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代庆彦传来的军情,无忧大伤,近日估计都不会进攻。
派去暗地监视代庆彦的将士说,他原先几日无什么异常,但最近,他几乎每次走出军帐,都会抬头仰望天空,旋即去做自己的事。
公孙稷挑人私下商量计策,避着代庆彦。
敌军主阵营设于河流之中,且东与南方设有两处通口,北与西面环山,山峰陡峭险峻,万木峥嵘,蛇虫常年出没。
公孙棂记起了那只鸱鸮。
鸱鸮是奸细与敌军传信的渠道,可以利用这点传递假情报啊。
以李奉祠的脑子不可能没想到这一层。
所以那只鸱鸮…
现在大概在李奉祠手下。
*
“永川侯,在吗?”公孙棂站在军帐门帘外。
白色帷幔上沾了些许泥土,今日清晨下过雨,底部被雨水浸湿,颜色比未沾地的部分深沉得多。
“嗯。”帐内传来男子低沉的应答声。
公孙棂听到回答后便推开帷幕。
李奉祠换了衣裳,但依旧是深暗色衣衫,长发半束半披,两鬓垂下几缕碎发,与长长的目眦纠缠,手里拿了一个银笼子,笼中关着一只鸱鸮。
男子的春光被她尽收眼底,素来不喜艳男的公孙棂都愣了一下。
或许并非容貌的原因,更多靠的是感觉。
前世及笈后回归京城生活的那一年里,她也在贵女圈中听说了不少事。
京中受欢迎的男子众多,最受欢迎的几位,其中便有李奉祠和宋溱。
宋溱长相俊美,年纪轻轻就依靠自己做上高官,在众人眼中是温柔体贴的形象,深受贵女喜欢。
李奉祠清冷疏淡,相貌非凡,年纪也轻,如今的爵位是世袭来的,但因其性子过于冷淡,故宋溱比李奉祠更受欢迎。
或许是由于私人恩怨,公孙棂倒觉得宋溱相形见拙,李奉祠更胜一筹。
公孙棂的视线落在笼中的鸱鸮上,她的眉心动了动,完了转向李奉祠。
男子一脸玩味地把玩手里的禽兽,捏着一小块肉丢进笼子里。
鸱鸮毫不警觉,埋下脑袋一口把肉吞掉。
“你来了。”李奉祠眼见飞禽咽下食物,“等你许久了。”
公孙棂觉着诧异,倒不是因为李奉祠知道自己会来。鸱鸮生性桀骜,加之是他人豢养的,李奉祠竟能将其驯服。
“久等了。”公孙棂莞尔一笑,顺着他的话说。
“永川侯很喜欢玩弄别人啊。”
公孙棂皮笑肉不笑。
李奉祠不作答,像是不置可否,手中的挑逗动作依旧没有停止。
“等我是有什么事呢?”
“公孙小姐应该猜到了,留下这只鸱鸮,是为了给敌军传假情报。”
“嗯,然后呢?”
“想请公孙小姐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
“帮我偷代庆彦的书信。”
李奉祠利落地撂下这句话,公孙棂放松的眼神猝然紧绷。
她也有意这样做,偷书信,模仿代庆彦的字迹,伪造书札,借代庆彦口吻传递假情报。
“我帮你偷书信,有什么好处吗?”公孙棂嘴角含笑,直勾勾地与李奉祠对视,等待回答。
对公孙棂而言,偷书信固然也合自己的心思,但让李奉祠欠自己一个人情,总归更好。
“好处?”李奉祠的眉峰微微翘起,语速悠悠道,“公孙小姐想要什么好处?”
