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的事妥了。”
宋煊比她大半岁,是母亲捡来照顾她的,性子跳脱,但正事从不马虎。宋燃自边城云州远嫁而来,根基浅显,两人互相依靠,更加亲厚。
端午前夕的酒宴是为沈承礼答谢上司、交好同僚及笼络下属,头者尤重。暂统军器监的夏少监,祖籍山东兖州,离汴梁百余里,宋煊替她跑了一趟,寻来一个极擅鲁菜的老手。
宋煊尽心,回来的日子比宋燃预想得快。
事后回想,方才虽和许宛君谈笑得宜,总觉怪异,宋燃简单说了酒楼的事,又交代道:“家里的仆从,统共十来人,细细筛过几轮,还算忠厚。除去侍候公婆的几位,届时人多眼杂,让他们盯好外聘的帮工,别生乱子。”
乌金将坠未坠,早夏的日头余热未尽,正烘烤着头顶的八角亭。
刚漆的朱红柱栏油润细腻,味道早已弥散风中。宋燃耐热,正扑着扇子替旁边坐着的、往返奔波的宋煊解暑。
“你猜猜看,这次可有意外之喜~”宋煊一口冷饮,一边舌头打架。
两人并未亲生姊妹,长相截然不同,宋燃一副浓颜,绚丽灿烂,而宋煊作为名义上的姐姐却长得小巧可爱,性子也是掉了个,身为妹妹的宋燃反倒照顾更多:“你可别噎着。”
顾及宋煊正上头,不想扰兴,她等宋煊吃尽了,才狭促地应和:“你哪次出门安安分分,意外是意外,喜不喜也无所谓,只要不是腹中喜事就成。”
“嘿嘿。”正与京中一个待考书生打得火热的宋煊,害羞地低下头。
连食两碗冰饮,宋煊缓过气来,嗓门活力满满:
“军器监上下谁不知,主事夏监位高,除了依仗他的能力,更令人频频称奇的是,年仅四十却女儿成群,足足有十三个女儿。可巧今儿,又生了一胎。
你猜猜看,是男是女?”
宋煊脸颊泛着一抹激动的红,典型看好戏的模样,她父母就是因为想要个男孩,才不顾刚出生女婴的死活,潦草丢弃。
因此,她看不上同样追男的夏少监。
背地里,还叫人夏监,美名其曰是在奉承他。
沈承礼作为他的得意之徒,一心提拔的干将,也被殃及池鱼。
见面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人缘颇佳的宋煊,在回来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准信,撇嘴笑话:“是个女儿,真是恶有恶报。再厉害的农夫,一根葫芦藤也难结十个果。这下,夏家真成女儿国了。
可怜倒霉娃儿,投到他家。”
她压低声音,张望左右,得意地卖关子:“有一件事,只有我知。”
拳头大小的心,一点事都藏不下,她没忍住,吐露个干净:“他在卖女儿,在老家的头三个,才十五出头的年龄,都早早嫁了,许的人家钱权总有一样,但一个矮小丑陋,一个中年丧妻,一个体弱早衰,都是些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歪瓜裂枣,难为他到处搜刮。”
“要不是时间紧,真想知道排行三的那位结局如何。她夫君早死,不肯族中过继。可真是令人佩服,伶仃一人,丝毫不怯,听说为了亡夫的遗愿及遗产,应对不肯吐财的老旧顽固宗族,闹了好一阵,人尽皆知,终究苦心不负,守擂成功。少了这笔价值不菲的家产,族里眼红,说什么也不肯放人。僵持之下,不知道最后是再嫁,还是无奈认命,养育非亲非故的幼子……”
想要寻求认可的宋煊眨巴眼,用手肘拾掇宋燃,问道:“夫家那群人固然可恶,依我看,罪魁祸首是夏监。”
“青云路,女儿哭。”宋燃如愿地同她统一战线,同仇敌忾:“要不是所嫁非人,以这样坚韧的性子,何愁不能挣出一个天地来。”
宋煊一口气讲了这么一长串,月亮都倦得藏在云后,乌泱泱地黑了一片。
夏家的事迹,无聊也好,起伏也罢,与宋燃总是无干系的,是以不为兴趣,丢之脑后。
宋燃站起伸手去拉宋煊,想带其回房,却被宋煊反手握住,没想听到一句小心翼翼的询问:“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厮、那沈承礼,该如何?”
