晖无关。
“公主一片孝心,陛下若是知道了,也会明白公主的用心良苦的。只是陛下最近政务缠身,这等小事确实不便劳烦他。还请殿下放心,此事交给下官就好,我一定妥善处理的。”
“如此便好,交给崔公我是放心的。”
看到谢宜瑶这般稳重的样子,崔晖有些恍惚,想当年在襄阳时她还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女郎,没几年过去,竟已成熟了这么多,举手投足间都有皇家风范。
解决了心中第一件大事,谢宜瑶轻松了不少,惬意地看起风景来。她从亭中向湖塘水面望去,只见几只白鹭落在荷叶之间,颇有乐趣。
谢宜瑶不禁感叹:“当真好景致。我听朝华说,此园中许多处都是崔公自己的心思?”
崔晖谦虚道:“不过是一点个人的喜好而已。”
谢宜瑶仍然侧身望著湖面,面上保持着微笑。
“先前溪边有‘乘舟’,这里湖岸上又有‘浮海’,崔公是想学那范蠡……功成身退么?”
谢宜瑶语出惊人,崔晖闻言,面上虽然保持镇定,心中却别有一番天人交战。
想他当年也曾心高气傲,自比子房,憾无明主而已。后来结识了谢况,认为他有经世之才,便撺掇他成就大业。谢况的篡位之路,少不了崔晖在背后出谋划策。事成之后,他自然成为了新帝的左膀右臂。
然而有些事,得要身居高位才能明白,站得高,摔得也会更惨。
崔晖曾经告诫谢况前朝皇室“他日必成祸患”,让他斩草除根。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他也会成为谢况眼中的“祸患”?
每每想到那些深陷政治斗争而死于非命的故友,崔晖越发容易有兔死狐悲之感,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许多世家子弟选择避世不出。
他能想到自己的最好结局,就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老还乡。因此之前借着丁母忧的机会,向皇帝提出了辞职的请求,却没想还未等他出了孝期,谢况就又起用他了,还让他参与机要。
帝王的猜忌实在可怕,崔晖时常梦见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结局。其实他只不过是想保全家人,安度晚年,避免帝王的忌惮。
谢宜瑶说中了他的心事,其实这并非什么秘密,但她可是那人的亲女儿。
崔晖知道皇帝近来对大公主态度的转变,谢况比以前更重视她了,因此他不得不担心谢宜瑶在谢况面前说些不利于他的话,也更担心谢宜瑶此番前来,有谢况的授意。
崔晖沉默了许久,谢宜瑶看着他怛然失色,知道自己是说中了。
半晌,崔晖才开口道:“范少伯名士风流,谁人不心驰神往。但若是要说功成身退,我是万万没有这个意思的。晖能有今天,都是仰仗陛下关怀,未能竭忠尽智,不敢挂冠而去。”
谢宜瑶咧嘴一笑:“是我冒昧了。崔公向来忧国奉公,于大楚社稷又有不世之功,怎么会退避贤路呢?本公主一时糊涂,还望崔公不要往心里去。”
“自然,自然。”
崔晖向来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却不料有朝一日也会叫人猜中了心事,临淮公主绝非泛泛之辈。
而且,她这般样子,总让崔晖感到有些熟悉。
“如今大楚日渐强盛,却也还暗藏危机,柳十四一事便是见证。紧要关头,还要多多仰仗崔公了。不过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私心,崔公偶尔为自己谋算,也并非滔天的罪过。”
谢宜瑶这话说得语焉不详,扰乱了崔晖的心思。她现在是在代她父亲发言,还是表达她自己的意思?
