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升默了片刻,终于吐言。
他张了张唇,眼神完全被沈嵇压制,整个人只如傀儡一般:
“我……我不知。”
沈嵇没准备放过董升,犀利的问话一道一道劈向他:
“事到如今你还要遮掩,你对得起那些冤死的亡魂吗?口口声声说是老师误人,可若没有你去传信、没有你身上刻意携带的名单、没有你背后之人挑起这一切,何至于酿成临绍七年如此惨烈的悲剧!”
董升一颗心实已枯死。
任沈嵇再是责问,他只是道:
“我……不知。”
“我不知……”
沈嵇皱了皱眉,眯眼看向垂头喃喃的董升:他似陷入了梦魇一般,口中不断重复着“我不知”三字。
沈嵇终于是怒了,一把揪住董升的前襟,提着他的衣领使得董升不得不看向他——
董升眼神忽地动了动,倏忽道:
“我要死了。”
“你杀了我吧。”董升的眼里带了祈求,如若不是因着铁链的桎梏,他现下已经跪在了沈嵇面前。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指使的。那时候有人递了消息给我,让我夜里带着那名单去城门找一个叫卜大的人,说太子会领着学子们向皇帝直谏。”
“我……我也只是想做一个第一人。不管是为太子,还是为陛下,还是为了苍生百姓。”这话既出,连董升也觉得可笑,苦涩的笑意与追悔莫及的痛苦掺杂在一起,只让他觉得自己似被万蚁噬咬。
沈嵇放了手,董升人就势下落,随铁链悬住。见他属实没有求生的意志,今夜的审问也只得到此结束。
他正要抽身离去,不曾想沉默了一时的董升,忽如潜伏的蛇一般,针对沈嵇道:
“你……又是如何得知这些?”
沈嵇方才揭露的一切,是压垮董升的重负,但同时也该是只有死人才会知道的隐秘。
而他故意只让程著听到一半,又屏蔽了众人……沈嵇暗中对董升的刺激,对事态的预估,仿佛他已知晓了一切真相——
正如傀儡戏的主人一般,只随自己的心意,将往事演给别人看。
沈嵇却没有应他,只眼神扫过他,往后退步。
对于董升来说,他是上位者。董升这番问话对沈嵇并无半点影响。
应答与否,是上位者独享的自由。
狱中黯淡,一扇小窗挂在壁上,透出些许夜光。外边已经可以隐隐听见虫鸣,春尽夏临,时有蛾子在窗口飞扑。
沈嵇收回眼神,敛了神色,随即转身出了这寂寞的暗室。
夜风徐徐,如今的天气已暖和起来。他在门口站了许久。
今夜无月,天上只点着几颗黯淡的星子。若落在钦天监眼中,不知又是何等帝势式微的天象。
正欲提步离去,狱卒忽地跑了过来,慌慌张张对沈嵇道:“大人,那人自尽了……”
沈嵇面色一怔,顿住了身子。
虽知他有死志,却不想是如此坚决。
沈嵇摇了摇头,难得替人叹一口气。
**
初夏将至,此时正好距离春闱过了一月有余。依照惯例,盛京城中会筹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诗会。
沈嵇因着少傅的身份,须带小太子感受京中学子的学风,故此也为诗会背后中的筹办人之一。
李淑偶然听闻诗会的消息,趁着学宫将将下学,自己悄然去找了沈嵇。
不曾想程著也在。室中如今只两人在,程著同他说起了有关程过之的事情。
因着董升的揭露,程著难得回了趟家。
程过之自是欣喜儿子的归来,隆重准备了一桌饭菜,却不想迎面对上的,是一张愤然痛苦的面容——
“鹿山祸事,你有参与吗?”程著开门见山,话语狠地丢给程过之。
程过之面色一僵,方才正欲伸手揽他的手,停在半空。他鼻息一叹,满是无奈,最后挥手让府中下人退避。
他说过不让程著再查,可他也知道,程著从未停手探察。
程过之的沉默让程著立时了然,程著忍不住冲他喊着:
“你为什么不制止我去查?”