以旁观者的身份,公正的,不受自己私心影响的,对于自己妹夫的评价,宋煊挑不出一点儿错处,就是暗里不爽。
宋燃的手劲缓缓加重,轻微地传来,察觉的宋煊悻悻,勉强吐出一句公道话:“不过他嘛,父母都说他既体贴人,又勤奋好进。但凡熟知的人家,没说他过半句坏话,这么些年,也没见他勾勾搭搭,想来没大问题。”
“你啊,现在又夸他,平时可没见你有个好眼色。”宋燃重重点了点她的额头,轻轻地说:“有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又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心易变,我只相现在,他是个好的……”
说他便到。
一路沉稳有序的脚步声传来,这是沈承礼,他曾服过两年的兵役,后因受伤中断。宋燃自八岁半丧母后,就跟着军匠父亲,在兵营长大,这种刻意训练过的痕迹见过听过太多了。
直到沈承礼站在一步之遥,宋燃才挪动脖子,露出依靠在宋煊肩上的半张脸,望向他,笑道:“今日回得早,有个好消息!”
“可巧,我也有一个好消息!”
沈承礼也说。
还没来及回房的宋煊这下真得回去了,不过是自个单独走的,她可不想看俩人腻歪。
“那你先说。”
“那我先说。”
两道默契声音响在身后,宋煊转头,生动地朝着宋燃翻了个白眼。
又倘若无人地从沈承礼身边飘过,昂头挺胸,脚下却两三步越走越快,像是背后有恶鬼撵人似的。
宋燃被宋煊逗弄得大笑,停不住地喘,顾不上先说什么好消息。沈承礼拍了拍她的背,等她彻底缓过来,才把藏在背后花果熟水拿出来,给她喝。
“不是前几日说,酒楼生意忙碌,实在抽不出其他人手。”还是沈承礼先说,他盯着宋燃,月光迷离,在他眼中留下温柔的斑影,语气和缓:“问了几个同僚,无意打搅夏少监,但还是他介绍了刚来投亲的同乡人,个子壮手脚麻利,明儿你瞧瞧,保准和你心意,这下能安心,不用辛苦早出晚归去寻人。”
虽说沈承礼刚升了个七品芝麻官,公服也随之变化,由青转绿。
在遍地权贵的京都,还是个不受重视的武阶,不够看的,可他的父亲到退任,也不过如此。
寻常丈夫拉不下脸,为这些本该内宅操心的杂事,摆在官面上,以免落人笑柄。宋燃也体贴他,没说自己找来了一个鲁菜师傅,可惜了宋煊的一番功夫,只是与有荣焉,夸他:“多亏是你,我有个顶顶能干的好夫君!”
熟水味道熟悉,是马家桥一处惯喝的摊贩买的,她了然地笑:“无巧不成书,今儿的巧事怕是得编成一本大典!”
面对沈承礼不解的目光,她猛得一吸,故意盯着他:“你身上的香味,繁杂得很,可不仅是熟水的果香,闻着,怎么还有一股子女儿香……”
那是马家桥酒家的熏香,因这几遭变故,宋燃印象极深。想来沈承礼骑马而去,他入店而马落于厩,疤面一嗅到马厩里的气味,才百般不肯走。
原是寻他玩笑,但不幸——正意外对上沈承礼来不及遮藏的、躲闪的目光。
仅仅一瞬的功夫,被正目视他的宋燃敏锐地发觉了。
她心底一惊,下意识忆起方才和宋煊的对话。
分外沉重,这是时隔不久的,沈承礼第二次如此沉默。
打破了先前弥漫的和谐欢悦,散得一干二净。
静谧太久,一切仿佛都被冻住了,停滞不前,思绪奔涌的宋燃定下神来,耐心地等他答复。
“独自一人去见一个小娘子,无论什么难言之隐,总是不妥,该先过问你的意见,此为一错。即使匆促来不及相告,见面也应尽快告知你,不至于被意外戳破时,事后解释难以让人相信,平白生了间隙,此为二错。”
沈承礼蹲下身,面对宋燃,言词恳切地许诺:“夫妻相守,不坦诚是最大的祸害。我该自省,必不再犯,罚我只许寝苫枕块、长斋食素半月,可好?”
