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刻,林母便带着秦、柳姨娘与另外三个幼子前来。

    林母与崔玉书颔首以表示打过招呼,便坐在林父旁。

    秦、柳二人带着孩子跪下行礼。

    “林清圆见过主父、主母。”

    另外两个幼儿,见姐姐这般也有样学样。

    “林秉文见过主父、主母。”

    “林清欢见过主父、主母。”

    两旁的秦姨娘面色如常,柳姨娘却笑吟吟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见礼时口齿清晰,心中顿时骄傲起来。

    林母这时说话,“都是好孩子,让你们小娘领去坐着吧。”

    秦姨娘匍匐在地道了一声是。

    柳姨娘也照着做。

    上座的林父满意地点点头。

    林父正要开口吩咐接下来的事宜,却见秦姨娘的孩子松开小娘的手跑到林望舒面前,“姐姐,给你吃糖。”

    林望舒见妹妹过来,手中握着一块快化掉的糖,并无一丝嫌弃地接过,又说,“这是坏掉的糖,姐姐不能吃,清圆也不能吃的,姐姐等会儿帮你扔掉重新给你一块糖可好?”

    小清圆听姐姐这样说,依偎在林望舒怀中笑盈盈地说好。

    崔玉书看着这场面,林望舒并未嫌弃那脏兮兮的糖块。

    秦姨娘见孩子这般顽劣,立马将她拽过来一同面着林父林母跪下,“清圆顽劣,还望大家与夫人责罚。”

    林远正看着小清圆,并未发怒,而是向她招招手,示意她来到身边。

    小清圆蹬着小短腿跑到林父身边,却又怯生生地叫了声“爹爹”。

    林父将她抱在怀里,捏了捏她的脸蛋,“小圆儿又重了些。”

    小清圆看父亲未发怒,咯咯地笑了起来。

    林父抱着她,对跪在地上的秦姨娘说道,“清圆今岁多大?”

    秦姨娘抬起头来回道,“回大家的话,圆儿已满六岁。”

    林父听后思索,“六岁到了开蒙的年纪,明日教她去夫子那识字罢。”

    秦姨娘面露喜色,“谢大家,圆儿去了学堂我定叫她好生的。”

    “嗯。”说罢,林父就将小清圆放下。

    小清圆跑到秦姨娘面前,伸出小手要扶起小娘。

    秦姨娘起身领着她归位。

    一旁的柳姨娘见此,扬起下巴,哼了一声。

    那女夫子是自己在街上遇见。

    当时刚到熙菱时,有几个小时玩伴跟着丈夫来到熙菱谋生,她与几个好友约着在哗亭长街叙旧时,看到一位女子装扮的人在卖字,她们觉得新奇,怎会有女子卖男子的文章?

    上前瞧了瞧,都是些看不懂的诗文。

    柳姨娘不在意地切了一声,怎料那女子开口道,“夫人看了我这诗,可有指点?”

    柳姨娘听那女子叫自己夫人,心中一阵喜,但面上不显,“我虽不识字,但我们家两位小姐都是才女,将你这些诗文拿到两位小姐面前一瞧,自是知道如何指点。”

    这女子听后便笑了笑,“那夫人可否买下我这几首诗带回去让您家小姐指点一二呢?”

    柳姨娘身边都是旧友,不想失了面子,便应了下来,咬着牙花了些银子买下几首带回去。

    回去后,她偷偷找到大小姐,央求她看看这些诗词。

    林望旭心软接下,谁知一看便连连赞叹,遂连夜在旁写下感悟,第二日便托柳姨娘送回那人手中,并希望日后可见上一见。

    柳姨娘虽然疑惑,但见大小姐如此欣赏也知这女子确实有些真才实学,她当日就去长街寻找那女子。

    女子笑呵呵地接下,柳姨娘将林望旭的话转述,那女子却面色一变,连忙问她这是谁写的。

    柳姨娘一听,以为女子被大小姐的才华折服,便仰起头来说道“林通判之女——林望旭!”

    女子听后一愣,说自己才学疏浅,不愿在大小姐面前丢人现眼,所以不见。

    柳姨娘听了这话,认为她确实自惭形愧。

    哪料那女子又开口道,虽然你家大小姐才华惊人,但谁不想自家孩子都这般呢?

    柳姨娘转念一想,大小姐是嫡出,有这等才华能挑选好夫婿,但自己的孩子不被林家看重,日后长大了也是找个清白人家嫁了。倘若这女子可以教自己的孩子领些学识,说不定大家开心了能给挑一个门第高些的!

