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昭昭转头又在找些什么,最终从檀木匣子中拿出一个坠子,玩笑道:“次兄和清袅阿姊早就打好商量了吧,一个送尺八,一个送尺八坠子。”说罢,她露出笑容来,将坠子穿过尺八尾部的小孔,系在了上面。
“昭昭说的倒是在理。”应映宗附和道。
应观也在一旁乐呵着,当事人却不知所措,急吼吼道:“几年不见昭昭胆子真是愈发大了,还打趣到了次兄头上。”
玩笑过后,应观提起了正事,道:“昭昭,今日是你的生辰,亦是你阿娘的祭日,收拾收拾咱们好去祭拜。”
应昭昭哪敢忘了这事,二话不说将东西收拾好,换了身素色襦裙披上白色兔绒斗篷,随着父兄们出了府。
这雪像是通了人性似的,又时有时无地降了下来,使得山上的积雪不会那么快消融,好比天地同悲。
来到罗二娘墓前,积雪堆在墓碑上,也将碑脚埋没了些,墓碑前放置的祭品也被雪独占,就连墓身也被完完全全地盖住了。墓的两旁各种有一棵梅树,傲雪开放的红梅点缀着这肃静清冷的地方。
父兄们正在布置香火与祭品,应昭昭伸手仔细将墓碑上的积雪扫去,不想让阿娘被阻挡半分视野。待几人布置妥当后,兄妹三人先是各自磕了三个头,后应观抚着墓碑自语了会儿。
“二娘啊,今日咱们的昭昭便是及笄了,咱们早该给她择婿了,都怪我常不着家,才搁置到了现在……。”
“二娘啊,今年梅园里的花开的比昨年更盛,我可没有偷懒啊,我把它们照顾的好好的,你得空也记得回来看看。”
“二娘不必忧心,母亲身体挺好的,不过就是老毛病,咳得厉害,要是你还在就好了。”
……
每年来此,应观都难免落泪,想念罗二娘是其一,其二便是愧疚之心——他未能见上罗二娘的最后一面。
往年应昭昭来此也会哭成个泪人儿,说上大堆的话。今年她既没哭也没说话,只是拿出次兄送的尺八,在阿娘墓前吹奏了一首曾经阿娘教给自己的曲子。曲声悠扬,在山中轻声回荡,伴着落雪,一点一点堆在阿娘墓前,仿佛一切思念尽在曲中。
罗二娘年纪尚轻,身体也还算的上康健,怎的就在二八年岁离了人世?这还要从十年前说起:
天成元年,先太子李崇身陷政治囹圄,曾私下联络应观出手相助,众人皆知这是圣人在背后打压李崇,纷纷避之唯恐不及,应观虽与李崇有些交情,但此事关乎一家老小的性命,自然也不例外。后李崇从这场危机中得生,便寻机报复应观。同年九月,罗二娘携幼女应昭昭回益州探亲,途中遭遇埋伏,在家丁与杀手搏斗的过程中,年仅五岁的稚童应昭昭不慎坠湖,罗二娘拖着受伤的身子跳下湖中,却久久搜寻无果,绝望之际,路过的温家马车停了下来,马车中传出一名男童的声音,问道:“请问你们是在找一名小娘子吗?”这名男童正是温家二郎温浦阳。自那之后,罗二娘的身体每况愈下,仍是不忍让远在陇右道的应观知晓,以至于应观无论如何快马加鞭都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
一场政治闹剧,最后害得三个孩童失去阿娘,一个远在边塞的郎君失去娘子。可他们又做错了什么?
罗二娘之死的真相,应昭昭也知道,可是她能怎么办,李崇已经死了,八年前就已经死了。于是她将罪责归咎到自己身上,如果自己当时没有坠湖……
可这大永盛世背后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远远不止于此。身居高位者视权力甚过于人命……
三人祭拜完已近日落时分,雪已经停了,不过还得赶在昏钟敲响前赶回府中,收拾好思绪便匆匆离去。
裴无端驾着马,远远便瞧见大理寺外被一群披着甲胄、手执锐剑的朔方军围着。整个大理寺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被堵在了里面,被迫在大理寺里待了一夜,连早朝都没去成,个个怨声载道。大理寺卿尹琢正一肚子的火气正愁没地释放,见幕后主使裴无端缓缓行来,立刻破口大骂:“裴无端!你这竖子好大的能耐!眼里可还有朝廷?可还有当今圣上!”
