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在否(2)
夏日的雨来得不讲道理,先是零星几点,紧接着雨幕便劈头盖脸砸了下来。片刻清凉后,积攒了一日的暑热尽数被激发出来。
饮酒后的燥热宛如一条不安分的蛇在周身游走,我再也坚持不住,一歪头倒在卧榻。
就像在江海浮沉,每当要被浪滔吞噬,彻底陷入黑暗时,耳畔窸窸窣窣书翻页的声音总会适时地将我拉回现实。
“你在看什么?”终于,我忍无可忍,翻身坐起,怒视着斜倚榻边的女子。
“《幽明录》。”李清照冲我扬起手中书本,“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见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
“我知道我知道。”我打断她,“此二女说:‘二位郎君风尘仆仆,若不嫌弃,请至蔽家一饮。’这两人必定先半推半就,然后…...”
“小姑娘家家说什么呢!”她嗔道,半张脸藏进书里,只留一双明眸扑闪扑闪。又瞟了一眼:“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哎呀!还真让你给说中了。”
“怎么清婉,怎么忘忧?展开说说?”
她扬手作势要打,我笑成一团躲到床角。她收回手,继续念道:“十日后刘阮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无聊。”我伸了个懒腰,“像这样遇仙的故事不是很多么?像什么牛郎织女啊、裴航云英啊,听第一句就能猜到下文。无非就是偶遇仙女,仙女倒贴,最后分离,装模作样叹息几句。”
“这么说来,你看得挺多?”她一手支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看着我。
“那当然,不过我看得最多的还是穿越文,你知道‘穿越’吗?”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支起下巴。
她摇了摇头。
“就是生活在某个时空的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身体或者灵魂来到别的时空。譬如现在的人回到唐朝或是先秦。”
“那岂不是很痛苦?人生地不熟,又孤苦无依。”她问。
“说得也是。”我点头,“不过穿越者们通常并不会心灰意冷,而是凭着才能入世出仕,闯出一片天地。”
“什么才能?”
“预知前事,就可以提前做好万全之策。比如得知某人未来会做皇帝,那么就在他年少时与之结交亲近。等大业既成,自己也享有从龙之功,混个一官半职。再不济的,穿越到唐代以前,吟咏几首李杜的诗词,也能混个才子之名。”
“哼,无聊。”她嗤道。
“怎么就无聊了?”我翻起身与她理论。
“投机取巧,拾人牙慧,无耻至极。”
有被内涵到,我老脸一红,清了清嗓子挽尊:“其实,我不仅读小说,还会写。”
“嗯。”她似乎困了,掩唇打了个哈欠。慢慢地靠在床沿,头枕上手臂,呼吸愈发平缓悠长。
“喂,你先别睡,先听我说。”我推推她。
她闭着眼,睫毛颤了颤算是回应。
“咳咳,你听好了。我写的故事,是一个侠客,黑衣长发,昼伏夜行…...”
“白日也穿黑衣?”她仍旧闭着眼。
“穿。”
“那似乎不怎么聪明。”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跟你一样。”
“……你先听我说完!”
我锤了她一下,酒后下手没轻没重,她吃痛坐起来,揉着肩膀醉眼朦胧地瞪着我。
“我的这个女侠……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她有灵力,能驱使神器繁弱弓、忘归羽。有人觊觎这股力量,每每派出杀手追杀,但都能被她轻松解决…...”
“她住在一片竹林中,竹林的风是冷的,带着清冽的香味。她只需指尖运力,竹叶顷刻就能变作夺命凶器…...”
这是多年前自娱自乐写的小说。酒精刺激下,我似乎忘了自己正身处异地,往日刻意压制的记忆如海潮般尽数涌上来。
“瞧你说的,倒像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她口齿不清地点评道。
“此言差矣,此乃创作。就算没办法事事亲历,也可以借助想象。难道曹植真遇见过洛神?宋玉亲眼目睹楚襄王与神女如此那般?还有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二句,是在唐明皇和杨妃床头听得的?”
