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打开院门,见站在门外的竟是元元的师父妙真,他高兴起来,大小姐这下有救了。
“元元。”迷迷糊糊仿佛听见是师父的声音,元元努力睁开眼睛,见师父妙真站在床前。
难以抵御的悲伤,这一刻全涌上来,元元的眼泪夺眶而出,“师父……”只喃喃地这一句,哽咽到再发不出声音。
妙真师父心疼地抚摸着她的头,将她搂进怀中。
“这几日我闭上眼睛,眼前都是父亲、母亲,元策和元锦他们的样子。他们笑着叫我,和我说话。师父如果没有我,他们是不是就不会死。是我克死他们的,是吧?”元元在妙真的怀中,一边哭一边怨自己。
“快不要说傻话了,元元,我了解到一些事情,”说着妙真扶了元元坐了起来,“当年你父母虽是被杨国公害死,但那未必是全部真相。”
“师父。您的话我没听明白……”元元疑惑地望着师父。
七年前,妙真送元元到了辰良后,自己便返回了玄真观。待她回来后发现,玄真观的门已经被官府封了。找到观里的一个老火工,方才了解到,杨国公叛乱那晚发生的事情。
老火工平日只负责观里一些零活,因玄真观都是女弟子,他白天在观里做工,晚上并不住在观中。他第二日过来上工,发现观门大开,院中地上不但躺着青儿她们的尸体,还多了三具黑衣人的尸体,老火工吓得赶紧报了官。
待妙真师父回观时,方知晓那晚不但观里出了这么大的事,而此时整个京城,仍未从那夜的兵变叛乱中恢复过来。
“咱们玄真观素来与江湖无有结怨,不存在仇杀。事发后观中财物并无损失。一不为仇,二不为财。那凶手为何要杀青儿她们?而且青儿她们的伤口,与那几个黑衣人是一样的,定是被同一伙人所杀。凶手和黑衣人应该都是冲着你去的。如果不是当晚师父带你回辰良治疗,今日怕我们也是生死难料。”
听了师父这话,元元更为自责,红着眼睛道:“师父。这样说来,青儿她们岂不是因我而死,是我连累了她们。”
“亏你在辰良七年,你师公是何等风骨,你竟然未学得分毫,说出这等内耗自己心力,如此自戕的话来。凡事都将自己纠缠其中,这世间的纷扰又怎能有头绪,怎能有终结。”
被师父这样一说,元元顿觉惭愧,低着头道:“师父教诲的是。元元谨记。”
“七年前叛乱逼宫的那件事,细究起来有许多匪异所思之处。”说着,妙真将了解到的一些事情,一一讲与元元。
淳庆九年,七月十四日。
定平侯陈平之,奉密诏从北境匆匆回京,入了城便直接进宫面见桓帝。
桓帝却下旨将他看管在兵部小院,并令京兆府围了定平侯府,全府上下均原地监管,任何人擅自不得外出。
傍晚时分,杨国公来到兵部小院见陈侯,不久陈侯便中毒身亡。见定平侯已死,随后,杨国公带人来到侯府,下令杀了侯府满门。
元元的母亲穆夫人,率领侯府护卫护府,却不幸死在冷箭之下。
陈侯亲信邓伍,趁杨国公与京兆府冲突之时,背着元元的弟弟元策从侯府逃出,想带元策逃出城去,不想在城门附近被杨国公的人追上,他力战时被弩箭射中后,身中数刀,他和元策都惨死于刀下。
“这七年中,虽然我花了不少时间探查,但仍有几处谜团我并未解开。那晚你母亲穆夫人率领合府护卫力战,不幸中箭身亡。可你母亲所中弩箭,却与所有的侯府护卫都不同,并不是来自杨国公的南衙军。这支弩箭的箭式,并非出自大虞军营。”
听师父说到此处,本来还泪眼婆娑的元元,一下子眼睛瞪起来,心想,难道杀害母亲的另有其人?
