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枝的葬礼定在了三日后。原因是谢凉乂找人给谢枝定制了两件丧服,要在三日后完工。
知道这个消息的谢枝坐在凉亭里瑟缩着身子接过药碗皱着眉一口闷下去,一旁的平秋赶忙递上块糕点。
谢枝轻轻含了一口下去,问道:“为何要做两件丧服?”
平秋把剩余的糕点整齐地摆放在石桌上,道:“听说是要一件守夜穿,一件下葬穿。”
谢枝噎了一下,心中奇怪道:从前在谢家也没听说有这规矩啊,怎么一到她身上就多了这奇怪的规矩。
不过她已经死了,后人怎么做和她也没关系了。她想去参加葬礼也不过是想看看自己死后的样子,也或许是她真的要以谢织的身份给自己送葬。
按理说,万枯作为她名义上的夫君应当会来参加她的葬礼,毕竟她给他下的药性不那么强,远远达不到毒死人的地步。她陡然死在了谢家门口,万枯于情于理都应该过来看看,但如今却一点万枯的动静都没有。
莫非,万枯是遭遇什么不测了?
谢枝垂着眸子细细思索,末了,对平秋道:“你差人去镇北查查万枯的情况,死活要有个数,细细查,莫被人察觉。”
平秋点头应是。谢枝目送着她走远,神色间晦暗不明。
自从魂穿成谢织,许多事都不用她亲自动手。但这样下去不行。她没有谢织的记忆,许多人她不好使唤,且不说使唤了,她甚至没办法摸透谢织身边到底有多少人,明的暗的都摸不清。
贴身侍女平秋倒是好说,应当是平日里被谢织欺压惯了,就算她有什么不对劲平秋也不敢问更不敢说。但旁人就不好说了。她这几日别的不说,单单是夜探镇南侯府这件事就已经很不对劲了。
她那日对谢凉乂说的说辞实际上也是说给她身边跟着的暗卫听的。因着体弱多病,故而天子对安禾公主一向宠溺无边,她做事便一向无厘头,心血来潮看看与她同名的谢枝也未尝不可。日后,她要么是越来越像安禾公主,要么是让安禾公主越来越像她谢枝,让大家接受谢枝,让大家认为安禾公主就应该是这样的。
前者她不愿去做,难度也不小,但后者显然难度会更大,但之后可以一劳永逸。
谢枝目光落到了墙头上,定神笑了。
后者可以实现。只不过需要她做一件事。
*
平秋吩咐下去的人很快就到了镇北。但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
谢枝虽然不急,但心里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按理说只是让那人查验一下万枯是否还活着,不应当要花费这么多时间。但现在两天过去,还没有消息,要么是被什么绊住了没查到,要么就是她和那人的通信方式出现了问题,导致一直没有消息。
就在她心里越来越不安的时候,平秋却突然拿着张纸条走进来,道:“殿下,镇北来信了。”
谢枝漆黑的眸子转了两下,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伸出软白纤细的手拿过信。
信纸偏薄,漆黑的墨水浸入纸张,在背面留下了点点墨痕。
谢枝顿了片刻,问平秋:“公主府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么,本宫的探子给本宫传信用这种粗糙的纸张?简直脏了本宫的手。”
平秋看向谢枝,见她不像是真的动怒,松了一口气赶忙道:“平日里公主不甚在意这些,所以探子想必也就没那么较真。不过……倒确实是第一次见探子用这种纸张。”
安禾公主娇贵,用的东西都是一等一的好,平日里也没人敢拿这种东西来敷衍她。
谢枝不说话了,打开纸张。
纸张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万枯已死。
谢枝反反复复地盯着“死”字看了好几遍。死了?怎么死的?她下的药根本不会毒死人。万枯死了,那他的小情人呢?也死了?
