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不如痴(3)
又过几日,气温急转直下,我虽恨不得长在床上,但想起与甄淑竹的约定,还是咬咬牙凭借爆发力从被窝中爬起来。
这些日子从那供奉官口中,我多多少少也听了点闲话。甄漱竹出阁前也颇有才名,每每有新作,必定要被谱曲传唱。
可嫁人后,这蔡氏觉得她才华过盛盖过丈夫,有损妇德。大丈夫顶天立地,改变自己是万万不可的,所以只有通过限制妻子,企图找回几分脸面。
那日新封丘门大街上,跟在甄漱竹身边的婆子,便是在时时监视她的动向,一旦有了动笔的念头,后脚就会遭到训斥。
真是个拧巴的时代。女子为了承担管家教子的职责,自小就被要求饱读诗书。读多了难免有写的冲动,而舞文弄墨却又被认为是失德之行。既无法全然麻木,又不能恣意自由。就像落入没有出口的迷宫,一生都在被被纲常伦理围追堵截。
我为何要帮她呢?仅是因为相识一场?我自己也说不清。兴许是几分唇亡齿寒之感,希望日后自己不要落入混沌的泥潭。或是期望即便身陷囹圄,也能寻得一块浮木,不至于被完全吞噬。
应方仪的要求,我与公仲为在府中严格保持距离。因此不能正大光明结伴而行。他在厨房做杂工,出入自由,而我想出府,只能拿李清照做幌子,谎称去她家温书学习。
见我如此用功,母亲虽然担忧却也欣慰,只能在本就厚重的冬衣外披了一件袄子,又看着我喝了一整碗热汤。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身后一声冷哼。一转头,方仪站在檐下,手里抱着手炉,冷冷地睨视着我。
“我去找李清照玩。”
话一出口就意识到,有些欲盖弥彰了。为掩饰尴尬,我挺了挺背,问道:“有什么事吗?”
她冷笑一声,我顿时后背一凉,下意识紧了紧领口。
“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
见她不置可否,我抬脚刚往门口挪了几步,就听见她带着几分无奈道:“你会害了她。”
“什么?”
我立在原地,疑心是听错了。她却走下台阶,径直走到我面前。
“她既已嫁为人妇,就该安守本分,这便是她的命。”
我深吸一口气,冷气灌到喉头带了铁的腥甜。
“我知道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也没有奢求去改变什么。只是让她能像从前那般写作,从樊笼中解脱片刻,这难道也是害她?”
“你当然是害她。”她重重叹气,“你初来乍到,对这里的一切愤愤不平,我理解。可是,她们与你不同。就像那甄家的女孩儿,从女子到妻子虽会不适应,但只要捱过去,便也没什么了,女儿家都要走这么一遭。”
“方仪。”我打断她,“什么叫‘女儿家都要走这么一遭’?你在这种地方呆久了,难道真的忘了你是二十一世纪的人?”
她并不回答我的质问,继续道:“她如今不愿去学怎么做妻子主母,还惦念着能肆意吟风弄月的少女时期。甚至让词作流于墙垣之外,供人赏读,全然不顾及夫家的颜面——这都怪你。是你的所作所为时时在提醒她,纵容她,让她以为一切还能如旧。她越这样想就越忘不掉,越忘不掉就越痛苦。有朝一日,她若厘清其中道理,未必不会怨你。”
“为何会怨我?她该怨她的夫家容不下一个才女,怨这个世道让她举步维艰。”
“你会害了她。”她再次重复,语气却不如前两次那样生硬,反倒到了一丝痛惜,“这里的女子就像笼中雀鸟,虽没有自由,但只要忍耐就能得善终。”
“你怎么知道笼子里的是雀鸟?万一,被关进去的是鹰呢?”
