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随随便便一句话,轻易就能引得下面人想入非非。
尤其是在这太子选妃的微妙关头。
属下不免有些暧昧的猜测,努力回想这位宋姑娘是何方神圣。
可惜那宋姑娘七岁时便被送回了江州老家,他绞尽脑汁也没想到有用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的试探太子心意——“属下派人去辅德侯府走一趟,替殿下讨回绣球?”
太子满意的看着自己笔下的猫儿,一挥袖,道:“不必,此事不用你们操心了,也别声张。”
这位属下当即心里就是一咯噔,暗道果然不单纯!
太子殿下养的绣球那可不是寻常的猫儿,单是“绣球”这个名字就不同凡响。
那小猫原本是宫里淑妃娘娘养着解闷的,可那猫儿性野,实在喂不熟,动辄抓咬龇牙,淑妃娘娘千金贵体,岂纵容一只猫儿放肆,养了没几日便失了耐性,命宫人抱出去处理了。
正巧那日太子在宫里,听到撕心裂肺的猫叫声,出手救下猫儿,带回东宫。
对此,宫里宫外都习以为常,没人说什么,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位太子殿下修身养性十几年了,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溜鸟、招猫逗狗。
太子给猫儿取名绣球,在这个选妃的当口,这名字起的别有新意。太子殿下说了,选妃一事就靠这猫儿了,等到最后抉择的那一日,他带上绣球去选妃,它肯亲近谁,谁就是未来的太子妃。
眼下绣球还没派上用场,便让人先给劫走了,这算怎么回事?
而太子不仅不急着追回,还不让人问,换了一身衣裳连夜回了长安。
清辉寂寂,葳蕤轩中,宋秋瑟在枕边给猫儿放了个篮子,垫了一层软软的棉絮,猫儿比她睡得快,她还辗转反侧的时候,耳边已经传来了柔软而细微的呼噜声。
曼睩知道自家姑娘夜里不得好睡,照例守在珠帐外想陪哄一会儿,岂料,才几句话,账里就没了声。曼睩拨开帐子一瞧,宋秋瑟额头抵着小篮子,一人一猫已经睡熟了。
此时尚不到二更。
曼睩笑了笑,轻手轻脚的退出去了。
长安西市胡玉楼中,华灯初上,胡姬一舞不到天明不停歇。
青纱坐障围出了一片私密的天地,琉璃酒樽中映出浮光细碎。
宋川明眉目懒散,拾级而上,落座时,对面人已经自饮过一壶酒,姿态有了醺意,斜倚在扶手上,脸上盖着一面折扇。
他就着残酒饮了一杯,也不嫌弃,他清了清喉,道:“倒是第一次见阁下夜里来此放纵。”
“我不是来放纵,我是来见你的。”对面那人挪开覆面的折扇,露出一张骨相清隽的脸。
宋川明问:“有急事?”
一片丝竹声中,两个交谈的声音太微弱了,稍远一些便听不清字句,两人不着痕迹的靠近。
——“你的心肝妹妹把我的宝贝绣球劫走了,你说怎么办?”
此人正是到处找猫的太子,李曜。
宋川明莫名其妙:“你的猫丢了?”
李曜不说话,就只盯着他。
宋川明心里纳闷,你东宫养的猫丢了,跟我那刚回长安的妹妹有什么关系?可对上李曜那隐隐透着执拗的眼神,宋川明只好道:“舍妹今日刚回府,我在城门迎的人,没听说她带了猫,回头我问问吧。”
李曜要了一壶新酒,道:“好兄弟,你借我的势,把你妹妹从江州弄回来,难道不打算为我们引见一番吗?”
宋川明:“殿下想见舍妹?”
李曜示意他噤声:“这里哪有什么殿下,别乱讲话。”
宋川明安静下来,许久没说话,闷头灌了许多酒。
李曜看不下去了,抬手按住了壶,道:“葡萄美酒不是这么糟蹋的……你究竟怎么了?心心念念终于把妹妹接回来,你却不开心……你妹妹与你反目了?”
