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乔苑来给母亲请安,知道母亲定有许多话要同儿子讲。

    她一进屋,李氏正用帕子抹着眼泪,她已经哭了好一会儿了,见儿子来了才止住。

    “良哥儿,你快坐。”李氏平白多了一个仪表堂堂的儿子,心中还有些激动。

    乔苑前世里与母亲相处的少,也从未安慰过母亲,如今倒是想安慰几句,可她性情一向冷淡又寡言少语,一时也不知如何安慰。

    片刻,丫鬟上了茶,李氏示意儿子喝茶。

    她有些话得对儿子讲,却有些犹豫。

    “铺子的事,我已经跟二叔二婶打过招呼,过了正月便收回来由您自己打理。”

    李氏没想到让她觉得为难的事,儿子已经处理好了。

    乔大爷去世后,李氏成了寡妇,出门多有不便,于是将铺子交由二房打理,二夫人贪婪,大房只得微薄盈收。

    听此事已解决,李氏的脸色也放松下来,只是又想到两个女儿,转而又哀愁起来。

    怕儿子不耐烦,李氏还是道了出来。

    原来,乔二夫人娘家姓胡,父亲官至四品知州,弟弟是七品知县,本指望乔二爷也能从九品主簿这个位置升上去,没想到他的官职一动不动。

    二夫人为了巴结上头用乔大姑娘乔容的亲事为丈夫铺路。李氏不常出门,并不了解对方的人品家世,全由二夫人做主,将乔容嫁给了庆阳候府的二公子王寻。

    二夫人以为庆阳候能为乔二爷托人动一动位置,可是庆阳候根本不理她。二夫人闹也不敢闹,最后就冲着李氏和乔容阴阳怪气,怪乔容没有本事。

    后来,王寻又纳了妾,对妾氏无比宠爱,纵容妾氏欺辱乔容,乔容有次回娘家,李氏还看到她身上的伤。

    起先,李氏不知大女儿嫁的不好,还以为乔容在候府锦衣玉食婚姻美满,所以乔二姑娘的亲事也是二夫人做主。

    李氏想到两个女儿在夫家受苦,眼泪止不住地流:“你二姐嫁到了卫家后我才知道,原来,卫家那老太婆看中咱们家有些钱财,便托你二婶,应了不少好处。你二婶拿了好处便劝我将你二姐嫁过去。我见那卫峥一表人才,以为他是个良人。

    没想到你二姐却遭了秧,嫁妆都被婆母要了去不算,还要隔三差五回娘家打秋风。弄的你二姐自己都抹不开脸,如今很少回来了,可我知道她在卫家的日子极不好过。”

    这些事,乔苑上辈子已经听说了,二婶自私自利,于是乔苑算计了她的钱财,让她余生穷困。

    乔苑:“母亲放心,我回来了,不会再让大姐二姐受若了,我会想办法让她们和离。”

    李氏一愣,没想到儿子如此直接,想了想道:“那是最好不过。”

    李氏很愧疚:“如今你五妹也十五了,我拒了你二婶给选的人家,这次打定主意要自己给你五妹寻个好亲事。”

    “妹妹的亲事莫急。”

    李氏一听,有些心慌,“可是……我昨日已经为你妹妹订了城南的赵家。”

    乔苑一听,便知赵无忧这是命大没被淹死,不过她倒也不急。

    “母亲派人好好打听一番,看看赵无忧人品如何,听说他前些日子落水了,不知有没有留下病根。”

    李氏答应。

    次日上午,陶嬷嬷来向李氏回话,听说赵无忧一直在找一个绝色美女,赵家人认为他是落水吓糊涂了,根本没什么美人,想到赵无忧爱美人,乔家五女便是首选,便与乔家订了亲。

    李氏听了很是气恼,又怨自己差点害了小女儿。

    乔苑听说后,只让寻机退亲便是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没有嫁过去,一切都来得及。

    没一会儿,有下人通报,乔珠和丈夫卫峥带着宝儿回来了。他们先拜见了老夫人,又去看他这个弟弟。

    乔苑住在老夫人正房的西侧,听说二姐来了,她心情也有些激动,前世她没有见过大姐二姐。她三个月后回来,大姐二姐都没了。

    乔苑一直觉得前世亏欠母亲和姐妹,自己一心只读书习武,野心勃勃,却对亲人关注太少,以至于她们有苦无人诉。

    乔珠比乔苑大四岁,过了年便二十二了,嫁到卫家已经五年,生有一子宝儿,如今四岁。

    他们一到,乔苑起身迎接,姐弟二人一见面,都有许多感慨,乔珠见弟弟生得仙姿玉貌气度沉稳,心下大安。

    乔苑见二姐温婉秀美,顿时想要亲近。

    但她也只道:“小弟拜见二姐二姐夫。”

    卫峥也是个读了些书的,见这位妻弟相貌英俊身形高挑,一看便知人品不凡,心中也尊敬起来,伸手虚扶一把。

    “弟弟快不必多礼。”

    几人坐下闲话起来。

    二女儿回来了,家中也有了顶梁柱,李氏腰杆也直了,跟下人说话的语气也硬气了几分。

    中午李氏命厨房备了一桌好菜,一家子在一起其乐融融。

    日落时,乔珠夫妇告辞离开,乔苑送至门口,对卫峥道:“二姐夫若是想继续读书,可去衢州的清献书院,弟弟来引荐。”

    卫峥不料他提起这茬,微一怔便满口应下,完全没注意到良工眼里的鄙夷。

    乔苑已经私下让李氏将三百两银子给了乔珠,让她给婆女一百两,剩下的卫峥求学用,省着些,够用三年了。

    乔苑最后向卫峥施了一礼:“我二姐托姐夫多多照顾了。”

