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满口荒唐话!我早已是世人眼中的死人,如何能够当政,你既身为曹氏子孙就应明白自己的殊荣与责任!”孔悯笙呵斥道,顿了下哑声补充道:“别让曹家江山断送在你手上。”
孔悯笙心中思量:“他虽是个不成器的,倒也不慕权贵,玉不琢不成器,前路尚未可知。”
孔悯笙看着那眉眼终是不忍道:“起来吧。”
“谢老祖宗。”曹端己起身略动了动双腿,刚来跪得太急免不了磕蹭。
孔悯笙扶着棺身出来向四周看去,曹端己跟在其后。
地宫与祭坛如巨斧劈开一般,幽深与喧闹迥然相异。
大雨倾泻,众官员且到偏殿避雨,各个面色不明,或有闭目养神者,或有语声窃窃者。
“韦大人,雨水来得甚是急切,陛下还未寻得,这该如何?”杨秉游步入隔间拱手问道。他虽为当朝宰辅,要事仍是与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臣商议。“我询问陛下随行的太监、宫人,均未有人知。”
是才杨秉游命统领暗中封锁祭祀出口,清查宫人身份,未有人出入也未找到身份有疑者,故前来与韦束之商议。
不知是杨秉游有意提及雨急缘故,韦束之苍老的面容看向窗外汇为细流的雨水道:“不如今日且在此处避雨,对外封锁消息,再加派人手暗中找寻陛下,杨宰辅认为如何?”
杨秉游施礼道:“韦大人所言甚至,全凭大人安排。”
急雨汇成帘,将殿内外景象隔绝,所有人情绪不比直接浇在雨中来的畅快。
“老祖宗,我来。”曹端己见孔悯笙对石门有疑便主动伸手去推,孔悯笙见他百般做作未有成效便回身随手拿起陪葬的宝剑,剑身依旧澄亮,可见人影。
孔悯笙忽地察觉出不对:“等等,这相貌稚嫩如此,俨然不过及笄之岁,怎会如此?”
孔悯笙抬手看向右手,自己右掌十六岁时曾被箭射穿,后虽多加疗愈终究还是于动作有碍,留下了盘虬的疤痕,“这,怎会这样?”孔悯笙将右手反复反转来看,光洁如初,只有常年执笔的笔茧附在上面。
孔悯笙抬起剑来再看向自己的脖颈,那里只余下极细的浅痕,如同缝隙里钻出的一缕光痕。
“我不是如常醒来,而是再至及笄之年!”孔悯笙百思不得其解得出结论。
曹端己只道老祖宗也是女儿家许多年不对镜,如今对镜自观也是常情。
“曹家子孙无论才学如何,样貌是没有差的,也是倚仗老祖宗皮相,”曹端己心有余悸不敢去看孔悯笙,只用余光看去老祖宗仍是风情无二,只是两人不甚相像。
“也是,过去这么些年,子子孙孙多少辈,哪里还有像得这般真切的。”曹端己心中嘀咕。
“老祖宗,石门打不开,要不,”曹端己试探着从衣襟中掏出一包油纸包裹着的东西,低声道:“先用膳?”
“大祭还在身上藏了吃食,真是顽劣无二,”孔悯笙稳了心绪,“不过眼下派上了用处。”接过来与曹端己分食,细甜的滋味在唇齿化开,两人暂且休息。
孔悯笙知曹端己这场经历在于人为,有意开口询问:“曹端己,你搞的名堂可有他人帮衬?”
曹端己将糕点咽下道:“此事是我随心而起,不过借大伴之手携了烛火,挖了孔隙。”
孔悯笙此时对曹端己做出何事来已经丝毫不怪,听完心中思索:“若是这小子动作未泄露,定是大伴为人收买,抑或是那大伴本就是他人安插,幕后之人将这蠢小子困在此处而不直接杀掉,是笃定地宫有进无出,杀了他留下躯体会更麻烦,蠢小子一手帝王升天恰好为他做了嫁衣裳,真是……”
曹端已言语一出也明白大伴有问题,只是好奇他为何人收买,抵得了数年嬉玩的情谊?
“曹端己,如今朝中重臣有哪些?”孔悯笙看向曹端己问道。
“昭明女帝谋略远不及孔宰辅,空有仁善质,困乏筹谋思。”曹端己将史书种种记载归纳心道,“这样列举朝中重臣,不过空加猜疑罢了。”
“怎么?”孔悯笙带着嗔意,“从未上朝?”
