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绽和李成瑾回到秦王府,刚过一小会太后懿旨就下了,还是太后身边得力的太监来传的旨。

    懿旨说靖远侯嫡孙女“杨绽”,秀外慧中,很得太后喜欢,封她为嘉乐县主,赏银一万两。

    在大夏朝,当了县主以后每月还有俸禄的。

    “恭喜县主,太后特意交代奴才免了县主的进宫谢恩。”传旨太监说道。

    这下苏绽已经是板上钉钉靖远侯嫡孙女“杨绽”了。

    她把宫里赏赐的东西给水仙她们几个分了一些。

    换了一身淡黄色长裙,把那些贵重首饰摘掉,去李成瑾院里,他已经睡着了,脱下了制服的李成瑾睡相老实,一脸憔悴,呼吸都轻轻的。

    想必这两天他更累吧。

    苏绽回了自己屋子,找来水仙他们去厨房。

    晚膳的时候李成瑾知道莲藕排骨汤是苏绽做的,正是藕熟的季节,味道很鲜美,睡了一下午精神也缓和多了。

    吃完晚膳,苏绽推着李成瑾散步,他是这王府的主人,但在这的时间太短,现在都没有苏绽熟悉。

    走到后花园,苏绽拿起毯子给他盖上,动作行云流水。

    李成瑾握住苏绽的手:“这两日送你去靖远侯府,想必很快就赐婚了,届时你会从侯府出嫁。”

    苏绽顺势蹲下来,抬头看着李成瑾:“事情成定局,我也踏实了。

    离开灵州前,我去灵温寺拜见仁智大师,大师说,“命中机缘”。

    这大概就是你我的命运。”

    昏暗的灯光下,苏绽眼睛一闪一闪的,这并不是一个不安或者无奈的笑容,而是一个让他心安的笑容。

    回去后苏绽又问靖远侯府的人员情况,想为他们准备一些见面礼。

    靖远侯府人员简单,家庭和睦,在洛都一众皇室贵胄中并不显眼。

    靖远侯老夫人是李成瑾的亲姑祖母,年轻时嫁到洛都,中年守寡,有两个儿子,长子杨业现在是靖远侯,在西郊大营军中当副将。

    次子杨翼少年科举进士及第,已经下放到地方任职,现在是江宁知府。

    杨业有两个儿子,长子杨昭就是靖远侯世子,已娶妻,并无子嗣。小儿子杨孝只比苏绽大几个月,还未娶妻。现在她就是最小的女儿了。

    杨益也有一子,杨恒,跟在父母在任上,也并未娶妻。

    说起来靖远侯府都没有女孩子,她的加入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

    第二日李成瑾带着苏绽到靖远侯府“认亲”,本来靖远侯府的人想接她,秦王却坚持亲自送过来。

    昨天准备见面礼到半夜,早上又早起打扮,看着比刚认识时候憔悴了,李成瑾看着她眼下淡淡黑眼圈,莫名愧疚。

    自从认识了他,她也没有哪一天睡得好吧。

    苏绽和李成瑾到的时候,她的“父母”靖远侯爷及夫人白氏已经在门口迎着了。

    后面还站着她的两位“哥哥嫂子”,因为是武将,挺拔伟岸,英气不凡。

    苏绽看到这么多人,有些不好意思,无助的看着李成瑾。

    李成瑾鼓励的看着她,她想着自己学的规矩给侯府的人行礼,侯爷侯夫人和哥哥嫂子对她充满关切,并没有那么不屑的样子。

    果然如之前说的人员简单,关系和睦,这样她也放心多了。

    她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去拜见了老夫人,老夫人看到苏绽也是很满意。

    端庄又不失灵气,活泼不失稳重,眼神清澈,笑容纯洁,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

    按照规矩,苏绽要给长辈们敬茶,一个个改口。

    再择日开祠堂,给祖宗排位上香承认这个“嫡女”的身份。当苏绽叫老夫人“祖母”时候老夫人也是不禁流泪。

    她们都是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人,兜兜转转,人生终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无论如何,往后这就是她的孙女了。

    所有人都给苏绽准备了礼物,她也准备了很多从灵州带来的名贵草药赠送给侯府众人当见面礼。

    给老夫人的是跟太后一样的延年益寿的药丸,用了几十种名贵药材,极其难得,每月吃上几粒,保证能身强体壮,延年益寿。

    给父亲靖远侯及叔叔送的是自己酿的药酒,养生保健,这都是这几日专门派人从灵州带回来的。

    给两位哥哥带的是人参灵芝等草药,可以疗伤,也可以送人。

    给白夫人她两位嫂子的是她自己制作的胭脂水粉,肯定比市面上的好上百倍。

    果然女眷们打开一看都两眼放光,也算投其所好了。

    老太太早已把侯府的芙蓉阁收拾出来让她们住。

    侯夫人更是亲自教她,内容主要是世家大族管家,接人待物方面,还有一些贵族夫人要知道的规矩,这都是苏绽要求的,她不想什么迷迷糊糊的,更不想以后事事靠别人。

    这么短时间学这么多东西,接下来每天日子也是忙忙碌碌。

    *

    大夏顺祐二十五年,继春天那场太子刺杀案仅过了一个夏天,大夏国又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大瓜。

