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手中举着火折子只照得见面部,距离太远柳知瑾实在看不清楚。
只远远望去,月光照映下看那人身形高大,身姿挺拔如松。
少年迅速拿起搁在一旁的长剑迎上去,错过那人,踮脚向远处张望,问道:“他们没有跟上来吧?”
杨贞摇了摇头,回道:“没有”
少年骂道:“还真是死皮赖脸,狗皮膏药一般甩都甩不掉”
“如今看来我们离京他们就一直跟在后面”
几日未曾进食,方才被食物吸引,竟没注意到,这两人口音皆是地道的官话,心中不免一紧。
两人阔步走到火堆旁坐下。
借着火堆的光亮,柳知瑾终于看清了那人的模样,面容温润,眉目轩朗,只是面上没有过多的情绪,冷着一张脸。
他身上穿的苍蓝色缠枝海棠纹样的盘领长袍极尽雅致。
只是海棠纹样极少有男子用来制服,倒是特别。
正当她看的出神时,那人似是不经意问起:“烧退了?”这话不知问谁,柳知瑾依旧装作听不见。
继续缄口不言。
光看衣着料子和样式,这二人绝非普通人家,虽然立朝之初统一官话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即便大家都说官话但腔调是改不掉的。
少时,柳知瑾对着阿爹一板一眼讲官话时,阿爹总会被逗得哈哈大笑说她是“小蛮子”①。他们二人说着地地道道的官话听不出丝毫口音,必定是上京城中养出的人。
那叫霜辉的少年口中嚼着兔肉,含糊不清替她答道:“他不会说话”
杨贞听到这话,拨弄火堆的动作顿住。
看向对面窝成一团的人,见他顶着污糟糟的乱发佝偻在火堆旁,伸到火堆前烘烤的手。
手掌处沙石摩擦破皮严重,手指却白嫩纤细,与其说是发热以至昏厥,不如说是饿晕了,可他吃起东西来却慢条斯理。
在官道上提她上马时,便察觉到一个成年男子,哪怕遭遇流荒,骨架改变不了,他的体重甚至不及壮实一点的孩童。
即使瘦到脱了型,单从他的面部轮廓来看,也并非男人。
现在仔细看,当真是漏洞百出,他不愿开口想来是因为外貌可以伪装,声音却无法改变。
这会不经意裸露在外的脖颈,更加证实了杨贞心中猜想。
柳知瑾能够明确感知到,那人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并不友善,但她只能装作若无其事。
三人都未再开口,一时之间这座破败的寺庙又陷入死寂。
隔着残破墙壁之外,虫鸣鸟叫混着旺盛燃烧的火堆偶尔发出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在柳知瑾耳边炸响。
这个过程太过煎熬,柳知瑾实在受不了,趁着活动脖颈,装作不经意的撇向对面。
只那一眼两人目光猝不及防撞上,柳知瑾赶忙重新垂下头。
一路逃亡,装聋作哑只为自保。
常人听此也大多眼含怜悯亦或是诧异,若是碰到热心肠的还要再添一句,“在这世道该如何活下去哟”
可他眼中,为何是……不解?审视?
他们到底要去哪里?想到此处柳知瑾更是如坐针毡。
那人落坐之后就一直揉捏手指关节,虎口处能看出来涂了油脂类的膏药,泛着油润的光泽但还是免不了皲裂开口,双手厚茧必定是习武之人。
柳知瑾心中盘算该如何能不惊动他们离开,却听那人对少年吩咐道:“今晚暂且在此歇息,明日再走”
夜色浓重,透过残破不堪的木窗看到窗外一棵古树上卧了几十只黑鸦,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了它们,鸦群齐齐发出粗劣嘶哑“哇——哇——”的尖鸣声。
柳知瑾陡然感觉脊背发凉,悄无声息往火堆前凑了凑,心中暗暗庆幸。
霜辉把先前留好的兔腿递给杨贞,一敛之前的轻松态,正色道“今日我们碰到的那人是宫里的吗?”
杨贞回道:“锦衣卫指挥佥事李成用”
霜辉又问:“不是派了刑部的过来,为何锦衣卫也来了?”