“就算是鹰,那么多年下来,也该忘了。”
“我不信。”我转过头,“也许你不能理解,写作之人,光凭灵光一闪心血来潮是坚持不下去的。强烈的爱、恨、不甘、悲伤,才是那股欲望的源泉。她还在写,就证明她没有麻木。”
她张了张口,却最终未发一言。我也没再等她想出说辞,转身大步离开。
“你太慢了!”等我到约定的地点时,公仲为已等候多时。他衣着单薄,抱着手臂佝着肩,像个猴儿似的跑跑跳跳取暖。
我没说话,仰头看了看高墙处的桂树,花叶零落,只剩光秃秃的树枝,覆着一层皑皑白雪。
甄淑竹还没有来,尽管已经过了约定的时候。
不知为何,我感觉十分的累,于是贴着墙面缓缓坐了下去。
“地上湿。”公仲为提醒道,但瞥了一眼我的脸色,也没多说什么。反倒挨着我,也一屁股坐在雪地上。
“是不是方仪又跟你说了什么?”他用脚踢着积雪,“她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好,想在这里活下去,跟从前那样是万万不行了。”
我呼出一口白气,看它在空中慢慢消散:“她说,我是在害她。”又问:“你呢,你也觉得我是在害她吗?”
公仲为不接话,捡了半截枯枝一下一下地戳在雪里。
我看着那深深浅浅的窟窿,突然笑道:“你说,如果有一日,她忽然明白过来,明白我的行为看似在帮她,实则加剧了她的苦痛。会不会怨我?会不会后悔?”
“……”
正在这时,头上方的枯枝忽然轻微颤动,积雪掉落在眉睫上,一条打结的素色锦缎,如同一只苍白的蝴蝶,颤巍巍飞上枝头。
我赶紧跳起来,擦拭干净眼睛,示意公仲为如之前那样将我运上墙头。
甄漱竹身着素白,连面纱也是白色,与雪色融为一体。衣衫之下形销骨立,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消散在风中。
“你,你在家为何要戴面纱?”我问。
她没有回答,低头摆弄着裙带上的玉环绶。
我将早就准备好的包裹递给她,她没有伸手,反倒抱着胳膊,犹豫了很久,才极其缓慢地抬手接过。白纱掩盖住她的面容,随着呼吸轻微起伏,若不是这点动静,我几乎都要怀疑眼前是笼着衣物的冰雕。
“下个月老时间,我再来。”我说。
“好。”良久,白纱之下传来一声低语。
我眼眶一热,眼泪就那么落了下来,但不想叫她看见,只能佯装低头抠瓦当上的青苔。
“我走了,改日再来找你。那些书你要看啊,一定要看啊。”我飞快擦拭一下眼睛,对着她挤出一个笑容。
她似乎是说了什么,面纱极其轻微地起伏一下,又归于死寂。
回家后我便结结实实病了一场,许是雪水沾衣,寒气入体。母亲又气又无可奈何,只能日日顿顿熬好生姜水,监督我喝得一滴不剩。
就这么卧病在床,错过了腊八,又错过了小年。不过即便如此,也不算冷清。先是蕙蘅抱着从王令娴那儿“娶”来的小花猫时时探望,可在有一日我对着满床猫毛打了几个喷嚏,从此小猫便被勒令禁止入内。
小年的时候李清照来过一次,给我看了她新作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日读韩偓诗,觉得‘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一句妙趣横生,便也作了一首。”她解释道。
她惯爱这样改写旧文,同代词人通隐括之技者众多,周邦彦,晏几道都是以此闻名。读者若能从全新的情景中窥见几分旧貌,尽管素未谋面,各自会心一笑,也算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李清照作词时,会对字词稍作改变,赋予其全新的观感,隐隐带着几分与原作较量的劲儿。
“是新作?我记得初见那日,你口中吟诵的正是此词。”我问。
“是。可尾句是近日才得。”她指着最后一句,“那时我正在犹豫,若全然延袭前句,‘笑’过于轻浮,‘搓梅子’也是羞怯有余,含蓄不足。”
“原来如此,原来只是有感而发,不是因为遇见他啊……”我喃喃道。
“遇见谁?”