宋燃垂首,应下道歉,给他辩白的机会,听他继续说。
“是夏少监的嘱托。”沈承礼神色凝重,宋燃看不懂,只听他语气逐渐舒缓自在,犹如他们往常闲聊那般:“她是夏少监的三女,幼年丧母,刚除夫孝,前来拜见父亲。上司托付我一件事——”
他顿了顿。
是了,宋燃来京两年,对香并不精通,才粗浅地误认为酒家熏香,仔细一想,那味道,同那位穿着素净的遮帽女更是相近,真是误打误撞。
“他希望在下属中替爱女寻一位佳婿,无关身份,不论年纪,但求人品清白。夏少监才帮忙解决厨子一事,我这实在不好婉拒,听他意思,为免女儿受流言伤心,早日新生,才想着尽快择定新婿。如此便依约去见了这位小娘子,一探她的意思。”
沈承礼沿宋燃坐下,两人肩挨肩,宋燃并未避开,为难地说:“时间紧张,她想一借后日的筵席,见过才做结论。我知晓你定会难办,这次客人都有事先安排,不携女眷参席,她一来,多少别扭。”
这样的隐情,的确不好当第三人面大大落落说之,可这不是他遮掩的理由。
因沈承礼素日品貌,宋燃相信两人未有私情,但她不会轻轻放下。
她思索半刻,没有主动消解身边人的不自在,一问他:“如果我不问,那你打算如何解决这桩差事?既然我问了,你又做何打算?让你母亲认她为义女?”
相识多年,宋燃太明白他,沈承礼也清楚,她定不会不清不楚认做姐妹,辛苦操持的宴会白白给她做嫁衣。如此名正言顺地,就只剩下义女这一条路,对于他来说,这比前者简单千百倍。
和公婆关系冷淡,来往并不密切,宋燃心知,为避免她多思,沈承礼会拜托婆母,明日里认下这位意图不明的义女,以至于后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宴会上,成为分量不轻的另一位主角。
真是兜兜转转,前一刻,她还在对夏家父女间的龌龊不屑一顾,下一刻,现实狠狠给她一击。
上司嘱咐,公婆认女,宋燃无可奈何,兀自笑了。
许久,她才转向自己的另一半。
像是有些为难,又被她料中,他无可辩驳地缄口不言,宋燃面露坦然,灵魂二问:“无关身份,不论年纪,可否为妾?夫君是否也在她挑选的名单之中?”
好在这次沈承礼没有再让她失望,闻言即摇头,斩钉截铁地否认:“当然不是。”
他随口说出三四个夏少监点选的名字,都是有过来往的同僚,宋燃有所耳闻,这几位都未有婚配,明面相配。真真假假,到了后日,总会有分辨,她心想。
不过这席面,恐怕得多备上两桌,毕竟还担着相看的重任。
沈承礼笑笑,老实说:“你也太看得起我,如今和离者众,二婚比比皆是,何必委人做小!”
宋煊比她大半岁,是母亲捡来照顾她的,性子跳脱,但正事从不马虎。宋燃自边城云州远嫁而来,根基浅显,两人互相依靠,更加亲厚。
端午前夕的酒宴是为沈承礼答谢上司、交好同僚及笼络下属,头者尤重。暂统军器监的夏少监,祖籍山东兖州,离汴梁百余里,宋煊替她跑了一趟,寻来一个极擅鲁菜的老手。
宋煊尽心,回来的日子比宋燃预想得快。
事后回想,方才虽和许宛君谈笑得宜,总觉怪异,宋燃简单说了酒楼的事,又交代道:“家里的仆从,统共十来人,细细筛过几轮,还算忠厚。除去侍候公婆的几位,届时人多眼杂,让他们盯好外聘的帮工,别生乱子。”
乌金将坠未坠,早夏的日头余热未尽,正烘烤着头顶的八角亭。
刚漆的朱红柱栏油润细腻,味道早已弥散风中。宋燃耐热,正扑着扇子替旁边坐着的、往返奔波的宋煊解暑。
“你猜猜看,这次可有意外之喜~”宋煊一口冷饮,一边舌头打架。
两人并未亲生姊妹,长相截然不同,宋燃一副浓颜,绚丽灿烂,而宋煊作为名义上的姐姐却长得小巧可爱,性子也是掉了个,身为妹妹的宋燃反倒照顾更多:“你可别噎着。”
顾及宋煊正上头,不想扰兴,她等宋煊吃尽了,才狭促地应和:“你哪次出门安安分分,意外是意外,喜不喜也无所谓,只要不是腹中喜事就成。”
“嘿嘿。”正与京中一个待考书生打得火热的宋煊,害羞地低下头。
连食两碗冰饮,宋煊缓过气来,嗓门活力满满:
“军器监上下谁不知,主事夏监位高,除了依仗他的能力,更令人频频称奇的是,年仅四十却女儿成群,足足有十三个女儿。可巧今儿,又生了一胎。
你猜猜看,是男是女?”
