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案犯在大理寺内离奇死亡,不用裴无端上报,很快传入了圣上的耳朵里。一时之间弹劾他的折子堆满了圣上的案桌。看来朝中想让他跌落“神坛”的还不少啊。不过这背后,少不了某人的推波助澜。
圣上勃然大怒,连夜将裴无端叫进了宫,路上高公公劝道:“大家气的连晚膳都没用,裴仆射卖奴一个面子,到了大家跟前先认个错。”
行至殿门口,高公公进去通禀了,裴无端等在外面,只听一声怒吼,“叫他滚进来!”
高公公吓得满头大汗,怯懦道:“大家让您进去。”
裴无端倒是波澜不惊地走了进去。
圣上见裴无端依旧坦然自若,心里又是一股无名火,随手将砚台举起重重向他砸去。
“咚!”
可惜砸偏了。
高公公在殿外光是听这动静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干脆将殿门关上,并将门外所有侍从赶走了。好歹裴无端如今也是一方节镇又带尚书右仆射之衔,总得给人家留些颜面。
圣上还不解气,索性指着他斥责道:“裴无端!你到底怎么想的?朕叫你查案子,不是叫你给朕惹麻烦!”圣上边说边敲着案桌,指着快要堆成一座小山的折子,又道:“你自己看看,全是弹劾你的!”圣上见裴无端不反驳自己,语气平缓了些,“人没抓到不说,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李成仁死在大理寺中一事另有隐情。”
圣上愣了愣,慌张眨巴了两下眼睛,“那你方才怎么不说?”
“圣上可有给臣说的机会吗?”裴无端冷冷反问。
圣上冷静下来回想刚才的情形,虽然真如他说的那般,但还是嘴硬,“那你现在说啊!”
反客为主。
裴无端有些语塞,调整好情绪后将事情的原委向圣上汇报了一番。
听完后,圣上也会了意,道:“依你的意思,这孙伦还真是罪无可恕。”
圣上不想追究袁忠的责任,将裴无端话里有关袁忠的部分过滤掉了。裴无端明白圣上的意思,圣上这是要把袁忠摘干净,让孙伦当替罪羊啊。
裴无端深知扳倒袁忠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袁汝玉还受宠一日,除非是谋逆大罪,否则无论袁忠犯多大的过错,最后圣上对他的处罚也不会如自己所愿。于是裴无端选择调转话锋:“李成仁说,韦效在上元节毕前不会离开长安,上元节各地亲王、官员、八方来使都会进京朝贺,所以臣推测,他们是在等什么人。”
“难不成你还想让朕推迟上元朝会?”圣上带着质问的语气,顿时将语气提了起来,怒道:“你好大的胆子!”
“圣上多虑了,臣不过是想严加排查长安进出人口罢了。”
裴无端不是没有察觉,圣上今日像是在故意找他毛病似的。
“金令在你手中,如何行事自己得拿捏好分寸。”圣上坐在龙椅上,顿了顿又道:“要明白适可而止。”他长舒了口气,双目紧闭单手按压着一侧的太阳穴,道:“你先去偏殿休息一会儿吧。”
圣上这是点明了不想再让他继续查下去。如果真按圣上话里的意思将孙伦定了罪,裴无端自己会甘心吗?
不甘心。一年前,他就已经错失了手刃一员血仇的机会——那人病死了。八年前参与那场阴谋的人,如今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他也不会放过一个!
裴无端告了退,再过一个时辰就是早朝了,他也没心思睡下去。高公公送来一些吃食,说是圣上吩咐的。
窗外渐渐下起了雪,寒风从窗户口呼啸而进,将案几上堆的书吹翻了好几页,好在殿内燃着碳火,这一个时辰才不至于那么难熬。
天还没亮,裴无端刚估摸着一个时辰快要过去了,一阵敲门声响起,紧接着门外传来给使的声音:“仆射,该前往宣政殿了。”他不知道裴无端根本没睡着。
随即裴无端站起身正了正衣冠,抬脚朝宣政殿走去。
刚行至宣政殿门口,便与袁忠打了个照面。袁忠见裴无端是从偏殿过来的,心想定是被圣上训了一晚上,顿时舒坦不少,讥讽道:“裴仆射这是……一夜未眠?”