他若不是太子,凭这张嘴真的很容易挨揍。
宋川明不再灌酒,道出苦闷:“我妹妹现在的性子……不知为何,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脑子里浮现出蔚然堂她屈膝跪拜父母时的模样。
那身段软的像一滩水,仿佛江州十年已磨平了她的所有棱角。
宋川明说:“我不喜欢。”
李曜闻言折扇一合“呸”了一声:“人又不是你养的,你还要人家照着你喜欢的样子长,你脸倒是很大哦!”
太子是说话一贯如此,你以为他情绪不好,其实他神色很柔和,可仔细一品,话又不是很好听。
宋川明对此早习以为常。
李曜拍拍他,道:“提醒你啊,抢了我的绣球,可是要给我做娘子的。”
宋川明摩挲着酒盏,垂眸不语。
李曜搭着他的肩,借力起身,摇着扇子推门走了出去,在一众舞姬的环绕下,片叶不沾身的离开了胡玉楼。
宋川明却是独自在胡玉楼中醉卧了整夜,天明方归。
——
宋秋瑟既回了侯府,便要按规矩晨昏定省。
她原也没有贪睡的习惯,晨曦刚拂上窗纱,她便睁开了眼睛,感觉到颈畔软绵绵、暖融融的,抬手一摸,是猫儿不知何时爬出篮子,紧紧贴着她熟睡。
夜里寒凉,小家伙多半是觉得冷了。
宋秋瑟在江州喂过野猫。
那些野猫性子爆烈,上蹿下跳,等不及吃的还会露出尖利的爪子抢,一点都不可爱,她有心亲近,却也要守着分寸,以免伤了自己。
到底还是长安的猫儿温顺可人,干干净净,绵软一团,知道小心翼翼收着爪子,挨着人睡。
宋秋瑟陪着猫儿又躺了片刻,听到院里有了走动声,才披衣起身。
曼睩备了清水,推门进来,服侍她洗漱。
宋秋瑟端坐在镜台前,乌黑似缎的头发梳起,挽了一个时下最受少女喜爱的百合髻,曼睩给她戴了几支花头簪,点缀在乌蓬蓬的发间。
其宋秋瑟的妆奁里没有几件能撑场面东西,不过这个年纪的女儿家不是很讲究珠翠堆满身。
少女明眸善睐,肤凝瑞雪,稍微一点颜色足以。
她梳妆的时候,猫儿就在床榻上,滚着一个线球玩。
宋秋瑟时不时看它一眼,忽然道:“这么讨喜的猫儿一定是有主的,只是一时没寻到而已,千万好生照料着,别出什么茬子,免得日后主人找上门,咱们不好交代。”
曼睩应了一声,但显然没往心里去,她催着宋秋瑟换衣裳:“请安的时辰快到了,姑娘快些吧,免得误了时辰,再招来麻烦。”
宋秋瑟换了一身锦绣芙蓉的衫裙,戴上璎珞,一切打点妥当,才慢吞吞出了门,往袁氏的院子里去。
正房,这个时辰,袁氏也在等她。
昨晚几位姑娘发生的一起冲突已经传到她的耳朵里。
袁意舒清晨特意让人去通知两个女儿,让她们不必忙着请安,迟一个时辰再来,她特意腾出了时间,好单独一见宋秋瑟。
宋秋瑟卯正到了前院,该是请安的时辰,院中却没见其他晚辈的身影。
宋秋瑟低头微微叹了一口气,明白即将要发生什么了。
门前等候了片刻,袁氏没有让她进门,而是派贴身的侯妈妈出来传话:“二姑娘,夫人在祠堂等你。”
又是祠堂。
宋秋瑟脸色一变。
侯妈妈笑着:“夫人说了,二姑娘离家十年,既然回来了,于情于理都应当先去祠堂敬奉先祖。”
宋秋瑟脾气软和,道一声晓得,转身往祠堂的方向走去。
宋氏宗祠在府中东侧,与此相距不远,半刻钟的路程便到。
宋秋瑟的步子越走越慢。
