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乔和刘昭宁经过店铺,正巧一桌子客人刚刚起身离开,温乔道:“我们今天午饭都没吃,先吃一些再说吧。”
刘昭宁点了点头,也没多话。
两人在空桌边坐下,煮锅前站着一个身形健壮的男子,头戴斗笠,穿着西域过膝外衣,脚蹬长靴,黑发由布条扎成一束落在后肩,男子略略抬起头,此人正是日宁刀的侍者,康迦。
刘昭宁招呼道:“店主,你这里都买些什么?”
康迦扯下肩上的抹布,擦拭着台面,喊话道:“羊杂汤,羊肉面,手抓胡饼。招牌上都写着,你们想要什么?”
刘昭宁道:“两碗面条,两个胡饼。”
主人不耐烦道:“胡饼买完了,一锅子再烤起来要做二三十个,才赚的回本钱,晚上才会有,现在做了也没多少人来买。”
“那就两碗面条。”
康迦应了一声,往灶台下加了一把柴火,搅和一下肉汤,坐到竹椅上开始照应起铁锅来。
温乔见掌柜粗头粗脑也没来讨钱的意思,便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些铜钱放到灶台上,康迦略略扫视铜钱的数量,点了点头也没多话。
刘昭宁待到温乔走回来,望了一眼,说道:“这家掌柜还挺有趣,对钱不上心思。”
“不过,生意确实不错。”温乔寻思道,“我经常在光德坊走动到也没留意这家店是什么时候开张的,记得以前是一家卖馒头的店,这些天忙得也没停下来。”
刘昭宁笑道:“我们又吃起河西道的羊肉面,好像之前在高台镇没吃够似的。”
“昭宁,别再和我提起高台镇的事情了。”
康迦将羊肉面端到两人面前,青瓷大碗里放着一团面条,三片羊肉,几块白萝卜,碎碎的葱花,清汤淡水,还冒着一些热气。
“颇罗也就和我们提了康泽族人的事情,你对吐蕃了解多少?”
“吐蕃有七大亲王,听说赵邺原是希夏族人,康泽应该就是另一派亲王的族裔,我想来想去没觉得他有什么杀人的动机,沈庭没去过益州,在长安要找到缘由,也只有赵廷军。”
“颇罗会不会对我们说假话?他自己就是吐蕃人,想着暗中帮助赵廷军,给我们一条假线索,什么康泽族人,说不定长安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现在我们手里只有这条线索,颇罗要查,康泽族人也要查,找不到衣料的主人就说明颇罗也有问题。”
“还有日宁山的主人,颇罗说康泽族人侍奉的是日宁山的主人,日宁山的主人又是谁?好在庄四把凶手看了大概,身形应该认识,照着记忆画个人像应该没问题,不管像不像,先有个样子总比我们在长安漫无目的地乱找一通要好些。”
“晚上我们去见见张彻,长安城内的西域人也好,吐蕃人也罢,他总比我们熟悉一些。”
“晚上你去见他,我还得回刑部写文书,沈庭的案子对上面总有得有个交待。”
“府衙里不是有书令史,这事儿用不着你亲自动笔去写吧?”
“何叔是分了一个书令史给我,才刚来的小子,写来写去还得我改不少字才能交上去,再说沈庭的案子不能把细节都写上去,还是我亲自动笔比较好。”
两人一阵沉默,温乔先开口道:“原来想着李绪的案子也算是结束了,没想到又出了这种事儿。”
“沈庭的死和李绪应该没有关系。”
“应该?听这口气,看来你还是有些疑虑。”
“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准,等把凶手找出来就真相大白了。”刘昭宁眨了眨眼睛,会意道,“这面条煮的挺好吃。”
“我觉得和凉州那里的味道不太一样。”
“这是在长安,挂着西域面店的招牌,能有几家和河西道的味道是一样的?面条,汤料,就是煮汤的水都不一样。”
温乔笑了笑,答道“好在算是应付了午饭。”
傍晚时分,温乔在光德坊找了一家酒肆,点了冷切鸡肉,野豌豆和花椒炒香蕈。一个人坐了没多久,张彻走到桌前,从腰际上解下横刀,放在长凳上,坐了下来,叫来酒肆伙计要了一壶酒。
温乔缓声道:“沈庭在大理寺牢房被人杀了,凶手穿着吐蕃人的衣服,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找到是谁下得手。”
伙计递上一壶酒和两个酒杯,张彻望了望温乔,对方推着酒杯不想喝酒。张彻给自己到了一杯,一饮而尽。
“你和昭宁一整天都在忙这件事?”酒肆内人声嘈杂,反到给两个人放松说话的机会,张彻思索片刻,冷冷言道:“长安城的吐蕃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赵邺五年前过世,赵昆……被人杀了,剩下赵家两个兄弟都是半个吐蕃人。吐蕃人讲家族情谊,赵廷军没对孙传尧动手已经是万幸了。”温乔拿起茶杯,又心事重重地放了下来,说道,“我担心他们提起旧账,该死的孙传尧我真该把他送出长安城,这辈子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昭宁回去了?”