“时候不早了,好像已经耽误了崔公不少时间。我今日来到底还是为了和朝华说些体己话,就先行一步了。若是崔公不介意,本公主就不继续打扰了。”
“小女才薄,能得殿下赏识是她的福分。”
崔晖连忙起身相送,让家中下人送公主到崔朝华院中去。
崔晖年事已高,长女早就出嫁。崔朝华还年幼,仍然待字闺中。她心气高,对夫婿的要求也高得很,崔晖也珍惜她,不愿让她草草出嫁。
虽然他并不想把家人扯进来,但能让崔朝华和临淮公主搭上线,他还是很乐意的。多个人脉也能多条门路,若有公主殿下的扶持,女儿将来的人生或许也会顺利许多。
看着公主远去的身影,崔晖琢磨着她身上那种让他感到十分熟悉的气质到底从何而来。
许久,崔晖才意识到自己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她的父亲的影子,那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说话方式,实在是如出一辙。
谢宜瑶在政治上的手腕,十有八九都是她在谢况身边耳濡目染学来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会某一天会在这对父女身上应验……吗?
有崔晖出手,柳十四很快得到了该有的处罚,据说还有几名官吏被革职。知道柳十四得到了他应得的,谢宜瑶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而且她亲自拜访崔宅的另一个目的也实现了,那就是试探崔晖的态度。
虽然现在的谢况还离不开崔晖,也和他有多年友情,但以后等他以后能将权力都在手中牢牢紧握,一切就未必如此了。自古以来鸟尽弓藏的故事屡见不鲜,谢况也不能免俗。
谢宜瑶想加快君臣二人离心的进程,若能撬动谢况的左膀右臂的墙角,那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助力。目前看来,崔晖现在已经有了隐退之心,那么便是可图的了。
……
过了些日子,谢宜瑶难得有了空闲,为测试裴贺学武的成果,又揪着他来了一场比试。
几招下来,谢宜瑶感受到裴贺有明显的进步,看来飞鸢夸他有悟性并非虚言。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嘉言,看来这几个月你并未松懈。”
谢宜瑶在夸奖别人时,向来是毫不吝啬。
裴贺露出腼腆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他很少被这么直白地表扬过。谢宜瑶的赞赏,如果能来得再早几年就更好了。
瑟瑟微风吹过,院中的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谢宜瑶抬头望去,已经有几片叶子开始泛黄了。
她想到四个字,时不我待。
“转眼间,又快到秋天了。”
“是啊……我和殿下,也快认识一年了。”
谢宜瑶和裴贺相视一笑。
谢宜瑶想起去年刚和裴贺见面时,他不信任她的样子,一年未到,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现在的裴贺,已经不像曾经那样对她有抵触心理了。
“阿姊——你们在做什么呀?”
是袁敬亭和王夫人来了,还有灵鹊。
袁睦的妻子出身太原王氏,谢宜瑶并不知她的名讳,平时只喊她舅母,与旁人称时则喊王夫人。
袁敬亭的名字,谢宜瑶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这小女郎一年前自己取的,她这表妹当真是不一般。
王夫人苦笑道:“敬亭说她想见阿姊了,灵鹊说殿下在这,妾身就冒昧带着她来了。”
谢宜瑶并不介意她们的贸然拜访,她蹲下身来和袁敬亭平视,问:“我和这位公子在比武呢。”
袁敬亭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武术吗?敬亭也想学!”
“你之前不是说想念书吗?怎么这么贪心,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呀。”谢宜瑶摸了摸袁敬亭的头,和她开起了玩笑。
袁敬亭认真地回答:“我就是都想要嘛。”
谢宜瑶会心一笑。
“你现在年纪还小,等长大些再说吧。不过一些强身健体的东西,是可以学起来了,到时候阿姊亲自教你,好不好?”
王夫人道:“劳公主费心了,只是我们母女已经够给殿下添麻烦的了……”
“舅母别客气,把这里当做自己家就是,”谢宜瑶装作不明白她的意思,转而又对袁敬亭说:“敬亭,你有什么想要的,都可以和阿姊说,好吗?”
