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姮自那日城门昏倒之后,便断断续续地发起了高烧。期间,都尉薛常等人知晓了她女儿家的身份。或许是因为她解了流民暴乱,也或许是因为她徐州姜氏的身份,薛常对她礼遇甚厚,将她接回了自家府邸,嘱咐自家夫人罗氏好生照顾。

    罗夫人和姜姮的母亲一样,是个圆脸和气的中年妇人,脸上常常带着慈善的笑意。姜姮烧迷糊的时候还错把她认成了自己阿母。大约是因为怜惜,罗夫人常常来看望她,替她请了两个医女轮班值守,并六个丫鬟负责灌药擦洗之事。

    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了近半月,姜姮的身子终于好了大半。而同样卧病在床的碧螺虽然伤势严重,但自幼习武,身体底子好,反倒比姜姮更早痊愈。姜姮自觉不便在此逗留太久,便带着碧螺向薛都尉及罗夫人请辞。

    她先是跟着府里小厮去了薛常所在的书房。

    薛常刚从城关下来,换了一身藏青色常服,见到姜姮前来便让人替她斟茶。他坐在书案后,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小姑娘。那日她在城关昏倒后,他本来想吩咐贴身小厮替她换身衣物,但细看却发现她的耳上有环痕,这才猜出她是个女儿家。

    那边的薛常打量着姜姮,姜姮也在观察着这位热心仗义的都尉。薛常是典型的武将长相,浓眉大眼,五官板正,但却不是个只会打仗的粗人。书房的正中悬挂着一副“风林火山”的墨宝,左侧是一排插架,上面堆放着用锦袋包着的卷轴,轴上还系着各色的纸签以作区分,想来是应是文武双全。

    姜姮朝他行礼拜谢,还没等弯腰,薛常便挥挥手道:“姜姑娘不必多礼,在下虽无万贯家财,但救助姑娘的事不过举手之劳,不必挂在心上。”

    说完,他又从长案上堆着的竹简中抽出一卷公文,摊开在案上:“自那日城门相见后,薛某便知姜姑娘才智过人,手中正有一桩棘手之事想要询问。可惜后来姜姑娘在院中养病,因着礼数我不便进院探望。今日相见,不知姜姑娘可愿替我解答一二?”

    其实他也是死马当活马医,那日流民闹事虽被平息,但兖州饥荒未解,同林关外的流民越聚越多,从城门上望去已经有千人之众,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人吃人的惨案。但兖州那边恍若未闻,依然不开粮仓。薛常将情况上报给州牧府,但州牧府内各路谋士的意见也大不相同,报上去了近月余,迟迟没有回音,只说让他见机行事。

    从情感上来说,他自然是同情那些百姓的,虽然如今梁京内形势不明,十三州各个紧闭关门,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些在城外互相残杀,剥树食土的,哪个不是大凉的子民。不过这份同情并不会让他丧失掉作为守关将领的理智,青州今年虽然受灾较轻,但年收也仅供自足,梁京那边的赈灾粮迟迟未发,若是同林关外真的开始施粥,怕是全兖州的流民都会蜂拥而至,到那时守关的压力会变得更大。

    他刚想提问,却见面前的清丽少女伏身拜了拜:“都尉可是想问流民之事?”

    薛常心中微讶,点头道:“正是。”

    姜姮确实想过这件事的处理方法,本来打算以徐州姜氏小公子的身份献策,却不料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居然昏倒在了城门口还被认出了女儿身。不过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这位薛都尉在发现自己是个姑娘家后还会如此平和地询问她意见。要知道即便是在民风较为开化的徐州,仍有不少公子自恃性别,嘲笑女娘们头发长见识短。

    姜姮压下心中的万千思绪,继续道:“听说青州与兖州曾为同林关外一块名为蒙汾的地界争执,至今尚无定论。”

    薛常点点头:“正是如此,两州州牧之前还分别上书陛下,希望将此地规划进自州地界,虽说土地不算肥沃,但能划进来总能多一点税收。只可惜今年天公发难,蒙汾受灾十分严重,十室九空。”