公孙棂撅起嘴唇,刻意蹙眉,眼神飘飘,假装思考。
“先欠着吧。”
李奉祠轻笑一声,“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公孙棂也随之一笑。
*
夜里月黑风高,易做偷盗之事。
公孙棂穿着夜行衣,脸上挂了块黑布,半张脸被遮住,只留双淡眉杏眼暴露在外。
“永川侯,我们就非得穿这么隐秘吗?要是被其他将士看见了,指不定以为军营进贼了…”公孙棂扯了扯衣角,一脸嫌弃地说。
“夜行衣轻捷,可与黑夜融为一体,不易被人发现。”李奉祠道。
这个点,将士们都睡下了。放眼整个阵营,除了将军军帐还亮着以外,其余都是黑灯瞎火的,不见一处光。
“那大晚上的怎么偷啊。”公孙棂小声哀怨。
李奉祠秉着手中的火烛,迈着步子缓缓向前,每一步都十分小心,没发出丁点声音。
“放心,代庆彦没在军帐里。”
“嗯?”
“我早派人暗地观察他,天还未黑时他便出去了。”李奉祠顿了一下,“他貌似很喜欢夜行。”
“确实。”
“过不了一会儿就该回来了,速战速决。”
“好的好的。”
公孙棂蹑手蹑脚地跟着前行,她第一次做这种偷盗的事。
军营里的每个军帐都是一样的,主将的帐子是单人间,但账内物品的摆放来来回回都是那个样,相差不大。
隔着一层纱,火烛的光亮实在微暗,帐外几乎看不见。烛火摇曳生姿,似乎下一秒就要熄灭,公孙棂不敢喘大气。
李奉祠翻找书柜,书柜上几乎都是典籍。
公孙棂找了一圈,并未发现书信有关的文书痕迹,没拿火烛的那只手撑着腰,一脸疑惑。
“你也没找到吗?”公孙棂问道。
“嗯。”
“既没书信也没文书,代叔该不会是知道我们会来偷,提前销毁了吧?”
李奉祠拧了下眉头,“再找找。”
公孙棂伏首,瞧见面前的矮桌上,物品摆得整齐有序,木桌正中央方正地摆了一撂典籍,
她走上前,双腿弯曲,指尖捏着书页,轻轻翻开。
“会不会分别卡在典籍里了?”公孙棂继续手上的动作,话毕,只听得见翻书的声响。
大致翻看了一遍,并没有。
书柜位于矮桌后,李奉祠循着她的话正在一本本翻阅。
书柜上这么多典籍,总不可能每本都翻一遍,耗时且不省力。
“啧,我们要找到何时啊。”公孙棂抱怨道,正欲起身。
腰板还没打直,头顶传来一声闷哼,感觉脑袋一阵疼痛,由于起身太猛,被撞回地上,手下意识撑住矮桌,不料摸到了桌上的典籍,又打了个滑,将典籍打翻打乱,手中的火烛掉在地上,本就微弱的火光被泥土遮灭。
臀部摔在地面上,公孙棂吃痛呻/吟,似乎想到了什么,立马咬唇克制。
极度忍耐着巨痛,少女抬头盯向身后的男子,“你干啥呢!”
