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恰逢舞阳公主三十岁寿辰。
舞阳公主在公主府大摆宴席,邀请王公大臣世家勋贵赴宴。
到达公主府的时候,众多马车停在府外,女眷皆是珠翠罗绮,衣香鬓影,款款而来。
也有少男少女骑马而来,英姿飒爽,眉目大气。
“舅母。”
一个少女黛眉粉面,樱桃小口,头挽高髻,身穿金红色胡服,腰间围着一根马鞭。
她是归仁县主司马洛,乃是燕王的第四女,从小养在太后膝下。
“舅母,这就是季家的小娘子吗?”
司马洛扶起行礼的季婉,看着她身后的季慈音问道。
季婉把季慈音叫到面前,介绍道:“正是我的侄女,去年年底才刚刚到京城。”
“好一个出尘脱俗的小娘子。”
司马洛看着季慈音,心下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欢喜,走上前问道。
“好妹妹,你尊名是哪两个字?”
季慈音有点不适应司马洛的热情,只是轻声地道:“慈音。”
“好名字。”司马洛细细思索了一会,又问道:“可有取字?”
季慈音摇摇头,说:“尚未取字,只有一个小字鸾儿。”
“鸾儿,鸾儿,这名字与我正好能凑一对。”
司马洛念叨了几句,眉开眼笑:“我的小字正是鹄儿,与青鸾同为五凤之一。”
凤之类有五,其色赤文章,凤也;青者,鸾也;黄者,鹓雏也;白者,鸿鹄也;紫者,鸑鷟也。
步入公主府,入目皆是雕栏画栋,碧瓦朱檐,更有琪花瑶草,数不胜数。
原本在四处玩闹的世家千金看到司马洛来了,纷纷上前行礼寒暄。
司马洛顺手将季慈音介绍给她们:“这是我舅母的侄女,季二娘子,前不久才来京城。”
围在周边的世家女子打扮华丽,笑语盈盈,围着司马洛和季慈音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我怎么没有看见宁儿,他去哪了?”司马洛环顾了周围一圈,朝着身边的人问道。
有人回答道:“刚才看到卢九娘在后花园荡秋千。”
司马洛早就不耐烦呆在这里,听到此话,立刻带着季慈音往后花园去。
司马洛口中的宁儿正是京兆府尹卢彦从的小女儿卢幼节,小字宁儿。
舞阳公主府的后花园占地三百余亩,其中九曲江流,宛转而下。
女郎在江上泛舟游玩,又或在马场上骑马比赛。
这副景象绘到画卷上,即使是再好的画师,也不能展现出女郎们如此生机勃勃的气息,如此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只见看到一个身穿粉色襦裙的少女,站在长长的秋千上。
秋千来回摆荡,她的裙摆也被吹起,繁华绮丽得如盛开的桃花。
秋千下方是被微风吹拂泛起涟漪的江水,水流碧绿清澈,五色斑斓的鱼儿在其中游动,连水底的细石都清晰可见。
蓝色的披帛挂在脖子上,随风舞动,不时拂过少女鲜花一般的脸上。
她被披帛弄得睁不开眼,只是一直在笑,随着秋千的摆动,欢乐地笑。
“宁儿。”
司马洛大声地喊道。
少女闻声,转头看见司马洛,笑得更加开心了。
她下意识地松开一只手,扭着身子朝司马洛挥手。
可就在下一秒,她的脚踩空,整个人如同一只折翅的蝴蝶般坠落。
众人纷纷惊呼,有些女郎甚至闭上了眼睛。
千钧一发之际,红色身影如一道寒光,将卢宁儿救下。
卢宁儿双眼紧闭,浓密的眼睫毛轻轻颤抖,如同受惊的蝴蝶一般。
“卢娘子,没事了。”
一道爽朗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砰—砰—砰—
卢宁儿似乎听见了自己心脏激烈跳动的声音。
她慢慢地睁开眼,恰好对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黑白分明。
她甚至能在那双眼眸里看见自己的身影。
“你没事吧?”