“就不劳袁相公操心了。”说罢,裴无端径直走进宣政殿,不再与他有过多的交流。
清晨,一辆马车驶至应府外停了下来,车夫将脚凳放好,先是从车内出来一位蓝衣女子,她撑开油纸伞将面容挡住了一瞬间,待到她将油纸伞举起,柳眉下一双温柔似水的眼睛,巧鼻被冻得微微泛红,瞧见正在门口等待她的两人,莞尔一笑微提裙摆走下车来,随后又从车内出来一位妇人,她穿着较为厚实的披袄,那妇人也是一副温婉模样但更多的是疾病所致的憔悴。
蓝衣女子将伞向妇人倾斜去,不知自己的发髻已经沾上了雪,她搀扶着妇人下马车向站在府门的老夫人与应昭昭走去。
两人见状,连忙上前迎接。
“新蓉啊,可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老夫人一手拄着杖边走边欢喜道。
行至两人面前,老夫人端详了会儿蓝衣女子,手搭在那位名叫新蓉的妇人手背上,欣喜道:“阿袅出落得愈发似你了。”她刚触上新蓉的手背,老夫人知觉一股寒凉从自己手掌蔓延全身,心疼道:“快,快随我进府。”说着便将新蓉往府里引。
新蓉泛白的嘴唇浅笑着,道:“好,那新蓉就听老夫人的。”说罢,她接过女儿递给她的伞,随着老夫人先行一步。
应昭昭见状,从门房手里拿了伞撑开,捻起裙摆向矗立在雪地中的蓝衣女子边跑边欣喜道:“清袅阿姊!”说罢猛地扑到卫清袅身上,环住她的脖子抱紧她。
卫清袅要比应昭昭高半个脑袋,看着也要稳重许多,她笑笑拍拍她的背,宠溺道:“阿姊都快喘不上气了。”
应昭昭连忙松开手,傻乐道:“昭昭就是太高兴了。”
卫清袅无可奈何地在应昭昭额头轻轻一点,“你呀,怎么还跟儿时一般。”说罢,身后婢子递上来一个木盒。卫清袅接过又有些犹豫地给了应昭昭,瞧着她呆愣的模样,微微笑道:“生辰礼。”
她犹豫并非是不想送,而是觉得自己送的贺礼定是比不上其他人的珍贵。卫家自卫平拙离世后便萧条了,加之新蓉病重又需汤药治病,家中情形自是比不得当年。
应昭昭原本也没料到她会给自己准备生辰礼,她家里的状况应昭昭是知道的,再者两人也多年未见兴许她都不记得。应昭昭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一条坠子,用绯色流苏串着三颗黄豆大小的蓝田玉。
应昭昭小心翼翼将木盒合上,笑盈盈道:“阿姊还记着昭昭的生辰,阿姊有心了。”随后挽着卫清袅进了府。
巳时末文武百官纷纷下了早朝。刚从宣政殿出来,裴无端面前迎上来一位公公,应该是高公公手底下的人。只见他将一件玄色银丝大氅呈给裴无端,低眉顺眼道:“圣人担心仆射受凉,特命奴才在此侯着仆射。”
裴无端接过大氅,顺手一甩披在肩上,道:“替某多谢圣上。”
临近大明宫宫门,裴无端远远发现宫门外常周撑着伞来回悠悠踱步。于是他加快了步伐,走近一看才知道,常周冻得直打哆嗦,边走边不停地摩擦着自己的胳膊。常周见裴无端出来了,立马跑上前去给他撑伞——真奇怪,没人给仆射送伞吗?还有仆射身上这件大氅是哪来的?
常周越想越不对劲,担忧道:“仆射……圣上是不是责罚你了?”
责罚吗?硬要说有,圣上又没在明面上罚他,可要说没有,让他淋着雪出宫又算什么。
裴无端真不知该怎么回答他。
他不想说,常周也不再逼问他。两人发现前方马车缓缓停了下来,马车中走下来一名女子,那女子面容姣好、气质温婉,应该是朝中哪位相公的掌上明珠。
宫中皆传,此次上元朝会圣人与太子有意为平乐王李昶选妃,而太子妃吴氏心中最称意的女子就属郭太傅独女,郭蕙。
裴无端没在意她,与她擦肩而过,而郭蕙的目光一直锁定在他的脸上,在经过他身边后仿佛确认了什么,叫住了他:“等等。”
裴无端缓缓转过身,低眸看着她,不语。
郭蕙也一言不发,她瞳孔微怔,眼睛定在了裴无端的脸,只见她缓缓抬起手,准备触摸裴无端右脸颊上那一道小小的疤痕,她明明记得那个位置应该有一颗小小的红痣啊。眼瞧着就要碰到那处凹陷了,却被裴无端用剑柄挡开了。
裴无端冷冷道:“自重。”
郭蕙朝他尴尬笑笑,:“蕙娘非是有意要阻了郎君的去路,只是想问问郎君……”说着说着,她缓缓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右脸颊,“此处原本是不是有一颗红痣?”