宋煊脸颊泛着一抹激动的红,典型看好戏的模样,她父母就是因为想要个男孩,才不顾刚出生女婴的死活,潦草丢弃。
因此,她看不上同样追男的夏少监。
背地里,还叫人夏监,美名其曰是在奉承他。
沈承礼作为他的得意之徒,一心提拔的干将,也被殃及池鱼。
见面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人缘颇佳的宋煊,在回来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准信,撇嘴笑话:“是个女儿,真是恶有恶报。再厉害的农夫,一根葫芦藤也难结十个果。这下,夏家真成女儿国了。
可怜倒霉娃儿,投到他家。”
她压低声音,张望左右,得意地卖关子:“有一件事,只有我知。”
拳头大小的心,一点事都藏不下,她没忍住,吐露个干净:“他在卖女儿,在老家的头三个,才十五出头的年龄,都早早嫁了,许的人家钱权总有一样,但一个矮小丑陋,一个中年丧妻,一个体弱早衰,都是些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歪瓜裂枣,难为他到处搜刮。”
“要不是时间紧,真想知道排行三的那位结局如何。她夫君早死,不肯族中过继。可真是令人佩服,伶仃一人,丝毫不怯,听说为了亡夫的遗愿及遗产,应对不肯吐财的老旧顽固宗族,闹了好一阵,人尽皆知,终究苦心不负,守擂成功。少了这笔价值不菲的家产,族里眼红,说什么也不肯放人。僵持之下,不知道最后是再嫁,还是无奈认命,养育非亲非故的幼子……”
想要寻求认可的宋煊眨巴眼,用手肘拾掇宋燃,问道:“夫家那群人固然可恶,依我看,罪魁祸首是夏监。”
“青云路,女儿哭。”宋燃如愿地同她统一战线,同仇敌忾:“要不是所嫁非人,以这样坚韧的性子,何愁不能挣出一个天地来。”
宋煊一口气讲了这么一长串,月亮都倦得藏在云后,乌泱泱地黑了一片。
夏家的事迹,无聊也好,起伏也罢,与宋燃总是无干系的,是以不为兴趣,丢之脑后。
宋燃站起伸手去拉宋煊,想带其回房,却被宋煊反手握住,没想听到一句小心翼翼的询问:“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厮、那沈承礼,该如何?”
以旁观者的身份,公正的,不受自己私心影响的,对于自己妹夫的评价,宋煊挑不出一点儿错处,就是暗里不爽。
宋燃的手劲缓缓加重,轻微地传来,察觉的宋煊悻悻,勉强吐出一句公道话:“不过他嘛,父母都说他既体贴人,又勤奋好进。但凡熟知的人家,没说他过半句坏话,这么些年,也没见他勾勾搭搭,想来没大问题。”
“你啊,现在又夸他,平时可没见你有个好眼色。”宋燃重重点了点她的额头,轻轻地说:“有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又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心易变,我只相现在,他是个好的……”
说他便到。
一路沉稳有序的脚步声传来,这是沈承礼,他曾服过两年的兵役,后因受伤中断。宋燃自八岁半丧母后,就跟着军匠父亲,在兵营长大,这种刻意训练过的痕迹见过听过太多了。
直到沈承礼站在一步之遥,宋燃才挪动脖子,露出依靠在宋煊肩上的半张脸,望向他,笑道:“今日回得早,有个好消息!”
“可巧,我也有一个好消息!”
沈承礼也说。
还没来及回房的宋煊这下真得回去了,不过是自个单独走的,她可不想看俩人腻歪。
“那你先说。”
“那我先说。”
两道默契声音响在身后,宋煊转头,生动地朝着宋燃翻了个白眼。
又倘若无人地从沈承礼身边飘过,昂头挺胸,脚下却两三步越走越快,像是背后有恶鬼撵人似的。
宋燃被宋煊逗弄得大笑,停不住地喘,顾不上先说什么好消息。沈承礼拍了拍她的背,等她彻底缓过来,才把藏在背后花果熟水拿出来,给她喝。
“不是前几日说,酒楼生意忙碌,实在抽不出其他人手。”还是沈承礼先说,他盯着宋燃,月光迷离,在他眼中留下温柔的斑影,语气和缓:“问了几个同僚,无意打搅夏少监,但还是他介绍了刚来投亲的同乡人,个子壮手脚麻利,明儿你瞧瞧,保准和你心意,这下能安心,不用辛苦早出晚归去寻人。”
虽说沈承礼刚升了个七品芝麻官,公服也随之变化,由青转绿。
在遍地权贵的京都,还是个不受重视的武阶,不够看的,可他的父亲到退任,也不过如此。
寻常丈夫拉不下脸,为这些本该内宅操心的杂事,摆在官面上,以免落人笑柄。宋燃也体贴他,没说自己找来了一个鲁菜师傅,可惜了宋煊的一番功夫,只是与有荣焉,夸他:“多亏是你,我有个顶顶能干的好夫君!”