“还有一事。那晚邓伍力战时,有南衙军赶过来截杀,但并未下令射杀。邓伍那晚是死于乱刀下。可是,又是谁先用箭射伤邓伍的呢?邓伍和你母亲所中的弩箭,皆是同一种箭式,这个箭矢的图样我画在纸上了,你收好。”说着妙真将一张纸递在元元手中。
“当年,朝廷正处于立储的旋涡当中,与历史上许多朝代一样,储位之争都是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血亲间的杀戮。当初权势熏天的杨氏一族,希望立姝妃杨宝凤所生二皇子刘仲为太子,而皇室旧臣则拥立大皇子刘彦。此事,你可
以看成你侯府与杨国公之间的仇怨。但是,当你跳出来看结果,那夜的事情非常清晰。”
妙真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元元被突然而至的阳光晃得刺眼。
元元没想到父母被害之事,背后竟可能有更深的牵扯。“师父。在山上这七年,我都不曾知晓朝中的政局如何。那现在呢?”
“京城叛乱之事被封锁了消息,不要说你在山上不知道,京城百姓间无有敢妄议的,这事情传出京城,都是很多日子以后了。”想起当年往事,妙真师父也不由感叹。
“当时先皇为避免你父亲,夹在两派势力之间难以自保,才出此下策,下旨将他看押,下令京兆府围了侯府,明为监管实则是保护。却不想,反让杨国公钻了空子,害了你全家。先皇心有愧疚,在临终前发了诏旨,追封你父亲为定安公,你母亲追封为一品诰命。”
听师父说到这儿,元元如万箭穿心,什么追封什么诰命,有什么用,她只想一家人整整齐齐就好。
“师父,那是谁继了皇位?”
“叛乱第二日大皇子刘彦被册封太子。不久先帝就驾崩了,太子继承皇位成为当今的圣上,年号永煦。青阳公主的女儿赵玿儿,则被封为皇后。”
刘彦,赵玿儿,听到这儿两个名字,元元的心头一紧。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从前,在青阳公主府,在皇宫,她与刘彦、赵玿儿有过青梅竹马的孩提时光,仿若隔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另外,还有一件事很是蹊跷,就是关于那晚的信州军。”
原来,那夜驻军城外的杨匡和杨显,本欲率戍备军入城,助杨国公逼宫,却被驸马赵诚率千卫军拦在城门外。激战中赵驸马动因军力不敌,难以支撑,幸有老将军董宏率信州军赶到。董老将军杀了杨匡和杨显,收服了戍备军,方保那夜京城安固。
“杨国公是临时起兵,且在晚上,董老将军即便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从信州赶来的路程算来,是不可能到的那么快。说明他在杨国公起兵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那么这个消息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说着妙真转过来看了看元元。
如今元元下山了,这一个个谜题,都需要她亲自来解了。
“师父,无论这背后是何样的隐情,真相我一定会查出来。”元元紧紧攥着手中那张纸,红肿的双眼布满血丝。
“此事毕竟已事隔多年,也不必操之过急,当下你需好好振作起来。切记做任何事,都需要谨慎和冷静。”
见元元这样,妙真心绪也很复杂。在辰良师父叶明诚用阵法拦住元元,拖着她下山时间,就是担心,元元一旦去追查父母被害的真相,那真相恐会让她陷入更深的绝境。即便她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但那些荆棘仍会让她遍体鳞伤。