曼睩知道她家姑娘不喜欢那个地方,夜夜梦魇都脱不开那个昏沉沉的祠堂。
“姑娘,我们真要去吗?”曼睩问。
宋秋瑟干脆道:“去。”
她确实害怕那个地方,那是她多年的心结所在。
可她不能让那件往事折磨她一辈子。
心病要挖出来才算彻底解决。
祠堂正门已在眼前。
袁氏站在一列列林立的牌位前,背对着她,像是已经等待许久了。
宋秋瑟在门外道:“母亲,我来了。”
袁氏转身,朝她伸出手:“进来吧。”
曼睩也想跟一起进去,却被守在外面的两个婆子拦了。
宋秋瑟侧首递给她一个眼神,聊作安抚。
曼睩无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姑娘迈进那高高的门槛,两扇门缓缓关闭,像是把那纤瘦的身影吞入其中。
祠堂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幽深寂静,灯火长明,门窗都紧闭,也不知从哪里透进来的风,吹得烛影摇晃,忽明忽灭。
“宋氏宗祠,你记忆应该很深刻。”袁意舒开口道。
宋秋瑟以手抚胸口,按下那一阵悸动,尽可能让自己平心静气,道:“当然,我曾在此诚心诚意自省,日夜对着祖宗先辈的牌位拜祷,想来正是先祖们听到了我当时发的愿,所以才在冥冥之中护佑我重回长安。”
袁意舒的脸色有些难看。
宋秋瑟朝她看去,忽然惊觉,她也并不是没有变化,毕竟岁月无情,不会对谁有格外的宽待,她的唇早已不似从前饱满了,紧抿的时候,难掩面相刻薄。
袁意舒就这么刻薄着,扯开了一个笑容:“江州这十年,姑娘性子大变啊。”
宋秋瑟也笑了笑,道:“当年母亲说我性子不好,太倔了,容易吃大亏,于是我改了呀。”
尤其是在这太子选妃的微妙关头。
属下不免有些暧昧的猜测,努力回想这位宋姑娘是何方神圣。
可惜那宋姑娘七岁时便被送回了江州老家,他绞尽脑汁也没想到有用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的试探太子心意——“属下派人去辅德侯府走一趟,替殿下讨回绣球?”
太子满意的看着自己笔下的猫儿,一挥袖,道:“不必,此事不用你们操心了,也别声张。”
这位属下当即心里就是一咯噔,暗道果然不单纯!
太子殿下养的绣球那可不是寻常的猫儿,单是“绣球”这个名字就不同凡响。
那小猫原本是宫里淑妃娘娘养着解闷的,可那猫儿性野,实在喂不熟,动辄抓咬龇牙,淑妃娘娘千金贵体,岂纵容一只猫儿放肆,养了没几日便失了耐性,命宫人抱出去处理了。
正巧那日太子在宫里,听到撕心裂肺的猫叫声,出手救下猫儿,带回东宫。
对此,宫里宫外都习以为常,没人说什么,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位太子殿下修身养性十几年了,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养花溜鸟、招猫逗狗。
太子给猫儿取名绣球,在这个选妃的当口,这名字起的别有新意。太子殿下说了,选妃一事就靠这猫儿了,等到最后抉择的那一日,他带上绣球去选妃,它肯亲近谁,谁就是未来的太子妃。
眼下绣球还没派上用场,便让人先给劫走了,这算怎么回事?