他们好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柳知瑾看那人面色依旧平淡,眉宇之间也没有丝毫愁容,半晌,才听他回道:“一路跟着我们,想必刑部只是幌子,他们定是查到了什么……”
他们谈话并不刻意避开柳知瑾,大概是觉得反正他听不见,开不了口,即便听去了也做不了什么,无关紧要便任由她赖在一旁。
霜辉问:“凤鸣几日未曾来信,我们是否主动联络她?”
那人沉默良久,柳知瑾注意到他右手圈着左手的中指关节处揉捏。
一下一下似有规律又像是沉思时下意识的小动作,思考问题时这个动作更加频繁。
“不必,连夜赶路,有人在那里等着我们”
他声音清浅,动作轻缓,脸上神情都是淡淡的,透不出半分喜怒哀乐。
突然改变计划,柳知瑾一时没反应过来,对面两人已站起身向外走去。
柳知瑾看着两人跨出门去时,猛然想起此时夜深,也不知离城内路程多远,他们如若北上不如跟上他们,只要自己谨慎一点身份不暴露也能第一时间探听新消息,便大步追出去。
一出门山风呼啸而过,带着浸透的寒意,入眼不是屋内瞧见的深不见底的黑,而是清凉月色洒满旷野。
柳知瑾陡然清醒不少。
那人已然高坐马上,见她追出来,手拉缰绳,居高临下俯视着她。
他浑身罩着一轮好似每月望日时盈盈皓月洒下的清辉,似深似浅,若有若无。
只是眼中仍旧是那种审视中带着不解的目光,看不出一丝起伏却有压迫感扑面而来,只看一眼都让人倍感阴寒。
柳知瑾侧身避开他,慢慢挪到少年面前,示意他伸出手,少年虽然满脸不解却还是将手伸到她面前。
柳知瑾在他掌中写“你们可是北上?”
少年同样满脸不解,随后摇摇头以作回应。
“今日,多谢”柳知瑾在少年掌中写到。
少年粲然一笑。
柳知瑾看着两人踏着清辉,向南而驰。
赈灾银案闹的沸沸扬扬,所涉钱款之多令人咂舌。
疫病未解,每日都有携病逃出城去的流民,京中人人惶恐自危,朝廷派了众多官员南下,恐怕他们二人也是为了这件事而来。
柳知瑾心中暗暗道,多谢你们,只是日后最好不要相见。
只远远望去,月光照映下看那人身形高大,身姿挺拔如松。
少年迅速拿起搁在一旁的长剑迎上去,错过那人,踮脚向远处张望,问道:“他们没有跟上来吧?”
杨贞摇了摇头,回道:“没有”
少年骂道:“还真是死皮赖脸,狗皮膏药一般甩都甩不掉”
“如今看来我们离京他们就一直跟在后面”
几日未曾进食,方才被食物吸引,竟没注意到,这两人口音皆是地道的官话,心中不免一紧。
两人阔步走到火堆旁坐下。
借着火堆的光亮,柳知瑾终于看清了那人的模样,面容温润,眉目轩朗,只是面上没有过多的情绪,冷着一张脸。
他身上穿的苍蓝色缠枝海棠纹样的盘领长袍极尽雅致。
只是海棠纹样极少有男子用来制服,倒是特别。
正当她看的出神时,那人似是不经意问起:“烧退了?”这话不知问谁,柳知瑾依旧装作听不见。
继续缄口不言。
光看衣着料子和样式,这二人绝非普通人家,虽然立朝之初统一官话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即便大家都说官话但腔调是改不掉的。
少时,柳知瑾对着阿爹一板一眼讲官话时,阿爹总会被逗得哈哈大笑说她是“小蛮子”①。他们二人说着地地道道的官话听不出丝毫口音,必定是上京城中养出的人。
那叫霜辉的少年口中嚼着兔肉,含糊不清替她答道:“他不会说话”
杨贞听到这话,拨弄火堆的动作顿住。
看向对面窝成一团的人,见他顶着污糟糟的乱发佝偻在火堆旁,伸到火堆前烘烤的手。
手掌处沙石摩擦破皮严重,手指却白嫩纤细,与其说是发热以至昏厥,不如说是饿晕了,可他吃起东西来却慢条斯理。
在官道上提她上马时,便察觉到一个成年男子,哪怕遭遇流荒,骨架改变不了,他的体重甚至不及壮实一点的孩童。
即使瘦到脱了型,单从他的面部轮廓来看,也并非男人。
现在仔细看,当真是漏洞百出,他不愿开口想来是因为外貌可以伪装,声音却无法改变。
这会不经意裸露在外的脖颈,更加证实了杨贞心中猜想。
柳知瑾能够明确感知到,那人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并不友善,但她只能装作若无其事。
三人都未再开口,一时之间这座破败的寺庙又陷入死寂。
隔着残破墙壁之外,虫鸣鸟叫混着旺盛燃烧的火堆偶尔发出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在柳知瑾耳边炸响。
这个过程太过煎熬,柳知瑾实在受不了,趁着活动脖颈,装作不经意的撇向对面。
只那一眼两人目光猝不及防撞上,柳知瑾赶忙重新垂下头。
一路逃亡,装聋作哑只为自保。
常人听此也大多眼含怜悯亦或是诧异,若是碰到热心肠的还要再添一句,“在这世道该如何活下去哟”
可他眼中,为何是……不解?审视?