程过之苦涩一笑,没有回应。两人又何尝不是心知肚明,不管程过之制止与否,程著都不会停手的。
程过之转了身,自己独身坐了上位。
满桌的菜蔬都是丰盛。程过之夹了一筷子鱼肉,放在旁边的碗里,感怀道:
“这鱼肉,你昔时最爱吃了。”
程著望着那为他准备的盘盏,回驳了程过之:
“我爱吃那鱼,是因为阿玥爱吃。”
所以,为着李玥,他断不会放手。
程过之点点头,轻笑了笑。
“也好,你有你喜欢的。”他又夹了一筷子放在自己嘴里,慢慢嚼着尝味。
事态到了如此地步,不论是人情,还是脾性,两人都已明晰了对方的意思。
见程著转身欲走,程过之忽地叫住他:
“你要查便查吧,只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慎重……”
程著回头,望向大堂之中、坐于桌边上位的那个忽然间便沧桑了许多的父亲、老师、臣子——
“不要再牵扯学子进去了。”
程过之这话,让程著似懂非懂。他没应声,转身离去,直接来找了沈嵇。
李淑听罢两人对话,心中思绪也是复杂。不曾想 ,中书令大人竟也真的为博直名而将无辜学子们葬送。
沈嵇倒不意外。对于程过之不再解释,只自己承认了祸事之责,他并未再补充。
“所以如今……我们要怎么办?”程著内心沉沉,却还是将这话问了出来。
要为太子正名,平反临绍七年的冤案,还五千余人的清白——
太子因贤名受戮,而触及陛下怒火的,其实质是因着鹿山学子对李煦的维护。而程过之又在其中……
沈嵇望了望程著,道:“此事不止如此。”
他将狱中与董升之话说了大半:
“董升背后之人,或许才是背后操纵一切之人。”
程过之是煽动学子们上书的推手,然在此之后,又是董升被暗人指使,故传谋反之信与名单,这才惹得皇帝大怒。
程著忍不住张了张唇,手下意识把住沈嵇的肩。
他心中生出一些庆幸。
“董升已死,我们如若能找到当时有关春夜谋反之事的侍卫或者看守,或许还能有机会。”
然春夜谋反之事,更是皇家的秘事。
众人只知太子李煦被鸩杀,却不知春夜谋反之事,才是他受戮的根本。
可陛下为什么又不把此事公布,这些年来只自己背负着虎毒食子的骂名,在民间众人的敢怒不敢言中,将往事草草掩埋?
三人静默。
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他们如今也只有再想办法去寻春夜谋反之事的细节。
李淑要被这些事情闹昏头了。见人懵怔,沈嵇此时也暂且按下这事态:
“这些日子我要先筹办京中诗会,你们先梳理着事情,等半月之后我们再议。”
事情既已吩咐,程著也就散去,李淑却还留在原地,欲言又止。
沈嵇眯了眯眼,见她动了动唇却不出声,只作要离开样,无形催促着她。
李淑忙扯住人,眼神闪动,终于是吐露心声:
“诗会……有身份的限制吗?”
沈嵇不由得生了好奇,挑眉看向她:“并无。”
见沈嵇一脸新奇的神态,李淑知道他是误会了,忙摆手道:
“不是我……我不是……不是我去!”
沈嵇神色微变,不懂她是什么意思。她说不是她要去,那她是想说谁去?
她又结识了谁吗?
李淑咽了咽口水,道:“女子可以去吗?”