“说是回刑部处理文书上的事情。”
“这件事你什么时候对她说?”
“我不是不相信她,孙传尧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她多多少少猜出了一些问题,我和她之间有秘密也很正常。”
“你们今天还去了哪里?”
“南瓦楼,吐蕃人开的衣料店,掌柜到是认出了衣服的主人,说是和康泽族人有关,还提到了日宁山。”
张彻沉吟了一回,叹声道:“日宁山在吐蕃境内,之前我埋伏到齐戈身边,他送给我一把日宁刀,后来赵廷军从我手里抢了过去,听说手上有腾龙纹身的人就是日宁山的主人。赵邺就是因为这把刀和吐蕃亲王不和,才归降了大唐,如今赵廷军手上有着腾龙纹身,也不难猜出康泽族人是在为谁卖命。”
“他们抢了你手里的日宁刀,还对你做了什么事?”
“温乔,别再提了,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也没过多久,昭宁面前不提,我和你认识那么多年了,不至于关系这么疏远吧。”
“赵廷军和赵倬良把我带到王府,关在地窖里,他们让我为他做事,我没同意,知道我身上有伤,对我下了手。第二次到了王府,李屹说会告发我和突厥人勾结,我当时想景宣死了我也死,要是李屹能留下他的性命,为他们办事,也就这么过一天是一天,混着日子吧。”
温乔将茶杯轻轻地放到桌面上,眉睫颤动,目光望着遥不可及的景象,沉声道:“看来也是时候,去会会赵廷军。”
次日清晨,李屹走进后堂,将玄色外衣脱了下来交给仆役,坐到椅子上。“你这一身酒味,我还以为你又在酒馆里混了一夜。”赵廷军穿着蓝灰色布衫,浅色衣带内插着一把短刀,浅声低语着闲话。
李屹浅笑道:“葛亮今日启程回突厥,这小子也是机灵,让朝廷百官看着我和他关系匪浅,也算是在长安找了一个靠山。以后还用得到他,这点面子不能不给,本来是想回王府,李延又执意在宫中留我住了一夜,这小子不会喝酒,两名手下到挺能喝,没想到已经十四岁了,时间还过得挺快。”
“夏侯妃的儿子李延?听说这孩子武艺差劲,读书还不错。”
“诗词歌赋,书法作画样样都行,还总爱和安阳公主待在一起,凡事都要夏侯妃点头同意才会去做,到底还是个孩子。”
“李景宣不在长安,感觉怎么样?”
李屹本来神色轻松地说着话,一听到李景宣的名字,微微皱起眉头,不悦道:“东宫空置着,每天照常还是有人去打扫,听说父亲前两日去了东宫,打发了随身侍卫,一个人在那里坐了一个下午才回的紫宸殿。”
“李景宣去洛阳才一个多月,父子情深,到底是想他了。”赵廷军避开眼神,转念道,“山雀镇的事情办得不好,昨日凉州州府的刺史吴光元传来消息,秦州,梁州,益州派出去的探子都没有找到柴砚的踪迹,这人就像上天遁地一般没了影子。”
“他的身边肯定有帮手,藏在哪座深山林子里,等官府放松警惕,再回山雀镇。父亲那边等到我们把柴砚抓回来,也好交待,就是景宣,本来这件事应该交给他去处理,父亲让他去洛阳才交给梁州的将士,现在弄成这种样子,被他落下话柄,哪天若是回来,肯定又要追着我说闲话了。”
“至少他不会到皇上那里去说闲话,否则真要是治我们失职之罪,也够麻烦的。”
“说还是不说,只有他自己清楚,反正父亲对我的印象已经够糟糕的了,也不怕他多说几句。”
李屹加了一句:“孙传尧怎么样?”
