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绝糟糕的27岁
“啪”!
她把成堆的偶像团体专辑乱掷于地,徒留封面上妆容精致的青春面孔正对着她微笑,不知是不是此时的环境衬托,显得少年们刻意摆出的帅气姿态有些生硬得尴尬。
王宜悦不停地用手敲着头皱眉,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么多颜色各异、规格不同的专辑,“我怎么能买这么多?真是年轻时候昏了头”。
话虽这么说,她现在也才27岁,还是可以勉强符合大众标准中对于年轻人的定义,再过3年,即便王宜悦的年龄离平均寿命还有四十多年的距离,也会被打上“时日无多”的标签——“你都30了,还没xxx,就晚了”。
由于孩童时期那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以及成长过程中跟随者父母多次搬家,辗转于各个城市,王宜悦没有结交什么特别好且长久的朋友,她对亲密关系充满了抗拒和不信任。
她觉得比起恋爱,还不如追星,将自己的身心献给华丽完美的年轻偶像,在闪光灯和众人欢呼声中与倾羡的偶像融为一体,一起飞升至全能、无限、概念化的顶端,在顶端泡沫被戳破前都能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当然,她知道这本质上和求神佛庇佑开光的中年人并无不同,她在祈求永恒年轻活力貌美神“偶像”的余晖照耀,但人嘛,一辈子不就求个心理依靠、情感慰藉嘛。
这种联结感难道不比恋爱靠谱?至少你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心绪,以及和对方的关系,不再纠结对方的话究竟是不是出自真心,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不再让自己落入悲惨的境地。失控感叫人惧怕!
关系的定义有千百种,真实的世界并不像玻璃球中的模拟景观一样,更不像学校里的考试,每个人的试卷都是相同的,有选项且有正解;实际上,每个人的试卷都不一样,题目各不相同,全是主观题且没有所谓的唯一正解,你既是出题人又是答题者,所以不妨活得大胆点,这可是你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握紧些,走潇洒些。
“追星族”、“粉丝”可不是负面形容词,全看当事人在这段经历中对这段关系赋予的意义,大部分人都在与偶像的联结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王宜悦在大手大脚地买完偶像周边后总是这么跟王家妈妈——顾女士解释的,用顾女士的话来说,王宜悦这个人说起歪理来一套一套的,多年的学海翻腾,全都进修在嘴上了,没人说得过她。
但不知道是不是受童年阴影荼毒过深,别提恋爱了,就连喜欢的年轻偶像她都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总是有所保留式地追星——她自封为“清醒粉”,并且没办法长久地爱一个偶像,总是略带上头地买下偶像所有专辑,在视频网站踏遍偶像所有的综艺视频、直播片段和粉丝剪辑后,慢慢产生厌倦感和懈惰感,然后转向下一个偶像,每一位维持的时间都称不上长久,所以上述看着成堆的旧爱专辑不知道怎么处理的画面就成为这小小房间的常态了。
平时可以借口工作忙不收拾,任由这些占地方的专辑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现在则是不得不收拾了。
她辞职了,并且准备搬回老家一阵子。
虽然这个想法只用两个小时的思忖就决定了,但是原因却是多方面的。她的27岁很糟糕,虽然顾女士年初给她算命时提到今年是她的水逆年,但是也过于水逆了。
王宜悦现在才知道,小时候的回忆无论有多窘迫和不堪,在十几二十年后老板不耐烦的刁难间隙回忆起来,简直就像蘸了糖的面包,是那么的柔软和想掉眼泪。
王宜悦在S市一家还算小有名气的商业地产开发公司工作,虽然薪资尚可,但是磨嘴皮子的大堆琐事,开不完的拉通会,写不完的各项材料报告,以及令人生厌的外出应酬逐渐浇灭了王宜悦初入社会时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