见卢宁儿怔住,救人的少女又问了一遍。
卢宁儿回过神来,慌乱地站起身道谢。
司马洛连忙跑过去,扶住她:“宁儿,你怎么样了?”
卢宁儿还有一些惊魂未定,勉强道:“我没事,多亏了这位娘子相救。”
卢宁儿放开司马洛的手,上前一步询问道:“不知娘子尊姓大名,我以前从未见过。”
“在下幽州穆棠。”
穆棠穿着红色翻领胡服,头挽椎髻,露出光洁修长的脖颈。
发髻上的首饰并不多,只插着几根金钗。腰上束着深棕色的玉带,挂着一个手工香囊。
卢宁儿面露疑惑,显然不知道这个名字。
“可是那位替父镇守幽州城的鸣雌侯?”
站在一旁的季慈音开口道。
建宁十五年正月,幽州大都督穆邈回京述职,匈奴人趁机作乱,幽州牧弃城而逃。
是当时年仅十二岁的陆家六娘子站出来,站在城楼上亲手射杀了匈奴将领,守住了幽州城,撑到了陆邈赶回。
消息传回京城,陛下欣赏陆六娘子的智勇双全,特意将她封为鸣雌侯。
“正是。”
陆棠有些惊讶,没想到季慈音会知道这件事。
“鸣雌侯抵御外敌,忠君爱国,慈音万分敬佩。”
季慈音能记得这件事,还是因为父亲极为崇拜穆都督,时时挂在嘴边念叨。
建宁十五年的烽火持续三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战役不可谓不艰难。
穆都督的四个儿子悉数为国捐躯,尸骨无存。
卢宁儿的目光在穆棠和季慈音的身上来回打量,她上前打断她们之间的谈话。
“你是哪家的小娘子?我怎么也没见过?”
卢宁儿水润的大眼睛里充满好奇。
“家父是宜州长史,我前不久才来京城,这是第一次参加宴会。”
卢宁儿眼里有些迷惑,她求助地看着司马洛。
司马洛出面解释道:“这是我舅母的侄女。”
司马洛的舅母是镇国公夫人季氏,卢宁儿心里这才有了一些谱。
四人正说着话,就有侍女前来禀报前厅的宴席要开始了,请诸位娘子郎君前去。
季慈音刚刚坐到季婉身边,季婉就问道:“玩的开心吗?”
季慈音点点头。
季婉还欲说什么,就听到下人高喊:“舞阳公主到——”
季慈音闻声望过去,只见两列手提花篮的彩衣侍女缓缓走来,各个皆是容貌娇丽,艳若桃李。
只是舞阳公主缓缓步入,刚才的侍女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好似百花在牡丹面前俯首称臣。
“诸位免礼。”
直到舞阳公主开口,寂静的氛围才被打破,犹如湖面被投下了一颗石子。
诸位宾客纷纷起身来贺:“祝公主长乐未央,永寿嘉福。”
舞阳公主眉目艳丽,又给人不敢直视之威严。
“诸位同乐。”
今日是舞阳公主的三十岁生辰,不同于以往的宴会,舞阳公主今日情绪并不高昂。
待歌姬表演完,就有各家的娘子郎君上台演出。
这是舞阳公主举办宴会的惯例,也可以说是晋朝的惯例。
当今陛下极其喜爱歌舞,不仅宫中的妃子能歌善舞,甚至连亲近的臣子都有一技之长。
上行下效,连平民百姓闲暇时刻都会唱唱歌,跳跳舞,以此解闷玩乐。
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季婉运气挺好的,抽到了在较后面出场。