“哼,这倒也是。”她似乎轻笑了一声。
当我还沉浸肆意潇洒的武侠江湖之中时,耳畔传来一声压过一声的酒鼾。一转头,李清照终于还是不胜酒力,没有拆发梳洗,就歪在榻上睡死过去。
“真不讲究,都不卸妆么?”
我嘟囔着,用手指在她面颊上蹭蹭。随后转身调整好睡姿,顺手拉过薄被盖在身上,想了想还是匀出一角搭在她肚子上。
这一觉睡得不甚踏实,不是梦见半边身子被老虎咬在嘴里,就是梦见被几十斤的黄金锁拷着。
一睁眼,正好对上一双晶亮的眸子。
被子不知被踢到什么地方,人也被挤到犄角旮旯里,手臂还被当作了枕头枕了半宿,现在又酸又麻动弹不得。
“你看我做什么?”我问。
她不回答,目光愈发清亮,像被山泉洗濯过的墨玉,但只在我脸上蜻蜓点水似的一跃,便投向窗外。
我循着她的目光回头,窗户没关严,透过一条缝能见窗外乌云蔽月,雨幕潺潺,树影疏疏。
“莫不是有鬼?”
我牙齿打颤,背后发毛,不禁联想起看过的几十部恐怖片里,事故多发地正是雨夜树林!
正想着闭眼装死,但闻她轻启丹唇,反复呢喃着两个字。
“海棠,海棠…...”
我回身环顾一周。刚才进来的时候看见院里种的的是石榴花,床边花瓶里白色的是栀子花,竹帘上画的是美人牡丹图。海棠的花期早已过去,现在屋内外是半点踪迹也找不着的。
“什么海棠?”
我又问了一次,她却阖眼,颇为惬意地翻了个身。我侧身正准备睡下,听见她含含糊糊嘟囔着什么,于是将耳朵贴近唇边。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醒醒…...”
“…...”
“醒醒,快醒醒…...”
我不堪其扰,将脸埋在枕头里,企图隔绝这大清早催命般的呼唤。
然而这只是徒劳,李清照先是扳住肩膀不停晃,后竟直接跨过我,伸手去够窗边竹帘。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不辨日夜。因而竹帘被卷起一角,晨光蹑手蹑脚探进来时,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你到底想干嘛?”
我翻了个身,拉起被子蒙住头,企图回到方才黑甜一梦之中,被子却被猛地揭开。
“你快看。”她的声音里有难以抑制的兴奋。
“看什么?”
“花。”
我惺忪着眼地拨开她的手:“有什么好看的,每日不都一个样?”
“不一样。”她又缠了上来,不依不饶摇晃着我的手臂。
不得已,我只能撑开坠了铅一般的眼皮,梗着脖子,朝那亮处看去。
先见到的是斜倚窗框的女子,她一手支起竹帘,衣袖滑落,半截皓腕被镀上朦胧的浅金。这个年纪,正兼备女孩的稚和少女的纯,但一宵夜雨后,那股稚气仿佛被洗濯殆尽。
正如窗外石榴花,经一夜的雨打风吹,残红遍地,枝叶却被滋养得繁茂。被嫩得几乎沁出水的碧绿一衬,残存的花朵颜色也愈发浓艳炽烈起来。
“看吧,我就说,不一样的。”她蕴着笑,眼角眉梢都是洋洋自得。又转身,像是怎么也看不够似的,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外,回来时周身沾染了清新的晨露。
忽的,她静默端坐榻上,阖目垂首,似是进入忘我之境。下一秒,长睫翕动,突如其来的一束光点亮了漆黑的眸子。
“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她喃喃叨念,而后散发赤足一阵风似的跳下软榻,随手抓起案上纸笔,沉吟片刻下笔,如龙蛇游走,如百川归海。奔腾的情感似乎终于找到了出口,争先恐后地从笔尖纤毫倾泻而出。
