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曦窥见窗外有人影闪过,再看向屏风边不知死活的易文博,暗红的血迹已经沁到地砖里面去了。

    “殿下,令人把他挪出去要紧。”

    祁桢煊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姑娘稍等,我将他扔出去便回来。”

    “等等,殿下亲自去吗?”

    如此衣着显眼的太子殿下,手里拖着个不知死活的男子,更加引人怀疑了啊!

    “我知道此事隐蔽,所以未带仆从。”

    “殿下是独自一人!那刚刚如何进的王府后院?”

    “翻墙进来的啊。”

    太子理直气壮的语气很像她哥哥,是从北边行伍里历练回来的调调。

    “……”罗敏曦忽然感觉有些虚软眩晕。

    这么大只的太子殿下莫名消失,前院肯定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除我和殿下以外,还有谁知道此事?”

    “我没有告诉旁人,只想单独与姑娘相会。”

    这话未免太过歧义,罗敏曦头晕地揉了揉额角,猜不透他是什么意思。

    他们从未相识,一纸婚约即将变成空话,说是单独相会岂不是荒谬?

    她低着头沉吟片刻道:“殿下记住,您不是来见我的。是此人想要行刺殿下,殿下慌不择路才跑进来。”

    屏风后的人影动作一顿,似乎有点不高兴:“他怎么可能让我慌不择路?”

    易文博细胳膊细腿,是典型的书生身形。

    “这只是个说辞。殿下的话太过……无稽,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缘由。”

    祁桢煊若有所思地缓缓点头,俯下身去摸了摸易文博的脖颈:“还活着?要不要我再……”

    “且慢!”罗敏曦见他一个手刀要劈下去,急忙嚯得站起身来阻拦,“活着正好能细细查问。”

    “可他若说漏嘴了怎么办?”

    “太子说他是刺客,他还能辩驳不成?此事关乎东宫和永宁王府的婚约,请太子务必查得水落石出。”

    罗敏曦是想把东宫牵扯进来,撺掇太子帮忙去查问此事。

    她被毁名誉守在宗祠时便想过,此时绝非张姨娘一人所为。张姨娘的女儿不过十一二岁,即便毁了她的婚事,也得不到多少利处。

    除非有人在幕后许诺给她利益,让她眼馋到愿意害自家的小姐。

    “婚约?”太子全然不知她心中的弯弯绕,兀自犹疑地嘟囔了一句,紧接着爽快地满口答应,

    “你放心,我定然细细查问。”

    祁桢煊前世并未和永宁王府有婚约,他觉得是刚才的话起了效用,以为这定然是罗姑娘的考验。

    古有三顾茅庐,如今他也算是拿着投名状了。

    他满脸喜气抖了抖袖子,正准备再说些什么表真心,厢房的门突然被人猛地推开,一个小丫鬟莽莽撞撞地闯进来。

    那小丫鬟半只脚踏在门槛上,瞪圆双眼震惊地看着他,仿佛瞧着什么恐怖的鬼魅。

    “不好了,姨娘!不好了!!大小姐她……”

    罗敏曦心中了然地闭了闭眼睛,丫鬟的说辞和她记忆中分毫不差,甚至比前世叫得更加响亮惶恐,想必这次听见的人也只多不少。

    ———

    太子和“刺客”到前院去,厢房外围着三三两两婆子丫头。

    罗敏曦神情疲惫地坐回床榻上,心头犹然一颤颤地发慌,没有多余的力气去管外头的事。

    她明明已经放火烧毁易家偏院,脑海里清晰记得火苗燎上指尖,甚至肺腑间还残留着呛咳的痛楚,怎么会一转眼又回到此间?

    难不成人死之前都要做场梦吗?回想太子诡诞不经的胡话,确实也像是荒谬的梦境。

    忽然,厢房的门被急急推开。

    “姑娘,姑娘。”

    罗敏曦闻声抬起头,见清钗和莹珠从外面跑进来,此时的清钗未曾丧命于易家,莹珠此时也不是操劳瘦削的模样。

    “这太子怎么这般不长眼!乱窜到人家后宅里,独独委屈了我们家姑娘。”

    清钗心直口快,不顾什么皇权骇人,只是向着她说话。

    她握着清钗的手红了眼眶,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小姐莫哭,幸而是太子殿下闯进来,与咱们素来有婚约的。”

    莹珠给她揉着后背安慰顺气,生怕她一难过着急再犯了心疾。

    “咚咚咚——”

    外头传来敲门的脆响,紧接着是母亲身边嬷嬷的声音,“姑娘,王妃请您过去问话。”

    “嬷嬷稍等,我这便过去。”

    罗敏曦提高声音才觉得气虚,兀自捂着胸脯虚虚喘出口气。

    纵火前莹珠的话还萦绕在耳,母亲的死讯和嬷嬷的通报交叠着,让她恍惚之余有些庆幸。

    即便是梦境幻影,也算是上天垂怜了。

    永安王妃平日独自住在西跨院,只是今日寿宴才在后院园子里来。

    罗敏曦带着丫鬟匆匆赶到时,张姨娘和其他两位姨娘已经都在座,她的庶妹怯生生坐在姨娘下首。

    “母亲安,姨娘安。”罗敏曦走到厅中行礼屈膝请安,不由抬眼看向两年多未见的母亲。

    此时母亲还没有为她愁眉不展,虽早已和父亲已经分院而居,却依旧是雍容仪态,嘴角含着从容端庄的笑意。

    她心中泛起浓浓的酸涩,眼眶里发热却不敢流出泪来,生怕母亲再为她担忧。

    “你受了惊吓,快来坐吧。”永安王妃让她坐在身边,吩咐润璧道,“给小姐换盅热茶来。”