李奉祠用手背抵住方才被公孙棂撞到的下巴,敛着眉,有些怒气地低头看着少女。
“力气挺大。”
“……”公孙棂无语,艰难地爬起来,看着乱糟糟的桌面,烦躁极了。
“我的蜡烛灭了,用一下你的。”少女伸手等待男子将火烛递给自己。
“你收拾吧,我在旁边给你照着。”
公孙棂没好气地扭头,俯下身子收拾残桌。
她大概比划了一下典籍方才的位置,将右手手掌摊在桌上做个标记,左手去整理被翻乱的典籍。
等等。
矮桌由上好的香樟木制成,木质细密,纹理细腻,可这触感,像是人刻意雕凿过。
“嘿,你来摸摸这里。”说罢,公孙棂抓着李奉祠另一只空着的手,游向自己右掌的位置。
李奉祠的手指修长如玉,苍白的手背上青筋暴起,像精美的手艺品。
也许是从前奔赴战场的缘故,十六岁的少女,手掌比男子粗糙黝黑。
亲密的举动引得李奉祠一怔,温热粗糙的玉掌覆上自己冰凉的手掌,带着自己泛着凉意的指尖触碰到另一只手时,他抿了抿唇。
而下一秒,掌心传来的不同于玉掌温热的冰凉感,以及桌面凹凸的触感时,李奉祠的眉眼皱成了一团。
烛光靠近那处异常的地方,本该平整的桌面,被人凿出一方方形的凹槽环。
公孙棂取下头上的银簪,簪锋落入凹槽中,玉腕扭动,环中的方块松动。
眼见方块的一端翘起,公孙棂用另一只手拨开翘起的那端,方块离桌,方槽里搁置了大量信件。
“竟将书信藏在了如此隐蔽的地方。”公孙棂诧异道。
代庆彦在矮桌上凿了一个坑,放置出自自己手笔的文书,再用凿下的木头盖上,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以防万一又用典籍遮挡。
李奉祠从槽里拿出一封书信,公孙棂迅速在怀中掏出一张纸塞在信堆底部滥竽充数。
“把此处复原。”
公孙棂颔首,动作轻巧流畅地收拾桌面,完毕,拾起旁的银簪插入头冠里。
“走吧。”两人对视一眼。
走出帐外,公孙棂还心有余悸,不巧逢代庆彦夜行回来。
带着情绪的脚步声愈来愈近,公孙棂的瞳孔皱缩,着急忙慌地拉着李奉祠逃离。
少女边扭头观察来人,边移动步子远离。
代庆彦察觉到动静,查看四周,没有发现任何情况。
见代庆彦的军帐亮起光,少女紧绷的脸才放松下来。
两人一齐回到李奉祠的军帐。
“今晚可多亏了我,要不是我起身的时候撞到了你,不然也不会发现那个坑。”
“嗯。”不多思忱,李奉祠拿起纸和笔便开始临摹代庆彦的字迹。
公孙棂蹲在李奉祠对面的位置,单手托住下巴,安静地在旁边看着。
派去暗地监视代庆彦的将士说,他原先几日无什么异常,但最近,他几乎每次走出军帐,都会抬头仰望天空,旋即去做自己的事。
公孙稷挑人私下商量计策,避着代庆彦。
敌军主阵营设于河流之中,且东与南方设有两处通口,北与西面环山,山峰陡峭险峻,万木峥嵘,蛇虫常年出没。
公孙棂记起了那只鸱鸮。
鸱鸮是奸细与敌军传信的渠道,可以利用这点传递假情报啊。
以李奉祠的脑子不可能没想到这一层。
所以那只鸱鸮…
现在大概在李奉祠手下。
*
“永川侯,在吗?”公孙棂站在军帐门帘外。
白色帷幔上沾了些许泥土,今日清晨下过雨,底部被雨水浸湿,颜色比未沾地的部分深沉得多。
“嗯。”帐内传来男子低沉的应答声。
公孙棂听到回答后便推开帷幕。
李奉祠换了衣裳,但依旧是深暗色衣衫,长发半束半披,两鬓垂下几缕碎发,与长长的目眦纠缠,手里拿了一个银笼子,笼中关着一只鸱鸮。
男子的春光被她尽收眼底,素来不喜艳男的公孙棂都愣了一下。
或许并非容貌的原因,更多靠的是感觉。
前世及笈后回归京城生活的那一年里,她也在贵女圈中听说了不少事。
京中受欢迎的男子众多,最受欢迎的几位,其中便有李奉祠和宋溱。
宋溱长相俊美,年纪轻轻就依靠自己做上高官,在众人眼中是温柔体贴的形象,深受贵女喜欢。
李奉祠清冷疏淡,相貌非凡,年纪也轻,如今的爵位是世袭来的,但因其性子过于冷淡,故宋溱比李奉祠更受欢迎。
或许是由于私人恩怨,公孙棂倒觉得宋溱相形见拙,李奉祠更胜一筹。
公孙棂的视线落在笼中的鸱鸮上,她的眉心动了动,完了转向李奉祠。
男子一脸玩味地把玩手里的禽兽,捏着一小块肉丢进笼子里。
鸱鸮毫不警觉,埋下脑袋一口把肉吞掉。
“你来了。”李奉祠眼见飞禽咽下食物,“等你许久了。”
公孙棂觉着诧异,倒不是因为李奉祠知道自己会来。鸱鸮生性桀骜,加之是他人豢养的,李奉祠竟能将其驯服。
“久等了。”公孙棂莞尔一笑,顺着他的话说。
“永川侯很喜欢玩弄别人啊。”
公孙棂皮笑肉不笑。
李奉祠不作答,像是不置可否,手中的挑逗动作依旧没有停止。
“等我是有什么事呢?”