整个过程,我始终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破坏那浑然天成之境。所以在她转着手腕,将笔搁在架上时,我的视线已经因为缺氧有些模糊不清了。
她将凝霜纸转了个面,于是我见到了,那垂世名篇千年前的模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字迹潦草,也许执笔人怕此情此竟稍纵即逝,因而不敢多加拘泥于书写之道。
我想到了她午夜梦回时呢喃的小诗,分明是同一场景,一宵冷雨,侧卧观花,却如此不同。似乎那笔下女子生出灵肉,从白纸黑字中脱离,活生生地站在眼前。
“如何?”明明晨风微凉,李清照白皙额头上却缀了细密汗珠,衣襟随着呼吸起伏。
此刻她并不知道这首《如梦令》会成为天下称之的佳作,也不知道她的“千古第一”之名亦出于此。只当是一个普通的清晨,云销雨霁,随手写就小令,随意示以友人。
我看着那洁白的纸张,仿佛看到滚滚红尘呼啸而过。光阴未曾衰败其半分光华,无论是如今,还是千年后。
她还在注视着我,目光沉静如水,似乎在等待第一个见证者的答复。
“……”也许是宿醉的缘故,我感觉喉咙发紧,连续吞咽几下,才沙哑着声音问:“不是石榴花吗,怎么变成海棠了?”
“心中有海棠,不必拘泥于眼前之物。”
我又问:“可这卷帘人不是你自己吗。”
她却狡黠一笑:“要是照实写,要不了多久全汴京都会知道,赵家女公子不仅贪杯酗酒,还夜不归宿。”
我倒回床上,愣愣地盯着悬在头顶的横梁,只觉得天旋地转。忽然,在她惊异的目光中,放声大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从床头笑到床尾,笑得捶胸顿足,笑得泪流满面。
原来,原来我才是千年后课本中,那个不解风情的卷帘人!
喘息的空隙,我似乎看见她也在笑,如此陌生的笑容,像一团空灵的气。她还是她,又有些不同,似乎才驾着鲲鹏巡游归来,发丝中藏着云,血液里淌着风。
以我观物,则只能见有限之物。以物观我,以情入景,则可至不能至之处。
我们并肩躺在软榻上,良久无言,直到一个女使端着热水敲开房门。
我莫名心虚,赶紧起身,手忙脚乱地套好外衣,一边拢着散乱的长发,一边往门外跑去。
李清照却一把将我拉了回来,按在妆镜前,散开发髻,又用篦子将头发上的结梳开。最后,她不知从哪儿摸出一支犹带朝露的石榴花别在我鬓边。
“好了。”她满意点头,又促狭一笑,“你这副表情,倒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可不就是见不得人吗?我尴尬一笑。
趁着天还没大亮,我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侧门溜回了家,刚好撞见眼下乌黑的赵明诚。
“早。”我朝他一挥手。
“妹妹怎会在此。”
“早起锻炼身体。”
他目光在我发间一滞,疑惑道:“你这花是哪儿来的?府里似乎没有石榴花。”
我干笑一声:“其实…….是去了鬼市。”
“胡闹!”他板起脸,“姑娘家怎可夜不归宿。”
“从兄不也夜不归宿吗?你与那个谁一同,我都看见了。”
“不是那个谁,他叫綦崇礼,是我表兄,也在太学。”他咳了咳:“我们是男子,自然与你不同。”
“有何不同?”我笑道,“从兄冰玉风姿,万一这鬼市里有好色女鬼,强行将你掳了去……”
“还在胡说。”他用折扇在我头上轻轻一敲。
“哎呀,从兄,你替我遮掩,我也替你遮掩。”我牵住他的衣袖晃了晃,“况且也不是跟别人,是跟李校书的女儿一起去的,你知道她的。”
他沉默片刻,眼底神色复杂,欲言又止数次,才道:“朝堂之上的事本与闺阁女儿无关,可是……”
“可是什么?”