众人都替尹琢正的话捏了把汗。
裴无端缓缓下马,赔礼道:“尹老,职责所在,多有得罪。”
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住了。虽然裴无端才归京几日,但朝中谁人听了他的名头不发颤。为何裴无端独独对这满头白须的老头儿如此礼数有加?
尹琢正这个人,一把年纪了还有如此胆量与气魄是有原因的:他辅佐了两代帝王,还是前太子李崇的恩师,也正是这个名头,让本应官至右相的他受到了牵连,但他为人正直、德高望重,从不参与任何党派之争,因此就连当今圣上都得尊称他一声“尹老”。
可裴无端敬重他,仅是因为他曾直触龙颜为前太子李崇辩白。
尹琢正见他颇有礼数,不似朝中传闻那般目中无人,心中的气也就消了大半,“你也莫说老夫为难你这小辈,你这样派人围着大理寺,已经严重扰乱了朝廷的秩序。”
“尹老说的是。”裴无端正愁没名头实施自己的计划,如今机会赶着上门,于是顺着尹琢正的意思,吩咐道:“所有官员只要提供名刺,经检查后方能畅通无阻。”说罢,裴无端提袍进了大理寺。
渐渐地,尹琢正对这个年轻人有了些改观,他轻抚着自己的白须,看着裴无端的背影,霎时间觉得他像极了自己曾经的某个学生——胸有谋划,却又对苍生抱有怜悯之心。
裴无端刚进大理寺狱,就听见孙伦嚷嚷着要见自己,狱卒自是没搭理他。
“孙中丞别着急啊,某这不是来了吗?”裴无端侧靠着铁栏,对里面的人道。
因为孙伦是朝廷官员,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不能对他用重刑,手脚上也没有铐子只是褪了他的官袍。
孙伦立马小跑过来,双手抓着铁栏,谄媚道:“裴仆射,你看……我我什么都交代完了,不如……”
“孙中丞,还没完呢,你的事圣上已经知道了,事到如今,某说了也不算。”裴无端摊摊手,无奈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军械啊!”他自知辩解不清,眼泪都急出来了。
“你不知情,不代表那位也不知情啊。”裴无端摇摇头,感慨道:“孙中丞这是被人卖了还不知道啊?”
孙伦眼睛滴溜地转着,在着思考什么,嘴里念念有词,后又猛地抓紧铁栏,惊道:“袁忠!他要在上元节弹劾太子!这是他为太子作的局!”
一个军械案,还将当朝太子给牵扯进来了。
裴无端一听,不着调的样子立马变得严肃,“你说什么?”
“仆射!”
这时,常周急匆匆地跑来,附耳道:“他趁着人流溜走了。”
“派人跟着吗?”
“逢源和军师去了,他们会沿途留下标记。”
裴无端瞥了一眼孙伦,转头对常周道:“让他将刚才的话交代清楚。”说罢,便抽身离去。
“是!”常周毫不犹豫答。
不是,要让孙伦交代什么?
常周后知后觉,可裴无端已经不见了踪影,就只能恶狠狠地盯着孙伦。
孙伦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口水……
应观一行人的马车被堵在了城门口,许是上元将近的缘故,地方上的官员陆续进京,城门的排查愈发严格了些。
已经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应昭昭实在是有些无聊,掀开帘子掏出脑袋看了看,下一个就到自己了,心中顿时豁然,将脑袋收回来催嚷着阿耶递名刺。
“阿爷!快快快!”
应观才反应过来,无可奈何笑笑后便出去递交名刺。城门的将士很快就登记完了信息,给他们放了行。
随着车轱辘缓缓的滚动,马车终于驶进了城门。应昭昭心中欢喜,又掀开帘子观察着一旁的景色。金黄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余辉撒在屋顶上,影子躲在屋檐下偷看黄昏褪下红装,街坊上的人影稀稀拉拉,朝着各自的家中行去。
行至安邑坊附近,马车停住了,正当众人疑虑时,车夫回禀道:“郎君,温家来人请三娘子一叙。”
温家?温采采?