裴无端毫不犹豫道:“没有。”他不愿再与郭蕙有更多的交集,抬脚离开了两步,又听身后的郭蕙轻声唤了一句:“阿慎。”
裴无端又顿住了脚步。他知道,他从第一眼就知道她是郭蕙!当年趾高气昂地羞辱他的阿爷,还将小妹推入湖中,害得小妹差点儿淹死,而她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口咽不下的气!可笑自己现在还不能杀了她——在大仇得报之前。更令他觉得可笑的是,这偌大的长安,“阿慎”二字只有她郭蕙记得。
郭蕙转过身,两眼泪汪汪地道:“郎君真像蕙娘的一位故人。”
“这位娘子认错人了,我家仆射并无‘慎’字。”常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解释道。
“并无……?”郭蕙愣了愣,这个字在她心头萦绕不去。
裴无端将剑紧紧握着,手指捏得发白像是在极力压抑自己的怒气。
郭蕙身边的婢子看她有些失神,便窃声道:“娘子该走了,太子妃殿下还等着呢。”郭蕙没有理会这个不知礼数的婢子,她一直不忘在裴无端面前维持名门闺秀的模样,“今日算是蕙娘失了礼数,叨扰……”
裴无端多年前就已经看穿了她的真面目,如今他连敷衍郭蕙一句都觉得费力,还未等她说完,裴无直接迈步离开。
这让郭蕙还怎么忍得了,她看着裴无端渐渐远去的背影,暗暗将披帛紧紧握住。
下朝后,应氏三父子被圣上传去谈了会儿话,将近半个时辰,他们站的腿都麻了。高公公碎步跑来对圣上耳语了一句什么,圣上才吩咐他们离开,三人喜色暗藏,礼罢相互看了看,以掩耳不及盗铃冲出了殿门。父子三人在旁人眼里看来像是在赛跑,谁也不让谁,就连殿门外给他们递伞的给使都没注意到,冒着雪疾步走出了大明宫。
今天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应昭昭的生辰。三人巴不得立刻飞回府里,奈何大明宫内不可疾行。
三人边走边讨论了起来:“阿爷和大兄给昭昭备了什么?”
应观乐呵呵地模棱两可答:“我给昭昭备的生辰礼肯定比你们兄俩的更合她的意。”
探看也毫不示弱,“阿爷,那可不一定,昭昭最喜欢什么还得是咱们这作兄长的懂得多。”
映宗颇为赞成地点点头,一板一眼道:“只要是咱们送的,昭昭她都很喜欢。”
应观恼羞成怒,两只手各抓着兄弟俩的后颈,使劲地捏了捏,“你俩是又欠收拾了啊?”
映宗与探看相视一笑,似是打定了什么鬼主意。只见他俩把应观的手拽了下来,搭在各自的肩膀上,两兄弟将应观架了起来。
“诶!你俩小子又干什么!”应观感觉双脚悬空,焦急道。
“阿爷您走得太慢了。”应探看道。
“就是。”应映宗附和道。
这条通往宫门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官员和侍从,应观顿时觉得没脸见人了,不出明日,他被俩儿子架出宫门的“英勇”事迹就会传遍整个大明宫。
应府的马车已经在宫外等了许久了,远远注意到了阿郎和郎君们的身影,便早早将脚凳搭好。应氏兄弟两人直到出了宫门才将应观给放下来,应观正要教训他们一番,眨眼的功夫两人就已经跑向了马车。
“跑这么快啊!也不等等你们阿爷!”应观抱怨地朝他们吼着。
应探看头也不回地答:“阿爷,您老啦!”