“听说醒过来了,捡回半条命,住在越王府,不太出去走动。温乔看着他,长安城里除了我们,没人知道这件事。” 赵廷军靠着椅背,将手臂搁在矮柜上,低语道,“这小子命到是还挺大。”
刘昭宁点了点头,也没多话。
两人在空桌边坐下,煮锅前站着一个身形健壮的男子,头戴斗笠,穿着西域过膝外衣,脚蹬长靴,黑发由布条扎成一束落在后肩,男子略略抬起头,此人正是日宁刀的侍者,康迦。
刘昭宁招呼道:“店主,你这里都买些什么?”
康迦扯下肩上的抹布,擦拭着台面,喊话道:“羊杂汤,羊肉面,手抓胡饼。招牌上都写着,你们想要什么?”
刘昭宁道:“两碗面条,两个胡饼。”
主人不耐烦道:“胡饼买完了,一锅子再烤起来要做二三十个,才赚的回本钱,晚上才会有,现在做了也没多少人来买。”
“那就两碗面条。”
康迦应了一声,往灶台下加了一把柴火,搅和一下肉汤,坐到竹椅上开始照应起铁锅来。
温乔见掌柜粗头粗脑也没来讨钱的意思,便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些铜钱放到灶台上,康迦略略扫视铜钱的数量,点了点头也没多话。
刘昭宁待到温乔走回来,望了一眼,说道:“这家掌柜还挺有趣,对钱不上心思。”
“不过,生意确实不错。”温乔寻思道,“我经常在光德坊走动到也没留意这家店是什么时候开张的,记得以前是一家卖馒头的店,这些天忙得也没停下来。”
刘昭宁笑道:“我们又吃起河西道的羊肉面,好像之前在高台镇没吃够似的。”
“昭宁,别再和我提起高台镇的事情了。”
康迦将羊肉面端到两人面前,青瓷大碗里放着一团面条,三片羊肉,几块白萝卜,碎碎的葱花,清汤淡水,还冒着一些热气。
“颇罗也就和我们提了康泽族人的事情,你对吐蕃了解多少?”
“吐蕃有七大亲王,听说赵邺原是希夏族人,康泽应该就是另一派亲王的族裔,我想来想去没觉得他有什么杀人的动机,沈庭没去过益州,在长安要找到缘由,也只有赵廷军。”
“颇罗会不会对我们说假话?他自己就是吐蕃人,想着暗中帮助赵廷军,给我们一条假线索,什么康泽族人,说不定长安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现在我们手里只有这条线索,颇罗要查,康泽族人也要查,找不到衣料的主人就说明颇罗也有问题。”
“还有日宁山的主人,颇罗说康泽族人侍奉的是日宁山的主人,日宁山的主人又是谁?好在庄四把凶手看了大概,身形应该认识,照着记忆画个人像应该没问题,不管像不像,先有个样子总比我们在长安漫无目的地乱找一通要好些。”
“晚上我们去见见张彻,长安城内的西域人也好,吐蕃人也罢,他总比我们熟悉一些。”
“晚上你去见他,我还得回刑部写文书,沈庭的案子对上面总有得有个交待。”
“府衙里不是有书令史,这事儿用不着你亲自动笔去写吧?”
“何叔是分了一个书令史给我,才刚来的小子,写来写去还得我改不少字才能交上去,再说沈庭的案子不能把细节都写上去,还是我亲自动笔比较好。”
两人一阵沉默,温乔先开口道:“原来想着李绪的案子也算是结束了,没想到又出了这种事儿。”
“沈庭的死和李绪应该没有关系。”
“应该?听这口气,看来你还是有些疑虑。”
“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准,等把凶手找出来就真相大白了。”刘昭宁眨了眨眼睛,会意道,“这面条煮的挺好吃。”
“我觉得和凉州那里的味道不太一样。”
“这是在长安,挂着西域面店的招牌,能有几家和河西道的味道是一样的?面条,汤料,就是煮汤的水都不一样。”
温乔笑了笑,答道“好在算是应付了午饭。”
傍晚时分,温乔在光德坊找了一家酒肆,点了冷切鸡肉,野豌豆和花椒炒香蕈。一个人坐了没多久,张彻走到桌前,从腰际上解下横刀,放在长凳上,坐了下来,叫来酒肆伙计要了一壶酒。
温乔缓声道:“沈庭在大理寺牢房被人杀了,凶手穿着吐蕃人的衣服,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找到是谁下得手。”
伙计递上一壶酒和两个酒杯,张彻望了望温乔,对方推着酒杯不想喝酒。张彻给自己到了一杯,一饮而尽。
“你和昭宁一整天都在忙这件事?”酒肆内人声嘈杂,反到给两个人放松说话的机会,张彻思索片刻,冷冷言道:“长安城的吐蕃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赵邺五年前过世,赵昆……被人杀了,剩下赵家两个兄弟都是半个吐蕃人。吐蕃人讲家族情谊,赵廷军没对孙传尧动手已经是万幸了。”温乔拿起茶杯,又心事重重地放了下来,说道,“我担心他们提起旧账,该死的孙传尧我真该把他送出长安城,这辈子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昭宁回去了?”