德叔早上去给佃户们解决完粮之事,才回来,正从院外往里走时,见元元从后院过来。见她一身男儿装扮,乌黑如丝缎般的秀发,用一朵玉莲花冠高高束起,穿了件月牙白色圆领长衫,衬着本就白晳的皮肤,肌如凝雪,手拿一柄玉色素丝折扇,站在院中皎若素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是这一句再衬她不过了。尤其是额间那朵刺金莲花,更让她平添了几分贵气。
“小姐您这是……不,公子,您这是想去何处啊?”德叔见她女扮男装,知她是想隐藏身份,方便在外行走,也忙改口叫她公子。
“不过随便逛逛。”说着元元便出了门。
处暑时节天气还是挺热的,元元出庄子往城西去,见路边有一座茶棚,棚外竹竿上高高挑着幌子,写着大碗茶、乌梅汤。她走着也觉得有几分口渴,便进了茶棚,在角落处拣了个茶座。
老板殷勤地过来擦了擦桌子,问元元要喝什么茶。
想起小时候京城一家茶楼的乌梅汤,甚是清爽解渴,便将茶资放在桌上,对老板说,“给我来碗乌梅汤便好。”
见元元一身贵公子的气派,茶资给得很是大方,掌柜将那碗洗了又洗擦了又擦,给元元倒了满满一碗乌梅汤。
这时一位头戴斗笠,穿着青布长衫的男子走进茶棚,将背后背的一筐果子放在地上,唤了掌柜给他盛茶。
就在男子进茶棚时,元元发现茶棚内几个茶客面色一变,相互间使了眼色。这几人都是身穿窄袖玄衣,紧服黑靴。元元刚进茶棚时,就发现他们与普通茶客不同,但见这背果子的人一进来,元元便明白了,此人恐早被这几个玄人盯上了。
刚想到此处,只见其中一个玄衣人走到青衫男子面前,眼睛透出幽深瘆人的光魄,冷冷道“兄台,今日请你先行一步。”说着亮出手中钢刀,猛然一刀由上而下劈向男子。
青衫男子见此人起身奔自己而来,就知来者不善,他明白,终朝有一日,那位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还不待多想,玄衣人的刀已劈来,青衫男子藏身躲过,趁机抓起地上的竹筐,从竹筐中抽出一柄短剑,并将一筐果子朝这人狠狠砸过去。
另外几个玄衣也已亮出来钢刀,奔了男子扑过来。
玄衣人出手极狠辣,刀起处夹带风声疾似惊雷,又密又急,每刀都是杀招,就连坐在茶棚边上的元元,都能感觉到阵阵寒气,心想,这得是多大的仇怨啊,出手这么狠。
青衫男子一柄短剑抵挡起来很是吃亏,起初一会儿扔个凳子,一会儿踹个桌子,借着茶棚内有桌椅,左躲右闪,尚能支撑,时间长了在玄衣人的围攻下,男子脸上渗出了汗,手脚也开始慌乱。一个不留神,青衫男子被对方一脚踹中腹部,直直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元元脚边。
“元元。”迷迷糊糊仿佛听见是师父的声音,元元努力睁开眼睛,见师父妙真站在床前。
难以抵御的悲伤,这一刻全涌上来,元元的眼泪夺眶而出,“师父……”只喃喃地这一句,哽咽到再发不出声音。
妙真师父心疼地抚摸着她的头,将她搂进怀中。
“这几日我闭上眼睛,眼前都是父亲、母亲,元策和元锦他们的样子。他们笑着叫我,和我说话。师父如果没有我,他们是不是就不会死。是我克死他们的,是吧?”元元在妙真的怀中,一边哭一边怨自己。
“快不要说傻话了,元元,我了解到一些事情,”说着妙真扶了元元坐了起来,“当年你父母虽是被杨国公害死,但那未必是全部真相。”
“师父。您的话我没听明白……”元元疑惑地望着师父。
七年前,妙真送元元到了辰良后,自己便返回了玄真观。待她回来后发现,玄真观的门已经被官府封了。找到观里的一个老火工,方才了解到,杨国公叛乱那晚发生的事情。
