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王逝世不久,皇子们尚幼,现不宜轻举妄动,还请陛下三思。”

    说这话的是顾确。

    他向来秉持着明哲保身的行事法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做朝堂上的隐形人。

    顾确和谢宜瑶的合作,按照他们最初的交涉,是该在谢义远北奔后停止的。松阳侯这一跑,短时间内再没有人能威胁到谢容的太子之位。

    但顾确却以皇子们均还年幼,将来会有变数也未可知为理由,继续和谢宜瑶保持着往来。

    因为他发现,谢宜瑶本身,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候选。

    顾确出手很大方,谢宜瑶当然也乐得和他继续合作。他们明面上的联系仍然不多,多是以顾确夫人的名义与公主社交的。

    所以没人觉得现在顾确是在给谢宜瑶说话,只觉得他在秉公发言

    而顾确的这句话,又确实说到了谢况的心坎里。

    谢况摆了摆手,示意官员们安静下来:“诸位爱卿的意见,朕都知道了。”

    官员们争吵的苗头这才被压了下去。

    谢况又说:“景灿。”

    崔晖站了出来:“臣在。”

    “卿怎么看?”

    崔晖道:“陛下,吴郡公主事小,当务之急,还是该先处理好李侃之事,以免有后顾之忧。”

    谢况的眼神看不出情绪:“那卿说,李侃是为何而反啊?”

    文武百官都听出来皇帝不是真的想问这个问题,若是如此,他该去牢狱问李侃才对。

    崔晖的眼神左右飘荡,不敢言。

    谢况心下会意,没有为难崔晖,转移了目标:“柳公又如何看呢?”

    一直沉默着的柳绾突然被点到,差点没反应过来。

    柳涛事发后,柳绾选择大隐隐于朝,于诸多朝事不加一言,仿佛天地万物与他无关,他在朝堂上一直与人相安无事,因此就连萧弦在赴任以前,都和柳绾的关系有了缓和。

    但他确信谢况说的是自己,因为这里现在就他一个柳家人,能配得上被皇帝称呼为“柳公”。

    既然皇帝让他在百官面前,就南豫州刺史造反一事发表意见,那柳绾也无处藏身。

    “臣以为,李侃素来野心昭彰,对陛下心存不满,会有今日,只因他是不忠之臣而已。”

    “那就是说,这完全是他个人的问题了。柳公可是这个意思?”

    柳绾很恭顺:“是。”

    谢况深深呼了一口气,对着百官道:“姑孰那边,朕以后自会有安排。李侃之事还需要再好好调查一番,才能再做定夺。”

    众官员齐声道:“陛下英明。”

    朝会结束后,谢况将崔晖并其他几个心腹近臣,召到了文德殿。

    “说吧,你们觉得李侃是为何而叛?”

    有人道:“江左尚未从之前的贼乱中恢复过来,给了李侃可乘之机。”

    谢况不置可否,看了看崔晖,示意他发言。

    崔晖道:“李侃原为庶人,幸得陛下赏识,才得以位列侯伯。他有心改换门庭,但柳萧等大族并不愿与其相交,遑论联姻。臣以为他恐怕是因为不得志,才听信谗言,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举。”

    谢况哼了一声,道:“这几年来,他也没做出什么事业来。朕能让他出任南豫州刺史,已经够念旧情了。他倒好,真是给朕一个好大的惊喜!”

    嘴上这样说,谢况心里其实也知道崔晖说的有道理,士庶矛盾确实是一部分的原因。

    那些世家大族,虽然不复往年荣光,倒仍是心高气傲得很。李侃、陆渊这样凭借军功上位的寒庶,向来为高门大族所鄙视,若非如此,陆渊也不会在京城待不下去。

    这些谢况都知道,毕竟他本人也只是次等士族出身,曾经也是世家眼中的鲁莽武夫,所幸他不仅文武双全,还儒释道兼修,才更容易得到高门大族的广泛支持。

    称帝以来,谢况推崇文学、教育,弘扬佛法,固然有个人喜好的因素在。但究其根本,还是为了教化官民,同时顺应士族的心意,最终巩固他的皇位。

    “李侃之事,也不宜拖得太久,就下个月问斩吧。”

    谈完如何处置李侃,仍有许多事等着他们议论。

    之前谢况因为得病,暂且搁置了许多并不紧急的政事。但不急不代表不重要,因此现在谢况又将它们拾了起来。

    比如,前些年他在京城和地方下令建造的那些学馆,最开始确实给他选拔出了不少寒门人才。但这几年,学馆渐渐开始式微,现在在学馆里就读的那些寒庶,等学成后,多半也只能从小吏做起,稍微好一点的,能从浊官开始当。

    这当然违背了谢况开设学馆的本意:以寒庶牵制势族。

    “学馆的事,那些大族起初也是很支持的,毕竟朕也没有冷落了国子学。后来重设官制,也尽量兼顾了他们的利益。可他们呢,却一个个都不把朕放在眼里!”