熟水味道熟悉,是马家桥一处惯喝的摊贩买的,她了然地笑:“无巧不成书,今儿的巧事怕是得编成一本大典!”
面对沈承礼不解的目光,她猛得一吸,故意盯着他:“你身上的香味,繁杂得很,可不仅是熟水的果香,闻着,怎么还有一股子女儿香……”
那是马家桥酒家的熏香,因这几遭变故,宋燃印象极深。想来沈承礼骑马而去,他入店而马落于厩,疤面一嗅到马厩里的气味,才百般不肯走。
原是寻他玩笑,但不幸——正意外对上沈承礼来不及遮藏的、躲闪的目光。
仅仅一瞬的功夫,被正目视他的宋燃敏锐地发觉了。
她心底一惊,下意识忆起方才和宋煊的对话。
分外沉重,这是时隔不久的,沈承礼第二次如此沉默。
打破了先前弥漫的和谐欢悦,散得一干二净。
静谧太久,一切仿佛都被冻住了,停滞不前,思绪奔涌的宋燃定下神来,耐心地等他答复。
“独自一人去见一个小娘子,无论什么难言之隐,总是不妥,该先过问你的意见,此为一错。即使匆促来不及相告,见面也应尽快告知你,不至于被意外戳破时,事后解释难以让人相信,平白生了间隙,此为二错。”
沈承礼蹲下身,面对宋燃,言词恳切地许诺:“夫妻相守,不坦诚是最大的祸害。我该自省,必不再犯,罚我只许寝苫枕块、长斋食素半月,可好?”
宋燃垂首,应下道歉,给他辩白的机会,听他继续说。
“是夏少监的嘱托。”沈承礼神色凝重,宋燃看不懂,只听他语气逐渐舒缓自在,犹如他们往常闲聊那般:“她是夏少监的三女,幼年丧母,刚除夫孝,前来拜见父亲。上司托付我一件事——”
他顿了顿。
是了,宋燃来京两年,对香并不精通,才粗浅地误认为酒家熏香,仔细一想,那味道,同那位穿着素净的遮帽女更是相近,真是误打误撞。
“他希望在下属中替爱女寻一位佳婿,无关身份,不论年纪,但求人品清白。夏少监才帮忙解决厨子一事,我这实在不好婉拒,听他意思,为免女儿受流言伤心,早日新生,才想着尽快择定新婿。如此便依约去见了这位小娘子,一探她的意思。”
沈承礼沿宋燃坐下,两人肩挨肩,宋燃并未避开,为难地说:“时间紧张,她想一借后日的筵席,见过才做结论。我知晓你定会难办,这次客人都有事先安排,不携女眷参席,她一来,多少别扭。”
这样的隐情,的确不好当第三人面大大落落说之,可这不是他遮掩的理由。
因沈承礼素日品貌,宋燃相信两人未有私情,但她不会轻轻放下。
她思索半刻,没有主动消解身边人的不自在,一问他:“如果我不问,那你打算如何解决这桩差事?既然我问了,你又做何打算?让你母亲认她为义女?”
相识多年,宋燃太明白他,沈承礼也清楚,她定不会不清不楚认做姐妹,辛苦操持的宴会白白给她做嫁衣。如此名正言顺地,就只剩下义女这一条路,对于他来说,这比前者简单千百倍。
和公婆关系冷淡,来往并不密切,宋燃心知,为避免她多思,沈承礼会拜托婆母,明日里认下这位意图不明的义女,以至于后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宴会上,成为分量不轻的另一位主角。
真是兜兜转转,前一刻,她还在对夏家父女间的龌龊不屑一顾,下一刻,现实狠狠给她一击。
上司嘱咐,公婆认女,宋燃无可奈何,兀自笑了。
许久,她才转向自己的另一半。
像是有些为难,又被她料中,他无可辩驳地缄口不言,宋燃面露坦然,灵魂二问:“无关身份,不论年纪,可否为妾?夫君是否也在她挑选的名单之中?”
好在这次沈承礼没有再让她失望,闻言即摇头,斩钉截铁地否认:“当然不是。”
他随口说出三四个夏少监点选的名字,都是有过来往的同僚,宋燃有所耳闻,这几位都未有婚配,明面相配。真真假假,到了后日,总会有分辨,她心想。
不过这席面,恐怕得多备上两桌,毕竟还担着相看的重任。
沈承礼笑笑,老实说:“你也太看得起我,如今和离者众,二婚比比皆是,何必委人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