他却又三缄其口,无论我怎么追问,也再不肯开口。
饮酒后的燥热宛如一条不安分的蛇在周身游走,我再也坚持不住,一歪头倒在卧榻。
就像在江海浮沉,每当要被浪滔吞噬,彻底陷入黑暗时,耳畔窸窸窣窣书翻页的声音总会适时地将我拉回现实。
“你在看什么?”终于,我忍无可忍,翻身坐起,怒视着斜倚榻边的女子。
“《幽明录》。”李清照冲我扬起手中书本,“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见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
“我知道我知道。”我打断她,“此二女说:‘二位郎君风尘仆仆,若不嫌弃,请至蔽家一饮。’这两人必定先半推半就,然后…...”
“小姑娘家家说什么呢!”她嗔道,半张脸藏进书里,只留一双明眸扑闪扑闪。又瞟了一眼:“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哎呀!还真让你给说中了。”
“怎么清婉,怎么忘忧?展开说说?”
她扬手作势要打,我笑成一团躲到床角。她收回手,继续念道:“十日后刘阮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邪?’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女曰:‘罪牵君,当可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
“无聊。”我伸了个懒腰,“像这样遇仙的故事不是很多么?像什么牛郎织女啊、裴航云英啊,听第一句就能猜到下文。无非就是偶遇仙女,仙女倒贴,最后分离,装模作样叹息几句。”
“这么说来,你看得挺多?”她一手支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看着我。
“那当然,不过我看得最多的还是穿越文,你知道‘穿越’吗?”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支起下巴。
她摇了摇头。
“就是生活在某个时空的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身体或者灵魂来到别的时空。譬如现在的人回到唐朝或是先秦。”
“那岂不是很痛苦?人生地不熟,又孤苦无依。”她问。
“说得也是。”我点头,“不过穿越者们通常并不会心灰意冷,而是凭着才能入世出仕,闯出一片天地。”
“什么才能?”
“预知前事,就可以提前做好万全之策。比如得知某人未来会做皇帝,那么就在他年少时与之结交亲近。等大业既成,自己也享有从龙之功,混个一官半职。再不济的,穿越到唐代以前,吟咏几首李杜的诗词,也能混个才子之名。”
“哼,无聊。”她嗤道。
“怎么就无聊了?”我翻起身与她理论。
“投机取巧,拾人牙慧,无耻至极。”
有被内涵到,我老脸一红,清了清嗓子挽尊:“其实,我不仅读小说,还会写。”
“嗯。”她似乎困了,掩唇打了个哈欠。慢慢地靠在床沿,头枕上手臂,呼吸愈发平缓悠长。
“喂,你先别睡,先听我说。”我推推她。
她闭着眼,睫毛颤了颤算是回应。
“咳咳,你听好了。我写的故事,是一个侠客,黑衣长发,昼伏夜行…...”
“白日也穿黑衣?”她仍旧闭着眼。
“穿。”
“那似乎不怎么聪明。”她想了想又补充道:“跟你一样。”
“……你先听我说完!”
我锤了她一下,酒后下手没轻没重,她吃痛坐起来,揉着肩膀醉眼朦胧地瞪着我。
“我的这个女侠……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她有灵力,能驱使神器繁弱弓、忘归羽。有人觊觎这股力量,每每派出杀手追杀,但都能被她轻松解决…...”
“她住在一片竹林中,竹林的风是冷的,带着清冽的香味。她只需指尖运力,竹叶顷刻就能变作夺命凶器…...”
这是多年前自娱自乐写的小说。酒精刺激下,我似乎忘了自己正身处异地,往日刻意压制的记忆如海潮般尽数涌上来。
“瞧你说的,倒像是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她口齿不清地点评道。
“此言差矣,此乃创作。就算没办法事事亲历,也可以借助想象。难道曹植真遇见过洛神?宋玉亲眼目睹楚襄王与神女如此那般?还有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二句,是在唐明皇和杨妃床头听得的?”