袁敬亭使劲点头。
谢宜瑶释然一笑,掏出了随身带的蜜饯一颗,递给了她。
袁敬亭看了看王夫人,见母亲没有阻拦,便接受了谢宜瑶的蜜饯。
安抚好了小孩子,谢宜瑶起了身,拍拍衣服,准备再和裴贺比上一比。此时灵鹊上前汇报,崔朝华来了,现在正在前厅等着呢。
后来谢宜瑶又去过一次崔宅,和崔朝华二人单独聊了些话。崔朝华的性格和她设想中的完全不同,也难怪她和沈蕴芳合得来。
谢宜瑶看着正在吃蜜饯果子的袁敬亭,微笑着说:“上次敬亭和阿姊说想念书,所以为你找了一位师傅,她和阿姊年纪差不多,敬亭想不想去见见她?”
“好!”
谢宜瑶一把抱起了袁敬亭,小女郎轻得很,并不吃力。灵鹊见状,没头没脑嘻嘻笑起来,被谢宜瑶瞪了一眼,方才作罢。
裴贺先回了自己的院子,王夫人也借故离去了。
然而谢宜瑶却觉得,现在的公主第,可比两年前要热闹多了,她不会再因为找不到人说贴心话,而感到落寞了。
此人虽是河东柳氏出身,且与松阳侯有些交情,但于朝中并无依仗,怎么会和临淮公主有联系呢?
不知谢宜瑶的来意,也想不通其中的关窍,崔晖只得保守应对。
“略有耳闻,但并不相熟。”
谢宜瑶问:“既然如此,想必崔公并不知道他前些日子惹出的事了?”
崔晖抬眉:“还请殿下赐教。”
谢宜瑶把柳十四在街上做了什么,如何和袁睦起了冲突,自己又是怎么知道的来龙去脉解释得一清二楚,只略去了她和谢冲的一些交锋。
“崔公怎么看此事?”
语毕,谢宜瑶好整以暇地望着崔晖,盯得他心里直发毛。
“咳咳,想必定是有人玩忽职守,才让柳十四如此嚣张。”
那柳十四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家世还不没到京中官员人人都要畏惧的程度,这事能发酵到现在这种程度,可见相关要员的懒政与疏忽。
而且此事绝非孤例,如果不是袁睦这个“不懂规矩”的撞见了,柳十四一事恐怕就会这么稀里糊涂地过去了。那些被牵连的百姓,只能说一句倒霉。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父皇前些日子积劳成疾,我左想右想,也只能想到崔公了。”
谢宜瑶语气中含了几分歉意,仿佛为此打扰了崔晖是件让她很过意不去的事。
崔晖最近其实确实忙得很,谢况有意明年北伐,他一介文臣虽并不必奔赴前线,但也得必须要参与后勤和安排的工作。毕竟打起仗来,那么多将士民夫,粮草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想到京城的治安是个曾经被皇帝强调过数次的问题,崔晖心中不禁有些慌张,谢宜瑶找他若是无果,之后自然就会去找陛下,到时候还是会波及到自己。
他这几年来处处小心,断不能容许此事发生。
柳十四之事,他既然知道了,自然就会管。至于谢宜瑶是心系百姓还是为舅父打抱不平,都与他崔晖无关。
“公主一片孝心,陛下若是知道了,也会明白公主的用心良苦的。只是陛下最近政务缠身,这等小事确实不便劳烦他。还请殿下放心,此事交给下官就好,我一定妥善处理的。”
“如此便好,交给崔公我是放心的。”
看到谢宜瑶这般稳重的样子,崔晖有些恍惚,想当年在襄阳时她还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女郎,没几年过去,竟已成熟了这么多,举手投足间都有皇家风范。
解决了心中第一件大事,谢宜瑶轻松了不少,惬意地看起风景来。她从亭中向湖塘水面望去,只见几只白鹭落在荷叶之间,颇有乐趣。
谢宜瑶不禁感叹:“当真好景致。我听朝华说,此园中许多处都是崔公自己的心思?”
崔晖谦虚道:“不过是一点个人的喜好而已。”
谢宜瑶仍然侧身望著湖面,面上保持着微笑。
“先前溪边有‘乘舟’,这里湖岸上又有‘浮海’,崔公是想学那范蠡……功成身退么?”