“公孙小姐应该猜到了,留下这只鸱鸮,是为了给敌军传假情报。”
“嗯,然后呢?”
“想请公孙小姐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
“帮我偷代庆彦的书信。”
李奉祠利落地撂下这句话,公孙棂放松的眼神猝然紧绷。
她也有意这样做,偷书信,模仿代庆彦的字迹,伪造书札,借代庆彦口吻传递假情报。
“我帮你偷书信,有什么好处吗?”公孙棂嘴角含笑,直勾勾地与李奉祠对视,等待回答。
对公孙棂而言,偷书信固然也合自己的心思,但让李奉祠欠自己一个人情,总归更好。
“好处?”李奉祠的眉峰微微翘起,语速悠悠道,“公孙小姐想要什么好处?”
公孙棂撅起嘴唇,刻意蹙眉,眼神飘飘,假装思考。
“先欠着吧。”
李奉祠轻笑一声,“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公孙棂也随之一笑。
*
夜里月黑风高,易做偷盗之事。
公孙棂穿着夜行衣,脸上挂了块黑布,半张脸被遮住,只留双淡眉杏眼暴露在外。
“永川侯,我们就非得穿这么隐秘吗?要是被其他将士看见了,指不定以为军营进贼了…”公孙棂扯了扯衣角,一脸嫌弃地说。
“夜行衣轻捷,可与黑夜融为一体,不易被人发现。”李奉祠道。
这个点,将士们都睡下了。放眼整个阵营,除了将军军帐还亮着以外,其余都是黑灯瞎火的,不见一处光。
“那大晚上的怎么偷啊。”公孙棂小声哀怨。
李奉祠秉着手中的火烛,迈着步子缓缓向前,每一步都十分小心,没发出丁点声音。
“放心,代庆彦没在军帐里。”
“嗯?”
“我早派人暗地观察他,天还未黑时他便出去了。”李奉祠顿了一下,“他貌似很喜欢夜行。”
“确实。”
“过不了一会儿就该回来了,速战速决。”
“好的好的。”
公孙棂蹑手蹑脚地跟着前行,她第一次做这种偷盗的事。
军营里的每个军帐都是一样的,主将的帐子是单人间,但账内物品的摆放来来回回都是那个样,相差不大。
隔着一层纱,火烛的光亮实在微暗,帐外几乎看不见。烛火摇曳生姿,似乎下一秒就要熄灭,公孙棂不敢喘大气。
李奉祠翻找书柜,书柜上几乎都是典籍。
公孙棂找了一圈,并未发现书信有关的文书痕迹,没拿火烛的那只手撑着腰,一脸疑惑。
“你也没找到吗?”公孙棂问道。
“嗯。”
“既没书信也没文书,代叔该不会是知道我们会来偷,提前销毁了吧?”