而太子不仅不急着追回,还不让人问,换了一身衣裳连夜回了长安。
清辉寂寂,葳蕤轩中,宋秋瑟在枕边给猫儿放了个篮子,垫了一层软软的棉絮,猫儿比她睡得快,她还辗转反侧的时候,耳边已经传来了柔软而细微的呼噜声。
曼睩知道自家姑娘夜里不得好睡,照例守在珠帐外想陪哄一会儿,岂料,才几句话,账里就没了声。曼睩拨开帐子一瞧,宋秋瑟额头抵着小篮子,一人一猫已经睡熟了。
此时尚不到二更。
曼睩笑了笑,轻手轻脚的退出去了。
长安西市胡玉楼中,华灯初上,胡姬一舞不到天明不停歇。
青纱坐障围出了一片私密的天地,琉璃酒樽中映出浮光细碎。
宋川明眉目懒散,拾级而上,落座时,对面人已经自饮过一壶酒,姿态有了醺意,斜倚在扶手上,脸上盖着一面折扇。
他就着残酒饮了一杯,也不嫌弃,他清了清喉,道:“倒是第一次见阁下夜里来此放纵。”
“我不是来放纵,我是来见你的。”对面那人挪开覆面的折扇,露出一张骨相清隽的脸。
宋川明问:“有急事?”
一片丝竹声中,两个交谈的声音太微弱了,稍远一些便听不清字句,两人不着痕迹的靠近。
——“你的心肝妹妹把我的宝贝绣球劫走了,你说怎么办?”
此人正是到处找猫的太子,李曜。
宋川明莫名其妙:“你的猫丢了?”
李曜不说话,就只盯着他。
宋川明心里纳闷,你东宫养的猫丢了,跟我那刚回长安的妹妹有什么关系?可对上李曜那隐隐透着执拗的眼神,宋川明只好道:“舍妹今日刚回府,我在城门迎的人,没听说她带了猫,回头我问问吧。”
李曜要了一壶新酒,道:“好兄弟,你借我的势,把你妹妹从江州弄回来,难道不打算为我们引见一番吗?”
宋川明:“殿下想见舍妹?”
李曜示意他噤声:“这里哪有什么殿下,别乱讲话。”
宋川明安静下来,许久没说话,闷头灌了许多酒。
李曜看不下去了,抬手按住了壶,道:“葡萄美酒不是这么糟蹋的……你究竟怎么了?心心念念终于把妹妹接回来,你却不开心……你妹妹与你反目了?”
他若不是太子,凭这张嘴真的很容易挨揍。
宋川明不再灌酒,道出苦闷:“我妹妹现在的性子……不知为何,完全变了个人似的。”
脑子里浮现出蔚然堂她屈膝跪拜父母时的模样。
那身段软的像一滩水,仿佛江州十年已磨平了她的所有棱角。
宋川明说:“我不喜欢。”
李曜闻言折扇一合“呸”了一声:“人又不是你养的,你还要人家照着你喜欢的样子长,你脸倒是很大哦!”
太子是说话一贯如此,你以为他情绪不好,其实他神色很柔和,可仔细一品,话又不是很好听。
宋川明对此早习以为常。
李曜拍拍他,道:“提醒你啊,抢了我的绣球,可是要给我做娘子的。”
宋川明摩挲着酒盏,垂眸不语。
李曜搭着他的肩,借力起身,摇着扇子推门走了出去,在一众舞姬的环绕下,片叶不沾身的离开了胡玉楼。
宋川明却是独自在胡玉楼中醉卧了整夜,天明方归。
——
宋秋瑟既回了侯府,便要按规矩晨昏定省。
她原也没有贪睡的习惯,晨曦刚拂上窗纱,她便睁开了眼睛,感觉到颈畔软绵绵、暖融融的,抬手一摸,是猫儿不知何时爬出篮子,紧紧贴着她熟睡。
夜里寒凉,小家伙多半是觉得冷了。
宋秋瑟在江州喂过野猫。
那些野猫性子爆烈,上蹿下跳,等不及吃的还会露出尖利的爪子抢,一点都不可爱,她有心亲近,却也要守着分寸,以免伤了自己。
到底还是长安的猫儿温顺可人,干干净净,绵软一团,知道小心翼翼收着爪子,挨着人睡。
宋秋瑟陪着猫儿又躺了片刻,听到院里有了走动声,才披衣起身。
曼睩备了清水,推门进来,服侍她洗漱。
