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学堂重新开始讲学,众人依次列坐于书案后,端坐恭听。

    大家惴惴不安,一方面还沉浸在同窗故世的忧伤中,另一方面则担心张经顺今日重新讲学是在强撑。

    更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黎文苑的出现。张经顺的行事原则里最根本的一点,便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说过的话,而黎文苑的出现,打破了他在众人面前的诚信形象。

    在讲学开始前,他们终究按耐不住好奇心,低语议论起其中缘由。尽管他们压低了声量,几句猜测言语还是不时灌入黎文苑耳中。

    “前几日老师一直闭门不出,我还以为以后都没机会来学堂了。”

    “你们认识他么?瞧着面生,也不知是用了什么办法,才让老师破格收他做门生。”

    “老师看中的人,当人必有他的过人之处,等一下也许老师就会为我们解惑了。”

    对于大家的各种疑问,张经顺罔若未闻。他在正式讲学前,先说了一个《资治通鉴》里的故事。

    “智氏当时为晋国的六卿之一,智宣子作为智氏一族的族长,选择自己的次子智瑶作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认为智瑶徒有才能而无仁义,不是继承者的最佳人选,但智宣子没有采纳智果的谏言。智瑶继位后,自恃位列四卿之首,率韩、魏两家攻打与自己结怨的赵氏,最后他反因过去多行不仁之事而被韩、赵、魏三卿灭族。”(1)

    张经顺说完,环视着众人说:“你们可知其中道理?”

    有人回答:“为人君者,不可近小人。”

    张经顺笑道:“这是老生常谈了,谁还有不同的见解?”

    此后断断续续有人作答,答案皆与前者无甚区别,张经顺对此不满,继续询问:“还有吗?”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还有怎样的答案能令老师满意。

    短暂的沉默后,黎文苑回答:“自古有云: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事君,当尽忠竭愚,以直谏主。”(2)

    众人齐齐目视黎文苑。他们本以为黎文苑是个寡言的人,不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现在她不仅回答了,答案还是优解,不由对她心生好奇。

    “不错。”张经顺显然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你们将来参加科考,入仕为臣,直谏便是为人臣者的忠直之道,我为你们讲学是解经义之难,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在踏上仕途前更了解一些君臣之道。”

    大抵为人师表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至纯至善至真之人。众人领悟他的用意,齐声道:“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张经顺的讲学方式与其他教书先生不同,待经义讲解完毕,他便命学生以适才的讲学内容为题,编写文移。

    散学前,张经顺收集起所有人的文章,郑重其事宣布:“这月末国子监会举行辩论大会,京师各学堂的学子只有一人可前去参加,我会根据你们的文章进行选拔,这几日的文章你们须认真对待,不可敷衍了事。”

    国子监是国朝最高学府,是朝廷储才之地。张经顺所说的辩论大会是在皇帝登极后才开始举行的,意在以此品评各方人才的高下,是除科考外另一种评试人才的方式。不过由于择选范围较小,言官一直认为此举无益。尽管朝臣多方反对,皇帝对此仍极为重视,今岁负责主持此会的官员,是内阁首辅杨宗道——他是皇帝的老师,亦是前世黎昭文的老师。

    于学子而言,这无异于是个展露锋芒的好机会,在座众人听到后跃跃欲试,各自期盼自己能成为张经顺的人选。

    ……

    林珣的诗会在学堂的休沐日举行。

    京中文人多会于春日繁花如锦时举办诗会等雅事,在黯然冷冬举行诗会的人实为少数。然而前来赴宴的宾客之多,为林府造成的一派热闹景象,不逊色于任何季春雅会。

    黎文苑看着已经入座的宾客,问道:“齐兄,林珣是不是人缘极好?”

    “他在京中是出了名的人缘好。”齐延纪道,“他为人亲和,性情极好,与他接触过的人大概都不会讨厌他。”

    两人入席就座,他们位置相邻,闲谈起来更为方便,黎文苑由此体会到林珣的体贴,“齐兄,这座位也是他给我们安排的?”

    “应该是吧,我特意与他说了你也会来,这样安排倒也不奇怪。”

    黎文苑转眼看向林珣,他身形秀逸,意态和善,与人交谈时眼眸始终含笑,与齐延纪叙述的形象大体相同。

    他的虑事周到不仅仅体现在席位安排上。不过须臾,他便朝黎文苑迎面走来,微笑道:“元熙,这位就是你说的文采斐然的好友?”