    毫无铺垫的,皇帝昭告天下,给秦王和齐王两位皇子同时赐婚。

    赐婚圣旨是宣旨官亲自到靖远侯府传旨的,这样天大的喜事,能传旨的都是最得脸的,也能沾染福气。

    那日提前得了消息的靖远侯府早早开正门正厅迎传旨官,摆上香案,换上官服接圣旨。

    苏绽穿着县主的服装,跪在人群中,听着前面那道“叩谢隆恩”,跟着大伙磕头谢恩。

    传旨官也是寒暄道:“靖远侯教女有方”之类的拿着侯府厚厚的孝敬,眉开眼笑的回宫复旨了。

    由于秦王是兄长,成婚时间定在了九月十五,算算时间这就剩不到半个月了......

    而齐王成婚时间定在了冬月下旬,满打满算也没有三个月了。

    礼部官员率先炸开了锅,两位皇子的婚礼结束后就是年关,祭天祭祖接踵而来,这几个月他们都别想休息。

    此时不知怎么的,这位应国公孙女齐王妃原本要嫁的人是秦王,最后嫁给齐王的事情一时间传的沸沸扬扬,“弟娶兄嫂”。

    跌宕起伏的过程,扣人心弦的情节,说书先生又口若悬河,街上百姓成群结队去街口看皇榜,又热血沸腾加入八卦讨论。

    秦王成婚,提前半个月才下旨,这里面的猫腻可以供人们茶后饭余发掘很久。

    说秦王命不久矣急娶王妃冲喜的,说秦王婚期原本就定的这个时间,只是临时秦王妃换人的,说秦王妃的侯府嫡女的身份是“砖瓦装成瓷器”的,各种猜测众说纷纭。

    这中间,“冲喜”的传闻,最站得住脚,舆论热度首当其冲。

    由于应国公尊贵孙女的身份,吸引了绝大数火力,苏绽反而没惹来多少关注。

    尽管水仙每日把外头的消息说给她听,苏绽也无心在意这些。

    无论外头怎么传,圣旨也不可能收回,她现在不是计较流言的时候,而是得计划往后的生活。

    她现在每日跟着白夫人和嬷嬷学习打理王府,看账本、打算盘,核对牌,管理下人,挑选礼物,忙的脚不沾地。

    这要是婚后进宫谢恩,更不知道要应付多少人。还好皇帝开恩,圣旨传完就有口谕,说成婚后不用进宫谢恩。

    因为成婚时间匆忙,就剩十几天时间,整个靖远侯府张灯结彩,下人们进进出出都在为她的婚事忙碌。

    亲王成婚是国之大事,程序很为繁杂,但皇帝念在秦王身体情况特殊,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多数由礼部代劳,不需要他本人做什么,但是该秦王府完成的礼节,李成瑾一概没拉下,还做的很体面,让侯府看出了秦王府的重视。

    皇后看着满屋华丽眉目拧成一片。

    赐婚这么大的事,皇帝连告诉都不告诉她一下,直接下旨。

    跟她说一声,给她这个皇后起码的体面有这么难吗?

    她也不会阻拦,倒是上杆子和那个老太婆去请旨!

    呵,真是子孝母慈展现的淋漓尽致,既然这样她也不能白白便宜了他人。

    齐王妃原定的婚配对象是秦王的事情就是她让人传出来的,既然她过的不舒服,搅浑水也好,再说她也没有捕风捉影,只不过陈述事实而已。

    淑妃小人得志,最近都不来看她,此前伏低做小演的真好。

    还有应国公那个老狐狸,他打的什么算盘以为别人都看不出来。

    想到自己的处境,不免叹气道:“皇上就多久没来了?”

    “娘娘,有三个多月了。要不,我们去看看皇上吧?”宫女冰燕试探道。

    “不必了,记得让御膳房把雪蛤汤给皇上送去。”

    天道轮回,没有太子,没有儿子傍身,她在宫里已经是个没有依靠的人了,皇后位置算什么,太后不就是她的前车之鉴吗?

    多年夫妻,他太了解皇帝了,这个时候,不惹事生非才是处世之道。

    她现在可以传点流言蜚语,但是做的太决绝,让皇帝不高兴了,恐怕这个皇后之位都得拱手相让了。

    等着取代她的女人大有人在,两位贵妃,尤其高贵妃,除了没有儿子她的家世出身,能力哪一点也不比她差,良妃淑妃儿子争气,哪个是那么好相与的。

    “太子如何了?”

    “这......”冰燕支支吾吾道。

    见皇后眼神扫过来,冰燕跪道:“太子殿下每日酗酒,也不出屋,也不见任何人,连太傅和幕僚们都被拒之门外。”

章节目录

重生医女闪婚残疾王爷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弱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弱蔓并收藏重生医女闪婚残疾王爷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