谢宜瑶语出惊人,崔晖闻言,面上虽然保持镇定,心中却别有一番天人交战。
想他当年也曾心高气傲,自比子房,憾无明主而已。后来结识了谢况,认为他有经世之才,便撺掇他成就大业。谢况的篡位之路,少不了崔晖在背后出谋划策。事成之后,他自然成为了新帝的左膀右臂。
然而有些事,得要身居高位才能明白,站得高,摔得也会更惨。
崔晖曾经告诫谢况前朝皇室“他日必成祸患”,让他斩草除根。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他也会成为谢况眼中的“祸患”?
每每想到那些深陷政治斗争而死于非命的故友,崔晖越发容易有兔死狐悲之感,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许多世家子弟选择避世不出。
他能想到自己的最好结局,就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老还乡。因此之前借着丁母忧的机会,向皇帝提出了辞职的请求,却没想还未等他出了孝期,谢况就又起用他了,还让他参与机要。
帝王的猜忌实在可怕,崔晖时常梦见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结局。其实他只不过是想保全家人,安度晚年,避免帝王的忌惮。
谢宜瑶说中了他的心事,其实这并非什么秘密,但她可是那人的亲女儿。
崔晖知道皇帝近来对大公主态度的转变,谢况比以前更重视她了,因此他不得不担心谢宜瑶在谢况面前说些不利于他的话,也更担心谢宜瑶此番前来,有谢况的授意。
崔晖沉默了许久,谢宜瑶看着他怛然失色,知道自己是说中了。
半晌,崔晖才开口道:“范少伯名士风流,谁人不心驰神往。但若是要说功成身退,我是万万没有这个意思的。晖能有今天,都是仰仗陛下关怀,未能竭忠尽智,不敢挂冠而去。”
谢宜瑶咧嘴一笑:“是我冒昧了。崔公向来忧国奉公,于大楚社稷又有不世之功,怎么会退避贤路呢?本公主一时糊涂,还望崔公不要往心里去。”
“自然,自然。”
崔晖向来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却不料有朝一日也会叫人猜中了心事,临淮公主绝非泛泛之辈。
而且,她这般样子,总让崔晖感到有些熟悉。
“如今大楚日渐强盛,却也还暗藏危机,柳十四一事便是见证。紧要关头,还要多多仰仗崔公了。不过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私心,崔公偶尔为自己谋算,也并非滔天的罪过。”
谢宜瑶这话说得语焉不详,扰乱了崔晖的心思。她现在是在代她父亲发言,还是表达她自己的意思?
“时候不早了,好像已经耽误了崔公不少时间。我今日来到底还是为了和朝华说些体己话,就先行一步了。若是崔公不介意,本公主就不继续打扰了。”
“小女才薄,能得殿下赏识是她的福分。”
崔晖连忙起身相送,让家中下人送公主到崔朝华院中去。
崔晖年事已高,长女早就出嫁。崔朝华还年幼,仍然待字闺中。她心气高,对夫婿的要求也高得很,崔晖也珍惜她,不愿让她草草出嫁。
虽然他并不想把家人扯进来,但能让崔朝华和临淮公主搭上线,他还是很乐意的。多个人脉也能多条门路,若有公主殿下的扶持,女儿将来的人生或许也会顺利许多。
看着公主远去的身影,崔晖琢磨着她身上那种让他感到十分熟悉的气质到底从何而来。
许久,崔晖才意识到自己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她的父亲的影子,那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说话方式,实在是如出一辙。
谢宜瑶在政治上的手腕,十有八九都是她在谢况身边耳濡目染学来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会某一天会在这对父女身上应验……吗?
