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酒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谁会和银子过不去,杨意竹站在谢忽许给她的食肆里这样想。
从后头穿过那平平无奇的影壁,再念上一句咒语,就到了这方外之地,也没什么奇怪的嘛……才怪!别说点翠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她的世界观这两天也碎了好几回了。
杨意竹开了门出来望望,乡村野店,河边几树绿柳。与华州不同,这厢正下着小雨,烟笼远树,颇有意境,如果不是目之所及无一户人家的话就更好了。
既来之则安之,今日本也没准备迎客,趁着还闲,先和点翠把那桃源酒酿出来是正事。
竹管引来的山泉水将糯米淘洗净,再浸泡一日,柴火蒸得软烂,摊在竹篾上放凉,复以凉水冲洗,放入准备好的缸中。四时之气加进白曲汁中,搅拌至黏稠粥状,与糯米饭搅拌均匀。
四时之气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时,朝阳初露时的清气。杨意竹先前并无准备,昨日苦恼地透露了一嘴,不知谢忽从哪儿寻来了,还预定了一坛酒作为报酬。
拌好的糯米饭压平,中间留出一个孔作为酒窝。盖上盖子,夏日的室温刚好适合发酵。一日夜后,酒窝中渗出酒水,复放入麦曲和清泉水拌匀再发酵一日,如此五次便算初得了。
压出的桃源酒透白润泽,味道香醇甘甜,纵然杨意竹和点翠不胜酒力,一番痛饮后亦无不适。
诸番忙活妥当,已是半月光景。
中间,杨意竹还开了馆。李娘子并几个妇人各领了孩子来拜见先生,到底是半大孩童,各有各的淘气,好在都还心思纯善,她慢慢教导读些《千字文》《孝经》,也算顺利。
下学后,把各家馆金贽见拆来看,馆金给了一季三两银子,贽见李家是一钱银子,其余有七分的、三分的、几十个钱的,另有些猪肉鸡蛋不提,合拢了也够几个月的饭食。
倒是这洒扫的活计进展的不顺。术法修习毫无长进,意味着她每天都需要手动洒水清扫。虽只一间居室,但图书翰墨、古董器玩种种,无一不忌拂尘,需得尘尾精细打扫,连日下来累得够呛。
“你是不是在诓我?”这天,杨意竹踩着谢忽早上回来的点堵他,抓着扫帚杵在地上,烦躁道:“怎么练了这么些天,一点长进也没有。”
谢忽往后退了两步,上下打量了一下道:“修道路漫漫,又不是猪长膘,哪有那么容易。你要是着急,还不如早点经营好食肆,置换些灵物回来,好从中寻个契机。”
“说的容易,你那食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做谁的生意去。”杨意竹单手叉腰嘟囔着。
她眼珠子一转,凑上前笑眯眯道:“要不,你先借我十个八个的,等以后我那食肆盈利了还给你。”
“你怎么不去抢!”
“我听圭伯说你们在各地都有生意,打个商量,帮我宣传宣传,这总可以吧。”杨意竹双手合十,拜托道。
“桃源酒,我要五坛。”谢忽睨了她一眼。
“你怎么不去抢!”这下轮到杨意竹跳脚,“两坛,多了没有了。”
”成交。“谢忽爽快答道。
我是不是又被忽悠了,直到傍晚,杨意竹还在想这个问题。
“小姐,我们今晚吃虾羹吧。”
《竹食》前两天出现一道新菜,点翠吃过后一直念念不忘,已经念叨好几天了。
“行,去备料吧。”她今日也有些馋了。
自从有了食谱,为了锻炼厨艺,最近一日三餐都由杨意竹包揽了,点翠很是过意不去,抢着做一些准备工作,杨意竹也就随她去了。
鲜虾去壳,滚水煮壳,去渣留汤备用。虾肉切成薄片,加上鸡蛋,绿豆粉,百叶丝,香菇丝,瓜子仁,取少量豆油、酒抓拌均匀。
猪油热锅,蒜瓣爆炒出香气后只留清油,倒入汤汁煮的咕嘟冒泡,再放入虾肉等料,虾肉变色后即可捞出。
这样做出来的虾羹嫩滑鲜香,入口即化,光是盛放在那里也十分赏心悦目。
斟上桃源酒,今日的晚饭就备齐了。
杨意竹支着胳膊看着眼前的菜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张。”刚说完胳膊就被点翠拍了好几下。
“小姐,你看那儿是不是来了个人!”
她循着点翠指向望去,朦胧雨幕中依稀可见一个人疾驰而来,瞬息间,竟然已到了近前。
那人走到门口,径自进来,口里说道:“原来是个食肆。”
门头的招牌是杨意竹自己写的,“四时食肆”,取自欧阳公的“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为此谢忽那家伙还品评,风雅有余,拗口也有余。
“正是,客官要用些什么?”