曹端已略摇头,“哪有什么仁善质,”眼见老祖宗隐有怒气曹端已慌乱列举朝中重臣。
“杨秉游要多加上心。”孔悯笙垂眸提醒。
“杨秉游?”曹端己不解,面前浮现那个似乎能够恒久侃侃而谈、运筹帷幄的不世之才。
“昭明帝久不在朝堂,何况她当政时孔宰辅毅然独任,不过空坐龙位耳,她所言十之八九不可信。”曹端己心中琢磨。
“你不信也无妨,儿孙自有儿孙福。”孔悯笙见状冷笑一声,道“还是想法子先出去要紧些。”
曹端己被昭明帝戳破心中所想,面上难堪,谁知史书上素来仁厚的君主言语这般尖刻。
与此同时杨秉游从隔间退出,自往回廊少人去处,将韦老意思吩咐下去,一下属贴耳密语几句退下。
杨秉游素衣下手指攥紧低骂:“蠢货心急,误我大事。”
韦束之正闭目养神,下属急急通报:“平王入城。”
韦束之猝然睁开双目。
“累死我了。”曹端己将附近的青砖和礼器都摸了个遍,一无所获,径自坐在地上。
孔悯笙摆弄着烛台,心下疑惑,“机关应该就在附近猜对,为何找不到?”
“老祖宗,这地宫自古以来不可自内而出,我们还是省省力气吧。”曹端己劝道。
孔悯笙无心听他胡话,姊姊定是为她留了出口,孔悯笙抬头看去,“就只有它了。”
“老祖宗,您后悔出来了?”曹端己看昭明帝跨进棺材起身问道。
孔悯笙不作回应,将锦缎珠玉之类一并挪到他处看向棺底,竟显露出一幅棋局。
“一幅残局?”孔悯笙低声道,伸手触碰,察觉那些棋子皆被固定。
“这棋局,我解开过。”孔悯笙喃喃自语,忆起姊姊在世时邀她解一奇局,她感叹:“阿笙,这天下除你外再没有奇士能解开这一玲珑局。”往事浮现孔悯笙不由眼眶酸痛。
孔悯笙借机回身在地宫中找寻棋笥,从红木案上取来,不假思索落子。
“出口在棺底?”曹端己托腮心中忖度。
孔悯笙几个弹指间便将棋局解开,用手移动棋盘,那棋盘却如同刻在棺底纹丝不动。
“断不会出错,莫非下面有人?”孔悯笙手中摩挲着枚棋子,用余光不着声色寻找可用以抵御的兵器。
“老祖宗?”曹端己虽不擅下棋,但也明白这局算是解了。
“老祖宗?”孔悯笙思绪一闪,“便是如此,我如今是以姊姊的身份,而非孔悯笙。姊姊一向宽仁以和为贵,所以此局中执黑者的意图本非取胜,而是求和!”
孔悯笙恍然大悟,“所以他人即便是有能力解开棋局,不熟知姊姊脾性,也绝对不会下成和棋,这密道原本就是为我而留。”
孔悯笙素手落子将棋局扭转开来,轻轻移动棋盘,只觉得棋盘似乎有人推动一般利落的离开原本的位置,留下一个方形孔洞,漆黑一片看不到底。
曹端己在一旁惊愕,不仅是昭明帝解开机关,更不曾想还真有比自己胆大包天的人直接把皇陵给挖了条暗道。
孔悯笙转身拿了陪葬中的两把匕首,将惹眼的美玉珠宝刀鞘扔进深洞中,复递给曹端己,“拿着。”
曹端己接过来道谢,试探问道:“老祖宗,我们要下去?”