“没事。”我摇头。原来后世轶闻中所言,李清照在家中初遇赵明诚,芳心暗许,全然是杜撰,这两人甚至直到现在都没正经说过一句话!而她写的那些情意绵绵的词作,似乎仅是练笔,与个人经历并无多大关联。
“这是阿越自己做的,托我带给你。”她也不追问,从袖中取出一只小巧玲珑的兔子灯。
我接过,仔细打量一番,耳朵贴得歪歪扭扭,眼睛也是一大一小。安慰一点没有,倒是满满的讽刺和幸灾乐祸。
“劳烦你转达他,待我大好了,必定亲自道谢。”我咬着后槽牙道。
她却没体会到我俩暗地里的针锋相对,反倒凑近我耳边,悄声道:“方才进来时远远看见你大伯母了,她也看见我了,还盯了我老半天。你帮我瞧瞧,是今日衣饰不得体?还是妆容花了。”
“都没有,好着呢。”我憋笑都快憋出内伤了。
她离开后,公仲为的身影出现在门前,自从我病后,与甄淑竹联络的任务便转交给了他。起先他是不乐意的,总抱怨雪天路湿滑,或是墙太高摔了屁股蹲儿。可抱怨了几次也就作罢,反倒是近来,愈发积极,经常提前一两日便主动问起需要带什么东西。
他肩上落着雪,却直接掀开锦帘,踏入室内。他没立即说话,反是有些无措地立在门口,任由积雪融化濡湿衣襟。
“怎么了?”我从榻上撑起身,“是出什么事儿了?”
“……她身上有伤。”
屋内点着炭盆熏着香,他的话如同一盆冰水,将原本昏昏欲睡的我浇了个透心凉。
“什么伤,怎么伤的?”我顾不得还身着寝衣,直接掀开被子跳到地面。
他嘶哑着嗓音,甚至有些语无伦次:“我今日去的时候,她让我把包裹扔在地上……捡的时候,风把面纱吹起来,脸上有伤,胳膊好像也……”
他没能继续说下去。
“你有钱吗?我要钱。”他忽然话头一转。
“有。”我下意识指了指妆奁下的暗格,“你要做什么?”
他大步流星奔了过去,稀里哗啦地翻找一阵,又抬头问:“只有这么多吗?”
“我平时不怎么用银子,不够的话,可以典当些首饰,我娘那里好像还有银票……”
“我要现金,现金!”他忽然发了狂一般,将木盒重重一摔。
在重响之下,我反倒回过神来,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要带她走。”他转过身,以郑重的语气说道。
“走哪儿去?”
“离开蔡家,离开汴京!”他说得慷慨激昂,又不解地看着我问道:“你笑什么?”
“笑你幼稚。”我收了笑,冷冷道:“别的先不谈,你们就算私奔成功,没有路引,寸步难行。出了汴京能往哪儿去?莫非还能寻个深山老林隐居?”
“有何不可?天大地大,还愁没有容身之处!”
“你们之间的情谊何时到了这种地步?我让你去送东西没让你趁火打劫,她是有家室之人。”
他后退一步,失望摇头:“你也是如此迂腐!我看错你了,竟以为你与他们不一样。”
平生第一次被这么指责,我也怒了:“装什么深情?你好歹活了二十多年,还是热血上头,全然不考虑后果吗?你有没有考虑过,一旦背上通奸之名,往后她该如何自处?!”
“那也比现在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张生,不都能成一段美谈么?”
“司马相如功成移情,张生始乱终弃,这就是你所谓的美谈?你今日信誓旦旦一往情深,来日若反悔,你倒能拍拍屁股走人,半点损失也没有。而她亲友尽失,该如何在这个世道活下去?”
“我不会这样。”他急急道,“我发誓!”
我斜了他一眼,“若发誓有用,也不需要那么厚一本《宋刑统》了。”
“我与他们不同,我从前向往的就是‘愿得一人心’的爱情。”
无论古今,男人情深时发誓张口就来,我一向是不信的。况且就算违背了誓言也不会遭到任何惩罚,有律法约束尚有人以身试法,更不要说在对男子道德要求更加低下的时代。
“你不相信我?”他猛然抬头。
”什么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是诀别诗,‘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才是重点。”
“你是觉得我不配?”
好像根本没听进去我的话。
“……我可没这么说。”
“你就是这个意思。”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瓢冰水,他蹲在墙边双手抱头,“我没有金手指,无法科举登堂,更无法领军作战。你觉得我一时冲动也好,做英雄梦也罢……我是真心想帮她。”
我哑然,不管他这份真心出自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至少此时此刻是真挚的。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我保证。”我轻声道。
“该喝药了。”昭儿在我耳边小声提醒,见我没反应,又轻轻扯了扯我的衣袖,“姑娘?姑娘?”