那人也不谦让,就在凳子上坐了。看着柜台上悬着的三个木牌牌,淡淡道:“都来一份。”
“好嘞。”面对第一个客人,杨意竹格外兴奋。
她从锅里盛出热气腾腾的虾羹,撒上白芝麻,又转身拉下吊在房梁下的竹篮,取了一块油纸包好的糖饼。
杨意竹问:“酒是要冷要温,温过的酒绵软不醉人,客官要是赶路不妨试试温的?”
那人不知何时已换到窗边的桌子坐了,一沉吟:“就要温的。”
苗生看着眼前的酒菜,深吸一口气。香,太香了。
他僵硬地拿起羹匙,舀了满满一大勺,送进嘴里,比气味更霸道的味道充盈在舌尖,先是直击天灵盖的鲜,紧接着软、韧、脆、滑各种食材的口感在口腔爆开。
顾不得烫,苗生一勺接着一勺,不一会儿,虾羹就见了底。
看着粘在碗壁上的残羹,苗生有些不舍,随即拆开了糖饼,一口咬掉了大半。
借着黑色斗篷的遮掩,他满足得闭上了眼睛。剩下的一半,在碗壁上刮了一圈,滋味果然如想象的那般好。
有了前两样的铺垫,苗生毫不犹疑的端起了酒碗,一口灌下。店主还是太小心了,修行者岂会轻易便醉了,又不是琼浆玉液。
嗯?!
杨意竹站在柜台后看着这位客人狼吞虎咽,并无其他动静,心下定了一半。
突然,他起身大踏步向柜台走过来。杨意竹和点翠的脚像被钉住似的,动弹不得,只能默默祈祷谢忽的防御阵法真的像他说的那么有效。
苗生走到柜台前,掀开了披风的兜帽,急切道:“再来一坛酒,要冷的。”
适才酒喝的太急,等意识到何等滋味时,酒水早已落在肚中,他迫不及待要再细细尝一遍。
杨意竹松了口气,从柜台后推出一坛酒。她视线从对方的黄头发上飘过,强行淡定道:“这酒每人每天限购一坛,客官这回可要慢些饮。”
本来是没这规矩的,她巴不得客人多买些,赚点灵物回来。不过就在刚刚,《竹食》的扉页上竟多了几个字:食客一人。
难得出现食谱以外的字,难道是客人越多,解锁的页数越多?这她可要好好筹谋。
苗生着急喝酒,点头如捣蒜。他像是刚刚想起,从兜里掏出几块灵石和几大捆草,忐忑问道:“我随身没带够灵石,用这个来抵够不够?”
同样是饱腹的灵食,这祝余草无论是味道还是灵气都差远了,定是没有店主的珍贵,他只能寄希望于数量足够多。
杨意竹近来恶补了方外的物志,这种常见的灵草自然认得,只可惜食物中的灵气对她没什么作用。不过,或许可以留下炒个“韭菜”炒鸡蛋?
她从柜台里拿出一个灵物探测仪“嘀”了一下。“小店新开张,给你减个价,刚刚好。”
苗生拎起酒坛咕嘟咕嘟好几口,一会儿就喝了许多。想到店主的限购令,他依依不舍的放下酒坛。摸了摸平平的肚子,他第一次觉得除了修炼不济,囊中羞涩也如此令人难以忍受。
想到前日那个聒噪酸腐的书生,苗生决定多转化几个伥鬼来帮他干活,有了劳动力就能干更多的活,赚更多灵石,他仿佛看见一桌大餐向他招手。
他走到店门口,又折返回来,掏出来一个半人高的猪后腿。“这是我在苍龙岭捕的野猪,还剩下半扇,没什么灵气,送给店主。”嘿嘿,和店主打好关系,有灵食吃!
杨意竹眼睛一亮,让点翠收了。虽然她现在还没摸索出自家店里食物的灵气出自哪里,不妨碍她收一些常用的食材。想了想,她又递过去几个糖饼。
把糖饼放进芥子袋,苗生咧嘴道:“我会替店主好好宣扬的。”
看着苗生走出店门,杨意竹脑海,不,准确来说是识海中的书册无风自动,散发出微弱的青色光芒,一股暖流自小腹涌入四肢百骸。然后,又没了动静。
“……猪长膘……哪有那么容易……”杨意竹用力摇头,试图将谢忽的脸从中甩出去,可惜这声音还是一直在耳边响起。
她用小虎牙咬了咬下唇,转而对点翠说:“拿刀来,我们做了这条腿!”