此话一出,应观只觉气不打一出来,“活腻了是吧!臭小子!”说罢,也不服老地跑去追他俩。
车夫将一切都瞧在眼里,想笑却又不敢,便在旁边憋着笑。应映宗与应探看两人争先恐后地钻进车厢坐好,应观这时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站在脚凳前叉腰喘着粗气,见车夫憋着笑,“诶,不是你……”
应映宗立马探出脑袋来救场,“阿爷,快上来吧,昭昭该等急了。”
车夫看着应观一脸幽怨,但好在进了车厢,心里松了口气便安安稳稳驾车回府了。
应昭昭一早便在府门口等着阿爷和兄长们了,见熟悉的马车驶来缓缓停下,脸上的担忧之色立马转变成欣喜。应氏两兄弟先行下了车,注意到应昭昭在门口等着他们,两人两步作一步跑到她面前嘘寒问暖。
“昭昭怎么在外面等着?”应探看瞧她发髻被风吹得微微有些凌乱,前额的碎发和斗篷上的皮毛都是湿的,想来定是在外面等了他们很久了,不免心疼了一阵。
昭昭丝毫不在意外面的寒气,还玩笑道:“这不怕阿兄们离家久了,找不着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映宗知道她说的是句玩笑话,可心头有种难言的酸意,他苦笑着将昭昭的斗篷拢了拢,一想到上元一过,便又要离家而去且归期不定,一时间不知对昭昭说些什么才是安慰。
“咳咳!”应观从马车下来刻意咳了咳,埋怨道:“有你阿爷在还怕这两小子找不着家?”
“阿爷回来啦!祖母在梅园等着您呢。”应昭昭从两人中探出脑袋,挽着应观进了府。俩兄弟跟在二人身后,宠溺地笑着。
梅园位于应府正堂后,占地不大,但每一棵梅树都是这应府初建时应观亲手种下的。
一个没读过书只知舞刀弄枪的莽夫,竟能静下心来种养一园子的梅树?
因为他的妻室罗二娘是个爱梅之人。罗二娘生前常常在梅园吹奏尺八,哪怕是在寒冬腊月,风雪如刀的日子,只要梅树开花,她和她的尺八便在。那么一个瘦弱的人儿,最爱梅这样的刚强之花。每每看到这些梅花,应观总是能想起她在梅花的映衬下吹奏尺八的模样。
她走的太突然,就连一句话,一个字都没留给他,想来她应该是在怪他罢,怪他为什么没能回来见自己最后一面。
圣上勃然大怒,连夜将裴无端叫进了宫,路上高公公劝道:“大家气的连晚膳都没用,裴仆射卖奴一个面子,到了大家跟前先认个错。”
行至殿门口,高公公进去通禀了,裴无端等在外面,只听一声怒吼,“叫他滚进来!”
高公公吓得满头大汗,怯懦道:“大家让您进去。”
裴无端倒是波澜不惊地走了进去。
圣上见裴无端依旧坦然自若,心里又是一股无名火,随手将砚台举起重重向他砸去。
“咚!”
可惜砸偏了。
高公公在殿外光是听这动静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干脆将殿门关上,并将门外所有侍从赶走了。好歹裴无端如今也是一方节镇又带尚书右仆射之衔,总得给人家留些颜面。
圣上还不解气,索性指着他斥责道:“裴无端!你到底怎么想的?朕叫你查案子,不是叫你给朕惹麻烦!”圣上边说边敲着案桌,指着快要堆成一座小山的折子,又道:“你自己看看,全是弹劾你的!”圣上见裴无端不反驳自己,语气平缓了些,“人没抓到不说,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
“李成仁死在大理寺中一事另有隐情。”
圣上愣了愣,慌张眨巴了两下眼睛,“那你方才怎么不说?”
“圣上可有给臣说的机会吗?”裴无端冷冷反问。
圣上冷静下来回想刚才的情形,虽然真如他说的那般,但还是嘴硬,“那你现在说啊!”
反客为主。
裴无端有些语塞,调整好情绪后将事情的原委向圣上汇报了一番。
听完后,圣上也会了意,道:“依你的意思,这孙伦还真是罪无可恕。”
圣上不想追究袁忠的责任,将裴无端话里有关袁忠的部分过滤掉了。裴无端明白圣上的意思,圣上这是要把袁忠摘干净,让孙伦当替罪羊啊。
裴无端深知扳倒袁忠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袁汝玉还受宠一日,除非是谋逆大罪,否则无论袁忠犯多大的过错,最后圣上对他的处罚也不会如自己所愿。于是裴无端选择调转话锋:“李成仁说,韦效在上元节毕前不会离开长安,上元节各地亲王、官员、八方来使都会进京朝贺,所以臣推测,他们是在等什么人。”
“难不成你还想让朕推迟上元朝会?”圣上带着质问的语气,顿时将语气提了起来,怒道:“你好大的胆子!”