应昭昭怀着疑惑俯身下了马车,脚凳旁站着一个十分面生仆从,显然不是温采采遣人来寻她。
那仆从行了一礼后自报家门:“我家二郎请娘子一叙。”
他的话不仅是应昭昭听的一清二楚,马车内的三人将耳朵附在马车内侧也是听得一字不落。
“二郎?阿爷,谁啊?”应映宗小声问道。
“就十年前那个将昭昭从湖中救上来的小郎君。”应观答。
两兄弟又将记忆倒回到十年前,好像确实听母亲提过一嘴,说是要去登门拜谢温家对昭昭的救命之恩,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一再搁置。这样想来,昭昭同他缘分不浅啊。
他俩似是想到一处去了,相视而笑。
“这……天色已晚……”
应探看听着这意思是要拒绝,那可不行!昭昭的幸福,我来守护!
“昭昭你去吧,祖母那边次兄替你应付着。”应探看憋着笑放下帘子,催促车夫赶车。
应昭昭眼看着车夫将脚凳放回马车上,一旁的仆从又示意自己向安邑坊内走去。
罢了罢了,也就趁着今日同温浦阳说清楚吧。在心中打定主意后,应昭昭朝着仆从示意的方向走去。
大概是昏钟将近的缘故,安邑坊道上了无人烟,户户都紧闭着门窗。
越往坊深处走,应昭昭越觉得不对劲:温浦阳闲来无事来安邑坊作甚?且他为何知道自己会从启夏门入城?
风在狭窄的坊道中拥挤着刮过,从斗篷的缝隙处刺入应昭昭的肌肤,“走了这么久,怎么还不见你家郎君?”应昭昭将白色大氅拢了拢,问。
仆从深埋着头,“就在前方不远处。”
应昭昭观察前方似是安邑坊的小坊街,便半信半疑继续向前走去。
那仆从却在原地停住了脚,他缓缓抬起头,盯着应昭昭的背影,右手从旁边的竹竿堆中抽出一杆长枪。
应昭昭忽地感觉脊背发凉,似是有危险在向自己逼近,她扭头迅速查看了一眼身后的情况。果不其然。
但他为什么要杀自己?应昭昭来不及多想拔腿就跑。
那人见应昭昭逃跑,喊道:“袁娘子,今日你是逃不掉了。”
袁娘子?他要杀的女子不是自己。可自己不会武功,周围又没有人,怎么办?难不成今日就要替别人交代在这了?
突然,应昭昭发现对面有一条漆黑的窄巷,巷口横着半人高的草垛。
只能赌一把了。
心中下定决心,她直直向窄巷跑去,双手撑着草垛打了一个空翻,素色的裙摆如同泼在半空中的米浆,斗篷的帽斗自然的盖在了她的头上。
双脚落地后她向后踉跄了两步,背部抵到了什么东西。应昭昭心中一紧,藏在斗篷下的手悄悄拔出了袖中的匕首。
“收好。”身后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是察觉到我手中的匕首了吗?可我分明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应昭昭不可置信地抬头想要看清他的脸,还没来得及一只大手便覆上了她的眼睛,紧接着腰间一紧,那人搂着她将她整个人都转了过去。
也许是长枪被挡开了,一声沉响后,那人将应昭昭头上的帽斗往下微拽遮住她的眼睛,“别回头。”
不知怎的,应昭昭还真按他说的,一动不动僵在原地,可是她的心跳从未如此猛烈过就如同要冲破身体的束缚。
是还在害怕吗?连她自己也不清楚。
来人正是裴无端,他一脚踢开挡在面前的草垛走出窄巷。那名仆从也就是韦效本人,他一眼就认出了裴无端。先前刺向应昭昭的那一枪被裴无端踢了回来,从枪头传来的震感让韦效的手暂时麻木了片刻,他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逃,索性殊死一搏。
只见韦效双腿呈弓步,长枪枪尖直指裴无端,目光死死地定在裴无端身上,刹那间整个人如同脱弦的箭冲向裴无端,又将长枪直刺。裴无端身体微侧躲开了迎面攻来的长枪。韦效也不示弱,顺势将长枪横扫。裴无端弯腰轻松躲过后开始了反攻,他趁韦效还没来得及收回长枪,徒手抓住枪杆打了个侧翻,不仅夺了韦效的长枪,还趁机一拳打在了韦效的胸前。