“怎么,还是你想到了更好的出路?”孔悯笙讽道。
“那倒也没有。”曹端己莫名心虚。
孔悯笙似是想到了什么,退了几步在暗处背过身去,不过一息,外衣轻巧坠地,余下月牙白的中衣。
孔悯笙转身解释:“这虽是帝王常服,难保不会被他人认出。”
曹端己自昭明帝外衣坠地便不敢再向她那处看去,如今稍一抬眼便映出初雪般的中衣,索性解开自己汗巾,将罩在外的素服解下递了出去:“老祖宗暗道森寒,还是要注意一些。”
孔悯笙周遭的烛火已拿至棺前,此时她身边极暗,旁人看不清她的表情,那素服妥帖的被曹端己捧着。
曹端己正疑心昭明帝会不会收下,手中一轻。
“多谢。”孔悯笙回应。
“老祖宗,这是儿臣应当做的。”曹端己答道。
孔悯笙将素服穿好,拿起烛火跨步进入棺中。
“等等,”孔悯笙止住曹端己正要跨进来的动作吩咐道:“把棺盖拿上盖好。”说罢接过了曹端己手上的蜡烛。
“文不成武总还是要有些。”孔悯笙带着激将的意味。
“老祖宗放心,儿臣武勉强能入眼。”曹端己说罢,蹲下身来将棺盖举起,脸上神色轻松,看上去轻易便能做到,正要去看昭明帝,不料她早已下去。
曹端己跨进棺中,将棺盖严丝合缝盖好,纵身跳进暗道,身旁的烛火因动作生风而摇晃。
猝然进入极黑的环境中曹端己目力不能适应,忽的手中被递过一支蜡烛。
“莫心急,慢慢适应。”孔悯笙劝道。
“是。”曹端己不知为何就这般答复。
两人的眼睛逐渐适应了与黑暗为伍,孔悯笙以烛火靠近墙壁,墙壁光滑,单论此处比寻常人身高还要高出些许,且十分均匀,显然不是临时修建。
曹端己也察觉这处暗道修的精细,自己从未听说有这般浩大工程。
孔悯笙秉烛在前曹端己随后,两人不作声,只是顺着不知出路的暗道向前走。
暗道位于地下,加之清明时节多雨,不少地方都有泥泞痕迹,两人行走间衣袖上沾了不少泥土,如同逃难一般,狼狈不堪。
曹端己可以作保这是他这二十年来最为落魄之际,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君主哪里经历过这些,还好有些习武底子傍身,不然早已累倒其中。
“这暗道什么时候到头?”曹端己举着蜡烛向前照去,前方昏暗一片,两人七拐八绕,他自己已记不得转了多少弯。
孔悯笙也觉意外:“这暗道是将整个王都地下都挖通了?”
“先停下歇息。”孔悯笙知晓曹端己恐怕也已力竭出口道。
曹端己明白只要一停下来便被落在身后,此时完全是追着孔悯笙手中的烛火麻木往前趋进,耳中声响业已分辨不出,恍惚间撞上孔悯笙,两人粘汗遍及周身又在潮湿的暗道中阴干,浑身浴寒,曹端己当即一颤。带着冷意的躯体顷刻触碰后又迅即分离,耳廓不由泛起朱砂色,忙慌张地作揖赔礼道:“老祖宗,端己失礼还望恕罪。”
孔悯笙未做回应。
两人坐下休息,只有幽幽的烛火作伴,曹端己正迷糊间肩头被人一推,不久前被人击中伤处的刺痛骤然被唤醒向四肢百骸传去,即刻转醒。
“是谁?”曹端己声音在暗道中回转。
孔悯笙心中思量:“他虽是个不成器的,倒也不慕权贵,玉不琢不成器,前路尚未可知。”
孔悯笙看着那眉眼终是不忍道:“起来吧。”
“谢老祖宗。”曹端己起身略动了动双腿,刚来跪得太急免不了磕蹭。
孔悯笙扶着棺身出来向四周看去,曹端己跟在其后。
地宫与祭坛如巨斧劈开一般,幽深与喧闹迥然相异。
大雨倾泻,众官员且到偏殿避雨,各个面色不明,或有闭目养神者,或有语声窃窃者。
“韦大人,雨水来得甚是急切,陛下还未寻得,这该如何?”杨秉游步入隔间拱手问道。他虽为当朝宰辅,要事仍是与一众德高望重的老臣商议。“我询问陛下随行的太监、宫人,均未有人知。”
是才杨秉游命统领暗中封锁祭祀出口,清查宫人身份,未有人出入也未找到身份有疑者,故前来与韦束之商议。
不知是杨秉游有意提及雨急缘故,韦束之苍老的面容看向窗外汇为细流的雨水道:“不如今日且在此处避雨,对外封锁消息,再加派人手暗中找寻陛下,杨宰辅认为如何?”
杨秉游施礼道:“韦大人所言甚至,全凭大人安排。”
急雨汇成帘,将殿内外景象隔绝,所有人情绪不比直接浇在雨中来的畅快。
“老祖宗,我来。”曹端己见孔悯笙对石门有疑便主动伸手去推,孔悯笙见他百般做作未有成效便回身随手拿起陪葬的宝剑,剑身依旧澄亮,可见人影。
孔悯笙忽地察觉出不对:“等等,这相貌稚嫩如此,俨然不过及笄之岁,怎会如此?”