她用手磋磨着纸张,粗糙的质感摸着实在不舒服,没碾磨两下,纸张就已经软化,细屑搭在手上。她定神,半晌没说话。
她要亲自去镇北看看情况,但明日便是葬礼,去镇北的事还得暂时放放。
*
第二日谢枝到达谢家时,谢家门口跪着个人。
谢枝顺着人群的目光看向那人的脸登时一惊——
居然是谢芊。
在场的人几乎都记得几日前谢芊那副嚣张跋扈的模样,再与此刻她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模样一对比,皆是一头雾水。
谢枝看到这幅场景心里没觉得疼惜,只觉得惊讶。谢凉乂没回来之前。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她的死负责或者惋惜,看到她的尸体只想拿张草席一卷了事,现在谢凉乂回来了,当初羞辱谢枝的谢芊便被罚跪在谢家门口,任千人辱骂践踏,任来往宾客指指点点。
谢枝心里突然泛起了酸涩。大概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谢凉乂还会这么疼惜她了。
众人见安禾公主也来了谢枝葬礼,不由得低声讨论起来。
谢枝没理会众人的讨论,轻咳一声,便扬着下颚走进去,没分半点眼神给谢芊——
还是高傲的安禾公主的做派。
谢芊低垂着头,几分怪异的光掩在眼帘下。
不论是谢枝还是谢织,都一样的高傲,一样的目中无人。所以她们都该死。
谢枝迈入门槛,眼中首先映入的是一抹白。所有人都低垂着头对着灵堂的方向。
谢枝的葬礼实际上除了安禾公主以外谁也没邀请。堂下只有几个家仆低垂着头一副凝重的模样,以及四个跪在地上的人。
谢枝走进一些,看清了他们的脸——
二房的几个姨太太和她二伯跪在地上面色沉重。
谢枝心中嗤笑,只觉得这副场景怪异极了。谢凉乂当真是给足了黄泉路上的她一副好派头。
她移开视线,在堂中找了一圈也没看到谢凉乂的身影。她便上前,迈上堂阶,掠过颔首的家仆,掠过跪着的几人,一步一步走进灵堂,伸手抚上灵堂中央放置着的黑色古朴沉重的棺木。
她动作很慢,一指一触间仿佛都在透过棺木抚过谁的脸颊,又仿佛是抚过谁的岁月,每一个动作间都像是带有轻薄的眷恋。
她眼中酸涩不堪,但面上却还像是个过客般无动于衷。
“公主殿下,棺中无人。”熟悉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她一惊,动作一顿,指间又拖拽出了几分距离。
她回头,无声碾磨了下指尖,不动神色地问:“为何无人。”
谢凉乂停在原地,头顶的门槛泛着古朴的木香冲散了刺激的香火味。他一身白,眼尾却染弄了几分风尘。谢枝听见他说:“烧了。骨灰都扬了。”
语气间既没有沉重,也没有痛心。
谢枝楞了一瞬,旋即道:“这是镇北的风俗吗?”
镇南土葬,镇北火葬。她问他这是不是按照她夫家的风俗实行火葬。
还没等谢凉乂回复,她又自顾自地道:“可镇北也没有扬人骨灰的说法啊。谢小侯爷,这可不好笑。”
谢凉乂看了她两秒,漫不经心道:“淮安水葬。”
谢枝心里猛然泛起了疼。是水葬啊……
“阿姊,以后万一我要是先死了,你就把我埋在你以后的坟边吧。”小小的谢凉乂歪着脑袋坐在房顶的瓦砾上,眼里盛满了万家灯火。
“不好。你怎么会先死。”谢枝皱眉道。
“爹说了,我以后是要上战场的,战场上的事谁能说得准呢。万一我要是死了,阿姊也一定要好好活着啊。”少年坚定的声音自风中清晰地传来,震在谢枝耳畔荡起了回声。
“那我要是先死了呢。”好半晌,谢枝才问,声音轻轻的,掩在风里。
少年没有回答。静谧在灯火中散开,耳边只有浓重的风声。
谢枝等了好半晌,以为不会听到回答的时候,身旁传来一声轻轻的声音:"那阿姊要葬在哪里。"
谢枝偏头,面上泛起了笑意:“谢凉乂。别葬在我旁边了,我不会有坟的。”
“为什么。”
“水葬啊。你忘了啊,我们之前一起去的淮安,我喜欢那里。”谢枝轻笑道。
最后她只听到了谢凉乂说了句好。
原来他一直记得。
谢枝看着他,看着他把夜色埋入风尘,仿佛看到他站在镇江上一把一把地把她飞扬出去,连带着苦难,连带着悔意,连带着眷恋一起葬在了江滩水里。
他不再是一个年幼的弟弟了,他是个肩负起镇南侯乃至整个国家安危的少年了。
谢枝看着他,几滴清泪吻进冬意,她颤抖着唇道:“水葬好啊。等冬雪化了,镇江就不冷了,谢枝也就温暖起来了。”
谢凉乂皱眉,像是在思索为什么她会哭。他刚想出声,谢枝便又说道:“本宫听人说过的,母后当年也曾想过水葬,但我那薄情寡义的父皇啊,把她囚在陵寝,囚在京都。”
原是想起了先皇后。
谢凉乂动了动唇,最终什么也没说,像是在等她平复情绪。
好半晌后,他道:“葬礼好似也没什么热闹瞧,殿下来做什么。”
谢枝闭了闭眼,调整好情绪,道:“谢枝出嫁那天,镇南那场雪尚还在酝酿着,敲锣打鼓声伴着寒风传到公主府,本宫站在高台,一眼就看到她笑意盈盈的模样,但未曾想她会这么快辞世。本宫只是想来看看罢了。”
既然斯人已逝,那便让活着的人认为她真的过的很好吧。
知道这个消息的谢枝坐在凉亭里瑟缩着身子接过药碗皱着眉一口闷下去,一旁的平秋赶忙递上块糕点。
谢枝轻轻含了一口下去,问道:“为何要做两件丧服?”