沈嵇神思一转,一时间有了猜测。他幽幽道:
“诗会自筹办之始,便从无有过限制。”
也就是说,不论男女老少,诗会都是允许人参加的。
李淑脸色掩不住笑意,唇角微动——
沈嵇却忍不住给她暗中的期许泼下冷水,“但据我所知,从无有过女子参加。”
“什么意思?!”李淑睁大了眼睛,皱着眉头,竟隐隐生了委屈。
见状,沈嵇也不再逗她了,抬手用拇指按了按她拧巴的眉头,缓缓道:“京中写诗的女子并非没有,但或许是因着怕见旁人的眼光,或是因着家中长辈的阻挠,或再是别的原因……从未有过女子出现在诗会之中。”
“她们的诗作不一定就比别人差啊!”李淑不平道。
“然在众人的眼里,女子是写不出好诗的,也根本就不该写诗的。”沈嵇话语淡淡,只陈述着世人既定的观念看法。
“只要她们参加了,她们就可以反驳这些说法!”李淑话语急促,看向沈嵇寻求着认同。
沈嵇也凝视着她,那眼神同他的话语一般风平浪静,“我说了,诗会从未限制过人的身份,女子若是想要参与,无人阻拦。”
无人阻拦……?
李淑不喜沈嵇话里高高在上的意味,忍不住往后退身了几步。
诗会的确无人阻拦,可世人的舆论、眼光,却是实实在在的阻拦。女子从未参加过诗会,更少诗作流传的机会,于是世人见到的女子诗作便更少,于是在众人眼中,女子便是不会作诗的。
这一切的循环似一个怪圈,只为诠说男人们偏执的观念而存在。
“那你……”李淑话里带了些祈求,再一次看向沈嵇,“……这一次的诗会,能不能设定一个条件?”
沈嵇好奇地望着她:“你要什么条件?”
“让参与诗会的人,都戴上面具。”李淑心中已有了憧憬,眼里泛着光,面上都是欣愉:“这样女子们便不怕被人认出来,她们便敢大胆的参与了。”
“可是无人认出那些女子,也就无人知晓,这世上还有女子的诗作。”
李淑却没丧气,仍旧是笑着:“总会有人知晓的。”
只要参与诗会的女子越来越多,诗作流传得越来越多,被人认同的诗作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有女子摘下面具的。
然李淑想得比这更大胆——
如若申玉也参加了这次诗会,那么她所期望的事情,会比这更快些。
他张了张唇,眼神完全被沈嵇压制,整个人只如傀儡一般:
“我……我不知。”
沈嵇没准备放过董升,犀利的问话一道一道劈向他:
“事到如今你还要遮掩,你对得起那些冤死的亡魂吗?口口声声说是老师误人,可若没有你去传信、没有你身上刻意携带的名单、没有你背后之人挑起这一切,何至于酿成临绍七年如此惨烈的悲剧!”
董升一颗心实已枯死。
任沈嵇再是责问,他只是道:
“我……不知。”
“我不知……”
沈嵇皱了皱眉,眯眼看向垂头喃喃的董升:他似陷入了梦魇一般,口中不断重复着“我不知”三字。
沈嵇终于是怒了,一把揪住董升的前襟,提着他的衣领使得董升不得不看向他——
董升眼神忽地动了动,倏忽道:
“我要死了。”
“你杀了我吧。”董升的眼里带了祈求,如若不是因着铁链的桎梏,他现下已经跪在了沈嵇面前。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指使的。那时候有人递了消息给我,让我夜里带着那名单去城门找一个叫卜大的人,说太子会领着学子们向皇帝直谏。”
“我……我也只是想做一个第一人。不管是为太子,还是为陛下,还是为了苍生百姓。”这话既出,连董升也觉得可笑,苦涩的笑意与追悔莫及的痛苦掺杂在一起,只让他觉得自己似被万蚁噬咬。
沈嵇放了手,董升人就势下落,随铁链悬住。见他属实没有求生的意志,今夜的审问也只得到此结束。
他正要抽身离去,不曾想沉默了一时的董升,忽如潜伏的蛇一般,针对沈嵇道:
“你……又是如何得知这些?”