“说是回刑部处理文书上的事情。”
“这件事你什么时候对她说?”
“我不是不相信她,孙传尧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她多多少少猜出了一些问题,我和她之间有秘密也很正常。”
“你们今天还去了哪里?”
“南瓦楼,吐蕃人开的衣料店,掌柜到是认出了衣服的主人,说是和康泽族人有关,还提到了日宁山。”
张彻沉吟了一回,叹声道:“日宁山在吐蕃境内,之前我埋伏到齐戈身边,他送给我一把日宁刀,后来赵廷军从我手里抢了过去,听说手上有腾龙纹身的人就是日宁山的主人。赵邺就是因为这把刀和吐蕃亲王不和,才归降了大唐,如今赵廷军手上有着腾龙纹身,也不难猜出康泽族人是在为谁卖命。”
“他们抢了你手里的日宁刀,还对你做了什么事?”
“温乔,别再提了,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也没过多久,昭宁面前不提,我和你认识那么多年了,不至于关系这么疏远吧。”
“赵廷军和赵倬良把我带到王府,关在地窖里,他们让我为他做事,我没同意,知道我身上有伤,对我下了手。第二次到了王府,李屹说会告发我和突厥人勾结,我当时想景宣死了我也死,要是李屹能留下他的性命,为他们办事,也就这么过一天是一天,混着日子吧。”
温乔将茶杯轻轻地放到桌面上,眉睫颤动,目光望着遥不可及的景象,沉声道:“看来也是时候,去会会赵廷军。”
次日清晨,李屹走进后堂,将玄色外衣脱了下来交给仆役,坐到椅子上。“你这一身酒味,我还以为你又在酒馆里混了一夜。”赵廷军穿着蓝灰色布衫,浅色衣带内插着一把短刀,浅声低语着闲话。
李屹浅笑道:“葛亮今日启程回突厥,这小子也是机灵,让朝廷百官看着我和他关系匪浅,也算是在长安找了一个靠山。以后还用得到他,这点面子不能不给,本来是想回王府,李延又执意在宫中留我住了一夜,这小子不会喝酒,两名手下到挺能喝,没想到已经十四岁了,时间还过得挺快。”
“夏侯妃的儿子李延?听说这孩子武艺差劲,读书还不错。”
“诗词歌赋,书法作画样样都行,还总爱和安阳公主待在一起,凡事都要夏侯妃点头同意才会去做,到底还是个孩子。”
“李景宣不在长安,感觉怎么样?”
李屹本来神色轻松地说着话,一听到李景宣的名字,微微皱起眉头,不悦道:“东宫空置着,每天照常还是有人去打扫,听说父亲前两日去了东宫,打发了随身侍卫,一个人在那里坐了一个下午才回的紫宸殿。”
“李景宣去洛阳才一个多月,父子情深,到底是想他了。”赵廷军避开眼神,转念道,“山雀镇的事情办得不好,昨日凉州州府的刺史吴光元传来消息,秦州,梁州,益州派出去的探子都没有找到柴砚的踪迹,这人就像上天遁地一般没了影子。”
“他的身边肯定有帮手,藏在哪座深山林子里,等官府放松警惕,再回山雀镇。父亲那边等到我们把柴砚抓回来,也好交待,就是景宣,本来这件事应该交给他去处理,父亲让他去洛阳才交给梁州的将士,现在弄成这种样子,被他落下话柄,哪天若是回来,肯定又要追着我说闲话了。”
“至少他不会到皇上那里去说闲话,否则真要是治我们失职之罪,也够麻烦的。”
“说还是不说,只有他自己清楚,反正父亲对我的印象已经够糟糕的了,也不怕他多说几句。”
李屹加了一句:“孙传尧怎么样?”
“听说醒过来了,捡回半条命,住在越王府,不太出去走动。温乔看着他,长安城里除了我们,没人知道这件事。” 赵廷军靠着椅背,将手臂搁在矮柜上,低语道,“这小子命到是还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