还要接触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阴暗面,成年人的世界,龃龉之事只多不少,尤其是她那位新上任的既不讲事理,也不讲情理,男女作风败坏,笑起来脸上能榨出一桶油的直属领导来了后,王宜悦的日子更加难以忍受。
但这并不是压坏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小照料她的奶奶去世了,她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因为生王父时,王家奶奶方氏已经40多岁了,所以在带王宜悦的时候她已经60多岁了,已经确确实实是个老人了。
奶奶也知道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她带王宜悦看过老宅后山漫天遍地的芦苇,教不到5岁的王宜悦怎么把芦苇铺在中午的烈阳下,晒干绑在一起做扫把。
奶奶信佛,她带着王宜悦走遍了镇上市里所有的寺庙,让幼年宜悦和她一起祈求菩萨保佑外出务工的宜悦父母平安健康。
在王家父母在S市扎根下来,王宜悦被带走了后,这个保佑列表也增添了王宜悦。
王家父母最开始在外务工时手头拮据,没有留够足额的钱给奶奶,所以奶奶总是为了年幼任性的王宜悦去店里厚着脸皮赊东西,有时是一把扇子,有时是一个橡皮。
她总是乐呵乐呵的,甚至在去世的时候,别的人说她也是笑着走的,有佛缘。只是走之前总是隔一段时间就问床榻周围的姑姑们,宝宝(王宜悦)什么时候回来。
王宜悦平时总想着反正打电话也只是老三套,不怎么频繁问候也行的,谁知道古人所言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危言耸听的话语,而是真切的教导。她再也问候不了奶奶了。
王家爷爷和奶奶不一样,他更敏感爱哭些,每逢年后王宜悦要走时他总是躲起来一个人哭,偏爱王宜悦到她不上桌就不让伯父们和爸妈先吃饭,可惜她不懂事,27了都不懂事,走的时候不知道多问候,也不经常联络。
因为王宜悦在家族中年纪最小,也是独女,所有人都爱护她,以她为先,家里条件无论怎么变化,她的需求都能满足,王宜悦也算不辜负家人的栽培,当年王家爸妈再艰难也要把她带到S市教育并没有白费,她也考取了大众标准中级别最高的那类学校,也找到了大众标准中认为是铁饭碗的优质工作,所以从小到大她都觉得命运是眷顾她的,她理所应当顺风顺水,殊不知这是建立在父母亲人的托举之上。
可是现实的打击来得这么快,无论是怀才不遇,人际不顺,还是亲人的接连大病,都告诉王宜悦,她并不特殊,获得的都能失去,甚至是慈祥的爷爷奶奶,脾气差嘴毒但处处替她考虑的爸妈,都可能随时离开她并永不再回。
人总是这么痛苦还是长大后才这么痛苦?
人世的快乐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公平待人,从不偏倚。
爷爷在奶奶去世后不到半年也跟着去了,走的时候王宜悦也没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
进入社会后,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时间似乎都变得不是自己的了。亲人去世,得要挑选好时间,提前请好不能过长的假期,交接好工作,同步好信息,并在奔丧的路途中实时回复工作微信,才能紧赶慢赶地处理后事,关照好相关亲戚,接下来就只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家人能够互相支撑了。
自从奶奶去世后,爷爷就像丢了魂似得萎靡不振,王宜悦觉得爷爷是自己放弃了生的念头。
以前奶奶还在时,爷爷在电话里会主动跟她说好多话,她喜欢的枇杷树又结果了,隔壁街道的王强考上好单位了......现在打电话过去,爷爷除了回复基本的身体状况外,只有沉默,甚至在王宜悦强忍着哭意,聊起些家长里短,爷爷也不再回复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文学中荡气回肠的爱情,在现实中会以这种朴素的相濡以沫,在七十年的摩擦和依守中展现。
她还记得小时候听见爷爷奶奶拌嘴,精明能干的奶奶总会骂憨厚老实的爷爷“心里不装着事,老是自己找亏吃”,爷爷总是咧嘴一笑,哄着奶奶说“我这不是心思都在你身上嘛,几十年来,从没变过”。
爷爷奶奶的花枯落了,她觉得她的根也没了。
所以从爷爷的葬礼结束,返回S市工作3个月后的王宜悦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回到自己出身的小镇,回到爷爷奶奶的旧宅,生活一阵子。