沈嵇方才揭露的一切,是压垮董升的重负,但同时也该是只有死人才会知道的隐秘。
而他故意只让程著听到一半,又屏蔽了众人……沈嵇暗中对董升的刺激,对事态的预估,仿佛他已知晓了一切真相——
正如傀儡戏的主人一般,只随自己的心意,将往事演给别人看。
沈嵇却没有应他,只眼神扫过他,往后退步。
对于董升来说,他是上位者。董升这番问话对沈嵇并无半点影响。
应答与否,是上位者独享的自由。
狱中黯淡,一扇小窗挂在壁上,透出些许夜光。外边已经可以隐隐听见虫鸣,春尽夏临,时有蛾子在窗口飞扑。
沈嵇收回眼神,敛了神色,随即转身出了这寂寞的暗室。
夜风徐徐,如今的天气已暖和起来。他在门口站了许久。
今夜无月,天上只点着几颗黯淡的星子。若落在钦天监眼中,不知又是何等帝势式微的天象。
正欲提步离去,狱卒忽地跑了过来,慌慌张张对沈嵇道:“大人,那人自尽了……”
沈嵇面色一怔,顿住了身子。
虽知他有死志,却不想是如此坚决。
沈嵇摇了摇头,难得替人叹一口气。
**
初夏将至,此时正好距离春闱过了一月有余。依照惯例,盛京城中会筹办一场声势浩大的诗会。
沈嵇因着少傅的身份,须带小太子感受京中学子的学风,故此也为诗会背后中的筹办人之一。
李淑偶然听闻诗会的消息,趁着学宫将将下学,自己悄然去找了沈嵇。
不曾想程著也在。室中如今只两人在,程著同他说起了有关程过之的事情。
因着董升的揭露,程著难得回了趟家。
程过之自是欣喜儿子的归来,隆重准备了一桌饭菜,却不想迎面对上的,是一张愤然痛苦的面容——
“鹿山祸事,你有参与吗?”程著开门见山,话语狠地丢给程过之。
程过之面色一僵,方才正欲伸手揽他的手,停在半空。他鼻息一叹,满是无奈,最后挥手让府中下人退避。
他说过不让程著再查,可他也知道,程著从未停手探察。
程过之的沉默让程著立时了然,程著忍不住冲他喊着:
“你为什么不制止我去查?”
程过之苦涩一笑,没有回应。两人又何尝不是心知肚明,不管程过之制止与否,程著都不会停手的。
程过之转了身,自己独身坐了上位。
满桌的菜蔬都是丰盛。程过之夹了一筷子鱼肉,放在旁边的碗里,感怀道:
“这鱼肉,你昔时最爱吃了。”
程著望着那为他准备的盘盏,回驳了程过之:
“我爱吃那鱼,是因为阿玥爱吃。”
所以,为着李玥,他断不会放手。
程过之点点头,轻笑了笑。
“也好,你有你喜欢的。”他又夹了一筷子放在自己嘴里,慢慢嚼着尝味。
事态到了如此地步,不论是人情,还是脾性,两人都已明晰了对方的意思。
见程著转身欲走,程过之忽地叫住他:
“你要查便查吧,只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慎重……”
程著回头,望向大堂之中、坐于桌边上位的那个忽然间便沧桑了许多的父亲、老师、臣子——
“不要再牵扯学子进去了。”
程过之这话,让程著似懂非懂。他没应声,转身离去,直接来找了沈嵇。
李淑听罢两人对话,心中思绪也是复杂。不曾想 ,中书令大人竟也真的为博直名而将无辜学子们葬送。
沈嵇倒不意外。对于程过之不再解释,只自己承认了祸事之责,他并未再补充。
“所以如今……我们要怎么办?”程著内心沉沉,却还是将这话问了出来。
要为太子正名,平反临绍七年的冤案,还五千余人的清白——
太子因贤名受戮,而触及陛下怒火的,其实质是因着鹿山学子对李煦的维护。而程过之又在其中……
沈嵇望了望程著,道:“此事不止如此。”
他将狱中与董升之话说了大半:
“董升背后之人,或许才是背后操纵一切之人。”
程过之是煽动学子们上书的推手,然在此之后,又是董升被暗人指使,故传谋反之信与名单,这才惹得皇帝大怒。
程著忍不住张了张唇,手下意识把住沈嵇的肩。
他心中生出一些庆幸。
“董升已死,我们如若能找到当时有关春夜谋反之事的侍卫或者看守,或许还能有机会。”
然春夜谋反之事,更是皇家的秘事。
众人只知太子李煦被鸩杀,却不知春夜谋反之事,才是他受戮的根本。
可陛下为什么又不把此事公布,这些年来只自己背负着虎毒食子的骂名,在民间众人的敢怒不敢言中,将往事草草掩埋?