“哼,这倒也是。”她似乎轻笑了一声。
当我还沉浸肆意潇洒的武侠江湖之中时,耳畔传来一声压过一声的酒鼾。一转头,李清照终于还是不胜酒力,没有拆发梳洗,就歪在榻上睡死过去。
“真不讲究,都不卸妆么?”
我嘟囔着,用手指在她面颊上蹭蹭。随后转身调整好睡姿,顺手拉过薄被盖在身上,想了想还是匀出一角搭在她肚子上。
这一觉睡得不甚踏实,不是梦见半边身子被老虎咬在嘴里,就是梦见被几十斤的黄金锁拷着。
一睁眼,正好对上一双晶亮的眸子。
被子不知被踢到什么地方,人也被挤到犄角旮旯里,手臂还被当作了枕头枕了半宿,现在又酸又麻动弹不得。
“你看我做什么?”我问。
她不回答,目光愈发清亮,像被山泉洗濯过的墨玉,但只在我脸上蜻蜓点水似的一跃,便投向窗外。
我循着她的目光回头,窗户没关严,透过一条缝能见窗外乌云蔽月,雨幕潺潺,树影疏疏。
“莫不是有鬼?”
我牙齿打颤,背后发毛,不禁联想起看过的几十部恐怖片里,事故多发地正是雨夜树林!
正想着闭眼装死,但闻她轻启丹唇,反复呢喃着两个字。
“海棠,海棠…...”
我回身环顾一周。刚才进来的时候看见院里种的的是石榴花,床边花瓶里白色的是栀子花,竹帘上画的是美人牡丹图。海棠的花期早已过去,现在屋内外是半点踪迹也找不着的。
“什么海棠?”
我又问了一次,她却阖眼,颇为惬意地翻了个身。我侧身正准备睡下,听见她含含糊糊嘟囔着什么,于是将耳朵贴近唇边。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醒醒…...”
“…...”
“醒醒,快醒醒…...”
我不堪其扰,将脸埋在枕头里,企图隔绝这大清早催命般的呼唤。
然而这只是徒劳,李清照先是扳住肩膀不停晃,后竟直接跨过我,伸手去够窗边竹帘。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不辨日夜。因而竹帘被卷起一角,晨光蹑手蹑脚探进来时,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你到底想干嘛?”
我翻了个身,拉起被子蒙住头,企图回到方才黑甜一梦之中,被子却被猛地揭开。
“你快看。”她的声音里有难以抑制的兴奋。
“看什么?”
“花。”
我惺忪着眼地拨开她的手:“有什么好看的,每日不都一个样?”
“不一样。”她又缠了上来,不依不饶摇晃着我的手臂。
不得已,我只能撑开坠了铅一般的眼皮,梗着脖子,朝那亮处看去。
先见到的是斜倚窗框的女子,她一手支起竹帘,衣袖滑落,半截皓腕被镀上朦胧的浅金。这个年纪,正兼备女孩的稚和少女的纯,但一宵夜雨后,那股稚气仿佛被洗濯殆尽。
正如窗外石榴花,经一夜的雨打风吹,残红遍地,枝叶却被滋养得繁茂。被嫩得几乎沁出水的碧绿一衬,残存的花朵颜色也愈发浓艳炽烈起来。
“看吧,我就说,不一样的。”她蕴着笑,眼角眉梢都是洋洋自得。又转身,像是怎么也看不够似的,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外,回来时周身沾染了清新的晨露。
忽的,她静默端坐榻上,阖目垂首,似是进入忘我之境。下一秒,长睫翕动,突如其来的一束光点亮了漆黑的眸子。
“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她喃喃叨念,而后散发赤足一阵风似的跳下软榻,随手抓起案上纸笔,沉吟片刻下笔,如龙蛇游走,如百川归海。奔腾的情感似乎终于找到了出口,争先恐后地从笔尖纤毫倾泻而出。
整个过程,我始终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破坏那浑然天成之境。所以在她转着手腕,将笔搁在架上时,我的视线已经因为缺氧有些模糊不清了。