谁会和银子过不去,杨意竹站在谢忽许给她的食肆里这样想。
从后头穿过那平平无奇的影壁,再念上一句咒语,就到了这方外之地,也没什么奇怪的嘛……才怪!别说点翠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她的世界观这两天也碎了好几回了。
杨意竹开了门出来望望,乡村野店,河边几树绿柳。与华州不同,这厢正下着小雨,烟笼远树,颇有意境,如果不是目之所及无一户人家的话就更好了。
既来之则安之,今日本也没准备迎客,趁着还闲,先和点翠把那桃源酒酿出来是正事。
竹管引来的山泉水将糯米淘洗净,再浸泡一日,柴火蒸得软烂,摊在竹篾上放凉,复以凉水冲洗,放入准备好的缸中。四时之气加进白曲汁中,搅拌至黏稠粥状,与糯米饭搅拌均匀。
四时之气取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时,朝阳初露时的清气。杨意竹先前并无准备,昨日苦恼地透露了一嘴,不知谢忽从哪儿寻来了,还预定了一坛酒作为报酬。
拌好的糯米饭压平,中间留出一个孔作为酒窝。盖上盖子,夏日的室温刚好适合发酵。一日夜后,酒窝中渗出酒水,复放入麦曲和清泉水拌匀再发酵一日,如此五次便算初得了。
压出的桃源酒透白润泽,味道香醇甘甜,纵然杨意竹和点翠不胜酒力,一番痛饮后亦无不适。
诸番忙活妥当,已是半月光景。
中间,杨意竹还开了馆。李娘子并几个妇人各领了孩子来拜见先生,到底是半大孩童,各有各的淘气,好在都还心思纯善,她慢慢教导读些《千字文》《孝经》,也算顺利。
下学后,把各家馆金贽见拆来看,馆金给了一季三两银子,贽见李家是一钱银子,其余有七分的、三分的、几十个钱的,另有些猪肉鸡蛋不提,合拢了也够几个月的饭食。
倒是这洒扫的活计进展的不顺。术法修习毫无长进,意味着她每天都需要手动洒水清扫。虽只一间居室,但图书翰墨、古董器玩种种,无一不忌拂尘,需得尘尾精细打扫,连日下来累得够呛。
“你是不是在诓我?”这天,杨意竹踩着谢忽早上回来的点堵他,抓着扫帚杵在地上,烦躁道:“怎么练了这么些天,一点长进也没有。”
谢忽往后退了两步,上下打量了一下道:“修道路漫漫,又不是猪长膘,哪有那么容易。你要是着急,还不如早点经营好食肆,置换些灵物回来,好从中寻个契机。”
“说的容易,你那食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人影都瞧不见,做谁的生意去。”杨意竹单手叉腰嘟囔着。
她眼珠子一转,凑上前笑眯眯道:“要不,你先借我十个八个的,等以后我那食肆盈利了还给你。”
“你怎么不去抢!”
“我听圭伯说你们在各地都有生意,打个商量,帮我宣传宣传,这总可以吧。”杨意竹双手合十,拜托道。
“桃源酒,我要五坛。”谢忽睨了她一眼。
“你怎么不去抢!”这下轮到杨意竹跳脚,“两坛,多了没有了。”
”成交。“谢忽爽快答道。
我是不是又被忽悠了,直到傍晚,杨意竹还在想这个问题。
“小姐,我们今晚吃虾羹吧。”
《竹食》前两天出现一道新菜,点翠吃过后一直念念不忘,已经念叨好几天了。
“行,去备料吧。”她今日也有些馋了。
自从有了食谱,为了锻炼厨艺,最近一日三餐都由杨意竹包揽了,点翠很是过意不去,抢着做一些准备工作,杨意竹也就随她去了。
鲜虾去壳,滚水煮壳,去渣留汤备用。虾肉切成薄片,加上鸡蛋,绿豆粉,百叶丝,香菇丝,瓜子仁,取少量豆油、酒抓拌均匀。
猪油热锅,蒜瓣爆炒出香气后只留清油,倒入汤汁煮的咕嘟冒泡,再放入虾肉等料,虾肉变色后即可捞出。
这样做出来的虾羹嫩滑鲜香,入口即化,光是盛放在那里也十分赏心悦目。
斟上桃源酒,今日的晚饭就备齐了。
杨意竹支着胳膊看着眼前的菜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张。”刚说完胳膊就被点翠拍了好几下。
“小姐,你看那儿是不是来了个人!”
她循着点翠指向望去,朦胧雨幕中依稀可见一个人疾驰而来,瞬息间,竟然已到了近前。
那人走到门口,径自进来,口里说道:“原来是个食肆。”
门头的招牌是杨意竹自己写的,“四时食肆”,取自欧阳公的“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为此谢忽那家伙还品评,风雅有余,拗口也有余。
“正是,客官要用些什么?”