“参见公主。”
一个身穿宝蓝色齐胸襦裙的少女走到大殿中央。
她的眉眼与舞阳公主有些相似,年纪尚小,颇为明艳。
但她高傲的神情,破坏了五官的明艳气质,反而给人颐指气使的感觉。
她是楚王的长女,宜都县主司马净,琴艺极为出色。
司马净坐下,轻轻拨弄琴弦,轻柔婉转的曲调就从她的指尖流淌出。
这是一首有名的曲子《凤求凰》,是司马相如为追求卓文君所作,今日被司马净弹奏出。
舞阳公主合上眼,沉浸在琴声之中。
一曲终了。
舞阳公主睁开眼,眼神中流露出怀念之情:“弹得极好,博宁的琴艺又精进了。”
司马净抬起下巴,神情愈发高傲:“多谢公主夸奖。”
之后,诸位娘子郎君轮番上台表演。
卢宁儿唱了一首乐府诗,歌颂舞阳公主的美丽。
司马洛跳了一曲胡旋舞,明艳动人,颇具异域风情。
穆棠则表演了剑舞,肃杀之气震慑全场宾客。
其节目皆是精彩纷呈,令人赞不绝口。
季慈音看得如痴如醉,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直到明月小声地提醒,马上就是她上场了,季慈音才如梦方醒。
季慈音同样也选择了弹琴,选的亦是名曲之一的《阳春白雪》。
季慈音走到大殿中央,沉心静气,开始演奏琴曲。
季慈音自小在琴道一途上颇有天赋,父亲还特意延请琴道大家教授她琴艺。
一首《阳春白雪》如同天籁,让人陶醉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之中。
突然,一道笛音从殿外传来,丝毫不显突兀,自然地融入季慈音的琴声之中。
季慈音一愣,但手上的动作依旧。
琴声与笛音合奏,不仅没有破坏琴声的婉转,反而增添了一种清朗悠远之感。
琴音渐渐低沉,直至消失,但笛音仍在呜咽,似乎在不舍。
“孩儿给母亲请安。”
一个衣着华丽的男童走上前来,声音稚嫩却坚定,手上还握着一管玉笛。
“祝母亲生辰吉乐,百福具臻。”
他掀起衣袍,向舞阳公主顿首。
舞阳公主在公主府大摆宴席,邀请王公大臣世家勋贵赴宴。
到达公主府的时候,众多马车停在府外,女眷皆是珠翠罗绮,衣香鬓影,款款而来。
也有少男少女骑马而来,英姿飒爽,眉目大气。
“舅母。”
一个少女黛眉粉面,樱桃小口,头挽高髻,身穿金红色胡服,腰间围着一根马鞭。
她是归仁县主司马洛,乃是燕王的第四女,从小养在太后膝下。
“舅母,这就是季家的小娘子吗?”
司马洛扶起行礼的季婉,看着她身后的季慈音问道。
季婉把季慈音叫到面前,介绍道:“正是我的侄女,去年年底才刚刚到京城。”
“好一个出尘脱俗的小娘子。”
司马洛看着季慈音,心下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欢喜,走上前问道。
“好妹妹,你尊名是哪两个字?”
季慈音有点不适应司马洛的热情,只是轻声地道:“慈音。”
“好名字。”司马洛细细思索了一会,又问道:“可有取字?”