    帝王发怒,文德殿内众人都屏息凝神,不敢妄言。他们可没有吴郡公主那般的胆子,敢和皇帝叫板。

    谢况继续说道:“今天朕不过拿李侃的事情试试他们的口风罢了,瞧瞧柳绾是怎么说的?呵,一个个明明心知肚明,却都闭口不言、装傻充愣。不就是怕说出实情后,朕又要提拔寒人吗!”

    然而更让谢况寒心的是,就算是寒门和庶人,也绝不是和他一条心的。

    他们都只想着向上爬,这本没什么,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往往是能跻身士族行列,而非提高寒庶的社会地位,也正是因此,哪怕谢况身边的心腹出身大都平凡,也不曾想着要改变朝堂现状。

    谢况说了几句话,发泄了怒气后,倒也冷静了下来。

    这些话与他们说又有何用呢?他们也都只是顺着自己的意思出谋划策而已。

    接着谈论完了几件紧要的事,谢况觉得有些心烦,就准备把他们打发下去,准备自己一个人看看地方递来的奏表。

    “对了,景灿,你留下。”

    崔晖闻言,心脏差点蹦到了嗓子眼。

    他幽幽地转身:“陛下可还有事要问臣的吗?”

    “吴郡公主办的那个女学,最近情况如何了?”

    崔晖一听不是要讨论李侃,就放下了戒心,将他所知的一一道来了。

    女学本身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客观上又确实达到了谢宜瑶当初所说的拉拢士族的目的,谢况听了,也挑不出错来。

    于是他又问:“朕记得你的小女儿和公主来往很是密切,可是如此?”

    崔晖道:“臣女确实和公主殿下有些交情,她曾应过公主的邀请,为袁小娘子讲学。林下堂办起来后,来往少了些,但臣女偶尔还是会到公主第上做客,想来也是因为袁小娘子的缘故。”

    谢况颔首:“原是如此。”

    “至于臣女私下和公主关系如何,恕臣直言,她于归后,臣也不大清楚。”

    谢况起身走到崔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景灿,你不能像柳氏一样忤逆朕的,对吧?”

    他的语气暗含着威胁的意思,又仿佛是一种亲密的表现。

    崔晖弯腰垂首道:“臣不敢。”

    谢况哈哈笑了两声,道:“好了,你也回去吧。”

    崔晖转身走出文德殿的大门,心里想着,陛下果然越来越不信任自己了,必须早日得找个退路才行。

    谢况则望着多年挚友离开的背影,自言自语道:“阿瑶,我竟然不能轻易动你。”

    现在朝堂之上,哪怕是对谢宜瑶有意见的,因为有张艾的事情在前,大都也只是拐弯抹角地使绊子而已。

    毕竟上一个公然指责吴郡公主的,后来做了谋害皇族、离间太子这等大逆之事,他们谁都不想被怀疑有步张艾后尘的可能。

    而谢况今日只是在朝会上略微试探一下,就发现关于谢宜瑶的事情,无须他说些什么,官员间就自然有了分歧。

    且会站出来为她说话的,不止一个两个。

    他已经不能如曾经预想的那般,毫无顾忌地舍弃这个棋子了。

    ……

    离李侃之乱爆发过去了半个月,公主第终于也恢复了元气。

    受伤的侍卫们得到了及时的医治,可惜有几位当场死亡或是重伤不治的,如果是当初皇帝过目的那五十人中的,家里也得到了抚恤。

    后来从京口来的,虽然谢宜瑶也能自讨要办,但也有点麻烦,因为她们大多要么是孤家寡人,要么就是家属在外地。

    但也不是无计可施。

    纵使不用谢宜瑶本人出手,手下的这些人也能替她办好。但谢宜瑶却执意亲力亲为,故而半个月了,她才终于能歇口气。

    这期间,长公主谢钰派人来看过她的情况,也送来一些补身子的药材。谢宜琬也派了身边的心腹侍女过来探问,后来又亲自来了一次,见谢宜瑶无恙才放心。

    就连柳家小娘子,柳希度,也多次到来公主第上拜访,或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又或只是一种示好,对于谢宜瑶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谢素月则更为积极。自她出家为尼后,和谢宜瑶的联系反而比以前更多了。谢素月虽然名义上是比丘尼了,但也仍是楚国的公主,没有完全离开俗世,让僧尼替她传话,也很方便。

    更何况石城寺本就是谢宜瑶的势力范围,是她自己费尽心思维持的关系,和那些她养着的田产和“佃户”一样,虽然不够光明正大,但谢况可以撤走公主府和女侍卫,却不能拿走她手中的这些资源,这让谢宜瑶感到很是安心。

    除了这几位外,京中和谢宜瑶常有往来的仕宦家族,无论关系远近亲疏,哪怕只是意思意思,至少也会送份帖子到谢宜瑶跟前,或是慰问一下她的情况,或是夸赞一番她的壮举。

    唯独皇帝本人,除了公事公办,竟然没有一丁点多余的表示,无论是夸赞还是批评。

    谢宜瑶讨厌这种被忽视的感觉。

章节目录

父皇请禅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南山有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山有鸟并收藏父皇请禅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