孔悯笙抬手看向右手,自己右掌十六岁时曾被箭射穿,后虽多加疗愈终究还是于动作有碍,留下了盘虬的疤痕,“这,怎会这样?”孔悯笙将右手反复反转来看,光洁如初,只有常年执笔的笔茧附在上面。
孔悯笙抬起剑来再看向自己的脖颈,那里只余下极细的浅痕,如同缝隙里钻出的一缕光痕。
“我不是如常醒来,而是再至及笄之年!”孔悯笙百思不得其解得出结论。
曹端己只道老祖宗也是女儿家许多年不对镜,如今对镜自观也是常情。
“曹家子孙无论才学如何,样貌是没有差的,也是倚仗老祖宗皮相,”曹端己心有余悸不敢去看孔悯笙,只用余光看去老祖宗仍是风情无二,只是两人不甚相像。
“也是,过去这么些年,子子孙孙多少辈,哪里还有像得这般真切的。”曹端己心中嘀咕。
“老祖宗,石门打不开,要不,”曹端己试探着从衣襟中掏出一包油纸包裹着的东西,低声道:“先用膳?”
“大祭还在身上藏了吃食,真是顽劣无二,”孔悯笙稳了心绪,“不过眼下派上了用处。”接过来与曹端己分食,细甜的滋味在唇齿化开,两人暂且休息。
孔悯笙知曹端己这场经历在于人为,有意开口询问:“曹端己,你搞的名堂可有他人帮衬?”
曹端己将糕点咽下道:“此事是我随心而起,不过借大伴之手携了烛火,挖了孔隙。”
孔悯笙此时对曹端己做出何事来已经丝毫不怪,听完心中思索:“若是这小子动作未泄露,定是大伴为人收买,抑或是那大伴本就是他人安插,幕后之人将这蠢小子困在此处而不直接杀掉,是笃定地宫有进无出,杀了他留下躯体会更麻烦,蠢小子一手帝王升天恰好为他做了嫁衣裳,真是……”
曹端已言语一出也明白大伴有问题,只是好奇他为何人收买,抵得了数年嬉玩的情谊?
“曹端己,如今朝中重臣有哪些?”孔悯笙看向曹端己问道。
“昭明女帝谋略远不及孔宰辅,空有仁善质,困乏筹谋思。”曹端己将史书种种记载归纳心道,“这样列举朝中重臣,不过空加猜疑罢了。”
“怎么?”孔悯笙带着嗔意,“从未上朝?”
曹端已略摇头,“哪有什么仁善质,”眼见老祖宗隐有怒气曹端已慌乱列举朝中重臣。
“杨秉游要多加上心。”孔悯笙垂眸提醒。
“杨秉游?”曹端己不解,面前浮现那个似乎能够恒久侃侃而谈、运筹帷幄的不世之才。
“昭明帝久不在朝堂,何况她当政时孔宰辅毅然独任,不过空坐龙位耳,她所言十之八九不可信。”曹端己心中琢磨。
“你不信也无妨,儿孙自有儿孙福。”孔悯笙见状冷笑一声,道“还是想法子先出去要紧些。”
曹端己被昭明帝戳破心中所想,面上难堪,谁知史书上素来仁厚的君主言语这般尖刻。
与此同时杨秉游从隔间退出,自往回廊少人去处,将韦老意思吩咐下去,一下属贴耳密语几句退下。
杨秉游素衣下手指攥紧低骂:“蠢货心急,误我大事。”
韦束之正闭目养神,下属急急通报:“平王入城。”
韦束之猝然睁开双目。
“累死我了。”曹端己将附近的青砖和礼器都摸了个遍,一无所获,径自坐在地上。
孔悯笙摆弄着烛台,心下疑惑,“机关应该就在附近猜对,为何找不到?”
“老祖宗,这地宫自古以来不可自内而出,我们还是省省力气吧。”曹端己劝道。
孔悯笙无心听他胡话,姊姊定是为她留了出口,孔悯笙抬头看去,“就只有它了。”
“老祖宗,您后悔出来了?”曹端己看昭明帝跨进棺材起身问道。
孔悯笙不作回应,将锦缎珠玉之类一并挪到他处看向棺底,竟显露出一幅棋局。
“一幅残局?”孔悯笙低声道,伸手触碰,察觉那些棋子皆被固定。
“这棋局,我解开过。”孔悯笙喃喃自语,忆起姊姊在世时邀她解一奇局,她感叹:“阿笙,这天下除你外再没有奇士能解开这一玲珑局。”往事浮现孔悯笙不由眼眶酸痛。
孔悯笙借机回身在地宫中找寻棋笥,从红木案上取来,不假思索落子。
“出口在棺底?”曹端己托腮心中忖度。
孔悯笙几个弹指间便将棋局解开,用手移动棋盘,那棋盘却如同刻在棺底纹丝不动。
“断不会出错,莫非下面有人?”孔悯笙手中摩挲着枚棋子,用余光不着声色寻找可用以抵御的兵器。
“老祖宗?”曹端己虽不擅下棋,但也明白这局算是解了。
“老祖宗?”孔悯笙思绪一闪,“便是如此,我如今是以姊姊的身份,而非孔悯笙。姊姊一向宽仁以和为贵,所以此局中执黑者的意图本非取胜,而是求和!”