    姜姮颔首道:“灾情起于大旱,但如今已有甘霖,若后续无祸,倒也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流民之所以闹得凶,是因将手中的土地抵给了大族却又换不起粮食,失了地又填不饱肚子,这才会闹起来。小女素闻,有恒产者有恒心,如今蒙汾十室九空,原先在那儿的大族也多已迁走,不如以青州的名义将流民安置在蒙汾,派郎官带兵过去划分田地,定下户数,或许还能赶得上秋种。”

    薛常思索一番,觉得姜姮所言确实是个良策,既避免了先于梁京赈灾的君臣隐患,又缓解了见死不救的道义困境,还能实际占有蒙汾地界,可谓是一石三鸟。

    但他沉吟半晌,又道出了自己的忧虑:“姜姑娘所言甚是,但薛某担心,这般做会吸引各地的流民争先恐后地进入蒙汾地界,不易太平啊。”

    姜姮叹了口气:“世上难有万全之策。小女自知此计亦有纰漏,但只能建议都尉派人定好蒙汾的户籍总数,又令重兵把手同林关。至于蒙汾内部的土地到底几易其主,多少流民为争土地打的头破血流...”

    “恐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她轻声道。

    -

    方谈完,一个亲兵急急地跑了进来,附在薛常耳畔说了几句。

    薛常脸色一变,朝姜姮抱拳道:“姜姑娘愿献此良策解同林之急,薛某感激不尽,只是有要事在身,须先行一步,恐不能亲自送姜姑娘离开,还望见谅。”

    姜姮连忙起身相送。

    两人一道出了书房,薛常直冲府门而去,姜姮则挪步内院,去寻罗夫人请辞。

    罗夫人早得了消息,在院中的花厅等待。

    原本面黄肌瘦,灰头土脸的姑娘在都尉府精心养了一段日子,如同明珠拂去尘埃,露出了原本的光彩。罗夫人本就觉得这个姑娘合眼缘,又听自己夫君说了那日她在城关下的事迹,越看越觉得心中欢喜。

    见她来请辞,罗夫人便按耐不住心中所想,拉起她的手准备问一问她的亲事。

    姜姮十分感激罗夫人的照料,想要行大礼拜谢却被她拦住。

    “可真是折煞我了。我虽久居深闺,却也曾听说过徐州姜氏济困救弱的善名,此番行事只是效仿而为,姜姑娘不必挂怀。”罗夫人笑道。

    姜姮不由得心中触动。

    姜氏在徐州能被称为名门,丰厚的财力物资固然起了作用,但那句“达则兼济天下”的家训才是关键。姜氏在徐州捐资设立了众多免费治病的医馆和收留孤儿的育英庄,族中的年轻一辈闲暇时也经常会去这些地方帮忙。

    罗夫人是个性格爽朗之人,没兜几个弯便切入正题。

    她握着姜姮的手,眼神诚挚:“阿姮姑娘,明人不说暗话,我自见到你的第一眼便觉得欢喜。我生了三个小子,长相也算周正,不知你我可有母女缘分?”

    外姓的母女缘分,便是婆母与儿媳了。

    姜姮愣了愣,面上浮现出歉意。

    “承蒙夫人怜惜,只是我未出世时祖母曾为我定下一门婚约,此番来青州,正是来投奔他家的。”

    罗夫人露出失望的神情,有些懊恼地用帕子拍了拍胸脯:“你瞧瞧你瞧瞧,我家那几个傻小子还呲着大牙玩泥巴的时候,这般好的姑娘就被别人家给定下了,真是悔煞我也。”

    不过只一瞬,她便又恢复了那副笑呵呵的模样:“不知是哪家儿郎有这个福气?孙氏?王氏?”