她将凝霜纸转了个面,于是我见到了,那垂世名篇千年前的模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字迹潦草,也许执笔人怕此情此竟稍纵即逝,因而不敢多加拘泥于书写之道。
我想到了她午夜梦回时呢喃的小诗,分明是同一场景,一宵冷雨,侧卧观花,却如此不同。似乎那笔下女子生出灵肉,从白纸黑字中脱离,活生生地站在眼前。
“如何?”明明晨风微凉,李清照白皙额头上却缀了细密汗珠,衣襟随着呼吸起伏。
此刻她并不知道这首《如梦令》会成为天下称之的佳作,也不知道她的“千古第一”之名亦出于此。只当是一个普通的清晨,云销雨霁,随手写就小令,随意示以友人。
我看着那洁白的纸张,仿佛看到滚滚红尘呼啸而过。光阴未曾衰败其半分光华,无论是如今,还是千年后。
她还在注视着我,目光沉静如水,似乎在等待第一个见证者的答复。
“……”也许是宿醉的缘故,我感觉喉咙发紧,连续吞咽几下,才沙哑着声音问:“不是石榴花吗,怎么变成海棠了?”
“心中有海棠,不必拘泥于眼前之物。”
我又问:“可这卷帘人不是你自己吗。”
她却狡黠一笑:“要是照实写,要不了多久全汴京都会知道,赵家女公子不仅贪杯酗酒,还夜不归宿。”
我倒回床上,愣愣地盯着悬在头顶的横梁,只觉得天旋地转。忽然,在她惊异的目光中,放声大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从床头笑到床尾,笑得捶胸顿足,笑得泪流满面。
原来,原来我才是千年后课本中,那个不解风情的卷帘人!
喘息的空隙,我似乎看见她也在笑,如此陌生的笑容,像一团空灵的气。她还是她,又有些不同,似乎才驾着鲲鹏巡游归来,发丝中藏着云,血液里淌着风。
以我观物,则只能见有限之物。以物观我,以情入景,则可至不能至之处。
我们并肩躺在软榻上,良久无言,直到一个女使端着热水敲开房门。
我莫名心虚,赶紧起身,手忙脚乱地套好外衣,一边拢着散乱的长发,一边往门外跑去。
李清照却一把将我拉了回来,按在妆镜前,散开发髻,又用篦子将头发上的结梳开。最后,她不知从哪儿摸出一支犹带朝露的石榴花别在我鬓边。
“好了。”她满意点头,又促狭一笑,“你这副表情,倒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可不就是见不得人吗?我尴尬一笑。
趁着天还没大亮,我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侧门溜回了家,刚好撞见眼下乌黑的赵明诚。
“早。”我朝他一挥手。
“妹妹怎会在此。”
“早起锻炼身体。”
他目光在我发间一滞,疑惑道:“你这花是哪儿来的?府里似乎没有石榴花。”
我干笑一声:“其实…….是去了鬼市。”
“胡闹!”他板起脸,“姑娘家怎可夜不归宿。”
“从兄不也夜不归宿吗?你与那个谁一同,我都看见了。”
“不是那个谁,他叫綦崇礼,是我表兄,也在太学。”他咳了咳:“我们是男子,自然与你不同。”
“有何不同?”我笑道,“从兄冰玉风姿,万一这鬼市里有好色女鬼,强行将你掳了去……”
“还在胡说。”他用折扇在我头上轻轻一敲。
“哎呀,从兄,你替我遮掩,我也替你遮掩。”我牵住他的衣袖晃了晃,“况且也不是跟别人,是跟李校书的女儿一起去的,你知道她的。”
他沉默片刻,眼底神色复杂,欲言又止数次,才道:“朝堂之上的事本与闺阁女儿无关,可是……”
“可是什么?”
他却又三缄其口,无论我怎么追问,也再不肯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