平秋把剩余的糕点整齐地摆放在石桌上,道:“听说是要一件守夜穿,一件下葬穿。”
谢枝噎了一下,心中奇怪道:从前在谢家也没听说有这规矩啊,怎么一到她身上就多了这奇怪的规矩。
不过她已经死了,后人怎么做和她也没关系了。她想去参加葬礼也不过是想看看自己死后的样子,也或许是她真的要以谢织的身份给自己送葬。
按理说,万枯作为她名义上的夫君应当会来参加她的葬礼,毕竟她给他下的药性不那么强,远远达不到毒死人的地步。她陡然死在了谢家门口,万枯于情于理都应该过来看看,但如今却一点万枯的动静都没有。
莫非,万枯是遭遇什么不测了?
谢枝垂着眸子细细思索,末了,对平秋道:“你差人去镇北查查万枯的情况,死活要有个数,细细查,莫被人察觉。”
平秋点头应是。谢枝目送着她走远,神色间晦暗不明。
自从魂穿成谢织,许多事都不用她亲自动手。但这样下去不行。她没有谢织的记忆,许多人她不好使唤,且不说使唤了,她甚至没办法摸透谢织身边到底有多少人,明的暗的都摸不清。
贴身侍女平秋倒是好说,应当是平日里被谢织欺压惯了,就算她有什么不对劲平秋也不敢问更不敢说。但旁人就不好说了。她这几日别的不说,单单是夜探镇南侯府这件事就已经很不对劲了。
她那日对谢凉乂说的说辞实际上也是说给她身边跟着的暗卫听的。因着体弱多病,故而天子对安禾公主一向宠溺无边,她做事便一向无厘头,心血来潮看看与她同名的谢枝也未尝不可。日后,她要么是越来越像安禾公主,要么是让安禾公主越来越像她谢枝,让大家接受谢枝,让大家认为安禾公主就应该是这样的。
前者她不愿去做,难度也不小,但后者显然难度会更大,但之后可以一劳永逸。
谢枝目光落到了墙头上,定神笑了。
后者可以实现。只不过需要她做一件事。
*
平秋吩咐下去的人很快就到了镇北。但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
谢枝虽然不急,但心里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按理说只是让那人查验一下万枯是否还活着,不应当要花费这么多时间。但现在两天过去,还没有消息,要么是被什么绊住了没查到,要么就是她和那人的通信方式出现了问题,导致一直没有消息。
就在她心里越来越不安的时候,平秋却突然拿着张纸条走进来,道:“殿下,镇北来信了。”
谢枝漆黑的眸子转了两下,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伸出软白纤细的手拿过信。
信纸偏薄,漆黑的墨水浸入纸张,在背面留下了点点墨痕。
谢枝顿了片刻,问平秋:“公主府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么,本宫的探子给本宫传信用这种粗糙的纸张?简直脏了本宫的手。”
平秋看向谢枝,见她不像是真的动怒,松了一口气赶忙道:“平日里公主不甚在意这些,所以探子想必也就没那么较真。不过……倒确实是第一次见探子用这种纸张。”
安禾公主娇贵,用的东西都是一等一的好,平日里也没人敢拿这种东西来敷衍她。
谢枝不说话了,打开纸张。
纸张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万枯已死。
谢枝反反复复地盯着“死”字看了好几遍。死了?怎么死的?她下的药根本不会毒死人。万枯死了,那他的小情人呢?也死了?