韦效抚着胸口连连后退,手中没了趁手的武器胜负已定,但他不服,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输,他也还不能输!于是,韦效又双手一前一后握拳,准备赤手空拳同裴无端搏斗。
“昭昭说的倒是在理。”应映宗附和道。
应观也在一旁乐呵着,当事人却不知所措,急吼吼道:“几年不见昭昭胆子真是愈发大了,还打趣到了次兄头上。”
玩笑过后,应观提起了正事,道:“昭昭,今日是你的生辰,亦是你阿娘的祭日,收拾收拾咱们好去祭拜。”
应昭昭哪敢忘了这事,二话不说将东西收拾好,换了身素色襦裙披上白色兔绒斗篷,随着父兄们出了府。
这雪像是通了人性似的,又时有时无地降了下来,使得山上的积雪不会那么快消融,好比天地同悲。
来到罗二娘墓前,积雪堆在墓碑上,也将碑脚埋没了些,墓碑前放置的祭品也被雪独占,就连墓身也被完完全全地盖住了。墓的两旁各种有一棵梅树,傲雪开放的红梅点缀着这肃静清冷的地方。
父兄们正在布置香火与祭品,应昭昭伸手仔细将墓碑上的积雪扫去,不想让阿娘被阻挡半分视野。待几人布置妥当后,兄妹三人先是各自磕了三个头,后应观抚着墓碑自语了会儿。
“二娘啊,今日咱们的昭昭便是及笄了,咱们早该给她择婿了,都怪我常不着家,才搁置到了现在……。”
“二娘啊,今年梅园里的花开的比昨年更盛,我可没有偷懒啊,我把它们照顾的好好的,你得空也记得回来看看。”
“二娘不必忧心,母亲身体挺好的,不过就是老毛病,咳得厉害,要是你还在就好了。”
……
每年来此,应观都难免落泪,想念罗二娘是其一,其二便是愧疚之心——他未能见上罗二娘的最后一面。
往年应昭昭来此也会哭成个泪人儿,说上大堆的话。今年她既没哭也没说话,只是拿出次兄送的尺八,在阿娘墓前吹奏了一首曾经阿娘教给自己的曲子。曲声悠扬,在山中轻声回荡,伴着落雪,一点一点堆在阿娘墓前,仿佛一切思念尽在曲中。
罗二娘年纪尚轻,身体也还算的上康健,怎的就在二八年岁离了人世?这还要从十年前说起:
天成元年,先太子李崇身陷政治囹圄,曾私下联络应观出手相助,众人皆知这是圣人在背后打压李崇,纷纷避之唯恐不及,应观虽与李崇有些交情,但此事关乎一家老小的性命,自然也不例外。后李崇从这场危机中得生,便寻机报复应观。同年九月,罗二娘携幼女应昭昭回益州探亲,途中遭遇埋伏,在家丁与杀手搏斗的过程中,年仅五岁的稚童应昭昭不慎坠湖,罗二娘拖着受伤的身子跳下湖中,却久久搜寻无果,绝望之际,路过的温家马车停了下来,马车中传出一名男童的声音,问道:“请问你们是在找一名小娘子吗?”这名男童正是温家二郎温浦阳。自那之后,罗二娘的身体每况愈下,仍是不忍让远在陇右道的应观知晓,以至于应观无论如何快马加鞭都没能见上她最后一面。
一场政治闹剧,最后害得三个孩童失去阿娘,一个远在边塞的郎君失去娘子。可他们又做错了什么?
罗二娘之死的真相,应昭昭也知道,可是她能怎么办,李崇已经死了,八年前就已经死了。于是她将罪责归咎到自己身上,如果自己当时没有坠湖……
可这大永盛世背后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远远不止于此。身居高位者视权力甚过于人命……
三人祭拜完已近日落时分,雪已经停了,不过还得赶在昏钟敲响前赶回府中,收拾好思绪便匆匆离去。
裴无端驾着马,远远便瞧见大理寺外被一群披着甲胄、手执锐剑的朔方军围着。整个大理寺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被堵在了里面,被迫在大理寺里待了一夜,连早朝都没去成,个个怨声载道。大理寺卿尹琢正一肚子的火气正愁没地释放,见幕后主使裴无端缓缓行来,立刻破口大骂:“裴无端!你这竖子好大的能耐!眼里可还有朝廷?可还有当今圣上!”