“圣上多虑了,臣不过是想严加排查长安进出人口罢了。”
裴无端不是没有察觉,圣上今日像是在故意找他毛病似的。
“金令在你手中,如何行事自己得拿捏好分寸。”圣上坐在龙椅上,顿了顿又道:“要明白适可而止。”他长舒了口气,双目紧闭单手按压着一侧的太阳穴,道:“你先去偏殿休息一会儿吧。”
圣上这是点明了不想再让他继续查下去。如果真按圣上话里的意思将孙伦定了罪,裴无端自己会甘心吗?
不甘心。一年前,他就已经错失了手刃一员血仇的机会——那人病死了。八年前参与那场阴谋的人,如今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他也不会放过一个!
裴无端告了退,再过一个时辰就是早朝了,他也没心思睡下去。高公公送来一些吃食,说是圣上吩咐的。
窗外渐渐下起了雪,寒风从窗户口呼啸而进,将案几上堆的书吹翻了好几页,好在殿内燃着碳火,这一个时辰才不至于那么难熬。
天还没亮,裴无端刚估摸着一个时辰快要过去了,一阵敲门声响起,紧接着门外传来给使的声音:“仆射,该前往宣政殿了。”他不知道裴无端根本没睡着。
随即裴无端站起身正了正衣冠,抬脚朝宣政殿走去。
刚行至宣政殿门口,便与袁忠打了个照面。袁忠见裴无端是从偏殿过来的,心想定是被圣上训了一晚上,顿时舒坦不少,讥讽道:“裴仆射这是……一夜未眠?”
“就不劳袁相公操心了。”说罢,裴无端径直走进宣政殿,不再与他有过多的交流。
清晨,一辆马车驶至应府外停了下来,车夫将脚凳放好,先是从车内出来一位蓝衣女子,她撑开油纸伞将面容挡住了一瞬间,待到她将油纸伞举起,柳眉下一双温柔似水的眼睛,巧鼻被冻得微微泛红,瞧见正在门口等待她的两人,莞尔一笑微提裙摆走下车来,随后又从车内出来一位妇人,她穿着较为厚实的披袄,那妇人也是一副温婉模样但更多的是疾病所致的憔悴。
蓝衣女子将伞向妇人倾斜去,不知自己的发髻已经沾上了雪,她搀扶着妇人下马车向站在府门的老夫人与应昭昭走去。
两人见状,连忙上前迎接。
“新蓉啊,可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老夫人一手拄着杖边走边欢喜道。
行至两人面前,老夫人端详了会儿蓝衣女子,手搭在那位名叫新蓉的妇人手背上,欣喜道:“阿袅出落得愈发似你了。”她刚触上新蓉的手背,老夫人知觉一股寒凉从自己手掌蔓延全身,心疼道:“快,快随我进府。”说着便将新蓉往府里引。
新蓉泛白的嘴唇浅笑着,道:“好,那新蓉就听老夫人的。”说罢,她接过女儿递给她的伞,随着老夫人先行一步。
应昭昭见状,从门房手里拿了伞撑开,捻起裙摆向矗立在雪地中的蓝衣女子边跑边欣喜道:“清袅阿姊!”说罢猛地扑到卫清袅身上,环住她的脖子抱紧她。
卫清袅要比应昭昭高半个脑袋,看着也要稳重许多,她笑笑拍拍她的背,宠溺道:“阿姊都快喘不上气了。”
应昭昭连忙松开手,傻乐道:“昭昭就是太高兴了。”
卫清袅无可奈何地在应昭昭额头轻轻一点,“你呀,怎么还跟儿时一般。”说罢,身后婢子递上来一个木盒。卫清袅接过又有些犹豫地给了应昭昭,瞧着她呆愣的模样,微微笑道:“生辰礼。”
她犹豫并非是不想送,而是觉得自己送的贺礼定是比不上其他人的珍贵。卫家自卫平拙离世后便萧条了,加之新蓉病重又需汤药治病,家中情形自是比不得当年。
应昭昭原本也没料到她会给自己准备生辰礼,她家里的状况应昭昭是知道的,再者两人也多年未见兴许她都不记得。应昭昭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一条坠子,用绯色流苏串着三颗黄豆大小的蓝田玉。
应昭昭小心翼翼将木盒合上,笑盈盈道:“阿姊还记着昭昭的生辰,阿姊有心了。”随后挽着卫清袅进了府。
巳时末文武百官纷纷下了早朝。刚从宣政殿出来,裴无端面前迎上来一位公公,应该是高公公手底下的人。只见他将一件玄色银丝大氅呈给裴无端,低眉顺眼道:“圣人担心仆射受凉,特命奴才在此侯着仆射。”
裴无端接过大氅,顺手一甩披在肩上,道:“替某多谢圣上。”
临近大明宫宫门,裴无端远远发现宫门外常周撑着伞来回悠悠踱步。于是他加快了步伐,走近一看才知道,常周冻得直打哆嗦,边走边不停地摩擦着自己的胳膊。常周见裴无端出来了,立马跑上前去给他撑伞——真奇怪,没人给仆射送伞吗?还有仆射身上这件大氅是哪来的?