宋秋瑟端坐在镜台前,乌黑似缎的头发梳起,挽了一个时下最受少女喜爱的百合髻,曼睩给她戴了几支花头簪,点缀在乌蓬蓬的发间。
其宋秋瑟的妆奁里没有几件能撑场面东西,不过这个年纪的女儿家不是很讲究珠翠堆满身。
少女明眸善睐,肤凝瑞雪,稍微一点颜色足以。
她梳妆的时候,猫儿就在床榻上,滚着一个线球玩。
宋秋瑟时不时看它一眼,忽然道:“这么讨喜的猫儿一定是有主的,只是一时没寻到而已,千万好生照料着,别出什么茬子,免得日后主人找上门,咱们不好交代。”
曼睩应了一声,但显然没往心里去,她催着宋秋瑟换衣裳:“请安的时辰快到了,姑娘快些吧,免得误了时辰,再招来麻烦。”
宋秋瑟换了一身锦绣芙蓉的衫裙,戴上璎珞,一切打点妥当,才慢吞吞出了门,往袁氏的院子里去。
正房,这个时辰,袁氏也在等她。
昨晚几位姑娘发生的一起冲突已经传到她的耳朵里。
袁意舒清晨特意让人去通知两个女儿,让她们不必忙着请安,迟一个时辰再来,她特意腾出了时间,好单独一见宋秋瑟。
宋秋瑟卯正到了前院,该是请安的时辰,院中却没见其他晚辈的身影。
宋秋瑟低头微微叹了一口气,明白即将要发生什么了。
门前等候了片刻,袁氏没有让她进门,而是派贴身的侯妈妈出来传话:“二姑娘,夫人在祠堂等你。”
又是祠堂。
宋秋瑟脸色一变。
侯妈妈笑着:“夫人说了,二姑娘离家十年,既然回来了,于情于理都应当先去祠堂敬奉先祖。”
宋秋瑟脾气软和,道一声晓得,转身往祠堂的方向走去。
宋氏宗祠在府中东侧,与此相距不远,半刻钟的路程便到。
宋秋瑟的步子越走越慢。
曼睩知道她家姑娘不喜欢那个地方,夜夜梦魇都脱不开那个昏沉沉的祠堂。
“姑娘,我们真要去吗?”曼睩问。
宋秋瑟干脆道:“去。”
她确实害怕那个地方,那是她多年的心结所在。
可她不能让那件往事折磨她一辈子。
心病要挖出来才算彻底解决。
祠堂正门已在眼前。
袁氏站在一列列林立的牌位前,背对着她,像是已经等待许久了。
宋秋瑟在门外道:“母亲,我来了。”
袁氏转身,朝她伸出手:“进来吧。”
曼睩也想跟一起进去,却被守在外面的两个婆子拦了。
宋秋瑟侧首递给她一个眼神,聊作安抚。
曼睩无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姑娘迈进那高高的门槛,两扇门缓缓关闭,像是把那纤瘦的身影吞入其中。
祠堂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幽深寂静,灯火长明,门窗都紧闭,也不知从哪里透进来的风,吹得烛影摇晃,忽明忽灭。
“宋氏宗祠,你记忆应该很深刻。”袁意舒开口道。
宋秋瑟以手抚胸口,按下那一阵悸动,尽可能让自己平心静气,道:“当然,我曾在此诚心诚意自省,日夜对着祖宗先辈的牌位拜祷,想来正是先祖们听到了我当时发的愿,所以才在冥冥之中护佑我重回长安。”
袁意舒的脸色有些难看。
宋秋瑟朝她看去,忽然惊觉,她也并不是没有变化,毕竟岁月无情,不会对谁有格外的宽待,她的唇早已不似从前饱满了,紧抿的时候,难掩面相刻薄。
袁意舒就这么刻薄着,扯开了一个笑容:“江州这十年,姑娘性子大变啊。”
宋秋瑟也笑了笑,道:“当年母亲说我性子不好,太倔了,容易吃大亏,于是我改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