众人都替尹琢正的话捏了把汗。
裴无端缓缓下马,赔礼道:“尹老,职责所在,多有得罪。”
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住了。虽然裴无端才归京几日,但朝中谁人听了他的名头不发颤。为何裴无端独独对这满头白须的老头儿如此礼数有加?
尹琢正这个人,一把年纪了还有如此胆量与气魄是有原因的:他辅佐了两代帝王,还是前太子李崇的恩师,也正是这个名头,让本应官至右相的他受到了牵连,但他为人正直、德高望重,从不参与任何党派之争,因此就连当今圣上都得尊称他一声“尹老”。
可裴无端敬重他,仅是因为他曾直触龙颜为前太子李崇辩白。
尹琢正见他颇有礼数,不似朝中传闻那般目中无人,心中的气也就消了大半,“你也莫说老夫为难你这小辈,你这样派人围着大理寺,已经严重扰乱了朝廷的秩序。”
“尹老说的是。”裴无端正愁没名头实施自己的计划,如今机会赶着上门,于是顺着尹琢正的意思,吩咐道:“所有官员只要提供名刺,经检查后方能畅通无阻。”说罢,裴无端提袍进了大理寺。
渐渐地,尹琢正对这个年轻人有了些改观,他轻抚着自己的白须,看着裴无端的背影,霎时间觉得他像极了自己曾经的某个学生——胸有谋划,却又对苍生抱有怜悯之心。
裴无端刚进大理寺狱,就听见孙伦嚷嚷着要见自己,狱卒自是没搭理他。
“孙中丞别着急啊,某这不是来了吗?”裴无端侧靠着铁栏,对里面的人道。
因为孙伦是朝廷官员,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不能对他用重刑,手脚上也没有铐子只是褪了他的官袍。
孙伦立马小跑过来,双手抓着铁栏,谄媚道:“裴仆射,你看……我我什么都交代完了,不如……”
“孙中丞,还没完呢,你的事圣上已经知道了,事到如今,某说了也不算。”裴无端摊摊手,无奈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军械啊!”他自知辩解不清,眼泪都急出来了。
“你不知情,不代表那位也不知情啊。”裴无端摇摇头,感慨道:“孙中丞这是被人卖了还不知道啊?”
孙伦眼睛滴溜地转着,在着思考什么,嘴里念念有词,后又猛地抓紧铁栏,惊道:“袁忠!他要在上元节弹劾太子!这是他为太子作的局!”
一个军械案,还将当朝太子给牵扯进来了。
裴无端一听,不着调的样子立马变得严肃,“你说什么?”
“仆射!”
这时,常周急匆匆地跑来,附耳道:“他趁着人流溜走了。”
“派人跟着吗?”
“逢源和军师去了,他们会沿途留下标记。”
裴无端瞥了一眼孙伦,转头对常周道:“让他将刚才的话交代清楚。”说罢,便抽身离去。
“是!”常周毫不犹豫答。
不是,要让孙伦交代什么?
常周后知后觉,可裴无端已经不见了踪影,就只能恶狠狠地盯着孙伦。
孙伦不自觉地吞咽了一下口水……
应观一行人的马车被堵在了城门口,许是上元将近的缘故,地方上的官员陆续进京,城门的排查愈发严格了些。
已经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应昭昭实在是有些无聊,掀开帘子掏出脑袋看了看,下一个就到自己了,心中顿时豁然,将脑袋收回来催嚷着阿耶递名刺。
“阿爷!快快快!”
应观才反应过来,无可奈何笑笑后便出去递交名刺。城门的将士很快就登记完了信息,给他们放了行。
随着车轱辘缓缓的滚动,马车终于驶进了城门。应昭昭心中欢喜,又掀开帘子观察着一旁的景色。金黄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余辉撒在屋顶上,影子躲在屋檐下偷看黄昏褪下红装,街坊上的人影稀稀拉拉,朝着各自的家中行去。
行至安邑坊附近,马车停住了,正当众人疑虑时,车夫回禀道:“郎君,温家来人请三娘子一叙。”
温家?温采采?