常周越想越不对劲,担忧道:“仆射……圣上是不是责罚你了?”
责罚吗?硬要说有,圣上又没在明面上罚他,可要说没有,让他淋着雪出宫又算什么。
裴无端真不知该怎么回答他。
他不想说,常周也不再逼问他。两人发现前方马车缓缓停了下来,马车中走下来一名女子,那女子面容姣好、气质温婉,应该是朝中哪位相公的掌上明珠。
宫中皆传,此次上元朝会圣人与太子有意为平乐王李昶选妃,而太子妃吴氏心中最称意的女子就属郭太傅独女,郭蕙。
裴无端没在意她,与她擦肩而过,而郭蕙的目光一直锁定在他的脸上,在经过他身边后仿佛确认了什么,叫住了他:“等等。”
裴无端缓缓转过身,低眸看着她,不语。
郭蕙也一言不发,她瞳孔微怔,眼睛定在了裴无端的脸,只见她缓缓抬起手,准备触摸裴无端右脸颊上那一道小小的疤痕,她明明记得那个位置应该有一颗小小的红痣啊。眼瞧着就要碰到那处凹陷了,却被裴无端用剑柄挡开了。
裴无端冷冷道:“自重。”
郭蕙朝他尴尬笑笑,:“蕙娘非是有意要阻了郎君的去路,只是想问问郎君……”说着说着,她缓缓抬起手指着自己的右脸颊,“此处原本是不是有一颗红痣?”
裴无端毫不犹豫道:“没有。”他不愿再与郭蕙有更多的交集,抬脚离开了两步,又听身后的郭蕙轻声唤了一句:“阿慎。”
裴无端又顿住了脚步。他知道,他从第一眼就知道她是郭蕙!当年趾高气昂地羞辱他的阿爷,还将小妹推入湖中,害得小妹差点儿淹死,而她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口咽不下的气!可笑自己现在还不能杀了她——在大仇得报之前。更令他觉得可笑的是,这偌大的长安,“阿慎”二字只有她郭蕙记得。
郭蕙转过身,两眼泪汪汪地道:“郎君真像蕙娘的一位故人。”
“这位娘子认错人了,我家仆射并无‘慎’字。”常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解释道。
“并无……?”郭蕙愣了愣,这个字在她心头萦绕不去。
裴无端将剑紧紧握着,手指捏得发白像是在极力压抑自己的怒气。
郭蕙身边的婢子看她有些失神,便窃声道:“娘子该走了,太子妃殿下还等着呢。”郭蕙没有理会这个不知礼数的婢子,她一直不忘在裴无端面前维持名门闺秀的模样,“今日算是蕙娘失了礼数,叨扰……”
裴无端多年前就已经看穿了她的真面目,如今他连敷衍郭蕙一句都觉得费力,还未等她说完,裴无直接迈步离开。
这让郭蕙还怎么忍得了,她看着裴无端渐渐远去的背影,暗暗将披帛紧紧握住。
下朝后,应氏三父子被圣上传去谈了会儿话,将近半个时辰,他们站的腿都麻了。高公公碎步跑来对圣上耳语了一句什么,圣上才吩咐他们离开,三人喜色暗藏,礼罢相互看了看,以掩耳不及盗铃冲出了殿门。父子三人在旁人眼里看来像是在赛跑,谁也不让谁,就连殿门外给他们递伞的给使都没注意到,冒着雪疾步走出了大明宫。
今天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应昭昭的生辰。三人巴不得立刻飞回府里,奈何大明宫内不可疾行。
三人边走边讨论了起来:“阿爷和大兄给昭昭备了什么?”