    乔珠很高兴,有弟弟就是不一样。本来夫妻日子过得清苦,家中婆母又整日吵闹,卫峥于学业上止步不前,又无门路找名师指教,如今一扫连日来的阴霾。

    乔苑送走二姐,便去到乔茵的院子,乔茵这两日已经接受了自己有兄长的事实,心底里也十分高兴。

    见兄长面容还算和蔼,她也放松下来,请兄长坐下。

    只是,这兄长容貌太过昳丽了。

    她们乔家自古便出美人,原先乔家有权势时,乔家女才貌双全是被各大高门抢着要娶的。

    结果她这兄长生的比她们姐妹还要美上许多,太不真实。

    待乔苑一坐下,虽姿态从容,却自有一股舍我其谁万夫莫敌的气场。乔茵见了,腿一软,还是不知如何与兄长交谈。

    乔苑也不会哄妹妹,想了想道:“妹妹若无合适的人选,便留在家中吧,兄长养你一辈子。”

    乔茵听兄长如此说,微微点头。

    乔苑觉得乔茵性子太过柔弱,又生的花容月貌,最易被人欺辱。来日她入了朝堂,又会掀起一番血雨腥风,乔家人定会如同前世般受到非议。

    五妹若嫁人,恐怕也会不幸,不如再养她几年,待朝纲稳定,再为她寻一良人。

    晚上,仆人们都在传,二房的主子吵起来了,听着是因为大公子回来了,二爷想把铺子还给大房,而二夫人不乐意。乔苑知道,二婶贪婪,已经到嘴的肥肉决不肯再吐出来的!

    腊月二十二这日,乔家在前院花厅宴请亲朋旧邻,为了热闹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

    乔家世代为官,虽如今没人在官场,但乔老太爷也是大陈有名的能臣,他还健在,自然还有几分面子。

    吉州知县的夫人也来了乔家。

    喧嚣中自有夫人发现乔大公子容貌俊美气度超凡,便想让他做自家的女婿。不过,大多数人也不过是想想而已,真正敢动心思的还是少数。

    客人走了大半后,乔二夫人领着孙知县的夫人和孙姑娘来见乔苑和李氏。

    这位孙夫人身穿紫色锦缎做的襦裙,头上插满了各种发饰,看起来虽珠光宝气却庸俗得很。

    身后跟着的是她女儿孙姑娘,容貌中等体形丰腴,打扮的也很鲜艳,但看起来还算讨喜。

    孙夫人将乔家公子从头打量到脚,不住夸赞,“真是个俊俏的孩子,打着灯笼也难找第二个了。”

    说完便将身后的姑娘拽到身前,“乔大夫人,这是小女玉荣,今年十五岁,还没订亲呢,我和她爹舍不得她嫁得远,就想在咱们吉州寻个好人家嫁了。”

    她这话将孙姑娘闹了个满面娇羞,粉面通红。

    孙夫人直接跟李氏聊起女儿亲事,道她们女儿是掌中宝,才情容貌在吉州城也数得上的,将来嫁人她们做父母的也要陪上家底,免得她将来在银钱上受憋屈。

    言下之意便是若是乔良工娶了她女儿,她们家会给一大笔陪嫁。乔苑气笑了,为了掩饰低抿一口茶。

    一个小知县的夫人也敢在乔家面前趾高气扬。

    其实,乔老太爷虽然不在官场了,可乔家祖上世代为官根基深厚,产业颇多,这次回到乔府,乔老太爷光银票便给了她十万两,等她高中状元,祖父还会将全部祖产都交给她。

    李氏一见是二夫人胡氏领来的人,立即便想拒了,却又知那是知县的夫人,不敢得罪。

    乔苑装做不懂,对李氏道:“母亲,您可要跟孙夫人学着些,对五妹多加关爱,来日五妹嫁人也定要风风光光的,毕竟我乔家也有些体面的。”

    话落,她故意将衣摆一撩,抚了抚根本没有的灰尘。

    众人才看清,乔公子今日穿的,可是吉州城根本没有的蜀锦,还是最上等的。

    乔苑自小便是美人,乔老夫人喜爱至极,她穿的用的都是最上等的,尤其乔苑爱穿戴,衣裳首饰全部都是从京城买来的。

    如今虽是穿男装,可她一身打扮也是时下最贵重的。

    头上戴的玉簪乃是外邦进贡的贡品,几十年前皇帝赏下来的,只是没人认出来罢了。

    孙夫人也见过京城人穿这种蜀锦,知道她这身还是市面上难寻的,有价无市,再想起乔家祖上累世为高官,家底殷实,自己确实考虑不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家的家世乔家看不上。顿时觉得扫了颜面,便黑着脸带女儿离开了。

    乔二夫人见孙夫人脸色不好,她立即追出去打圆场,乔二爷在知县手下做事,就怕孙知县为难乔二爷。

    她本想着,让乔良工娶了知县的女儿,知县便成了她们家的亲家,怎么着也得照顾一下乔二爷,没想到被那小子几句话给弄得鸡飞蛋打。

    众人散去后,乔苑郑重对母亲道:“儿子三五年都不会娶妻,母亲不必为此事烦心,再有人提起您直接推了就是了,只说儿子学业未成无颜成家。”

    李氏见儿子行事犀利直接,她也没什么不愿意的,终究儿子大了,能自己做主了。

    只是,她知道二弟妹又要对她不满了。

章节目录

拢明月(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舒风舒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舒风舒雨并收藏拢明月(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