那人也不谦让,就在凳子上坐了。看着柜台上悬着的三个木牌牌,淡淡道:“都来一份。”
“好嘞。”面对第一个客人,杨意竹格外兴奋。
她从锅里盛出热气腾腾的虾羹,撒上白芝麻,又转身拉下吊在房梁下的竹篮,取了一块油纸包好的糖饼。
杨意竹问:“酒是要冷要温,温过的酒绵软不醉人,客官要是赶路不妨试试温的?”
那人不知何时已换到窗边的桌子坐了,一沉吟:“就要温的。”
苗生看着眼前的酒菜,深吸一口气。香,太香了。
他僵硬地拿起羹匙,舀了满满一大勺,送进嘴里,比气味更霸道的味道充盈在舌尖,先是直击天灵盖的鲜,紧接着软、韧、脆、滑各种食材的口感在口腔爆开。
顾不得烫,苗生一勺接着一勺,不一会儿,虾羹就见了底。
看着粘在碗壁上的残羹,苗生有些不舍,随即拆开了糖饼,一口咬掉了大半。
借着黑色斗篷的遮掩,他满足得闭上了眼睛。剩下的一半,在碗壁上刮了一圈,滋味果然如想象的那般好。
有了前两样的铺垫,苗生毫不犹疑的端起了酒碗,一口灌下。店主还是太小心了,修行者岂会轻易便醉了,又不是琼浆玉液。
嗯?!
杨意竹站在柜台后看着这位客人狼吞虎咽,并无其他动静,心下定了一半。
突然,他起身大踏步向柜台走过来。杨意竹和点翠的脚像被钉住似的,动弹不得,只能默默祈祷谢忽的防御阵法真的像他说的那么有效。
苗生走到柜台前,掀开了披风的兜帽,急切道:“再来一坛酒,要冷的。”
适才酒喝的太急,等意识到何等滋味时,酒水早已落在肚中,他迫不及待要再细细尝一遍。
杨意竹松了口气,从柜台后推出一坛酒。她视线从对方的黄头发上飘过,强行淡定道:“这酒每人每天限购一坛,客官这回可要慢些饮。”
本来是没这规矩的,她巴不得客人多买些,赚点灵物回来。不过就在刚刚,《竹食》的扉页上竟多了几个字:食客一人。
难得出现食谱以外的字,难道是客人越多,解锁的页数越多?这她可要好好筹谋。
苗生着急喝酒,点头如捣蒜。他像是刚刚想起,从兜里掏出几块灵石和几大捆草,忐忑问道:“我随身没带够灵石,用这个来抵够不够?”
同样是饱腹的灵食,这祝余草无论是味道还是灵气都差远了,定是没有店主的珍贵,他只能寄希望于数量足够多。
杨意竹近来恶补了方外的物志,这种常见的灵草自然认得,只可惜食物中的灵气对她没什么作用。不过,或许可以留下炒个“韭菜”炒鸡蛋?
她从柜台里拿出一个灵物探测仪“嘀”了一下。“小店新开张,给你减个价,刚刚好。”
苗生拎起酒坛咕嘟咕嘟好几口,一会儿就喝了许多。想到店主的限购令,他依依不舍的放下酒坛。摸了摸平平的肚子,他第一次觉得除了修炼不济,囊中羞涩也如此令人难以忍受。
想到前日那个聒噪酸腐的书生,苗生决定多转化几个伥鬼来帮他干活,有了劳动力就能干更多的活,赚更多灵石,他仿佛看见一桌大餐向他招手。
他走到店门口,又折返回来,掏出来一个半人高的猪后腿。“这是我在苍龙岭捕的野猪,还剩下半扇,没什么灵气,送给店主。”嘿嘿,和店主打好关系,有灵食吃!
杨意竹眼睛一亮,让点翠收了。虽然她现在还没摸索出自家店里食物的灵气出自哪里,不妨碍她收一些常用的食材。想了想,她又递过去几个糖饼。
把糖饼放进芥子袋,苗生咧嘴道:“我会替店主好好宣扬的。”
看着苗生走出店门,杨意竹脑海,不,准确来说是识海中的书册无风自动,散发出微弱的青色光芒,一股暖流自小腹涌入四肢百骸。然后,又没了动静。
“……猪长膘……哪有那么容易……”杨意竹用力摇头,试图将谢忽的脸从中甩出去,可惜这声音还是一直在耳边响起。
她用小虎牙咬了咬下唇,转而对点翠说:“拿刀来,我们做了这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