孔悯笙恍然大悟,“所以他人即便是有能力解开棋局,不熟知姊姊脾性,也绝对不会下成和棋,这密道原本就是为我而留。”
孔悯笙素手落子将棋局扭转开来,轻轻移动棋盘,只觉得棋盘似乎有人推动一般利落的离开原本的位置,留下一个方形孔洞,漆黑一片看不到底。
曹端己在一旁惊愕,不仅是昭明帝解开机关,更不曾想还真有比自己胆大包天的人直接把皇陵给挖了条暗道。
孔悯笙转身拿了陪葬中的两把匕首,将惹眼的美玉珠宝刀鞘扔进深洞中,复递给曹端己,“拿着。”
曹端己接过来道谢,试探问道:“老祖宗,我们要下去?”
“怎么,还是你想到了更好的出路?”孔悯笙讽道。
“那倒也没有。”曹端己莫名心虚。
孔悯笙似是想到了什么,退了几步在暗处背过身去,不过一息,外衣轻巧坠地,余下月牙白的中衣。
孔悯笙转身解释:“这虽是帝王常服,难保不会被他人认出。”
曹端己自昭明帝外衣坠地便不敢再向她那处看去,如今稍一抬眼便映出初雪般的中衣,索性解开自己汗巾,将罩在外的素服解下递了出去:“老祖宗暗道森寒,还是要注意一些。”
孔悯笙周遭的烛火已拿至棺前,此时她身边极暗,旁人看不清她的表情,那素服妥帖的被曹端己捧着。
曹端己正疑心昭明帝会不会收下,手中一轻。
“多谢。”孔悯笙回应。
“老祖宗,这是儿臣应当做的。”曹端己答道。
孔悯笙将素服穿好,拿起烛火跨步进入棺中。
“等等,”孔悯笙止住曹端己正要跨进来的动作吩咐道:“把棺盖拿上盖好。”说罢接过了曹端己手上的蜡烛。
“文不成武总还是要有些。”孔悯笙带着激将的意味。
“老祖宗放心,儿臣武勉强能入眼。”曹端己说罢,蹲下身来将棺盖举起,脸上神色轻松,看上去轻易便能做到,正要去看昭明帝,不料她早已下去。
曹端己跨进棺中,将棺盖严丝合缝盖好,纵身跳进暗道,身旁的烛火因动作生风而摇晃。
猝然进入极黑的环境中曹端己目力不能适应,忽的手中被递过一支蜡烛。
“莫心急,慢慢适应。”孔悯笙劝道。
“是。”曹端己不知为何就这般答复。
两人的眼睛逐渐适应了与黑暗为伍,孔悯笙以烛火靠近墙壁,墙壁光滑,单论此处比寻常人身高还要高出些许,且十分均匀,显然不是临时修建。
曹端己也察觉这处暗道修的精细,自己从未听说有这般浩大工程。
孔悯笙秉烛在前曹端己随后,两人不作声,只是顺着不知出路的暗道向前走。
暗道位于地下,加之清明时节多雨,不少地方都有泥泞痕迹,两人行走间衣袖上沾了不少泥土,如同逃难一般,狼狈不堪。
曹端己可以作保这是他这二十年来最为落魄之际,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君主哪里经历过这些,还好有些习武底子傍身,不然早已累倒其中。
“这暗道什么时候到头?”曹端己举着蜡烛向前照去,前方昏暗一片,两人七拐八绕,他自己已记不得转了多少弯。
孔悯笙也觉意外:“这暗道是将整个王都地下都挖通了?”
“先停下歇息。”孔悯笙知晓曹端己恐怕也已力竭出口道。
曹端己明白只要一停下来便被落在身后,此时完全是追着孔悯笙手中的烛火麻木往前趋进,耳中声响业已分辨不出,恍惚间撞上孔悯笙,两人粘汗遍及周身又在潮湿的暗道中阴干,浑身浴寒,曹端己当即一颤。带着冷意的躯体顷刻触碰后又迅即分离,耳廓不由泛起朱砂色,忙慌张地作揖赔礼道:“老祖宗,端己失礼还望恕罪。”
孔悯笙未做回应。
两人坐下休息,只有幽幽的烛火作伴,曹端己正迷糊间肩头被人一推,不久前被人击中伤处的刺痛骤然被唤醒向四肢百骸传去,即刻转醒。
“是谁?”曹端己声音在暗道中回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