    元熙是齐延纪的字。

    黎文苑没有意料齐延纪会以“文采斐然”一词介绍自己,顾不得羞赧,礼貌朝林珣一揖:“林大人。”

    林珣颔首道:“元熙说你刚到京师不久,在我的诗会上你不必拘谨,大家相聚在一起不过是吟诗作乐,你只当这里是自己家中就好。”

    诗会以霜雪为主题,宾客们可当场作新诗,亦可用古诗作答。黎文苑对此并无兴趣,而是将注意力全系于在座的宾客上,她会不时询问齐延纪:“这是哪家的公子?”

    起初齐延纪会耐心为她解答,而后他觉得黎文苑的问题实在太多,心思全然不在诗会上,显然对这次诗会态度敷衍,索性沉着脸教训她:“你是来参加诗会还是来探听消息的?”

    以他们相知相处的这段时日来看,齐延纪性情温厚洒脱,不是会轻易恼怒之人,而现在黎文苑观察他的脸色,知晓自己破坏了他的好心情,致歉道:“是我的错,本是我求齐兄你带我来此,我却把心思放在探问别人的私事上,辜负了你的一片心意。”

    “你知道就好,大家都在作诗,偏你在这聊些无关紧要的散碎话题,你好歹应该作一首诗吧。”齐延纪的表情渐趋平和。

    黎文苑当即点头应承,很快便润色好词句,“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3)

    “好诗。”在众人对看到面生的黎文苑发言感到错愕时,李思正先行夸赞了一句。

    黎文苑循声望去,朝他颔首微笑,以示感谢。

    黎文苑从齐延纪处得知他是工部尚书李子璆之子,李子璆在而立之年便成为尚书,且是历事三朝的名臣,如今在朝中地位极高。齐延纪嘱咐她不要与李家有过多牵扯,因李子璆素来不喜张经顺,黎文苑作为他的学生,自然要避开这一层微妙关系。

    可惜担心的事情总会在必要时乘机横生。李思正随即又作了新诗以对黎文苑,让黎文苑不得不与他对答,几番吟诗作赋后,诗会竟成了两人较量切磋的赛会,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了他们二人身上。

    林珣虽然不会与他人一样出言称赞,但在黎文苑吟诗时,总会满意地点头。

    齐延纪见李思正没有要结束这场较量的意思,悄声劝解黎文苑:“景渊,要不还是别比了吧……”

    黎文苑朝他微微一笑:“若是就此草草结束,便是我不尊重李公子了。”她不惧怕挑战,反而乐于与李思正这样旗鼓相对的对手比试。

    在暮色四合时,这场赛会终于有了结果:李思正取胜。

    在宾客纷纷散去后,李思正主动上前与黎文苑叙谈,“敢问阁下尊姓大名?今日能与阁下一起吟诗,我觉得甚为投缘。”

    “我叫黎文苑。”黎文苑道,“我也觉得今日与李公子吟诗很是畅快。”

    两人并不相熟,说的都是些场面言语,以致气氛尴尬。

    齐延纪牢记着李子璆和张经顺的关系,语调轻快地为黎文苑寻了一个离开的理由,“景渊,你不是说家中还有事情要处理么?”

    黎文苑会意,立即和齐延纪一起匆匆告辞离去。

    离开林府后,齐延纪如释重负般舒了口气。黎文苑见他的紧张模样,含笑道:“你怎么比我还紧张。”

    齐延纪睨了她一眼,眼神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你要是与李思正结交,便是与李府扯上了关系,到时候让你老师如何自处。”

    黎文苑回答说:“老师怎会在意我们这些晚辈是怎样交涉,他又不是那种不容人的性格。”

    齐延纪笑道:“你这是在嘲讽李子璆不够宽容?”

    黎文苑无语以对,不想将自己心中所想全数透露出来。

    ……

    几日后,参加辩论大会人选的结果在散学后宣布。

    得知此间消息后,不乏一些人对此感到不平。

    有人质问道:“老师,凭什么让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去参加这么重要的赛会。”

    黎文苑心中暗觉好笑,张经顺成立学堂至今不过三个月,何来初来乍到一说,她与他们不过都是初来乍到的学生罢了,分不得高低。

    张经顺起身指了指书案上的宣纸,“你们自己看看他的文章,若还是觉得不公平,就来找我寻个说法。”他悠然离去,留学生们面面相觑。

    不等他们上前细阅,黎文苑便起身高声道:“各位看完我的文章后,要是还觉得我不配此位,大可以与我比试,我随时恭候。”

章节目录

着意过今春(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兰棹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兰棹渡并收藏着意过今春(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