我回过神来,公仲为不知何时离开的。在他站过的地面上,留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这写的什么呀?”注意到我的眼神,昭儿放下药碗,蹲下身捡起那张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些日子从那供奉官口中,我多多少少也听了点闲话。甄漱竹出阁前也颇有才名,每每有新作,必定要被谱曲传唱。
可嫁人后,这蔡氏觉得她才华过盛盖过丈夫,有损妇德。大丈夫顶天立地,改变自己是万万不可的,所以只有通过限制妻子,企图找回几分脸面。
那日新封丘门大街上,跟在甄漱竹身边的婆子,便是在时时监视她的动向,一旦有了动笔的念头,后脚就会遭到训斥。
真是个拧巴的时代。女子为了承担管家教子的职责,自小就被要求饱读诗书。读多了难免有写的冲动,而舞文弄墨却又被认为是失德之行。既无法全然麻木,又不能恣意自由。就像落入没有出口的迷宫,一生都在被被纲常伦理围追堵截。
我为何要帮她呢?仅是因为相识一场?我自己也说不清。兴许是几分唇亡齿寒之感,希望日后自己不要落入混沌的泥潭。或是期望即便身陷囹圄,也能寻得一块浮木,不至于被完全吞噬。
应方仪的要求,我与公仲为在府中严格保持距离。因此不能正大光明结伴而行。他在厨房做杂工,出入自由,而我想出府,只能拿李清照做幌子,谎称去她家温书学习。
见我如此用功,母亲虽然担忧却也欣慰,只能在本就厚重的冬衣外披了一件袄子,又看着我喝了一整碗热汤。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身后一声冷哼。一转头,方仪站在檐下,手里抱着手炉,冷冷地睨视着我。
“我去找李清照玩。”
话一出口就意识到,有些欲盖弥彰了。为掩饰尴尬,我挺了挺背,问道:“有什么事吗?”
她冷笑一声,我顿时后背一凉,下意识紧了紧领口。
“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
见她不置可否,我抬脚刚往门口挪了几步,就听见她带着几分无奈道:“你会害了她。”
“什么?”
我立在原地,疑心是听错了。她却走下台阶,径直走到我面前。
“她既已嫁为人妇,就该安守本分,这便是她的命。”
我深吸一口气,冷气灌到喉头带了铁的腥甜。
“我知道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也没有奢求去改变什么。只是让她能像从前那般写作,从樊笼中解脱片刻,这难道也是害她?”
“你当然是害她。”她重重叹气,“你初来乍到,对这里的一切愤愤不平,我理解。可是,她们与你不同。就像那甄家的女孩儿,从女子到妻子虽会不适应,但只要捱过去,便也没什么了,女儿家都要走这么一遭。”
“方仪。”我打断她,“什么叫‘女儿家都要走这么一遭’?你在这种地方呆久了,难道真的忘了你是二十一世纪的人?”
她并不回答我的质问,继续道:“她如今不愿去学怎么做妻子主母,还惦念着能肆意吟风弄月的少女时期。甚至让词作流于墙垣之外,供人赏读,全然不顾及夫家的颜面——这都怪你。是你的所作所为时时在提醒她,纵容她,让她以为一切还能如旧。她越这样想就越忘不掉,越忘不掉就越痛苦。有朝一日,她若厘清其中道理,未必不会怨你。”
“为何会怨我?她该怨她的夫家容不下一个才女,怨这个世道让她举步维艰。”
“你会害了她。”她再次重复,语气却不如前两次那样生硬,反倒到了一丝痛惜,“这里的女子就像笼中雀鸟,虽没有自由,但只要忍耐就能得善终。”
“你怎么知道笼子里的是雀鸟?万一,被关进去的是鹰呢?”
“就算是鹰,那么多年下来,也该忘了。”
“我不信。”我转过头,“也许你不能理解,写作之人,光凭灵光一闪心血来潮是坚持不下去的。强烈的爱、恨、不甘、悲伤,才是那股欲望的源泉。她还在写,就证明她没有麻木。”
她张了张口,却最终未发一言。我也没再等她想出说辞,转身大步离开。
“你太慢了!”等我到约定的地点时,公仲为已等候多时。他衣着单薄,抱着手臂佝着肩,像个猴儿似的跑跑跳跳取暖。
我没说话,仰头看了看高墙处的桂树,花叶零落,只剩光秃秃的树枝,覆着一层皑皑白雪。
甄淑竹还没有来,尽管已经过了约定的时候。
不知为何,我感觉十分的累,于是贴着墙面缓缓坐了下去。
“地上湿。”公仲为提醒道,但瞥了一眼我的脸色,也没多说什么。反倒挨着我,也一屁股坐在雪地上。
“是不是方仪又跟你说了什么?”他用脚踢着积雪,“她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好,想在这里活下去,跟从前那样是万万不行了。”
我呼出一口白气,看它在空中慢慢消散:“她说,我是在害她。”又问:“你呢,你也觉得我是在害她吗?”