季慈音摇摇头,说:“尚未取字,只有一个小字鸾儿。”
“鸾儿,鸾儿,这名字与我正好能凑一对。”
司马洛念叨了几句,眉开眼笑:“我的小字正是鹄儿,与青鸾同为五凤之一。”
凤之类有五,其色赤文章,凤也;青者,鸾也;黄者,鹓雏也;白者,鸿鹄也;紫者,鸑鷟也。
步入公主府,入目皆是雕栏画栋,碧瓦朱檐,更有琪花瑶草,数不胜数。
原本在四处玩闹的世家千金看到司马洛来了,纷纷上前行礼寒暄。
司马洛顺手将季慈音介绍给她们:“这是我舅母的侄女,季二娘子,前不久才来京城。”
围在周边的世家女子打扮华丽,笑语盈盈,围着司马洛和季慈音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我怎么没有看见宁儿,他去哪了?”司马洛环顾了周围一圈,朝着身边的人问道。
有人回答道:“刚才看到卢九娘在后花园荡秋千。”
司马洛早就不耐烦呆在这里,听到此话,立刻带着季慈音往后花园去。
司马洛口中的宁儿正是京兆府尹卢彦从的小女儿卢幼节,小字宁儿。
舞阳公主府的后花园占地三百余亩,其中九曲江流,宛转而下。
女郎在江上泛舟游玩,又或在马场上骑马比赛。
这副景象绘到画卷上,即使是再好的画师,也不能展现出女郎们如此生机勃勃的气息,如此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只见看到一个身穿粉色襦裙的少女,站在长长的秋千上。
秋千来回摆荡,她的裙摆也被吹起,繁华绮丽得如盛开的桃花。
秋千下方是被微风吹拂泛起涟漪的江水,水流碧绿清澈,五色斑斓的鱼儿在其中游动,连水底的细石都清晰可见。
蓝色的披帛挂在脖子上,随风舞动,不时拂过少女鲜花一般的脸上。
她被披帛弄得睁不开眼,只是一直在笑,随着秋千的摆动,欢乐地笑。
“宁儿。”
司马洛大声地喊道。
少女闻声,转头看见司马洛,笑得更加开心了。
她下意识地松开一只手,扭着身子朝司马洛挥手。
可就在下一秒,她的脚踩空,整个人如同一只折翅的蝴蝶般坠落。
众人纷纷惊呼,有些女郎甚至闭上了眼睛。
千钧一发之际,红色身影如一道寒光,将卢宁儿救下。
卢宁儿双眼紧闭,浓密的眼睫毛轻轻颤抖,如同受惊的蝴蝶一般。
“卢娘子,没事了。”
一道爽朗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砰—砰—砰—
卢宁儿似乎听见了自己心脏激烈跳动的声音。
她慢慢地睁开眼,恰好对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黑白分明。
她甚至能在那双眼眸里看见自己的身影。
“你没事吧?”
见卢宁儿怔住,救人的少女又问了一遍。
卢宁儿回过神来,慌乱地站起身道谢。
司马洛连忙跑过去,扶住她:“宁儿,你怎么样了?”
卢宁儿还有一些惊魂未定,勉强道:“我没事,多亏了这位娘子相救。”
卢宁儿放开司马洛的手,上前一步询问道:“不知娘子尊姓大名,我以前从未见过。”
“在下幽州穆棠。”
穆棠穿着红色翻领胡服,头挽椎髻,露出光洁修长的脖颈。
发髻上的首饰并不多,只插着几根金钗。腰上束着深棕色的玉带,挂着一个手工香囊。
卢宁儿面露疑惑,显然不知道这个名字。
“可是那位替父镇守幽州城的鸣雌侯?”
站在一旁的季慈音开口道。
建宁十五年正月,幽州大都督穆邈回京述职,匈奴人趁机作乱,幽州牧弃城而逃。
是当时年仅十二岁的陆家六娘子站出来,站在城楼上亲手射杀了匈奴将领,守住了幽州城,撑到了陆邈赶回。
消息传回京城,陛下欣赏陆六娘子的智勇双全,特意将她封为鸣雌侯。
“正是。”
陆棠有些惊讶,没想到季慈音会知道这件事。
“鸣雌侯抵御外敌,忠君爱国,慈音万分敬佩。”
季慈音能记得这件事,还是因为父亲极为崇拜穆都督,时时挂在嘴边念叨。
建宁十五年的烽火持续三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战役不可谓不艰难。
穆都督的四个儿子悉数为国捐躯,尸骨无存。
卢宁儿的目光在穆棠和季慈音的身上来回打量,她上前打断她们之间的谈话。
“你是哪家的小娘子?我怎么也没见过?”