老火工平日只负责观里一些零活,因玄真观都是女弟子,他白天在观里做工,晚上并不住在观中。他第二日过来上工,发现观门大开,院中地上不但躺着青儿她们的尸体,还多了三具黑衣人的尸体,老火工吓得赶紧报了官。
待妙真师父回观时,方知晓那晚不但观里出了这么大的事,而此时整个京城,仍未从那夜的兵变叛乱中恢复过来。
“咱们玄真观素来与江湖无有结怨,不存在仇杀。事发后观中财物并无损失。一不为仇,二不为财。那凶手为何要杀青儿她们?而且青儿她们的伤口,与那几个黑衣人是一样的,定是被同一伙人所杀。凶手和黑衣人应该都是冲着你去的。如果不是当晚师父带你回辰良治疗,今日怕我们也是生死难料。”
听了师父这话,元元更为自责,红着眼睛道:“师父。这样说来,青儿她们岂不是因我而死,是我连累了她们。”
“亏你在辰良七年,你师公是何等风骨,你竟然未学得分毫,说出这等内耗自己心力,如此自戕的话来。凡事都将自己纠缠其中,这世间的纷扰又怎能有头绪,怎能有终结。”
被师父这样一说,元元顿觉惭愧,低着头道:“师父教诲的是。元元谨记。”
“七年前叛乱逼宫的那件事,细究起来有许多匪异所思之处。”说着,妙真将了解到的一些事情,一一讲与元元。
淳庆九年,七月十四日。
定平侯陈平之,奉密诏从北境匆匆回京,入了城便直接进宫面见桓帝。
桓帝却下旨将他看管在兵部小院,并令京兆府围了定平侯府,全府上下均原地监管,任何人擅自不得外出。
傍晚时分,杨国公来到兵部小院见陈侯,不久陈侯便中毒身亡。见定平侯已死,随后,杨国公带人来到侯府,下令杀了侯府满门。
元元的母亲穆夫人,率领侯府护卫护府,却不幸死在冷箭之下。
陈侯亲信邓伍,趁杨国公与京兆府冲突之时,背着元元的弟弟元策从侯府逃出,想带元策逃出城去,不想在城门附近被杨国公的人追上,他力战时被弩箭射中后,身中数刀,他和元策都惨死于刀下。
“这七年中,虽然我花了不少时间探查,但仍有几处谜团我并未解开。那晚你母亲穆夫人率领合府护卫力战,不幸中箭身亡。可你母亲所中弩箭,却与所有的侯府护卫都不同,并不是来自杨国公的南衙军。这支弩箭的箭式,并非出自大虞军营。”
听师父说到此处,本来还泪眼婆娑的元元,一下子眼睛瞪起来,心想,难道杀害母亲的另有其人?
“还有一事。那晚邓伍力战时,有南衙军赶过来截杀,但并未下令射杀。邓伍那晚是死于乱刀下。可是,又是谁先用箭射伤邓伍的呢?邓伍和你母亲所中的弩箭,皆是同一种箭式,这个箭矢的图样我画在纸上了,你收好。”说着妙真将一张纸递在元元手中。
“当年,朝廷正处于立储的旋涡当中,与历史上许多朝代一样,储位之争都是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血亲间的杀戮。当初权势熏天的杨氏一族,希望立姝妃杨宝凤所生二皇子刘仲为太子,而皇室旧臣则拥立大皇子刘彦。此事,你可
以看成你侯府与杨国公之间的仇怨。但是,当你跳出来看结果,那夜的事情非常清晰。”
妙真走到窗前,推开窗子,元元被突然而至的阳光晃得刺眼。
元元没想到父母被害之事,背后竟可能有更深的牵扯。“师父。在山上这七年,我都不曾知晓朝中的政局如何。那现在呢?”
“京城叛乱之事被封锁了消息,不要说你在山上不知道,京城百姓间无有敢妄议的,这事情传出京城,都是很多日子以后了。”想起当年往事,妙真师父也不由感叹。
“当时先皇为避免你父亲,夹在两派势力之间难以自保,才出此下策,下旨将他看押,下令京兆府围了侯府,明为监管实则是保护。却不想,反让杨国公钻了空子,害了你全家。先皇心有愧疚,在临终前发了诏旨,追封你父亲为定安公,你母亲追封为一品诰命。”
听师父说到这儿,元元如万箭穿心,什么追封什么诰命,有什么用,她只想一家人整整齐齐就好。
“师父,那是谁继了皇位?”