公仲为不接话,捡了半截枯枝一下一下地戳在雪里。
我看着那深深浅浅的窟窿,突然笑道:“你说,如果有一日,她忽然明白过来,明白我的行为看似在帮她,实则加剧了她的苦痛。会不会怨我?会不会后悔?”
“……”
正在这时,头上方的枯枝忽然轻微颤动,积雪掉落在眉睫上,一条打结的素色锦缎,如同一只苍白的蝴蝶,颤巍巍飞上枝头。
我赶紧跳起来,擦拭干净眼睛,示意公仲为如之前那样将我运上墙头。
甄漱竹身着素白,连面纱也是白色,与雪色融为一体。衣衫之下形销骨立,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消散在风中。
“你,你在家为何要戴面纱?”我问。
她没有回答,低头摆弄着裙带上的玉环绶。
我将早就准备好的包裹递给她,她没有伸手,反倒抱着胳膊,犹豫了很久,才极其缓慢地抬手接过。白纱掩盖住她的面容,随着呼吸轻微起伏,若不是这点动静,我几乎都要怀疑眼前是笼着衣物的冰雕。
“下个月老时间,我再来。”我说。
“好。”良久,白纱之下传来一声低语。
我眼眶一热,眼泪就那么落了下来,但不想叫她看见,只能佯装低头抠瓦当上的青苔。
“我走了,改日再来找你。那些书你要看啊,一定要看啊。”我飞快擦拭一下眼睛,对着她挤出一个笑容。
她似乎是说了什么,面纱极其轻微地起伏一下,又归于死寂。
回家后我便结结实实病了一场,许是雪水沾衣,寒气入体。母亲又气又无可奈何,只能日日顿顿熬好生姜水,监督我喝得一滴不剩。
就这么卧病在床,错过了腊八,又错过了小年。不过即便如此,也不算冷清。先是蕙蘅抱着从王令娴那儿“娶”来的小花猫时时探望,可在有一日我对着满床猫毛打了几个喷嚏,从此小猫便被勒令禁止入内。
小年的时候李清照来过一次,给我看了她新作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日读韩偓诗,觉得‘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一句妙趣横生,便也作了一首。”她解释道。
她惯爱这样改写旧文,同代词人通隐括之技者众多,周邦彦,晏几道都是以此闻名。读者若能从全新的情景中窥见几分旧貌,尽管素未谋面,各自会心一笑,也算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李清照作词时,会对字词稍作改变,赋予其全新的观感,隐隐带着几分与原作较量的劲儿。
“是新作?我记得初见那日,你口中吟诵的正是此词。”我问。
“是。可尾句是近日才得。”她指着最后一句,“那时我正在犹豫,若全然延袭前句,‘笑’过于轻浮,‘搓梅子’也是羞怯有余,含蓄不足。”
“原来如此,原来只是有感而发,不是因为遇见他啊……”我喃喃道。
“遇见谁?”