    姜姮摇了摇头,从随身的行囊中取了一块玉佩出来,四周的缠枝纹中间雕着一朵并蒂莲,旁边细细长长地刻着一个谢字,精致典雅。

    “原是谢氏。”罗夫人顿了顿,抬眸看向姜姮,欲言又止。

    青州谢氏分为新旧两支,旧的那支世代簪缨,玉佩上的那种纹样正是旧谢氏的族徽。她之前为儿子们相看婚事的时候,也打听过这家的小辈,适龄者三男两女。两位谢小姐还未择婿,三位谢公子却都已经有了安排,最小的那位上月刚刚同王氏七娘定了亲。

    但她不好直说,只拉着姜姮的手,将她送至府门道:“也罢也罢,落后于这般的簪缨世家我也倒心服口服。不过若是受了委屈,便只管回同林,我替你做主。”

    “夫人与都尉今日大恩,姮来日必将报答。”

    姜姮带碧螺登上早已套好的马车,立于轼上,又朝罗夫人拜了三拜,这才离去。

    -

    马车稳稳当当地驶出了视线,罗夫人不由得同身边一直陪着她的老媪道:“我是真心喜欢这个姑娘,可惜她却已经有了婚约,本来还想让我家那三个蠢小子拾掇得像个人样后去见一见,说不得就合了人家眼缘了呢。”

    老媪笑着宽慰道:“夫人不必担忧,瞧那谢氏的情状,姜姑娘到底花落谁家尚未可知呢。再说,三位公子各个骁勇善战,怎么也算不上是蠢小子。”

    罗夫人一提到这个就来气,甩了甩帕子:“全靠洛水娘娘保佑我才生出三张这么俊的脸,结果呢,个个都糙得和他们阿父一般,白瞎了这副美皮囊。小时候仙童似的三个玉娃娃,上次回来时晒得和什么一样?活脱脱三头耕地牛,又黑又黄。”

    老媪不再言语,笑着陪夫人回了内院。

    但或许是说什么来什么,三头耕地牛中最小的那个忽然在第二天夜里回了府。

    罗夫人闻讯从内院出来时,恰看到幺子端着大碗饮水。

    “好好好,我当是生了个玉娃娃,如今看来,原是头大水牛,活该上回的许家小姐没看上你。幸好姜姑娘昨日走了,否则让她看见你这副模样,原本的好事又得黄。”罗夫人又气又笑地看着小儿子牛饮了一通,然后不拘小节地抹了把嘴。

    喜提水牛称号的薛怀德脸一红,放下大碗,规规矩矩地朝阿母行礼。

    罗夫人问道:“怎么大半夜地赶了回来?不是跟着谢小将军在北边练兵么?”

    薛怀德显然是从北边一路狂奔而来,额头上全是豆大的汗:“谢小将军听说徐州遭了难,便让儿子带着几个好手暗中去徐州一趟,寻一位姓姜的姑娘,单名一个姮字。阿母你刚刚提到的姜姑娘姓甚名谁,家在何处?”

    罗夫人一时有些惊奇,将手中的帕子递给他擦汗道:“正是徐州来的,姓名一模一样,在府上住了小半个月,昨日刚往洛曲去。”

    薛怀德没想到这么快就寻到了人,用帕子胡乱在脸上一抹,又给自己倒了一海碗凉水,喝了便要走。

    罗夫人止住他道:“小将军为何寻阿姮姑娘?人家身有婚约,此番来青州正是去投奔燕子巷那边的谢家的。”

    薛怀德惊讶道:“婚约?谢家?阿母莫不是将人送错了地方?”

    罗夫人摇摇头:“不可能,你阿母不至于老眼昏花。姜姑娘带着的那块玉佩上的莲花缠枝玉佩,分明是燕子巷那家的旧族徽。”

    薛怀德虽不太懂这些族徽纹样,但自家将军让自己去徐州时那种心急如焚的模样却是懂的。他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个颇具少年意气的笑,脚底抹油,风似的跑出府门,翻身上马。

    “阿母休怪,那姜姑娘可是小将军的心上人,儿要给将军报信,让他抢亲去哩!”

    说毕,他用鞭子狠狠抽了抽马屁股,飞也似的狂奔离去。

章节目录

丞相她全然知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棉花别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棉花别踢并收藏丞相她全然知晓最新章节