李奉祠拧了下眉头,“再找找。”
公孙棂伏首,瞧见面前的矮桌上,物品摆得整齐有序,木桌正中央方正地摆了一撂典籍,
她走上前,双腿弯曲,指尖捏着书页,轻轻翻开。
“会不会分别卡在典籍里了?”公孙棂继续手上的动作,话毕,只听得见翻书的声响。
大致翻看了一遍,并没有。
书柜位于矮桌后,李奉祠循着她的话正在一本本翻阅。
书柜上这么多典籍,总不可能每本都翻一遍,耗时且不省力。
“啧,我们要找到何时啊。”公孙棂抱怨道,正欲起身。
腰板还没打直,头顶传来一声闷哼,感觉脑袋一阵疼痛,由于起身太猛,被撞回地上,手下意识撑住矮桌,不料摸到了桌上的典籍,又打了个滑,将典籍打翻打乱,手中的火烛掉在地上,本就微弱的火光被泥土遮灭。
臀部摔在地面上,公孙棂吃痛呻/吟,似乎想到了什么,立马咬唇克制。
极度忍耐着巨痛,少女抬头盯向身后的男子,“你干啥呢!”
李奉祠用手背抵住方才被公孙棂撞到的下巴,敛着眉,有些怒气地低头看着少女。
“力气挺大。”
“……”公孙棂无语,艰难地爬起来,看着乱糟糟的桌面,烦躁极了。
“我的蜡烛灭了,用一下你的。”少女伸手等待男子将火烛递给自己。
“你收拾吧,我在旁边给你照着。”
公孙棂没好气地扭头,俯下身子收拾残桌。
她大概比划了一下典籍方才的位置,将右手手掌摊在桌上做个标记,左手去整理被翻乱的典籍。
等等。
矮桌由上好的香樟木制成,木质细密,纹理细腻,可这触感,像是人刻意雕凿过。
“嘿,你来摸摸这里。”说罢,公孙棂抓着李奉祠另一只空着的手,游向自己右掌的位置。
李奉祠的手指修长如玉,苍白的手背上青筋暴起,像精美的手艺品。
也许是从前奔赴战场的缘故,十六岁的少女,手掌比男子粗糙黝黑。
亲密的举动引得李奉祠一怔,温热粗糙的玉掌覆上自己冰凉的手掌,带着自己泛着凉意的指尖触碰到另一只手时,他抿了抿唇。
而下一秒,掌心传来的不同于玉掌温热的冰凉感,以及桌面凹凸的触感时,李奉祠的眉眼皱成了一团。
烛光靠近那处异常的地方,本该平整的桌面,被人凿出一方方形的凹槽环。
公孙棂取下头上的银簪,簪锋落入凹槽中,玉腕扭动,环中的方块松动。
眼见方块的一端翘起,公孙棂用另一只手拨开翘起的那端,方块离桌,方槽里搁置了大量信件。
“竟将书信藏在了如此隐蔽的地方。”公孙棂诧异道。
代庆彦在矮桌上凿了一个坑,放置出自自己手笔的文书,再用凿下的木头盖上,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以防万一又用典籍遮挡。
李奉祠从槽里拿出一封书信,公孙棂迅速在怀中掏出一张纸塞在信堆底部滥竽充数。
“把此处复原。”
公孙棂颔首,动作轻巧流畅地收拾桌面,完毕,拾起旁的银簪插入头冠里。
“走吧。”两人对视一眼。
走出帐外,公孙棂还心有余悸,不巧逢代庆彦夜行回来。
带着情绪的脚步声愈来愈近,公孙棂的瞳孔皱缩,着急忙慌地拉着李奉祠逃离。
少女边扭头观察来人,边移动步子远离。
代庆彦察觉到动静,查看四周,没有发现任何情况。
见代庆彦的军帐亮起光,少女紧绷的脸才放松下来。
两人一齐回到李奉祠的军帐。
“今晚可多亏了我,要不是我起身的时候撞到了你,不然也不会发现那个坑。”
“嗯。”不多思忱,李奉祠拿起纸和笔便开始临摹代庆彦的字迹。
公孙棂蹲在李奉祠对面的位置,单手托住下巴,安静地在旁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