“叛乱第二日大皇子刘彦被册封太子。不久先帝就驾崩了,太子继承皇位成为当今的圣上,年号永煦。青阳公主的女儿赵玿儿,则被封为皇后。”
刘彦,赵玿儿,听到这儿两个名字,元元的心头一紧。仿佛时光一下子回到从前,在青阳公主府,在皇宫,她与刘彦、赵玿儿有过青梅竹马的孩提时光,仿若隔了一个世纪那么长……
“另外,还有一件事很是蹊跷,就是关于那晚的信州军。”
原来,那夜驻军城外的杨匡和杨显,本欲率戍备军入城,助杨国公逼宫,却被驸马赵诚率千卫军拦在城门外。激战中赵驸马动因军力不敌,难以支撑,幸有老将军董宏率信州军赶到。董老将军杀了杨匡和杨显,收服了戍备军,方保那夜京城安固。
“杨国公是临时起兵,且在晚上,董老将军即便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从信州赶来的路程算来,是不可能到的那么快。说明他在杨国公起兵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那么这个消息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说着妙真转过来看了看元元。
如今元元下山了,这一个个谜题,都需要她亲自来解了。
“师父,无论这背后是何样的隐情,真相我一定会查出来。”元元紧紧攥着手中那张纸,红肿的双眼布满血丝。
“此事毕竟已事隔多年,也不必操之过急,当下你需好好振作起来。切记做任何事,都需要谨慎和冷静。”
见元元这样,妙真心绪也很复杂。在辰良师父叶明诚用阵法拦住元元,拖着她下山时间,就是担心,元元一旦去追查父母被害的真相,那真相恐会让她陷入更深的绝境。即便她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但那些荆棘仍会让她遍体鳞伤。
德叔早上去给佃户们解决完粮之事,才回来,正从院外往里走时,见元元从后院过来。见她一身男儿装扮,乌黑如丝缎般的秀发,用一朵玉莲花冠高高束起,穿了件月牙白色圆领长衫,衬着本就白晳的皮肤,肌如凝雪,手拿一柄玉色素丝折扇,站在院中皎若素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是这一句再衬她不过了。尤其是额间那朵刺金莲花,更让她平添了几分贵气。
“小姐您这是……不,公子,您这是想去何处啊?”德叔见她女扮男装,知她是想隐藏身份,方便在外行走,也忙改口叫她公子。
“不过随便逛逛。”说着元元便出了门。
处暑时节天气还是挺热的,元元出庄子往城西去,见路边有一座茶棚,棚外竹竿上高高挑着幌子,写着大碗茶、乌梅汤。她走着也觉得有几分口渴,便进了茶棚,在角落处拣了个茶座。
老板殷勤地过来擦了擦桌子,问元元要喝什么茶。
想起小时候京城一家茶楼的乌梅汤,甚是清爽解渴,便将茶资放在桌上,对老板说,“给我来碗乌梅汤便好。”
见元元一身贵公子的气派,茶资给得很是大方,掌柜将那碗洗了又洗擦了又擦,给元元倒了满满一碗乌梅汤。
这时一位头戴斗笠,穿着青布长衫的男子走进茶棚,将背后背的一筐果子放在地上,唤了掌柜给他盛茶。
就在男子进茶棚时,元元发现茶棚内几个茶客面色一变,相互间使了眼色。这几人都是身穿窄袖玄衣,紧服黑靴。元元刚进茶棚时,就发现他们与普通茶客不同,但见这背果子的人一进来,元元便明白了,此人恐早被这几个玄人盯上了。
刚想到此处,只见其中一个玄衣人走到青衫男子面前,眼睛透出幽深瘆人的光魄,冷冷道“兄台,今日请你先行一步。”说着亮出手中钢刀,猛然一刀由上而下劈向男子。
青衫男子见此人起身奔自己而来,就知来者不善,他明白,终朝有一日,那位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还不待多想,玄衣人的刀已劈来,青衫男子藏身躲过,趁机抓起地上的竹筐,从竹筐中抽出一柄短剑,并将一筐果子朝这人狠狠砸过去。
另外几个玄衣也已亮出来钢刀,奔了男子扑过来。
玄衣人出手极狠辣,刀起处夹带风声疾似惊雷,又密又急,每刀都是杀招,就连坐在茶棚边上的元元,都能感觉到阵阵寒气,心想,这得是多大的仇怨啊,出手这么狠。
青衫男子一柄短剑抵挡起来很是吃亏,起初一会儿扔个凳子,一会儿踹个桌子,借着茶棚内有桌椅,左躲右闪,尚能支撑,时间长了在玄衣人的围攻下,男子脸上渗出了汗,手脚也开始慌乱。一个不留神,青衫男子被对方一脚踹中腹部,直直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元元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