她想让自己的身心有个可以安放的地方,哪怕只是暂时的。
她把成堆的偶像团体专辑乱掷于地,徒留封面上妆容精致的青春面孔正对着她微笑,不知是不是此时的环境衬托,显得少年们刻意摆出的帅气姿态有些生硬得尴尬。
王宜悦不停地用手敲着头皱眉,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么多颜色各异、规格不同的专辑,“我怎么能买这么多?真是年轻时候昏了头”。
话虽这么说,她现在也才27岁,还是可以勉强符合大众标准中对于年轻人的定义,再过3年,即便王宜悦的年龄离平均寿命还有四十多年的距离,也会被打上“时日无多”的标签——“你都30了,还没xxx,就晚了”。
由于孩童时期那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以及成长过程中跟随者父母多次搬家,辗转于各个城市,王宜悦没有结交什么特别好且长久的朋友,她对亲密关系充满了抗拒和不信任。
她觉得比起恋爱,还不如追星,将自己的身心献给华丽完美的年轻偶像,在闪光灯和众人欢呼声中与倾羡的偶像融为一体,一起飞升至全能、无限、概念化的顶端,在顶端泡沫被戳破前都能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当然,她知道这本质上和求神佛庇佑开光的中年人并无不同,她在祈求永恒年轻活力貌美神“偶像”的余晖照耀,但人嘛,一辈子不就求个心理依靠、情感慰藉嘛。
这种联结感难道不比恋爱靠谱?至少你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心绪,以及和对方的关系,不再纠结对方的话究竟是不是出自真心,是不是真的爱自己,不再让自己落入悲惨的境地。失控感叫人惧怕!
关系的定义有千百种,真实的世界并不像玻璃球中的模拟景观一样,更不像学校里的考试,每个人的试卷都是相同的,有选项且有正解;实际上,每个人的试卷都不一样,题目各不相同,全是主观题且没有所谓的唯一正解,你既是出题人又是答题者,所以不妨活得大胆点,这可是你有且仅有一次的人生,握紧些,走潇洒些。
“追星族”、“粉丝”可不是负面形容词,全看当事人在这段经历中对这段关系赋予的意义,大部分人都在与偶像的联结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王宜悦在大手大脚地买完偶像周边后总是这么跟王家妈妈——顾女士解释的,用顾女士的话来说,王宜悦这个人说起歪理来一套一套的,多年的学海翻腾,全都进修在嘴上了,没人说得过她。
但不知道是不是受童年阴影荼毒过深,别提恋爱了,就连喜欢的年轻偶像她都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总是有所保留式地追星——她自封为“清醒粉”,并且没办法长久地爱一个偶像,总是略带上头地买下偶像所有专辑,在视频网站踏遍偶像所有的综艺视频、直播片段和粉丝剪辑后,慢慢产生厌倦感和懈惰感,然后转向下一个偶像,每一位维持的时间都称不上长久,所以上述看着成堆的旧爱专辑不知道怎么处理的画面就成为这小小房间的常态了。
平时可以借口工作忙不收拾,任由这些占地方的专辑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现在则是不得不收拾了。
她辞职了,并且准备搬回老家一阵子。
虽然这个想法只用两个小时的思忖就决定了,但是原因却是多方面的。她的27岁很糟糕,虽然顾女士年初给她算命时提到今年是她的水逆年,但是也过于水逆了。
王宜悦现在才知道,小时候的回忆无论有多窘迫和不堪,在十几二十年后老板不耐烦的刁难间隙回忆起来,简直就像蘸了糖的面包,是那么的柔软和想掉眼泪。
王宜悦在S市一家还算小有名气的商业地产开发公司工作,虽然薪资尚可,但是磨嘴皮子的大堆琐事,开不完的拉通会,写不完的各项材料报告,以及令人生厌的外出应酬逐渐浇灭了王宜悦初入社会时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
还要接触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阴暗面,成年人的世界,龃龉之事只多不少,尤其是她那位新上任的既不讲事理,也不讲情理,男女作风败坏,笑起来脸上能榨出一桶油的直属领导来了后,王宜悦的日子更加难以忍受。