他们到底要去哪里?想到此处柳知瑾更是如坐针毡。
那人落坐之后就一直揉捏手指关节,虎口处能看出来涂了油脂类的膏药,泛着油润的光泽但还是免不了皲裂开口,双手厚茧必定是习武之人。
柳知瑾心中盘算该如何能不惊动他们离开,却听那人对少年吩咐道:“今晚暂且在此歇息,明日再走”
夜色浓重,透过残破不堪的木窗看到窗外一棵古树上卧了几十只黑鸦,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了它们,鸦群齐齐发出粗劣嘶哑“哇——哇——”的尖鸣声。
柳知瑾陡然感觉脊背发凉,悄无声息往火堆前凑了凑,心中暗暗庆幸。
霜辉把先前留好的兔腿递给杨贞,一敛之前的轻松态,正色道“今日我们碰到的那人是宫里的吗?”
杨贞回道:“锦衣卫指挥佥事李成用”
霜辉又问:“不是派了刑部的过来,为何锦衣卫也来了?”
他们好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柳知瑾看那人面色依旧平淡,眉宇之间也没有丝毫愁容,半晌,才听他回道:“一路跟着我们,想必刑部只是幌子,他们定是查到了什么……”
他们谈话并不刻意避开柳知瑾,大概是觉得反正他听不见,开不了口,即便听去了也做不了什么,无关紧要便任由她赖在一旁。
霜辉问:“凤鸣几日未曾来信,我们是否主动联络她?”
那人沉默良久,柳知瑾注意到他右手圈着左手的中指关节处揉捏。
一下一下似有规律又像是沉思时下意识的小动作,思考问题时这个动作更加频繁。
“不必,连夜赶路,有人在那里等着我们”
他声音清浅,动作轻缓,脸上神情都是淡淡的,透不出半分喜怒哀乐。
突然改变计划,柳知瑾一时没反应过来,对面两人已站起身向外走去。
柳知瑾看着两人跨出门去时,猛然想起此时夜深,也不知离城内路程多远,他们如若北上不如跟上他们,只要自己谨慎一点身份不暴露也能第一时间探听新消息,便大步追出去。
一出门山风呼啸而过,带着浸透的寒意,入眼不是屋内瞧见的深不见底的黑,而是清凉月色洒满旷野。
柳知瑾陡然清醒不少。
那人已然高坐马上,见她追出来,手拉缰绳,居高临下俯视着她。
他浑身罩着一轮好似每月望日时盈盈皓月洒下的清辉,似深似浅,若有若无。
只是眼中仍旧是那种审视中带着不解的目光,看不出一丝起伏却有压迫感扑面而来,只看一眼都让人倍感阴寒。
柳知瑾侧身避开他,慢慢挪到少年面前,示意他伸出手,少年虽然满脸不解却还是将手伸到她面前。
柳知瑾在他掌中写“你们可是北上?”
少年同样满脸不解,随后摇摇头以作回应。
“今日,多谢”柳知瑾在少年掌中写到。
少年粲然一笑。
柳知瑾看着两人踏着清辉,向南而驰。
赈灾银案闹的沸沸扬扬,所涉钱款之多令人咂舌。
疫病未解,每日都有携病逃出城去的流民,京中人人惶恐自危,朝廷派了众多官员南下,恐怕他们二人也是为了这件事而来。
柳知瑾心中暗暗道,多谢你们,只是日后最好不要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