有崔晖出手,柳十四很快得到了该有的处罚,据说还有几名官吏被革职。知道柳十四得到了他应得的,谢宜瑶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而且她亲自拜访崔宅的另一个目的也实现了,那就是试探崔晖的态度。
虽然现在的谢况还离不开崔晖,也和他有多年友情,但以后等他以后能将权力都在手中牢牢紧握,一切就未必如此了。自古以来鸟尽弓藏的故事屡见不鲜,谢况也不能免俗。
谢宜瑶想加快君臣二人离心的进程,若能撬动谢况的左膀右臂的墙角,那对她来说是莫大的助力。目前看来,崔晖现在已经有了隐退之心,那么便是可图的了。
……
过了些日子,谢宜瑶难得有了空闲,为测试裴贺学武的成果,又揪着他来了一场比试。
几招下来,谢宜瑶感受到裴贺有明显的进步,看来飞鸢夸他有悟性并非虚言。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嘉言,看来这几个月你并未松懈。”
谢宜瑶在夸奖别人时,向来是毫不吝啬。
裴贺露出腼腆的笑容,有些不好意思,他很少被这么直白地表扬过。谢宜瑶的赞赏,如果能来得再早几年就更好了。
瑟瑟微风吹过,院中的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谢宜瑶抬头望去,已经有几片叶子开始泛黄了。
她想到四个字,时不我待。
“转眼间,又快到秋天了。”
“是啊……我和殿下,也快认识一年了。”
谢宜瑶和裴贺相视一笑。
谢宜瑶想起去年刚和裴贺见面时,他不信任她的样子,一年未到,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现在的裴贺,已经不像曾经那样对她有抵触心理了。
“阿姊——你们在做什么呀?”
是袁敬亭和王夫人来了,还有灵鹊。
袁睦的妻子出身太原王氏,谢宜瑶并不知她的名讳,平时只喊她舅母,与旁人称时则喊王夫人。
袁敬亭的名字,谢宜瑶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这小女郎一年前自己取的,她这表妹当真是不一般。
王夫人苦笑道:“敬亭说她想见阿姊了,灵鹊说殿下在这,妾身就冒昧带着她来了。”
谢宜瑶并不介意她们的贸然拜访,她蹲下身来和袁敬亭平视,问:“我和这位公子在比武呢。”
袁敬亭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武术吗?敬亭也想学!”
“你之前不是说想念书吗?怎么这么贪心,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呀。”谢宜瑶摸了摸袁敬亭的头,和她开起了玩笑。
袁敬亭认真地回答:“我就是都想要嘛。”
谢宜瑶会心一笑。
“你现在年纪还小,等长大些再说吧。不过一些强身健体的东西,是可以学起来了,到时候阿姊亲自教你,好不好?”
王夫人道:“劳公主费心了,只是我们母女已经够给殿下添麻烦的了……”
“舅母别客气,把这里当做自己家就是,”谢宜瑶装作不明白她的意思,转而又对袁敬亭说:“敬亭,你有什么想要的,都可以和阿姊说,好吗?”
袁敬亭使劲点头。
谢宜瑶释然一笑,掏出了随身带的蜜饯一颗,递给了她。
袁敬亭看了看王夫人,见母亲没有阻拦,便接受了谢宜瑶的蜜饯。
安抚好了小孩子,谢宜瑶起了身,拍拍衣服,准备再和裴贺比上一比。此时灵鹊上前汇报,崔朝华来了,现在正在前厅等着呢。
后来谢宜瑶又去过一次崔宅,和崔朝华二人单独聊了些话。崔朝华的性格和她设想中的完全不同,也难怪她和沈蕴芳合得来。
谢宜瑶看着正在吃蜜饯果子的袁敬亭,微笑着说:“上次敬亭和阿姊说想念书,所以为你找了一位师傅,她和阿姊年纪差不多,敬亭想不想去见见她?”
“好!”
谢宜瑶一把抱起了袁敬亭,小女郎轻得很,并不吃力。灵鹊见状,没头没脑嘻嘻笑起来,被谢宜瑶瞪了一眼,方才作罢。
裴贺先回了自己的院子,王夫人也借故离去了。
然而谢宜瑶却觉得,现在的公主第,可比两年前要热闹多了,她不会再因为找不到人说贴心话,而感到落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