卢宁儿水润的大眼睛里充满好奇。
“家父是宜州长史,我前不久才来京城,这是第一次参加宴会。”
卢宁儿眼里有些迷惑,她求助地看着司马洛。
司马洛出面解释道:“这是我舅母的侄女。”
司马洛的舅母是镇国公夫人季氏,卢宁儿心里这才有了一些谱。
四人正说着话,就有侍女前来禀报前厅的宴席要开始了,请诸位娘子郎君前去。
季慈音刚刚坐到季婉身边,季婉就问道:“玩的开心吗?”
季慈音点点头。
季婉还欲说什么,就听到下人高喊:“舞阳公主到——”
季慈音闻声望过去,只见两列手提花篮的彩衣侍女缓缓走来,各个皆是容貌娇丽,艳若桃李。
只是舞阳公主缓缓步入,刚才的侍女在她面前也黯然失色,好似百花在牡丹面前俯首称臣。
“诸位免礼。”
直到舞阳公主开口,寂静的氛围才被打破,犹如湖面被投下了一颗石子。
诸位宾客纷纷起身来贺:“祝公主长乐未央,永寿嘉福。”
舞阳公主眉目艳丽,又给人不敢直视之威严。
“诸位同乐。”
今日是舞阳公主的三十岁生辰,不同于以往的宴会,舞阳公主今日情绪并不高昂。
待歌姬表演完,就有各家的娘子郎君上台演出。
这是舞阳公主举办宴会的惯例,也可以说是晋朝的惯例。
当今陛下极其喜爱歌舞,不仅宫中的妃子能歌善舞,甚至连亲近的臣子都有一技之长。
上行下效,连平民百姓闲暇时刻都会唱唱歌,跳跳舞,以此解闷玩乐。
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季婉运气挺好的,抽到了在较后面出场。
“参见公主。”
一个身穿宝蓝色齐胸襦裙的少女走到大殿中央。
她的眉眼与舞阳公主有些相似,年纪尚小,颇为明艳。
但她高傲的神情,破坏了五官的明艳气质,反而给人颐指气使的感觉。
她是楚王的长女,宜都县主司马净,琴艺极为出色。
司马净坐下,轻轻拨弄琴弦,轻柔婉转的曲调就从她的指尖流淌出。
这是一首有名的曲子《凤求凰》,是司马相如为追求卓文君所作,今日被司马净弹奏出。
舞阳公主合上眼,沉浸在琴声之中。
一曲终了。
舞阳公主睁开眼,眼神中流露出怀念之情:“弹得极好,博宁的琴艺又精进了。”
司马净抬起下巴,神情愈发高傲:“多谢公主夸奖。”
之后,诸位娘子郎君轮番上台表演。
卢宁儿唱了一首乐府诗,歌颂舞阳公主的美丽。
司马洛跳了一曲胡旋舞,明艳动人,颇具异域风情。
穆棠则表演了剑舞,肃杀之气震慑全场宾客。
其节目皆是精彩纷呈,令人赞不绝口。
季慈音看得如痴如醉,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直到明月小声地提醒,马上就是她上场了,季慈音才如梦方醒。
季慈音同样也选择了弹琴,选的亦是名曲之一的《阳春白雪》。
季慈音走到大殿中央,沉心静气,开始演奏琴曲。
季慈音自小在琴道一途上颇有天赋,父亲还特意延请琴道大家教授她琴艺。
一首《阳春白雪》如同天籁,让人陶醉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之中。
突然,一道笛音从殿外传来,丝毫不显突兀,自然地融入季慈音的琴声之中。
季慈音一愣,但手上的动作依旧。
琴声与笛音合奏,不仅没有破坏琴声的婉转,反而增添了一种清朗悠远之感。
琴音渐渐低沉,直至消失,但笛音仍在呜咽,似乎在不舍。
“孩儿给母亲请安。”
一个衣着华丽的男童走上前来,声音稚嫩却坚定,手上还握着一管玉笛。
“祝母亲生辰吉乐,百福具臻。”
他掀起衣袍,向舞阳公主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