她用手磋磨着纸张,粗糙的质感摸着实在不舒服,没碾磨两下,纸张就已经软化,细屑搭在手上。她定神,半晌没说话。
她要亲自去镇北看看情况,但明日便是葬礼,去镇北的事还得暂时放放。
*
第二日谢枝到达谢家时,谢家门口跪着个人。
谢枝顺着人群的目光看向那人的脸登时一惊——
居然是谢芊。
在场的人几乎都记得几日前谢芊那副嚣张跋扈的模样,再与此刻她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模样一对比,皆是一头雾水。
谢枝看到这幅场景心里没觉得疼惜,只觉得惊讶。谢凉乂没回来之前。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她的死负责或者惋惜,看到她的尸体只想拿张草席一卷了事,现在谢凉乂回来了,当初羞辱谢枝的谢芊便被罚跪在谢家门口,任千人辱骂践踏,任来往宾客指指点点。
谢枝心里突然泛起了酸涩。大概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谢凉乂还会这么疼惜她了。
众人见安禾公主也来了谢枝葬礼,不由得低声讨论起来。
谢枝没理会众人的讨论,轻咳一声,便扬着下颚走进去,没分半点眼神给谢芊——
还是高傲的安禾公主的做派。
谢芊低垂着头,几分怪异的光掩在眼帘下。
不论是谢枝还是谢织,都一样的高傲,一样的目中无人。所以她们都该死。
谢枝迈入门槛,眼中首先映入的是一抹白。所有人都低垂着头对着灵堂的方向。
谢枝的葬礼实际上除了安禾公主以外谁也没邀请。堂下只有几个家仆低垂着头一副凝重的模样,以及四个跪在地上的人。
谢枝走进一些,看清了他们的脸——
二房的几个姨太太和她二伯跪在地上面色沉重。
谢枝心中嗤笑,只觉得这副场景怪异极了。谢凉乂当真是给足了黄泉路上的她一副好派头。
她移开视线,在堂中找了一圈也没看到谢凉乂的身影。她便上前,迈上堂阶,掠过颔首的家仆,掠过跪着的几人,一步一步走进灵堂,伸手抚上灵堂中央放置着的黑色古朴沉重的棺木。
她动作很慢,一指一触间仿佛都在透过棺木抚过谁的脸颊,又仿佛是抚过谁的岁月,每一个动作间都像是带有轻薄的眷恋。
她眼中酸涩不堪,但面上却还像是个过客般无动于衷。
“公主殿下,棺中无人。”熟悉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她一惊,动作一顿,指间又拖拽出了几分距离。
她回头,无声碾磨了下指尖,不动神色地问:“为何无人。”
谢凉乂停在原地,头顶的门槛泛着古朴的木香冲散了刺激的香火味。他一身白,眼尾却染弄了几分风尘。谢枝听见他说:“烧了。骨灰都扬了。”
语气间既没有沉重,也没有痛心。
谢枝楞了一瞬,旋即道:“这是镇北的风俗吗?”
镇南土葬,镇北火葬。她问他这是不是按照她夫家的风俗实行火葬。
还没等谢凉乂回复,她又自顾自地道:“可镇北也没有扬人骨灰的说法啊。谢小侯爷,这可不好笑。”
谢凉乂看了她两秒,漫不经心道:“淮安水葬。”
谢枝心里猛然泛起了疼。是水葬啊……
“阿姊,以后万一我要是先死了,你就把我埋在你以后的坟边吧。”小小的谢凉乂歪着脑袋坐在房顶的瓦砾上,眼里盛满了万家灯火。
“不好。你怎么会先死。”谢枝皱眉道。
“爹说了,我以后是要上战场的,战场上的事谁能说得准呢。万一我要是死了,阿姊也一定要好好活着啊。”少年坚定的声音自风中清晰地传来,震在谢枝耳畔荡起了回声。
“那我要是先死了呢。”好半晌,谢枝才问,声音轻轻的,掩在风里。
少年没有回答。静谧在灯火中散开,耳边只有浓重的风声。
谢枝等了好半晌,以为不会听到回答的时候,身旁传来一声轻轻的声音:"那阿姊要葬在哪里。"
谢枝偏头,面上泛起了笑意:“谢凉乂。别葬在我旁边了,我不会有坟的。”
“为什么。”
“水葬啊。你忘了啊,我们之前一起去的淮安,我喜欢那里。”谢枝轻笑道。
最后她只听到了谢凉乂说了句好。
原来他一直记得。
谢枝看着他,看着他把夜色埋入风尘,仿佛看到他站在镇江上一把一把地把她飞扬出去,连带着苦难,连带着悔意,连带着眷恋一起葬在了江滩水里。
他不再是一个年幼的弟弟了,他是个肩负起镇南侯乃至整个国家安危的少年了。
谢枝看着他,几滴清泪吻进冬意,她颤抖着唇道:“水葬好啊。等冬雪化了,镇江就不冷了,谢枝也就温暖起来了。”
谢凉乂皱眉,像是在思索为什么她会哭。他刚想出声,谢枝便又说道:“本宫听人说过的,母后当年也曾想过水葬,但我那薄情寡义的父皇啊,把她囚在陵寝,囚在京都。”
原是想起了先皇后。
谢凉乂动了动唇,最终什么也没说,像是在等她平复情绪。
好半晌后,他道:“葬礼好似也没什么热闹瞧,殿下来做什么。”
谢枝闭了闭眼,调整好情绪,道:“谢枝出嫁那天,镇南那场雪尚还在酝酿着,敲锣打鼓声伴着寒风传到公主府,本宫站在高台,一眼就看到她笑意盈盈的模样,但未曾想她会这么快辞世。本宫只是想来看看罢了。”
既然斯人已逝,那便让活着的人认为她真的过的很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