但这并不是压坏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小照料她的奶奶去世了,她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因为生王父时,王家奶奶方氏已经40多岁了,所以在带王宜悦的时候她已经60多岁了,已经确确实实是个老人了。
奶奶也知道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她带王宜悦看过老宅后山漫天遍地的芦苇,教不到5岁的王宜悦怎么把芦苇铺在中午的烈阳下,晒干绑在一起做扫把。
奶奶信佛,她带着王宜悦走遍了镇上市里所有的寺庙,让幼年宜悦和她一起祈求菩萨保佑外出务工的宜悦父母平安健康。
在王家父母在S市扎根下来,王宜悦被带走了后,这个保佑列表也增添了王宜悦。
王家父母最开始在外务工时手头拮据,没有留够足额的钱给奶奶,所以奶奶总是为了年幼任性的王宜悦去店里厚着脸皮赊东西,有时是一把扇子,有时是一个橡皮。
她总是乐呵乐呵的,甚至在去世的时候,别的人说她也是笑着走的,有佛缘。只是走之前总是隔一段时间就问床榻周围的姑姑们,宝宝(王宜悦)什么时候回来。
王宜悦平时总想着反正打电话也只是老三套,不怎么频繁问候也行的,谁知道古人所言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危言耸听的话语,而是真切的教导。她再也问候不了奶奶了。
王家爷爷和奶奶不一样,他更敏感爱哭些,每逢年后王宜悦要走时他总是躲起来一个人哭,偏爱王宜悦到她不上桌就不让伯父们和爸妈先吃饭,可惜她不懂事,27了都不懂事,走的时候不知道多问候,也不经常联络。
因为王宜悦在家族中年纪最小,也是独女,所有人都爱护她,以她为先,家里条件无论怎么变化,她的需求都能满足,王宜悦也算不辜负家人的栽培,当年王家爸妈再艰难也要把她带到S市教育并没有白费,她也考取了大众标准中级别最高的那类学校,也找到了大众标准中认为是铁饭碗的优质工作,所以从小到大她都觉得命运是眷顾她的,她理所应当顺风顺水,殊不知这是建立在父母亲人的托举之上。
可是现实的打击来得这么快,无论是怀才不遇,人际不顺,还是亲人的接连大病,都告诉王宜悦,她并不特殊,获得的都能失去,甚至是慈祥的爷爷奶奶,脾气差嘴毒但处处替她考虑的爸妈,都可能随时离开她并永不再回。
人总是这么痛苦还是长大后才这么痛苦?
人世的快乐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公平待人,从不偏倚。
爷爷在奶奶去世后不到半年也跟着去了,走的时候王宜悦也没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
进入社会后,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时间似乎都变得不是自己的了。亲人去世,得要挑选好时间,提前请好不能过长的假期,交接好工作,同步好信息,并在奔丧的路途中实时回复工作微信,才能紧赶慢赶地处理后事,关照好相关亲戚,接下来就只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家人能够互相支撑了。
自从奶奶去世后,爷爷就像丢了魂似得萎靡不振,王宜悦觉得爷爷是自己放弃了生的念头。
以前奶奶还在时,爷爷在电话里会主动跟她说好多话,她喜欢的枇杷树又结果了,隔壁街道的王强考上好单位了......现在打电话过去,爷爷除了回复基本的身体状况外,只有沉默,甚至在王宜悦强忍着哭意,聊起些家长里短,爷爷也不再回复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文学中荡气回肠的爱情,在现实中会以这种朴素的相濡以沫,在七十年的摩擦和依守中展现。
她还记得小时候听见爷爷奶奶拌嘴,精明能干的奶奶总会骂憨厚老实的爷爷“心里不装着事,老是自己找亏吃”,爷爷总是咧嘴一笑,哄着奶奶说“我这不是心思都在你身上嘛,几十年来,从没变过”。
爷爷奶奶的花枯落了,她觉得她的根也没了。
所以从爷爷的葬礼结束,返回S市工作3个月后的王宜悦决定给自己放个假,回到自己出身的小镇,回到爷爷奶奶的旧宅,生活一阵子。
她想让自己的身心有个可以安放的地方,哪怕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