    罗敏曦的手被母亲给握住,温热的触感丝毫不似虚幻,鼻间能嗅到熟悉的檀香味,一时间她的心都安稳下来。

    “府里寿宴太过忙乱,我这才把大小姐的丫头借去,没想到反而闯祸。”张姨娘开口打断了她的感慨。

    “你也是无心的。”

    还没等罗敏曦开口质问,王妃先安慰起张姨娘:“辛苦你今日张罗,有些小差池也不要紧。”

    罗敏曦惊讶地看向她们一唱一和,不愿在母亲面前绕着弯说话:

    “接走我的丫头还可以说是无心,那姨娘的丫鬟为何在厢房门前大喊?好似恨不得把所有人招惹来。”

    “是我怕小姐身边没人,让屏儿去伺候,碰巧见着太子殿下。她给吓得叫嚷出来。”

    张姨娘满目歉意,“她不是个稳重的,我回去肯定好好教训。”

    “哪里有这么些碰巧?”罗敏曦不肯含糊过去。

    “这……我也确实不知情啊。”张姨娘柳叶眉委屈地轻蹙,扶着案几便给王妃跪下来,“还请王妃恕罪。”

    “好了好了,敏曦小孩子脾气,你不必与她计较,快快起来吧。”

    “母亲!”

    “都是一家人,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平平安安才是好的。”王妃握着女儿的手轻轻拍了拍,亲昵地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

    罗敏曦怔怔看着母亲,平白放任祸事,果真能求得平安吗?

    她忽然发觉是自己离开太久,只记得母亲如何温和端庄,却忘记母亲总是默默然,从来不愿把府里的事挂在心上。

    外祖父为笼络新贵才让她嫁给父亲,这许多年来父亲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养出副粗狂脾气。

    母亲宁愿独守空闺,也不想和他亲近。

    后来天下太平,父亲纳了姨娘进府。母亲便把家事交给姨娘,搬进跨院里整日吃斋念佛。王府内偶有争执,她是只想平息而已。

    原来在出事之前,王府早已不是一派平安喜乐。

    宅院里、宅院外,各种事在她和母亲的眼皮子底下游走,祸事多是有迹可循的。

    “王妃说的是,平平安安才是好。”粗犷的男声从厅堂外传来进来。

    王妃和姨娘们纷纷起身,罗敏曦也跟在后面行礼。

    “好了,都坐下吧,一家人不必拘礼。”永安王大马金刀地坐到主位,女人们才又纷纷落座。

    张姨娘在旁侧抹了抹泪:“怪我粗心,叫王爷的寿辰也过得不安生。”

    “无事,原本也不是整寿。”

    王爷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转过脸来笑着对王妃说,“这次虽是误打误撞,可太子对敏曦却很钟情,这桩婚事十有八九定下了。”

    “王爷做主就好。”王妃顺着他的话勉强笑笑,看向罗敏曦的眼神却满是忧愁。

    罗敏曦的心倏得软下来,母亲是怕她嫁得不情愿。

    母亲再不计较也是挂心女儿的,她不再怪怨母亲的糊涂账,轻轻回握住母亲的指尖。

    “哈哈,太子直夸敏曦临危不惧,颇有将门风范,你做得很好啊。”王爷笑着同罗敏曦说。

    “那也是王爷教导得好。”旁边的王姨娘顺着王爷的话夸,“虎父岂能有犬子?”

    王姨娘膝下有个淘气的儿子,读书武功都不大成器,这话多半是为自己儿子贴金。

    “是啊是啊。”

    厅堂里顿时洋溢着融洽喜乐的气氛,母亲也陪着掩唇轻笑,罗敏曦不好再扫兴挑姨娘的错处,只好默默地低下头去。

    永安王接着提了几件杂事逗趣,随手拿了寿礼赏了丫鬟姨娘。天色将晚,众人才都笑闹着散了。

    罗敏曦心思沉沉地拜别母亲,带着莹珠清钗回到自己院子。

    久不见这院中的草木砖瓦,如今看见夕阳映照,心中蓦然有些凄哀。

    世间诸物大多在余晖之下,转眼沉寂入黑暗,再回首已模糊不可辨认了。

    “姑娘快进屋,这天一黑,更觉天寒地冻的。”

    莹珠帮她褪下厚重的氅衣,吩咐小丫头把汤婆子拿进来。

    “王妃也真是,那张姨娘明明就是使坏,还如此这般轻轻带过。”清钗依旧愤愤不平。

    “母亲不想生出事端。”罗敏曦揉着眉心疲惫地说,“那我们便自己查查吧。”

    “什么?姑娘要自己查?”莹珠的动作惊讶地顿住。

    她抬起头看见难以置信的清钗,想起之前自己被母亲耳濡目染,确实也常常默不作声地平息事端。

    污了名节就放弃婚约,被人唾弃就进宗祠住着,王府不能留就嫁入易家……对危机警示置若罔闻,把自己一步步逼上绝路。

    罗敏曦指尖把汤婆子的棉套攥皱,透过窗棱往外看去,屋檐上的鸟被风吓得簌簌飞起,哗啦啦扇动着翅膀不敢降落。

    “对,事情总要有个清楚,怎能胡乱地息事宁人?”

    她亦如飞鸟,惶惶不敢驻足,那不如干脆掀动风云,查他个水落石出。

章节目录

错把妻子当谋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张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故并收藏错把妻子当谋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