应观乐呵呵地模棱两可答:“我给昭昭备的生辰礼肯定比你们兄俩的更合她的意。”
探看也毫不示弱,“阿爷,那可不一定,昭昭最喜欢什么还得是咱们这作兄长的懂得多。”
映宗颇为赞成地点点头,一板一眼道:“只要是咱们送的,昭昭她都很喜欢。”
应观恼羞成怒,两只手各抓着兄弟俩的后颈,使劲地捏了捏,“你俩是又欠收拾了啊?”
映宗与探看相视一笑,似是打定了什么鬼主意。只见他俩把应观的手拽了下来,搭在各自的肩膀上,两兄弟将应观架了起来。
“诶!你俩小子又干什么!”应观感觉双脚悬空,焦急道。
“阿爷您走得太慢了。”应探看道。
“就是。”应映宗附和道。
这条通往宫门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官员和侍从,应观顿时觉得没脸见人了,不出明日,他被俩儿子架出宫门的“英勇”事迹就会传遍整个大明宫。
应府的马车已经在宫外等了许久了,远远注意到了阿郎和郎君们的身影,便早早将脚凳搭好。应氏兄弟两人直到出了宫门才将应观给放下来,应观正要教训他们一番,眨眼的功夫两人就已经跑向了马车。
“跑这么快啊!也不等等你们阿爷!”应观抱怨地朝他们吼着。
应探看头也不回地答:“阿爷,您老啦!”
此话一出,应观只觉气不打一出来,“活腻了是吧!臭小子!”说罢,也不服老地跑去追他俩。
车夫将一切都瞧在眼里,想笑却又不敢,便在旁边憋着笑。应映宗与应探看两人争先恐后地钻进车厢坐好,应观这时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站在脚凳前叉腰喘着粗气,见车夫憋着笑,“诶,不是你……”
应映宗立马探出脑袋来救场,“阿爷,快上来吧,昭昭该等急了。”
车夫看着应观一脸幽怨,但好在进了车厢,心里松了口气便安安稳稳驾车回府了。
应昭昭一早便在府门口等着阿爷和兄长们了,见熟悉的马车驶来缓缓停下,脸上的担忧之色立马转变成欣喜。应氏两兄弟先行下了车,注意到应昭昭在门口等着他们,两人两步作一步跑到她面前嘘寒问暖。
“昭昭怎么在外面等着?”应探看瞧她发髻被风吹得微微有些凌乱,前额的碎发和斗篷上的皮毛都是湿的,想来定是在外面等了他们很久了,不免心疼了一阵。
昭昭丝毫不在意外面的寒气,还玩笑道:“这不怕阿兄们离家久了,找不着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映宗知道她说的是句玩笑话,可心头有种难言的酸意,他苦笑着将昭昭的斗篷拢了拢,一想到上元一过,便又要离家而去且归期不定,一时间不知对昭昭说些什么才是安慰。
“咳咳!”应观从马车下来刻意咳了咳,埋怨道:“有你阿爷在还怕这两小子找不着家?”
“阿爷回来啦!祖母在梅园等着您呢。”应昭昭从两人中探出脑袋,挽着应观进了府。俩兄弟跟在二人身后,宠溺地笑着。
梅园位于应府正堂后,占地不大,但每一棵梅树都是这应府初建时应观亲手种下的。
一个没读过书只知舞刀弄枪的莽夫,竟能静下心来种养一园子的梅树?
因为他的妻室罗二娘是个爱梅之人。罗二娘生前常常在梅园吹奏尺八,哪怕是在寒冬腊月,风雪如刀的日子,只要梅树开花,她和她的尺八便在。那么一个瘦弱的人儿,最爱梅这样的刚强之花。每每看到这些梅花,应观总是能想起她在梅花的映衬下吹奏尺八的模样。
她走的太突然,就连一句话,一个字都没留给他,想来她应该是在怪他罢,怪他为什么没能回来见自己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