应昭昭怀着疑惑俯身下了马车,脚凳旁站着一个十分面生仆从,显然不是温采采遣人来寻她。
那仆从行了一礼后自报家门:“我家二郎请娘子一叙。”
他的话不仅是应昭昭听的一清二楚,马车内的三人将耳朵附在马车内侧也是听得一字不落。
“二郎?阿爷,谁啊?”应映宗小声问道。
“就十年前那个将昭昭从湖中救上来的小郎君。”应观答。
两兄弟又将记忆倒回到十年前,好像确实听母亲提过一嘴,说是要去登门拜谢温家对昭昭的救命之恩,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一再搁置。这样想来,昭昭同他缘分不浅啊。
他俩似是想到一处去了,相视而笑。
“这……天色已晚……”
应探看听着这意思是要拒绝,那可不行!昭昭的幸福,我来守护!
“昭昭你去吧,祖母那边次兄替你应付着。”应探看憋着笑放下帘子,催促车夫赶车。
应昭昭眼看着车夫将脚凳放回马车上,一旁的仆从又示意自己向安邑坊内走去。
罢了罢了,也就趁着今日同温浦阳说清楚吧。在心中打定主意后,应昭昭朝着仆从示意的方向走去。
大概是昏钟将近的缘故,安邑坊道上了无人烟,户户都紧闭着门窗。
越往坊深处走,应昭昭越觉得不对劲:温浦阳闲来无事来安邑坊作甚?且他为何知道自己会从启夏门入城?
风在狭窄的坊道中拥挤着刮过,从斗篷的缝隙处刺入应昭昭的肌肤,“走了这么久,怎么还不见你家郎君?”应昭昭将白色大氅拢了拢,问。
仆从深埋着头,“就在前方不远处。”
应昭昭观察前方似是安邑坊的小坊街,便半信半疑继续向前走去。
那仆从却在原地停住了脚,他缓缓抬起头,盯着应昭昭的背影,右手从旁边的竹竿堆中抽出一杆长枪。
应昭昭忽地感觉脊背发凉,似是有危险在向自己逼近,她扭头迅速查看了一眼身后的情况。果不其然。
但他为什么要杀自己?应昭昭来不及多想拔腿就跑。
那人见应昭昭逃跑,喊道:“袁娘子,今日你是逃不掉了。”
袁娘子?他要杀的女子不是自己。可自己不会武功,周围又没有人,怎么办?难不成今日就要替别人交代在这了?
突然,应昭昭发现对面有一条漆黑的窄巷,巷口横着半人高的草垛。
只能赌一把了。
心中下定决心,她直直向窄巷跑去,双手撑着草垛打了一个空翻,素色的裙摆如同泼在半空中的米浆,斗篷的帽斗自然的盖在了她的头上。
双脚落地后她向后踉跄了两步,背部抵到了什么东西。应昭昭心中一紧,藏在斗篷下的手悄悄拔出了袖中的匕首。
“收好。”身后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
他是察觉到我手中的匕首了吗?可我分明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
应昭昭不可置信地抬头想要看清他的脸,还没来得及一只大手便覆上了她的眼睛,紧接着腰间一紧,那人搂着她将她整个人都转了过去。
也许是长枪被挡开了,一声沉响后,那人将应昭昭头上的帽斗往下微拽遮住她的眼睛,“别回头。”
不知怎的,应昭昭还真按他说的,一动不动僵在原地,可是她的心跳从未如此猛烈过就如同要冲破身体的束缚。
是还在害怕吗?连她自己也不清楚。
来人正是裴无端,他一脚踢开挡在面前的草垛走出窄巷。那名仆从也就是韦效本人,他一眼就认出了裴无端。先前刺向应昭昭的那一枪被裴无端踢了回来,从枪头传来的震感让韦效的手暂时麻木了片刻,他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逃,索性殊死一搏。
只见韦效双腿呈弓步,长枪枪尖直指裴无端,目光死死地定在裴无端身上,刹那间整个人如同脱弦的箭冲向裴无端,又将长枪直刺。裴无端身体微侧躲开了迎面攻来的长枪。韦效也不示弱,顺势将长枪横扫。裴无端弯腰轻松躲过后开始了反攻,他趁韦效还没来得及收回长枪,徒手抓住枪杆打了个侧翻,不仅夺了韦效的长枪,还趁机一拳打在了韦效的胸前。
韦效抚着胸口连连后退,手中没了趁手的武器胜负已定,但他不服,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输,他也还不能输!于是,韦效又双手一前一后握拳,准备赤手空拳同裴无端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