“没事。”我摇头。原来后世轶闻中所言,李清照在家中初遇赵明诚,芳心暗许,全然是杜撰,这两人甚至直到现在都没正经说过一句话!而她写的那些情意绵绵的词作,似乎仅是练笔,与个人经历并无多大关联。
“这是阿越自己做的,托我带给你。”她也不追问,从袖中取出一只小巧玲珑的兔子灯。
我接过,仔细打量一番,耳朵贴得歪歪扭扭,眼睛也是一大一小。安慰一点没有,倒是满满的讽刺和幸灾乐祸。
“劳烦你转达他,待我大好了,必定亲自道谢。”我咬着后槽牙道。
她却没体会到我俩暗地里的针锋相对,反倒凑近我耳边,悄声道:“方才进来时远远看见你大伯母了,她也看见我了,还盯了我老半天。你帮我瞧瞧,是今日衣饰不得体?还是妆容花了。”
“都没有,好着呢。”我憋笑都快憋出内伤了。
她离开后,公仲为的身影出现在门前,自从我病后,与甄淑竹联络的任务便转交给了他。起先他是不乐意的,总抱怨雪天路湿滑,或是墙太高摔了屁股蹲儿。可抱怨了几次也就作罢,反倒是近来,愈发积极,经常提前一两日便主动问起需要带什么东西。
他肩上落着雪,却直接掀开锦帘,踏入室内。他没立即说话,反是有些无措地立在门口,任由积雪融化濡湿衣襟。
“怎么了?”我从榻上撑起身,“是出什么事儿了?”
“……她身上有伤。”
屋内点着炭盆熏着香,他的话如同一盆冰水,将原本昏昏欲睡的我浇了个透心凉。
“什么伤,怎么伤的?”我顾不得还身着寝衣,直接掀开被子跳到地面。
他嘶哑着嗓音,甚至有些语无伦次:“我今日去的时候,她让我把包裹扔在地上……捡的时候,风把面纱吹起来,脸上有伤,胳膊好像也……”
他没能继续说下去。
“你有钱吗?我要钱。”他忽然话头一转。
“有。”我下意识指了指妆奁下的暗格,“你要做什么?”
他大步流星奔了过去,稀里哗啦地翻找一阵,又抬头问:“只有这么多吗?”
“我平时不怎么用银子,不够的话,可以典当些首饰,我娘那里好像还有银票……”
“我要现金,现金!”他忽然发了狂一般,将木盒重重一摔。
在重响之下,我反倒回过神来,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要带她走。”他转过身,以郑重的语气说道。
“走哪儿去?”
“离开蔡家,离开汴京!”他说得慷慨激昂,又不解地看着我问道:“你笑什么?”
“笑你幼稚。”我收了笑,冷冷道:“别的先不谈,你们就算私奔成功,没有路引,寸步难行。出了汴京能往哪儿去?莫非还能寻个深山老林隐居?”
“有何不可?天大地大,还愁没有容身之处!”
“你们之间的情谊何时到了这种地步?我让你去送东西没让你趁火打劫,她是有家室之人。”
他后退一步,失望摇头:“你也是如此迂腐!我看错你了,竟以为你与他们不一样。”
平生第一次被这么指责,我也怒了:“装什么深情?你好歹活了二十多年,还是热血上头,全然不考虑后果吗?你有没有考虑过,一旦背上通奸之名,往后她该如何自处?!”
“那也比现在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张生,不都能成一段美谈么?”
“司马相如功成移情,张生始乱终弃,这就是你所谓的美谈?你今日信誓旦旦一往情深,来日若反悔,你倒能拍拍屁股走人,半点损失也没有。而她亲友尽失,该如何在这个世道活下去?”
“我不会这样。”他急急道,“我发誓!”
我斜了他一眼,“若发誓有用,也不需要那么厚一本《宋刑统》了。”
“我与他们不同,我从前向往的就是‘愿得一人心’的爱情。”
无论古今,男人情深时发誓张口就来,我一向是不信的。况且就算违背了誓言也不会遭到任何惩罚,有律法约束尚有人以身试法,更不要说在对男子道德要求更加低下的时代。
“你不相信我?”他猛然抬头。
”什么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是诀别诗,‘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才是重点。”
“你是觉得我不配?”
好像根本没听进去我的话。
“……我可没这么说。”
“你就是这个意思。”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瓢冰水,他蹲在墙边双手抱头,“我没有金手指,无法科举登堂,更无法领军作战。你觉得我一时冲动也好,做英雄梦也罢……我是真心想帮她。”
我哑然,不管他这份真心出自一时冲动还是深思熟虑,至少此时此刻是真挚的。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我保证。”我轻声道。
“该喝药了。”昭儿在我耳边小声提醒,见我没反应,又轻轻扯了扯我的衣袖,“姑娘?姑娘?”
我回过神来,公仲为不知何时离开的。在他站过的地面上,留着一张皱巴巴的纸。
“这写的什么呀?”注意到我的眼神,昭儿放下药碗,蹲下身捡起那张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