三人静默。
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他们如今也只有再想办法去寻春夜谋反之事的细节。
李淑要被这些事情闹昏头了。见人懵怔,沈嵇此时也暂且按下这事态:
“这些日子我要先筹办京中诗会,你们先梳理着事情,等半月之后我们再议。”
事情既已吩咐,程著也就散去,李淑却还留在原地,欲言又止。
沈嵇眯了眯眼,见她动了动唇却不出声,只作要离开样,无形催促着她。
李淑忙扯住人,眼神闪动,终于是吐露心声:
“诗会……有身份的限制吗?”
沈嵇不由得生了好奇,挑眉看向她:“并无。”
见沈嵇一脸新奇的神态,李淑知道他是误会了,忙摆手道:
“不是我……我不是……不是我去!”
沈嵇神色微变,不懂她是什么意思。她说不是她要去,那她是想说谁去?
她又结识了谁吗?
李淑咽了咽口水,道:“女子可以去吗?”
沈嵇神思一转,一时间有了猜测。他幽幽道:
“诗会自筹办之始,便从无有过限制。”
也就是说,不论男女老少,诗会都是允许人参加的。
李淑脸色掩不住笑意,唇角微动——
沈嵇却忍不住给她暗中的期许泼下冷水,“但据我所知,从无有过女子参加。”
“什么意思?!”李淑睁大了眼睛,皱着眉头,竟隐隐生了委屈。
见状,沈嵇也不再逗她了,抬手用拇指按了按她拧巴的眉头,缓缓道:“京中写诗的女子并非没有,但或许是因着怕见旁人的眼光,或是因着家中长辈的阻挠,或再是别的原因……从未有过女子出现在诗会之中。”
“她们的诗作不一定就比别人差啊!”李淑不平道。
“然在众人的眼里,女子是写不出好诗的,也根本就不该写诗的。”沈嵇话语淡淡,只陈述着世人既定的观念看法。
“只要她们参加了,她们就可以反驳这些说法!”李淑话语急促,看向沈嵇寻求着认同。
沈嵇也凝视着她,那眼神同他的话语一般风平浪静,“我说了,诗会从未限制过人的身份,女子若是想要参与,无人阻拦。”
无人阻拦……?
李淑不喜沈嵇话里高高在上的意味,忍不住往后退身了几步。
诗会的确无人阻拦,可世人的舆论、眼光,却是实实在在的阻拦。女子从未参加过诗会,更少诗作流传的机会,于是世人见到的女子诗作便更少,于是在众人眼中,女子便是不会作诗的。
这一切的循环似一个怪圈,只为诠说男人们偏执的观念而存在。
“那你……”李淑话里带了些祈求,再一次看向沈嵇,“……这一次的诗会,能不能设定一个条件?”
沈嵇好奇地望着她:“你要什么条件?”
“让参与诗会的人,都戴上面具。”李淑心中已有了憧憬,眼里泛着光,面上都是欣愉:“这样女子们便不怕被人认出来,她们便敢大胆的参与了。”
“可是无人认出那些女子,也就无人知晓,这世上还有女子的诗作。”
李淑却没丧气,仍旧是笑着:“总会有人知晓的。”
只要参与诗会的女子越来越多,诗作流传得越来越多,被人认同的诗作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有女子摘下面具的。
然李淑想得比这更大胆——
如若申玉也参加了这次诗会,那么她所期望的事情,会比这更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