    柳姨娘越想越美,可她苦于无法找个理由让那女子以后教自己的女儿,整日闷闷不乐。

    后来听主母向她念叨一次,刚来到熙菱,还未找到合适的夫子教习族中女儿。

    柳姨娘随即一喜,便为那女子求来作族中夫子,这样一来,待自己的女儿长大些也能学到知识了,虽不如两位小姐,但也知足。

    家母得知柳姨娘寻了以为夫子来,再见过那女子后便带去给大家的看看,只要过了大家那一关,这女子就能来府中教习了。

    可那女子不愿在府中,非要去自己的破败的房子中,所以大小姐一直没机会见她便出家去了。

    如今女儿方才四岁,她自是要等上两年才能让她读书,可看着秦小娘的女儿现在可以去夫子的学堂,心中还是有些嫉妒。

    想着,柳姨娘握着两个孩子的手紧了些,痛得孩子发出声音,引得众人看来,就见家母隐隐埋怨她的眼神。

    柳姨娘垂下头来。

    林父也并未说什么,而是继续与那崔公子说这话,她心中才松下一口气。

    这时,府中管家前来禀告,一切事宜都已准备妥当,等着老爷去往院中。

    众人随着林父来到院中,两边都摆好了桌子。

    家中所有仆人今日都可上桌与主人一同贺酒。

    台阶之上是主桌,崔玉书坐在林父右手边。

    林远正下令所有人今日可以林氏身份在天地之下畅饮。

    饭后,众人起身,林远正带着家眷下了台阶,来到青石路中,身后跟着林氏上下,他们手中捧着酒杯敬告上天。

    此时天已黑去,月黑风高之下,借着府中光亮,林远正声音殷天动地,“敬告天地!”

    身后众人一齐“敬告天地!”

    “日月星辰,愿我族永世繁荣。今日祭天,祈求天地神灵,佑我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敬告昊天,吾等诚心祈求,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伏望天地,神灵显灵,保我江山稳固、皇运昌盛!”

    “伏望天神,诚心祈求,佑吾皇江山永固,人民富足!”

    所有人的神色肃穆,声震屋瓦。

    众人说罢,低头撒酒。

    别院内,一位身着素罗里衣的男子,柔弱艰难地扶着门框,听着外面振聋发聩的贺酒声,望向天空,夜色中繁星满天,一轮明月别枝头。

    嘴中喃喃道,“江山永固......”

    *

    初夏,风儿带着热赶来,时不时送来树上昆虫飞鸟的叫声。

    抬头看,晴空万里,大片大片的云缓缓移动;附身瞧,真真是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

    这富饶繁华的熙菱着实热闹非凡,不论是白日里还是晚上,不管是城外人还是城内人,人们都不再只顾自己手中的事情,开始了逛长街。

    有人拉着牛车从乡下带着新鲜蔬菜和粮食来卖,有人做些手工制品拿出来补贴家用,还有一大批外来商队进入熙菱。

    一时间熙菱成了“热城”。

    加上这次几位地方官正在筹备礼会之事,百姓们都很高兴,这样一来熙菱只会越加富庶,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滋润。

    当初林远正的想法一经提出就立刻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知府得知礼会一事,更是拍案叫绝,并亲自参与此次方案。

    其实,自立朝以来历任帝王都有重农既重商之意,武帝是商贾出身,有传言武帝当年能打下天下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软金阁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军费粮草,是以武帝最知道商人的重要。

    后宣帝遵照武帝之意,更是改革创新鼓励天下人的士农工商互帮互助。

    而现今的圣上有意提高商人之地位,各地官员却因为国家安定富庶略有懈怠,有些官员绞尽脑汁也实在没有任何政治新意,即使有也是单枪匹马无法真正落实。

    熙菱作为江南之首,应有带头作用。

    林远正这两日忙完了礼会的置办,虽还有些零碎之事,但是随崔公子一同来的周氏族人苏醒,他需与其见过面方才合些礼数。

    因那族人刚刚苏醒便要亲自感谢林府的救命之恩,医侍叮嘱莫要过度劳累,也不宜经风。林远正只好让林母与林望舒一同来到别院内,在族人休养的房间说话。

    族人名为冼初朔,因带着族中信物前往京城,又要摆脱南蛮的追杀,族中将其姓名剔除,赐‘冼’姓,寓意如犬般忠诚,守着族中唯一留存的信物平安送至崔夫人手中。

    冼初朔坐在素舆【注】上,崔玉书在后面推着他,全程不曾坐下。

    林远正看在眼中,心中对崔玉书愈发欣赏。

    冼初朔坐着行礼,

    “多谢通判这些时日对我二人的照顾,我如今尚未痊愈,还须在通判府中多叨扰些日子。”

    “哎——不叨扰不叨扰,你们周氏全族护我大祐南境数十年,你便是大祐百姓的最应礼待的人,万万不可这般言语,我等受不起。”

    林远正连忙摆手。

    冼初朔垂下眸子,一抹悲伤扫过。

    “今日一早,玉书兄便告与我族人为护南境百姓全数牺牲,如今族中只留我一庶子存活,若非身上肩负重任,我何尝愿继续苟活于世。”

    冼初朔声音虽不大,却干脆决绝,又是如铃般悦耳动听。

    林望舒听着,微瘪着眉瞧着冼初朔,偏头轻轻叹了口气。

    林远正神色亦是悲痛,他站起身来,拂袖而立,又对着冼初朔深深拜下一礼。

    而后,他道:“这一礼不仅是我等对你奔赴族之所愿的敬佩,更是对周氏全族的敬重!”

    冼初朔见林远正行此大礼,作势起身扶起,却因身体原因无法动弹,一旁的崔玉书迅速上前双手抬起林远正的手臂,正言:“林伯父礼重了。”

    林远正笑道,对于这般守护百姓牺牲全族的英雄族人,行再大的礼也受得住!

    素舆上的冼初朔听后,蓦然垂下头。

    冼初朔晦涩的表情隐得很深,崔玉书的余光还是瞥到,但他面色如常。

章节目录

观寒璧·望舒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相双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相双喜并收藏观寒璧·望舒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